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婚俗文化也是流传至今用的最多的传统习俗,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那么陕西人结婚有哪些有趣的风俗呢?
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程序有:
1、迎新准备
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礼笔、傧相、厨师、跑乱、乐人、凭轿等人。
2、迎亲
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
3、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
4、入洞房
新郎把新娘送入洞房后,再出来招待宾客。
5、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
6、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
7、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8、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意取双吉),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回门”,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以示认亲。
9、贺礼
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
一般农村对于传统婚礼的习俗保留的比较完整,但是年轻的新人或者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优化了很多环节,新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就好。
铜川结婚风俗是指的陕西省铜川市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铜川其实也叫做同官,地理位置在陕西省的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处,与延安、渭南以及咸阳三个城市毗邻,具有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铜川人结婚的历史风俗是如何的呢?
生活在陕西铜川市的人结婚自然是要选择铜川当地的婚俗,不过大多数的人对于铜川当地的婚俗都是不太了解的,因此在结婚的时候抓耳挠腮手足无措。下面就来说一说铜川结婚风俗,以帮助正在准备婚礼的朋友们。
一:定亲,当代的铜川人也都是追求自由恋爱的,而即便是自由恋爱一些铜川当地的婚俗还是要讲究的。男女双方若是确定做进婚姻就要双方在一起吃一顿饭,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只有男女双方的父母,还要邀请双方的直系亲属在一起见证。男女双方的家长都是要准备见面礼的,男方准备的一般是金首饰,女方家长则会准备手表。
二:过礼,铜川人也都是讲究彩礼的,彩礼的内容也是包括礼金和三金,包括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礼金的话都要是吉利的数字,现在都是要三万多或者六万多的,当然还有要的更多的,男方是一定要满足的,否则的话婚事就难成。
三:结婚,两个人结婚铜川人都是讲究亲迎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要认真的准备,男方要联系婚庆公司来制定接亲的流程和婚礼细节,同时要请人布置婚房等等,女方的话则是要准备嫁妆。结婚迎亲当天有轿子或者是汽车,新娘要早早的打扮好坐在炕上等待新郎官,新郎官下车后就要将带来的肉、点心以及烟酒和莲藕等等送给岳父岳母,还有新郎同行的一个逮鸡娃,手里提着一只脖子上绑了红绸子的鸡,说是要将新娘的魂引回男方家。
实际上铜川结婚风俗的讲究是非常多的,以上说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说大家想要结婚的话,婚庆公司是了解当地的婚俗的,大家也可以找专业的结婚网去咨询。
男方叫迎亲、迎娶,俗称“娶媳妇”(澄城县称“色媳妇”,富平县称“撩媳妇”,华阴市称“过缘喜”),女方叫嫁女或出嫁,俗称“发落娃”或“打发娃”。
结婚前由男方择吉日良辰,邀当地有名望人士,将新媳妇上、下轿时辰和沿途忌讳、礼仪程序等书于红笺,交媒人送往女家。女家应允后,双方各自备办婚用。婚前数日,亲友给待出嫁女子送首饰、衣物,称为“添箱”;给男家送首饰、衣物,称为“行礼”。
男家将所备办婚用之首饰、彩礼及其他物品托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礼”,有的婚前三天送,称为“下三天帖”。在华阴市,舅家、姨家等近亲还宴请新女婿,称为“洗花道”。在大荔县,新女婿结婚前一天要去外婆家吃“戴花面”(细长面条),外婆家给外甥赠“腔花”一对,以示吉利,也有百年和好的意思。
有的地方婚男婚女要各自上坟祭祖,男方给女方送肉、酒、鞭炮、香表等。结婚日清晨,女方聘请女中尊长为新娘开脸(用瓷碗片除去额头和颈部汗毛)、上头(盘发);男方在堂屋供奉祖先牌位后,按所择吉日,请傧相骑马引花轿偕媒人、鼓乐至女家迎亲。轿内坐十二三岁小孩一个,由新郎的小弟弟或兄弟姐妹的小孩充任,称之为“垂轿的”或“压轿的”。
有的还有迎新娘子的(由“全命”姑嫂充任)。大荔、蒲城一带有的还给轿内放鸡、书或宝剑,以图祛邪吉利,并用红纸书“一路福星”贴于轿帘。轿至女家,女方饭食招待后,新娘头顶红盖头,着凤冠霞帔,穿绣花红鞋,拜祖、拜双亲,由姑嫂搀扶上轿,按所择方向盘腿而坐。兄弟数人扶轿,吹鼓手奏乐于前,女家亲友送嫁妆者尾随,谓之“送女”。
迎亲花轿须按来时路线返回。途中,有的地方村民还有索要“买路钱”之习俗。入村,韩城一带讲究遇井、碾子皆用红布遮盖。轿至男家门口,新郎披红插花,着礼帽长袍,大荔等地还胸挂铜镜,由傧相陪同,走向花轿施礼。在鞭炮、鼓乐声中,傧相向花轿撒“铜钱”,新郎揭开轿帘,新娘由女喜傧扶拽下轿,韩城一带由公婆抢抱,孕妇、寡妇及属相相克者回避。
这时,有的县(白水等)由“全命人”手提烧红铧尖,用食醋浇注,冒白烟后,围花轿转三圈,俗称“打醋胎”;有的先以四个蒸馍在花轿四角轮番投掷,再举干草火把绕轿三周。随之,由一能说会道的热闹男子充任“相风的”,向新娘身上撒草料(麸、谷草杆、核桃、枣等),唱“撒草歌”,如“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等,同新郎、男女傧相引导新娘脚踏红毯直入洞房。
进门时,新郎给新娘头上插筷子,意为“快生贵子”;用擀面杖挑去新娘盖头,拉手上炕,绕炕角转一圈,俗称“踏四角”;新娘按所择方向,盘坐于备好的酒曲(或醋曲)上,谓之“坐福”;新郎踢新娘三脚,嬉击三拳,以示“出嫁从夫”。出洞房时,年轻人争给新郎脸上抹黑,谓之“贺喜”。
午时,宾客入席后,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在“天地桌”前行三叩首礼,称为“拜天地”,再拜祖先牌位,然后夫妻互拜。席间,好热闹者给新郎母亲抹黑脸,叫“搭喜”。宴席间,有的地方还有新郎新娘抓饺子、馄饨,抓住饺子示生男,抓住馄饨示生女。宴毕,送走女方宾客,新娘给本家及亲友长者倒茶,长者赠送礼物,俗称“认亲”。
至夕,新郎新娘吃合喜面,再饮交杯酒,称之“合卺”。新婚之夜,小伙、姑娘都来“闹房”,多以猜谜、磕头、打趣、偷房等方式取闹,俗称“耍媳妇”。习惯上有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日无大小之俗。
扩展资料:
古代的订婚习俗:
订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的第一道程序。旧时,男孩长到十二三岁,父母即托媒撮合,俗称“提亲”。媒人向双方提说后,如无意见,则于龙、凤“庚帖”上分别开列男女生辰八字,送至对方家中。三日内若无不祥之事发生,即请阴阳先生按男女双方年庚、属相进行占卜,算命“合婚”,如无“冲犯”,即回“允帖”以表同意。也有不写庚帖,单凭媒人口头说媒订亲。
接着商定彩礼、衣物诸事。清末,一份礼白银24两。民国,一份礼银元24枚。彩礼一般一两份。此外,还有衣料、被褥、首饰、棉花、丝线等。男方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俗称“问媳妇”,有的称“戴耳坠”(女子从此戴上耳坠,表示已订婚),也叫“换帖”。
渭南市人民政府-婚丧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