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概括

囚歌的概括,第1张

囚歌是一首革命烈士诗歌,主要写了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忍受着敌人的残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誓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以及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诗中语言朴素、含义深刻,同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比喻。

表达了对“皖南事变”死难者的深切悲痛和对部属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被囚禁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重点: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真正的革命烈士走出的门;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是指只要出卖革命就给予自由;

本文讲述了,叶挺将军宁可丢掉性命也不会出卖革命。

参考资料:

北师大版教科书

下面是一些背景知识

《囚歌》

叶挺被捕入重庆中美合作所,对威胁利诱全然不理,于渣滓洞集中营二号牢房壁上,大书一首《囚歌》,以表心志: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生平

■北伐时他连战连捷,从团长被破格提为少将

■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他当了两天的总司令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药铺,到南洋打过工。他从小过着贫寒的生活,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7岁时,他上了刚由私塾改成的小学,15岁时考上了免费的惠州蚕业学校。辛亥年受广州起义影响,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一次。此后,他感到救国应从军,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五年时间逐级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在校期间,他喜欢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在黑暗的军阀式教育中向往新思想的光明。

1917年,叶挺回广东后不久参加粤军。1922年,他任孙中山的警卫团二营营长。翌年,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叶挺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脱险。1924年,孙中山为了培养国民党的军事人才,亲自决定让叶挺去苏联学习。他先入东方大学,受到李大钊和同学中***员的影响。翌年,他又与聂荣臻等人进入军事学院,在那里提出入党要求并得到批准。

1925年秋,周恩来、陈延年领导的中共广东区委,经过争取得到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的同意,建立了由***领导的独立团(起初番号为第三十四团),派刚回国的叶挺担任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出湘南,连战连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团长职务被国民政府破格提为少将。随后,该团扩编为两个师,他任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南昌起义时,他率部作为主力,部队受挫后潜往香港。同年12月,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他任总司令。两天后,广州起义失败。组织上对叶挺有不适当处分,调他到莫斯科学习后又对其进行批判。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脱离关系。

背景

■在德国学习军事,因生活困难开过饭馆

■“革命好比爬山……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

叶挺脱党后到德国学习军事,因生活困难开过饭馆,旅欧五年后回到澳门。国民党要人们得知后纷纷送礼拉拢,叶挺一概拒绝并积极寻找***。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马上赶到延安。毛泽东主持为他召开欢迎大会。会上,叶挺激动地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时间,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了!”

叶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非党员的身份向国民党交涉,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并担任军长。

在皖南抗日前线,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东南局书记项英用对党外人士的眼光看待叶挺,两人关系不融洽,国民党乘机挑拨。毛泽东却一直要求项英等尊重叶挺。周恩来亲自出面劝说后,叶挺为顾全大局还是留下工作。1941年,国民党在皖南围攻新四军军部的危急关头,毛泽东致电决定全军由叶挺指挥。叶挺对中央的信任非常感激,率军血战,最后奉命去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经中共中央长期交涉,他于1946年3月获释。

出狱第二天,叶挺便致电中央请求再次入党,两天后得到批准。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时,因飞机在大雾中撞山遇难。

故事

■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毛泽东、朱德等经过长期实践,提出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整套独特的原则。但是,就我军历史的延续性来讲,这里面也应该包含叶挺在军事上的开拓和探索

任何一支军队的历史都有着继承性,如同子体都脱胎于母体。尽管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的军队正式诞生日,但此前的叶挺独立团已经奠定了组织基础,而北伐时期在武昌城下等一系列血战中也已积累了战争经验。

叶挺从军的时代,正是中国军事制度的新旧交替之际。在他的同学大都为军阀服务的时候,他却把才能献给了为中国***建立军队的事业———他使军事与最先进的政党相结合。

应该承认,叶挺从正规军校中没有学到适合***军队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作战时硬打硬拼吃了亏。这在全党都缺乏军事经验的时候,也不能过于苛求前人。毛泽东、朱德等后来经过长期实践,提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整套独特的原则。但是,就我军历史的延续性来讲,这里面也应该包含叶挺在军事上的开拓和探索。讲人民军队的建设,不能忘记这位虽然只正式当过两天“总司令”、未等到授元帅衔就不幸遇难的北伐名将。

■陈炯明叛变时,叶挺手持一支“花机关枪”,为当时已怀孕的宋庆龄杀出一条血路

■北伐时有人说:“打仗千万不能后退,小心叶挺的手枪!”

叶挺从小就喜好练拳习武,此后又是多所军校的正规科班出身。他不仅精通陆军业务,作战时还身先士卒。1923年,陈炯明进攻广州总统府时,叶挺率兵先掩护孙中山脱险,随后亲自手持一支“花机关枪”(即冲锋枪)扫射叛军,为已怀孕的宋庆龄突围打开通路。

在北伐战争开始后,双方部队火力均不强,叶挺强调遇敌后就猛烈射击,然后迅速冲进敌阵将其打乱,乘其未及整顿再长途追击,后来总结成“猛打、猛冲、猛追”。他鼓励部队向前冲,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地执行战场纪律。当时,一些学生兵上了战场怯场,别人都告诫说:“打仗千万不能后退,小心叶挺的手枪!”后来的红军一向能以少胜多,其中继承了叶挺铁军的这种战斗精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叶挺被押往重庆时,手持一盏油灯,他说这是因为“天还未明”

■叶挺遇难,毛泽东伤感不已,将其在延安的两个儿子接到家中安慰说:“我的家也是你们的家。”

叶挺救过孙中山夫妇,又是北伐名将,在国共两党中都享有盛誉。国民党一再拉他,而且许以高官厚禄,但走上革命道路后的叶挺,从没向国民党的威逼和利诱屈服过;另外,虽然叶挺在党内受过委屈,也走过弯路,但依然执著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叶挺被扣押。随后,他被解往上饶牢房,接着又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他为表示抗议拒绝理发。一年多后,蒋介石认为他尝够了苦头可能会被软化,下令押往重庆。据当时的军统特务头子沈醉记载,叶挺下飞机时头发胡子都很长,手持一盏油灯。别人问白日为何举灯,叶挺回答说天还未明,对国民党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叶挺先被送进“优待室”,蒋介石当面劝他“悔过”,陈诚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叶挺断然拒绝,只要求释放被囚的新四军人员。蒋介石恼羞成怒,又把他关入“中美合作所”单独监禁。后来,叶挺曾在特务监视下被流放到恩施、桂林等地,对国民党给的钱拒绝领取,只向朋友借生活费,并说明将来***会归还。有的国民党高官到监房探问他日后想干什么,叶挺说,如果能恢复自由,“第一件事就是申请中共中央恢复我的党籍”。他出狱时,解放军各战区都发来贺电。可惜一个月后,叶挺与夫人及一子一女不幸遇难。毛泽东得知后伤感不已,将叶挺在延安的两个儿子接到家中安慰说:“我的家也是你们的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是年青的***员、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题为《我的“自白书”》的著名诗篇。

陈然,1923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抗战爆发后,他随家人流亡到湖北宜昌等地。1938年夏,15岁的陈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了中国***领导的“抗战剧团”。1939年3月加入中国***。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在重庆参与筹办了《彷徨》杂志,引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1947年7月,重庆地下党决定编印《挺进报》,他先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书记,负责报纸的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囚禁于军统白公馆监狱。国民党特务对他使用了老虎凳等种种酷刑,他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两腿受了重伤,但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狱中,他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

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没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注释〕 ①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家庭

1925年,叶挺与李秀文结婚。

长子叶正大

二子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叶启光

女儿叶剑眉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并在徐静蕾导演的**《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

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惠阳县一个农家,父亲开过药铺,到南洋打过工。他从小过着贫寒的生活,养成勤俭朴实的作风。7岁时,他上了刚由私塾改成的小学,15岁时考上了免费的惠州蚕业学校。辛亥年受广州起义影响,他带头剪辫子而入狱一次。此后,他感到救国应从军,于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五年时间逐级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8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