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热播后,带火了一位离经叛道的公主,即兖国公主赵徽柔,她与太监梁怀吉的爱情可谓是惊天动地,公主与太监的爱情,在旁人眼中实在是有些不知廉耻,非得把他们拉出来好好骂上一番才可解气,但人们在批评公主不顾天家颜面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宋仁宗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幕后推手。
娇宠——宋仁宗为女儿埋下的第一道雷
由于史书上未曾记载兖国公主的名字,故后文沿用《清平乐》的说法,称呼她为赵徽柔。宋仁宗一生有十六个子女,但只有四个女儿平安长大。宋仁宗28岁时才得了第一个孩子,而这个女儿又是他在接连经历子女的夭折后,好不容易才长到成年的。故此,他对这个既是长女,又差不多是他唯一常伴膝下的孩子,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对她的宠爱只有唐时的太平公主才可比拟。
宋仁宗初封女儿徽柔为福康公主,后又不顾群臣阻拦,执意为女儿行了册封礼,加封她为兖国公主,而她也成为了宋朝第一个行册封礼的公主。一般说来,公主贵为天之骄女,纵然娇宠些,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更何况,徽柔是宋仁宗第一个活到成年的孩子,溺爱她也是人之常情。
但宋仁宗对女儿的宠爱让这个天真烂漫的公主,忽视了礼法与规矩原是对她也有约束力的。公主在婚姻中受委屈后,愤而夜扣宫门,在宋朝,宫门夜晚都是关闭的,只有紧急军情才可让宫门名正言顺地在夜晚开启,否则便是政变。宋仁宗为女夜开宫门,在言官眼里,足以与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同,公主的悲惨命运也在此进入高潮。婚姻——宋仁宗为女儿埋下的第二道雷
《少年包青天》中,有一起案子最是惊险,而这起案子,便是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宋仁宗生母为李宸妃,但嫡母刘皇后没有孩子,便强行从生母旁夺走了他,谎称他为自己的孩子。宋仁宗自小便被养在刘后膝下,在刘后薨后才得知自己的母亲不是刘后而是李妃。出于对母亲的愧疚,宋仁宗极为抬举李家,连最为宠爱的女儿也能被他当作礼物,送与李家庶子李玮为妻。
在他看来,李玮才华横溢,为人老实本分,又是自己亲戚,与女儿徽柔合该是一对神仙眷侣。但出嫁的是徽柔,要与李玮共度一生的是她,而不是她的父亲宋仁宗。李玮在宋仁宗眼里真是样样都好,可李玮相貌丑陋,又不会说些喜口话讨公主欢心,看着真是又憨又傻的。
公主自幼长在宫里,身边皆是相貌出众又气度不凡之人,她那里见过这般粗鄙之人,更何况是要嫁与他了。而且李家出身市井,得了仁宗青睐才算有了身份地位。这样靠她父亲才发家的人,公主自是瞧不上的。李玮长在市井中,也沾染上了市井无赖的俗气,公主自幼受宠,如何愿意嫁与这样一个庸人。但仁宗既已将她许嫁李家,皇命难违,公主再不愿也得乖乖出嫁。
本就是强扭的瓜,夫妻自然情薄,公主厌恶李玮,郁郁寡欢,只有与精通诗书的梁怀吉吟诗作对,才能释放些许心中的不满。公主虽不允驸马亲近,却也松口让驸马纳妾,对驸马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可李玮的母亲看不惯公主放着好好的夫婿不管,偏偏与内侍亲近,便暗中窥视公主行踪,发现公主与内侍梁怀吉似有私情,引得公主大怒。李母出身微末,不知天家贵胄,欲教训公主,但在宋太宗时,因公主辈分与驸马相距过大,便规定公主出嫁后自动升上一辈,与驸马的父母同辈,既是同辈人,公主也就无须侍奉婆母了。
李母想倚仗婆母身份教训公主,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公主一为贵女,二与她同辈,岂是她能随意教训的,公主与李母争执激烈,甚至公主都不顾身份与李母动手,受够了委屈的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向父母哭诉,若是寻常人家,女儿受了委屈回娘家是理所当然,但公主既拥有天下之供养,也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天家的颜面,她回娘家夜扣宫门,乃是犯了大忌,就算仁宗再宠爱她,也不能平息言官的怒火。所以为了息事宁人,仁宗又让女儿回了婆家,贬她为沂国公主,还让她与心灵慰藉梁怀吉生离。公主哭也哭了,闹也闹了,投井也投了,但还是没能挽回父亲的旨意,不得不离开怀吉,回到那个压抑她天性的李家。

其实说起来,我认为李玮也并不多喜欢公主,反觉得她是个要被供着捧着的活菩萨。因为宋朝吸取前朝教训,不予驸马高位,只给虚职。李玮既迎了公主为妻,这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若是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这仕途没了也就罢了,毕竟公主的软饭还是很好吃的。但遇上一个不喜欢自己同时还阻碍了自己仕途的妻子,李玮在沉默中表态了,也默许了所有对公主的苛待。
所有命运赠予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徽柔身为帝女,未出阁时享受了世间女子梦寐以求的待遇,成年后再不情愿,也要咬牙接受仁宗为她安排的命运。
新帝——宋仁宗为女儿埋下的第三道雷、宋仁宗因为无子可继位,便收养了宗室子赵宗实为嗣,赵宗实在仁宗驾崩后也登基为了皇帝,史书称其为宋英宗。但人嘛,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宋仁宗曾有三子,虽然无一活至成年,但这证明了仁宗还是有要儿子的希望的。
而能有自己的孩子,谁还会在意养子呢?孩子都是很敏感的,本就是寄人篱下,宋仁宗又对他不甚亲近,赵宗实自然惶惶不安。而且他是见识过仁宗对子女的溺爱的,这一对比,倒显得他愈发可怜了。父不慈子自然不孝,英宗继位后对仁宗的子女也没什么好脸色。
仁宗一去世,徽柔没了靠山。而英宗当了二十多年备胎太子,一朝得势也自然要顺着自己的性子来。徽柔出嫁时,仁宗给她的嫁妆极其丰厚,而这笔钱全是从国库出。英宗继位后发现这国库到自己手里就少了许多钱,对徽柔更是不满,甚至不顾群臣阻拦将她从内廷逐回了李家。
而这一切也造成了徽柔最后的结局——精神崩溃,也没有新衣可穿,冬日甚至无人可为她生炭取暖,最后33岁就香消玉殒。史书记载,“玮不恤长主,衣服饮食药物至于呼医,亦多作阻隔,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一个自幼在蜜罐中长大的女孩,死因竟如此不堪,令人唏嘘。
兖国公主赵徽柔从锦衣玉食到衣不蔽体,她的悲惨命运全是仁宗打着为她好的妻子为她安排的。仁宗一步步为女儿埋雷,先是娇宠,再是婚姻,最后是新帝,这三道雷一炸响,公主的生命也就一步步走到了结尾。
1、徽柔是宋仁宗的女儿没错,梁怀吉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也如剧中交代,是一位太监。徽柔公主和怀吉太监的故事在历史中也是有资料可寻的,在礼法森严的北宋,发生这样的事情自然无法被容忍,最终徽柔和怀吉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结局。
2、赵徽柔的原型是宋仁宗的福康公主,她也是宋仁宗最为宠爱的一个女儿。从徽柔小的时候宋仁宗就要为女儿找一门好的亲事,一定要爱她,敬她才好,但最后徽柔被指婚给了仁宗生母家的孩子李玮。
3、李玮虽然努力好学,但长的不好看,且出身市井,因为李宸妃的关系家中人才开始在朝中被重视,可以说是暴发户。徽柔从小聪慧睿智,性情文艺纯良,她自然是不喜嫁给李玮的,可她亦不愿驳了父亲的意思,于是嫁给了李玮。
4、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后来发生徽柔夜扣宫门的事情,在当时来说这是大事件,徽柔被大臣弹劾,她和怀吉的事情也被更多人知道。宋神宗三年徽柔病逝,享年三十三岁。
5、梁怀吉是徽柔公主贴身太监,因为长相干净,做事稳妥,又比较有才情被安排在公主身边。他算得上是公主的蓝颜知已,在深宫之中是可以说知心话的人,怀吉对待公主亦有别样的情感,但因为太监的身份并未将此事说出口,只是陪伴。
6、徽柔出嫁按照规定怀吉是不能伴随的,可宋仁宗宠爱女儿,怀吉也就这样跟了去。在婆家徽柔找不到关爱,她和怀吉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后被婆婆撞见才有了后来夜扣宫门的事情。
7、梁怀吉和赵徽柔还是分开了,再次相见就是公主薨逝,天人永别,不久之后怀吉郁郁寡欢也跟着走了。
看不懂的后宫戏码,嗑不动的帝后CP,盼不到的甜蜜暴击……《清平乐》开播以来,虽然不少人感慨服化道和画面让人极度舒适,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让这部扛着正午阳光大旗的古装剧有失水准,如今在豆瓣上看已经只有72分了。
追了二十几集的凯凯路人粉越看越不对劲,迫切拿出三把心理学的大刀来分析看看为什么这部剧看起来如此别扭,全文将从单个角色、亲密关系及宏观背景分析三方面入手看看这些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小心思和大问题。
从官方宣传来看,这部剧的定位应该是以仁宗为核心来讲述北宋的前朝和后宫,描述帝王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人生历程。
从帝王故事来讲,似乎是和其他的古装剧相差不大,但是这部剧的几个吸引人的人物设定有点特别。在说明这个设定之前,先搬出来心理学里面为人熟知的一个模型:冰山模型。
熟悉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人应该知道弗洛伊德的12345,其中的1就是指这个冰山模型,2是指人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分别对应人的求生欲和破坏性,3是指人格的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
本我和人的本能直接相关,它遵循快乐原则,想要及时行乐,追求及时满足;超我和精神层次的追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关,它遵循道德原则,控制着本我不让它胡作非为;而自我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要遵循超我的限制。
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拆开来看,对应的可不就是张贵妃、曹皇后和官家嘛!
张贵妃是本我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从小被带入宫受教习指导练舞,传统的规矩束缚在她身上很少体现,第一次见官家就直接扑到了怀里,到官家身边之后也是任着性子来,对官家的爱丝毫不掩饰更不顾规矩,也只有她才能对皇后说出"除了我有几个是官家真心想娶的"这种话来。这种本我的直接表达,大概这也是她备受官家恩宠的原因。
与之相反的是曹皇后,就像预告里说的那样"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她是后宫的权威。入宫前她也由着自己的喜好去做很多事情,入了宫之后便知道皇后身份需要担负的责任,她是众人一致推荐的皇后,自然也是和前朝臣子们保持一致的价值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也发出和她交谈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前朝还是后宫的感慨,也不止一次地提到看到她就想起了大娘娘。
这样超我强大的角色承担着至高的权威和规范,曹皇后极力用理智压制着本我的实际需要,成为了陪伴君王的好皇后,而非世俗意义上的的好妻子,也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她和官家之间一直有着理智的防线,以致于给观众留下皇后不是在和官家吵架就是在准备和官家吵架的印象,总之帝后这对CP就是让人在玻璃碴子里面找糖吃。
最难的还是官家,忙完前朝忙后宫且不说,光是张贵妃这样的极端任性和曹皇后这样的极度理智之间的权衡,就让人很难以抉择,就像是今天心情不好想暴饮暴食,张贵妃劝你大口喝酒吃肉,尽情嬉笑玩乐,而曹皇后劝你暴食不利于健康,饮酒还可能误事一样,谁都有道理,还谁都无法直接拒绝,像极了纠结中的自己。
好在官家原本比较清醒理智,偶尔任由张贵妃胡闹,因为皇后明事理识大体,这三股力量挣扎着也最终坎坎坷坷地过来了。不过,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张贵妃下线,如果没有新的出口,官家的"本我"部分势必越来越弱小,"超我"相对强大,更多考虑利弊得失,用理性思考多过本能和感性,这大概也是公主的悲剧爱情的深层原因。
不排除影视剧为了剧情需要将人物和情节做了艺术化处理,所以不必强求这样的角色是否符合现实,而即使在现实中也有人极度理智也有人任由本能驱使,但更多人是像苗娘子一样把三者很好地整合起来。她从小懂得宫里的规矩,也知道六哥想要什么,从六哥到官家,他们的关系从亲人到更亲密的人,可以说是苗娘子能很好地把握三我之间的尺度的结果。
看完了单个的人物,再看看人物之间的关系,前朝的关系暂且不说,因为涉及家国天下影响因素太多,咱们就先来看看以官家为核心的后宫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就是剧中的几条爱情线。
这里祭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看看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神仙爱情。这个理论把爱情分为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只有三者融合才能成为完美的爱。按照这样的划分方式,我们看看剧中的几对CP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首先是官家和曹皇后这对官配,如果从双方的意愿以及实际表达上来看,他们达成共识的只有承诺,虽然有误解和不善表达的成分,但皇后愿意成为官家的臣子,官家也默许了皇后的权威和公正,他们都在规矩的层面行事,比夫妻情分更多的是身份的限制,虽然外人看起来美好,但就亲密关系而言却也着实空洞。
然后来看官家和苗娘子,和曹皇后相比,官家对苗娘子不仅有承诺,更有自小就累积的亲密,因此他们的关系就更像是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平淡而又真实的相伴而行的状态,生儿育女,亲密和谐,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这样的爱便是常见的伴侣之爱。
之后就是官家和张贵妃,他们之间有承诺也有激情,但是亲密始终是差一些的,因为官家知道张贵妃"不懂事",而张贵妃心里其实也猜忌官家会不会不喜欢她了,终究还是因为没有在亲密上更进一步导致张贵妃一次次地犯忌讳,最终没落得好下场,这样的关系对应着虚幻的爱。
谈论公主和怀吉之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一位让官家心动的女子——陈熙春,官家虽然喜欢,但知道她不适合生活在深宫,因此放她自由,两人之间有共同话题也惺惺相惜,官家虽是动了心也更想为她保留原本的自在,这样的爱与尊重,着实让一众凡人望尘莫及,确实是神仙般的浪漫爱情。
最后便是原著粉最期待的公主的爱情了,公主和怀吉从小一起长大,但囿于当时的环境和礼制,以及后续更多的考量,两人也只能止步于此,在喜欢的层面抱憾终生,这对CP就像青梅竹马却无缘夫妻关系,儿时的好感只能长久藏在心底。
拿好这份爱情地图,看看两人的相处模式和影响因素,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走向了。
这部剧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点在于,不知道到底要讲前朝还是后宫,看起来像极力想要一碗水端平,但给观众的印象就是蜻蜓点水,尤其是前朝的情节,除了知名的人物之外,很多细节点到即止。如果是讲后宫,似乎前朝的戏码并不需要那么多,如果是讲前朝,故事情节明显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这其中就涉及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知觉偏差,也就是人们对人或事的直觉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导致知觉偏差的因素主要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认知启发。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主要是说明人们受第一印象印象深远,而对熟悉的人则受最近的事情影响较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对北宋或仁宗已经有基础的认知了,而对正午阳光的出品保证则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在这样的综合因素的考虑之下,观众期待的是正午出品的制作精良的符合自己对当时的背景环境认知的历史剧,但这部剧显然是在剧情内容上没把握好侧重点以至于让观众失望。
晕轮效应则是说明对一个人的印象影响了与其相关的事物的判断,无论是正午阳光,还是王凯、江疏影等当红演员,或者是部分老演员的加入,都给这部剧奠定了比较高的基调,而一旦实际剧情没有满足这种预设,观众就会失望,这种效果有点像是过度营销后的失落感。
认知启发则表现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偏好走捷径,重要人物出场时就带着一定的预设,而一旦没有达成观众的预设,没有展现原本应有的爽点,多了些意料之外又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时,观众不会觉得惊喜,只会感到拖沓或者无关剧情过多。
这部剧在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势均力敌中没有藏着观众预设的点,难以引发共鸣,观众的情绪没有足够的宣泄点,因此给人覆盖面广,但力度不够,而只会勾起某些小情绪并且没有出口,反而感觉处处被堵住了。
由此看来,这部剧看起来别扭并不是个人观感,正是角色设定的艺术化处理、亲密关系的设置缺憾以及作者对观众预期欠缺考虑等综合因素导致。
不过,换个思路来看,这部剧的服化道依然考究,视觉上极度舒适,并且如果不前置自己的预设,以放空的状态去和导演沟通,享受慢悠悠的节奏,就像是老友之间的闲聊,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不抱着什么期待的自由沟通,一同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也有它的意义和美感。
(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最近《清平乐》迎来了大结局,虽说有些悲伤和不舍,但是结局总归是给了一个交代:公主送走了怀吉,让他回到了梁元亨的身份继续生活,此时他应该很自由,因为徽柔在一直在怀吉心里。看到这里,作为这对CP粉的老阿姨欣慰地笑了。
但是对于官家对福康公主的爱,我也一度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你的女儿明明不喜欢,受尽了委屈,你还让你的宝贝女儿嫁给李玮!?其实每次都想对官家进行质问,表面看起来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到了李玮这里,为什么要原谅他?
首先说一说李玮,他是靠着女人裙带关系跻身于李家,有着亲切的关系,虽说这李玮看起来憨憨的,但是在宋仁宗心中(也就是官家)是比较老实的男人了,相比之下曹平的花心公子形象也让官家对其不放心,所以李玮是值得托付的。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官家为了弥补对母家的愧疚之情,所以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李家,说白了徽柔就是拿来“填坑”的?!
太心疼我们徽柔了,从小聪颖可爱,最后还要不情愿地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想想就很难受!所以,加上公主的不情愿和逆反心理、李家母亲的尖酸刻薄,才导致两者矛盾的激化。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徽柔和怀吉的暧昧关系。
我认为官家不站在公主这一方,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徽柔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公主和怀吉的暧昧关系早就已经被李玮和李玮母亲早已看在眼里,如果此时因为公主的委屈将李玮处罚,公主周围的下人还有李玮家的人便会将公主和怀吉的事情传扬出去,结果可想而知了,不仅公主的名誉会受到损害,怀吉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处罚,到最后可能官家也救不了他们了。
我们也可以往好处想,官家做出的看似很荒谬的决定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他也纠结过,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女儿、最疼爱的孩子!谁会因为为了填补自己而把亲生骨肉推向火坑呢?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相信,官家爱公主,并且为了公主,也为公主最爱的怀吉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
到最后,公主是理解爹爹、敬爱爹爹的,她仗着爹爹的权威“横行霸道”了十几年,骨子里的傲气和不失礼仪让我觉得这是一位最有个性的公主,官家也会为拥有这么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儿感到幸福吧!毕竟我发现,每次官家和公主的会面他都是面带幸福的笑容,就是那种看到孩子就会忘掉所有烦恼的微笑。
如果有下辈子,我想,他还想成为她的爹爹,她还想做他的女儿吧!
1、在宋朝,有一个公主爱上了一名宦官。
2、这位主人公就是宋仁宗的女儿福康公主,宋仁宗年近三十才得到一个女儿。从小,福康公主就受尽了无限宠爱,她提的所有要求,宋仁宗都会答应。福康公主也幻想过自己未来夫君的模样,希望拥有一个英俊帅气、多才多艺的夫君,但是呢,宋仁宗把她赐婚给了东头供奉官李玮。李玮是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家人,在李宸妃在世时,宋仁宗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孝道,于是现在想要两家联姻,补一补心里的愧疚之情。但是呢,福康公主不乐意啊,李玮比福康公主大十岁左右,而且李玮出身市井,不识诗书,连字都认不得几个,福康公主很是嫌弃他。福康公主多次找母亲苗淑妃撒娇打闹,苗淑妃也向宋仁宗提过,但是宋仁宗一口回绝。无论福康公主怎么大闹都没有用,宋仁宗也说了联姻背后的无奈。十年间,福康公主一直煎熬着,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一直在福康公主背后默默陪伴她,支持她,那个人就是梁怀吉。梁怀吉天资聪颖,还有一肚子才学,凭着真诚和博学赢得了公主的青睐。
3、到了福康公主二十岁时,宋仁宗破例加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还要给她举行册封仪式。虽然受到了群臣的反对,但是宋仁宗还是不听,执意要为福康公主举行仪式。宋仁宗自己知道李玮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要平衡朝局。于是他要给女儿一个风光的婚礼,尽力地弥补女儿。到了八月,兖国公主出嫁。宋仁宗问她还有什么愿望,兖国公主提出必须让梁怀吉随行。毕竟在梁怀吉身边,兖国公主能够安新区面对一个陌生男子。于是梁怀吉也就成了兖国公主府邸都监,陪嫁同行。
4、这个李玮也确实是十分淳朴,对公主十分敬重,连带着对梁怀吉也很尊重,还主动示好。一晃,三年过去了,但是兖国公主还是处子之身。新婚第一夜,兖国公主要求梁怀吉必须在婚房里,梁怀吉很尴尬地说了祝福的话后主动退下。房里就剩下李玮和公主两人,没想到在一阵沉默之后,兖国公主竟然大哭起来,李玮手足无措,想要安慰公主却被公主拂开了。最后没办法,李玮只好退下。三年期间,李玮不断讨好公主,但还是不断碰壁。李玮的谦恭谨慎换来的只有公主的一丝怜悯,公主也特许李玮可以纳妾。
5、李玮的生母杨夫人很高兴,毕竟儿媳三年未孕,她也是很有怨言的。如今可以纳妾延续香火,自然高兴。但是李玮却表示未得公主欢心前绝不纳妾,李夫人才知道儿子和公主三年来没有同房过。气得她怒闯公主府。晚上八九点,杨夫人一路怒气冲冲,宫女们也拦不住。到了公主的卧房前,杨夫人推开房门,却发现公主和梁怀吉在饮酒,气得不行,大骂公主和梁怀吉是狗男女。这公主本来是听郁闷的,还好有梁怀吉开导她,这一下子好心情全都没了。当晚,公主自己驾着马车入宫去见宋仁宗。
6、但是这件事的言论对公主都是相当不好的,迫于言论,宋仁宗把梁怀吉等陪嫁宦官宫女一共九人全部贬斥各地。梁怀吉被发配到洛阳宫苑,负责打扫工作。公主回到公主府后,发现所有的随从都换成了陌生的面孔。日日以泪洗面,日日哭喊,还我怀吉。这一闹就是两年。公主一副癫狂的模样,经常数天不吃不喝,一看到人就冲上去大喊怀吉。李玮请来御医也没有用。后来还发生了公主用刀割脉、防火自焚的事情。在烈火中,公主还在大喊还我怀吉。两年后,梁怀吉重回汴京,公主也去皇宫居住,李玮则是离开京城去地方做官。公主也曾偷偷去看过梁怀吉,但是也只是远远一个背影。
1、清平乐怀吉和徽柔没有在一起。徽柔是宋仁宗的长女也是宋仁宗最心爱的公主,从她一出生,宋仁宗赵祯就想把最好的一切给他的小公主。
2、而怀吉是徽柔公主身边的内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过程中,徽吉怀柔相知相依渐生情愫,可这段恋情是一段不被世人所容的,注定是以悲剧收场。
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赵徽柔与内侍梁怀吉之间的虐恋,触动了很多人善感的心。而在历史上,这个故事还真发生过,也确有梁怀吉其人。
剧尾,梁怀吉恢复了原名梁元亨,被放出宫外,与家人团聚,算是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那历史上的梁怀吉结局如何呢?假设古代提倡婚姻自由,主张自由恋爱的话,那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福康公主,肯能会找到那个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她的“盖世英雄”。至于梁怀吉么,作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宦官,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之中,应该会得到一个善终。
再假设福康公主出生在大唐盛世,公主宠幸一个宦官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等到公主另结新欢之时,梁怀吉会很自然的淡出,应该也会得到一个善终。
可是,偏偏福康公主生在了“不伦不类”的北宋,而她的父亲还是“优柔寡断”的宋仁宗,这就注定了悲剧的必然。福康公主自己最后的结局都很惨,作为一名惹出了“大祸”的小小宦官梁怀吉,还会有好的结局么?当然不会。
福康公主是一位被“宠坏了”的公主。宋仁宗相比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真的是太惨了。
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在金国还辛勤耕耘,日日不辍,生下了十余名子女。徽宗全部的子女加起来,竟有80余名之多,其中儿子就有40多个。
反观仁宗呢,辛辛苦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生了3个儿子,全部夭折了。剩下的13个女儿,也仅仅有5位长大。
因此,仁宗非常疼爱在世的长女福康公主。在仁宗的溺爱之下,福康公主虽然很孝顺,却没有学会当时应该遵从的礼仪规范,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也正因这一点埋下了祸根。
宋仁宗非常记挂生母家族。
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但是,仁宗出生之后,就被皇后刘娥抱为己子。直到李宸妃去世,仁宗都没能在生母跟前尽孝,因而心怀愧疚。
仁宗为了照顾生母李氏一族,于是就想到了联姻,决定将长女福康公主嫁给自己舅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玮。
如果考究一下的话,仁宗的母亲是李玮的姑母,仁宗和李玮是姑表兄弟,而福康公主实际上是表侄女嫁给了表叔。好在年龄相仿,古人似乎也不大计较。历史上的李玮并非没有才华,应该是相貌丑陋,为人木讷,不为公主所喜。
根据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谱录《宣和画谱》记载,李玮曾被仁宗召见,考其学问,“则占对雍容”;赐坐位食物,则“举止益可观”。由此,“仁宗奇之”,这才准备将福康公主嫁给李玮。
而且,“玮善作水墨画”,画作还被徽宗收藏到了内府。可见,李玮在书画方面的才华造诣还是有的,并非一无是处之人。
实际上,李玮“平生喜吟诗,才思敏捷,并能章草、飞白、散隶。”李玮的诗作、画作皆有流传于世。
李玮颇有点像当今时代人们所说的“理工男”的感觉,高智商,有才华,却比较循规蹈矩,行为木讷。这种性格的人,通常会被宋仁宗这种比较仁爱之人喜欢。
可是,《宋史·公主传》记载:“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而宋代司马光所撰《涑水记闻》同样记载:“玮貌陋性朴……(福康公主)自始出降,常以庸视之。”
李玮长相丑陋,为人木讷,又不善于讨人欢心,所以,非常不被福康公主喜欢,被当做庸奴一般看待。其中,李玮长得丑,应该是主因。福康公主的态度,又决定了她手下仆从对李玮及其家人的态度,祸端由此也一触即发。
宋仁宗拉郎配的结果就是,福康公主精神出轨,爱上了梁怀吉。
公主不喜欢驸马李玮,在驸马府生活苦闷。
而梁怀吉能够在内府之中,做到侍奉公主的宦官主管级别,没有一定的才华,以及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处事方法,是根本办不到的。
再加上小人的挑拨,公主移情别恋梁怀吉,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据仁宗朝司马光所著《涑水记闻》记载,福康公主的“乳母韩氏复相离间”,不但不劝和,还在公主与驸马之间挑拨事端。
于是,公主就将全部情感寄托到了贴身侍奉她的,相貌应该也很英俊的宦官梁怀吉身上。看来福康公主是个相貌控呀,相比才华,更喜欢帅哥。这才引发殴打婆母,夜开宫门事件。
“公主尝与怀吉等闲饮,杨氏窥之,公主怒,殴伤杨氏。”杨氏即李玮的母亲、公主的婆婆。她看到了公主与杨怀吉等人一起饮酒,结果,被公主发现,痛打了一顿。公主怒气未消,深夜离开驸马府,夜扣宫门,进了皇宫,向父亲宋仁宗告状。
按照司马光等谏官的上疏所载,福康公主“纵恣胸臆,无所畏惮,数违君父之命,陵蔑夫家”,曾数次凌辱李玮及其家人。
而《宋史·吴及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分别记载了内都知任守忠和枢密使宋庠为了讨好福康公主,欺压迫害驸马李玮之事。不过,还好都被当时的谏官给阻止了。
由此可见,福康公主并非如电视剧中一般,是一个明辨是非,体恤他人,举止得体之人。
梁怀吉被贬出京,又被召回。
福康公主与驸马闹别扭,甚至动手殴打了婆婆,这都还算家事,即使谏官弹劾,也最多申斥一顿就过去了。但是,夜开宫门,危机皇帝安危,这可是关乎社稷的大事了。
于是乎,朝野哗然,大臣们纷纷上疏,痛斥公主。同时,指责梁怀吉“不自谨,过恶至大。罪恶山积,当伏重诛。”
因为犯了众怒,宋仁宗值得将福康公主从兖国公主贬为沂国公主,迁入宫内居住。驸马李玮贬知卫州。
其他诸如公主乳母韩氏被赶出了驸马府别处居住;而李玮母亲杨氏由李玮的兄长李璋照顾;公主的其他仆从尽数遣散。
梁怀吉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他被“配西京洒扫班”,贬去打扫皇陵了。剩下的公主精神开始异常就跟电视剧中有点相似了。
南宋杨仲良编撰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福康公主非常愤怒,“欲自尽,或纵火欲焚第,以邀帝必召怀吉等还,帝不得已,亦为召之。”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类似的情状。
最终,宋仁宗不忍自己的女儿如此情状,将梁怀吉从皇陵召回,而李玮也同时被召回京。但是,梁怀吉被留在了“前省”。
所谓的“前省”即内侍省,主要负责拱侍殿中、洒扫、传递文书等等一些杂役。与之对应的是“后省”,也叫入内内侍省,主要负责通侍禁中、贴身侍奉。
也就是说,梁怀吉不能再日夜贴身侍奉福康公主了。
梁怀吉的结局。
梁怀吉被召回京之后的结局,正史、野史中均无记载。毕竟梁怀吉只是一名跟公主闹了一场绯闻的普通宦官罢了,并非重要人物。
但是,梁怀吉的结局却可以从驸马李玮此后的遭遇,以及福康公主的结局推测出来。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李玮虽然回京,但是福康公主还是很厌恶他,不肯复合。于是,福康公主的母亲“苗贤妃与俞充仪谋,使内臣王务滋管句驸马宅以伺玮过。”
电视剧中苗妃的形象也被颠覆了吧,能在宫中立足并受宠的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苗妃准备构陷李玮,可是“玮素谨,务滋不得其过”,李玮只是貌丑,木讷而已,并非傻子,从这里也可以得到证实。所以,苗妃抓不到李玮的把柄。于是,苗妃又准备“但得上旨,务滋请以卮酒了之”,准备直接毒死李玮。
彻底颠覆了吧,这位在电视剧中贤惠明理的苗贤妃够毒辣吧。
宋仁宗什么态度呢?“帝不答”。还好,仁宗曹皇后贤明,不准,李玮算是保住了性命。
说实话,宋仁宗如果没有前期的太后刘娥主政,以及后来的曹皇后辅佐,估计内外廷早已经是鸡飞狗跳了。
苗贤妃为了自己的女儿,连驸马李玮都敢陷害,都敢毒杀,那么梁怀吉呢?根本就不需要跟仁宗和皇后请示,找人处置了梁怀吉,然后告诉福康公主,说梁怀吉病死了,了事。梁怀吉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不知道,但是,肯定之后很少能见到公主了。
之后,福康公主与李玮“和离”,就是离婚了。但是,不久之后,仁宗又恢复了李玮的驸马身份,并改公主为岐国公主,让两人复婚。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登基,晋升公主为越国长公主。宋神宗继位后,又晋升为楚国大长公主。之后,福康公主去世,年三十三岁。
宋神宗到公主住宅祭奠后,曾召见大臣痛哭,指责李玮虐待公主,“衣服饮食药物至于呼医,亦多作阻隔,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
李玮呢?应该是又被冤枉了,公主精神异常之后,两人应该早就分居了。李玮应该根本就不敢在公主面前出现,要不然被揍了也是白揍。
没有了宋仁宗和苗贤妃的呵护,在加上福康公主精神异常,照顾公主的仆人们,应该也就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才有了宋神宗所说的状况。
如果梁怀吉还在福康公主身旁侍奉,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梁怀吉的结局,不是在离开公主之后被人所害,就是早已经郁郁而终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