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指向12点,餐具都活了。它们到饭桌上开会,讨论谁应该当头儿。饭碗先发言了:“我应该当头儿,谁也没有我重要。因为主人没有我的话,就不能吃饭。”筷子兄弟愤怒的叫道:“凭什么?主人没有我们就不能夹食物。”“哼!你们算什么?细细的身子也太弱不禁风了吧!”勺子轻蔑地哼了一声。漏勺也说:“没有我,主人做油炸食品时就无法去掉油,饭菜就不好吃了。你们说,我是不是应该当头儿?”……
所有的餐具都不甘示弱地叫了起来,最后干脆打了起来。“啪”所有的餐具都掉到了地上,除了筷子、叉子等不易摔碎的餐具外,其它的都负伤了。
这件事过去后,它们长长叹了口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我们要取长补短,团结协作。
生活实际的:
饭桌上的争吵
今天,我和妈妈在饭桌上的争论实在是太有趣了,请听我慢慢道来。
晚上,我和妈妈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兴高采烈地交谈着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正当我说到“偌大”这个词时,妈妈突然打断了我,说道“什么ruo 大哟,明明就是li 大。”我一听便傻了眼,怎么会是li 大!
“不是,是ruo 大。”我满怀信心地争辩道。
“怎么可能嘛!”听到我的争辩,妈妈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看到妈妈若此坚定的样子,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颤,有点惶恐不安,我可不想再在字音上败给妈妈,想当初,我把“请勿打扰”都成“请勿打优”被妈妈狠狠地嘲笑了一番。过后,我很不甘心,试图让妈妈也出一回丑,可始终没有成功。今天机会是来了,可妈妈那样子,使我想打退堂鼓,万一我又错了怎么办?
“不可能,我明明记得是ruo 大的。”我心虚而小声地说道。
“啥子哟,是li 大”
“ruo 大。”
“li 大。”
……
“赌!”
“好!”妈妈爽快地答应了,那语气之坚定,吓得我直冒冷汗。
“
“查字典!”一遍一遍没有结果的争论后,我想出了这个“绝妙”的主意。此时,美食正摆在我面前,可我哪里还顾得了它们,一心想早点儿和妈妈比个输赢。可正当我跨出第一步准备走向书房的步子时,我却又条件反射性地收了回来。要是真是我错了呢?我再也不想接受上次的待遇了,正在这时,背后响起了妈妈“冷嘲热讽”的声音:“看来你这次又输了,又认半边字嘛 。”哎呀,老妈,你早不说,玩不说,非要现在我心里矛盾的时候说吗?老妈,今天我们就“血战到底”吧!
我朝书房冲了去,生怕慢一点点,刚下的决心又会反悔。我来到书房,找到了字典,既想快点知晓答案,和妈妈比个胜负,又想慢点儿,万一我错了……想着想着,我那紧握着字典的手紧张地抖了起来。我翻开了字典,见证胜负的时刻到了,我紧闭着双眼,希望睁开眼后,奇迹就会产生。3、2,那一刻,空气凝固了,凝固在了这紧张的气氛中。1……我迅速睁开眼并暗暗对自己说“长痛不如短痛,大不了再死一回。”天呐,我赢了,是ruo 大,是ruo 大。
我捧着字典,连蹦带跳地来到妈妈面前,欣喜若狂地说:“妈妈,你想不到吧,你一个堂堂大学老师,居然败在拼音不太好的女儿手下。哈哈,我终于报了“仇”了……”那时侯的我,简直比中了五百万还要开心一百倍。“妈妈看嘛,看嘛,是ruo 大哦,呵呵!”妈妈一听便傻了眼儿,刚才那坚定的神情已经荡然无存,妈妈连忙接过字典看了又看,生怕我看错了似的。结果,字典上就是这么写的,妈妈立刻哑口无言。而一旁的我看见妈妈那副失落的样子,我却毫不客气地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谁叫我是赢家呢?
我捧着使我获胜地“法宝”——字典,左看看,又瞧瞧,沉浸在了获胜的欢乐中,沉浸在了与妈妈争论的乐趣中……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借别人的水喝时,先擦一擦自己的嘴巴,而不是擦瓶口。
在所有人都在恭喜第一名获得金牌的时候,抱一抱获得银牌的孩子,说“你也做的很好!”
上大学选班干部时,不跟好朋友竞争同一个职位。
别人帮忙后,请人家吃饭是应该的,但不要觉得这顿饭就把人情还清了。
性格不算外向,轻微社恐,不能马上说出漂亮话,请试着善良,因为善良,是情商的本质。
去有二胎的朋友家做客,给老大也准备一份礼物,多关心关心他。
不会擅自把朋友的微信****给陌生人,也不会盗你朋友圈的照片发到其他社交平台上。
吃饭前,夸一下做饭的人,吃饭时,等做饭的人坐下了,再动筷子。
去别人家做客,晚到个10分钟左右。给主人充分的时间收拾准备。
适当的装傻卖怂。
表达感谢时,不要只口头“谢谢”,用行动代替别人会更喜欢你。比如给帮忙的人买杯奶茶。
室友让你陪他参加一个比赛,那你就不要报名。
自己帮过别人的事情,闭口不提,把别人帮过自己的事情,挂嘴边上。
随礼时,比他上次给你包的红包大一点。比如他去年给你随666,今年就给他包888。
工作手机的朋友圈,不要设置三天可见。这是你展示自己生活工作的窗口,让领导客户点进你的朋友圈,就可以更了解你,而不是一条直线。
不跟傻子论长短。一个人跟傻子吵架,吵赢了只能说明他比傻子厉害,吵成平手,说明他跟傻子一样,吵输了他连傻子都不如。
改天的吧,下次再说吧,我请你吧,都是算了吧的意思。
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别接话,远离他。
遇人做事“先冷后热”。一开始过分热情和积极,会显得不成熟稳重,之后稍微松懈,就会被人嫌弃人品差。
一起出去玩到半夜,估计对方到家了,给对方发消息确认安全。
餐桌上有人咳嗽一声,立马叫服务生添茶,时刻关注客人杯子里的酒有没倒满。
对身份地位低的人,也要讲礼貌。
求人办事前,先打个电话请人出来吃饭,当面说什么事儿。
不把别人架在尴尬的处境,比如当众问“你工资多少啊?”
跟领导朋友发微信不发长语音,跟父母老人多发短语音。
48个超有教养的瞬间
餐桌礼仪篇
1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的吧唧嘴。
2不清楚别人的口味时,不随意给人夹菜。
3去别人家里做客,餐前餐后主动帮忙。
4别人在夹菜的时候,不要转动餐桌。
5不随意翻动餐碟里的饭菜,看准了直接夹起来。
6咳嗽的时候不对着饭菜,转过身用手挡住嘴巴。
行为举止篇
1坐着的时候不要翘起二郎腿,也不要抖腿。
2指人时要用整个手掌,不要单个手指指。
3进房间或办公室,不管门开着关着都要轻敲门。
4最后一个进门或出门,要顺手把门关上。
5别人在讲话时,要把耳机拿下来以示尊重。
6不论在哪里都不随意吐痰,不随意扔垃圾。
情绪管理篇
1遇到问题不要随意发脾气,先让自己冷静。
2不要跟任何人发生口角,吵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激化矛盾。
3不对亲近的人大吼大叫,更不必分出谁对谁错。
4理智表达情绪,可以说“我现在有点不开心有点生气”。
5即使很愤怒很生气,也不要说伤人的话。
6听别人说难过的事时,要表现出同情,不要笑嘻嘻。
公共场合篇
1听音乐、刷视频不外放声音于扰别人。
2坐公交或地铁时,主动给老人家让座。
3离开位置时把凳子挪回桌子底下/放回原位。
4在图书馆里走的时候,把脚步声压低。
5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捂住嘴,不对着人打。
6洗完手不随意甩,以免弄到别人脸上。
言语交谈篇
1经常把“谢谢、打扰一下、对不起”挂在嘴边。
2不要在厕所里跟人说同学或着同事的坏话。
3聊天时尽量发文字,一定要发语音时问对方是否方便。
4别人讲话时认真聆听,适当的给到点头回应。
5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等对方说完再发言。
6交谈中多赞美别人,多说肯定对方的话。
人际交往篇
1借别人东西用,还回去的时候说谢谢。
2公开合照的时候,要挑一张大家都好看的照片。
3合照需要P图的话,要记得把其他人也P好看。
4去别人家做客,不要两手空空,买点礼物或水果。
5买东西让人帮忙垫付后,要第一时间把钱还给别人。
6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放低姿态,态度诚恳。
生活细节篇
1当别人给你看照片时,只看给你看的不随意翻其他的。
2借别人充电宝用,记得充满电再归还回去。
3借用别人的雨伞,归还时要整理折叠好。
4递给别人刀子剪刀时,要把尖锐的一头对着自己。
5在宿舍早起时,别人还在睡要保持安静不要开灯。
6接过长辈或老师的东西时,要用双手去接。
吃饭的人叫什么名字
顾客
人吃饭最主要的是什么食物
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较合适。
三餐的品质各有侧重,早餐注重营养、午餐强调全面、晚餐要求清淡。
营养早餐:早餐食谱中可选择的食品有:谷物面包、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瘦火腿肉或牛肉、鸡肉、鲜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丰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种齐全,能够提供各种营养素,缓解工作压力,调整精神状态。可以多用一点时间为自己搭配出一份合理饮食:中式快餐、什锦炒饭、鸡丝炒面、牛排、猪排、汉堡包、绿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汤。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应吃得过饱。晚餐营养过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晚餐最好选择:面条、米粥、鲜玉米、豆类、素馅包子、小菜、水果拼盘。偶尔在进餐的同时饮用一小杯加饭酒或红酒也很好。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与细、干与稀、荤与素、冷与热等均衡。食物搭配与营养均衡关系密切,对于每一餐来讲,一碗方便面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许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类或豆制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对于一天饮食的选择,如午餐吃了汉堡、炸鸡,晚餐就该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
禽肉,指鸡、鸭、鹅、鸽、鹌鹑等肉类。禽肉的蛋白质营养与奋肉的大致相同,与畜肉不同的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专家认为,吃禽肉比吃畜肉更有利于健康。
鱼肉,鱼类的肌肉含蛋白质15%-20%,而且因肌肉纤维短、细滑,故比吉肉、合肉更易消化。更重要的一点是,鱼类脂肪含量只有1%一3%,其主要成分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俗称“脑黄金”的DHA,在海鱼体内占总脂肪酸的80%。值得注意的是,EP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DHA是胎儿、婴>>
到商场买东西的人叫什么客到饭馆吃饭的人叫什么客请你再写出两个
顾客。食客
世界上最能吃的人叫什么
张齐贤:字师亮,洛阳人,原籍曹州。幼时家贫,饭量特大,一人敌五人,曾一次吃掉5大盘牛肉;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终年72岁。
画地十策,两度拜相,抗击辽军,纠正错案,工作中有建树。
饭量虽大,度量却小,与事计较,遭人非议,个性上较另类。
翻阅史书,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张姓人士当皇帝的不多,但当宰相的很多,历史上共有63个张姓宰相。仅唐宋时期,就有张九龄、张说、张齐贤等好几个张姓宰相。
其中的张齐贤,是北宋颇有个性的宰相。他的故事,挺有趣。
张齐贤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特别能吃。他的胃,好像永远处于不饱和状态,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
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从来不敢放开肚皮吃,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
这一天,正赶上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西京洛阳。张齐贤早早起来,准备来一个毛遂自荐。别人自荐,采取的是“投档”的办法,就是把事先写好的自荐信,恭恭敬敬递交有关部门,然后转呈皇帝。但张齐贤自荐,实在太鲁莽:直接上路拦驾,面见皇上。
当时宋太祖正在洛阳巡视,车驾仪仗,十分威严。但就在这种氛围里,一个人跑过来就挡了驾。随从官员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向皇上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建言献策。咦?赵匡胤一听,这是好事情啊。就对随从说:“把这个人带上,回到宫里再谈。”
可到了宫里,张齐贤却不抓紧时间汇报方案,而是吸著鼻子到处闻。原来时值中午,该吃饭了。宋太祖说:“让这个人和侍卫们一起吃饭吧。”
谁知张齐贤鼻子尖,眼睛也管用,看到厨房有一大盘子熟牛肉,抓起来就吃,三口两口,就把一盘牛肉吃完了。一旁的人看到他的吃相,都惊得目瞪口呆,连宋太祖也感到吃惊,招手对侍卫说:“再给他端些肉,看他能吃多少。”又一盘牛肉端上,张齐贤并不搭话,低头便吃。
这样又吃了一盘,他好像还没吃饱,不看皇帝,只看厨房。于是又一盘牛肉端了上来,这盘牛肉堆得像小山一样。宋太祖看张齐贤吃起来没完,走过来敲敲他的头。说:“停一下,停一下,我问你几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上来?”哎呀,这个张齐贤真是出奇,尽管头被敲得咚咚响,但还是连头也不擡,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牛肉,边塞边说:“皇上您问吧,我边吃边答。”
于是宋太祖一连问了十个问题,张齐贤边吃边答,嘴里忙不过来时,就用脚画地,进行“图解”,总之是不耽误吃肉。就这样,又一大盘牛肉下了肚,这才回答完皇上的提问,然后抹抹嘴,站在一边。
宋太祖对他很满意,连连点头:“奇人,奇人,饭量大,学问也好。还能吃吗?”张齐贤有点不好意思,满嘴油乎乎,低声说道:“就看皇上让不让我吃了。要让我吃,还能吃三大盘。”此话一出,在场的人轰地大笑起来。宋太祖也憋不住,笑着说:“难道你就吃不饱呀?”转身对还没吃上饭的侍卫说:“你们干脆也别吃了,把熟牛肉都给他带上,让他回家再吃。再给他一些金银,让他安心读书,来年好去应试。”
宋太祖回到京城汴梁,对他的弟弟赵匡义说:“我这次巡视西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个奇人,名叫张齐贤,他将来可以做你的宰相。但这个人我现在还不能用,让他再读些书,再历练历练。”>>
表示很懂吃的人叫什么
叫老饕,指那些特别会吃,对美食文化、传统很了解的食客。
有道菜在人身体上吃叫什么菜
女体盛。
日语意为用少女 的身躯作盛器,装盛大寿司的宴席。
请外地回家人的人吃饭叫什么?
叫接风呀,经常不朋友回来都说:我给你接风洗尘!
望楼主采纳哦。
古代死了人,别人上礼叫什么,请上礼的人吃饭,如何说
有人去世叫白事,别人上礼叫做附礼,请人吃饭只是来客不方便立即会去,礼尚往来而已
古人的席地而坐吃饭的桌子叫什么
应该叫做案长方形的叫做案
案和桌的区别
东汉有一位名士叫梁鸿,有气节,有文采,在当地非常有名。他的同乡中有一个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给他。到了30岁还没嫁出去,她父母就问:你为什么还不嫁啊?她回答说:我非梁鸿不嫁。梁鸿一听这话高兴了。我估计当时就是请媒人牵牵线、搭搭桥,也没见过真人,就把孟光娶回来了。孟光很高兴,就描眉画眼。但梁鸿一见她这样,就不高兴了,连着七天没有搭理她。孟光就慌神了,不知道因为什么:怎么娶了我又不理我呢?她就向梁鸿请罪。梁鸿说:你描眉画眼不如素面朝天好看,我得要个能过日子的老婆。孟光说:那我就不画了,咱好好过日子。于是孟光每天把饭菜弄好了,端到丈夫面前,高高举起。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这个成语也变成今天夫妻相敬如宾的一个象征。这里的案,当时就是一个托盘。今天的托盘就是一个盘子,当时的托盘案,带有四个足,四足是缩进去的。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书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这种托盘今天日本还在用,日本很愿意沿袭我们的古制。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质区别。何为案、何为桌呢?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而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为桌。
除了形制上的区别,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如果我们说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拍案惊奇是惊讶,拍桌子瞪眼是愤怒,它表达的情绪不一样,这是它的精神层面。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是吧?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感觉到了吗?凡是跟桌子相关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关的事都偏高。
中国人把一个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的文化高于别人的精髓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都跟案有关。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使用案,与桌相对来说无关。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家俱,形制上不一样。
由于案子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低。所以,桌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桌子在越来越接近实用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起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卓字后来才把底下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了现在的桌字。
桌与案从功能上讲,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我们有条桌就有条案,有画桌就有画案,有书桌就有书案,有炕桌就有炕案。但有饭桌,就没有饭案。因为吃饭这件事虽然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从精神层面上讲并不重要。
古人吃饭的桌子大多是方桌,为什么呢?这跟我们吃饭的制度有关。我们早年是分餐制的民族,一人一份。为什么有举案齐眉这件事呢?因为当时是分餐,我举一份给你,我这儿还有一份。我们的分餐制度逐渐演化成共餐制了。采用方桌吃饭的时候,我们就是共餐制。这一点从我们的筷子上就可以看出来。早期凡是筷子长的家庭,都是富有家庭;筷子短的,都是相对贫困的家庭。中国人的筷子有特别长的,是为了菜多的时候,能夹着远处的菜。日本的筷子短而尖。因为日本是分餐制,筷子不需要很长。它为什么是尖的呢?是因为日本民族吃生的东西,比如生鱼片,非常滑,夹的时候必须扎一下,才夹得起来。我们则不同,过去中国人吃饭很讲究,绝对不许扎。我小时候,记得姥爷就教育我说:夹起来就吃,夹不起来就不吃,不许扎。后来我大一点儿,人家告诉我说:筷子扎馒头,是给死人吃的。按照更严格的礼仪,过去在桌上吃饭,筷子绝对不>>
一个人要离开,大家请他吃饭,有个词叫什么
饯行宴 别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