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结婚需要十二种礼物,也有人不知道十二种礼物到底是什么意思。结婚十二种礼是指婚前男方送女方家的十二种礼。
男方迎亲的十二样礼是什么
为一般订婚准备的三份、六份和十二份礼物的细节取决于当地习俗。
三件礼物:
1两条名牌香烟
2两瓶名酒。
3两盒高级补品
优点:易买,有档次的品牌,标准基础,简洁。
问题:保健品总是被一些人抵制。真正吃中老年人的人群很难划分,不实惠,太“简单”
六件礼物(1)-传统习俗:
1西式结婚蛋糕礼盒
2、中式结婚蛋糕礼盒,年糕,年糕一般用于订婚,有吉兆。新娘吃了年糕就能嫁个好老公。
3,香,礼炮,蜡烛,传统婚礼香,龙凤烛,传统婚礼鞭炮,寓意告诉祖先祈求幸福。
4六色喜糖(冬瓜、冰糖、橘饼、桂圆、米香、喜糖)象征着甜蜜和富贵。
5头尾仪式,男方为女方准备六套头尾服装配饰。
6租用黄金首饰,男方为女方准备金饰(项链、手镯、饰品等不同的金饰),象征富贵吉祥。
六大礼物(2)-台湾省风俗:
1盒装蛋糕:速食蛋糕,多为西式蛋糕,装在盒子里,内有各种小甜点。
2大饼:中式饼。按照台湾省台南的习俗,娶女儿吃大饼时,往往以饼的轻重来评判。量越大越体面。
3年糕:俗话说“吃饱饭嫁好(wng)”。吃完年糕就能找个好老公,这在台湾省农村还是挺流行的。
4礼香、礼烛、礼炮:礼香无骨透明,礼烛配龙凤,礼炮用大鞭炮、大炮。一般婚礼蛋糕公司都有一整套给新人买。
5大米、唐子路(丸子糖、八角糖)、福源(桂圆干):大米和糖是女方包饺子用的,寓意团圆、幸福;“福”的意思是新郎的眼睛,女方接受不了,只能偷两个给新娘吃,意思是从今以后要看紧新郎的眼睛,让他婚后不看别的姑娘。此外,它还意味着要成功,多生孩子,多抱孙子。
6订婚的钱,黄金首饰,女人的布或衣服:一般来说,订婚的钱可以分为“大订婚”和“小订婚”。“大订婚”通常是用来给男方面子的,“小订婚”是实际订婚的钱。用红包包着,不透露数字,女方一般接受小订婚,撤回大订婚。金饰,包括项链、手镯(链)、耳环等。大多都是婆婆装饰的。作为给媳妇的礼物,结婚那天都要穿,以示尊重。至于准备多少黄金首饰,就看男方的经济能力了。新娘的衣服(俗称头尾)以讨喜的红色为主,也可以换成布料,甚至皮包、鞋子,用来把新娘从头到脚打扮一番。送的时候注意嫁妆(小聘)。嫁妆的数量不能是奇数,必须是偶数,并用红纸包好。
八大礼物——传统习俗:
1按下钱箱,表示女方家有钱。
2尺子-衡量幸福的标准。
3Comb-Comb主要是指夫妻俩会白头偕老。
4如意秤——希望我的婚姻生活非常愉快。
5镜子——代表生活的完美。
6剪刀——剪刀在古代主要用来剪衣服。它们在这里用来表示已婚夫妇生活非常好,什么都有。
7斗——在古代,它是测量谷物的主要仪器,在这里用来表示丰衣足食。
8算盘——是指婚后生活可以相安无事,有一个合理的计划。
十二份礼物:(除了最后六份礼物,再加上以下礼物)
7猪(全猪、半猪或猪腿):现代人都讲究简单。意思是男方不会亏待女方家,女方会把礼物剪下来送给参加的亲朋好友
12其他:如礼品、易拉罐、婚礼用花等。
结婚十二礼分别是什么
传统的订婚习俗包括六礼和十二礼,男女双方都要准备,只是物品会有所不同。有专门卖六赠十二的店,可以一次性买够!有些人为了省事会选择打折。
男士准备的十二份礼物
1盒装蛋糕——六合一中式蛋糕或西式婚礼蛋糕(现在大多是西式婚礼蛋糕)
2太阳饼-中国馅饼
3烟花和蜡烛-用于向祖先致敬,并祝愿彼此好运和和平。
4六色喜糖——唐吉、冬瓜糖、冰糖、桂圆、花生等象征甜蜜。
5黄金首饰——男方准备女方的金项链、手链、耳环和戒指。
6头尾礼——给女方6件或12件衣服~象征着奢华奢侈的生活。以上是六礼,12礼比以下多。
7两打酒——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都平安~爱情浓。
8脸线——象征着两个姓氏的婚姻~美满的婚姻。
9、糯米。糖-让女人做汤圆~象征着一个幸福的团圆。
10火腿——它的意思是丰富和真诚。
1泡椒鸡——意味着创业。
12、开心花。罐装-表示好运。
女方要准备的十二礼
1盒装蛋糕——6盒或12盒为佳(点蛋糕时,除了自己做的蛋糕外,还需要加6盒或12盒蛋糕)。
2太阳饼——6盒或12盒为佳(点蛋糕时,除自己做的蛋糕外,还需加6盒或12盒蛋糕)。
3烟花和蜡烛——蛋糕店会提供两份,一半需要退回男方家。
4六色喜糖——结婚蛋糕店会提供两份,一半需要退回男方家。
5黄金首饰——女方需要准备男方的金项链和戒指。
6头尾礼——女性6件或12件衣服~象征华丽的衣服和玉食。富贵吉祥男的6件或12件衣服~象征锦衣玉食,富贵吉祥。(六件礼物中,需要送2双袜子给男方!)
7木炭-代表像火一样的爱。
8小麦和谷物-意味着食物和衣服完好无损。
9、红糖——糖甜~赏心悦目
10保证金。引线-与我丈夫的家庭结缘。
11腹围——意为盛大的展览。
12莲花芭蕉花。芋头叶-表示多子多孙。
结婚嫁妆都需要准备什么
嫁妆是女人结婚时带到婆家的钱和东西。又称“陪妆”、“化妆”。订婚后,女方准备嫁妆,嫁妆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古代,人们讲究门当户对,嫁妆也被视为地位的体现。
嫁妆作为一种传统的婚姻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合适的丈夫,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一般来说,嫁妆是给男方家的,也有人把嫁妆给女儿,作为女儿在男方家生活的物质基础。嫁妆的多少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条件。
在我国,按照以前结婚的旧习俗,嫁妆包括洋槐被、枕头、柜子、盒子、梳妆台、精美装饰品、金银首饰等。都可以作为嫁妆。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女方家给的嫁妆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有很多象征吉兆的物品。
以痰盂为儿孙桶,愿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屋。红色尺子作为子子孙孙的尺子,表示有肥沃的土地。花瓶代表花的繁荣;铜板和鞋子,意味着白头偕老;银色包皮有缠腰之意;剪刀和蝴蝶一起飞;一对被子,床单和枕头,祝新人恩爱感人;糖是甜蜜幸福的隐喻;还有我们生活中吃的筷子,意味着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丰衣足食。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女方家不仅放这些物品,还会放很多金币作为嫁妆。此外,有些家庭可能还会送一辆车或一套房。有些家庭可能还会给女儿结婚时需要的家具,比如洗衣机、冰箱、电视、橱柜等等。
接亲需要准备的东西
1被子
新娘的婚床必须盖一床高高的被子,
在中国传统婚姻中,金银首饰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是三金或者五金件。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三金五金包含不同的首饰。金银首饰嫁妆一般由新娘佩戴。
3生活必需品
日常用品很多,牙膏、牙刷、沐浴露、洗发水、毛巾等。在传统意识里,是指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想和他生活在一起。
4家电
家电可以说是嫁妆中的大件,也是嫁妆物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包括洗衣机、彩电、空调、冰箱、电脑、梳妆台等家用电器和家具。
5礼金
有的地方嫁妆里也有一些彩礼钱,主要看女方家庭条件或者当地风俗,彩礼钱的多少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嫁妆甚至包括房子、汽车等。这也和男方给的嫁妆有关,其他的都是男方给的,没必要写在清单里。
6儿童水桶
可能很多新娘都不知道孩子的水桶吧。它的原型是古代的马桶。在旧社会,中国人总是非常重视生儿子,所以在很久以前,一些家庭会提前一天让男孩睡在新床上,早上留下男孩的尿液,这意味着生了一个儿子。而现代人家里没有厕所,全部干脆换成了儿童桶。里面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放五个红蛋预示着第五个孩子要上学,是幸福长寿的象征。后代桶一般是新娘进门前由娘家兄弟抬进洞房的。
7婚礼用品
结婚要准备的东西:出门纱,礼仪纱,祝酒礼服,头纱,包包。大部分婚纱都是无口袋的,所以一个大容量的包很实用,比如手机,钱包,化妆品,收到的礼金红包都可以放在包里。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婚礼都是民俗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大多数人一生只结一次婚,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且富有创意的。
虽然现在的婚礼形式和流程逐渐西化,即男士穿西服佩戴领结,女士身穿白色纱裙手捧礼花,最后二人在神父的见证下宣誓亲吻并交换戒指。
但是,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婚俗礼仪,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少数民族通报的传统婚俗。
结婚呢,每个地方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自然在结婚习俗上也会有着地区上的差异,那么农村的结婚习俗和城市一比,一些有趣的农村结婚习俗可就值得我们看看了。
一、吃喜面
新郎到新娘家后,新娘的本家家长会陪新郎坐会儿,然后新娘的本家姐姐和嫂子就粉墨登场了,开始要红包,并商定喜面的价钱,一般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当开始上喜面时新郎要赶紧吃,而新娘的家人会快速的去夺。寓意是夺富,所以两方会尽力抢喜面。一般情况下,新郎只能吃一口,面就被抢了。
二、开门费
吃完喜面后,新郎来到新娘的门前,新娘不给开门,要开门就得拿红包。当然这些红包都是新娘的娘家人要的。
三、锁门费
当新郎进入屋后,新娘的家长早就把大门给锁了,要想把新娘娶回去,得掏锁门费,不给红包,不给开门。有些聪明的新郎会提前安排好人手把住大门,不让锁门。
四、三把炮
当新郎把红包掏的差不多了,新娘该上花轿了,但新郎必须放够三把炮,而且鞭炮是一把比一把长,这样新娘才能上花轿。
五、不走回头路
迎亲回来时就不能走娶亲时的路,寓意是夫妻不走回头路。
六、闹洞房后抢红被子
在洞房夜,新郎和新娘会抢唯一的一床红被子,谁抢到寓意是往后这个家谁说了算。
这就是我们一些农村里的有趣结婚习俗,如果你也想尝试这些创意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太一样,我是福建泉州的,所以就和你分享一下闽南的婚礼习俗吧。
1、轿前猪脚
闽南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篮中盛着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明,我们闽南人称之为“轿前猪脚”。每当谁家娶媳妇,在准备送往女方家的彩礼当中少不了得准备两个大小一样的猪脚,寓意两家幸福美满。
猪脚的重量要在二十斤左右,如果猪脚太小会显得太小气。猪脚一定要用红绳子绑在关节点上,另一头放在红纸包成的红包里面,红包里还得放12元钱,寓意以后每年的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
2、栓红丝线
提亲的时候就要用到红丝线了,红丝线在闽南婚俗中从头出现到尾。男方在提亲时带的见面礼中,就得用红丝线把见面礼的外包装捆起来,现在比较简化了,直接摆个红丝线上去就行。进入女方家时,把见面礼放在大厅显眼位置,表示吉利好彩头。
双方互相满意之后,就要开始“择日”。“择日”的时候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新人的亲属当使者(很多时候是媒婆),使者要来姑娘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包起来,里面放个红绳,让男方带回去“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再互送的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贴上红纸。双方家中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之外,也要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和新房的门楣上,图个吉利,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
3、八卦米筛
米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在闽南习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团的米筛罩住新娘的头,然后男方才能把新娘迎进家中,寓意平安吉祥。
米筛的竹钉要露在外面,寓意出丁发财。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习俗变得更简化了,婚嫁的时候通常改为用一把红花伞来代替八卦米筛,以来图吉祥,二来可以遮风挡雨。
4、崇尚红与甜
在闽南,以红为尊、大、喜、吉。古往至今,办喜事一定是红色为主。结婚时,家中要张贴红色对联,喜字,门口还要挂红布,表示红红火火。新娘要穿红色衣裙,盖红头巾,穿红鞋,拿红包。
新娘入门之后要给婆婆和其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尊敬和亲热,还要向公婆敬红枣茶,大厅上要挂双喜的红绸喜帐
5、烘炉茶壶
闽南人离不开茶文化,所以在闽南婚俗当中,茶文化也不能少了。婚礼现场会摆着泡茶用的巨大烘炉和茶壶,按照闽南的习俗,要跨烘炉,表示兴旺之意,烘炉上会有“合敬怡真”四个字,告诫新人们,双方要互相敬让,互相包容。
在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合捧“金枣茶”给长辈敬茶,在闽南称之为拜茶。有部分地区把敬茶放在了结婚当天。
这些习俗都满满的闽南味道,毕竟个人了解的会比较局限,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婚礼风俗可以到一些关于婚礼平台上去看看一些文章,我之前就是在一百婚上面看到的。个人也在备婚当中,所以希望回答能对你有点用。
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也在也有变动,也有:肉(2X斤);面条(双数);红糖(双数);糖果饼干一类的四彩礼)。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数(一般6台、8台、10台~~~~)。
二、接亲队伍细则:
1一般合肥这边男方上门接新娘是下午(注意:当然也有上午接亲和中午是正宴的,这一般主要是考虑到有些亲友远道而来,好方便下午有时间返回,如果不想留宿的话)
2午饭过一会就出发(时间上最好带个半,1点半,2点半,寓意是找个伴的意思。)另外:其实合肥也有许多人出发是带8的,1:18、2:08等。
3车队没规定要有几辆车,但一般是双数除摄像车。要说明的是注意头车是摄像车(最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
42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注:回来一般怎么坐,下面有交代,现在先说说去的时候怎么坐,一般新郎一个人坐后面,伴郎做副驾位,当然也有新郎做副驾的,但如果那样婚礼摄像不好拍,驾驶员会入镜。少数的,也新郎自己开车,倒是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53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注意:若坐副驾也可。
6门缝钱要准备好。一般小钱(包1元、2元、5元、10元、20元~~~)的最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寡而定)注意:红包数量要根据人数来,要准备多点。
7本地的习俗是要放鞭炮的。从男方家出发(注:是大挂的炮),到了女方家的时候,鞭炮要提前放(前面说的头车上坐的人要提前下来放鞭炮。)
8、关于炮的数量,我的建议是大炮(5000以上的)要6挂,其实是5挂备份一挂,如果是合肥本地的,晚上团员饭还要加一挂。小炮:4-6挂,过去叫催妆炮,知道哪里用了吧。如果是朋友的车司机一般给烟,有专门带子。嗯,送亲的小孩有的要给红包,特别是提祖孙桶的,关于去娘家带什么,风俗是很复杂的,公鸡母鸡、鱼、肉、酒、烟等,现在有的新人结婚已经比较简化了。
三、到达新娘家后
接亲第一步:敲门
(新郎敲门喊爸妈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以稍稍为难一下,不宜太久。)
敲女方家的门。按习俗是不会马上开门的,有人会阻挠的。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后塞些大的就可以开门了。要注意的是有的新娘家设置了不止一道门。除了大门外新娘房也有个门,有的新娘家甚至会有好几道门,所以在大门的时候千万别把门缝钱一下就塞光了。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注:有500一挂的炮,买4-6挂。
接亲第二步:认亲
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
接亲第三步:求婚
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女方家开门后进入。然后会有个小礼节。注:带花、穿鞋之类。不建议带戒指,如果你想在婚礼仪式有献戒指仪式的话。
接亲第四步:互戴胸花
新郎新娘互戴胸花,新郎给岳父岳母戴胸花,并合影留念。
接亲第五步:新郎改口
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就是要敬拜女方父母,给女方父母敬茶改口,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注意:如果是敬茶,要给红包的,一般1001元,也有少数10001预示着万里挑一。要说些感谢他们帮你养了个好老婆之类的话。
接亲第六步:新娘出门
1、新娘由新娘的舅舅、哥哥或者弟弟等娘家亲属背上婚车,注意:这个过程中新娘的脚是不能碰到地上的。
2、之后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新娘新娘,副驾驶做伴娘。第二辆车是新郎的父母,副驾驶是伴郎。第三辆车是新娘的父母。
接亲第七步:燃放烟火
婚车离开新娘家要燃放鞭炮,婚车队伍开会新郎家。
接亲第八步:新娘进婚房
1、下车也要放鞭炮的,这个是新房的留守人员准备好的,车到小区门口,一打电话就放。
2、然后就是接新娘到你们的新家啦。新郎把新娘从车里抱出来,一直抱到新房。(注:这个还有就是一些新女性坚持自己和新郎手挽手走出来,也很大方,前一个方法比较的传统。)
3、当然要捎上伴娘和女方家的人一起走啦注:要找个女方家的人安排好,不要少带人,不礼貌。这时候也要放鞭炮注:大炮,到了自己的新家。路线不能重复,是圆形或8字形路线。
接亲第九步:新娘改口
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给男方父母敬茶改口,父母一样也赏新娘改口钱。(注意:有的新人结婚,新娘新郎改口的环节,也会放在酒席的时候一起敬茶改口的)
接亲第十步:接亲结束
在农村举行婚礼,现代人不太重视传统的那个习俗。很多人交给婚庆公司筹划,如何热闹地计划,大体上是迎接新娘,崇拜祖先,设宴,迎接新娘,侍奉新娘,侍奉新娘,吵闹几个部分。但是,如果按照传统习俗运营,程序不仅麻烦,而且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对于湛江地区,农村传统婚姻习俗要经过媒妁、合明、长文、装饰、诗集、扇头、祖先崇拜、骚动房、发油、归宁、外家、拜年等多种繁琐的程序。湛江地区的东岛,除了上述习俗外,还有嫁人前哭的习俗。
根据东岛的婚姻旧习,男女的婚事定下来后,男人让算命先生定下结婚的好日子,并让媒人拿着彩帖把这个帖子告诉女人。这个帖子应该由字漂亮,有才能的人写。礼票上写着某一年某一个月的某一天会迎接对方。接到男人的预知后,哭着开始嫁人。
东海姑娘的哭是民歌的一种,与普通民歌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哭,哭,在歌中哭,音调低,哭得像诉苦一样。哭的内容随心所欲地爆发,非常丰富,叹息自己命运悲惨,控诉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人,指责中间人的人,父母包办结婚的人,感谢父母养育的恩惠,兄弟姐妹和婶婶的离别等。
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这种哭通常在晚上哭,如果时间允许,通常在嫁人前一个月开始。除了嫁人的姑娘哭,村里比较好的姐妹们也聚集在嫁人的女人家里一起哭。哭的人哭着姐妹之间的怜爱之情,有的人触景生情,吟诵对未来婚姻的憧憬等。
推翻封建制度,青年男女实现婚姻自由后,东岛等婚前哭泣的习俗逐渐被淘汰。现在会嫁东海的都是老人。东岛年轻人不仅不必哭着结婚,很多传统的婚礼习俗也减少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东岛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普遍实现婚礼现代化成为现实。有些人干脆不参加婚礼,领结婚证,拿着结婚准备金走向外面的世界。就是最近流行的旅行结婚。
在鲁西南农村,有姑娘嫁人坐轿车的,有坐马车的,有坐花轿的,有穿婆家准备的“火锅棉裤火锅”的,有穿礼服的,但不管穿什么衣服,一般礼俗都是女人准备带的面条和钱串
新娘打扮得整整齐齐,在房间里等新郎叫门。新郎叫门的时候要给红包。通常第一次叫门的时候打不开。不管你给的红包大小,至少要开两次门才能开门。为了表现女性的慎重和金贵,一定要抓住。新郎让他开门,新娘只好把爸爸的鞋子穿反了。父亲扶着交给新郎,新郎抱着新娘上轿,新娘再开心也要流几滴眼泪。一是给娘家留下金豆,二是表明父母对娘家故乡的热爱。
新娘上车后,还有抱着鸡的童子,要背着装鸡的篮子和送新娘的人一起在鞭炮除名中上车,在去婆家的路上遇到水井和石磨等,发出恶灵,在路口贴上青龙、白虎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