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

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第1张

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

 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我们都希望身体健健康康,不要患上疾病,但其实病菌无处不在,很多人还不了解EB病毒,对EB病毒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吧。

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1

 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成年人也是会容易感染这个病毒的。成人感染eb病毒要是身体免疫力是正常的话一般是不会发病的,或者谁一次感染的量比较少的话也是不会发病的。

  eb病毒感染的过程有哪些

 1、潜伏期4~7周。感染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恢复期较长,通常需2~4周。本节临床表现主要介绍原发性EB病毒感染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的人类肿瘤(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原发感染的临床类型。

 有些大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点都不注意,平时总是大大咧咧,所以说这样的生活态度一定要改正一下。因为很多的疾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症状在早期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所以说针对任何疾病,我们都要了解他的一些早期症状。这样的话才能够被早日发现,才能够及时的治疗,不会错过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

大人会不会感染EB病毒2

  你未必了解的EB病毒

 EB病毒,估计咱们读医的人都不会陌生,但如果不是专科的,其实并不一定会太熟悉它。

 EB病毒全称为Epstein-Barr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属于疱疹病毒。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3~5岁的儿童90%以上都感染过它,5岁及以下儿童多为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多出现典型症状。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

 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口密切接触传播,如唾液、飞沫等,也可经输血传染。主要感染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本人是传染源。EB病毒感染广泛,多呈散发,也可引起小范围流行。四季均可发病,晚秋至初春较多。

 如果人在青春期才首次感染EB病毒,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还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EB病毒也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病毒。

  EB病毒相关疾病

 和EB病毒相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和鼻咽癌。

 最常见的就是被称之为“接吻病”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传染性疾病,与流感的表现有相似之处。

  临床表现

 潜伏期儿童9~11天,成人通常4~7周。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现多样性,临床表现有全身不适、头痛、畏寒、鼻塞、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婴幼儿EB病毒感染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不典型表现,伴血清VCA-IgM阳性。青春期及成人感染者则症状典型。病程约2~3周,少数可延至数月。发病期典型表现有:

 (1)发热:几乎可见于所有患者。一般为中度发热,可持续数日至数周。部分患者可持续1个月或数月。

 (2)淋巴结大:约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受累。尤以颈部淋巴结大最为常见,腋下和腹股沟次之。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及明显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

 (3)咽颊炎:常见为咽部、扁桃体等充血肿胀,伴咽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扁桃体可有渗出物或有假膜形成。部分病例为链球菌感染。

 (4)肝脾肿大:本病肝肿大者多在肋下2cm以内,可有谷丙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有黄疸。半数以上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伴疼痛和压痛。

 (5)皮肤、黏膜皮疹:约1/3的患者可发生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出血性皮疹等。多见于躯干。皮疹在4~6天出现,持续约1周消退。

 (6)其他:如眼睑水肿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EB病毒感染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91 传染源 92 传播途径 93 易感人群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诊断 15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16 预后 17 EB病毒感染的预防 18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EB病毒感染的穴位 1 拼音

EBbìng dú gǎn rǎn

2 英文参考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3 概述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更为重要的是,EBV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疾病大多能自愈。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

4 疾病名称

EB病毒感染

5 英文名称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6 EB病毒感染的别名

EBV;

7 分类

皮肤科 > 病毒性皮肤病 > 疱疹病毒性皮肤病

8 ICD号

B088

9 流行病学

EB病毒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青年学生中则以晚秋至初冬发病较多。在幼儿机构、学校、军队等团体中易有较大规模的流行。1956年上海曾有本病流行。

91 传染源

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EB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人口咽部上皮细胞(包括涎腺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并在上皮细胞内繁殖而释放病毒至唾液内,排毒时限可长达数月。

92 传播途径

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曾观察到心脏手术大量输血后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也有作者对1万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性接触的学生的本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性生活的学生,提出性接触可能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传播途径之一。关于宫内传播的意见尚不一致。

93 易感人群

不论种族、性别均可感染本病。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男女之比为3:2,但20岁以下组以女性略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或表现为轻症咽炎或上呼吸道炎,体内出现EB病毒抗体,但无嗜异性抗体。15岁以上青少年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1:4,体内同时有EB病毒抗体和嗜异性抗体。35岁以上患者少见。

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不常见。但EB病毒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在原发感染后通常继以潜伏性感染(或带病毒状态),病毒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扁桃体效价逐步增高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

10 病因

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EBV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V。

11 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在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细胞中起著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

12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EB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

13 实验室检查

1直接寻找病毒基因组和其表达产物(RNA、蛋白)的存在。

2血清学检查仍为目前诊断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4 诊断

EBV感染的诊断较其他的病毒感染,更为依赖实验室检查。途径有二:即直接寻找病毒基因组和其表达产物(RNA、蛋白)的存在。血清学检查仍为目前诊断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血清抗IgMVCA抗体的出现,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效价逐步增高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体内繁殖,因此是否会因人体免疫力减低而引起再感染(不一定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仍值得研究。

15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疾病大多能自愈。

16 预后

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

17 EB病毒感染的预防

1依据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特点,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

2严禁口对口喂饲婴儿。

3病区宜经常通风,病人口腔分泌物应专门容器收集、消毒无害化处理。

4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国内已研制成功)。

18 相关检查

EB病毒抗体

治疗EB病毒感染的穴位 阴独八穴

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

八冲

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

八邪

解毒的作用。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麻木疼痛,咽痛,齿痛,疟疾,头痛

耳中

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在耳轮脚处。标准定位:耳中穴在耳轮脚处。

紫外线穴位照射法

EB病毒是一种致癌性病毒,与非洲Burkitt淋巴瘤及鼻咽癌有关。传播方式是经口或唾液感染,入侵门户为鼻咽部。潜伏期4-14天,但亦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治疗限于对症措施。伴细菌性重叠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注意避免氨卡西林的反应)。有并发症者,如明显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枢神经受累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尚不能预防接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在性病临床上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本病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EB病 EB病毒 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EB病毒是DNA病毒。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主要有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属于疱疹病毒属,电镜下其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uman herpesvirus 4 (HHV-4))。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中唯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 1964年Epstein及Barr等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故命名为EB病毒,是最早被识别的人类肿瘤病毒。

EB病毒是很常见的疱疹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细胞内。它主要通过人类唾液传播,因此呼吸道是EB病毒潜伏的最大场所。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期较早,约3~5岁已达高峰,80%以上的5岁儿童EB病毒血清学阳性。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较好,只有40~50%的5岁儿童的EB病毒血清学阳性,其感染常推迟至青年,15~20岁到高峰。根据调查的结果,世界人口的90%以上都存在EB病毒的潜伏感染,或成为EB病毒携带者。更重要的是EB病毒感染与越来越多的人类恶性肿瘤有关,应用原位杂交证明了携带高拷贝EB病毒除了能转化淋巴细胞外,也能赋予肿瘤细胞一定的生长优势,使其成为优势细胞群,呈现转化特征。EB病毒引发了全球癌症的1%,并占所有感染性癌症的56%。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对致癌因子的分类标准,EB病毒被列在第一组致癌因子中。

EB病毒又称为人类疱疹病毒,主要和鼻咽癌、淋巴瘤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系的。

EB病毒的检查是可以通过抽血检查EB病毒PCR检测方式检查出来,EB病毒非常高和临床的鼻咽癌、淋巴瘤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

儿童eb病毒弱阳性什么意思

儿童eb病毒,抗体为弱阳性,这个提示是感染了一批病毒的,如果病毒载量比较高的情况下是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

儿童eb病毒会传染吗

eb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都可以作为传染源,这种病毒是有传染性的,而病毒大部分存在于人们的唾液中,这种病毒一般在唾液中存在,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一般超过15岁的患者表现症状会明显一些。

儿童如何预防感染eb病毒

首先,在生活中家长们要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早晚要刷牙漱口,还要注意手部卫生。小孩不能与其他人共用碗筷和水杯,大人们不要嘴对嘴亲小孩或者亲脸,尽量避免小孩与病毒携带者接触。当小孩子上学的时候要勤洗手,多做室外活动,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另外, 给小孩子接种疫苗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防治措施。因为eb病毒感染之后患者会终身带有病毒,但是自身不会发病,只会把这种疾病传给别人。小孩子避免不了与其他人的接触,为了可以让小孩避开发病,接种疫苗让小孩子的身体产生病毒相应的抗体,便不会再发病了。

对胎儿有害的病毒感染有哪些 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或直接侵犯胎儿引起多种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有的甚至能导致胎儿死亡。下面介绍几种对胎儿有害的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感染。可使胎儿发生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小头、肝脾肿大、黄疸、智力低下。 ⊙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可出现小头、失明、癫痫、耳聋、肝脾肿大、黄疸、智力低下、溶血性贫血。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致胎儿小头、小眼、脉络膜视网膜炎、晶状体混浊、心脏异常、短指(趾)、神经或精神障碍。 ⊙肝炎病毒感染。可发生胎儿流产、早产、死产、新生儿窒息,并使婴儿感染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腮腺炎病毒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妊娠前三个月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常引起胎儿死亡及流产,并可能引起先天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风疹病毒感染。可出现宫内发育迟缓而导致低体重儿;也可在出生后出现生长缓慢。并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如: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常见的损伤有先天性白内障、小眼球、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心脏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间质性肺炎等。 另外,弓形虫感染可使胎儿出现脑积水、脑钙化灶、脉络膜视网膜炎、精神运动障碍等。摘自《280天胎教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王新良主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13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