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到底有多深?,第1张

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有多深呢?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没有孝庄就没有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康熙是清朝进驻中原后的第二位皇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但顺治帝早逝,年仅八岁的康熙登基,八岁的康熙怎么能支撑起偌大的大清朝,所以一直是孝庄太后在康熙的背后把管朝政,孝庄像一个镇山石一样,镇住朝中的不法官吏。康熙亲政之后,孝庄太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逐渐把朝政大权归还给了康熙,不再干预朝政,其实有许多人说孝庄其实是康熙的太上皇,这么说也对也不对。

孝庄从表面看确实像康熙的太上皇,但是孝庄一点也不干预康熙的朝政,康熙亲政以后,孝庄自己就身居后宫,康熙的命令孝庄太后也无权干预。当时在撤藩上,孝庄太后就和康熙出现了分歧,康熙撤藩心切,想马上撤藩,撤除吴三桂等藩王,但孝庄认为现在藩王势力太大,不适合大动干戈,应该缓慢撤藩,先削除藩王的势力,然后再撤藩。但康熙撤藩心切,不听孝庄的建议直接下令撤藩,导致了三大藩王起兵造反。

三大藩王造反之后,年少的康熙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应敌,孝庄这时又站出来,对众臣说,当时撤藩的主意是自己向皇上提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无错,错的是自己,自己不该向皇帝说要撤藩,主动替康熙背锅。因为皇帝的权威比决策是否正确更重要,孝庄在维护康熙作为皇帝的权威。

所以孝庄太后就像是康熙帝王之路上的明灯,指引着康熙迈向千古一帝。

 《康熙王朝》孝庄结局因病逝世。孝庄的一生颇为传奇,她刚开始是皇太极的侧妃,然后一步步坐到皇后的位置,皇太极死后,她成为太后,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其聪慧和魄力可见一斑。

 孝庄嫁给皇太极后并不受宠,地位低下,之后,她的政治才能渐渐显露出来,为了阻止多尔衮叛逆,稳定朝局,她下嫁给多尔衮,这样她的儿子福临就能坐上皇位。

 孝庄对福临寄予厚望,没想到福临是一个情种,竟然为了个女人出家为僧,于是孝庄只能辅佐自己的孙子玄烨继承大统,成为太皇太后,最后孝庄因病逝世,寿终正寝,玄烨依然稳稳的坐在皇位上,成就了康熙王朝。

 玄烨是孝庄培养出来的好皇帝,孝庄尽心尽力辅佐玄烨处理国家政事,玄烨也一直谨记孝庄的教诲,成就了一番千秋大业,名垂青史。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小传

1613年,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家。

1626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1592年生)为侧室福晋。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即皇帝位,改元为崇德元年,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1638年,孝庄生皇九子福临。

1643年,皇太极暴卒,福临继位,建年号为顺治,尊孝庄为皇太后。

1662年,玄烨即位,建年号为康熙,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1688年,孝庄因病辞世,享年75岁。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下嫁多尔衮

一些野史中记录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 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中的观点认为,庄妃下嫁多尔衮(1612年生)不是事实。亦有学者认为确有其事,认为弟娶寡嫂符合当时满人风俗,后因受汉人文化影响才认为是羞耻之事并加以隐瞒。这个是满清的疑案。没有任何的史料加以佐证。

辅政康熙

康熙除鳌拜,平定三藩,有很多史家认为,谋皆出自孝庄。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官庄妃。为后宫五大妃子之末。

1、摄政王专政下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了。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随着他功业的累进,他的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的欲望,竟使他做出可笑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也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将权力支出,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于顺治四年( 1647)被罢职,第二年又降为郡王。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史学界尚有争议。有的小说家试图从爱情角度解释这桩婚姻,这恐怕有点理想主义。多尔表生活放纵,拘家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情。太后下嫁,迫于时势,有什么爱情可言,恐怕是大值推敲的。何况实际上,尽管孝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屈身下嫁,多尔衮对皇位的觊觎丝毫没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给皇帝延师典学,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福临荒于教育,做一个傻皇帝,致使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识汉字,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尔衮对孝庄儿子如此,所谓“爱情”云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福临亲政,来到两月,即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 等种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太庙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党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过程中,济尔哈朗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的权力集中点。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防微杜渐,让福临发布上谕,宣布一切章奏悉进皇帝亲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在大胆使用汉官、整顿吏治等方面,开创了清初政治新局面。

2、家庭矛盾的涡流

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孝庄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

如前所述,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条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自古帝王婚姻,总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与感情则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反而如痴如醉地恋上了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一品)。董鄂氏不但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言语,很有凤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子到应聘之年必须造册上报内务府,三年一选以充实后宫或指配皇弟皇子)许配给皇太极末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侯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孝庄察觉了这一危险苗子,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同时赶紧给儿子完婚,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忧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此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这个事情也是猜测,没有任何史料加以佐证。

宫中发生了这种事情,传扬出去自然是不光彩的,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博穆博果尔按亲王体例发丧,二十七天丧服期满,董鄂氏被接人宫中,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按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假如福临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家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唯其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羸弱。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3、别出心裁的布库戏

福临死前留下遗嘱,八岁的皇三予玄烨入继皇统,改元康熙。为了避免摄政王专权的悲剧重演,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没有想到顺治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把揽朝政,俨然是摄政王再出。鳌拜出身戎伍,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凡事都要循祖制、复旧章,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困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换之机,扩大圈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但大部分人慑于鳌拜*威,不敢作声。辅政大臣中,悉尼年老畏缩,遏必隆软弱,依附鳌拜,唯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一直处于受压地位。康熙(1667)六年,玄烨十四岁,按例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乘皇帝亲政之机,上奏辞职。请求去守先帝陵寝,“俾如线余息,得以生全”。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螫拜也清楚苏哈萨克的用意,他和同党一起,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将苏拘捕入狱,要处以极刑。苏哈萨克从监狱里送出申诉,皇帝获悉,坚决不同意,鳖拜竟“攘臂帝前,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哈萨克处以绞刑,九族株连,家产没官。鳖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但鳌拜羽翼已成,措置稍有不当,可能就会激成巨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要他隐忍一切,同时不露痕迹地布置起来。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专门练布库(满语:摔跤),说是皇帝喜欢这种布库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在大家对宫廷布库戏习以为常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宫晋见,在路两旁要着玩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螫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党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

4、祖孙情浓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亲王岳乐,防止像多尔衮事件再次发生。但是孝庄看中了玄烨,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才改立玄烨,所以说玄烨是孝庄一手扶立的。

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庄不但关心他的起居,而且对他的言语举动,都立下规矩,严格要求,稍有逾越,则严厉批评,不稍宽纵与假贷。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和寸具,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鳖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一征求意见,然后施行。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5、葬不从夫原有讳

据史书记载,孝庄之所以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孝庄死后,梓官(即棺材〕仅在宫中停放十七天,尊溢旋上旋停,在整个康熙朝一直没有启用;梓宫暂安(下葬前安放某处叫“暂安”)奉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才匆匆动工营建陵寝,而陵工仓促,不到一年就草草修就。

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遗嘱中“不忍”云云,不过是一种托词,其实是因为下嫁多尔衮,无颜于黄泉下复见本夫;也有人认为,遗嘱本身可能是一种宫廷精心设计的伪词,为下一步丧葬处置作铺垫,这里又涉及到“太后下嫁”问题,由于下嫁问题与孝庄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影响很大,所以有必要作一番叙述。

“太后下嫁摄政王”问题,是清史研究中一大疑案,至今史学界尚有争议。在民间,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见诸文字者,是清末刊行的明朝遗臣张煌言《苍水诗集》,其中《建夷宫词》有一首影射太后下嫁,诗文是这样写的:

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慈宁宫是皇太后的居处,春官指礼部官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慈宁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昨天礼部呈进了预先拟定的礼仪格式,因为正遇上太后结婚典礼。《苍水诗集)}一出,“太后下嫁”一事仿佛得到了证实。张煌言作诗时间大概是顺治六、七年间,当时清宫的太后有两位,一位是正宫孝端文皇后,当时年近五十,不可能嫁给三十多岁的多尔衮,另一位就是福临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她小于多尔衮两岁,因此诗中所指的太后下嫁,只能是孝庄。然而这毕竟还只是一种推测,因为诗歌吟咏,是不能作为史证的。清亡后,民国教育部清理礼部档案,发现存档的历科殿试策文中有“皇父摄政王”字样,与“皇上”同格抬写;后来清理大库红本(皇帝御批之件〕档案,发现顺治四年之后内外奏疏亦多称“皇父”,与蒋良骐《东华录》顺治五年诏封皇叔父为皇父摄政王、顺治八年追论多尔衮罪状诏中 “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等语正相照映,加上孝庄死后不与皇太极合葬,而是独葬关内,所以许多人认为,太后下嫁一事大致可作定论。

著名清史学家孟森却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张煌言对清廷怀有成见,其诗不能作为史实根据,帝后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当时私人著述里应该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问世,除了张煌言的诗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印证“太后”下嫁摄政工的史料,因而下嫁云云,是“敌国”(指南明政权)之传闻而已。

但也有人认为此事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朝鲜李朝实录中有一段文字涉及“皇父”,很可玩味:“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潮鲜国王)曰:‘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金自点曰:‘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一事,与皇帝一体云。’郑太和曰:‘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上曰:‘然则二帝矣!’”清廷使臣答朝鲜官员金自点那句话,含糊其辞,闪闪烁烁,正可说明其中有难言之隐,朝鲜大臣郑太和已看出其中委曲,指出多尔衮已作了太上皇,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多尔衮已经当了皇帝的父亲,这跟说太后下嫁摄政王是一个意思。

多尔衮死时,追谥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神位附太庙(祭祖之地),这种待遇,除了皇帝本人,只有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作为皇叔或者辅政大臣,多尔衮是难以企及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孝庄下嫁多尔衮是很有可能的。相信随着新史料的发现,这个历史疑案迟早会真相大自。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纵观清代诸后妃,孝庄文皇后可谓第一女政治家,同时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她童年的一天,满洲的贝勒皇太极带着弟弟多尔衮来到了草原,皇太极的妻子孝端文皇后正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皇太极的此次草原之行,正是为了看望岳丈,并加强与蒙古的联络。谁知这次普通的交往却对孝庄文皇后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小无猜的孝庄文皇后与皇十四子多尔衮之间产生了爱情。但老天似乎总是愿意捉弄有情人,为了蒙古与满洲的政治需要,皇太极即位后,孝庄文皇后被送到了满洲,只不过她要嫁的人不是朝思暮想的多尔衮,而是一代帝王皇太极。多尔衮为此曾失魂落魄,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决心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使孝庄文皇后回到自己的身边。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宗皇帝宾天后,多尔衮成为了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当时的形式可谓一触即发。孝庄文皇后预见到了政治危机的可怕后果,说服多尔衮拥立自己儿子福临为帝,化解了多尔衮与豪格的一场火并,保证了清代政权的平稳过渡。顺治初年,孝庄文皇后为褒奖多尔衮的功绩,对他大加封赏,使多尔衮成为了朝中的最强势力。但多尔衮似乎并不知足,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娶孝庄文皇后为妻。在当时的情况下,孝庄文皇后不得不同意他的要求,但顺治皇帝却不买他的帐,一度以绝食相威胁,使得多尔衮的计划破产,才保住了皇家的威严。这就是清宫三大谜案之一的太后下嫁。

康熙帝即位后,鳌拜的专权又一次威胁了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在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康熙帝最终打败了对手,巩固了政权。随之而来的吴三桂叛乱势头更猛,孝庄文皇后为鼓舞士气,将宫中金帛发给出征将士,以壮军威。

在孝庄文皇后的一生中,她能从爱新觉罗氏的利益出发,多次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大清的统治,在大清王朝从开疆拓土到康乾盛世的过渡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孝庄文皇后可谓清代后妃中的第一人。

当年,《康熙王朝》热播,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英明神武的康熙留给我们的印象极为深刻,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沉稳庄重的孝庄太后。也就是说,康熙所取得的那些成就,有一半功劳是属于孝庄的。那么,孝庄太后所憎恨的女人又是谁呢?

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的后宫又增添了一位新人,她来自蒙古的科尔沁部,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海兰珠。海兰珠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的十九世孙女,身上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液,是一位出身高贵的蒙古公主。而且,在皇太极的后宫中,还有海兰珠的两位亲人,一位是她的姑姑哲哲,当时是大福晋,另一位是她的妹妹布木布泰(孝庄),当时是侧福晋。

然而,有一个问题很耐人寻味,当时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6岁了,古代女子大多早婚,26岁绝对是属于大龄剩女了,那么海兰珠之前是否有过婚史,很抱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无所知,因为关于海兰珠的早年史料基本没有。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

那就是海兰珠入宫后就获得了皇太极的宠爱,甚至在1636年并封五宫时被封为宸妃,入主关雎宫,成为东宫大福晋,仅次于中宫的国君福晋(皇后)哲哲。第二年,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皇太极竟然为此大赦天下,这可是册封太子才有的举措。

然而,有时候,爱的越深就越容易失去,皇八子只活了不到一岁便夭折了,而海兰珠也在1641年香消玉殒。当时,皇太极一度失控,晕死过去,可见海兰珠在他心中的位置。结果,两年后皇太极驾崩于盛京清宁宫,终年52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海兰珠夺去了皇太极的性命,对此,孝庄怎能不恨?

无独有偶,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紫禁城又迎来了一个新人,她来自满洲正白旗,姓董鄂氏。这董鄂氏长得国色天香,而且颇具才情,与血气方刚的顺治帝一拍即合,迅速陷入热恋之中。

董鄂妃受宠有两个表现,首先是在她入宫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升到了皇贵妃的位置,而且顺治帝为了她曾打算再次废后。其次,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后,顺治帝也赦免了一些犯人,这也是封太子才有的举动。只可惜,皇四子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帝竟然将其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结果,皇四子的夭折令董鄂妃心力憔悴,于1660年香消玉殒,年仅22岁,而已剩下一副空壳的顺治帝也在四个月后因患天花而病逝,年仅24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董鄂妃带走了最心爱的人顺治

孝庄太后无疑是自带话题的女人,作为清廷有名的贤后,孝庄是皇太极的老婆、顺治的母亲、康熙的奶奶,对于清廷初期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顺治康熙两朝对于幼主的扶持。

无论是《康熙王朝》还是《孝庄秘史》,孝庄太后都称得上是清廷支起半边天的女人,与康熙的祖孙情深更是传为佳话。可以说,没有孝庄太后,就难以拥有此后的康乾盛世。

然而,奇怪的很,孝庄离世后灵柩却停放了足足37年之久,这在古人入土为安观念浓厚下便十分诡异了,难不成康熙与孝庄太后的祖孙情谊是演出来的不成?

事实上,孝庄太后是安葬于重孙雍正时期,一手拉扯长大、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孙儿康熙难不成转头就忘了老祖母了么。

事实上,孝庄在清廷有着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康熙时期更是享尽了儿孙满堂的欢乐,至于说灵柩的停发问题,这里边却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

1687年,已经74岁的孝庄太后身体显露出了败象,随之病情的逐渐恶化,孙儿康熙也是急得团团转,不仅仅舍弃政务亲自为孝庄端汤送药,还带领着朝堂诸多大臣徒步前往天坛为老祖母祈福,甚至愿以自己的年寿换取孝庄太后的安康,可以说祖孙之间的情谊深厚令人动容。然而,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第二年的一月底孝庄就走完了荣耀的一生。

老祖母病逝了,身为帝王的康熙自然要给予最好的待遇,修建最好的陵寝继续“供养”祖母,然而为何却停放了37年灵柩呢,这里边就与孝庄临终前的嘱托有着很大关系了。

在清廷有着帝后合葬的礼制规定,因此孝庄应该与皇太极葬归一处,然而此时离皇太极离世已经45年过去了,更何况自己身份低微又怎么敢打扰皇太极清宁了。此外,合葬原本的本意就是为了勿大动干戈,如果再修建陵寝而劳民伤财,这样会增加孙儿负担,没必要。

另一方面,孝庄太后常年照料顺治、康熙,挂念着儿孙呢,远离儿孙也于心不忍,在此“安家”也就可以了。

事实上,孝庄要比皇太极小二十来岁,也非皇太极正妃,更何况二人之间更多的是亲情而非爱情。就史料记载,皇太极顶喜欢的是海兰珠,也就是孝庄的亲姐姐,这才是皇太极所钟爱的,此刻合葬就要与姐姐姑姑们争宠,还不如伴着儿孙来得清静。

另一方面,由于清廷的帝后合葬礼制规定了,后陵应当修建在帝陵的附近,顺治作为第一位入关的帝王,他的父亲皇太极葬于关外的盛京。从北京一路到盛京路途遥远,而康熙对于祖母的恩待自然不免要铺张奢华,这一路加之往后的陵寝修建势必损耗财力,孝庄临终依旧不忘为孙儿的事业着想。

更何况,孝庄辅助着6岁的顺治、8岁的康熙,这一路上的刀光剑影以及艰辛,令孝庄更与儿孙有着深厚的情谊。顺治是孝庄的希望、康熙则是孝庄的骄傲,临终放不下也情有可原。

此外,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也有着难言的苦,虽说下嫁多尔衮还是一个谜团,然而两人却也真实有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情感 。为了儿子福临能够稳妥地坐着,孝庄以身体 情感 笼络了多尔衮,这也成了此后顺治与孝庄关系紧张的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孝庄曾在通州接待来京的多尔衮,而两人进了大帐就此过了一夜,随之而来的便是多尔衮在称号的一变再变,由摄政王为皇叔父摄政王再皇父摄政王。就这一点而言,虽说孝庄是为了保住皇太极留下的产业,但与多尔衮的一些暧昧是抹除不去的。

孝庄的遗嘱令康熙为难,对于爱戴自己有加的祖母,康熙自然是听从孝庄的最后嘱托,因此孝庄也就不可能与千里之外的皇太极合葬。然而,康熙也不能违背祖训将孝庄就此安葬于顺治一旁,因此在两难境地下,孝庄的灵柩也就停放在了顺治陵寝一旁而未下葬。

这一停放就是37年,到了雍正三年,借着皇太极与孝庄百年成亲之际,雍正为孝庄修建了昭西陵地宫,就此解决了孝庄的身后事问题。

在古代,任何与政治有关系的女人都会受到批评。如果这个女人和不止一个男人有染,恐怕她就脱不了红颜祸水的大帽子了。但凡事总有例外。清朝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女人,曾经嫁给了自己的姐夫,在政坛上长袖善舞。更何况正史和野史都对她评价很高。这个人就是清朝开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人,孝庄皇后,——,通常被称为孝庄皇后。

孝庄太后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描述,包括《宁静》的《孝庄秘史》和《斯琴高娃》的《康熙王朝》。宁静年轻时演萧庄太后,斯琴高娃中老年时演萧庄太后。这两部电视剧虽好,但不等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围绕电视剧,再加上对史料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孝庄太后给我们留下了几个谜团:

据说皇太极死后,小庄嫁给了自己的妹夫多尔衮。她和多尔衮、皇太极的三角关系怎么了?这是第一个谜团。

皇太极作为皇帝,自然有大量的妻妾。他的一个妻子叫哲哲,是小庄的姑姑。后来,皇太极娶了一位名叫海的蒙古女子为妻,她是晓庄的亲妹妹。最后皇太极甚至娶了小庄。两代人服务一个丈夫。本来小壮称皇太极为叔父,最后叔父成了丈夫。历史上有这样不伦不类的爱情吗?这是第二个谜团。

众所周知,皇太极死后,孝庄带着年幼的顺治皇帝下嫁多尔衮。有这种事吗?这是第三个谜团。

接下来我们结合电视剧来说说这三个历史遗留的谜团。

在说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了解另一个小问题,就是小庄的姓。小庄不姓小庄,也不姓小庄。小文庄皇后是康熙在她死后给小庄的谥号。更别说她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小庄这样的谥号。即使有,也没人敢这么叫。于是,《康熙王朝》年,斯琴高娃饰演的孝庄皇太后守口如瓶,说“我是小庄,我是小庄”,这就不对了。这是电视剧的一个瑕疵。

《孝庄秘史》,小庄的名字叫大禹儿。其实有个小问题。大玉儿是汉族的名字,满族和蒙古人以汉族为名,是清军入关后在顺治、康熙朝形成的传统。小庄活着的时候,清军还没有入关,关外的小庄不能叫“大玉儿”,一个中国名字。有人说努尔哈赤读汉书,不知小庄有个赶时髦的中文名。其实小庄不懂关外的中文。她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会说蒙古语和满语。满语里没有大玉儿这个名字。而且所有史书都没有记载小庄原名是大玉儿。

既不是“小庄”,也不是“大玉儿”,那么小庄叫什么呢?她全名叫BumbutaiBorzijit,来自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落。结果又发生了冲突。《孝庄秘史》年,说的是小壮和多尔衮有真情。他们小时候就认识,曾经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骑马射箭。是皇太极拿刀夺爱,抢了小庄。但当时的满族部落与漠南蒙古部落相距甚远。如果肖庄真的来自漠南蒙古,多尔衮怎么可能和她是青梅竹马?如果不能有青梅竹马,那就不能一辈子搞暧昧。那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不是已经没了吗?

其实根本没有这么悲伤的爱情故事。肖壮永远不可能有机会私下见到多尔衮,更不可能一见钟情,有私生活。史书中有

多尔衮3岁,小庄2岁。估计没人会相信这两个孩子能一见钟情。当他们再次相遇时,他们是爱的种子吗?

两人第二次相遇是在1623年,当时多尔衮11岁,肖壮10岁。

理论上他们一见钟情是有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多尔衮的婚事。结了婚的人应该知道有多累,何况是皇家婚礼。新郎还是11岁。

岁的少年。那时候早婚很普遍,11岁结婚很正常。多尔衮娶媳妇时对小庄一见钟情。这种桥段在电视上很常见,现实中不太靠谱。不到两年后,多尔衮13岁

岁,小庄12岁

18岁那年,他们第三次见面,这次轮到小庄结婚了。在孝庄与皇太极的婚礼上,两人相遇,多尔衮成为了她的妹夫。和第二次一样,这次见面只是婚礼上的一次见面,不可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孝庄、皇太极、多尔衮的三角恋,只是电视工作者的艺术加工,历史上并无此事。

先说第二个问题,说的是小庄和她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三女侍奉一女,离侍奉皇太极还有一段距离。有这种事吗?是的,有。如我之前所说,1615年

__在1920年嫁给了皇太极。嫁给皇太极后,哲哲的肚子不争气,一直没有孩子。我们知道,在古代,是母亲看重儿子。皇帝死后,有些妃子和她葬在一起,所有和她葬在一起的妃子都没有子女。一直不生育,哲哲坐不住了,就和她家商量,最后同意派一个“替身”,于是科尔沁部落就派了哲哲的侄女小庄。小庄能够生育,一连三个摇铃都是皇太极生的。在后宫中,母贵带子,没有太子,地位不明显,科尔沁部落也跟着面子走。不行的话,再送一个“替身”!于是,小庄的姐姐海来了。有意思的是,当时海兰珠已经嫁给了一个蒙古贵族,但是那个蒙古贵族死了,海兰珠其实是一个年轻的寡妇。毕竟,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海知道得相当清楚。既然大局需要,嫁给皇太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朱兰果然设法有所作为,不久就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虽然死了,但没关系,这给小庄争取了时间。小庄12

18岁结婚的时候,可能年纪大了,生不了儿子了。这时,我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年的顺治皇帝。

在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不理解,清朝皇帝怎么会娶蒙古媳妇呢?而且还要论资排辈。这不是**吗?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历史上,满蒙联姻是传统。经考证,清代后宫后妃约占10%。

~20%

是一个蒙古女人,关系到这个科尔沁部落的一个国家战略。科尔沁部落首领认为自己不能承受复兴蒙古帝国的梦想,于是想出了改革种族、曲线救国的办法。蒙古女人彪悍,满族男人能打仗。把他们彪悍的女人送给能英勇作战的男人,让满族后裔身体里一半的血液都是蒙古人。将来满人和蒙古人会联合起来复兴蒙古帝国。有了这个方针,蒙古妇女陆续来到了清朝的皇宫。所以为了这个大方向,我们是阿姨还是姐姐都无所谓。而且你走了之后,不管你跟谁好,只要你的孩子有我们蒙古人的血脉。所以,他们三个为了一个大目标走到了一起。

年,也有人说,我姑姑和侄子三个人都在为一个丈夫服务,互相争斗,争权夺利。天这么黑,小壮笑到最后一定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可以说皇后在后宫大权在握,她要把这些事情压下去。《孝庄秘史》

岁,他凭什么高人一等?据说福临的母亲小庄在皇太极死后第一时间嫁给了多尔衮,忍辱负重,让母子俩先活下来,然后才保住了顺治的皇位。

有这种事吗?纪连海说发生了。黄泰死的时候有两个人有资格继承皇位,一个是多尔衮,一个是豪格,这两个人打得很好。当时清廷的朝臣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豪格,一派支持多尔衮,一派争夺皇位。然后双方都要打,但是这些臣子包括多尔衮和豪格也知道清朝刚刚崛起。这一仗一旦打起来,大清国瞬间就要四分五裂。一些比较严肃的朝臣说,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选择继承人。你不能打架!但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会服从谁。这个时候,我们无能为力。开会的时候退一步。我们当不了皇帝,可以再选一个。所以你豪格是太子,我多尔衮是摄政王,然后选个太子做皇帝。你会选择谁?爱新觉罗福临,后来的顺治皇帝。

为什么推福临?由此可见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前面说没有一见钟情的机会,现在怎么说多尔衮和萧庄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多尔衮的形象。多尔衮的形象绝对不是电视剧里那种威风凛凛的形象。准确的说,多尔衮是“男版林黛玉”,身材瘦削,身体不好,毛病很多,中风,咳血,等等。多尔衮的身体在南征北战、西征和为清朝扩张领土的过程中疲惫不堪。多尔衮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身败名裂。为了表示关心,皇太极让妻子小壮过去照顾多尔衮。后人推测可能是在照顾它们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因此,多尔衮才会把福临推到上位。另外,我对这个6一无所知

10岁的孩子已经被推高了。作为摄政王,他不也是大权独揽吗?当然,这只是猜测,没有事实依据。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三角恋”其实并不存在。满蒙联姻是传统。后来,就算萧庄嫁给多尔衮,也是出于政治目的。至于两代叔侄侍候皇太极,这是当时的历史情况,也说明当时关外的风俗比较开放,文明程度不够高,为什么会形成谜呢?因为当时的蒙古文字或满文文字很难像汉文文字那样博大精深;而且也很难像汉代那样,有一代一代记载历史的传统,民间野史在一定基础上极大地补充了历史真实。所以,如果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关外任职时接受了汉民族的文化,并且有大量的汉字来记录这些历史,也许今天

有以下几处明显的错误: 1班布尔善,是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的第二子,也就是说,是太祖爷的孙子,跟顺治是一辈的人, 是康熙爸爸辈的人。在《康熙王朝》中,班布尔善上朝的时候,身上的官服前面的图案是方形的,可 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上朝的时候,前面的图案应该是圆形的、 2这个错误我想大家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孝庄太后说的一句话:我孝庄。 拜托,孝庄是谥号,是您 死后,别人给您起的,您这活的好好的,怎么知道自己死后的称号了呢? 3康熙的一个女儿嫁给了葛尔丹,但是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康熙的所有女儿中,没有一个嫁给了葛 尔丹。 4康熙的一个皇后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但是索尼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索额图,这个大家比较熟悉 另一个叫噶布喇。在《康熙王朝》中,说赫舍里氏是索额图的女儿,但是,真正的赫舍里氏确实噶布喇的 女儿。 5有一集中,孝庄说,世祖归天后,皇太极就继了位,拜托,世祖是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的儿子哪有儿子死了爸爸当皇帝的啊,应该是太祖贵天后,皇太极继了位

按照规矩,孝庄去世后是没有条件和皇太极合葬的。

皇太极是皇帝,孝庄只是皇后,而且是皇太极死后封的,皇帝为尊,皇后为卑,如果皇后先去世,等皇帝驾崩,把皇后墓打开,尸骨拿出来,和皇帝合葬一处。皇帝先驾崩,皇后后去世,不能动皇帝的陵墓,只能在帝陵旁边建一个相对小些的陵墓安葬。因为孝庄比皇太极去世晚,所以不能合葬。这是第一个原因。

皇太极驾崩时,孝庄只是妃子,按古制能和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所以,孝庄即使先去世也不能与皇太极合葬,她不够资格。孝庄当过皇太后,也当过太皇太后,就是没当过皇后,她被称为孝庄文皇后,是因为母以子贵,儿孙们给封的。这是第二个原因。

孝庄在皇太极那里,只能陪葬不能合葬,这是毫无疑问的。那孝庄为什么连陪葬都不愿意呢?

孝庄和皇太极的婚姻是为拉近满蒙关系而结合的政治婚姻。孝庄只生育过一个孩子,就是爱新觉罗福临。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孝庄并不受宠,她和皇太极并没有深厚感情。而她和多尔衮的感情,我个人认为,要比皇太极深得多。孝庄下嫁多尔衮,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为了福临能坐稳皇位,她都必须对多尔衮付出真情。真情的碰撞,必然产生感情的火花。虽然孝庄对多尔衮的感情付出带有条件,似乎动机不纯,但是却换回了多尔衮的真爱。应该说,孝庄和多尔衮的感情,远比与皇太极的感情深得多。

另一方面,孝庄为了顺治和康熙,她付出太多太多。她对顺治和康熙的感情,也远远超过对皇太极的感情。

皇太极死后葬在北京,顺治死后也葬在北京附近的东陵,康熙将来驾崩也会葬在北京。孝庄情感上最近的人都留在了北京,那你说她能愿意回沈阳陪葬皇太极吗?

所以孝庄在临终前交代,不与皇太极合葬,她要和子孙们在一起。当然也想离多尔衮近一些,不过这个理由,她有点儿说不出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849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