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一挖老剧《绝色双娇》,不仅有“烤鸭秦王”,还有“于谦大爷”

挖一挖老剧《绝色双娇》,不仅有“烤鸭秦王”,还有“于谦大爷”,第1张

#影视杂谈#

20年前,有一部明星荟萃的古装 搞笑 喜剧风靡一时,它就是由张庭、牛莉、焦恩俊等人主演的《绝色双娇》,当时苏有朋和林志颖主演的双男主武侠剧《绝代双骄》大火,这部《绝色双娇》光这个名字,就很容易吸粉。

大明年间,张贵妃产下了女婴,为了保住地位,张贵妃将女儿与大学士林进贵的儿子对调,并在女儿胳膊留下齿印记号。林夫人敢怒不敢言,便将换来的真公主遗弃在扬州最大的青楼百花楼门口,并抱来自己姐姐的女儿佳蓉冒充公主,养在自己身边。

被遗弃的真公主被百花楼的金花收养,取名芊芊。转眼十八年过去,芊芊在百花楼“一百个娘”的呵护下长成一个活泼开朗、古灵精怪、满身市井气的小丫头。而当年和她对换的男孩也长大成人,他就是太子正康。太子也是贪玩之年,便溜出宫,偷了南七省水陆总瓢把子龙天啸的黑龙旗,假冒龙大侠,行走民间,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和他渊源匪浅的芊芊,从此开启了一段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

第一对:朱寿+芊芊

这一对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两个人交换了人生,才有了这整个《绝色双娇》的故事。两个人的性格也十分合拍,都是及时行乐、 游戏 人间的态度,最洒脱的人物却背负着最沉重的身世之谜。

第二对:史书才+秦采青

这一对也是缘分天定,他们是指腹为婚,但采青立志绝对不会嫁给不会武功的人,采青初见史书才,他就是个“死书呆”,各种瞧不上,但书才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就是采青的理想型:文武双全的白马王子。他最后成了文武双状元,成功逆袭。

第三对:秦中玉+金花大娘

秦中玉年轻时种下的风流种子,赶考之前曾在百花楼金花处流连一个多月,两人情意绵绵,你侬我侬。十八年后秦中玉升任扬州知府,和金花再次相遇,两人之间旧日情缘,又生出许多啼笑皆非的新故事。

芊芊(张庭饰)

芊芊在百花楼那种龙蛇混杂的环境中长大,调皮捣蛋、吃喝赌玩,都是少不了的,她的生活状态基本等于丽春院长大的韦小宝。可爱率真、善良义气是她的本姓,她为了营救“父亲”秦中玉冒险进宫,也因此离自己的身世之谜越来越近,最终真相大白,芊芊不仅成为了公主,还和朱寿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庭长相甜美,落泪时楚楚动人, 搞笑 时又没有偶像包袱,真实自然,令人捧腹。她也演出过很多类似 搞笑 风格的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穿越时空的爱恋》里的仙仙郡主、《花姑子》里的花姑子等。

朱厚照(焦恩俊饰)

朱寿虽贵为太子,但向往江湖之远,仗着有功夫傍身,经常 游戏 人间,因此结识了芊芊、采青、书才、龙大侠等一众朋友,随着他和芊芊感情的发展,他们交换人生的故事也大白天下。

焦恩俊的演技自不必多言,向来就是演什么像什么,他可以是庄严神圣的二郎真君、可以是风流倜傥的李寻欢、可以是嚣张跋扈的展云翔,也可以是嘻嘻哈哈的朱寿。

秦采青(牛莉饰)

秦采青是扬州知府秦中玉之女,可谓女中豪杰,文武双全。她没有官家**的娇羞扭捏之姿,比芊芊多了大家闺秀的教养,比佳蓉少了娇纵任性的脾气,是很完美的人设。

牛莉本就是喜剧舞台的常客,那些年春晚常被她的小品逗的前仰后合,至今还记得她和郭冬临那“冲动是魔鬼”的梗,演起喜剧自然驾轻就熟。

史书才(牛青峰饰)

史书才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书生,和采青指腹为婚,但采青开始时并不喜欢他这样的书呆子,尤其是和文武双全、气质不凡的朱寿相比。其实他才是最被低估的人才,最后成长为能文能武的朝廷栋梁。

牛青峰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演员,但一直不温不火,他是《满汉全席》的福贝勒,是《少年张三丰》的张启樵,他在这部剧里各种被恶搞,几次成为女装大佬,真是笑料满满。

秦中玉(吴孟达饰)

秦中玉是扬州知府,为官清廉,不肯与黑势力同流合污因此被陷害,他人生唯一的黑料大概就是曾经在百花楼金花处逗留一月有余,十八年后重逢,金花在情急之下谎称芊芊是她和秦中玉的女儿,这才惹得芊芊动了感情,营救秦中玉。

达叔的喜剧**陪伴了我们几代人的悠悠岁月,在那些 娱乐 给养有限的年代,达叔用他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感受到了平凡人生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精神火苗散发的温暖,如今达叔离去,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了我们心头最珍贵的明珠。

金花(宋丹丹饰)

金花是百花楼的大姐,其他99个姐妹都从良出嫁,生活风光,她却选择守着她的“妈妈”和风光不似当年的百花楼安稳度日,她捡到芊芊,并把她视如己出,虽长在百花楼,但金花从未让芊芊陪客,她才是低贱的身份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宋丹丹是曾经春晚舞台的常青树,她的小品带给我们无数欢笑,陪我们走过了无数个举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你太有才了”、“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等等金句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太后娘娘,芊芊的生母,由傅艺伟扮演,年轻的傅艺伟可是一等一的大美人。

她是最美的“苏妲己”,最美的“杨吉儿”,无数观众心中的女神。

林夫人,朱厚照的生母,由刘芳扮演。

她是《还珠格格》里的福晋,也是《花姑子》里的花姑子的母亲。

龙天啸,南七省水陆总瓢把子,由刘长纯扮演。至今活跃在影视圈的老演员,比较近的电视剧有《问天录之少年钟馗》、《青春创业手册》等。

林佳蓉,林夫人姐姐的女儿,一直被误认为是真公主。她的扮演者叫湘女,她的主业并不是演戏,而是唱歌,是中国歌舞团很有实力的独唱演员。

采青比武招亲的擂台上,这个打擂的少年居然是释小龙版《少年黄飞鸿》的梁宽。

反派人物里长相清秀的王宏,居然是侯敬宇扮演的。

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在《穿越时空的爱恋》里,他扮演最 搞笑 的二皇子秦王。

还有一个传话的老太监,也是《穿越时空的爱恋》里的人物。

没错,就是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陈公公。

最意外的就是这个算命先生,本以为江湖骗子,没想到算得奇准无比。

他确实就是德云社的于谦大爷了,原来人家那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本领是拿手本事。

这部剧还有一个 搞笑 点,男女主、男二女二都当过新娘,包括随从。

史书才最正式,行头齐全,凤冠霞帔,一点不糊弄。

朱寿和八贯则各有千秋,两种扮相。

婚姻观最正的不是男女主、也不是男二女二,而是反派人物漕帮头子燕铁刀。他从不以貌取人,一句“老子是正儿八经的娶老婆,我要的是实心实意,夫妻俩是掏心掏肺”,朴素又可爱。

故事的最后芊芊和朱厚照、采青和史书才,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秦中玉和金花也再续前缘,成了芊芊的干爹干娘。虽然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人牺牲,但结局还算圆满,如此想来,最大的赢家就是太后,当年摆下此局的人,最后养子成了皇帝,女儿成了皇后,两个孩子都陪在她身边。

这部剧当年热度颇高,后来还拍了第二部《绝色双娇之皇后进宫》,讲述了芊芊因为不愿进宫,自己偷跑回扬州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男主换成了吴大维扮演,其他主要角色都是原班人马。

我是墨浅缘深,陪你一起捡起回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绝色双娇》,张庭和焦恩俊主演的,续集是〈皇后进宫〉,张庭、吴大维主演

张 庭饰芊 芊

焦恩俊饰正 康

牛 莉饰秦采青

张佳楠饰妞 儿

吴孟达饰秦中玉

宋丹丹饰金 花

牛清峰饰史书才

傅艺伟饰太后

刘长纯饰龙天啸

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70332htmlwtp=tt

2个原因,档期和片酬。

1、因为档期不够以及片酬不足这两个原因,不得已把第一部的演员焦恩俊换了。

2、绝色双娇2一般指皇后进宫。《皇后进宫》是由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成志城执导,张庭、吴大维、牛青峰、牛莉等人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为《绝色双娇》的续作,讲述了芊芊因为不愿进宫,自己偷跑回扬州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于2002年8月10日在福建电视台一套首播。

《绝色双娇》这部剧已经有二十年了,当年看过这部剧的人大多都过了而立之年。

小时候只知道这部剧很 搞笑 ,莽撞善良鬼点子很多的芊芊,能文能武的知府千金秦采青,傻里傻气的史书才,玩世不恭油嘴滑舌的朱寿(朱寿是我看过电视剧中挨耳光最多的皇帝)。

这四个人经常笑料不断,最后有情人喜结良缘。

长大后再看,原来一直被芊芊叫“龙大哥”的龙天啸是喜欢芊芊的,并一直默默地为她付出,但是直到死都没有向她表明过心迹。

龙天啸和芊芊的缘分要追寻到芊芊出生那天,芊芊虽然在扬州百花楼长大,但却是实打实的公主。

她的生母张贵妃,如今的皇太后。当年在生产之际,看到出世的婴孩儿是女孩,就用了事先准备好的偷龙转凤之计,把自己的孩子和林大学士家刚出生的男孩进行调换。

谁知这时有六名刺客杀进来,皇后买通刺客,意图杀死张贵妃和孩子,在这些刺客里就有初出茅庐的龙天啸。

张贵妃身边的刘青公公是位大内高手,武功可谓天下第一。三两下就逼退了刺客,同时大批护卫赶到。

龙天啸陷入绝境,顺手就抓了刚出世的女婴在手里,已做要挟,这才换得一线生机。

后来女婴被刘青夺了回去,并一掌打在他胸口迫使他掉进了湖里从而也逃出生天。

这一掌让龙天啸咳嗽了十八年,发誓要杀刘青报仇。同时也对那名差点被自己杀死的女婴心存愧疚。

十八年后,龙天啸早已是南七省的水陆总瓢把子,黑白两道公认的大哥,武功盖世,侠义无双。

这一年,他的黑龙令旗丢了,他来到扬州寻找令旗,遇到了一位名叫芊芊的姑娘。此时他还不知道眼前这个率真可爱的姑娘就是当年那个女婴。

目睹张贵妃偷龙转凤的他以为那名本该是公主的女婴此时应是在林大学士的府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扬州初见算是惊鸿一瞥,彼此熟识。芊芊还帮龙天啸猜到了朱寿把他的黑龙令旗藏到了夜壶里。

再次见面,芊芊已混进皇宫,伺机想要替蒙受不白之冤的秦中玉伸冤。此时的芊芊以为,秦中玉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龙天啸在皇宫中找到刘青决一死战。两人交手正酣之际,刘青假死,龙天啸被躲在一旁偷看的芊芊惊动分了心。随即刘青又是一掌打在他的胸口上。

龙天啸受伤晕倒之后,被芊芊救了回去,芊芊把龙天啸安置在一个废弃的屋子中养伤,同时给他找来了需要的药材,给他熬药。

从来都不需要别人帮助的龙天啸第一次体验到了被人帮助的温暖。如果没有芊芊,此时深受重伤又在皇宫中的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芊芊虽然出身青楼,没有读过书,但是在龙天啸眼里却是无比的率真可爱。

两人相谈甚欢,芊芊谈到了自己十分羡慕姐姐秦采青会武功。龙天啸自然看不上这种三脚猫功夫,但是芊芊想学,他便教了她三招,好让她防身。

一向严肃正经的龙大侠其实很幽默,还会装晕倒逗芊芊开心,教武功的时候,两人不可避免地有了些肢体接触,一向心大如盆的芊芊少有的脸红害羞。

高冷体贴的大侠与大大咧咧的少女在一起其实也很不错,但是芊芊早就对朱寿动了心。

朱寿和芊芊玩闹,龙天啸以为有人非礼芊芊,就想也没想就一掌打下去,朱寿当即就吐血晕倒。

芊芊着急得哇哇大叫。向龙天啸讨来了药就毫不顾及地嘴对嘴喂了下去。

龙天啸在一旁的表 情感 情内伤又重了几分。芊芊对朱寿对情意,龙天啸早就看在眼里。

他知道朱寿的身份,原本不爱多管闲事的他一再暗示芊芊不要和朱寿走得太近,可芊芊却丝毫没听懂。

看着芊芊一再为朱寿牵肠挂肚,患得患失,龙天啸觉得自己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临走之前,龙天啸鼓励芊芊,说她是一个好女孩,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就否定自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从小到大,没有人对芊芊说过这么正经的话,也没有人对她如此肯定,芊芊开始叫龙天啸为龙大哥。

芊芊终于知道自己并非刘金花和秦中玉所生。伤心一场之后决定让龙天啸带自己去寻找亲生父母。

龙天啸虽然嘴上说自己很忙,但是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助芊芊,带她来到了京城。看着芊芊一扫阴霾,重新变得开朗起来,龙天啸也由衷地高兴。

一向活泼过头的芊芊内心一直是敏感自卑的,她出身在青楼,很多人都看不起她,即便她一再逞强,可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敏感的刺也会扎的自己生疼。

唯有在龙天啸面前,这些自卑感才会完全消散。

龙大哥是对她最好的人,她有心事可以告诉他,即便不说,龙大哥也会懂。

而龙天啸也承诺她,有他在,不会有任何人欺负她的。

龙天啸从来不吝啬赞美芊芊,在他眼里,芊芊如月亮般皎洁明亮,那个惹她伤心的朱寿,连黯淡的星星都不如。

龙天啸以为林家蓉是当年的那个女婴,他不知道真正的公主早已被狠心的林夫人放在了扬州百花楼的门口,就是如今的芊芊。

他对林家蓉充满愧意,林家蓉想要嫁给朱寿做皇后,他便绑来朱寿威逼他娶林家蓉。

朱寿自然不从,反抗之余再一次被龙天啸误伤。这一幕正好被芊芊看到。

见到朱寿昏迷不醒,芊芊哭得很伤心,并责怪龙天啸多管闲事。

龙天啸是从来不愿意让芊芊伤心的,他自觉自己做错了事,满心愧疚。

其实此时的龙天啸也受了伤,芊芊看到他的伤口,想要安慰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龙天啸总是在芊芊伤心的时候,及时出现去安慰她,然后在朱寿出现的时候又默默离开。

他一再告诫过芊芊,朱寿会是她将来伤心的根源。可芊芊早就对朱寿情根深种,龙天啸唯有无言叹息,暗自守护。

他后来见史书才喜欢秦采青却求而不得,于是就帮助他教他武功,估计也是有同病相怜的感受。

林夫人说过一句话直戳龙天啸痛处,她说龙天啸早就对芊芊有意思,只可惜芊芊喜欢皇上,看不上他这个老男人。

龙天啸哈哈一笑,没有否认。林夫人虽然说话恶毒,却也是唯一一个揭开龙天啸心事的人。

林家蓉死了,芊芊解释不清,被冤枉关进了大牢。龙天啸两次闯进天牢想要带芊芊离开。可是两次芊芊都拒绝了。

第一次芊芊想要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所以不走。

第二次芊芊知道了自己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心灰意冷之下,一心求死。

就连朱寿都以为芊芊是贪慕虚荣,想要皇后之位,所以杀了林家蓉。

太后知道了芊芊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苦求皇帝(朱寿)放了芊芊,可皇帝觉得此事需要秉公处理。

朱寿的人设在此次有点崩,他和芊芊认识那么久,相恋至深,却不相信芊芊的为人,认为她在乎什么皇后之位,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

此刻朝中大乱,刘青嫌皇帝不够听话,伙同朝中王爷造反。

龙天啸最后和刘青一战,削下刘青一臂,长剑直中胸口,本来已是胜券在握,大仇得报,可刘青垂死挣扎,凭最后一口气也带走了龙天啸的性命。

龙天啸临终之际,芊芊哭得凄惨,龙天啸最后一次安慰芊芊不要哭,他愿意用他生命的所有换她的一笑。

龙天啸死了,再也会在远处默默地守护她,再也没有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只要她伤心难过就会走出来安慰她。

其实芊芊模模糊糊可以感受到龙天啸对她的情意,可却一直不能确定也不想戳破这层窗户纸让彼此尴尬。

一则芊芊早就对朱寿一见钟情,心中容不下他人。

二则龙天啸在江湖中成名已久,威望很高,比芊芊大了将近二十岁,所有人包括芊芊自己都以为龙天啸如此看重芊芊是因为同情她的遭遇,把她当成妹妹甚至女儿。

而龙天啸之所以不说是因为知道芊芊爱的是朱寿,而他也从内心把朱寿当作兄弟,虽然不看好他们两个但是也甘心成全。

或者说其实龙天啸表白过,只是芊芊没听懂。龙天啸说过,和芊芊在一起什么都不说也很高兴;说过愿意一直保护她不受欺负;说她是天上最皎洁的月亮,无论朱寿有什么样贵重的身份都配不上;说过愿意用自己生命的所有换取她的一笑。

奈何这些话芊芊都没听懂,龙天啸也就没有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迹。

其实后宫争斗不休,朝堂又波涛暗涌,实在不适合芊芊的性子,听说第二部里面朱寿又和别人生了孩子。倒还真是不如就和龙天啸肆意潇洒地行走江湖,要快活得多。

烟雨遥路迢迢

四海皆一声笑

清风最爱逍遥

牧野里看天高

人间自有公道

只要你苦煎熬

何堪对笑傲

胜负谁知道

人去了马萧萧

风雨间多寂寥

浮云最爱飘摇

斜阳里看夕照

肝胆何处照

只要你去寻找

悲欢难预料

笑看世上潮

看万里江山

是那么的骄傲

尽数英雄折腰

看红尘寂寞了多少个年少

一路为情扰

叹天黑得太早

夜落了人醉了

前程事难忘掉

谁水英雄何故只问今朝

 唐代绝代双娇·长孙皇后和武则天皇帝

 唐代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朝代,那个时期的女性在国历史上是最解放的。因此,唐代不但男子英才辈出,而且还出了绝世双娇——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和历史上的千古一后。

 有人曾经评过,说如果对应千古一帝的评选(当然事实上不可能有个全民投票选哪个是千古一帝),再来个千古一后的评选,那么长孙皇后当选的概率是很的。纵览国古代的皇后们,像有名的吕雉、窦太后、卫子夫、贾南风、独孤皇后、长孙皇后、马皇后乃至慈禧太后(皇后是没当成,但太后好歹也是个后)……太多了,但真正以贤德著称的却没几个,而且很多当皇后时没什么名气,但当了太后却颐指气使起来。像窦太后,当皇后时倒没见怎么样,而当了太后之后,便有了资本,连皇帝也不敢管她。看现在电视上把她渲染得多厉害,可事实上,窦太后也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和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没什么区别,若说心计城府,其实她还不如王娡(也就是汉武帝的母亲),和吕后更没法比。吕后虽然狠,但是政治才干、手腕都是有的。把窦太后捧起来,纯粹有点偶然。卫子夫可惜最后不得善终。贾南风,一个著名的丑皇后,败家误国,西晋之所以灭亡得比较快,不能不说她出了很的力。另外,独孤皇后固然有些才干,只是她的善妒却更出名,尤其是她还曾把皇帝杨坚气得独自一个人跑到野外生闷气,臣们好说歹说才劝回来。马皇后倒是不错,只是她所能起到的作用却着实太微薄了,比方说她曾劝过朱元璋,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可事实上,朱元璋杀人比谁都多。慈禧就不多说什么了,如果她要是能选为千古一后,那真是I服了you……

 唔呀,废话不再多说,该咱们的主角闪亮登场了。

 古时历史不注重记录女子的名字,像《汉书》里有很多姬也并不是本人真名,当然不排除真有叫姬的。但像吕雉、王娡的名字记得这么清楚,毕竟不多。长孙皇后的名字也没有记下来,比较可惜,那么下文为称呼简便,就以姓代名了,称之为长孙。

 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两兄妹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就去世了,于是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哥哥高士廉的家居住。而长孙晟在世的时候,就基本上把女儿的婚事定了。《新唐书》写他哥哥长孙炽因为知道窦夫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猜测她一定会生出了不起的孩子,所以劝他弟弟要与李家联姻。《旧唐书》没有这段,而是说高士廉因看到李世民,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会很了不起,于是便把外甥女许配过去了。——只是长孙炽和高士廉既然都能看出来李世民将来有出息,但都是把别人的孩子嫁了过去……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才十三岁,概也就是初一初二的意思吧,不过当时李世民也不,是十六岁,最多高一。在现在来说可以算是早恋,不过在当时却是很正常的。只是有个问题,李世民的母亲窦夫人去世的时候,他好像也是十六岁。两件事哪个在先已经无法考证了,推测应该婚事在前,否则不符合守孝的规矩。不过这一年李世民可真够忙的,据说雁门那次炀帝被围,十六岁的他就去雁门从军露了一手……然而这件事的可信度却不高,但作为写说的素材倒是可以参考。后来长孙有一次归宁,结果舅舅的一个妾居然看到她的门后有匹二丈高的马,吓得不轻。于是占卦,占出来遇坤之泰,女处尊位,履而居顺,后妃象也。要说准,的确够准,不过现代人对此类事物抱的态度多认为是迷信,是后人写史时神化的。很多时候是这样,但是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像武德九年那次太白经天,应该是确有发生的,一来天文志上也这么写,二来后来太宗也曾有些埋怨地对奏此事的傅奕说:你老兄前面奏的这事,差点把 掉……长孙所遇到的这件事,可能是真的,反正天下乱,凡是贵族都可能会遇到几个占卜者说他们是贵之相,只不过没应验罢了。像李密,他和那个桃李子的歌谣可以说贴得最近,但也是的反王当最早被拉下来的。

 后来到了唐朝时,长孙首先是成为了秦王妃,这一时期她的作用主要就是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然而平日这么温柔恭谨的一个女性,玄武门之变时还亲 勉众将士。有一说认为李世民政变时是把她带到了玄武门的,当然这可不是把她当作女将军来用,也很难想像长孙拿着刀剑在众军挥舞厮杀。不过那种场面一般女子多半是看不到的,一旦看到不知道要怎么呼叫——不晓得长孙当时什么反应,但联系她亲 勉将士的镇定,应该不会很失态,长孙的确够坚强。从记载来看,秦王府后来遭到冯立等人的围困陷入危机,反倒是在玄武门的李世民相对安全一些,也就是说,看起来危险的地方实际上反而安全。另外,如果事败,也方便两个人一起死——不用我说,估计你也能想起来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谓夫妻情深就是如此。想像一下如果事败,两人双双自尽的情形,可不亚于项羽和虞姬。不过当时乱糟糟的,长孙纵然不会披挂上阵厮杀,但也得穿得利落安全一点,所以多半还是得穿上铠甲,至少是细铠,也就是说,我们亲爱的皇后此时一定是非常英姿飒爽的……

 再后来,随着李世民短时间内由秦王到太子再到皇帝,长孙自然也是步步高升,由秦王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终于应了那个遇坤之泰的卦。

 当政的李世民有些事情想和妻子商量,但长孙主动放弃了参政的机会。也不用给长孙扣什么封建道德的帽子,把现代的说法扣在古人的身上是不现实的。长孙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地什么都不管,像魏征有一次惹得唐太宗生气到恨不得杀了他的地步,要不是长孙皇后上有贤君,下有贤臣的这么劝,虽说多半也会自己消气,但还真不会那么快。此外,看到历史上外戚最后多无好的结局,长孙也非常明智地劝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辞职,同时也劝李世民不要给长孙无忌高官。似乎是为了印证长孙皇后的正确,后来长孙无忌最终还是被迫自杀了。不过这与他是外戚的表面现象关系还不,主要原因是长孙无忌是托孤重臣,难免有些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又与武后不和,这样当然危险了。

 长孙皇后是一流贤后,而且也非常有才,写过《女则》。后宫有了长孙皇后,李世民省了不少的心,而且有时他发火,长孙皇后都能婉转地劝止,于是宫壶之,刑无枉滥。而且,她待人又是非常的仁善,对后宫姐妹颇有照顾,很受爱戴。所谓标准的母仪天下,就是这样了。

 只可惜,现在有些人只注意到了她的贤惠,而忽略了皇后与皇帝的爱情。更有甚者,因以前有部电视剧里发展了杨妃这一条线,因此惹得有些不学无术之人真的以为李世民最爱的其实是杨妃,但是查阅历史的话,如果不是生了李恪,那么新旧唐书都懒得写上她一笔。反倒是《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一次太宗想要立曹王李明的母亲为后,只是因为她过去是齐王妃的身份而罢休。这是见于史册的,另外一位是考古考出来的,即韦贵妃,按后宫等级来说,贵妃是皇后以下最高的,可见也十分得宠。但如果说感情最深厚的,那么非皇后莫属。李世民和长孙的确是患难夫妻,宫廷斗争是,当了皇帝皇后以后也仍然是,就连生的病都一样,都是气疾。约贞观十年左右,李世民病了一年,长孙皇后随身携带着毒药,准备万一丈夫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义不独生。其实殉节这套东西是经过程朱理学之后到明朝到达高峰,唐朝反倒是不怎么讲究这个的,这完全可以说是因为长孙对李世民的爱而致。不过后来李世民的病好了,但一直也病着的长孙却加重了病情,终于于贞观十年去逝。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对她十分思念,像以前曾提过立台一事,只是魏征老儿不解风情,硬是逼着太宗把台毁了。

 唐朝长孙皇后可以说很完美了,几乎找不出来缺点。不过她死后,三个儿子,两个因争位而罢黜,因此难免有人批评她教子无方。但实际上这也不单纯是教子有方无方的问题,李渊把几个儿子都 得十分厉害,可是最后仍然避免不了一场争斗。其实长孙生前对孩子们管教还是很严的。太子承干的乳母说东宫的器物少,要求添置几件,长孙皇后说: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可见她并未宠着孩子们。另外,长孙在世的时候至少还是相安无事,只是后来孩子们都长了,必然会有权力方面的争夺,这不可避免,批评长孙教子无方没道理,批评李世民教子无方也不公平。何况,哪个朝代没有争皇位的事呢?

 要说立储更乱的当属李治和武则天了。反正就四个儿子,太子轮流当之后,皇帝也是轮流做,可当来当去,最后皇帝玉玺还是跑到了他们母亲的手。

 武则天的事迹可以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典型,她后来的地位权力无疑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只是有些手段在我们看来,未免有些狠。通鉴里写的清楚,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为了自己的地位,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得不忍心杀掉。对这件事,为她辩解是没有必要的,以此来批评她也不客观。既然史书上记下了这一笔,要想推翻事情的存在,说什么这件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靠的也只能是臆断,再者说,像武则天那样的女子,这样的事情还是可以干出来的。但她当时处境并不是很安全,而如果她自己尚不得保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即使活下去,只怕结果也未必会好,所以为了更高更稳固的地位,武则天不惜用这种手段嫁祸于人。然而古人都有其局限性,如果换作别人在她那个处境下,只怕也得这么做。回头看看萧淑妃的女儿吧,年龄很才得出嫁,而且也是将就了事,武则天根本就没打算让她们过好日子——可见当年的仇怨是多么的。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得势的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她们,武则天的孩子们也不会过得十分幸福。

 宫廷是适者生存的地方,武则天要生存下去,如果没有狠劲是办不到的。她有一次在太宗面前驯马,就很能体现其性格:如果不能驯服马的话,那么即使再好的马,也是没有用的,干脆就杀。这和朱元璋的士不为己用则杀的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太宗不喜欢这种性格的人,尤其还是女人,这和长孙皇后的温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可你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也不一定,反正可说是两个极端了。也正因此,实际上太宗时期武则天并没有像有些书写得那样得宠。应该说,李世民自己就是非常刚强(但不残酷,至少他没有杀掉当时在好形势下还要归隐的王绩)的人,他比较欣赏的是像皇后和徐惠妃那样的温柔女子,倒是李治性格比较温和,而武则天性格则是刚强的,所谓性格互补就是如此。

 武则天除却果断,还十分有心计,这就不是一般的厉害了。《红楼梦》里曾有人这样评价王熙凤: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无论哪个朝代出来个厉害的女角,基本上这句话都能适用,但真正能让男人万不及一的,则首推武则天,原因是她还有着有些男子都没有的气度。骆宾王的千古名篇《讨武曌檄》写得很有气势,同时把武则天也贬低到了极点。当面被人这样揭短,尴尬自然是有些了,如果不觉得不好意思的话,那脸皮也是太厚了。于是,一句一句这么念着,一句一句这么尴尬着……突然,结尾了,武则天也许早就盼着快到结尾,但是当她听到试看今日之域,竟是谁家之天下时,文章的气势与文采令她折服了,霎时欣赏更多于尴尬。因此她问作者是谁,答曰:骆宾王。这是宰相的过错啊……这篇檄文能流传至今,不能不感谢武则天当时没有禁锢此文,而看过了明清的文字狱后,也不能不令我们佩服她的胸怀。

 武则天虽然是个女强人,但也总有女人的一面。现代很多电视剧里只强调了她政治上的一面,却忽略了她作为女人的本性。时候台湾有部电视剧《一代女皇》,里面潘迎紫演的武则天,前面清丽可爱,后面的打扮却是不敢恭维了,气势是有了,但是也实在很吓人的,潘迎紫那么漂亮的人,居然给化装成了那个样子……陆拍的《武则天》化装倒是正常了,只是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有失偏颇,但最后有一点挺有意思,就是老了的武则天让上官婉儿穿上她年轻时的衣服,然后突然说:我年轻的时候比你漂亮多了……武则天还会这样说?可能你的第一感觉是觉得有些好笑,但这却一下子把武则天拉回到了人间。女人总是希望自己是漂亮的,武则天就是再像个男子,也只是像而已,毕竟她还是女子。武则天年轻时一定十分漂亮,从那画像来看,有点典型唐朝美人的意思,但是古时的画像只怕多数情况下作不得真,别人不说,你去翻翻初时的历史课本看看司马迁是什么样子的,便可以想像古时的画像会有多真实。因此,虽然武则天经过细心打扮之后坐在那里,郑重地等着画师给她画像,可是画师斜睨(也许不敢斜睨,但是瞥、瞟等词就更不合适了……)了她两眼,依旧按照自己应该画的模样画了起来——我猜那时画像是有个标准的,有一次看某个版本的唐代皇帝画像,里面的人基本上就是两副面孔,一个是李渊式的,一个是李世民式的,不过两式的区别也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唐代皇帝都是他们的子孙嘛,为了体现皇帝血统之纯,所以他们必须得长得像祖先,幸好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何物。呜呼,这地方有点跑题了,说到哪了?对了,这样的武则天才更真实一些,不过这几个武则天似乎都不是太称人意。反而《明宫词》里那个配角的武则天受到好评更多,虽然戏说成分了,但武则天平易了一些,离着人的距离也近了,但依然保持着女政治家的风度,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武则天?

 前面说到公主的事情,而后来,李弘、李贤的死,武则天也都有嫌疑。不过,李贤赋的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报蔓归,真的起了作用,后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最终得以保全。也许,这与他们两个比前两个无能有关,又也许,真的像李淳风劝李世民时说的那样,三十年后,那个老人也许还会有些慈心的。总之,武则天废了宗李显,又从儿子李旦手接过象征权力的玉玺,开创了一个女皇时代。

 我不愿把周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朝代,因为我太爱唐朝了,不忍心破坏它的完整,我有时甚至有些讨厌武则天,可是想想,也真是无聊呢,自己又不是唐朝的遗老遗少……

 当皇帝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是六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如果是个男皇帝的话,这个年龄可真是爷爷级的了,像清朝登基年龄最的是雍正,也只是四十五岁,很多皇帝甚至还没活到这个年龄就死了。道理很简单,武则天是女皇,即使在开放的唐代,这也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跨过很多的障碍,耗去了她太多的青春,终于在垂老之时,迈向了人生的顶峰。

 人总有更老的时候,总有死的时候,那么武则天也要面临着立储的问题。究竟是立儿子呢,还是立侄儿呢?这就得感谢狄仁杰了。狄仁杰很清楚地告诉武则天,如果立侄儿,将来姑祖母的后人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了,那么,只好把她请出宗庙;立儿子的话,那么还可以千秋万岁配食太庙。经过几番劝说,武则天终于决定立儿子李显为太子。最后,让位给李显的武则天令去帝号,仍称自己是则天皇后。死后,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也因此干陵成了一座埋葬着两位实际独立当政的皇帝的陵墓。山不转水转,自己一辈子想转出这个圈子,可最后却仍无法摆脱自己是李家媳妇的身份,不知武则天那一刻,脸上曾否有过一丝苦笑?

 其实,除这双娇之外,还有一位皇后也比较特殊,就是李渊的夫人窦氏。窦夫人没有等到李家得天下的时候就死了,太穆皇后是死后加封的。她是北周公主的女儿,从就很聪明,所以她的父母不肯把女儿轻易嫁出去,便设一个孔雀的屏风,如果有人三箭 孔雀两眼的话,那么便同意婚事。此法其实也有弊端,如果来了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怎么办呢?又或者,公子当没有人能够有此箭术,也是伤脑筋的一件事。还真是应了有缘千里来相会,幸好李渊的箭术还是有准星的……

 窦夫人生的几个孩子,的确都很出色,比如平阳公主,也是位女豪杰。现在山西的娘子关仍是重要的风景区,据说就是当年平阳公主把守的地方。窦夫人很有才学,她摹仿李渊的笔迹,竟能以假乱真。李世民酷爱书法,其实就是受了母亲的影响。窦夫人也很有见地,她建议丈夫把自己得到的几匹马送给炀帝,可是李渊当时没有听。后来窦夫人去世,李渊为了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境,想起夫人过去的话,便依计行事,结果果然做了将军。由文官而为武将,手有了兵权,也就是有了发家的资本。于是他哭着对儿子们说:要是早听你们母亲的话,我早就当这个官了……

 李渊对窦夫人还算是一往情深,尽管他后来有若干嫔妃,但却不再立后,这不能不说,是与对妻子的怀念有关的。唐代的帝王对自己的正妻都比较重视,遍查唐史,只有穆宗有三位皇后,其他人基本上都控制在一两个之内。即使是玄宗那样宠爱杨氏,也只是立她为贵妃,却自始至终没有立为皇后。这个传统概和高祖太宗作了好榜样有关,因此有唐一代,虽然宫闱之事比较乱,但皇后还是宁缺勿滥的。

 李渊不再立后,或许其也有政治的原因。李渊被几个儿子搞晕了头脑,如果再立后的话,那么新皇后的儿子也要加入争储军,自己可就真吃不消了。这是皇后不在,如果皇后在的话,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窦夫人生前最喜欢的是次子世民,四子元吉则是相貌丑陋,窦夫人有点受不了自己居然会有这么难看的孩子,甚至都不肯喂奶给他。窦夫人虽然是位很有见地的女子,但这时却体现出来像春秋时武姜一样的任性。武姜就是因为生长子寤生时难产而厌恶他,偏爱另一个儿子,最终导致兄弟相残。如果再联系同样疼爱次子杨广的独孤皇后在废立太子问题上起到的催化作用,那么,窦夫人将扮演的角色,多半和她们差不多。可是历史往往超出人们遵循的逻辑,不然又哪里会出现那么多的偶然?李渊能吸取隋文帝的教训而不肯改立太子,那么窦夫人又何尝不会吸取教训反而压制李世民呢?总之,如果窦夫人在的话,那么变量是很的。  除了李家的媳妇,李家的公主也都比较有意思。前面提过了平阳公主,李渊的女儿其实很多,但嫡出的就这么一个。历史上汉武帝的姐姐也是平阳公主,但比李渊的这个女儿差了很多。李渊其他的女儿,如果不是武德年间生下的公主,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姐姐,而那些公主,怎么说呢,有的命运有点糟糕,被二哥用去和亲了,而太宗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一个嫁到蛮夷之邦的。有时想,难怪太宗对和亲这么开放,因为他从不嫁自己的女儿。有一次有人泄露了公主不是皇帝的女儿,于是太宗怒,将那人贬官了。不过唐朝的和亲和汉朝前期的和亲是有所不同的,简单来说,汉的和亲是被迫的,而唐的和亲却是主动的,是以武力征服为基础的。以吐蕃为例,文成公主和亲就是在打败他们之后。时候不理解,既然都打败他们了,又何必再派公主去和亲?其实现在也是似是而非懂,据说主要是为了加强巩固关系,这种先打后拉的手段是比单纯的强攻更具效力的。

 除了和亲的公主,其他的多数都基本平安地过着一辈子。对了,想起来李渊有个同母的妹妹,比李渊还长寿,一直活到了永徽年间。皇帝的女儿是公主,皇帝的姐妹是长公主,皇帝的姑母是长公主,皇帝的姑祖母是……也不知高宗是怎么给她加的封号,好在高宗时间够长,不然到了下一代人都不好称呼她了。

 和亲的、平安的都算过来了,如果还要再算的话,那么就该数数不平安的公主了。早夭的公主,李世民对晋阳公主十分痛惜,她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母亲死时年龄太,很可怜。她本来有望继承父亲的书法事业,她临摹的太宗的飞白书竟也能以假乱真。但可惜的是,这位未来的女书法家死的时候才十二岁,害得她父亲伤心难过了好多天,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下面,就是非常有名的高阳公主,不想提那个《唐情史》,把高阳演得太过了,高阳是非常傲气,但不是愤世,她的母亲正史上并未记载下来,应该说电视剧里演的实在是瞎编。她嫁给房遗爱是有些委屈的,为辩机(顺便说一下,这个辩机多半也没有这么复杂的来历)的风度才识迷倒也很正常,不过一旦这种倾心趋向了形而下,就不正当了。辩机因此而被腰斩,太宗一气之下,这种酷刑都动用了,可见生的气很,对着心爱的女儿也发起火来,最后父女关系搞得比较僵,甚至太宗死的时候高阳都没有哭。高宗之时,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因而被赐死。另外,这还连累到了吴王李恪等人,一下子死了好多朝廷亲贵,算是高宗时期比较的一件事了。高宗的女儿本来就不多,两个是萧淑妃的,而另一个则是集父母之最爱于一身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唐代最有权势的公主了,她很像她的母亲,最后也是悲剧收场,这样的人物,如果不拿来做文章实在可惜。前几年的《明宫词》,那位集一切美德于一身的太平公主看着实在虚假,真实的她可比这个狠多了。武后宗时期其实是比较乱的,太平在此时确实对国家的安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难说她是为了国家,实际上她是有个人野心的。武则天的成功,吹皱了一池春水,像宗的韦皇后也想做第二个武则天,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更是梦想着做皇太女……那么,继承了武则天衣钵的太平,有这种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只是没想到,睿宗在这个问题上还算明智(宗其实也并不十分糊涂,如果他真立安乐为太女的话,也就不会死了),或者说不明智也不行,因为李隆基是个比太平更厉害的角色。太平公主平生做得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派术士对哥哥说: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家也许还记得以前提到过傅奕曾对李渊说过太白经天的事,李渊差点因此杀了李世民,那么太平公主当是想借此事打击李隆基。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李隆基实在应该感谢自己的好爸爸,连政变的事都省了,直接下定了传位的决心。太平心里一定气恼之极,而且也十分尴尬,可是生米煮成熟饭了,怎么办?如果她要是老老实实地当她的长公主,至少在睿宗在世的时候,李隆基还不至于对她怎么样。但是谋反,则是谁也帮不了她了。至于那个裹儿安乐公主,则死得非常之惨,她们母女二人志才疏,另外,她们的错误还在于不该这么早就扔掉了自己的靠山唐宗。但是韦氏跟着李显,也的确受了不少的苦,只可惜她要求的回报已经超出了她所能得到的范围。

 

 至此,本篇可以结束矣。可惜的是,杨贵妃生活在盛唐,这里就不提了吧。原本是想只写一写题目的绝代双娇的,结果后来又不由自主地多写了这些人。看起来,本文叫初唐的女子们似乎更合适,罢了,就不改了,毕竟还是双娇占了重头戏。总之,没有套上枷锁的唐的女子们,在唐灿烂的天空下,有的清丽,有的妩媚,有的温柔,有的刚强,偶尔也会露出些许狰狞,但无论是清丽妩媚还是温柔刚强,都是丰富多彩,决不会使你有乏味之感。或许,这就是唐朝赋予她们的特殊魅力?

点我的头像可获得更多信息,或关注《名媛传·两汉书》专题,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看完记得点个赞!

汉灵帝刘宏活了三十二岁,在位二十年,先后立了宋、何两位皇后。和桓帝一样,灵帝也是个荒*暴虐的昏君,只因此时国库钱少,所以他在花样作死大赛中的阵仗比桓帝小了一些。

汉章帝刘炟从前有个嫔妃宋贵人,生长子刘庆,立为太子。宋贵人遭章德皇后窦氏陷害,受巫蛊案牵连,被迫自杀,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和帝时,冤案昭雪,宋氏被平反。这一支的人也是皇亲,但一直在朝廷里做小官,并未得到重用。窦妙为太后时,窦武从宋家选女入宫,嫁给灵帝,立为皇后。宋皇后入宫时,窦妙虽然是太后,但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灵帝才十二岁,宋皇后比灵帝略长。宋皇后还有一个姑母,嫁给了灵帝的叔叔渤海王刘悝,就是昨天说的那个舍命不舍财,后来被宦官冤杀的王爷。

灵帝与桓帝一样好色,才十来岁时已经暴露出了色鬼的面目。当初名臣霍光发明了女式内衣“穷袴”,为汉宫标配,灵帝对此深恶痛绝。灵帝对“穷袴”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造,发明了中华第一款情趣内衣——开裆裤,这东西到现在还被许多中国父母穿在孩子们的身上,给中国婴幼儿的心灵造成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灵帝少年好*,窦太后和宋皇后都很反感,经常管教他,导致灵帝非常不开心。窦太后手握重权,灵帝不敢拿她怎么样,他就经常和宋皇后吵架,但灵帝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辩论也讲不赢,索性干脆不来跟宋皇后玩了。宋皇后从十多岁开始守活寡,大概一年能跟灵帝见个几次面,召幸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再有。

宋皇后的父亲宋酆(fēng)是个读书人,知书好礼,为人清正,自幼对宋氏家教很严。宋氏成为皇后,宋酆被封侯,本来还要封官,但宋酆认为自己虽然读了些书,才能却并不是很强,应该把官位让给更有才能的人。因为他长得帅气,后来就被安排去做执金吾,就是皇家仪仗队小队长。宋皇后很仁和,对宫里的人都很好,但宋氏也很正派,对于把持政权行凶作恶的曹节、王甫等人经常横眉冷对。

窦武政变失败,王甫顺便把渤海王刘悝一家也给收拾了。刘悝的王妃是宋皇后的姑妈,王甫担心宋皇后会怨恨他,就和太中太夫程阿一起定策,诬陷宋皇后行巫蛊,要把她整死。

这个巫蛊案就相当简陋了,人证就是王甫、程阿,物证根本就没有,本来是不堪一驳的荒唐案子,但此时窦武已死,窦妙被软禁,宋皇后在宫中没有一个给力的靠山,只好指望灵帝多少还能脑子清醒一点。可是灵帝明明知道宋氏不是那种人,却对王甫等人的构陷乐见其成。他早想把宋皇后给废了,只是宋氏无过,一时找不到理由,正在闹瞌睡,天上掉枕头,现在有这样的事情,他赶紧顺势就把皇后打入冷宫。

朝廷里有大臣不服,说宋皇后巫蛊案缺乏证据,灵帝说:“王甫是个老实人,不会说谎的。虽然证据不足,但万一是真的呢?”于是宋皇后在冷宫中忧愤而死,其父亲宋酆也牵连下狱,死在狱中。宋氏贵为皇后,死后朝廷竟然连安葬的事情都不管,宫中当初受过她恩惠的小宫女、小宦官们大家凑份子,找了个墓地把他们父女下葬。

宋皇后新丧,灵帝心中有鬼,晚上睡不安稳。有一天晚上,灵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汉桓帝怒骂他:“宋皇后有什么罪过,你居然听信坏人的话,让他们把皇后害死!刘悝都请求自行贬降了,他是你叔叔,你明明知道他冤枉,为什么还要杀了他?现在宋氏和刘悝都到天上自诉冤屈,天帝发怒,你罪责难逃!”说着就拿宝剑来刺灵帝,灵帝从梦中惊醒,汗湿重衣。

灵帝非常害怕,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羽林左监许永,问他:“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吉利不吉利?倘若不吉利,怎么破?”

许永说:“宋皇后和陛下一起继承皇位,母仪天下,四海之内都蒙受教化,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过错,而陛下偏听小人言辞,让她蒙受不白之冤。渤海王在封地不曾有过错,案情也没有得到详细的审察就诛杀了。他们死后都没有得到好好安葬。从前晋侯梦见鬼,长头发拖到地上,好可怕,那是因为晋侯杀了厉鬼的祖先,可见天地之间道义昭昭,鬼神难以欺骗。陛下应当为他们平反,洗清冤屈。”

大长秋赵忠说:“许永妄言,当诛!”于是把许永也给杀了。

中常侍张让说:“厉鬼怕阳气,白天里不敢出来作祟,不如白天睡觉吧。”灵帝听了他的话,从此不敢晚上睡觉。他建裸游馆、鸡鸣堂,晚上就和一大帮女人厮混,白天里就昏睡,果然没有再做这样的梦。灵帝感激张让,常对人说:“张让对我恩同再造,张让就是我爹,赵忠就是我妈!”

从此后灵帝管张让叫“阿父”,张让得势。

长安屠户何真,家有一女,身高七尺一寸,长得很漂亮。有相士说:“此女面相极贵,你家富贵就在她身上。”何真于是把女儿送到宫里做宫女。

灵帝好色,但此时国力衰竭,宫里再也玩不起桓帝时代的大场面了,于是他把规模缩小了很多。灵帝最讨厌那些有教养的淑女,不喜欢那些读过书的女人,就喜欢漂亮的女文盲,所以侯门贵女他一概看不上,就喜欢市井出身的宫人。何氏一入宫,就被灵帝慧眼识珠发掘了出来,很快封为贵人。

何贵人性格粗鄙,经常说些市井脏话,又爱讲些民间的艳情段子开火车,是个很污的老司机。灵帝听了非常高兴,正所谓人世间有百媚千种,他就独爱这一种。

不久何贵人怀孕。灵帝从前有过几个皇子,都早夭了,这次何贵人怀孕,灵帝非常重视,自己在宫里立了神祠祷告。宫里人是最有眼色的,见到这样的情形,人人都知道何贵人没准就要成皇后了,赶紧都来巴结她。

何贵人生子,取名刘辩,灵帝对何氏说:“宫里不干净,经常闹鬼,不如把孩子送到宫外抚养,待长大后再接回来。”于是将刘辩交给外面的道士抚养。

此时灵帝没有皇后,何贵人生子有功,立为皇后。灵帝追封何皇后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侯,封她母亲为舞阳君,又把她大哥何进封为大将军,二哥何苗封为车骑将军,何家人一夜之间从市井屠夫变成了朝廷重臣。

何进这名字可能很多人有印象,对,他就是《三国演义》开篇里的那个大将军。

何氏掌权之后,被文官集团瞧不起,大家都羞于与何进何苗为伍。何皇后想了个点子,她找来一条狗,让它穿上朝服朝冠,等灵帝上朝时,她就把这条狗放进朝堂里。大臣们非常惊讶,灵帝抚掌大笑说:“这是从哪里来的‘狗官’?”何进说:“岂止这一个,满朝皆狗官!”灵帝笑得肚子疼,指着下面的大臣们说:“尔等皆狗官,谁来叫一个听听!”何苗凑趣,汪汪了好几声,灵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鼓掌叫好,从此后何家兄妹都得势。“狗官”这个词从此成了中华常用词汇。

何进和这些官员们玩不起来,就将从前贫贱时一起杀猪屠狗耍钱喝酒的市井流氓们提拔了一大批,作为自己的亲友团,以壮声势。这帮人以没文化不识字为荣,专门打击大臣。

何皇后为了争宠,一直假装大度。她不反对灵帝和别的女人玩,但她把那些女人看得死死的,只要有人怀孕,就将她们杀掉。

宫人王荣,也是平民家出身的女子,长得很美丽,机敏有才智,得幸被封为美人。王荣承御怀孕,心里慌得要死,知道这回难逃何皇后的毒手。她先是自己偷偷吃堕胎药,想把孩子打掉,但是没有成功。夜里王荣梦见自己背着一轮太阳行走,觉得这孩子可能未来是个大贵人,因此不再想堕胎了,想尽办法想把孩子生下来。王荣先用布束腰,然后开始拼命吃东西,长成了一个大肥婆,何皇后派宫女来查看,竟然被瞒过了。

王荣分娩产子,取名刘协,何皇后这才知道自己中了她的暗渡陈仓之计。何皇后把王荣杀死,结果被灵帝知道了。灵帝大怒,要废了她,但宦官们都和何皇后关系好,把皇帝劝住了。

灵帝怕何皇后杀了刘协,就把这孩子交给他自己的生母董氏抚养。此时窦妙早已死了,董氏因为是灵帝生母,被封为太后。董太后很讨厌何皇后,防她就跟防贼似得,由她抚养刘协,何皇后只能干瞪眼了。

董氏也是外戚,资历比何氏要老,但他们家人的权柄没有何进大将军那么大。董太后其实也是平民出身,当初嫁给解渎亭侯刘苌时,丈夫只是一个末流侯爵,因儿子刘宏中奖成了汉灵帝,董氏顿时尊贵起来。

窦妙在时,对董氏一家看得紧,董氏一族的人也不多,只有董太后的哥哥董宠做了执金吾,侄子董重做了五官中郎将。董太后曾多次向灵帝请封,但灵帝不喜欢董家人,一直没有重用他们。董太后见何氏一族掌权,怒不可遏。

灵帝好女色,身体虚得很,董何两家都知道灵帝命不长久,一旦灵帝驾崩,董何两家之间必有恶战,为了未来的大计,董太后和何皇后都急于掌握权柄。

灵帝见国库空虚,没钱挥霍,常常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董太后就说:“天下想做大官的人有得是,咱们就明码标价卖官吧,这生意肯定赚钱!”灵帝眼前一亮,给老妈点了32个赞,立刻着手行动,把州郡府县的各种官职价码列出清单,高悬国门,天下的各路流氓坏蛋趋之若鹜,府库的钱一下子就多了不少。

有个叫崔烈的人,是当时的大V,名闻天下的名士,他找到灵帝身边的常侍说,愿意花五百万钱买“三公”的位子坐坐。“三公”相当于当代的副国级职务,之前还没卖过,他来尝个鲜。灵帝收了钱,答应封他为司徒。到了朝堂上,灵帝见两边百官肃立,崔烈好威风的样子,心里好后悔,当场耍赖,要崔烈加钱。崔烈不肯,责怪灵帝收钱不办事是言而无信,灵帝理屈,最后只好封他为司徒。

崔烈回家问他儿子:“外面的人怎么看这件事呢?”他儿子说:“你还是不要做这个官了。当初你做大V的时候,天下人都说你是个清白的人,现在他们都说你这个官,铜臭气太重。”崔烈上去给他儿子一耳光,破口大骂道:“要脸就别做官,做官就别要脸!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铜臭”这个词典故就出在这里。

董太后打开卖官鬻爵的地狱之门,民间对她非常痛恨。洛阳童谣唱道:“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qiàn)慊舂(chōng)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董太后专注捞钱,何皇后则专注捞权。大将军何进暗地里替很多亲信买了紧要官职,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董太后贪财短视,导致在政争中落入下风。

董氏想立刘协为太子,就老在灵帝面前说刘辩的坏话,灵帝因此不喜欢刘辩。灵帝从前喜欢粗鄙的何皇后,后来日子久了也审美疲劳了,觉得何氏太下作,出口成脏,没格调,见了都心烦。刘辩从小住在道士史子眇的道观里,改名叫“史侯”。灵帝觉得他举止轻佻,不堪为君,想废了他,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灵帝快死时,就把他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jiǎn)硕叫来,嘱咐他要立刘协为天子。蹇硕说:“要是立了陈留王,何进非谋反不可,要想平安,就得把何进给杀了!”灵帝点点头,派人叫何进入宫。

何进走到宫门口,司马潘隐是何进的人,赶紧迎上去说:“听说何大将军最近身体不适,怎么不在家休息,这时候跑进宫里干什么?”何进笑道:“我好着呢,哪里生病。”潘隐抓住何进的衣袖不放,一边使眼色一边说:“大将军面色不好,我看还是回去歇着吧。”何进心知有变,赶紧称病回家。

蹇硕见何进没来,不敢再坚持立刘协,灵帝驾崩之后,何进立刘辩为帝。

少帝刘辩继位,何皇后成了太后,临朝听政。她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董家卖官的财源给截胡了,一切收入归国库,而国库为何氏所掌管。董家此时已经金银满屋,但董太后贪财,还不罢手,她听说何家劫胡,顿时大怒,跑去骂何皇后:“你这个无耻的贱人!你现在这么气焰嚣张,是依仗你哥哥何进么?我若命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

这里插一句。我想起《战国策》里有一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和秦王辩论,唐雎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很不屑地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说:“此乃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固然可笑,但也仅仅可笑而已,而像董太后这种“泼妇之怒”通常都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何太后把这事告诉何进,让何进赶紧想办法把董家给灭了。很快何苗就上书弹劾说:“董太后一家卖官鬻爵,中饱私囊,家中堆满金银财宝,这是偷国库的钱啊,应当全部没收!如今先帝已经驾崩,她不过是个藩王的妃子,应当赶回原籍居住。”何太后微笑点头说:“爱卿所言极是!”

中平六年五月,何进带兵把董重家给包围了,进去一抄,果然好多钱,董重下狱不久就死了。何太后派人去抄长乐宫,发现董太后房中都是金银,床底下都塞满了几大箱金银珠宝,床上被子里都藏着不少珠宝,董太后拦着那些内廷宦官,不让他们上前,披头散发地哭骂道:“你们不能拿我的钱!回原籍就回原籍,这些钱我要带走的!”结果众人不理她,把她赶出宫门,连随身衣服都没来得及拿。

董太后被赶上一辆破马车,颠簸着滚出了洛阳城。她刚到郊外驿站,正想吃点饭,驿站里已经有宦官在等着她了。宦官端了鸩酒出来对她说:“别浪费粮食了,赶紧喝了早早死,我们还要回去交差呢!”董氏还要挣扎,被几个军士夹住双臂,一壶毒酒灌死了。

董氏灭族,何氏以为已经赢了,何进在家大摆宴席贺喜。河北少年郎袁绍在座,对何进说:“大将军千万不要大意啊!董氏并不是你真正的对手,你忘了蹇硕等人了吗?张让、赵忠、曹节、蹇硕等十常侍才是你的心腹大患!”

何进去找何太后商议,何太后说:“张让那些人乖得很,我让他们往东,他们不敢往西,杀这些人干什么呢?”何进想想说:“从前桓思皇后窦妙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可是被宦官给坑了呢!”何太后两眼一翻说:“窦妙没本事,哪能跟我比?放心吧,这些宦官我镇得住!”

何进出来和袁绍商议,袁绍等人都说不能放过十常侍,否则以后肘腋生变,恐怕要重蹈窦武的覆辙。

何进说:“太后不同意,该怎么杀呢?”

袁绍说:“某有一计。大将军可下诏让各地太守率兵入京勤王,杀十常侍!”

主簿陈琳大吃一惊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众人正说话间,少年曹孟德从旁边闪出,大笑道:“杀十常侍,一个狱卒足矣,何至于要动用天下兵马?诸君都是朝堂英才,怎么论政时尽出馊主意呢?”

何进大怒道:“你是何人,如此无礼,叉出去!”

曹操出来时长叹道:“乱天下者,何进也!”

何进采纳袁绍的建议,天下枭雄纷纷响应,西凉太守董卓立刻率二十万大军奔赴洛阳。张让等人慌的要死,心知这回要糟了,就去对何太后说:“大将军要杀我们呢!求太后救命!”

何太后说:“没事没事,你们去找大将军道个歉,说明一下就好!”

张让等人说:“只怕我们去了,大将军就把我们杀了,求太后恩典,召大将军进宫,我们当着太后的面向他赔罪!”

何太后说:“好,那就召他来吧。”

何进要进宫,袁绍曹操都说:“不能去!你去就可能就要倒霉!”

何进大笑道:“天下都在我手里,我怎么会怕这些宦官呢!”

何进一进宫门,大门一关,张让等人手持长刀,立刻把何大将军砍死。曹操和袁绍在宫门外大叫:“请大将军快出来!”话音刚落,何进的人头隔着墙就被扔了出来。

袁绍和曹操率军攻打宫城,洛阳大乱,宦官们劫持少帝和陈留王从后门逃跑,宫中没来得及跑的数千宦官们都被杀死。后来局势失控,洛阳城中乱兵见到没胡子的就杀,整个京城化为炼狱。

张让等人跑到北邙山,半夜见大军持火把铺天盖地地包围过来,绝望自杀。尚书卢植把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都接回宫中。

洛阳大乱,西凉太守董卓出现,控制住局面,在朝堂上要废除少帝,改立刘协。满朝文武屈服于董卓的权势,都不敢说话,何太后在朝堂上哭骂,说董卓无人臣之礼。董卓哈哈大笑道:“你这样的狗东西也配跟我谈礼?你逼死董太后的时候怎么不说礼呢?一个毒杀婆婆的儿媳,自身犯了大罪,不知道自省,居然还来跟我来讨论礼,真是天大的笑话!”

董卓废了刘辩,将他毒死,立刘协为帝。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汉献帝了。

董卓把何太后迁往永安宫,几天后也是一壶毒酒把她灌死了。当初董何两家争得你死我活的那些黄白之物,全部落入董卓之手。

点我的头像可获得更多信息,或关注《名媛传·两汉书》专题,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看完记得点个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14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