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争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争是什么意思,第1张

君子有“不争”的特性,为何?

君子“不争”的往往是不争不该争的东西,也就是不会因为利己排他的私欲去争夺东西。

几千年前,老子曾说“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成人其实就是成己。毕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大抵都是亲近对自己好的人,君子因无私欲之争,往往待人和善,同时做事也更加理智、稳妥。久而久之,自然呼朋唤友,一呼百应。

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那个不争的存在。

有道德的人待人要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对人要有礼貌,就会让对方心里感到温暖;对人出言不逊,就会使对方感觉你很讨人厌。

一、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

成语出处:

《表记》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众人面前的举上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二、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与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示例: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莫说人家短, 休道自己长。

扩展资料:

《礼记·表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

1、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

2、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

3、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

4、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

5、为《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的归类划分,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参考资料: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 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读解

不以言举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是说话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能够只听他说得好便以为一切都好,轻易地去推举他。话说得很好的人也有可能人品极坏,所以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孔子说: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就是说粗鲁的人有时也可以说出很有道理的话,所以圣人会采用。人品坏的人,有时也可以说出很有道理的话,所以君子不会以人废言。

意思是君子看重名望,不要跟他争名望。小人重利益,不要跟他争利益。跟君子共事,把名望让给他,就能得到利益。跟小人共事,把利益让给他,就能得到名望。不要偷奸取巧,踏实的顺势而为,机缘自然就会来了。

出自——近代曾国潘《曾文正公全集》。

原文: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译文:大丈夫有三件事不做,不与君子比名声,不与小人争利益,不与天地耍机巧。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潘

我的理解是

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与他人争论,竞争。看起来就是不被束缚,不被物化的样子。

就好比我们如果不去为了物质虚荣,以及资本的规则去争斗内卷的话 就能不被物化,不被规则所束缚。不是说我们不要去奋斗了,而是说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要保持本心。经历人情世故归来任是少年,没有变的物质,物化。被规则固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54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