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传奇李治的王皇后为什么后来被废了

武媚娘传奇李治的王皇后为什么后来被废了,第1张

皇后出身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他从小就贤淑聪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见王家的这位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便向侄儿推荐。唐太宗听从姑母的建议,为儿子李治定下了这门婚事。李治作太子时,王氏为太子妃。夫妻间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李治心中不安,颇为遗憾。因此,李治对王氏的感情日渐疏远,爱上了萧良娣。李治当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惯例把元妃王氏立为皇后。王皇后虽然位居六宫之首,母仪天下,但从丈夫那里得到的爱仍然少得可怜。萧良娣也官升一级,被封为淑妃,唐高宗仍然专情于她。这使王皇后十分苦恼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时时想着削夺丈夫对萧淑妃的专情。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永徽元年(650)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随丈夫及宫妃、文武大臣来到感业寺,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嫔御自然也在队伍之中。仪式之后,王皇后看到一位俏丽的**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倾诉着离别之情,泪珠夺眶而出,抽泣之声令睹者为之动容,更激起唐高宗的无限怜爱之情,使他凄然泪下。望着这旧情浓烈的场面,一个计谋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这个令唐高宗动情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亲武士彟早年做木材生意致富,结识了当时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渊起兵反隋时,任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将军,随军到了长安。李渊称帝以后,他作为开国功臣之一,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官居三品,爵封三等。当时的社会很重视门阀,由于武士彟是商人出身,所以虽然是三品高官,却仍然为上流社会所歧视。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倒是名门出身,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曾经做过宰相。武士彟与杨氏的结合,还是李渊亲自保的媒。由于这一特殊的原因,武则天从小就得以在上流社会中混迹。但由于当时一个人的门阀高低,是以父族的出身为依据的。因此她又常常被人鄙视。这就养成了她的独特的性格。她向往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要改变自己的家族地位。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母亲杨氏听说女儿被选入宫,知道这意味着母女从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大好机会。她反而好言劝慰母亲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气嘛,母亲何必哭泣呢!”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武则天一直在后宫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岁的唐太宗。这十二年的芳华在宫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对她倒是很宠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也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来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则天呢,则是想通过这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宫十二年,武则天一直是个才人,正四品的内官。这离她的追求,相距甚远。而唐太宗晚年又体弱多病,看来依靠他是不行了。不甘寂寞的武则天,又把眼睛盯住了李唐王朝的下一代。当太子李治前来探视父病的时候,她便用自己的色相勾住了了这位未来的皇帝。这样,两个年龄相近而辈分有别的年轻人,相互之间便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情。然而,在那种伦理极重的时代,他们只能在心中暗暗地相爱或偷情,而别无其他道路可走。唐太宗死后,凡未生育过的侍妾一律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当然也不能例外,被迫剃去秀发,去陪伴青灯古佛去了。 如今意外重逢,唐高宗看到曾令自己动情的美人秀发皆无,愁容满面,不禁黯然神伤。武则天想到自己多舛的命运,更是不胜凄楚。这一幕,王皇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回宫后,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转告武则天蓄发,一面劝说丈夫接武则天入宫。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以解她对萧妃的心头之恨。  王皇后的想法正中唐高宗的下怀。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被唐高宗封为昭仪(正二品的内官),两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武则天很聪明,又很会耍手腕。刚回宫的时候,她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则天的才能和为人。王皇后的心愿倒很快便得到了满足,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妃。但是,唐高宗却宠爱起武则天来。两个人很快便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悲惨命运从这时候起便一步步开始了。 唐高宗对王皇后与萧妃的情爱,被武则天一起夺走了。 于是,三角争爱的斗争开始了。 三个人争着在唐高宗面前表现自己,竭力指斥别人的毛病。但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聪颖灵巧、计谋多端的武则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武则天看到王皇后质朴实在,平常与身边的侍从很少交谈。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出入宫禁时对宫内役妾们也无谦和之礼。于是,她专捡王皇后和柳奭不礼重的侍从和宫人结交,还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送给她们,以求得她们的拥戴和保护。这样,那些得到好处的宫人们都成了武则天安插在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身边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柳奭看到自己的外甥女失宠,担心她会失掉皇后的地位,就让王皇后认领唐高宗与一个侍妾所生的一个男孩为自己的儿子,起名李忠,并劝说唐高宗把他立为太子。唐高宗虽然按照王皇后的意图办了,但宠爱武则天却一如既往。为了试探唐高宗,柳奭主动提出辞去中书令的职务。谁知唐高宗毫不客气,顺水推舟令他退出中书省,让他去尚书台当了吏部尚书。这样,王皇后受到了第一次打击。  狡猾的武则天看出,唐高宗只是宠爱自己,却没有让自己取代王皇后地位的意思。于是,她心生一条毒计,以嫁祸于王皇后。这一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王皇后出于礼节,前来探望她,又特意到婴儿床前逗弄这个女孩。谁知王皇后刚刚离开,武则天竟偷偷地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然后又照样盖好被子,若无其事地离开婴儿床,和宫女们谈天说笑。唐高宗回宫之后,她嬉笑撒娇,让丈夫去看看可爱的女儿。唐高宗怀着兴奋的父爱之心掀开被子,见可爱的女儿却死在那里,顿时惊呆了。武则天却号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唐高宗逼问左右侍从,都说只有王皇后进过内室,看过婴儿,别人并没有进去过。唐高宗大怒,以为王皇后因为嫉妒之心而丧失妇德,杀了他的爱女。武则天又乘机添油加醋,说了王皇后一大堆坏话。由于王皇后对此事难以自明,矢口否认也无济于事。从这以后,唐高宗便产生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说起武则天,就不得不提起王氏和萧氏。武则天并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后宫中尔虞我诈,为了宠爱斗得头破血流。争宠的事情之间恩恩怨怨,哪里说得清啊。唐高宗淑妃萧氏(?-655年),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高宗登基之后,进为淑妃,相当受宠。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被关押在暗室,后李治思念伉俪萧淑妃,去暗室看王皇后和淑妃,武则天得到唐高宗旨意后,将其残忍地杀害。

王皇后出身于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祖父曾是三品高官,父亲也官至刺史,为四品大员。他从小就贤淑聪慧,一表人才。唐太宗的姑母同安公主下嫁到王家,见王家的这位姑娘长得漂亮聪慧,便向侄儿推荐。唐太宗听从姑母的建议,为儿子李治定下了这门婚事。李治作太子时,王氏为太子妃。夫妻间感情很好,可是王氏一直未能生儿育女,这使李治心中不安,颇为遗憾。因此,李治对王氏的感情日渐疏远,爱上了萧良娣。李治当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惯例把元妃王氏立为皇后。王皇后虽然位居六宫之首,母仪天下,但从丈夫那里得到的爱仍然少得可怜。萧良娣也官升一级,被封为淑妃,唐高宗仍然专情于她。这使王皇后十分苦恼又十分嫉妒,她在心中时时想着削夺丈夫对萧妃的专情。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大体经过就是:萧氏漂亮聪慧,选进东宫,封为良娣。后来唐高宗即位,改封良娣为淑妃。王皇后乃李治原配,容貌漂亮,性格温顺善良,经同安大长公主告知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将她许配给皇子晋王李治为王妃。高宗即位,升为皇后,名字不详。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王皇后随丈夫及宫妃、文武大臣来到感业寺,为死去的公公祭酒祚福。公公生前的嫔御自然也在队伍之中。仪式之后,王皇后看到一位俏丽的**走到丈夫的面前,娓言倾诉着离别之情,泪珠夺眶而出,抽泣之声令睹者为之动容,更激起唐高宗的无限怜爱之情,使他凄然泪下。望着这旧情浓烈的场面,一个计谋在王皇后心中油然而生。

这个令唐高宗动情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她是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父亲武士υ缒曜瞿静纳庵赂唬崾读说笔钡H翁羰氐睦钤ā@钤雌鸨此迨保蚊芯绢婢搅顺ぐ病@钤ǔ频垡院螅魑Τ贾唬蝗蚊げ可惺椋倬尤品,爵封三等。当时的社会很重视门阀,由于武士κ巧倘顺錾恚运淙皇侨品高官,却仍然为上流社会所歧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倒是名门出身,其父杨达是隋朝宗室,曾经做过宰相。武士τ胙钍系慕岷希故抢钤ㄇ鬃员5拿健S捎谡庖惶厥獾脑颍湓蛱齑有偷靡栽谏狭魃缁嶂谢旒!5捎诘笔币桓鋈说拿欧Ц叩停且愿缸宓某錾砦谰莸摹R虼怂又常常被人鄙视。这就养成了她的独特的性格。她向往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要改变自己的家族地位。

萧淑妃原本在武则天进宫前,宠冠后宫,甚至到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当时王皇后对萧淑妃很嫉妒,两人互相在唐高宗前面争宠,但这时萧淑妃因怀有身孕,而得意洋洋,目中无人。王氏和萧氏斗来斗去,且萧氏占上风,王氏借用武则天,借此扳倒萧淑妃。武则天进宫之后果受宠爱,萧淑妃失宠,但却不改以往专横跋扈、骄傲嚣张的个性,反而变本加厉,惹得唐高宗生厌,屡有怨言。接着不但萧淑妃失宠,王皇后也逐渐失宠。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第二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漂亮,便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这一年武则天才十四岁。母亲杨氏听说女儿被选入宫,知道这意味着母女从此便天各一方,因此痛哭不已。可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是一个显声扬名的大好机会。她反而好言劝慰母亲道:“我去陪伴天子是好福气嘛,母亲何必哭泣呢!”萧淑妃和王皇后其实死得挺惨,本来被幽禁,天天过着苦日子不说,唐高宗突然想念她们,便去探望她们,看到她们的惨状,相当不忍。既然皇帝都来看望了,不逮住这个机会的都是傻子。二女请求唐高宗让她们重见天日,并希望将幽禁的别院命名为“回心院”,唐高宗允诺会处置。回心回心,回心转意,还奢望能继续得到宠爱,高宗还应允了。但是武后不干啊,好不容易关进去了,怎么可能让其继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武后决定斩草除根。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武则天一直在后宫陪侍着比自己大二十四岁的唐太宗。这十二年的芳华在宫中悄悄地流逝了。唐太宗对她倒是很宠幸,常常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也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有血有肉的玩物,拿来供自己享用而已。而武则天呢,则是想通过这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关于萧淑妃的这几句话,武则天还是在意的,下令后宫再也不许养猫。有好一阵,武则天常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则天大为憎恶,请巫祝镇邪。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恢复其本姓。

今天,大多数人知道杨贵妃,但没有多少人知道江采萍。实际上,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中,杨贵妃和江采萍是一对情敌。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他的父亲蒋仲勋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是一个济世的博士。江采萍是她家唯一的孩子。她聪明机智,会写诗,会写作。她九岁时就能背诵许多著名的诗歌。她15岁就写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她的八首诗在当地流传了一段时间。她是当时著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女诗人。

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擅长诗歌和散文,还精通乐器和歌舞。她迷人,美丽,气质非凡。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怪女孩。与玄宗开元盛世,唐朝盛世,天下崛起,内圣外众相呼应。这时,玄宗深爱的萧淑妃不幸去世。唐玄宗非常重视夫妻之间的爱情。虽然后宫佳丽成千上万,但他对萧淑妃情有独钟。萧淑妃的死让唐玄宗极度悲伤,身体越来越憔悴。唐玄宗想用伟大的思想另寻寄托。

一个叫高力士的太监,一个侍从,看到玄宗的悲伤,自然是担心玄宗一病不起。于是,他力劝玄宗选择天下最美的女子来改变自己悲伤的心情,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决定选择女修道院,亲自前往闽粤,找到了刚到香港的江采萍。他怀疑自己是天人,怀疑自己是宝。然后他带着她进了皇宫,侍候唐玄宗。

当时,尽管江采萍穿着考究,但她仍然无法掩饰自己华丽的外表。她温柔的话语,优雅的举止,就像一杯甜茶,瞬间俘获了玄宗的心。玄宗深爱她,视当时众多后宫佳丽如粪土,只偏爱江采萍。梅妃比杨贵妃早入宫19年。她美丽、清丽、飘逸的风格,让玄宗由衷地佩服并爱上了她。明秀的江采萍安静、优雅、端庄。她从小就喜欢梅花,优雅如己,于是唐玄宗给她取名“梅妃”,在她居住的宫殿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梅花。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她就和梅妃一起赏花、吟诗。然而,当丰满、妩媚、迷人的杨贵妃出现时,玄宗开始眼花缭乱。

杨贵妃和梅妃成为玄宗后宫中的两朵奇葩。梅妃像一朵梅花,优雅高贵;杨玉环像一朵牡丹,丰满而娇嫩。两人一瘦一胖,优雅迷人,文静动人,形成鲜明对比。这时,已过花季的唐玄宗把杨玉环和梅妃分开了。十多年来,他面对的是自恋、优雅、高贵的梅妃。现在厌倦了审美,兴趣大减。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仅性感可爱,而且表情妩媚,性格活泼。像一团炽热的火搅动着唐玄宗,她在变老,不想变老。

就这样,杨贵妃和梅妃自然而然地陷入了明争暗斗。一个得守“位”,一个得占“位”。战斗异常激烈。他们的战斗开始展现感伤的诗篇。我们先来看梅妃的一首诗:楚云出巫山,南宫一夜游玉楼春;谁长得像冰,肌肉和月亮?壮丽的河流是半个国王。这首诗表面上是歌颂杨贵妃的美貌,其实讽刺的是,她原本就是唐玄宗的媳妇。她从守王宓转到宫里,甚至上了公公的床,迷惑皇帝,贻误政务,笑她胖如月亮。事实上,梅妃当时说的是真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专权善妒的皇后,比如汉朝的吕后,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将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唐高宗皇后武则天,在高宗生前就开始参与朝政,还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人彘装在酒瓮中。但不可否认,二人都是具有一定才能的女政治家,曾在历史上留下不俗的政绩。而在南宋光宗朝,也有一个专权善妒的皇后,她因妒斩断宫女双手、逼疯皇帝老公,气死太上皇公公,坏事做尽,在历史上留下一堆骂名,她就是两宋史上最著名的悍后—宋光宗皇后李凤娘。

在古代,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很多帝王和后妃出生的时候都自带特效,例如红光满天、神龙入腹等等,李凤娘出生的时候也有特效,但是这个特效有点与众不同。她出生的时候,天空出现了数只黑凤凰,盘旋飞舞久久不肯离去,父亲因此给她取名凤娘。

面相大贵,嫁入皇室

李凤娘出生于宋高宗时期,她的父亲是庆远节度使李道。有一次,道士皇甫坦来到李道家中做客,李道请皇甫坦给自己的儿女们看一下面相,当二女儿李凤娘出来的时候,皇甫坦说此女面相大贵,不肯受拜。李道千恩万谢的送走了皇甫坦,满心盼望着面相大贵的女儿将来能飞上枝头,真的成为人中之凤。

在道教盛行人人梦想修道成仙的宋朝,道士的身份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皇甫坦还是一个有功于皇家的道士,他曾治好宋高宗母亲韦太后的眼疾,因此深得宋高宗的信任。皇甫坦向宋高宗说起了李凤娘的事情,并提议将面相大贵的李凤娘许给宋孝宗(宋高宗儿子)三子恭王赵惇。就这样,李凤娘嫁入皇家,成为宋高宗的孙媳妇,恭王赵惇的王妃。

说起南宋的前三个皇帝,都比较奇葩,宋高宗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胆小怕事,毫无担当,是个有名的逃跑皇帝,杀岳飞、主议和的就是他。金军南下攻宋的时候,他临危禅让,把烫手的皇位让给了儿子宋孝宗。

宋孝宗算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愚孝限制了他的政治发挥。宋孝宗在位期间给岳飞平反,还组织了隆兴北伐,可惜因为太上皇宋高宗的反对被迫草草收场。宋高宗活着的时候,他没办法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宋高宗死了他也不能施展抱负大干一场,因为他太伤心了,伤心欲绝到要放弃皇位给宋高宗守孝。

本来皇位是轮不到赵惇的,但是宋孝宗册立的皇太子早亡,恭王赵惇因为儒雅恭谨而被认定是合适的皇太子人选,后来宋孝宗把皇位禅让给了赵惇,赵惇就成了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光宗,光宗登基后,册立李凤娘为皇后,果真应验了皇甫坦所说的面相大贵。后来光宗也把皇位禅让给儿子,不过他不是自愿的,是被迫退位,而他退位的罪魁祸首就是李凤娘。

凶悍又善妒、专权干政

李凤娘姿色艳丽,但是生性嫉妒、喜爱搬弄是非,早在作太子妃的时候就经常向高宗、孝宗诉说太子身边人的不是,因而遭到两宫训斥。

光宗登基后,因为身体不好,疏于朝政,加上生性懦弱,惧怕皇后,朝政大权渐渐被李凤娘所掌控,凶悍又善妒的李凤娘还让光宗的后宫嫔妃凋零。

有一次光宗洗手,看到旁边一位侍女的手生得又白又嫩,甚是好看,就随口说了一句:“此手堪比柔荑“。光宗没想到这句话居然刺激了善妒的李凤娘。他转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也根本没有记得这个侍女是何摸样。过了几天,李凤娘派人送给光宗一个锦盒,光宗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双血淋淋的手,才想起之前曾称赞过一个侍女手长得好。光宗又怕又气,可是又不敢和皇后发作,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

不过这个宫女的下场和黄贵妃比起来算是幸运的了,黄贵妃是被李凤娘活生生打死的。因为皇后善妒,所以光宗后宫的妃嫔很少,黄贵妃在后宫为数不多的几个妃嫔中算是比较得宠的。

李凤娘一直想让他生的儿子赵扩成为太子,有一次,她以光宗身体不好,应早册立太子辅政为由和公公宋孝宗提起这件事,宋孝宗不但没同意,还训斥了她一顿。李凤娘觉得很委屈,就想和丈夫光宗哭诉一下,结果发现光宗跑去黄贵妃那里。愤怒之余,她直闯黄贵妃寝宫,看到光宗和黄贵妃正在促膝聊天,二人卿卿我我的样子让李凤娘怒发冲冠。虽然她没有当场发作,但是这笔账一直记在心里。

过了几天,李凤娘趁着光宗出宫祭祖,命人把黄贵妃乱棍打死,尸体丢出宫外。等光宗回宫后,她和光宗谎称黄贵妃身染恶疾暴病而亡。光宗明知道黄贵妃是被皇后害死的,可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光宗还有两个比较得宠的妃子,一起被李凤娘许配给地位低贱的粗野武夫,二人想到黄贵妃的凄惨下场,也只能含泪接受。光宗长期生活在精神高压下,又接二连三受到刺激,精神逐渐变得不正常,甚至无法亲理朝政。

光宗的病情时有反复,李凤娘大权独揽,美其名曰辅政。李凤娘辅政期间,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李家亲属一百七十多人授为使臣,下至李家的门客都可以在朝中做官。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凤娘大封外戚的数量之大、之广,是南宋建立以来所没有。

李氏家庙也明目张胆的僭越规制,李凤娘给自家修建的家庙居然比太庙还大,守护的卫兵比太庙还多。李凤娘的所作所为让前朝后宫怨声载道,但大家都慑于她的*威不敢多言。

离间父子关系

太上皇孝宗听说了儿子的病情,派人送来药丸。李凤娘还在记恨上次立太子一事,于是就造谣说太上皇送来的是毒药,离间光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

李凤娘还和光宗哭诉孝宗不同意册立赵扩为太子是别有用心,并添油加醋的说孝宗可能想把光宗也废掉。光宗糊里糊涂的就相信了李凤娘的话,心中与孝宗的隔阂更深。甚至在孝宗生日的时候,光宗都没有去给父亲贺寿。

孝宗身体略有好转之后,重新上朝听政,在百官的劝说之下,父子关系略有缓和,但李凤娘一直从中挑拨,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尤其孝宗病重期间,光宗没有前去探望,这让极重孝道的孝宗郁郁寡欢,病情加重,一个月后带着遗憾病逝了。

宋孝宗驾崩后,精神不正常的光宗因惧怕李凤娘不肯为父亲举行葬礼,朝中大臣和太后实在无法忍受如此无德懦弱的皇帝继续统治大宋王朝,于是朝臣和太后联合逼光宗退位,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李凤娘也因而成了皇太后。

满朝文武大臣的逼宫举动让宋宁宗很是尴尬为难,一边是亲生的父亲,一边是大宋的江山社稷,他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后者。宋宁宗心知肚明,如果不是母亲嚣张跋扈,父亲就不会被逼疯,祖父也不会含恨而终,自己本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现在却被迫登基,还要收拾母亲留下来的烂摊子,宁宗对母亲的感情也是五味陈杂。

凄惨离世

李凤娘的儿子如她所愿登基了,她也消停了几年。公元1200年,有人算出李凤娘今年有大灾难,一生滥杀无辜却笃信算命占卜的李凤娘开始害怕了,她居然真的放下宫中的富贵生活,搭建佛堂,穿上道袍,潜心吃斋念佛去了。不过上天并未被她的诚心所感动,还是惩罚了她。李凤娘在佛堂中身染恶疾,没有人关心照料,也没人帮她请太医,没过多久就因病情加重身亡了。

李凤娘死后,身边服侍的宫人回宫取她的礼服准备殓葬,但宫中的人却故意不开宫门,可见她生前有多么为大家所厌恶,礼服没有取到,宫人只好拿席子草草裹了。嚣张跋扈得李凤娘自己怎么也没想到,死后居然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李凤娘是两宋乃至历史上有名的妒后,她因道士之言入主中宫,在位期间内不能管理六宫,外不能辅佐朝政,上不能孝顺长辈,下不能躬身教子,对丈夫也没有敬爱维护之心,把整个南宋朝廷搅得乌烟瘴气,让本就羸弱不堪的南宋自光宗朝开始真正的走了下坡路,李凤娘心狠手辣、专横善妒,自己也落得千古骂名。

  这首歌把盛唐的那些著名女子都提及了。分为三段,一段2到3位女子。我试着一一讲一讲吧,有的在百度上搜的。毕竟太多了。

  一、杨贵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盛世浮生,笔端百转红颜谶;

  霓裳羽衣曾动京华,执手诉情深;

  渔阳鼓鼙,马嵬坡前恨平生;

  还记当年七夕月,

  缘许三生,此夜闻铃却作断肠声。

  3

  扬眉入宠,顾盼倾国亦倾城

  2

  杨玉环:陛下曾许臣妾三个愿望,如今,这第三个愿望……就请陛下赐臣妾一死吧。

  相关典故:

  1、三千宠爱、霓裳羽衣:杨玉环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还有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觐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2、渔阳鼙鼓,马嵬兵变:语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鼙鼓指公元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歌舞升平,不料安史之乱,惊破了黄粱美梦。于是,唐玄宗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请陛下赐臣妾一死”也是这是说的。这一年她年方38岁。

  3、七夕盟誓、夜雨闻铃:同样出自《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雨闻铃肠断声”,洪升的《长生殿》也有《密誓》《闻铃》几折。说的是杨贵妃生前与唐明皇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约誓相守,互赠钗钿。赐死马嵬坡后。唐明皇思念死去的杨玉环,在雨夜里听见铃声,就像杨玉环显灵了。可见用情之深。

  二、梅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幽幽梅魂,一缕随水一成尘,

  惊鸿过影花骨瘦尽,谁听玉笛声;

  2

  梅妃:长门镇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珠千斛又算得什么?江采苹所求的,从来不是这些。

  相关典故:

  1、梅妃其人: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江采萍聪明过人,9岁时就能诵读《诗经》中《周南》、《召南》等诗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性爱梅花,她的气质也是冰霜般高洁,后宫中也中了许多梅花。所以说是“幽幽梅魂”。

  2、后宫争宠、随水成尘:当时江采萍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萍一人。 后来,杨妃入宫,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梅妃被贬到上阳宫。

  3、明珠千斛、仍自美丽:这是我最喜欢梅妃的一点,她独居冷宫,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在有些书上标题为《谢赐珍珠》或《谢一斛珠》。也就是说,女为知己者而容,唐明皇不懂得她,但她仍自美丽,也可以拒绝他,虽然他是皇上!推荐你读一读张晓风的《梅妃》,真的很美!

  三、高阳公主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佛骨檀香,多情解语慰虔诚,

  洛阳春暖酒自斟,

  流光一瞬,刹那离愁又添泪一痕。

  2

  高阳:据说,释迦牟尼了悟的那棵菩提树,前生是一个爱他的女子……辩机,希望来世,你可以成佛。

  相关典故:

  1、高阳其人:高阳公主约贞观三年前后出生,《新唐书》根据资料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约贞观中期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沈傲君)房遗爱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晋封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因谋反罪赐自尽不得陪葬昭陵,诸子配流岭表。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2、爱上高僧辩机: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的疑案成为高阳公主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后宋朝编纂的国史《新唐书》欧阳修等史学家权威提出,于是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关于史料和学者的盖棺定论,我们不需太认真,他们为什么不可能真心相爱呢?关于辩机和尚,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年少即以能文著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于长安开始译经,参预其事。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即由玄奘撰述,辩机缀辑。但他的下场很惨,私情被发现后“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

  四、薛涛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题诗笺,毁誉又何惜;

  盛名虚名冷笑置之而已;

  校书笔,空老尘埃里;

  桃花谢去,竟随流水无迹。

  2

  薛涛:落花离枝,雏燕离巢,原来……才名艳名皆是幻影,世间知我者,几人?

  相关典故:

  1、薛涛笺、女校书:薛涛(约768~8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很有名,今天好像还有卖的,都是艺术纪念品了。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2、几人知己: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最流传的是元稹追了她又甩了她(这话说的,呵呵)。所以有“世间知我者,几人?”这么一叹。不过也是野史,不知真假。不过两人的确都很有才华,估计才会有绯闻吧。

  五、鱼玄机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扫眉凌众卿,笑看云起;

  一场翻覆成败摇笔戏;

  2

  鱼玄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情之一字,或许只有不懂,才不会痛吧……

  相关典故:

  1、难得有情郎:讲到古代才女,必然说到鱼玄机。这位唐代的女道士,不仅诗作得不错,且多情而率真,一句“易求有价宝,难得有情郎”,不加掩饰地道出了旧时代女性的呼声。她是晚唐女冠诗人中的代表作家。她才华横溢,美貌多情,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这句诗出自鱼玄机的《赠邻女》(寄李亿员外)一诗,这是她在得知李亿已携妻离开长安,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全诗以“邻女”自况,首联写邻女被“薄情郎”抛弃,以“罗袖”遮面,羞见阳光。满腹“春愁”,懒于梳妆打扮;次联是邻女的内心独白,写得极为沉痛。也是诗人自伤身世,对“知己难求”的慨叹。

  2

  扫眉笑看: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唐 - 鱼玄机 - 感怀寄人

  鱼玄机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不幸的,如此才女却被爱人抛弃,深受打击于是尽情放纵起来,所以她短短的26年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看这首诗,我觉得很可能是后半阶段作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古诗中多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红叶也有象征,就是自己的一片心、一种无处寄放的情感。以来期待相知之人。顺便说一下,EDIQ的《霹雳 盛唐夜唱》中也提到了鱼玄机。挺有趣也有才的一首歌。

  五、上官婉儿

  涉及歌词及对白:

  1

  瑶台宴罢,红袖掷诏题;

  太平文章落如雨。

  2

  长安月下,章台歌舞新;

  谁惜流年脉脉与殷殷。

  3

  上官婉儿:这大明宫的月色,真让人又爱又怕……不过,纵然只是枚棋子,婉儿的心,从头到尾,只忠于女皇一人。

  相关典故:

  1、侍奉武娘、红袖掷诏: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公元710年),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值得一提的是,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2、皇宫争斗、伤心月色: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六、武则天

  1

  咫尺朝堂飞扬凤翼,

  何曾负 盛世名 河山意。

  无字空碑向晚长立,

  待青史 书功过 斟浮名。

  2

  武则天[青年]:陛下,这烈马,我能制服!然需三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武则天[中年]:我是大唐的皇后,我想要的,没有人能阻止!来人!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

  武则天[老年]: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好一篇《讨武氏檄》!如此人才,未曾委以重用,宰相之过也……

  相关典故:

  1、初入争宠、制服烈马: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武则天侍奉唐太宗的时候,唐太宗的一匹烈马,名叫狮子聪,没有人能制服它。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锤;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打它,不服,用铁锤打它的头,还不服,就用匕首割它的喉咙。”后来,她就是用制服烈马的这种办法控制她的群臣。所以,她能在唐高宗去世以后局势十分动荡的岁月,稳定自己的统治,客观上起到了巩固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

  2、第一女皇、俯瞰天下: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手段凶狠,专政朝野,册天封后。但也平定了边患,政通人和。关于萧淑妃在下一条写吧。

  3、骆宾王讨武氏: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4、无字丰碑: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常见的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七、萧淑妃

  涉及歌词及对白

  萧淑妃:阿武妖精!若有来生,我愿转世为猫阿武为鼠,我要活活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中年]:我是大唐的皇后,我想要的,没有人能阻止!来人!让这两个泼妇的骨头醉死酒中!

  相关典故: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二十三日,唐高宗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天后,立武氏为皇后。十一月初一,司空李绩奉诏临轩册封,文武百官都前往肃义门朝贺,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则天派去的人看守。二人困在里面,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能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唐高宗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淑妃,便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唐高宗来到密室。只见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进入饮食,唐高宗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皇后、淑妃,无恙乎?今安在?”。 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唐高宗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则天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唐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两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武则天狠狠地说:“令二妪骨醉!”临死,王皇后哽咽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既武则天)承恩,死吾分也!”轮到萧淑妃,她受诏后便破口大骂:“阿武妖滑,乃至至此!愿我来世投胎成猫,而让阿武变成老鼠,要生生扼其喉!”为表示自己对二人的憎恶,武则天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唐中宗即位之后才令蟒、枭二姓恢复其本姓。

  说句话,萧淑妃是最普通的女人,也是最可怜的女人。

  策划:苓苒/月吟诗

  词:苓苒

  修改:雨霁天青

  曲:国色天香

  唱:HITA/孤竹翊/逝雨

  后期:HITA

  美工:小竟

  白:梅妃 —— 漫舞YO

  杨玉环 —— 万妖

  高阳 —— 砾小蔓

  薛涛 —— 月吟诗

  鱼玄机 —— 饭小R

  上官婉儿 —— 玉小七

  武则天 —— 逝雨

  萧淑妃 —— 秋木

  旁白诗 —— 梵艳

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

武则天其实并不叫“武则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则天发明的字,除了用来做她的名字,没别的用。� 这当然因为武则天的身份有点不伦不类。说她是皇后吧,她又当过皇帝;说她是皇帝吧,她又没有庙号。再说她那个武周王朝又不怎么算数,何况她又是女人。�

一 这个女人不寻常

武则天其实并不叫“武则天”。她姓武,名曌。曌也就是照,是武则天发明的字,除了用来做她的名字,没别的用。�

其实就连这个名字,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当她有资格发明一个怪字来做自己名字的时候,已没人敢直呼其名。她自己也用不着。那时,她的自称已是“朕”。至于“武则天”这个称呼,在她生前,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别人,都没有用过。“则天”是她被迫移居上阳宫后,儿子中宗李显给她上的尊号,全称是“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嘱,令去掉帝号,改称皇后。于是,“则天大圣皇后”便成了她的谥号。之所以叫“则天”,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皇帝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所以,“则天”是她的号,不是她的名。不过就连这个称呼,也被后来的皇帝改了几回,比如“天后”、“大圣天后”、“圣帝天后”等。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始使用则天二字概括性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皇帝的女人,一锤定音,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

这当然也是可以的。古人的称呼方式很复杂。光是表示尊敬或客气的,就有好几种。有称字的,如李太白(李白);有称号的,如苏东坡(苏轼);有称官衔的,如杜工部(杜甫);有称郡望的,如韩昌黎(韩愈);有称排行的,如白二十二(白居易)。如果是皇帝或皇后,则有谥号(如汉武帝)、庙号(如唐太宗)、徽号(如慈禧)、年号(如雍正)等。还有尊号,但不常用。至于谥号前加姓氏的,于臣则有之,如岳武穆(岳飞);于君则无。君的称呼方式,是谥号或庙号前加朝代名,如唐明皇(谥号)、宋太祖(庙号)。姓氏加于谥号之前的君主,只有武则天一个。

这当然因为武则天的身份有点不伦不类。说她是皇后吧,她又当过皇帝;说她是皇帝吧,她

又没有庙号。再说她那个武周王朝又不怎么算数,何况她又是女人。�

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这是规矩。所以武则天原本不能当皇帝,除非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不过即便是李世民的儿子,也未必能当皇帝。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也许,他们伺候李世民这位“英主”,实在已经很累了,不想再来一位“雄主”。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璾(绩的异体字)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他自作聪明地对李世民说:儿臣只有一个儿子。将来儿臣寿尽之日,一定把他杀了,传位给晋王。这话实在太假了,只能骗鬼去。褚遂良就当面对李世民说绝不可能。天底下哪有杀了爱子传位给弟弟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倒是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但他没有杀儿子,他自己倒没准是赵光义谋杀的(这事在历史上一直是个疑案)。而且,赵光义临终准备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儿子时,他的谋士赵普就说“一错岂可再错”。可见李泰的信誓旦旦,其实是靠不住的,虽然赵光义的故事此刻还没有发生。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你就不害怕吗?李治本来就是个没用的人,一听,果然愁眉苦脸。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无能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武则天的运气也来了。我相信,她那时一定庆幸自己是个女人。因为女人虽然不能当皇帝,却可以当皇后呀!��

武则天原本也是不能当皇后的。�

武则天起先并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唐沿隋制,除皇后外,皇帝的小老婆从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个品级。正五品的才人只能算个中等偏下。要升到皇后,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何况武则天并不十分得宠,李世民的日子又不太多。但武则天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她把自己的蜘蛛网丝,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这位未来的年轻皇帝对自己显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为他献身的。李治后来在一份诏书中说,自己当太子时,因为父皇宠爱,“常得侍从”。但对父皇的嫔妃,却“未尝迕目(目光相遇)”。先帝知道后,非常赞叹欣赏,“遂以武氏赐朕”。这话半真半假。“常得侍从”是真的,“未尝迕目”则是鬼话。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间,岂止是眉目传情,只怕早就几番云雨了。“遂以武氏赐朕”更是他编造出来的谎言。既然已经赏给他了,为什么太宗死后,武则天并没有“出口转内销”,顺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没有生育的嫔妃一样,去当了尼姑?�

武则天不想在青灯古佛前了此一生。她想当的是皇后,而不是什么尼姑。何况她已经在这个年轻皇帝身上下了本钱,不能颗粒无收。不过,骆驼进帐篷,先得伸进去一张嘴。武则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尽快回到后宫去。�

这时,一个蠢女人帮了她的忙。这个女人就是王皇后。王皇后是李治的发妻,出身名门,而且是太宗皇帝亲自为李治选的“佳媳”,为人正派贤淑大概没有问题,但看来或许少了点魅力。这其实也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影响下,中国古代那些正妻们的“通病”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有所论述,请参看。。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个叫萧淑妃的女人身上。这使王皇后十分忌恨。加上萧妃有子,自己却无生育,便觉得自己皇后的地位,有点摇摇欲坠。于是,王皇后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样,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得计的馊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过好几次的那个小尼姑接进宫来,让她去和萧淑妃那个小贱人撕咬,自己坐山观虎斗。�

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则天很快都如愿以偿。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她觉得自己真的时来运转了。李治也很高兴武则天终于到了他手里,却不知道自己就像一只苍蝇掉进了蜘蛛网,虽然那网很柔软,很温馨,还有点香味。�

王皇后却得自己吞下这颗苦果。她的主意打得并不错,只可惜找错了对象。武则天可不是一只傻乎乎只知蛮干的母老虎,而是一条蛇,一条可以在草丛里隐忍潜伏很久,但只要咬你一口就见血封喉的毒蛇。何况重返后宫的武则天,早已不再满足于当一个什么“才人”或“淑妃”。她是冲着皇后的位子来的。这可真是“前门驱虎,后门揖狼”了。尽管武则天刚进宫时,在王皇后面前温顺乖巧得就像一只猫;也尽管“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萧淑妃果然失宠,让王皇后出了一口恶气;但,王皇后也很快就发现,她的这个低智商阴谋诡计和当年何进召董卓进京的性质结果完全一样:引狼入室。�

于是,两个过去相互敌对的女人决定重新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这个更危险的敌人。但是无济于事。李治这头大尾巴羊决心投入狼的怀抱,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何况这时宫中又发生了一件奇案:李治兴致勃勃来看武则天刚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却发现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一问,只有王皇后刚刚来过,还摆弄过孩子,而且旁边没有人。这下王皇后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王皇后谋杀了小公主。小公主之死其实有多种可能。比如正好突发急病,或王皇后因为没有抚育孩子的经验,被子盖得太严捂死了,甚或就是武则天自己掐死的。姑不论。何况王皇后既犯不着,也没那么蠢,会跑到武则天的住处来杀人。但李治和王皇后,一个脑子蠢,一个嘴巴笨,一个在气头上,一个又说不清,冤案便这么稀里糊涂地铸成。�

怒不可遏的李治当时就想废了王皇后,但被武则天止住了。武则天心里很清楚,这时即便废了王氏,皇后的位子也还轮不到她。与其再添一个对手,不如让王皇后在这个位子上再苟延残喘些时日。这样既显得自己宽宏大量,又不致给别人以可乘之机。她和曹操一样具有政治天才,懂得以她出身之卑贱,地位之尴尬,要实现远大目标,还需要假以时日。这就要耐心地等待,要能忍,要沉得住气。她也懂得什么事都要水到渠成,强扭的瓜不甜。�

但武则天并没有闲着。她很清楚像她这样的女人在后宫里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因此她的当务之急是搞好群众关系,改善周边环境,使自己在宫里由少数派变成多数派。这时,武则天卑贱的出身帮了她的大忙。王皇后因为出身高贵,后台又硬,难免高傲,不把周围手下人放在眼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和舅舅中书令柳奭(音是)也都妄自尊大趾高气扬,令宫中人十分憎厌。武则天这个出身卑贱的小女子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尤其是拉拢那些憎恶王皇后、萧淑妃的人。她也懂得无风不起浪的道理,知道如果没有那些王皇后她们一百个看不起的“小人”,后宫里就别想闹出什么事端来。终于有一天,王皇后的一项“阴谋”被揭发出来了:她居然在宫中装神弄鬼,行“厌胜”之术——一种诅咒他人致病致死的巫术。这事究竟是王皇后之母柳氏出的馊主意,还是武则天的诬陷,已不得而知。但武则天收买的那些仆人奴婢,则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反正那个身上扎满了针的木头小人在王皇后的寝宫里被当场搜出,而高宗皇帝李治这几天又刚好生病。王皇后再次有口难辩,她的被废,已是迟早的事情。�

为此,武则天还必须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元老重臣面对面地进行一番较量。��

刚一交手,没两个回合,几个男人就败下阵来。�

这几位两朝开济的老臣一开始可能把事情想简单了,也把对手想简单了。他们显然没有想到,武则天这个“贱人”在李治的心目中会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他们也没有想到,李治这个“娃娃”犟起来会像一头驴。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策划就匆忙上阵,以为只要他们一反对,李治和武则天就没辙了。所以,他们的反对显然有点意气用事,而且一上来,就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第一个上阵的是褚遂良。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顾命大臣,反对废王立武,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胆气很壮,做法却不大得体。他的理由有两条:一,王皇后出身名门,先帝所选,又没有犯什么大错误,不能废。二,即便要另立皇后,也得妙选天下名门望族之女。武则天侍奉过先帝,名声太坏,不能立。最后的一招,则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说:这象笏是陛下所赐,现在还给陛下,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目标没有对准武则天,却把炮弹全砸在李治身上。事情当然是李治引起的。毕竟是李治要换老婆,不是别人要换,或武则天公然要当。但李治是不能反对的,因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反对李治,就是反对大唐。至少是,公开反对皇帝,等于跟自己有仇。褚遂良一上来,就把矛头直指李治,简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在这场废立斗争中,不但不能反对李治,而且还要争取李治。因为要换的那个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后也好,换不换,最后还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说了算。既然是李治说了算,你就只能说服李治,不能攻击李治。但褚遂良说的那些话,在李治看来,句句都是攻击他,字字都和他过不去。褚遂良一开始就说王皇后是先帝所选,不能废,这就不但是拿先帝来压服李治,而且等于说他李治没有选择老婆的权利。李治也明白,他是不如先帝,但他好歹也是现任皇帝,怎么就连个换老婆的权利都没有?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在朝中大造舆论,说一个老农民多收了几斗谷子,也要换老婆,何况贵为天子?这话虽然说得粗俗不堪,也不成体统,居然把至尊天子和乡下老农相提并论,但李治如果这回换不了皇后,岂不是连乡下老农都不如了?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褚遂良又说,先帝临终时,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先帝言犹在耳,陛下不会忘记吧?这就不但是抬出先帝压皇帝,而且是倚老卖老,把皇帝当小孩子,自己摆老资格了。李治血气方刚(二十八岁),又是皇帝当得正过瘾的时候(当了六年),哪里受得了这个?一听就气炸了肺。不错,李治是比较柔顺懦弱,但不等于没有脾气。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况且,再柔弱的人,只要当了皇帝,手上有了生杀予夺之权,也会变得有脾气的。而且,正因为李治一贯被视为柔弱,也就特别怕人家说他没用,很需要找一两只鸡来杀一杀,表示他不是好欺负的。褚遂良这一回就撞到了枪口上。�

何况褚遂良还把老账也翻了出来,说什么武则天曾侍奉过先帝,天下人人皆知,陛下立她为后,如何向世人交代、向历史交代云云。这就等于说武则天是破鞋,不干不净;李治**,少廉寡耻了。老实说,这话即便对普通老百姓,也不好当面说的,怎么可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皇帝说?至少,李治可以问他一句:褚遂良,你是来和朕商量事情的,还是来和朕吵架、揭朕之短的?苟有此一问,褚遂良一定无言以对。�

事实上褚遂良就是来和李治吵架的,要不然他掼纱帽干什么?身为朝臣,当众交出象笏,这就不但是同皇帝吵架,而且是公开同皇帝翻脸了。褚遂良实在糊涂。他以为正义和真理在他这边,就可以理直气壮、慷慨陈词,没想到在李治眼里,这是目无君父、犯上作乱。你既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当然也可以不把你放在眼里。你既然要和皇帝断绝关系,皇帝当然也可以和你断绝关系。不信咱们君臣比试比试,看看究竟谁怕谁?于是李治勃然大怒,喝令:拉出去!躲在帘子后面的武则天也怒不可遏,忘乎所以地叫了一声:还不杀了这野种!�

由于褚遂良的意气用事不讲策略,一局棋完全被他搅乱。现在,问题已经由王皇后该不该废,武则天该不该立,变成了褚遂良该不该杀。长孙无忌他们只好赶紧先来救褚遂良的命,武则天的事就顾不上了。�

说起来,褚遂良也算是一个老政治家了,不知为什么遇事这么沉不住气,又这么不动脑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门第,却不知大唐王朝从李世民开始,最恨的就是门第;〖JP3〗贞观年间,高士廉等人作《氏族志》,仍以山东崔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了就很不高兴。后来,李治和武则天又颁布《姓氏录》,进一步打击门阀观念。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先帝,却不知李治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老拿先帝和他比,老拿先帝来压他。两年后,被贬到爱州(今越南清化)的褚遂良上表自陈,重提往事,顾影自怜,字里行间充满了哀求。他说,当年承乾和李泰都想当太子,是我和无忌坚定不移地拥戴陛下;先帝去世以后,又是我和无忌不辞辛苦地辅佐陛下。我自悔有忤圣意,但希望陛下看在往事的份上,多多哀怜。他甚至还提到太宗去世时,李治扒在自己肩上痛哭失声的事。然而,这封信送到李治手里,却如泥牛入海,全无消息。据说,李治连看都没看。

公元658年,褚遂良在忧郁中死去,时年六十三岁。��

褚遂良实在是糊涂透顶。他应该知道,在专制体制下,政治人物之间,尤其是君臣之间,是没有什么交情和友谊可言的。如果对方是英雄,是虎,是豹,也许还能用理性唤醒,用真情感动。可惜李治不是。对于李治这样一只大尾巴羊,重提往事等于揭他老底,只能使他恼羞成怒。我相信,李治在看了褚遂良这封信时,一定在鼻子里哼了一声:到这个份上了,还要摆老资格。于是把心一横:去他的,不理他!�

另一位老政治家李世璾就没有这么蠢。�

当李治召集御前会议,讨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问题时,李世璾请了病假。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时候生病,李世璾这病生得蹊跷。�

李世璾确实有心病。�

李世璾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和李世民关系极好。他原本姓徐,因为功勋盖世而被太宗赐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讳,时称李璾。李世璾和李世民的关系,据说是“外虽君臣,内实骨肉”,是穿一条裤子都嫌太肥的“铁哥儿们”。李世璾生病,李世民听说胡须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胡须剪了烧成灰,给李世璾做药。有一天,李世民对李世璾说:我要把儿子托付给你。你不辜负李密,也不会辜负我。李世璾感动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可是,当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时,却莫名其妙地把李世璾贬到千里之外、万山丛中的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去了,并没有把儿子托给他。李世民对李治说:李世璾的才能智慧绰绰有余,但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他未必对你效忠。朕现在就把他贬到天荒地远去。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将来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观望犹豫,不及时赴任,那就只有把他杀掉!�

李世璾没有观望犹豫。他接到任命,连家都没有回,立即就到叠州去了。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然而李世璾却彻底地心灰意冷。他十七岁参加瓦岗军,以后又事奉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天子,几十年军旅生涯,几十年政治风雨,早已磨练得老于世故,缜密圆滑,何况太宗驾崩前的突然被贬,还记忆犹新!那一次自己如果不是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只怕脑袋早就搬了家。想起来真是既寒心,又后怕,不寒而栗。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我凭什么还要再掺和到你们李家舅甥之间的纠纷里去?我又凭什么还要再为你们李家出谋划策赴汤蹈火?他现在对政治、对官场、对人生,是越看越透了。他犯不着为什么朝廷纲纪或君臣大义之类空洞的东西献出生命,也犯不着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伙飞扬跋扈的家伙搅和在一起。因此,他决定持一种超然旁观的态度。当李治向他征求意见时,他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问外人?�

李世璾这个不是态度的态度却给李治以极大的鼓舞。对呀,我是皇帝。我的家务,关这些老白菜帮子什么事!这个态度也等于变相地告诉李治:并非所有元老重臣都一边倒地反对废王立武。这下子李治既有决心又有信心了。公元655年,或者说,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十九日,百官请立中宫,李治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武则天终于达到了目的。�

武则天到底是武则天呀!就在李治下诏立她为皇后的第三天,即十月二十一日,武则天上表,要求褒奖韩瑗、来济。韩瑗和来济都是反武派的中坚。早在废王立武之前,李治曾提出封武则天为“宸妃”。唐制,天子四妃,曰贵淑德贤。武则天却要求在此四妃之上再设宸妃。宸,北宸也,即北极星,是帝王的象征。宸极指君位,宸居则指帝王的居处,也代指君位。武则天要当宸妃,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当准皇后。这是她一时半会当不上皇后时,使出的缓冲之计。但这样一个妥协平衡的方案也遭到韩瑗和来济的极力反对,说是史无前例。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韩瑗和来济也是坚定的反对派,而且话说得很难听,连妲己、褒姒(音四)的故事都被翻出来了。现在武则天居然以他们曾经反对自己当宸妃为由提出要褒奖他们,韩瑗和来济都断定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韩瑗和来济估计得并不错。武则天是不会放过她的仇人的。就在她正式成为皇后的二十六天后,王皇后、萧淑妃被赐自尽。两年后,韩瑗和来济被贬。四年后,长孙无忌也被谋杀。办法是刘邦、曹操都用过的:诬以谋反。�

韩瑗也被牵涉到这个案子里,只不过其时韩瑗已死,武则天没砍成他的头。来济的下场要好一些:他是在和突厥作战时战死的,没给武则天留下诬以谋反的机会。�

当然,武则天此刻还顾不上收拾他们。她正忙着加冕呢!十一月一日,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皇后仪式。礼使英国公李世璾将皇后的玺授恭敬地奉献给武则天。接着,盛装的新皇后又来到肃仪门,接受文武百官、四夷君主的祝贺。这种朝拜皇后的仪式是由武则天首开先例的。武则天,这个木材商的女儿,太宗宫殿里卑贱的侍妾,感业寺里孤寂的居姑,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成为大唐王朝的堂堂国母。这一年,她三十二岁。�

现在,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已经到了顶。精力旺盛、才智过人而又不甘寂寞的她,便只好去做男人的事情。

两人是夫妻关系,李世民是武则天的前夫。

武则天和李世民: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扩展资料

王皇后为了分散李治的心思,打击萧淑妃,王皇后就对李治提出来,要不把那个庙里出嫁的尼姑武则天给接到宫里来吧,这样作为皇帝的李治就不用偷偷出去和武则天约会去了。

李治当然愿意这样做了,其实他很早就想把武则天给接回来了,只不过碍于面子,怕皇后不答应,没想到皇后竟然自已提出来了,这让李治很是喜出望外。

等李治把武则天接到宫里之后,武则天慢慢的得宠了,在她得宠之后,她又把对她有威胁的王皇后和萧淑妃给处死了。

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死了,李治没有了皇后,就这样武则天又成了李治的皇后,她还为李治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这时候武则天又从唐太宗的小老婆变为了唐太宗的儿媳妇。所以说唐太宗即是武则天的丈夫,又是武则天的老公公就是这么来的。

-武则天

范冰冰 饰 武则天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皇武媚娘

配音 刘露、晏积瑄、郑丽丽

张丰毅 饰 李世民

简介 唐太宗,李治之父

配音 杨默、招世亮

李治廷 饰 李治

简介 唐高宗,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

配音 姜广涛、乔诗语、黄启昌、伍秀霞

张钧甯 饰 徐慧

简介 唐太宗徐贤妃

配音 李世荣、柚子蜜

李解 饰 李恪

简介 唐太宗与杨淑妃之子,吴王

配音 郑希、刘奕希

李晨 饰 李牧

简介 武则天青梅竹马的情人,将军

配音 边江、苏强文

李李仁 饰 李承乾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太子

配音 张震、李锦纶

张庭 饰 韦贵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韦珪

配音 金雁、黄玉娟

王绘春 饰 长孙无忌

简介 顾命大臣、太尉,兼扬州都督,长孙皇后哥哥,唐高宗舅舅

配音 范哲琛、叶振声

李光复 饰 魏征

简介 唐朝一代名臣

配音 商虹、陈曙光

巍子 饰 张柬之

简介 武媚娘的宰相

配音 吴凌云、朱子聪

周海媚 饰 杨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周太祖淑妃杨氏

配音 马海燕、陆惠玲

张彤 饰 殷德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

配音 张凯、曾佩仪

孙佳奇 饰 萧蔷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韦贵妃的外甥女

配音 乔诗语、刘惠云

张定涵 饰 郑婉言

简介 唐太宗的婕妤,心中的女人

配音 杨婧、何璐怡

张馨予 饰 萧淑妃

简介 唐高宗之妃,兰陵萧氏

配音 阎萌萌、张颂欣

张溪庭 饰 冯才人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

配音 张喆、罗孔柔

白一弘 饰 杜楚客

简介 李泰谋士

配音 魏超、邓志坚

任山 饰 李泰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魏王

配音 宝木中阳、刘昭文

施诗 饰 王皇后

简介 唐高宗第一任皇后

配音 邱秋、曾秀清

陈思斯 饰 杨青玄

简介 掌史,杨妃近身侍女

配音 杨希、黄昕瑜

沈保平 饰 王德

简介 唐太宗御前总管

配音 严燕生、萧徽勇

高远 饰 瑞安

简介 武则天和徐慧近身太监

配音 杨天翔、李镇然

米露 饰 高阳公主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

配音 徐佳琦、魏惠娥

马思纯 饰 贺兰敏月

简介 武则天外甥女

配音 唐静、何璐怡

李燕生 饰 褚遂良

简介 中书令,书法家

配音 宣晓鸣、林国雄

王振 饰 春盈

简介 司药,韦贵妃近身侍女

配音 唐静、吴羡婷

王千航 饰 长孙冲

简介 长孙无忌之子

配音 赵震、张方正

何欣 饰 称心

简介 李承乾男宠

配音 张杰、麦皓丰

涂黎曼 饰 刘兰萱

简介 司药,德妃近身侍女

配音 白雪、成瑶孆

刘政绯 饰 杨沫

配音 陈灏玮

秦启东 饰 辩机

简介 高阳公主情人,和尚

配音 李安邦

樊璟澄 饰 赵道生

简介 李贤的娈童

配音 陈耀楠

郑晓钟 饰 裴炎

简介 中书令

配音 卢国权

宁文彤 饰 李显

简介 唐中宗

配音 刘奕希

康福震 饰 李弘

简介 唐高宗与武则天长子

配音 曹启谦

薛咏煜 饰 李祐

简介 唐太宗与德妃之子,齐王

配音 胡家豪

王文杰 饰 李贤

简介 唐高宗与武则天第二子

配音 李凯杰

崔璨 饰 李素节

简介 唐高宗与萧淑妃之子

配音 唐静、何宝珊

刘芷汐 饰 陈贵人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

配音 白雪、魏惠娥

徐德健 饰 狄仁杰

简介 大理寺卿,备受武则天器重,唐代著名政治家

配音 陈廷轩

迟连生 饰 永成

简介 甘露殿太监

配音 张裕东

刘小溪 饰 房玄龄

简介 李世民之谏臣

配音 赵述仁、张炳强

孙宁 饰 李勣

配音 张遥函、冯志辉

孙丙南 饰 程知节

简介 程咬金

配音 卢国权

关景利 饰 郑仁曦

简介 郑婉言之父

配音 茅菁、卢国权

王建国 饰 侯君集

简介 隋末战乱中,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拥立李世民称帝起了重要作用

配音 陈永信

朱晓辉 饰 房遗爱

简介 高阳公主之夫

配音 卢毅超、黄积权

王亚楠 饰 文娘

简介 徐慧近身侍女

配音 陈琴云

王运生 饰 戴青

简介 大理寺丞

配音 冯锦堂

赵雍 饰 韦源承

简介 韦贵妃之叔父

配音 潘文柏

李翠翠 饰 罗玉珊

简介 韦贵妃在掖庭的眼线

配音 张碧玉、许盈

聂雅亮 饰 郭瑜

简介 武媚娘的宰相

配音 赵述仁、张炳强

李宜娟 饰 赵含燕

简介 司乐

配音 朱妙兰

公方敏 饰 韦季方

简介 李忠之随从

姚金飞 饰 纥干承基

简介 李承乾卫士

配音 张锦江

张轩铭 饰 李忠

简介 唐高宗长子,废太子

配音 李致林

陈净缘 饰 少年李忠

配音 谢洁贞

王丽媛 饰 彭婆婆

简介 唐太宗乳娘

配音 徐燕、林丹凤

席与立 饰 韦香儿

简介 李显的皇后

配音 张艾、刘惠云

李亚天 饰 明崇俨

简介 道士

配音 严明、邓志坚

朱仲春 饰 袁天罡

简介 李淳风之师父

配音 商虹、卢国权

王泊文 饰 李淳风

简介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配音 严明、李凯杰

姜棣珧 饰 颂娘

简介 武则天近身侍女

配音 叶晓欣

李子峰 饰 张易之

简介 武则天之男宠

配音 张杰

夏衔 饰 绿芙

简介 武媚娘侍女

配音 吴羡婷

孙歌璐 饰 秀珠

简介 王皇后近身侍女

配音 廖杏茵

余皑磊 饰 李义府

简介 寒门官员

配音 张杰、巫哲棋

刘子赫 饰 许敬宗

简介 寒门官员

配音 张磊、关令翘

刘义 饰 韩瑗

配音 郭政建、黄子敬

蔡纲 饰 来济

简介 唐朝宰相

配音 冯锦堂

刘洋 饰 陈公公

简介 干祥宫太监

配音 赵震、张锦江

尚言升 饰 张公公

简介 殷家旧仆人

配音 陈永信

于同云 饰 殷宏智

简介 殷德妃兄长

配音 白马、黄子敬

韩振国 饰 周太医

配音 宝木中阳、朱子聪

戴明 饰 谢太医

配音 黄子敬

何雷 饰 祝公公

简介 藏书阁太监

配音 张锦江

姚彦林 饰 上官仪

简介 宰相

配音 陈永信

李悦溪 饰 苏玫

简介 李承乾太子妃

配音 陈倩、朱妙兰

孙刚 饰 王仁恕

崔冰 饰 刘侍女

简介 李忠之母

配音 白雪、黄莹莹

聂玫 饰 刘贤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

配音 阎萌萌、梁少霞

徐紫妍 饰 怜芝

简介 萧淑妃身边服侍

配音 陈皓宜

李东恒 饰 薛万彻

简介 李治之好友,前隋的旧部

配音 邓港文

王东军 饰 薛元超

简介 唐朝宰相

配音 冯锦堂

从昱莛 饰 李显妃

何达 饰 王同皎

简介 唐中宗之女定安公主第一任驸马

配音 陈欣

陈勇 饰 薛思行

配音 关令翘

孟俐彤 饰 玉玲

简介 杨淑妃安排于韦贵妃宫内的内应

郭振佳 饰 柴令武

简介 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

配音 陈成港

范冰冰 饰 武则天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皇武媚娘

配音 刘露、晏积瑄、郑丽丽

张丰毅 饰 李世民

简介 唐太宗,李治之父

配音 杨默、招世亮

李治廷 饰 李治

简介 唐高宗,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

配音 姜广涛、乔诗语、黄启昌、伍秀霞

张钧甯 饰 徐慧

简介 唐太宗徐贤妃

配音 李世荣、柚子蜜

李解 饰 李恪

简介 唐太宗与杨淑妃之子,吴王

配音 郑希、刘奕希

李晨 饰 李牧

简介 武则天青梅竹马的情人,将军

配音 边江、苏强文

李李仁 饰 李承乾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太子

配音 张震、李锦纶

张庭 饰 韦贵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韦珪

配音 金雁、黄玉娟

王绘春 饰 长孙无忌

简介 顾命大臣、太尉,兼扬州都督,长孙皇后哥哥,唐高宗舅舅

配音 范哲琛、叶振声

李光复 饰 魏征

简介 唐朝一代名臣

配音 商虹、陈曙光

巍子 饰 张柬之

简介 武媚娘的宰相

配音 吴凌云、朱子聪

周海媚 饰 杨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周太祖淑妃杨氏

配音 马海燕、陆惠玲

张彤 饰 殷德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

配音 张凯、曾佩仪

孙佳奇 饰 萧蔷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韦贵妃的外甥女

配音 乔诗语、刘惠云

张定涵 饰 郑婉言

简介 唐太宗的婕妤,心中的女人

配音 杨婧、何璐怡

张馨予 饰 萧淑妃

简介 唐高宗之妃,兰陵萧氏

配音 阎萌萌、张颂欣

张溪庭 饰 冯才人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

配音 张喆、罗孔柔

白一弘 饰 杜楚客

简介 李泰谋士

配音 魏超、邓志坚

任山 饰 李泰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子,魏王

配音 宝木中阳、刘昭文

施诗 饰 王皇后

简介 唐高宗第一任皇后

配音 邱秋、曾秀清

陈思斯 饰 杨青玄

简介 掌史,杨妃近身侍女

配音 杨希、黄昕瑜

沈保平 饰 王德

简介 唐太宗御前总管

配音 严燕生、萧徽勇

高远 饰 瑞安

简介 武则天和徐慧近身太监

配音 杨天翔、李镇然

米露 饰 高阳公主

简介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

配音 徐佳琦、魏惠娥

马思纯 饰 贺兰敏月

简介 武则天外甥女

配音 唐静、何璐怡

李燕生 饰 褚遂良

简介 中书令,书法家

配音 宣晓鸣、林国雄

王振 饰 春盈

简介 司药,韦贵妃近身侍女

配音 唐静、吴羡婷

王千航 饰 长孙冲

简介 长孙无忌之子

配音 赵震、张方正

何欣 饰 称心

简介 李承乾男宠

配音 张杰、麦皓丰

涂黎曼 饰 刘兰萱

简介 司药,德妃近身侍女

配音 白雪、成瑶孆

刘政绯 饰 杨沫

配音 陈灏玮

秦启东 饰 辩机

简介 高阳公主情人,和尚

配音 李安邦

樊璟澄 饰 赵道生

简介 李贤的娈童

配音 陈耀楠

郑晓钟 饰 裴炎

简介 中书令

配音 卢国权

宁文彤 饰 李显

简介 唐中宗

配音 刘奕希

康福震 饰 李弘

简介 唐高宗与武则天长子

配音 曹启谦

薛咏煜 饰 李祐

简介 唐太宗与德妃之子,齐王

配音 胡家豪

王文杰 饰 李贤

简介 唐高宗与武则天第二子

配音 李凯杰

崔璨 饰 李素节

简介 唐高宗与萧淑妃之子

配音 唐静、何宝珊

刘芷汐 饰 陈贵人

简介 唐太宗的才人

配音 白雪、魏惠娥

徐德健 饰 狄仁杰

简介 大理寺卿,备受武则天器重,唐代著名政治家

配音 陈廷轩

迟连生 饰 永成

简介 甘露殿太监

配音 张裕东

刘小溪 饰 房玄龄

简介 李世民之谏臣

配音 赵述仁、张炳强

孙宁 饰 李勣

配音 张遥函、冯志辉

孙丙南 饰 程知节

简介 程咬金

配音 卢国权

关景利 饰 郑仁曦

简介 郑婉言之父

配音 茅菁、卢国权

王建国 饰 侯君集

简介 隋末战乱中,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拥立李世民称帝起了重要作用

配音 陈永信

朱晓辉 饰 房遗爱

简介 高阳公主之夫

配音 卢毅超、黄积权

王亚楠 饰 文娘

简介 徐慧近身侍女

配音 陈琴云

王运生 饰 戴青

简介 大理寺丞

配音 冯锦堂

赵雍 饰 韦源承

简介 韦贵妃之叔父

配音 潘文柏

李翠翠 饰 罗玉珊

简介 韦贵妃在掖庭的眼线

配音 张碧玉、许盈

聂雅亮 饰 郭瑜

简介 武媚娘的宰相

配音 赵述仁、张炳强

李宜娟 饰 赵含燕

简介 司乐

配音 朱妙兰

公方敏 饰 韦季方

简介 李忠之随从

姚金飞 饰 纥干承基

简介 李承乾卫士

配音 张锦江

张轩铭 饰 李忠

简介 唐高宗长子,废太子

配音 李致林

陈净缘 饰 少年李忠

配音 谢洁贞

王丽媛 饰 彭婆婆

简介 唐太宗乳娘

配音 徐燕、林丹凤

席与立 饰 韦香儿

简介 李显的皇后

配音 张艾、刘惠云

李亚天 饰 明崇俨

简介 道士

配音 严明、邓志坚

朱仲春 饰 袁天罡

简介 李淳风之师父

配音 商虹、卢国权

王泊文 饰 李淳风

简介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配音 严明、李凯杰

姜棣珧 饰 颂娘

简介 武则天近身侍女

配音 叶晓欣

李子峰 饰 张易之

简介 武则天之男宠

配音 张杰

夏衔 饰 绿芙

简介 武媚娘侍女

配音 吴羡婷

孙歌璐 饰 秀珠

简介 王皇后近身侍女

配音 廖杏茵

余皑磊 饰 李义府

简介 寒门官员

配音 张杰、巫哲棋

刘子赫 饰 许敬宗

简介 寒门官员

配音 张磊、关令翘

刘义 饰 韩瑗

配音 郭政建、黄子敬

蔡纲 饰 来济

简介 唐朝宰相

配音 冯锦堂

刘洋 饰 陈公公

简介 干祥宫太监

配音 赵震、张锦江

尚言升 饰 张公公

简介 殷家旧仆人

配音 陈永信

于同云 饰 殷宏智

简介 殷德妃兄长

配音 白马、黄子敬

韩振国 饰 周太医

配音 宝木中阳、朱子聪

戴明 饰 谢太医

配音 黄子敬

何雷 饰 祝公公

简介 藏书阁太监

配音 张锦江

姚彦林 饰 上官仪

简介 宰相

配音 陈永信

李悦溪 饰 苏玫

简介 李承乾太子妃

配音 陈倩、朱妙兰

孙刚 饰 王仁恕

崔冰 饰 刘侍女

简介 李忠之母

配音 白雪、黄莹莹

聂玫 饰 刘贤妃

简介 唐太宗四妃之一

配音 阎萌萌、梁少霞

徐紫妍 饰 怜芝

简介 萧淑妃身边服侍

配音 陈皓宜

李东恒 饰 薛万彻

简介 李治之好友,前隋的旧部

配音 邓港文

王东军 饰 薛元超

简介 唐朝宰相

配音 冯锦堂

从昱莛 饰 李显妃

何达 饰 王同皎

简介 唐中宗之女定安公主第一任驸马

配音 陈欣

陈勇 饰 薛思行

配音 关令翘

孟俐彤 饰 玉玲

简介 杨淑妃安排于韦贵妃宫内的内应

郭振佳 饰 柴令武

简介 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

配音 陈成港

白茹 饰 李下玉

简介 李治之庶长女、萧淑妃之长女

配音 陈皓宜

任洛敏 饰 张公公

简介 才人宫公公

配音 张炳强

李晓洁 饰 玉婉

配音 凌晞

松岛庄汰 饰 物部天守

简介 东瀛遣唐使、下棋高手

配音 林筠翔

伊丽莎白 饰 高昌乐姬

简介 西域琵琶高手

配音 何宝珊

杨璨地 饰 织兰

简介 萧蔷的贴身侍女

配音 廖杏茵

刘銉瑾 饰 裴妃

简介 李弘太子妃裴氏

配音 何宝珊

徐杨 饰 李旦

简介 唐睿宗

张艺 饰 旁白

简介 TVB版本旁白

配音 谭炳文

周凯文 饰 张昌宗

简介 武则天之男宠

陈柯帆 饰 少年李治

李景儿 饰 少年高阳公主

蓝天 饰 少年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56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