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谁写的???出自哪里???表达什么情感???

这首诗是谁写的???出自哪里???表达什么情感???,第1张

这首诗叫《对菊》。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史湘云写的,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一首,另外两首《供菊》,《菊影》也出自史湘云。此诗的魅力,主要来自抒情主人公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颔联中的“科头坐”、“抱膝吟”,活脱脱地勾画出诗人对菊时活泼动人的神情、身影。可以说,大观园里,也只有史湘云才做得出这样的诗。

在《红楼梦》中,既有“金玉良缘”的美好姻缘,又有“木石前盟”的前世情深,贾宝玉是个多情的男子,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一往情深的男人。在谈及贾宝玉的情感缘分时 ,大家的目光纷纷都放在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身上,确实如此,林黛玉和薛宝钗算得上是宝玉生命中最大的劫数。

黛玉与宝玉是郎情妾意的一对神仙眷侣。黛玉之于宝玉,是神仙般的妹妹,是不可多得的妙人儿,是心中所期待的共度余生之人。宝玉之于黛玉,是吵架拌嘴的伙伴,是无趣生活琐碎的最有意思的消遣。他们之间的日常和爱情是所有人心向往之的,但是却不是受封建社会所接纳的。更为讽刺的是,在世俗的羁绊和剥削下,两个人最终不能终成眷属,这是爱情的悲剧。

宝钗和宝玉当真是“金玉良缘”一对。一个是四大家族之首贾府的翩翩公子,一个是富商之家的貌美女儿,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一个秀丽温婉,才智过人……不论是家世还是外表,这两个人都是格外般配的,奈何妾有意郎无情,宝玉的眼里心里只有一个黛玉一人,任凭宝钗再温婉美丽,宝玉依然对宝钗不为所动。这究竟该感叹宝玉无情还是赞叹他专情?然而命运的轨道已然注定,封建社会决定了宝玉和宝钗是注定要成就姻缘的。

事实上,除了宝钗和黛玉,宝玉的身边还有一个与宝玉十分般配的女子,她就是史湘云。史湘云是史老太君本家的女儿,她出身高贵,是史府嫡出的孩子。因贾母心疼怜惜她父母双亡的处境,经常让她来贾府居住,因此史湘云和宝玉两个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十分的深厚,因此宝玉对史湘云十分的挂怀,史湘云一来到贾府,也总是跑着寻找“爱哥哥”宝玉。在身份和情感上,史湘云是黛玉和宝钗之间折中的人选。

除了两个人的感情,书中有些线索也表明了史湘云和宝玉之间隐含的缘分。书中写过,宝玉和史湘云都有一个金麒麟。就像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一样,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是一对信物,证明了两个人未来的牵绊。

那么史湘云身上安排一个金麒麟,可能也是在暗喻史湘云原本是有机会与宝玉成就一段麒麟缘分的,然而“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宝玉的吸引力被林黛玉完全夺走,自此以后,宝玉的目光紧随林黛玉,史湘云与宝玉终究是有缘无份,只能做相亲相爱的表兄妹了。史湘云为此自然也是心有不甘的,且看她在书中多次因为宝玉总是与黛玉在一起而吃醋,就可以得知她的态度。不过即使没有林黛玉,也还有个薛宝钗,所以史湘云注定与贾宝玉有缘无份了

红楼梦中,大部分的人爱情都不够圆满,但是还是有少数几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比如说,我们女主角林黛玉的父母,史湘云和她的夫君,凤姐的丫头小红和贾芸。

一、琴瑟和谐,贾敏和林如海

贾敏是荣国公贾代善与夫人史太君的嫡生女儿,在娘家时是千骄万贵的大**,因为贾府当时正处在鼎盛时期,所以贾敏无需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再加上史太君对女儿的宠爱,所以贾敏没有和四大家族联姻。

贾敏的夫君林如海是探花,古时候能中探花者都是才情与相貌俱佳者,但最难得的还是林如海对贾敏一往情深,贾敏为林如海生了一个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林如海并没有对女儿有一丝的嫌弃,反而视若珍宝,别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林如海给女儿请得启蒙先生都是进士出身,这种大手笔直接体现了林如海对妻子与女儿最大的爱,而贾敏死后,林如海就再无续弦之意了。

二、“厮配得才貌仙郎 ”,史湘云与卫若兰

虽然史湘云结婚没有多久就守寡了,但是不可否认,史湘云和卫若兰曾经度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这段幸福时光甚至让史湘云认为,可以抵扣掉自己幼年时期父母双亡的痛苦了,所以史湘云和卫若兰也是一对有情人。

三、惺惺相惜,小红与贾芸

小红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初被分配到宝玉房中,但是并不得势,一日偶遇生活贫困,但却风流倜傥工作又极其认真负责的贾芸,立刻心生好感,于是故意遗落一帕传情,而对于这个勇敢的丫头,贾芸心中钦佩有加的同时又惺惺相惜,于是故意借还帕的机会,将自己的手帕借坠儿之手转赠给了小红,后在贾府衰败之际,这对有情人也终于走到了一起,小红也成为红楼梦中十分难得有好结局的丫头。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原著只有前八十回,现如今流传最广的一版《红楼梦》,其后四十回的内容是高鹗版续写的,根据考究已经基本判断不是原版的剧情,一是文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合,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的文笔,二是高鹗版的结局偏向于美好,贾家没有没落,贾宝玉还考上功名,但这个结局不符合前八十回悲剧的基调和伏笔,但是也有不少剧情是可以根据伏笔和批注推断出来的,其中就包括史湘云嫁给了谁。

根据伏笔的推断,史湘云的婚事和高鹗版的一样,都是嫁给了卫若兰,卫若兰在前八十回中也出现过,当时的评价就是个不错的王孙公子,为人正直爽快,和史湘云的性格相似,史湘云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二人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婚后的生活也是可见的幸福美满,在高鹗版的《红楼梦》中,贾家衰落的时候,卫若兰和史湘云也前来帮贾家渡过难关,这一点我是认可的,史湘云父母早逝,只有在贾家才能逍遥快活,她对于贾家的情感也是很深的,卫若兰的人品正直,和贾宝玉也能聊到一起,所以当贾家衰落的时候,他两一定会施以援手的。

但是后面的剧情就难说了,高鹗版的剧情是贾家重新辉煌,史湘云也是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前文说了,这不符合伏笔,所以在我看来87版电视剧的《红楼梦》倒是比较符合原著悲剧的基调,贾宝玉没有考功名,而是选择出家,贾家没能重振辉煌,就连其他三大家族也一起被吵架衰落,史湘云也被卖为官妓,从此飘摇一生。结局到底如何没人知晓,毕竟《红楼梦》没有原著的结局,只能依赖于批注和前文的伏笔来推断,究竟读者喜欢哪种结局,只能说各有所爱了,我个人比较赞同悲剧的结局。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众姊妹有好几次在诗社中写诗,比如说第一次探春起社大家写的海棠诗,还有一次是人最全的,就是大家一起写的菊花诗。这次结诗社是比较突出个人的性格的。

在这次的诗社中,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等的性格都明显的通过诗来表达了。

忆菊“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这首诗通过忆菊来忆人,暗示了宝钗的命运。在和宝玉成亲后,宝玉出家,他独守空房的落寞与哀愁。

对菊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这首诗通过史湘云的笔法写出来就显得很大气,显示了他有男孩子的性格,但是也突出了小女儿的一些闺中愁怅。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林黛玉本来就是清高孤独,目下无尘的,这首诗更是把菊花的孤高自赏和清秀耐寒的品格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更凸显了黛玉的品格。

簪菊 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探春在贾府中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在这首诗里也看出了他的性格,豪爽而又乐观的精神。也突出他的精明和强干,只是天不随人愿,他的命运也是被别人感叹而已。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这几首菊花诗突出了这几位人物的性格,重点点出了他们的命运和走向,在诗中也对他们的人生表达出了由衷的赞美和叹息。

湘云屡次对黛玉不敬,黛玉都从来不计较?这其实和黛玉的性格有关。黛玉比较毒舌,经常多愁善感,有非常的心细,乍看之心觉得非常不好相处。可是实际上她是一个从来不记仇非常大度,且又很重情,极好相处的人。黛玉对湘云的不敬,从来不计较的原因,大概如下:

一、黛玉重情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黛玉其实是个非常重情的人。她和湘云是从小一起玩耍的**妹,在众人未搬进大观园之前,湘云一到贾府,就住在黛玉房中,且同睡一张床,这也就表明两个人的感情实际上也十分的深厚。这就是为什么在《红楼梦》二十二回中,因为湘云说出了龄官像黛玉的话,黛玉和湘云恼的不是彼此,而是宝玉的原因。因为以她们两人的情感而言,这种玩笑完全不伤大雅,也不伤情感。正因为黛玉重情,所以他她对湘云的情感实际上一直都没变。即便湘云后来和宝钗关系更深厚,有疏远黛玉之意,但是黛玉对湘云还是一如既往。

二、黛玉从来不记仇

黛玉看似爱使小性子,但是个从来不记仇的人。比如在《红楼梦》二十六回中,因为怡红院的丫鬟不开门导致她和宝玉因误会而闹了很大的矛盾。但是在知道实情之后,她并没有说怡红院丫鬟的不是。在《红楼梦》前几十回中,袭人非常不喜欢黛玉,也曾背后说过黛玉的不是,这些黛玉自然都是知道的,可是黛玉从来未说过半句袭人的不是。而且在后来袭人给以倒茶向黛玉示好的时候,黛玉反而很感激袭人的体贴。可见黛玉是个从来不记仇的人。正因为黛玉不记仇,自然对于湘云的不敬,她也不会放在心上。

在《红楼梦》中,黛玉之所以让人觉得爱使小性子、爱哭,其实都是因为过于看重宝玉的缘故。所有,但凡和宝玉有关的人事,她都非常在意,这也许就叫做“关心则乱”吧。但是撇过黛玉和宝玉的吵闹再看黛玉,会发现她实际上是个性格活泼、爱开玩笑、重情感的女孩子。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和她从小一起玩耍长大的湘云,黛玉是真心把她当做闺蜜、妹妹看待的,又加上湘云也是个大大咧咧不记仇的性格,所以黛玉对于湘云对她的不敬,她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金陵十二钗中,史湘云的命运与黛玉最为相似,两人都年幼时父母双亡,又都言语爽利,性情相近。

如此,湘云和黛玉,一开始关系应该不错,比如第二十回史湘云初次出场,当夜史湘云便往黛玉屋里安寝,文中称“仍往黛玉房中安歇”,一个“仍”字,说明了湘云此前但凡来贾府,都和黛玉一起住的。而次日宝玉来黛玉房中,用史湘云的洗脸水洗脸,并和史湘云有扎辫子这等亲密举动,黛玉仍不吃醋,可见黛玉和史湘云的关系之亲密、之信任。

可是,渐渐的,史湘云对这个林姐姐不屑了起来,有时甚至语出不敬,反而处处恭维宝钗,甚至说出这种话来:

“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这是对宝钗有多高的敬意,多大的崇拜,才会感慨至此?而黛玉在史湘云眼里成了“小性儿、行动爱恼”的小气人。这期间,史湘云经历了什么?跟宝钗的离间不无关系。

宝钗自进府后,与人的感觉是行为豁达、安分从时,论理不会作出离间别人这等丑事的,可事实告诉我们,这些不过是宝钗的面具,但凡摘下这些面具,我们便看到令人生畏的心机少女。

宝钗第一次“牛刀小试”,便是史湘云第二十回初次登场时,这天宝玉和宝钗在一处说话,人报史湘云来了,宝钗便与宝玉一块出去迎接,黛玉见后吃醋,便赌气回房了,宝玉忙来哄,这时,宝钗来了,她做的什么?原文写到:

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在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

这个举动很奇怪,首先,宝钗说的“史大妹妹在等你”,是史湘云让宝钗来叫宝玉的么?前面我们说过,湘云此时和黛玉的感情是很亲密的,甚至湘云在黛玉房中给宝玉梳头,黛玉也不吃醋,人家三兄妹无论血缘还是先后亲疏,都在宝钗之上,就像宝玉说的,宝钗就是个“外四路”,史湘云如果要找宝玉,自己前来就好了,怎么会找这个“外四路”的宝姐姐代劳?

事实上在后文,宝玉出去后不久又回来哄黛玉,史湘云便跑来,傻乎乎道:“二哥哥、林姐姐,我好不易来一趟,你们也不理我一理”。试想,刚才宝玉如果出去见了史湘云,湘云还会莫名其妙跑来说这句话么?所以可以肯定,刚才宝玉出去没见到史湘云,更可以肯定,并不是史湘云让宝钗来拉走宝玉,而是宝钗借了湘云的名义来拉走宝玉。

宝钗为何这么做?

自然是因为黛玉在和宝玉置气,此举不仅让黛玉“越发气闷,向床前流泪”,还让黛玉误以为,是史湘云拉走了宝玉,因此对湘云产生芥蒂。即让黛玉难受又离间湘云黛玉两人,一石二鸟,这手段非常人可比。

在第三十一回,袭人央湘云为宝玉作鞋,湘云便道:

“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今儿我倒不做了的缘故,你必定也知道。”袭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

湘云说的是什么事呢?后来宝玉和袭人也解释了,是袭人“哄”宝玉称这扇套子是外头女孩做的,宝玉拿去给黛玉瞧,黛玉赌气才铰坏了,也就是黛玉和宝玉完全不知道这个扇套是湘云做的,所以根本谈不上黛玉针对湘云。可是这事儿却被湘云知道了,湘云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湘云的谈话,称“你必定也知道”,可知这件事不是袭人告诉她的,那么,放眼望去,还有谁告诉湘云?平日最能接近宝玉的,除了贴身丫鬟便是宝钗和黛玉,贴身丫鬟除了袭人,晴雯和麝月几人与史湘云根本没有来往,所以,这个人就是宝钗。

虽然我们不知道宝钗是如何巧妙地将此事透露给湘云,但根据湘云刺恼的样子来看,这件事横竖都是黛玉在针对史湘云,所以才将她做的扇套铰了。

史湘云和黛玉的感情,再一次被宝钗离间。而且很可怜,这两位姑娘被离间时都被蒙在鼓里,宝钗的心机城府,实实令人生畏。这位被称行为豁达、安分从时的“封建淑女”,到底安分在哪呢?一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7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