五月初一吵架的化解方法如下:
1 及时调节情绪:当双方发生争执时,可以先暂时离开,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再和对方坦诚沟通,避免激烈的争吵。
2 放下自尊:双方在争吵时,要学会放下自尊,不要因为一时的小事而影响双方的关系。
3 沟通交流:双方要学会坦诚沟通,多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想法,多沟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
4 改变态度:双方要学会改变态度,不要因为一时的小事而影响双方的关系,要学会宽容,多给对方一些机会。
5 求和解:双方要学会求和解,不要因为一时的小事而影响双方的关系,要学会求和解,多沟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
以上是五月初一吵架的化解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过年期间吵架的,一是为了钱,二是为了复杂的家庭关系。
昨天在班上又听到一位同事抱怨,星期天在家跟自己老公吵了一架,一天了谁也不理谁。吵架的直接原因在于,上个礼拜天自己趁单位休息,又出去干了一天的活,累死累活,十四五个小时挣了200多块钱,想补贴家用。结果这个星期天,她老公连商量也没和她商量,就开车出去买了上千元的烟花爆竹回来。她刚抱怨两句,说现在钱难挣,有这点钱干嘛不好?非得买烟花爆竹,就为了冒个烟听个响,非常不值,结果连她老公带她儿子一块数落她,说她破坏过年喜庆的氛围。结果她连生气带委屈自己偷偷的哭了一会,自己挣钱也不少,过年了都没舍得买件新衣服、拾掇拾掇头发,却造成这么个结果。
其实这也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家中的人际关系令她不顺心。她娘家是外地,婆家这边有个大伯哥,有个大姑姐。就在上个星期天,她大姑姐跟她要十斤面粉摊煎饼,而她大姑姐家自己的面粉早都全部卖了,还是拉过来在我同事他们家这儿卖的,都没问她一声,她家要不要点?这已经很令我同事生气了。这不嘛,又跟我同事家要十斤面粉,我同事也没说别的给了她17斤多,结果她大姑姐摊好煎饼后,给了她大伯哥家不少,她这边却连问都没问一声。还有前天,她大姑姐又来到他们家炸年货,他们两口子忙活了将近一整天,结果人家大姑姐炸完了自己的,过去给大伯哥家送下一些就走了。而我同事家两口子又是出人,又是出火,又是出油的,大姑姐连句让让的话都没有。这不都是明摆着眼里没有弟弟和弟媳这两个人吗?所以把我同事气的够呛。
在很多家庭,年关还是年关啊。
其实也属正常情况,平时跟谁吵呢?平时都各散五方,只有传统节日,春节才能把所有的积聚在一起,这种吵架现象大多数集中在父母年龄比较大的家庭中,因为父母的养老问题,每年都有一个说道,守在父母身边的子女,把攒一年的不快和压力经过克制和压抑,就等其它的兄弟姐妹春节看望老人的机会摆出桌面,全盘托出落实一下赡养和经济问题。
有句俗话说,一娘能养九子,九子难养一娘,老人对待自己的子女是无私的,而多个子女却各有多的家庭,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对老人的赡养问题,每一个都想以各种理由推脱,离父母越远越好,可是血浓于水,亲情无法把自己一一撇开,所以平时大家都难见到面,老人在亲情还能维持,大家会受良心的谴责必须回家看望,在家照顾父母的就把老人的实际情况说出来,让大家想办法解决并加以落实,在家出不去的,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护理费,或者是提出比较棘手的条件,父母年龄不是太大,姊妹之间可以一家侍候一年或半年,年龄大姊妹有好几个的可以一家一季度,或论月周转,当然有的实在没有时间,脱不开身的只好勉为其难的同意给钱让在家的人侍候,而不好过钱又紧张的家庭,却不好选择,拿钱觉得太多,自己来侍候又做不到,接到自己家,舟车劳顿的费用也不少,最担心的是老人如果一口上不来死在自己家中,更是他们的大忌,对狮子大开口的姊妹当然就不满了,你一言我一语,就会吵起来,这是众多有老人的家庭到春节扯内皮的主要原因。
在家侍候父母的人辛苦勿容置疑,他们的想法是,在外打工一天要挣几百元,他们用这种想法来衡量自己在家和在外务工,既然在外打工能挣到钱,还不想侍候老人,那礼对不起了,那你就多拿钱,不愿拿钱,那就一家侍候一段时间,以此来要挟在外打工,理由是侍候老人太累太苦自己无能为力,父母是大家的都有义务,我也不想让你们拿钱,让你们来侍候,其他的当然有不变之处,只好说让先侍候的人继续,有了这句话机会来了,能要跑了,不能要少了,所以就有了吵架的现象,吵归吵,事情总得落实,最后也只有咬牙答应,这就造成了父母过世姊妹之间不相往来的主要原因。
每当吵架时最心痛和难过的是父母,他们现在没有能力敢说谁的不是,谁也不敢得罪,只好含着眼泪无声无息的独自难过和掉泪,这就是带儿带女的希望给自己泼的冷水,他们能咋办,反正自己无能为力让他们去吵吧,是煮了蒸了还是推下山崖投入江中任由他们处置了,只是心中的苦,遗憾和后悔如今都无处诉,也无人愿听了,昔日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孩子吃饱,今天却是如此的回报,这世道到底怎么了,可能闭眼时都想不明白,不知道活着的儿女会不会去想,可能也想不明白,直到自己也是父母现在这般状况时才会恍然大悟,可能为时已晚。
没有很多,只是一小部分,大都因为金钱所治,或是因为家庭琐事。最主要还是夫妻双方互不理解。
一般都是为了钱
什么时候不为钱吵架了那才是富有生活。
讨厌过年,惹气。
穷!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不在老家,都是在外地打工,孩子父母在家里,每年开支那么大,回来的时候钱也没有挣到,当然得吵架了!
是个问题。尤其是农村偏多,在农村生活时见证了很多,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平时都忙于工作,在家时间很少,交流也很少,有的一早就早了,晚上才回来,在家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时间争吵。
二是过年要遇到一些敏感问题,需要共同商议,有时意见不统一。最简单的,给双方老人钱,有时意见就不统一,这个多那个少的,这样就会吵架。
三是过节在家,平时没时间休息,都想休息,都不爱干家务,收拾卫生,洗洗涮涮的,互相推托,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发生矛盾,也容易吵架。
四是都呆着没事,常说无事生非,有些行为习惯,包括吃饭什么的,有一方不满意,就要叨叨唠,一叨唠也容易吵架。
五是因串门,走亲访友等也会出现问题,有的爱去有的不爱去,特别是去一些不爱去的人家,有的非逼着去,是非就不高兴,也会吵架的。
六是作息习惯问题,有的要半夜才睡,有的要睡到自然醒,作息时间不一,也容易吵架。
七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有些男主人爱喝酒,或者是爱赌博等,酒喝多了,或者是是赌博输多了,家一说就要吵架,这样的占多数。
总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家庭就是这样,就是在问题中前进,在吵架中和解,在矛盾中发展,生活中没有舌头不碰牙的时候,这也很正常。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没有暴力出现,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床头吵架床尾和。有时吵架也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共识,也能解决问题。比如,在给礼金的问题上,这次通过吵架统一标准了,以后就没问题了。
确实是,因为平时没多少时间在一起,有不愉快也只能一个人消化,消化不了就一直存在心里,很多问题都积攒到年底爆发,所以才有很多人到年底了就吵架。今天我和我老公也是吵了一架,平时他在工地做事,我在家带小孩,聚少离多。人不在一起很多事都靠自已去解决,累点倒没啥,就是在意做老公的不关心。上个月,因为他同学两夫妻吵架,人家老婆发了个朋友圈,大概意思是肚子痛有老公却没人疼和关心。结果我老公在下面评论关心别人的老婆,被我看到了,我跟他也发了一回脾气,自家老婆不疼倒学会去疼别人去了,关键是他还觉得自己没错。因为没在一起,我生气他也看不到。今天终于爆发是因为他弟与弟妹因为钱吵架了,弟媳骑车回自己家了,我老公倒好,弟弟都没去追,他骑上车去追他弟的老婆,说去劝她,我太无语了!等弟弟回去了,我跟他大吵一架,告诉他我很不开心,别人的老婆轮不到他去关心,他需要关心的应该是我!是我!
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01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大年初二是去亲友家拜年、祭财神、吃馄饨等。大年初三的习俗是媳妇回娘家。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神、大扫除、喝素菜汤。初七修养生息、安顿身心。初八放生祈福。初九祭祀。初十祭石感恩。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买灯笼搭灯棚。十三灶灯。十四拜临水娘娘。十五吃元宵、观花灯、看灯会。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守岁之后,大年初一的习俗是开门炮仗、年、岁、聚财等。人们在大年初一早上先开门燃放第一挂鞭炮,这被称为是“开门炮仗”。其次,就是家中的晚辈向长辈年,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在晚辈拜完年之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压住邪崇。大年初二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并且还要祭祀财神,无论是商铺还是普通家庭。在大年初二的中午一定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
大年初三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要带双数;大年初四要摆好瓜果贡品来迎接灶王爷;大年初五又叫“破五”,要迎接财神进门,有“送穷出门”的说法。初五迎财神,那么初六就要送穷神。在大年初六的这天,要进行大扫除,还要喝素菜汤。初七的时候休养生息、安顿身心;初八放生祈福,在河里放花灯;初九举行祭祀;初十祭石感恩。
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十二开始买灯笼、搭灯棚,为元宵节做准备;十三点灶灯;十四拜临水娘娘;十五是元宵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看灯会等活动。
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01
北方过年特有的风俗有祭祀、贴春联、扫旧、贴年画、贴挂贴、放鞭炮、拜年、扭秧歌、祭奠先人、送灶神等等,在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准备好贡品祭祀已故的亲人。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南方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一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六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正月初八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正月十二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多油。因此,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
正月十三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
正月十四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解决这些问题。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当前正值春节期间,在我国民间,关于春节的话题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的风俗呢,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1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不倒垃圾准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是怕伤到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而不取井水是因为井中有井神,初一如取井水,会惹怒井神,带来灾害。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这一天的汉族传统年俗有烧门神纸,谷日忌食米饭等。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亲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
正月初四,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汉族民俗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破五习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一些商场或店铺在今天开业,主要是取“发”之意。愿生意兴隆,四季发财。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汉族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闹花灯,猜灯谜。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2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信众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亦是道家上元天官大帝圣诞,为天官赐福之辰,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3
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的祖先都有着勤劳的优良传统,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人们非常重视正月初一的早晨,在这一天早上不允许扫地、倒垃圾,也不允许将水浇在外面,据说这是损财的。另外在这一天早上还不允许乱说话,特别是一些不吉祥的话。在我国农村,这一天人们会兴高采烈地去拜年。
但是只限定于“拜家庭”而且这一天早上女人是不允许出门的,传说是怕被别人碰到会倒霉,这当然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是“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丈人”却一直在我国民间传承下来。说到初二拜丈人也是有禁忌的。这一天走娘家必须夫妻两人一同前去,而且晚上还要回到自己婆家。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回娘家的夫妻俩很多都会在娘家住上几天,不再遵循以前的老规矩了。
初三在民间俗称“赤狗日”。所以这一天人们都呆在家中不出门,避免出门与人引起争执吵架等不好的事情。另外初三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据说这一天庙里的庙神会放出很多凶鬼五猖之类的恶鬼,因此人们都会躲在家中,避免出门碰上。初四是“财神日”家中供有财神爷的会在这一天虔诚礼拜。
初五俗称“破五”日,破五赶穷吃饺子,饺子上被手捏的地方是“小嘴”,人们逢此日都会包饺子用手捏封“口嘴”,家里的女人在切菜时都会用刀剁出很响的声音,让左右邻居听见,俗称“剁小人”初六是商店铺房开业之日,这一天人们会把自家的垃圾清理出来倒在外面,称为“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这是我国古人规定的,从初一到初八每天都是一个节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到了初七就是人的节日,这一天有的地方有喝“及第粥”的风俗,预示科考中举之意。就是政府在这一天也不处决犯人,以示对人的尊重。家中的家长这一天也不能教训孩子。
初八是“谷日”。据说这一天如果天晴,则晚上的星斗会出得最全,预示这一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这一天下雨则年岁就不好了。初九民间俗称为玉皇大帝的诞辰,这一天人们会摆上果素供品,拿出茶酒楮财去祭祀玉皇大帝,以求一年风调雨顺。初十俗称“石头日”这一天禁用家里的水碾、石磨等石头之类的家具,以示恭维。
正月十一俗称“子婿日”。这一天在农村是专门用来款待自家的郎门女婿的,过了这一天人们便要忙于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人们开始在集市上选灯笼、盖灯棚,并忙碌于做汤圆和元宵的工作之中。在我们农村还有这样的歌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其实在农村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像这样的习俗还有很多,而且不同地区风俗也有些不同,你们那里也有上述禁忌么?或者说你们那里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么?
我就是山东淄博的,我谈谈我的看法。
记得下时侯,每到大年初一,所有男孩子们都是跟着大人出去磕头拜年的,未结婚的女孩子不用,女儿结婚后在婆家那边磕,回娘家也不行磕头。
说是磕头,其实更多就是到长辈那儿问侯一下,送上祝福,长辈人很少有实受了。拜年的时候,年长的走在最前面,年幼的跟在最后,进门先叫对长辈的称呼,一边说着来给磕头拜年,一边弯腰下跪,这时长辈人或其身边的子女要上来拉住了,没有人真让你下跪磕头。最后跟着的最多弯弯腰,做做样子,就过去了。然后落坐,主家递烟拿糖抓爪子花生,互相问候。后一拔拜年的来了,前一拔就赶紧告辞,去下一家。一般男女分开,各自拜各自的。
这几天常看到关于过年磕头的文章,感觉风俗真不一样。首先,我们这很少有直接冲着人磕的,一般是进屋背对着门磕,也几乎没见过有哪个长辈是四平八稳坐那儿实受别人磕头的,既使是亲祖父母、父母、岳父母及其他至亲,也很少见,老早就搀住拉住了。第二,我们这是绝对不允许在屋外磕头的。有的地方在屋外的院子里,甚至在大街上给别人磕头,我们这不让,因为只有家里有人故去才这样做,谁这么做少则让人笑话,重则会让家里老人打的,好像是在咒他们。另外,我们这里家里的女娃不参与磕头拜年,说将来是外姓人。
现如今磕头的更少了,拜年还有,渐渐的年轻人都不磕了,时代变了么。形式大于内容,变下也是应该的。
过年时,我们山东一带都有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风俗。那么,这是一种什么风俗呢?
首先,这是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的延续。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风俗充分体现了孔子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礼”的要求。
现在,随着环境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年味变淡了,年味变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物质生活丰富了,同时也有很多年前传承下来的习俗都逐渐淡化了,所以更显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过年给长辈尤其是父母,爷爷奶奶磕头拜年,是一种大礼,尤其是在现代 社会 ,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么风生水起,过年回家,一个头磕在地上,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儿子,就是给老年人问安,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
其次,这是中国人礼文化的体现。我们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向长辈行礼的习俗,在农村,初一那天,满大街都是人,见面不管关系好坏,都得热情地打个招呼,然后就是去同村的年长的老人家里去拜年,不管是不是同宗,只要是家里有老人,岁数比较大,都是拜年的对象。在我们那里,平时关系出现嫌隙的,有矛盾的,都是趁着初一拜年的机会进行修复,一句拜年的话、一个磕头礼,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原来势如水火的两个人又和好如初了,可见,这种磕头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三,除夕晚上磕头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是我们中国人不忘祖宗、不忘本的孝道文化的传承。
把祖先的牌位摆在正厅供桌的正中央,摆上鸡、鱼、肉,水果等贡品,倒上美酒,点燃香烛,然后按长幼的顺序依次上香跪拜。祭拜完毕,才能吃年夜饭。首先要把第一碗水饺端给长辈吃,大人依次坐定,最后才能轮到小辈,这不正是尊老孝道的家风传承吗?
第四,大年初一磕头拜年,是互致祝福、联络感情的需要。大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我们这里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寓意一年得以素净)。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山东有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磕头拜年的风俗,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当前主要体现在农村,因为农村一个村庄基本都是本家长辈,磕头拜年表示是对长辈的尊重,是礼节的体现,老祖宗传下来的。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但是在山东地区的确存在过年给同族长辈行磕头大礼拜年的习惯。这种风俗就像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是一样的,只不过磕头叩首是肢体动作。或许网络上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如此,特别是南方地区这种风俗几乎没有,其实不用过分的解读,这与寺庙拜佛、教徒祷告、拜师学艺是一种样的,仅仅是一种礼节风俗。 其实详细的磕头拜年方式也分很多种,一叩首还是三叩首都是有讲究的。古代给帝王行大礼是三拜九叩,发展到当前给长辈拜年基本都是一拜一叩。北方当前基本很少存在祠堂, 历史 运动过程当中祠堂基本都已经拆毁,所以每当到初一凌晨天还未亮之时,男丁便集体出动,挨家挨户给长辈磕头行大礼,即便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只要本家还有长辈,都会磕头行礼。 从简单的磕头风俗可以看出,古代对于礼节是十分看重的,或许当前世界文明越来越有趋同性,接受的西方思想越来越多,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反而越来越淡化。这无关于迷信和科学,仅仅就是礼节,就像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一样,不管赚多少钱,不管从事多么体面的职业,对长辈的尊敬不能忘。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