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二奶奶心疼白景琦。撑起一个家太辛苦了,尤其是白家,家大业大,让他管家二奶奶并不是不放心,而是心疼儿子,怕他太辛苦。白景琦打小儿就收到全家的疼爱,可以说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尽管没有养成纨绔子弟,但在二奶奶眼里,他永远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白家经营着百年基业百草堂,作为京城数一数二的医药世家,白家数百年来一直用心经营,无论是从药材的质量还是从经营理念上都有口皆碑,因此管理好这一项家族企业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了。更何况白家人口众多,要想接手家业,将家里也安排的有条不紊,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出于私心,一开始二奶奶并不想让白景琦接手这个大家族。但是白景琦的爷爷却认为他是白家主理人的不二之选,因为无论是从个人能力还是从情商上来说,他都能应付得了这一切。而且他也非常信任白景琦,因此老爷子对此还是比较坚持的。所以尽管二奶奶内心还是有些抗拒,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她还是无奈同意了,让白景琦全权接手白家的大事小情。但出于一位母亲的本能,她在家族事务方面为白景琦操了不少的心,也帮他解决了很多麻烦。
毕竟她是一位很明事理的女性。尽管受教育的水平有限,但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护,她还是接受了白景琦接管白家的事实,并且做起了他坚强的后盾。说是也管家里的事情,但是白景琦在妈妈的帮助下确实是轻松了不少。《大宅门》真的是非常经典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人性的一切好的坏的也都展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值得一看。
感谢。根据查询腾讯视频网显示。
1、二奶奶听说季宗布严厉责罚白景琦,原本是要过去劝解,但是转而又去了厨房,并亲自给季先生炖了鸭子。二奶奶此举,一方面是出于对季宗布教育自己的儿子有方的感谢,另一方面,那就是二奶奶也发现了季宗布所教授自己儿子的方式、方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地方,和那些传统的老父子完全不一样。
2、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2001年4月15日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首播[2],并以1774点的收视率夺得2001年央视年度收视冠军。2001年6月4日,该剧在TVB翡翠台播出。
看过大宅门的都知道,二奶奶对九红一直心存偏见,一个出身就直接否定了杨九红的所有。自从杨九红认识了白景琦,与二奶奶就很少见面,有过一面之缘还是在新宅里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杨二奶奶的九红,一见面就杨二奶奶仿佛就对九红恨到了骨子里,一见面就要打她。一向明事理的杨二奶奶对九红可谓是偏见到了极致,不让她养孩子不说,甚至不让她披麻戴孝。这种深入骨髓的恨就像是,你讨厌一个觉得她呼吸都是犯罪。
杨二奶奶虽然讨厌九红,可也叫人带着老姑奶奶去吧九红的小闺女抱了回来,大家都想着,也许二奶奶喜欢孙女也会带连着对九红少一点偏见。没想到杨二奶奶只认孙女不认媳妇儿。老姑奶奶看不下去了,就又把孩子抱回给了九红。杨二奶奶知道后就叫白景琦去把孙女抱回来。当时他们的谈话中,杨二奶奶说“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这种女人心术不正”。可见她对九红的偏见真是到了极致。
我们明明都很清楚把孩子抱回去是老姑奶奶一人的主意,九红根本就不知情,而杨二奶奶却把所有的错都推到九红身上,况且九红那时候刚刚来到北京,一个人本来就战战兢兢的,谁也不敢得罪,却被杨二奶奶讨厌至此。
还有就是在杨二奶奶心中白景琦以前是多么得听自己的话,但是自从认识了那个九红后就开始敢帮着九红说话,也就是要和自己对着干了,所以她更不能让自己的孙女以后也变成一个不听自己话的人,怎么都要把孩子抢过来
最后就是杨二奶奶看不起九红窑姐的身份,觉得她来了大宅门会带来不好的风气,会教坏里面的人。更看不惯有人还拿她和雅萍做比较,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窑姐身份,她更是气愤。可偏偏宅门里的人一个个都被九红“收买了人心”,这让她更是心里不舒服,凭什么都是应该向着自己的人都向着了一个外人,自己的小姑、儿媳就算了,连自己的儿子也是,这让她觉得自己的地位一步步受到了威胁。因此打心底儿觉得一定要与杨九红斗争到底啊。
这个?
每次看大宅门,我就会对杨九红的命运产生一种谜一样的思考。如果白景琦不幸早于她死亡 而白家处于另一个危机中,她和白文氏携手渡过了难关之后家族再振,是不是能够更加让人高兴。
但是,考虑再三,我以为杨九红这个角色不应该走这个路线。因为如果走了,这片子就不叫大宅门,叫百草厅传奇了。
因为是个大宅门,所以宅院中有恩怨爱恨,有活生生的一个个人。有传奇,如白文氏,白景琦,有悲剧,如黄春,杨九红。
白文氏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叛逆者,以女性的身份在男性的世界中大放异彩。
但实际上,她对于传统的观念却奉若圭臬。她在白家穷途末路时顶门立户,在她看来是不得已的。 白萌堂死前让她管家,她要求交给丈夫,自己协办。这是她作为女性,最终希望退守家庭的表现。在长房的几个孩子成人后,她说“今后我就不管事了,吃现成的”,全无恋权的表现。可以说她虽然事事精明刚强,但实际上她愿意扮演的是一个传统女性的角色。
退居幕后,成为丈夫,儿子的协助者,这是传统观念给当时好人家姑娘的一个标准,一个归宿。
她并不理解何为忠君爱国,但她对不能造反,不能犯法深信不疑。这种心态和信奉观音菩萨没有区别,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训练有素。这是她所处时代的社会常识,所以季师傅说“唐宗宋祖,这些祖宗如果都是忠君爱国之辈,哪儿轮得到他们当皇帝时”,她表露出的是吃惊甚至害怕的表情。斯琴高娃演绎的极好,正当盛年的白文氏,对外八面玲珑,对内乾纲独断,可听到这句话却马上畏怯地低着头,抬眼自下而上看纪师傅,小心翼翼地说“季师傅这话,处处透着新鲜。”
为什么新鲜呢?因为在当时,敢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不但少见,甚至有点造反的嫌疑。对于白文氏而言,对于这样的说法,她估计前半生想也没有想过。若不是生意人的精明和会说话,大约就要扭者季师傅骂一顿了。
封建等级观念,封建宗族观念,封建女性地位认知,都是长在她脑子里生了根的东西。她在前期因为有宗族观念,因此认为家不能散,所以苦心孤诣,忍辱负重,几次对于白三爷以德报怨。这不是因为她认为三爷还有救,而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只要是白家的人我就不能不管……”
她嫁到白家,自己本身就成为这个家族的附属。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作为女主角,很多故事片都喜欢给女主角起名字,即便白亚萍这样的配角也是有名字的。但二奶奶没有名字,我们会发现她始终被称为二奶奶,或者白文氏。她的个体属性从一开始就是消失的,但凡她出现,代表的就是整个白家。她即是掌舵者,又是卫道士,同时她也是奴隶,是附属。
而她对此并不痛苦,她是毫无知觉的接受的这一切,并且成为制度的代表。
制度,哪怕是礼法制度,阶级制度,宗族制度这些被冠以封建前缀的制度,是有它们的力量的。比如在动乱时期,是宗族制度凝聚了整个家族的力量,使得这个家族得以中兴。白萌堂死前说“绝不能分家”,就是这个制度的映射。白文氏反反复复的说,“这个家不能分”。她说不出为什么,但是她却始终希望捍卫这一点。因为她知道,分家就是力量的削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防止资源,财产外流的方式,就是家族体系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制度也有弊病 ,比如黄春要生孩子之前,白景琦嘱咐她说,大宅门里是非多,受了气忍着点,等我回去再说。包括三爷的种种作妖行为,这都是大家族带来的阴暗面的集中体现。因为具象到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了最大的戏剧性。演员刘佩琦对这个人物的杰出塑造,又让这种阴暗面显得更荒诞和滑稽。
作为这一切制度的代表标志,白文氏对于杨九红的冲突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冲突是门第和阶级的冲突,也是权威和反叛的冲突。杨九红的出身即是原罪。因为她是“窑姐儿”,是不容于封建准绳的,她可以作为外宅放在台面下,但是却不能进入体系内。就像白文氏买通常太监时,她知道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一条路,但绝不敢和白萌堂商量。
因为这也是违反了体制的,可以做,但不能说。因此她对白景琦娶杨九红也是这个态度:你可以打擦边球,但你不能去挑战大宅门的权威。这件事可以做,但不能拿上台面。所以杨九红想要进入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
娶妻的准绳就是良家子,好人家的闺女。即便贫穷,但是不能出格。黄春是名门之后,槐花能够做白文氏的丫鬟,也是清白家世,而最后一个“抱狗的秀儿”也一样是来自一个循规蹈矩的社会底层家庭。此外如乌宝生的女儿秀姑是乡下丫头,但也是本份人家。
本份是白家娶妻甚至纳妾的规矩,就好比当铺里无论多好的料子也要喊“虫吃鼠咬”,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规矩”。而为什么要有这个规矩,大部分人是不记得也不理解的。所有人按照规矩本份地扮演螺丝钉的角色,让家族乃至社会有条不紊的运转,这就够了。
杨九红并不是一个例外,她有和白文氏一样的传统女性认知观念。所以她洗尽铅华,想要做个从良的贤妻。她见黄春,见白玉芬,都是低眉顺眼,曲意迎奉,完全没有了她在妓院里那种泼辣欢脱的性格。她真心实意想想进入这个封建体系,她的不幸也来源于此。
若她一路泼辣到底,不去试图融入大宅门,或许不至于到最后的下场。她唯一的一次觉醒式的反抗,是怀着儿子想走。这一次的杨九红是最勇敢,也最本色的一瞬间。但是命运容不得她,她流产了。从此一蹶不振,越发沉沦不起。她像那个世道上很多的人一样,被世道挤到边缘,又不得不回到原本的轨迹中。
杨九红是一个悲剧角色,但也是白文氏之外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她不断爆发出火花,不断在问“为什么”。而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女人并不问为什么。她们默默忍受一切,三爷的老婆三奶奶,人称小辣椒,她泼辣厉害,可是她默认丈夫纳妾嫖妓。白玉芬和黄春都是名门之秀,性格也都很刚硬,但面对白景琦娶妾,她们也只是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个结果。关香伶更加典型,她到二十三岁还没有嫁人,最后却因为书香门第不能悔婚,远赴新疆去嫁给已经落难的詹家人。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为这是女人的本份。
杨九红是这个戏的一个“眼”。她的存在让故事变得多面,天不怕地不怕的七爷,却不敢反抗真正根植心中的权威。二奶奶一世厚道,却在最后让人母女生离。白家老号行善积德,可这大宅门却吃人不吐骨头。
她是一把俏丽的尖刀,挑开一道缝隙,把软弱和乌糟暴露无遗。把平面化的传奇英雄,变回血肉凡胎。没有她的悲剧,这个故事圆满不了。
最后补一下,关于白文氏为什么抢走孩子,这恰恰是白文氏善良。这种善良很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小孩子的母亲是窑姐,这个孩子会遇到什么不幸的前途。她一心怜爱这个孙女,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怕孩子行差踏错,也怕她因为自己的母亲吃苦。我们从探春可以看出,母亲的社会地位低下,对于一位**是有多大的影响。白文氏在为孩子打算,但她的体制在排斥孩子的母亲。
于是她很自然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割掉孩子的“先天病灶”,把她和母亲隔离。在她看来,杨九红是闯入的病毒,病毒的死活无关痛痒,但代表家族一部分的孩子不能有任何损失,她以一个保护者的心态,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残酷举动。
佳丽最后确实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做起了贞洁烈女。在那个时代,分分合合,离婚再婚已成常见的事,却有大好年华的女人青年守寡,为了一个没有见过多久的丈夫不言再嫁,可见这种白文氏给予的同化是多么的彻底。在这种故事里的从一而终,爱情占了三成,七成是观念使然。
白文氏希望孙女过得好,最后却让她终身凄凉。这一笔收尾,太漂亮。
济南提督府的大少奶奶是白玉芬。
白玉芬,一个远嫁到济南的白家大丫头,却有着上怼二奶奶,下管白景琦。放眼大宅门,只有她有如此的气势。白玉芬远嫁济南之时,白家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正是急于想和官宦世家搞好关系的时候,于是,把大房的女儿白玉芬,送出去与济南督抚之子和亲,是最好的选择。
白玉芬:
白玉芬是济南提督府的大少奶奶,在济南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非常的有实力。当初白景琦被二奶奶赶出了家门,大家就是一致建议他去济南找玉芬的,因为玉芬能帮他,也有能力帮他。
再者,提督府是官宦人家,白家是商人,在那个时候,提督府的门槛要比白家大宅门高,所以玉芬跟白家别的人比有足够的底气。
二婶是最疼她的人。玉芬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大爷的四个孩子瞬间成了孤儿,要不是有二奶奶悉心照料着,这四个孩子还不知道过得有多苦呢!在诸多兄弟中,玉芬最疼爱的就是小弟白景琦,给他买蝈蝈,编蝈蝈笼子,蝈蝈已经成了白景琦跟玉芬之间很重要的一个纪念。
白家最穷的时候,孩子们都抢肉吃,玉芬舍不得吃便把肉让给了白景琦,白景琦又让给了姐姐,二人确实姐弟情深。
被骗的女孩申小青,清纯善良贤惠乖巧。新婚之夜才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嫁给这么一个丑陋的男人,已经无力回天,虽然她保守传统安安分分,可是花匠地位很低,老婆还这么漂亮,难免找来周围其他男性的嫉妒,面对周围对申小青投来的各种调戏的眼光,花匠不仅没有保护自己老婆,反而缩头乌龟一样装不知道。更可恶的是反过来打老婆,因为外形差距太大,他强烈自卑的发泄就是打老婆。后来的剧情申小青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人品学识性格都不错的于觉生,白景琦也觉得当初骗婚这招害苦了申小青这么好的女孩,主动让他们离婚,本来以为那个经历苦难的女孩终于能新生了。可惜更可怕的事在会面,花匠金二明明和申小青离婚了,却出于嫉妒也是报复,在饭菜里下毒,毒死了申小青和她的孩子,自己也服毒自杀。这段剧情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悲剧的婚姻悲剧也无辜的女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