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袁氏兄弟事件内容:
随着国家对扫黑除恶的重视,扫黑除恶斗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2020年8月国家揪出了四个重大黑团伙,其中之一就是青海袁氏兄弟。青海袁氏兄弟犯下的众多恶势力案件中,有一项格外引人注目。就是曾以150万元空手套白狼,获得了17亿元。青海袁氏兄弟靠建筑发家,他们并非莽夫,懂得张弛有度的做法,因此,二人表面上成立公司,连和别人串通投标,背地里雇佣打手、刑释人员成为公司黑暗势力,与其合作的不少农工与合作商都深受其害。
事情经过:
2018年青海袁氏兄弟公司资不抵债,但恰逢此时听说有一个大项目在招标,于是就通过多方筹集,集齐150万,他们联系了项目负责人韩某,通古韩某将该笔钱交给一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同时与参与招标的30多家企业串标,最后获得了该项目。获得后将该项目分包出去,成功以150万博得了17亿。
青海袁氏兄弟就是靠这种手段与暴力手段并用的方法,成功承包多个项目工程,在其中大多都存在烂尾的现象。
事件总结:青海袁氏兄弟之所以能发展十余年,不仅靠其钻空子、暴力行为,同时离不开那些神通广大的中间人的牵线搭桥。
保护伞具体是:本次事件中保护伞指一是袁氏兄弟雇佣的打手;二是指这些神通广大的中间人。专案组调查出两兄弟背后的靠山(神通广大的中间人)锁定为青海官员白世德。在袁氏兄弟团伙中共有40多名干部被查出。
对保护伞的惩罚:将干部官员开除出公职队伍,并且按照贪污金额大小,按国家法律规定金额较小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金额较大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等;对打手公安部门依据调查结果,处以拘役、教育等。
一代英豪袁绍袁本初虽然优柔寡断,不过他还算得上是能在河北四州镇得住场面的一个人物。官渡战后,袁绍随即身亡,袁氏集团内部就开始了内斗不断,最终被曹操一一击破。
但这个问题,还要从袁绍生前对诸子的安排说起,袁绍共有四子,依年龄顺序为:袁谭、袁熙、袁尚、袁买(一说袁买为其孙),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外甥高干。袁买没有长大成人,我就先把他放下。
先说老大袁谭,袁谭在袁绍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屡建战功。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为继子,并让袁谭出守青州为都督,后曹操封其为刺史,袁谭到青州之时,所控制地盘只有平原,于是在北排田楷,东攻孔融,终于占有整个青州,之后便留守此地。百姓欣喜,但后因用人不当、到处掳掠、赏罚不公而大失民心。在建安五年(200年),他还收留了先前对付公孙瓒时期的老对手刘备。这大抵还算是一位微有瑕疵的翩翩佳公子。
再看老二袁熙,袁绍在消灭公孙瓒以后,就让这个儿子担当幽州刺史,也算是占有了一方土地,成了个地方实力派。
老三袁尚呢?被亲爹留在了身边,老爹想废长立幼,因为老袁觉得这个儿子跟自己一样,也是个帅哥。袁绍死后,众人欲立袁谭为继承人,但逢纪、审配因为一贯骄傲奢侈,令袁谭颇为反感,辛评、郭图与袁谭亲近而与审配、逢纪有矛盾,审配等人害怕袁谭即位以后辛评等人为害自己,就假托袁绍的遣命,拥戴袁尚作为继承人。这虽然比较符合老袁袁绍的心意,但是没有老人家临终前的亲自授命,明显是自立中央。
此外,外甥高干,也早早被老袁打发到了并州,和南匈奴做伴去了。在后面,南匈奴也成为了曹操的一大助力,然而还是难免被曹操拆分,引发了匈奴人的民族仇恨,间接为后来的永嘉之乱埋下了伏笔。
再看袁绍死后袁谭袁熙争位发生的祸端,袁谭不能继位以后,就自封车骑将军,兵进黎阳。袁尚给他的兵力很少,而且派逢纪跟随他。袁谭请求增派军队,审配等人商议不给,袁谭发怒,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就此,袁氏兄弟彻底反目了,袁尚袁熙为一党,而老大哥袁谭仗着资历老,又自成一派。于是曹操就借着机会北渡黄河进击袁谭,袁谭向袁尚告急,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留审配把守邺县,自己率军队援助袁谭,与曹操在黎阳对峙。到了夏天,曹操攻邺城,收割麦田。此时曹操依从郭嘉之计,先行撤军静待二人自相残杀。
果然,虽然有外侮,但是兄弟俩还是要继续阋墙。
袁谭向后方的袁尚抱怨己方铠甲不精,所以上次被曹操打败。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着回家,趁着他们没有准备,出其不意发兵进攻,可以彻底击溃曹军。袁尚因怀疑而没有同意,既不给袁谭增派兵力,又不更换铠甲。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藉此机会对袁谭说:“要将军的父亲把将军过继给哥哥做后代的,都是审配用来构陷您的。”袁谭觉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双方在外城城门交战,袁谭战败,就率领部队退回南皮(今河北南皮县)。别驾王脩率领官吏百姓从青州来援救袁谭,袁谭想回去再攻打袁尚,问王脩:“您有什么主意?”王脩说:“兄弟好比左右手,假如一个人准备同人格斗而弄断自己的右手,说‘我一定胜你’,像这样行吗?丢掉兄弟情分而不相亲,天下还有谁同他亲近?近来有人从中挑拨离间造成争斗,用来谋取一时的利益,希望您堵住耳朵不要听。要是杀掉几个阿谀奉承的手下,兄弟重新亲近和睦,来抵挡四方的敌人,可以横行天下。”袁谭拒绝建议。
刘表亦写信给袁谭劝他与袁尚和好,但袁谭仍不接受。袁谭部下刘询此时则在漯阴叛变,诸郡响应,唯独东莱太守管统抛弃妻儿到南皮支持袁谭。及后袁尚大举进攻,袁谭兵败退回平原。袁尚围城,袁谭于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见曹操时反而建议曹操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曹操于是派大军攻袁尚,袁尚立即退兵回救邺城。此时袁尚部下吕翔、吕旷叛变归顺曹操,袁谭却暗中刻将军印绶意图招降他们二人。到了此时,袁谭真的倒向于曹操了,但是他心里对曹操有几分顺从,尚且存疑。毕竟袁谭身为袁氏长子,虽未能继承父位,但对于家族的自豪感,还是颇有几分的。
曹操知道袁谭并非一心归顺自己,但为了不让袁谭再与袁尚联手,于是让其子曹整娶袁谭女儿为媳妇以安其心。曹操还封其为青州刺史。此时的曹操,已经占领了冀州的南部地区,但对于青州,还得需要袁谭的羁縻统治。
曹操借着招降袁谭,就趁势攻击袁尚袁熙,攻破了袁氏的老巢邺城(时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破城之后却又要面对反目的袁谭,而同时远在辽东公孙度也在对河北虎视眈眈,虽然公孙度在动过念头后不久就告别了人间。
但总的来说,这次曹操破邺城,他也收获了两大礼物,其一是著名的文士,“建安七子”之一,曾经以檄文治好了自己头风病的陈琳。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也就是一个负责起草军中文书的秘书,陈琳这个伙计干得很好,他写的文书,甚至曹操见了都不能修改一字。其二是一位美女,那就是袁氏继承人袁熙的夫人甄姬。
《世说新语》甚至有载:甄姬德色双全,跟袁熙的时候就非常受宠爱。曹操打下邺城后,就急忙下了一个命令:“快,快去把袁家儿媳妇甄姬给我带过来!”底下人回报说:“大人,您晚了一步,五官中郎(曹丕)先去了。”曹操心里咯噔一下:“先去了?好吧好吧,去了就好,我那么急着破邺城,不就是为了想早点给他找这个媳妇吗?”这个段子八成是出于后世曹黑的编撰,因为曹丕此时还是白身,获封五官中郎将都要等到赤壁之战以后了。试想,曹操刚刚攻破邺城,最重要的还是发榜安民接收财物这档子事,而不是找美女作陪吧?
虽说后来甄姬在曹丕称帝以后死于宫斗,但她毕竟也给曹家贡献了一位不错的接班人,魏明帝曹叡。在当时,曹操的文胆孔融在许都也听说了这事,就给曹操去信一封,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看罢,觉得没听说过这事,回信问孔融细节。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算是不动声色把老曹父子损了一通。不过曹操虽然对于老大哥的家人不大恭敬,但是他在邺城见到了袁绍的坟墓,还是大作声势哭祭了一场,这一是为了拉拢人心,二也是出于真心,大概曹操见了已归于尘土的袁绍,也会想到当年在洛阳跟着本初大哥一起耍流氓飞鹰走狗的逍遥“游侠”岁月吧。
再来看看袁氏诸兄弟这边,袁谭叛离曹操以后,攻取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间诸郡。还在中山攻击袁尚,袁尚败走故安,投靠袁熙。袁谭吞并袁尚部众,屯兵龙凑。曹操知道袁谭叛变后大加训斥,归还袁谭的女儿。十二月,曹操征讨袁谭,在城门口扎下营寨,袁谭连夜逃往南皮,靠近清河边驻守。乌桓峭王苏仆延欲领五千骑援助袁谭,但却被曹操派出的使者牵招说服,决意不出兵,同时还回绝了公孙康方面使者韩忠要求乌桓人归附的要求。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奋力抵抗,终于在曹操急攻之下战败,袁谭披头散发,死命打马逃跑,追赶他的虎豹骑士兵料想他不是一般人,加紧追赶。袁谭从马上掉了下来,回过头来说:“喂,放我过去,我能够使你富贵。”话没说完,头已落地。这时候曹操杀了郭图等人,将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杀了。
袁氏青年一代中最有才俊的袁谭就这样告别了人间,剩下的几个兄弟,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
由于焦触张南二将叛变,袁尚袁熙二人就只好带上小弟弟袁买北上投靠乌桓人。曹操就打算进一步北上讨伐乌桓人。再来看看西线的并州,早在曹操克邺城以后,袁绍的外甥高干就以并州投降,依然担任并州刺史。但到了建安十年(205年),赵犊、霍奴等人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在犷平攻打鲜于辅(此时的刘虞余党已经全面倒向曹操了)。八月,曹操率军救援犷平。
高干见曹操后方空虚,准备举兵叛曹,于是询问名士仲长统的意见,仲长统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仲长统的意见。不久就在并州反叛曹操,擒拿上党太守,举兵拒收壶关口,并密谋派兵攻打邺城,但最终被荀衍发觉,以失败告终。
随后曹操令乐进西进壶关,但未能攻克。于是曹操也只好在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从邺城发兵,经由“太行八陉”中的太行陉西进壶关,平定了并州的反叛,在这一路上,曹操看到冬季翻山越岭征伐不易,留下了《苦寒行》这一诗篇,称这一路上“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此时的曹操已经五十有余,以当时的人眼光看来,已经是个很老的老人家了,但他还要做如此征伐,可见曹氏江山也来之不易。
高干见势不能敌,便亲自跑到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那里去讨援兵,呼厨泉自平阳之战大败而归,名义上归附曹操,畏惧曹操强大的实力,自然不肯再跟高干等反曹残余有所牵连,拒绝了高干的请求。求援不成,高干就西入河东郡濩泽,正逢张白骑攻略河东东垣,与卫固、范先等河东势力响应,当时上党犹在高干手中,弘农反曹势力也劫持了曹操所置的太守,高干还可放手一搏。而杜畿与卫固等人公开决裂反曹,赴张辟拒守,数十天得到四千余兵。高干与卫固、张晟等联兵一同进攻杜畿不下,只好攻略河东诸县,却一无所获。此时,张既从西方征调了马腾等凉州兵马,加上钟繇的关中军团会合在了一起。使得高干再次落败,卫固等人被杀。
高干此时进退失据,只能南下荆州,投靠刘表,但在途中被司隶校尉王琰所杀,首级被送到了曹操那里。虽然高干的反曹活动失败了,但他的堂弟高柔还是一条心归附了曹氏,且没有跟随兄长叛乱,但曹操却想因事而诛杀他,命他为刺奸令史,但高柔做得十分好,处法允当,狱中无滞留未判的犯人,每晚都看文书到深夜,抱着文书睡着了,曹操见此才对他改观,辟他为丞相仓曹属。后来高柔一路高升,一路高升至三公之太尉,在魏元帝时期才去世。
最后看看北逃的袁氏诸兄弟的命运。
本来,曹操想在建安十年就继续进击他们的人马,不料后方高干先造反了就得先放一放。这哥仨(袁尚袁熙袁买)本是中原的翩翩佳公子,到了隆冬苦寒的北地,怕是也遭了不少罪(魏晋南北朝时代适逢小冰期气候,气候较今日还更为寒冷,袁氏兄弟所居的幽州北三郡大概到公历4月份才会开冻)。同时,曹操的征伐也很不顺利,本身曹操和手下诸将都担心此时刘备会借机北上,不愿再做北伐,曹操也有此虑,郭嘉却劝道明公不必担心,因为刘表只图自保,不会让刘备大做文章的。事实上,此时的刘备也只能在荆州慨叹“髀肉复生”。
听取郭嘉意见后,曹操于建安十一年(206年)下令开凿沟通呼沱河、鲍丘水的平虏、泉州二渠(今天津市南北),以输送军需。次年夏,曹操统军出无终(今天津蓟县),东攻乌桓。时雨涝道路阻塞,乌桓军扼守要道,曹军受阻。曹操采纳当地名士田畴出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备的建议,乃回师,诈称待秋冬进军。乌桓军因此戒备松弛。曹操以田畴率部曲为向导,上徐无山(今河北遵化东),轻骑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
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在今辽宁建昌)。乌桓军队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等待后方的重兵,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劝战气势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下令由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出战。于是,张辽指挥先锋部队直冲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奋勇争先,数万骑兵的大混战,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
乌桓原本就人心惶惶,一看曹军如此勇猛,其阵行开始崩溃,混战中,蹋顿被张辽临阵斩杀。尔后曹军又进一步占领了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清洗了乌桓人的余党。而袁氏诸兄弟,只得进一步东逃,跑到了辽东公孙康那里。不料刚一到,袁尚袁熙二兄弟就丧命于公孙康之手,二人的人头也成了公孙氏表示向曹氏政权臣服的凭证。小弟弟袁买不知所踪,不过怕是也死在公孙氏手里了。至此,从前招致董卓、后又兄弟分别割据一方的汝南袁氏一族,在汉末的舞台上,彻底地下场了。
纵观汉末舞台上的袁氏两代人,都有一些贵人家子弟的特点,都贪图虚名又妄想一举建立大业,而且还都好内斗,从袁术袁绍斗到袁谭袁尚。可以说,他们体现了士族地主阶级好儒家大义名分又多谋寡断的特点。继承了这一特性的,正是后来的司马氏,陈寅恪先生也有言:“曹、司马之争,寒豪两族之斗也。司马承继袁绍‘以宽济宽,使豪强擅恣’,民心归之,终得天下心。”虽然司马懿父子杀伐果断,但到了他们的儿孙辈,实在看不出有多高明来,最后还撤了郡国兵,让地主私兵和蛮族雇佣军打出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可见,如果要是袁氏当年侥幸赢得官渡之战胜利,只怕后果也不会太美妙。更何况袁氏内的兄弟之争屡动兵戈,可不像后来曹家子桓子建的争夺,顶多就是意气之争。正是因为这两大原因,所以袁氏为曹氏所败。
我们中国人常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极言兄弟齐心协力的必要性。兄弟齐心做大事的成功案例史不绝书,然而它的反面兄弟阋墙、引狼入室的案例也并不在少数,其中汉末三国便至少有五对,称他们为塑料兄弟,实在是再恰当不过。这五对塑料兄弟中,以袁谭、袁尚兄弟最为极品。
根据史料记载,袁绍至少有3个儿子,其中长子袁谭、幼子袁尚都是后妻刘夫人所生,而次子袁熙的生母不详。袁绍夺取河北四州后,为了培养3个儿子和外甥高干,便让他们各掌一州的军政事务,以起到共保袁氏基业的作用。其中,袁谭都督青州,袁熙都督幽州,高干担都督并州,袁尚则留在邺城协助其父治理冀州。
袁绍之所以将幼子留在身边,有其不可告人的深意。原来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理应由袁谭继承其父的职位,然而袁绍夫妇却因溺爱幼子袁尚,而对长子袁谭充满了疏远感。为了解决接班难题,袁绍还把袁谭过继给亡兄袁基,摆明是想剥夺他的继承权。但是对于这个安排,袁谭心中很不爽,并在暗中图谋夺回属于自己的世子之位。
袁绍在世时,虽然倾向于让袁尚接班,但却并没有明确择立他为世子,所以袁谭与袁尚之间的关系大抵上还说的过去。等到建安七年五月袁绍病死后,围绕着权位之争,袁谭与袁尚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破裂,并最终兵戎相见。这场大混战中,袁绍的谋士们也投奔不同的阵营,其中辛评、郭图等人支持袁谭,而逢纪、审配等人则支持袁尚。
在兄弟相争的初期,袁尚棋先一招,通过捏造袁绍的遗命,得以继任冀州牧、邺侯。实力相对较弱的袁谭因为无法继位,一气之下便自封为车骑将军,并驻军黎阳。此时,曹操已准备北渡黄河、攻略河北4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袁尚便暂时搁置跟兄长的争执,亲率大军援助袁谭,以共同对抗曹操的攻势。
建安八年,曹操在黎阳大破袁谭、袁尚的联军,迫使两人逃奔邺城。此时,大谋士郭嘉向曹操献计,希望他能暂缓进攻邺城的计划,以静待袁氏兄弟自相残杀。果不其然,在看到曹操没有进攻邺城后,袁谭便率军进攻袁尚,并在失败后逃奔南皮,旋因袁尚的攻势过猛,又被迫逃往平原。然而袁谭逃往平原没多久,袁尚的大军便接踵而至。
为了解除袁尚的围困,袁谭便接受谋士的建议,派辛毗向曹操求援,并与其结成同盟以共同消灭袁尚。然而辛毗到达许昌后,却暗中投靠了曹操,并劝说他假意答应袁谭的请求,并借此机会吞并河北。曹操觉得很有道理,便亲率大军进攻邺城以解平原之围,并与袁谭结成儿女亲家。
然而曹操绝不会为袁谭火中取栗,而后者也没打算遵守承诺。所以等到袁尚跟曹操鏖战于邺城之际,袁谭却撕毁盟约,并率军进攻袁尚的地盘,无异于两个拳头打人。势力遭到严重削弱的袁尚难以抵御兄长的进攻,便率残众逃奔幽州,依附于二哥袁熙,而袁谭则乘势吞并袁尚的军队和地盘。
袁谭的背叛正中曹操的下怀,在攻取邺城后不久,他便亲率大军讨伐袁谭。虽然在河北割据多年,但论行军作战和计谋韬略,袁谭哪里是曹操的对手,更何况后者手中还握有一支特种部队-虎豹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袁谭在南皮被曹操击溃,并在逃跑时被曹纯指挥的虎豹骑斩首,妻子儿女也全部被杀,时在建安十年正月。
袁谭被杀的消息传至幽州,袁熙、袁尚恐惧至极,此时他们还想着负隅顽抗,但没多久便遭遇大将焦触、张南的背叛,不得已逃奔乌桓。两年后,曹操在幽州大名士田畴的引导下,率军奇袭柳城,并在白狼山斩杀袁氏兄弟的靠山-乌桓王踏顿。袁谭、袁尚战败后,又转向东北流亡,投奔割据辽东一带的大军阀公孙康。
袁氏兄弟逃往辽东之初,颇受公孙康的优待,但不久便遭到后者的猜忌,而袁谭、袁尚为了自保,便密谋暗杀公孙康,夺取他的兵马和地盘。然而袁氏兄弟的计划尚未实施,公孙康却已是棋先一招,利用宴会之机将他们捕杀,随即将首级送往曹操处邀功,时在建安十二年。就此,袁绍的三个儿子全部死于非命,河北就此成为曹操的地盘。
作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袁谭、袁尚因争夺权位不惜同室操戈,而袁谭为了增强胜算,还不惜引狼入室,与死敌曹操结成同盟。结果到最终,袁氏兄弟不仅无一人能成为河北的主人,并全都落得尸首异处的结局,实在是愚蠢至极。由此来看,袁谭、袁尚完全配得上汉末三国极品塑料兄弟的称号。
东汉末年,当时天下最强的地方诸侯当属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一个最强盛时坐拥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兵强马壮;一个最强盛时几乎拥有整个扬州和豫州的一部分,曹操地处兖州,其实是处于袁氏兄弟的夹击之中,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果袁氏兄弟能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击败曹操真的不在话下,进而统一北方,天下应该就是袁氏兄弟的了。可是恰恰相反的是,两人关系一点都不和睦,袁绍和袁术不要说合作,就连和平相处都谈不上,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紧张,两人时不时你打我一下,我攻你一下,要么就是袁绍联合刘表曹操攻打袁术,要么就是袁术联合孙坚,公孙瓒打袁绍。因为他们的自私和愚蠢,最后的结果是袁术先被灭,然后是强大起来的曹操灭了袁绍。问题是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何他们的关系会如此的水火不容以至于兵戎相见,白白便宜了笑到最后的曹操?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分析下。第一,袁绍和袁术的父亲是袁逢,袁绍乃袁逢小妾所生,是家中的庶长子;袁术是袁逢的正妻所生,有一种说法是袁术的母亲是汉室皇室成员,东汉末是个讲究出身以及嫡庶有别的时代,所以袁术在家中的地位比袁绍高得多。袁术对出身低的人一直看不起,这从他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看不起刘备就能看得出来,因此袁术一直就看不起袁绍。第二,袁绍后来过继给了袁逢的哥哥袁成,从袁成在东汉朝廷也是出任高官并且和当时的大将军梁冀关系良好来看,袁成肯定也是家族中的嫡子,所以袁绍过继给袁成之后,身份也从庶子一下子变成了嫡子,地位和袁术平等了。袁氏是四世三公的豪门大族,拥有当时无人可比的庞大的政治资源,作为家族中两个同样相对出类拔萃的嫡子,为了争夺这个政治资源,兄弟两个天生就是竞争关系。袁氏的根基在汝南,所以董卓把持了朝政之后,袁术跑到了靠近汝南的南阳一带发展,袁绍无意与袁术竞争所以他去了渤海,从这一刻开始,兄弟两人算是彻底摊牌了,袁氏的政治资源也一分为二,看好袁绍的跟着去了河北,看好袁术的留在了汝南一带。再庞大的政治资源和人脉一个人独自占有和两人竞争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袁绍和袁术不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袁氏人脉和政治资源的争夺,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显然是袁绍占据了上风。两人最后的失败其实和他们背景的强大有关,所谓成也家世,败也家世,以此来说他们兄弟两实在是最恰当不过。第三,讨董联盟解散之后,袁绍和韩馥等人曾想拥立汉室宗亲当时的幽州牧刘虞为帝对抗董卓控制之下的东汉朝廷,为此袁绍通知了袁术,意思是要弟弟袁术和他一起出面拥立刘虞,被已有异心的袁术拒绝。袁术传国玉玺在手,而且又自认为“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个谶言是和自己契合的,所以袁术早有自立之心,现在袁绍要拥立刘虞,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袁绍是挡在自己面前的拦路虎之一。
第四,当时实力最强的就是他们兄弟二人,他们都把对方当作是自己更进一步的强大对手,都想击败对方,所以袁术就和公孙瓒孙坚结盟对付袁绍和刘表的结盟,这是涉及到两人的根本利益的,谁都不会退让一步。这兄弟俩都是自私自利之人,眼光短浅而且都很愚蠢,如果两人能放下成见,联手先把北方强敌一一收拾干净,再坐下来谈也好,打也好,反正都是袁氏自己的,这样一来,何愁不能击败曹操,曹操哪还有机会出头!可以肯定的说,那时天下一定是属于袁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