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上英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二战前,合作+斗争,联合瓜分世界
这一阶段各帝国主义联合瓜分世界,有合作也有竞争。其中英国和俄罗斯最无耻,最终英国把自己搞成“日不落帝国”,俄国把自己搞成如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战前中国受到的屈辱主要是这两国带来的,直到1997年英国才把香港吐出来,而俄国侵占的土地怕是永远也不会吐出来了。第二阶段: 二战,合作,对付法西斯
二战中,在欧洲除了英国和俄罗斯(苏联),不是亡国就是投靠法西斯,英俄一看都不是希特勒的对手,赶紧联合吧,当然也包括美国和中国(中国主要对付日本,法国当时已经亡国)。这段时间很短。第三阶段: 二战后,对立,东西方冷战
二战后,英国和俄罗斯手还没握热,英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两大阵营全面对立。
主要还是阵营不同 俄国和西方的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关系都不太好 虽然他也实行了资本主义但是美国依然没有放过他
(1)目的:让日本在远东牵制、打击俄国的势力。结果: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给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以沉重打击。 (2)因为英俄冲突有利于德国势力的发展,便利了德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另一方面,由于此时英法已经和解,德国迫切希望英俄冲突,因为这样就排除了英俄结盟的可能性。 (3)因为法德矛盾十分突出,法国同俄国又是盟国,法国不愿意看到其盟国的力量抵消在同英国的冲突上而便利德国。 (4)由英日结盟对付俄国到英俄剑拔弩张,最后到倾向结盟,共同对付德国。 (5)英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和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抗,最终发展到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本题考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结合大战前欧洲列强之间三对基本矛盾来理解,注意利用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和立场等观点来分析 |
1853年,发生了持续近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为什么是英法土大战沙俄?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始末过程是怎样的呢?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其实,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是利益的驱使。英法土大战沙俄的这场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如此。起因就是沙俄的扩张。大家知道,沙俄的历代沙皇都在不懈地为出海口而战。彼得大帝虽然得到了圣彼得堡出海口,但是它离欧洲中心不远,遇有情况极易遭到封锁,最终找到克里米亚出海口,但是这一地区也是英法土利益所在,为此他们联合共同对付沙俄,在此大动干戈。
这样说起来好像简单,其实克里米亚战争始末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
1815年9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这样俄国就不可能向西方扩张版图,只好转向奥斯曼帝国。为此,沙皇尼古拉一世不止一次地声称,奥斯曼帝国不应该继续存在。试图联合各方侵吞奥斯曼帝国,然而各国都了解俄国的为人,包括当时跟俄国关系较好的英国,也都谨慎行事。
1829年,通过第八次俄土战争,俄国拥有了黑海两海峡自由通行的权力,并签订了亚得里亚堡条约。但尼古拉一世借1831年第一次土埃战争,法国派军帮助埃及取得战争胜利的好机会,以受邀保护奥斯曼帝国为由直接出兵参战。这样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只好同意坐下来和谈。
为此俄国从奥斯曼帝国获得不少好处,签订了《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但是条约内容很快让英法两国知道了,英法十分来气。1839年,在英国的鼓捣下,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二次土埃战争,并在奥斯曼帝国战败后,出兵干涉,并唆使签订了《海峡公约》,这样任何国家军舰都不得通过奥斯曼帝国海峡。让俄国的《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成为废纸,这样一来英俄矛盾开始加剧。
其实,英国早就知道跟俄国的关系是靠不住的,所以就寻求与法国结盟。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决定联手制止俄国的扩张。1853年,俄国派亲王前往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参加谈判,因各国亲王要求过于苛刻,奥斯曼帝国无法接受,便转向英法。
这样为了共同的利益,英法土走到一起共同制约俄国扩张。
战争于1853年7月爆发,11月打败俄军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给养一度困难,俄军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恰好战场奥尔特里查离多瑙河不远,这样多瑙河就成了双方的争夺目标,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于是,争夺多瑙河战争一场接着一场激烈。11月底,俄国黑海舰队把土耳其的木质风帆战列舰打得落花流水,击伤7搜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这时正是帆船舰队淘汰的时刻,也是蒸汽动力船舰刚刚出现之际。英法得知土耳其在多瑙河战役惨败后,即刻命令军队开入黑海,保护土耳其运输船的安全。
俄国一看英法支持土耳其,就在1854年宣布与英法断交。但英国还是派出使臣希望与俄国恢复友好。而尼古拉一世不仅拒绝还威胁英国,此时神圣同盟已经走向崩溃。在1854年2月23日和3月19日,英法陆军先后进驻土耳其。两国并同时警告俄国,如果不在4月30日前撤军,两国将合力对其作战。
1854年4月5日,英法联军在俄国没把他们的警告当回事的情况下,又发出对其作战声明。英法联军经过紧张准备后,利用新式武器装备,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破坏了俄国的海军基地,使俄国面临开战以来最大的危机。此时的神圣同盟瓦解,普奥两国宣布中立,并秘密结盟,这让希望得到神圣同盟支持的俄国十分沮丧和恼怒。
这样在1854年到1855年期间,俄国在奥斯曼帝国遭受到以一国对抗四国联军困境,最终战败。在1856年2月签订了《巴黎和约》。这是俄国扩张史少有的惨败,是俄国的奇耻大辱,但只能认命。
就是这场让俄国惨败的克里米亚战争,与以往历次战争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世界上首次现代化战争,影响既广泛又深远。
这次战争是世界战争中,第一次运用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通信等当时最为先进的科技,因为有了无线通信,大本营可以实时掌握战场战况,而且当时的摄影技术刚刚成熟,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现场直播的战争,战地记者这一职业第一次产生,天气预报也首次运用到战争中。这场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对火器枪械和水雷等现代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场战争死亡约50万人,法军伤亡最多,但大多数士兵不是因作战死亡,而是因饥饿、缺乏营养、医疗条件差而死。当时在野战医院有一个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叫南丁格尔的英国女护士,想法设法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医疗条件,救了很多受伤的士兵。战后她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512国际护士节就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
再顺便说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沿革。其实,克里米亚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从1478年至1777年,克里米亚汗国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因拥有黑海出海口并扼守南方不冻港的重要位置,让沙俄觊觎。于是,打了6次俄土战争,在1792年,通过俄国《雅西和约》把克里米亚夺为已有。1918年至1954年,克里米亚一直是苏联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2014年3月6日,因为乌克兰局势动荡,克里米亚议会经过全国公投一致同意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但至今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1871年德意志获得新生后,便借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欧洲大陆均势,还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灾难,整个世界政治格局被弄得破烂不堪,把老牌帝国英法拉下马,美国借势崛起,苏联浴火重生,全球独立民主风暴刮起,世界中心渐渐转移到美国,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么,一战前新生德国是怎样把英法俄逼成为自己对手的呢?俾斯麦的一手好牌又是如何被威廉二世打烂的呢?究竟是谁祸害了好端端的德国又坑害了世界?这些问题,您看完就清楚了。
俾斯麦是近代德国乃至欧洲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于德国俾斯麦有建筑师和领航员之称。可见他对德国的贡献之大。然而,一般都认为俾斯麦最伟大的贡献是统一了七零八落的德意志,往往忽视了他对新生德国的贡献。他对新生德国的贡献,就是以他高超外交智慧为新生德国的崛起创造了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而且没有让欧洲老牌帝国对新生崛起的德国产生疑虑。
那么,在矛盾错综复杂的欧洲俾斯麦是怎样做到的呢?
德国一建立,俾斯麦为孤立打击法国,建起了三皇同盟,为此与俄国和奥匈帝国化敌为友,西班牙最起码不主动与德国为敌,而孤悬海外奉行光荣孤立的英国,在俾斯麦竭力鼓励下和自身外交需要,与意、奥订立《地中海同盟》,而使英国与德国友好。对死敌法国,虽然德国千方百计孤立它,但为不留死结,在法国获取殖民地上德国表示支持,也使法国心里舒坦一些。
这就是俾斯麦高超的外交艺术,不仅使新生的德国得以崛起,而且没有遭到欧洲大国的嫉妒。他保证了德国稳稳当当发展几十年,使德国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成为了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然而,看似和平安稳环境的背后,也存在着惊涛骇浪,明争暗斗始终伴随其中。只不过是俾斯麦在自己亲手打造的三皇同盟框架下,操作得游刃有余罢了。
当时,寒冷帮助俄国打败了拿破仑,而名声大噪。但事实上俄国已经外强中干,地理上远离欧洲中心加上政治制度腐朽落后,国内矛盾此起彼伏,工业化也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尽管国家实力不济,但是在对外上还一直挺豪横、挺强势。
当时俄国的地缘环境并不好。在东边的东亚与新兴的日本有矛盾。在西边的中东伊朗甚至中亚与英有冲突。在南边因黑海和地中海,与奥斯曼土耳其战争不断。在西南方向俄国奉行“大斯拉夫主义”,插手巴尔干,跟奥匈帝国明争暗斗。
如此之俄国,岂能安分守已?就算是在俾斯麦的斡旋下能消停一时,但迟早还是要出手的。
从德国看,它的最大敌人是法国。尽管在普法战争后,抢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法国重要工业区,并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孤立了法国,但是德国仍顾虑俄法结成同盟。因为俄国不想在自已的西边有一个强大的德国。它的这个心思,在1875年的德法危机时暴露无遗。因为德国对法国想来个先下手为强,结果因俄国坚决反对而被迫停止。这也让德国看明白了,在法国问题上俄国的底线。
而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英国主要对手不是德、法,而是俄国。因为在中东、伊朗、黑海、地中海所有利益上英俄都有冲突。所以,在1878年柏林会议中,英国联手德国和奥匈帝国一起,搞了一个“反俄大合唱”,使俄国不得不放弃“俄土战争”大部分利益,东进占领黑海海峡的目标也落了空。
总之,弄明白了俄国、英国和自已,俾斯麦高超的外交手段和艺术才有了用武之地。这就是俾斯麦为新生德国布下的外交牌局。
到了1888年,好大喜功而自卑的威廉二世成功上位。他是一个被公认没有正确成熟心态的人,而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了一国之主。从此新生德国的梦魇开始了。
威廉二世先是在1890年把德国的建筑师、领航者75岁的俾斯麦赶回了家。其实这也预示着德国从此开始俾斯麦的牌局已经走到头了,往后的牌怎么打要由威廉二世来决定。此举当然也引起了欧洲国家警觉。
此时最不安的是俄国。因为当时俄国和德国先前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快要到期了。而在东亚俄国和日本剑拔弩张,因此极想延长《再保险条约》六年,以解除后顾之忧。
但是威廉二世听了亲信的意见,认为俄法政体、意识形态迥异没有结盟的可能。这样,牵制法国就及不着俄国了。基于此,德国对俄国的示好并没放在心上,而去接近英国,想与英国结盟。即便如此,俄国仍未死心,最后建议恢复曾经的“三皇同盟”,并以让一个日耳曼王子任保加利亚国王为条件,示好德、奥匈,进而换取政治妥协。
然而,此时的威廉二世不但不顾俄国的示好,还居然在跟俄国没有彻底断绝关系的情况下,就告诉铁杆盟友奥匈帝国,德国已与俄国没有关系了,以后咱们要加强合作。这严重背离了俾斯麦当年跟奥匈帝国、俄国缔结“三皇同盟”的初衷。
当初俾斯麦设计的“三皇同盟”是有他盘算的。他清楚地明白,奥匈是德国用来牵制、压制俄国的,不是德国生死伙伴,而是德国外交上的筹码。德国不顾德俄关系,而去交好奥匈帝国,就意味着奥匈帝国将决定德国的命运。而奥匈和俄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样失去了与俄国关系的德国必将成为俄国的敌人,从而被奥匈帝国牵着走。
这些复杂的关联,俾斯麦早已看清清楚楚,而后来发生事情基本跟俾斯麦预测别无二致。
而重建“三皇同盟”,由于奥匈帝国的坚决反对而失败。德国从此失去了俄国,俄国继法国之后在欧洲也成为光杆一人。
这样一来,在欧洲英、德关系还行,奥匈与德国是铁哥们,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德关系还算可以。这样都是光杆一人的俄法就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重启了外交关系。
至此,协约国的雏形已现,只差英国了。德国与英国本来关系密切,那么后来为何势不两立了呢?其实这也是威廉二世的对外政策造成的。
俾斯麦当政时,德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是“大陆政策”,即立足欧洲,孤立法国,不在世界谋求扩张,说到底就是不与老牌帝国争夺殖民地,从而保持了对外关系稳定。
在俾斯麦看来,殖民地的弊端颇多,而国力才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他也对参与殖民地争夺会激化与欧洲列强矛盾心存顾虑。所以,主张专注国内经济发展,才使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使德国综合实力称雄欧洲。
威廉二世把俾斯麦赶回家,就是嫌他碍手碍脚,影响他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阻碍他“世界政策”的推行。所以,威廉二世主导的德国,不仅叫嚣要争夺“阳光下的地盘”,而且气势咄咄逼人。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中“找寻世界市场”、“在全世界争夺殖民地”、“建设强大的海军”等关键词,件件直戳当时世界霸主英国的心窝,件件都颠覆英国赖以称霸的基点基石。而这正是当年俾斯麦竭力避免的,但在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下冲突在所难免。
面对这样强势的德国,曾经的英俄矛盾也就可以放一放了。因为这个新生而又迅猛崛起的德国实力确实不一般,让这个世界霸主英国的内心着实产生恐慌和担忧。
19世纪末的德国工业发展超过了英国,国际贸易比重不断提升,仅低于英国居世界第二位。而且两国在全世界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局面。殖民地从一块没有到一战爆发前,德国硬是在被瓜分完的世界,抢占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且还声称按国家实力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
德国扬言要打造一个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赤道殖民帝国,而这正与英国当时要建立从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帝国相冲相碰。德国甚至还在背后搞英国。大家都知道的布尔战争,为什么英国人大动干戈而还打的那么艰难,就是因为德国在后面支持。
当时的德国在德兰士瓦共和国投资近五亿马克,还计划修建铁路,若此计划成功,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就被德国掌控,那么那里盛产的黄金、钻石就是德国的了,这是英国绝不能容忍的。
布尔战争是以英国付出巨大代价而惨胜,而鲜为人知的是德国借此打劫了英国,把英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萨摩亚群岛抢夺过来,从此两国的梁子结下了。
之后,这样的争夺还在中国胶州湾、奥斯曼土耳其陆续上演,威廉二世还突发奇想要修建一条从君士坦丁堡直达波斯湾巴土拉的铁路,这简直就是要英国的命!一旦铁路建成,英国在中东、在波斯湾几乎无立足之地!所以英国恨坏了德国。
然而,最让英国闹心的是,德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而又在建设强大的海军。大家知道,海洋霸权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而德国为海军建设不遗余力,十年不到,德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惶恐的英国只有迎战,全力以赴进行海军装备建设。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开始了,德国下水一艘,英国就下水两艘,这样下去让两国都吃不消,之后两国进行了无数次谈判,但是都无果而终。
英国终于明白了,有勃勃野心的德国,不光要世界市场、殖民地,还要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德国的敌人不是俄国和法国,而是英国!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别无选择,只有加入俄法协约,于是,协约国铁三角就建立起来了。
英法俄这三个国家本来就矛盾重重,也曾被俾斯麦利用而玩弄于他的股掌之中,为新生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然而,伟大的俾斯麦布下的牌局,被这个愣头青德皇威廉二世打得稀烂,最终把他们都逼成自己的对手、死敌。同时也祸害了好端端的德国,坑害了世界,但却直接促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英国人的大陆均势主义的传统思维和欧盟一体化的思维冲击,也就是说大家目标压根就不一致,短期的合作权当投机取巧吧!熟悉英国的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北方的爱尔兰人不太听话惹点事之外,大部分的外来问题都来自于隔着英吉利海峡的欧洲大陆。
不管是当年的罗马帝国的第九兵团还是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都是欧洲大路上崛起了一个大国以后的英国这个游离于海上的岛国的战争或者骚扰,所以英国人极力的谋求一种相对均衡的外交政策,即大陆均势原则。
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和俄国关系转冷,当时全力和奥匈帝国形成同盟。法国方面看到了机会,法国向俄国输出大量资本,支持俄国工业化,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在1904年远东日-俄战争中,法国进一步通过收购俄国公债、贷款等方式控制了俄国的财政大权。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元气大伤,无力南下威胁英属印度,英国借助代理人牵制和消弱俄国的目的达成了,自然,与俄国关系转变的前提也具备了。
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俄英外交风波是指前俄英双重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被发现失去意识引发的事件。[1]
2018年3月14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对23位俄罗斯外交官下达驱逐令。3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驱逐60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外交人员,并关闭俄驻西雅图领馆,被驱逐人员须在7日内离境。[2]超过20个国家选择追随英国驱逐俄国外交官。[2]
2018年3月30日,俄外交部召见了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23国驻俄使节代表,告知他们俄方将以数量对等原则驱逐这些国家的驻俄外交人员,作为对他们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回应。[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