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至里吴松容是好人么

不期而至里吴松容是好人么,第1张

不期而至里吴松容不是好人。不期而至里吴松容跟踪在苏雯的身后偷偷听苏雯打电话,时不时地想偷看一下苏雯的资料,支开公司的其他人自己单独和苏雯在一起,想从苏雯那里打听到什么消息,吴松容不是好人。《不期而至》是由闫宇彤执导,蔡文静、彭冠英领衔主演,杨琼、王劲松、李乃文、岳旸、林源的都市情感剧。

吴门道中

其一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翻译:在河边的小村子里,有几间茅屋,屋前杨柳依依,翠绿色的柳条辉映着门窗。河边渡口有人独自站着唤渡。虽然时值黄昏,烟雨茫茫,但摆渡人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

诗着力描写乡里生活的萧散自得。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喜爱。

1 关于茶的味道的诗句

关于茶的味道的诗句 1茶的味道的诗词

1、散诞向阳眠。

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

药力酒能宣。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10、见月连宵坐。

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

笼暖焙茶烟。11、延英引对碧衣郎。

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

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描写茶味道的古诗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

3茶的味道的诗词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4描写茶味道的古诗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

5描写“茶味道”的古诗有哪些

1、《一七令·茶》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琴茶》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5、《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描写茶味的古诗词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7关于茶的古诗20首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8描写茶味道的句子

1茶味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

2台湾有一个很特别的水仙茶。它呢,第一泡的时候会比较苦涩;第二泡呢,会比较干香;第三泡,浓醇;第四泡呢,会比较清冽;到了第五泡了,就一点茶味都没有了。是啊,再好的茶,到了第五泡也没了味道。

3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花味渐浓,茶味渐醇,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4旧人和旧茶都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如滚烫的水沏到茶杯里,茶味是越来越浓的,但总免不了,喝掉之后要再重新倒。

5你错了,水仙茶比较特别,等它没有茶味的时候呢,它才会真正的开始散发悠香。只要你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感觉到,那花在唇齿间复活;然后听到那水仙在心里绽放的声音。

6人生如茶。初涉人世就像温水冲泡的茶,随水的起伏沉浮,饱尝如茶的苦涩;几经打拼,几经磨砺,终于尝到了清香甘醇的滋味。

7茶对水的思念是苦涩绵长的,在不可预知的日子里她坚受着一个信念;茶入水的岁月是热烈激昂的,在滚烫似火的接触中她呼喊着高亢的号子;茶沉底的光阴则是平凡无奇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她品味着人生从容的宁静。

8一杯浓郁芳香的茶总有变淡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总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9没有品味开始的苦涩,怎能享受日后的甘甜。

10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尽,茶也变凉。

11人生如茶,风华正茂的时候也许正是自己最苦涩的时候,人老心衰的时候,真是甘甜入心的时候。

12始苦终甜,苦甜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永远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

13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14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15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9描写茶香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茶香”的诗句如下:

1、唐代白居易的《题施山人野居》

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

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

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

高闲真是贵,何处觅侯王?

2、唐代钱起的《过张成侍御宅》

丞相幕中题凤人,文章心事每相亲。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

欲知别后相思意,唯愿琼枝入梦频。

3、唐代戴叔伦的《与友人过山寺》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

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

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4、宋代惠洪的《浣溪沙》

南涧茶香笑语新,西州春涨小舟横。

困顿人归烂熳晴,天迥游丝长百尺。

日高飞絮满重城,一番花信近清明。

5、唐代郑谷的《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

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

西阁归何晚,东吴兴未穷。

茶香紫笋露,洲回白苹风。

歌缓眉低翠,杯明蜡翦红。

政成寻往事,辍棹问渔翁。

6、元代陈栎的《清平乐 寄惠山壬戌四月十二日》

惠山苍翠,远与毗陵媲。

彼处锡泉标第二,此更钟奇毓异。

年年初度浮觞,醉余新沦茶香。

山下冰濡雪乳,淡中滋味悠长。

7、宋代陆游的《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适》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击壤穷阎歌帝力,未妨尧舜亦亲逢。

8、宋代陆游的《闲游》

过尽僧家到店家,山形四合路三叉。

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

果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夕阳不尽青鞋兴,小立风前鬓脚斜。

(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的愁苦之情。(1分)

(2)同意(1分)。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3分)

《听听那冷雨》公开课教案设计

 四、雨连着台湾与大陆,连着悠悠的历史和难尽人意的现实,尽管为文的契机是感慨与海峡两岸“参(shen)商太久”,但此文的审美对象是雨,所以作者一直用雨来濯涤自己的愁绪,用雨来勃发读者的情趣。由此来找一下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并说明理由。

 1、句式上 长短配合,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效果,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

 2、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得更形象。参差有致的韵语段落,在诉诸读者五官感觉是着重了听觉,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

 3、诗化的语言。

 4、修辞。匀称的对偶、生动的比喻、整齐的排比,别致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

 五、你觉得那冷雨里有---------------------------------------------------------------------------------

 第1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第2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美丽中文的热爱;

 第3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第4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名家点评:雨是古今作家反复歌咏的对象,而余光中在文中所创造的“冷雨”的意象是经过独有的审美感受创造出来的。余光中笔下的雨,如“鬼雨”、“冷雨”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是作家独具慧眼的发现。《听听那冷雨》借“冷雨”这个意象,把人带进了一个冷寂、凄迷的氛围之中,抒发了身在海岛、异城的游子对故国、故土的无尽的乡愁

 这篇散文运用通感、比喻、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空蒙而迷幻的出神入化之境。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一句,综合运用了通感、叠字、排比等手法,渗融着诗的意境,有雨声的节奏感,诉之于感官,给读者的感觉是多方位的。

 ————江少川主编《大学语文》

 诗歌欣赏: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

 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课堂小结: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听听那雨声》所表达的是余光中先生对山水的独特感悟。这位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呼吸在当今,却已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新中国文学的史册上。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

  作业布置:

 1、收集古典诗词中写雨的诗词佳句

 2、写写“我心中的冷雨”

 要求:(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2)描写要生动、细腻,能够体现出情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3)字数: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地域感:美国

 →

 台湾

 →

 大陆(横向

 )

 思乡之情

 听雨(主线)

 历史感:太初有字 →

 亡宋之痛

 →

 公寓时代(纵向)

 文化之恋

 现实感:中年后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文明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

  知识扩展: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联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点绛唇

 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吴松即苏州河)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赏析: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注释:注释: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酝酿。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集评 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此阕为诚斋以诗送谒石湖,归途所作。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虞美人①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宁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其词多承苏、辛一路而兼有众长,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

《听听那冷雨》公开课教案设计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品读,理清思路,体会余光中笔下“雨”的美。

 2、鉴赏文中的优美的语言, 品味其意境之美 。

 3、体味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体会“听听那冷雨”中“听冷雨”所蕴含的深深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2、品位语言,体悟意境。

  教学方法

 1、运用美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沉潜到作品的深处,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

 2、提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体悟余光中先生那浓浓的家国之思,文化乡愁。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学生齐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呢

 小时候

 邮票

 母亲

 亲情

 长大后

 船票

 新娘

 爱情

 后来呵

 坟墓

 母亲

 亲情

 而现在

 海峡

 大陆

 乡土情、爱国之情

 在这首《乡愁》中,作者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样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优美的一篇《听听那冷雨》。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写下散文《听听那冷雨》,正如文章中所说,他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一生从事诗歌、散文、翻译和评论的创作,他自称为自己的“四维的写作空间”,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曾经说:母亲是大陆,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余光中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我们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具备)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视觉: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点点滴滴

 滂滂沱沱

 嗅觉: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淡淡土腥气

 触觉:冷雨潮湿

 味觉:舔舔吧那冷雨

 第5节

 凄凉凄清凄楚凄迷

 第6节

 清脆可听如瀑布比碎玉

 凄凉凄清凄楚凄迷

 听觉

 第7节

 黑键灰键“拂弄、奏

 第9节

 羯鼓

 电琵琶 “刷、鞭、打”等

 第10节

 雨是一种音乐。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

 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作者喜爱的是哪里的雨

 地域感:美国

 →

 台湾

 →

 大陆(横向

 ) 形象密集

 听雨(主线)

 历史感:太初有字 →

 亡宋之痛

 →

 公寓时代(纵向)

 述写瑰丽

 现实感:中年后洞明人生

 现代都市对传统文明的破坏

 情切意浓

 对永恒的理想追求

 作者喜爱的是:古大陆瓦上的雨。

 4、体会本文的意境之美

 本文的行文思路或作者对雨的感情的思绪之网撒得很开,总体上是由远到近,由物及人。时间上从远古时期、太初有字写到亡宋之痛写到今天的公寓;空间上从远隔万水千山的海外写到大陆写到宝岛;人生体验上从少年的“红烛昏沉”写到中年的洞明人生写到沧桑过后晚年的白头体悟。内容上写雨,按“雨”——“冷雨”——“嗅嗅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渴望那冷雨(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盼望故乡那“六角形的白雨(雪)(对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永恒理想的追求)”的思路展开。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抒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5、作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思乡之情,思念故土。或者传达了作者的乡愁、故国之思、古典文化情思以及对古典诗意生活的向往

 6、作者为什么在雨前要加“冷”字

 “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冷”有两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冷。

 四、雨连着台湾与大陆,连着悠悠的历史和难尽人意的现实,尽管为文的契机是感慨与海峡两岸“参(shen)商太久”,但此文的审美对象是雨,所以作者一直用雨来濯涤自己的愁绪,用雨来勃发读者的情趣。由此来找一下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并说明理由。

 1、句式上 长短配合,短句参差跳跃,产生了珠落玉盘的效果,长句一气呵成,仿佛如歌的行板。

 2、大量使用叠音词写雨,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得更形象。参差有致的韵语段落,在诉诸读者五官感觉是着重了听觉,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

 3、诗化的语言。

 4、修辞。匀称的对偶、生动的比喻、整齐的排比,别致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绪。

 五、你觉得那冷雨里有---------------------------------------------------------------------------------

 第1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故乡母亲的孺慕;

 第2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美丽中文的热爱;

 第3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古中国历史的遐想;

 第4段:那冷雨里有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名家点评:雨是古今作家反复歌咏的对象,而余光中在文中所创造的“冷雨”的意象是经过独有的审美感受创造出来的。余光中笔下的雨,如“鬼雨”、“冷雨”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是作家独具慧眼的发现。《听听那冷雨》借“冷雨”这个意象,把人带进了一个冷寂、凄迷的氛围之中,抒发了身在海岛、异城的游子对故国、故土的无尽的乡愁

 这篇散文运用通感、比喻、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空蒙而迷幻的出神入化之境。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一句,综合运用了通感、叠字、排比等手法,渗融着诗的意境,有雨声的节奏感,诉之于感官,给读者的感觉是多方位的。

 ————江少川主编《大学语文》

 诗歌欣赏: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

 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课堂小结: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听听那雨声》所表达的是余光中先生对山水的独特感悟。这位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呼吸在当今,却已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新中国文学的史册上。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

  作业布置:

 1、收集古典诗词中写雨的诗词佳句

 2、写写“我心中的冷雨”

 要求:(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2)描写要生动、细腻,能够体现出情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3)字数: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地域感:美国

 →

 台湾

 →

 大陆(横向

 )

 思乡之情

 听雨(主线)

 历史感:太初有字 →

 亡宋之痛

 →

 公寓时代(纵向)

 文化之恋

 现实感:中年后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文明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

  知识扩展: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联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点绛唇

 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吴松即苏州河)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赏析:这首揉合情景、自抒胸臆的怀古小词是淳熙十四年(1187)雁南飞的残秋道经吴松至苏州时所作。“燕雁”即北雁,象词人一样“太湖西畔随云去。”上片第二韵为传唱千古体现白石独特风格的名句,其貌其神清苦的数峰聚首商量黄昏降雨,物拟人,人拟物,活画穷愁而颇自得,是词人──自我完成者形象,内蕴极丰富。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动态寥阔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下片点怀古,家住苏州甫里的唐代高士诗人陆龟蒙(天随子),思想与一生浪迹天涯的鸿爪颇似白石,姜一世甚推崇之,今临其地,能不念及云雾缭绕“商略黄昏雨”的数峰中,陆、姜当各占其一。

 注释:注释: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②商略:商量,酝酿。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集评 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此阕为诚斋以诗送谒石湖,归途所作。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虞美人①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宁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其词多承苏、辛一路而兼有众长,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