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14岁女孩可以谈恋爱吗

塞尔维亚14岁女孩可以谈恋爱吗,第1张

可以的,但是不能结婚。

塞尔维亚法定结婚年龄为18岁,法院同意下16岁。

一些国家法定结婚年龄

希腊:18岁,父母双方同意和法院许可下16岁。(这是维基百科的数据,原版本为男14岁,女12岁,有矛盾)

匈牙利:18岁,父母同意下16岁。

冰岛:18岁,内政部可能会允许低于此年龄者结婚,但同时需要父母同意。

爱尔兰:18岁,法院批准下18岁以下的人可以结婚。

意大利:18岁,法院同意下16岁。(这是维基百科的数据,原版本为男16岁,女14岁,有矛盾)

拉脱维亚:18岁,法院和/或父母的同意下16岁。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_а或Republika Srbij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与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9世纪起,移居巴尔干半岛的部分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塞尔维亚等国家。一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前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同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简谈俄语成语的特征及其译法

 俄语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替换、增减其中的成分。那么,俄语成语的特征及其译法是

 翻译是一次语言的重塑过程。翻译时我们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摆脱原文的束缚,生动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翻译手法有直译和意译之分,好的译文常是这两者的恰当运用与结合。翻译不是复制,译出来的东西只要能达到和原文等值或接近等值,就是比较成功的译文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信”、“达”、“雅”这三者统一是翻译者的终极追求。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虽有共同之处,但是差异却极大。而差异越大,翻译难度就越高。无论是哪种语言,成语都是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成语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在言语交际中不仅传达一定的信息,而且还对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力产生影响。正确翻译成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俄汉成语的翻译过程中,如果在俄语中的某些成语在汉语中也能找到意思相近的,就可以直接译出,既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又生动传神。但如果找不到相似的解释我们就要通过意译,或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明白该成语的意思。

 一、俄语成语的特征

 广义的成语包括谚语、俗语、成语、言语的固定短语或者叫成语性词组;狭义的成语只包括成语和成语性固定短语。关于成语的特征从结构、内容和演变的角度,产生过许多观点,本文我们将成语的特征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俄语成语的历史性

 在汉语中“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卧薪藏胆”等成语都和历史典故息息相关,俄语成语也是一样,很多成语都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例如:基辅在历史上是基辅罗斯的首都。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在基辅兴建教堂和修道院,当时全国的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基辅朝拜,不认识路的人,只要随便一问就能顺利到达基辅,因此有这样的成语:Язык до Киева доведёт(有嘴走遍天下)。

 (二)俄语成语的民族性

 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最能表现民族特色的。每个民族的特色都会在成语中体现得十分充分。在俄语成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物和食物。动物中的熊,麻雀,兔子,狗,食物中的黄油,粥等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汉语成语中的龙,虎,饭等词则更为常用。

 例如: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те не живут——一个洞里住不了两只熊,意思是一山难容二虎。Слово не воробей, вылетит не поймаешь——说出的话不是麻雀,飞走了就抓不到了,意思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áйцев——一箭射到两只兔子,汉语意思是一箭双雕。

 (三)俄语成语的固定性

 俄语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替换、增减其中的成分。因此俄语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性。例如быть связанным своим словом (信守承诺)里связанным不能替换成 соблюдать或者держать;большой вопрос (棘手问题)вопрос不能替换成проблема。虽然含义大意相同,但成语一旦形成词汇不能替换。举个明显的例子如Собаку съел(行家里手,精通某事)是由俗语Собаку съел а хвостом подавился缩略形成的。这句话的原本意思是说:把整条狗吃下去了,最后却被狗尾巴噎死了。用来形容极其大的难事都完成了,却被区区小事给难住了,后来只留下了前两个单词Собаку съел引申为“行家里手,精通某事”的意思。由于该成语的组合已经形成了,成语构造已经固定,因此成语中的动词和名词都不能替换。

 二、俄语成语的翻译方法

 (一)对等成语的翻译

 有一些成语在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字面意思、内在含义、词语形象、寓意哲理等方面基本相同。我们可以运用对应翻译的方法对这些成语进行翻译,即形式上的逐词翻译。翻译这些对应物时可以不考虑上下文,只要译者牢记相应的等价物就可以了。这类成语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即保持原有成语的内容,同时又不改变修辞特点的翻译方法。例如:

 1Беда не приходит одна——祸不单行。其中 “беда”, “не”, “приходит одна”分别与汉语中“祸”、“不”、“单行”的字面意思、词语形象相同,其哲理意义也相同。

 2Куй железо, пока горячо——趁热打铁。其中 “куй”, “железо”, “пока горячо”分别与汉语中的“打”、“铁”、“趁热”相对应。

 3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 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 — 百闻不如一见。

 4Век живи, век учись — 活到老,学到老。

 (二)近似成语的翻译

 近似成语又称半对等成语,指的是俄汉成语的字面意思、内在含义、寓意哲理均相同,但是词语形象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在处理这类成语的翻译时通常采用意译法。所谓意译法,就是把一种语言中成语的形象在不丧失其意思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成语形象的变通方法。例如:Правда глаза колет——忠言逆耳。俄语中的 “правда”, “колет”,与汉语中的“忠言”、“刺痛”是相同的;但是,俄语中的` “глаза”(眼)与汉语中的“耳”是不相同的,翻译时需要转换形象。类似的成语还有: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雨后春笋。грибы (蘑菇)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就成了“春笋”。

 (三)不对等成语的翻译

 不对等成语指的是俄语成语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对于汉民族来说是陌生的。这类成语通常使用创意法进行翻译,即不改变一种语言成语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最贴切的解释进行翻译。创意一般有两种方式:直译+意译,如мало каши ел(粥吃得太少)——经验不足,用“粥”来喻指经验;выжимать соки(挤果汁)——榨取血汗,用“果汁”来喻指血汗、劳动;直译+注释,如червонный валет(红桃“J”)——花花公子,用扑克牌喻指纨绔子弟;мелкая сошка(小木犁)——无名小卒,用物件来喻指小人物。这里的意译和注释是对等的。ездят 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这里面涉及到文化国情,图拉是盛产茶壶的地方,所以说带着茶炊去图拉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三、结语

 俄语成语作为俄罗斯民族语言的浓缩与精华,对于俄语研究以及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侧面反映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方式、俄罗斯民众的性格以及文化内涵。对俄语成语特征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俄语语言与文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灿烂的文化中一抹独特的光彩。

;

  弗拉基米·伊里奇·列宁(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英语Vladimir Ilich Lenin)(1870年4月22日 ——1924年1月2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原姓乌里扬诺夫(Ульянов)。生于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887年进入喀山大学攻读法律,因参加革命活动曾被捕。1893年秋移居彼得堡。1894年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批判民粹派,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900年12月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作准备。1904年写成了《进一步,退两步》,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组织。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于7月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指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回国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908年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捍卫了哲学的党性原则。1908-1912年,致力于总结俄国第一次革命的经验,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并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于1915年8月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第一次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结论。(对于这个理论而言,现在有观点认为它其实不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在东欧剧变以后。托洛茨基在《不断革命论》中提出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内是不能完成的,这个观点虽然受到批判,但是同样的观点恩格斯却也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进行和阐述。所以我们在讨论和研究历史人物的时候需要结合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于1870年俄历4月10日(公历22日)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来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并曾获得贵族称号。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结婚前住在农村,虽然只受过家庭教育,但由于她勤奋好学,后来仍然通过考试获得小学教师的称号。她读过许多书,并擅长外语和音乐。她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教育,终日为他们操劳。乌里扬诺夫一家有六个孩子。列宁的哥哥叫亚历山大,姐姐是安娜。妹妹奥里娅。弟弟德米特里,最小的妹妹叫玛丽娅。

  聪明活泼的列宁从五岁就开始学习文化,九岁进入辛比尔斯克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品学兼优曾获得金质奖章。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1887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5月20日被杀密。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17岁的列宁已在探索着一条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新的道路。1887年6月底,列宁全家迁居喀山,秋天他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入学不久,他因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而被开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一年后列宁回到喀山,在那里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资本论》。1889年5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1891年21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波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在萨马拉城,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写了最早的一篇论文:《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年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现圣彼得堡)。从此,揭开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

  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很早就说过:“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这成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1895年秋,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并命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以群众性工人运动为基础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它只活动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以列宁为首的一批骨干就被逮捕了,列宁先是被监禁,后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列宁总结了该协会的斗争经验,用以指导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工作。1898年3月初,当列宁还在流放地时,俄国的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事实上“一大”并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以来。在委员会中经济派占据了优势,一大后,组织上更加涣散、政治上更加动摇、思想上更加混乱,经济派成为建党的主要障碍。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和1901-1902年期间他写的《怎么办》一书,粉碎了经济主义。1903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时,党内产生了尖锐分歧。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推行的机会主义组织路线和策略路线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革命中的策略。在革命日益走向高潮的11月上旬,列宁从国外回到了彼得堡,以加强对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在斗争紧张工作繁忙的日子里,列宁还十分关注党中央的机关报《新生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参加该报编辑部的会议并撰写文章,宣传党的策略思想。使这份报纸在党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05年12月当莫斯科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时,列宁赞扬了工人们的壮举,并号召彼得堡的工人支援他们的斗争。莫斯科工人起义失败后,列宁又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鼓舞他们的斗志。1906到1907年列宁仍在国内坚持斗争直到1907年的12月才被迫离开俄国。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4月3日(公历4月16日)回到了俄国。针对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接着,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四月提纲”中的原理,从4月到7月90天的时间里,列宁一面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面直接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从而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列宁是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917年7月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平示威的镇压和接踵而来的对布尔什维克的打击,使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七月事变”打破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的前途已经断绝。列宁也被迫转入地下,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着革命斗争并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8月9日列宁离开俄国到达芬兰,继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并关注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迅速被粉碎,使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的威信大为提高,很快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了优势。列宁分析了新的革命形势,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方针。为了便于加强领导,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夜间列宁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指导起义的重任。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革命工人、兵士和水兵执行了起义的战斗命令。深夜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苏维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建设社会主义 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镇压了白卫匪帮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计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所说的文化建设包括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造就经济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改变愚昧不文明等广泛的任务。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犊主义深恶病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它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1920年4月23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五十寿辰举行了晚会,他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到场,他在答词中首先表示“感谢你们使我没有听祝寿演说……让我们今后根本免去这种祝贺仪式”。歌功颂德的陋习是和列宁格格不入的,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便身患重病。1924年1月21日,便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永垂青史。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听 ,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联重要的***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对二十世纪的俄国(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地点

2003年8月27日至8月29日 北京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永日(김영일),朝鲜外务省副相。 美国: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美国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 中国:王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韩国:李秀赫(이수혁),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薮中三十二(薮中三十二),日本外务省亚洲和大洋洲局局长。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Лосюков),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 各方的基本立场: 朝鲜:美国方面必须改变对朝政策。 美国:朝鲜方面必须首先放弃其核武计划。 韩国:呼吁会谈各方保持对话势头。 日本:对朝鲜方面进行的援助必须有前提条件。 俄罗斯:对朝鲜核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各方在北京可以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会谈成果: 达成了一项主席声明,就下一轮会谈的时间进行了商议。 没有签署任何协议。 主席声明达成4点重要共识:

——有必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从而确保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有必要解决朝鲜对安全的忧虑。

——朝核问题要分阶段、并行地、概括性的解决。

——不要进行任何导致局势恶化的行动。 时间地点

2004年2月15日~28日,在北京举行。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김계관),朝鲜外务省副相。 美国:詹姆斯·凯利 中国:王毅 韩国:李秀赫 日本:薮中三十二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各方基本立场 朝鲜:要求与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美国:坚持没有第三者在场,不与朝鲜举行双边会谈。 韩国:朝鲜应该完全放弃核计划,美国必须保证朝鲜的安全。 日本:日本敦促美国在发现朝鲜准备攻击日本时,能够对朝鲜实施打击。 俄罗斯:应当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地位、各有关国家的安全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 希望看到一个无核化的、和平与稳定的朝鲜半岛。 会谈成果 达成了一项包含七点内容的主席声明,主要包括: 促成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强调与会各国应在和平共处,相互协调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半岛核危机。 原则同意在2004年第二季度在北京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 第二轮六方会谈取得5个重要进展。一是推进了实质性问题的讨论;二是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解决核问题及其他关切;三是发表了启动六方会谈以来的首份共同文件;四是确定了第三轮六方会谈的日期;五是确定成立工作组,使六方会谈机制化。

专家观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季志业:《主席声明》是六方会谈启动以来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会谈的成果。这既总结了首轮和本轮会谈结果,还为下一轮会谈奠定了起点,避免在某些问题上反复纠缠。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查道炯:有了共识才能有以《主席声明》形式出现的共同文件,这说明各方都表明了积极的态度。同时,声明还提出了某些具体目标,这与第一轮六方会谈相比又是一大进步。

确定下轮会谈时间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这说明各方通过本轮会谈,增加了共识,对未来形势的可预见性提高了,继续和谈进程的信心增强了。这也相当于设定了一个大略的时间表,使各方加快推动和谈进程的工作。

国防大学军事专家:下轮会谈定在北京举行肯定了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的作用。关键是在此后几个月中,各方应通过工作组等渠道,共同努力,继续增加共识,加强互信,确保下一轮会谈如期举行。

成立工作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倪峰:工作组不仅能为下一轮会谈作出安排,还可以帮助各方充分利用两次会谈期间的时间进行沟通,增加和谈进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问题专家王鲁南:成立工作组不仅有助于使会谈机制化,还能有效地促进朝美双方,乃至朝日、朝韩等各方之间的沟通,形成危机解决机制,防止已经缓和的局势出现反复。它甚至可能推动六方会谈形成一个地区安全活动机制。

但是,正如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会谈闭幕式上所说,半岛核问题与诸多历史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严重分歧依然存在,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会谈就能彻底解决。需要各方在承认分歧的基础上,以建设性的姿态逐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共同走出一条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道路来。

专家们也指出,虽然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关键还在于各方,尤其是朝美双方通过切实努力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就实质性问题展开进一步磋商,寻求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 时间地点

2004年6月23日~26日,在北京举行。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詹姆斯·凯利 中国:王毅 韩国:李秀赫 日本:薮中三十二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各方基本立场 朝鲜:提出了关于实施核冻结的具体方案。 美国:不对朝鲜有敌对政策,并首次提出了解决核问题的全面方案。 韩国:首次提出了朝鲜弃核过程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 日本:首次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对朝鲜实施核冻结提供能源帮助。 俄罗斯:应该分阶段实现半岛的无核化进程及最终解决朝核问题。 中国:需要照顾到朝鲜方面对国家安全方面的关切。 会谈成果 达成了一项包含八点内容的主席声明,主要包括: 确认承诺朝鲜半岛无核化地位。 原则同意在2005年9月以前在北京举行第四轮六方会谈。 本轮会谈的主要成果有: 首先,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朝方表示愿意以透明的方式放弃核武器计划,强调核冻结是弃核的第一阶段,愿意为此接受核查。朝方还提出了关于实施核冻结的具体方案。

美方重申,不对朝鲜有敌对政策,并首次提出了解决核问题的全面方案。

韩国首次提出了弃核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

日本首次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对朝鲜实施核冻结提供能源帮助。

中国和俄罗斯都为推进和谈进程,解决面临的难点提出了重要的设想和建议。

这些方案和设想的提出,是启动六方会谈一年多以来各方努力积累的结果,显示了各方推动和谈进程的积极的政治意愿。

第二,各方就弃核的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各方均认同实施核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弃核的第一阶段。

各方对朝方作出的承诺表示欢迎,并且不同程度地作出了积极反应。

各方同意授权工作组尽快举行会议,就核冻结的范围、期限、核查以及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更为具体的讨论,这将有利于深化实质性的讨论,有利于切实推进无核化进程。

第三,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这些共识是在各方同意采取协调一致步骤的基础上达成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四,各方审议通过了工作组的概念文件,确定了工作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有利于工作组今后更为有效、规范和务实地开展工作。

第五,各方原则确定了第四轮六方会谈的会期,并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这标志着会谈进程将继续下去。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美国助理国务卿。 中国:武大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韩国:宋旻淳(송민순),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佐々江贤一郎),日本外务省亚洲和大洋洲局局长。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еев),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 2005年2月,朝鲜在朝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正式宣布国家拥有核武器所以协议中断会谈,并无限期押后下一轮会谈日期。2005年5月,美国促使接触开始,六方会谈协议恢复。

2005年7月26日上午9时,第四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开幕。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主持了当天上午的开幕会。

2005年8月7日,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宣布,朝核问题会谈六方共同决定暂时休会三周。

第二阶段(2005年9月13日至9月19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宋旻淳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 2005年8月28日,朝鲜外务相白南舜表示,由于“缺乏信任”,原定于29日开始的第二阶段谈判将推迟举行。

2005年9月13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开始。在第二阶段会谈中,由于朝美之间的分歧,会谈处于停滞状态,朝鲜要求提供新的轻水反应堆作为弃核补偿的问题已成为会谈的最主要障碍。

2005年9月19日,第二阶段会议与会各方一致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 朝鲜在声明中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在声明中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朝鲜和美国在声明中承诺,将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朝日双方在声明中承诺,根据《朝日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尊重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为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的问题。 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与会各方同意于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

2005年9月20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就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发表声明,称朝鲜将在美国提供轻水反应堆之后才能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监督。对此,美国做出迅速反应,美国国务院表示,朝鲜这一看法与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的《共同声明》不一致。朝鲜放弃核武器、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履行安全保障措施协定前,任何国家都不能与其开展轻水反应堆等核合作。 第一阶段(2005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宋旻淳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 第五轮六方会谈于2005年11月9日在北京开幕。11月11日,第一阶段会议结束。

2005年12月6日,朝鲜称,倘若美国不解除对于朝鲜制裁的话,朝鲜就不参加六方会谈。

2005年12月7日,美国驻韩国大使沃什保说,朝鲜是在试图制造人为障碍,阻挡六方会谈的进程。

2005年12月底,美国指责朝鲜当局伪造美元钞票并制裁了部分朝鲜公司,威胁到六国会谈的恢复。

2006年1月3日,朝鲜重申,除非美国解除因有关印制假币和洗钱指称而实施的制裁,否则不会继续参加六方谈判。

第二阶段(2006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千英宇(천영우),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谢尔盖·拉佐夫(Сергей Разов),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2006年12月18日,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6]12月22日,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宣布休会。中国代表团团长武大伟宣读了本阶段会议的《主席声明》,重申各方将认真履行919共同声明,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尽快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7]

第三阶段(2007年2月8日至2月13日)

各国代表团团长: 朝鲜:金桂冠 美国:克里斯托弗·希尔 中国:武大伟 韩国:千英宇 日本:佐佐江贤一郎 俄罗斯:亚历山大·洛休科夫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于2月8日起在北京举行,2007年2月13日闭幕,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文件。

2·13共同文件

·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

·朝方与其他各方共同声明其全部核计划清单

·美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的程序

·朝日开始双边对话,逐步实现邦交正常化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共同文件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13日在北京通过共同文件。

文件全文如下:

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

2007年2月8日至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韩国外交通商部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千英宇、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洛修科夫、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分别率团与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主持会谈。

一、六方就落实2005年9月19日共同声明起步阶段各方应采取的行动进行了认真和富有成效的讨论。六方重申以和平方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标和意志,重申将认真履行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六方同意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共同声明。

二、六方同意在起步阶段平行采取以下行动:

(一)以最终废弃为目标,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包括后处理设施。朝方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人员重返朝鲜并进行IAEA和朝方同意的一切必要的监督和验证。

(二)朝方与其他各方讨论共同声明所述其全部核计划清单,包括从乏燃料棒中提取出的钚,根据共同声明这些核计划应予放弃。

(三)朝方与美方将开始双边谈判,旨在解决悬而未决的双边问题并向全面外交关系迈进。美将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的程序,并将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的进程。

(四)朝方和日方将开始双边对话,旨在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邦交正常化。

(五)忆及2005年9月19日共同声明第一条和第三条,各方同意合作向朝方提供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为此,各方同意在起步阶段向朝方提供紧急能源援助。首批紧急能源援助相当于5万吨重油,有关援助将于60天内开始。

六方同意,上述起步行动将在未来60天内实施。各方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协调行动。

三、为实施起步行动,全面落实共同声明,六方同意设立下列工作组:

(一)朝鲜半岛无核化工作组

(二)朝美关系正常化工作组

(三)朝日关系正常化工作组

(四)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

(五)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组

工作组的责任是讨论制定各自领域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方案。工作组须向六方会谈团长会报告工作进展。一个工作组的进展原则上不影响其他工作组的进展。五个工作组制订的方案应整体均衡落实。

六方同意30天内启动所有工作组。

四、在起步行动阶段和下一阶段期间,朝对其所有核计划进行全面申报,将包括石墨慢化反应堆及后处理厂在内的一切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其中包括首批相当于5万吨重油的援助)将向朝方提供。

上述援助的具体方式将由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通过合理评估商定。

五、上述起步行动落实后,六方将迅速召开外长会,确认履行共同声明,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六、六方重申,将采取积极步骤增进相互信任,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七、六方同意于2007年3月19日举行第六轮六方会谈,听取工作组报告,研究下一阶段行动。 第一阶段(2007年3月19日至3月22日)

2007年3月19日,第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

2007年3月22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宣布暂时休会,发表第一阶段会议主席声明,表示将尽快复会,继续讨论和制定下一阶段行动计划。

2007年7月18日至20日,第六轮六方会谈团长会在北京举行,达成框架共识: 各方重申将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中作出的承诺。 朝方重申将认真履行有关全面申报核计划和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的承诺。 相当于95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将向朝方提供。 各方承诺将根据“行动对行动”原则履行各自在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中承担的义务。 第二阶段(2007年9月27日至10月3日)

2007年9月27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韩国外交通商部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千英宇、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洛休科夫、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夫·希尔分别率团与会。

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周三在北京闭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会议主席、中方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外交部举行记者会,发表了共同文件:

这次会议听取并肯定了五个工作小组的报告,确认213共同文件规定的初步行动落实情况,同意根据各工作组会议达成的共识,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并就落实919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达成共识,旨在以和平方式可验证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半岛无核化 根据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朝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对宁边原子能研究中心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去功能化。专家组提出的具体措施将由团长会本着各方接受、科学、安全、可验证和符合国际规范的原则批准。应其他方的要求,美方将牵头实施去功能化,并为此提供起步资金。作为第一步,美方将于两周内率专家组赴朝为去功能化做准备。 朝方同意根据213共同文件于2007年12月31日前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 朝方重申其不转移核材料、核技术或核相关知识的承诺。 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 朝美继续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向实现全面外交关系迈进。双方将加强双边交流,增进相互信任。忆及美国关于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流氓国家程序及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的承诺,美将按照朝美关系正常化工作组会议的共识,根据朝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朝日将根据《朝日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认真努力,迅速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日双方承诺将为此通过充满活力的双边磋商采取具体行动。 对朝提供经济能源援助根据213共同文件规定,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已向朝提供的10万吨重油)将向朝方提供。具体援助方式将由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商定。 六方外长会各方重申将适时在北京召开六方外长会。各方同意在外长会前召开六方团长会,讨论外长会的议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69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