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情绪情感有哪些变化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从小到大情绪情感有哪些变化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第1张

从大的阶段来说,人的情绪情感有三大阶段和特点

第一阶段是出生到上学,这个阶段的情绪情感很随性,有糖吃就开心,没糖吃就不开心,谁对你好接触多你就对他热情,反之则冷漠;

第二个阶段是上学到大学毕业,这个阶段情绪和情感中出现波折的概率很大,一方面仍然离不开父母对你的关心,另一方面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自我做主,加上接触的人和事更多了,所以出现情绪和情感冲突的情况很多(例如和同学竞争学习委员,例如和女朋友谈恋爱,例如和父母对于选什么专员有分歧等等);

第三个阶段就是大学毕业特别是工作以后,这个阶段理论上更加成熟,你会发现家人都开始依赖你而不是指挥你,你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全部责任,情绪和情感会相对定性定型!

当然还有其他划分方法或阐述,但其实情绪和情感和人的知识能力体系是相关的,见识,思维和工具,无不和个人的心里成熟度及承受能力密切相关,进而表现在人的言语和行为上!

大学生正处在花季年龄,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追求人生的美丽时刻,希望去了解异性并得到异性的关注。恋爱和学业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恋爱观,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恋爱观念是必要的。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2、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

3、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

5生理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

6“玩”的心态

有部分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随便玩玩或是寻求刺激。把爱情视为游戏,缺乏责任感。

7心理需要

首先,爱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断奶期”,希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接纳。其次,“移情”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青年早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的同时,心理也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反映在情绪上。

情绪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是否得以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知识素养、与社会一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特有的年龄阶段上的生理状况,使得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需要,从而也使得他们的情绪带有自己的特色。

一、情绪的冲动性与复杂性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冲动性特点。心理学家常用“急风暴雨”来比喻这种激情性的情绪特征。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比单个人时更大胆的举止,因为群体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力量感,同时在群体中个人可减少其应负的责任。

大学生的情绪冲动性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基础的。由于性成熟,性激素分泌的旺盛会通过反馈影响下丘脑(此为情绪的定价部分)的兴奋性,而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在皮层和皮层下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对外界变化的弹性和应变能力,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影响了情绪的表现,使得情绪容易冲动。

二、情绪的摇摆性和弥散性

大学生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情绪跌宕起伏,表现出动荡不安的状况,他们的积极性往往随情绪起伏而涨落。

大学生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其它事物中去,即具有较明显的情绪迁移性。正是由于大学生对事物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而他们有时就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引起情绪摇摆性与弥散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稳定,对事物还缺乏完整的把握,因而往往轻易地加以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易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发展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固定的观点。当他们用这种不成熟的认识去看待外界时,就容易发生矛盾,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起伏。同时他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从而容易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外界。人学生自杀时的心理状况往往带有明显的情绪弥散性。二是此时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正处在不断的改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中,他们的情绪状态会随着对需要的再认识而不断变化,他们对是否符合他们需要有联系的事物会表现出情绪的弥散性。三是由于大学生的生理成熟(尤其是性成熟)而带来的一系列情绪骚动、不安。这种情绪的骚动往往会因为主观评价而被放大、扩散。

大学生情绪的动荡性,是应该理解的。这是处在青年早期的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通过摇摆起伏,他们逐渐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从而逐渐地走向成熟。

三、情绪的压抑性与高情感性

处在青年早期的大学生是情感最丰富最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而这往往会导致情绪的压抑性。

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据笔者所做的243份抽样调查材料统计表明,约70%的大学生“时时感到有一种压抑感”。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邓丽君的歌,琼瑶、三毛的小说等,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大学生情感饥饿的表现。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都有高情感的需求,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爱,但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寄托。于是,他们就到书籍、音乐中寻找某种程度的共鸣、满足。这其实是一种情感的补偿。

导致大学生情绪压抑性的原因,一是大学生正好处在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阶段上。此时的他们常常会思考着“我是谁”、“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正确地解决好自我同一性,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个体与环境、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相统一的任务,为投身社会生活作好准备。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会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迷茫,情绪上的苦闷,心理上的不安。当大学生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对他人社会对宇宙感到不可把握,对自己不可理解时,往往会陷入苦闷、烦恼乃至忧郁悲伤的情绪中去。二是由于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大学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他们的需要没能得到满足。比如,学习生活的紧张;三点一线的枯燥;人际关系的烦恼;成绩下降的焦虑;失恋带来的痛苦;性冲突的苦闷;需求难以实现的不满;情感丰富而无所寄托带来的寂寞;精力充沛而难以施展导致的空虚;对社会现实难以理解产生的疑惑;对当代社会压力增多而难以适从的紧张感等等。

大学生爱情有着其独特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恋爱的高纯度,纯净、美丽有时甚至显得单纯。多数学生恋爱如同琼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没有现实生活的压力,男女的第一要务就是认认真真地恋爱。而爱情永远离不开坚实的大地,脱离现实生活的爱情必然是“见光死”。

二是大学生恋爱的精神特质。大学生在恋人的选择上,更重视精神层面的相互认同,世俗生活中的物质交换、门当户对等不会对大学生构成影响;大学生甚至追求纯洁地爱一次。

三是大学生恋爱的冲突性。大学生面临自身发展的压力,如考研、就业、经济、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是需要大量心理能量,学业压力、成长压力特别是性压力,对恋爱的双方都是巨大的心理与意志考验。

四是大学生恋爱表达的自然与随缘。今天的大学生更多的相信缘份,当面对无法解释的情感纠葛时,学生会以缘来缘去解释情感的变化。

五是大学生恋爱理性与感性并存。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既有感性的冲动,更有理性的思考。更加考虑双方是否合适,将两人呆在一起非常快乐的感觉列在重要位置。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显得心理准备不足,当面临职业选择等人生重大课题时,恋人常因不能长相守而劳燕分飞。

答:在大学时期,人们通常是从青少年进入成年期,思想和人生观正在逐渐成熟,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时期的爱情通常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增强情感体验。大学时期的爱情通常是初次体验,可能会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动,如激情、快乐、兴奋等等。这种情感体验会让人们感到更加生活化和充实。

带来学习和成长机会。在与伴侣相处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如何互相理解、沟通和协作。这些经验和技能都是人们成长和发展所必须的。

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大学时期的爱情通常会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比如,人们可能会因为爱情而产生变化,比如思想上更加成熟,行为上更加理智。也可能会因为爱情而受到伤害和痛苦,需要自我调节和面对。

彰显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性。大学时期的爱情还能够彰显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性。爱情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大学时期的爱情对每个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它既能带来人生的美好体验,也可能会让人受到痛苦和伤害。不过,大学时期的爱情经历通常是一段有价值的人生经历,可以让人们在感情和情感方面有所成长。

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自主性强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2、恋爱动机简单

  许多的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过多考虑将来能否走到一起的事情,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看重恋爱的过程,他们恋爱,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多是出于本能的喜欢和吸引。还有一部份大学生恋爱出于从众或虚荣心理,把恋爱当作一种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的手段,由这些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心理还不太成熟。对感情缺乏深刻的认识。

        3、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缺乏成熟的相处经验,很多大学生不能互相迁就对方,不能够从容理智的处理爱情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正确处理感情中遇到的问题,是恋爱中的大学生迫切需要学习和理智面对的问题。

   

4、爱情呈现出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在对待失恋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理智对待,安全渡过这一心理阴暗期,多数大学生通过“找朋友诉说”,或“理性思考”对待失恋问题,对自己和对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情感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有的视对方如仇人,肆意诽谤,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伤害对方。所以大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爱情常识,学会用成熟的心态面对自己感情上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的恋爱观与上一辈人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就是时代的产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8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