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婚姻程序
说媒
在中国民间的婚姻中,媒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礼俗一再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所谓缘分。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搓合成功一对男女后,媒人可接到一些钱财,这笔钱财被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礼的钱数由主家的经济状况决定,而且必须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相 亲
在古代单身男女双方都很少有亲近的机会,尤其是女子,更是深居闺门之中。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里作初次访问的活动,就称之为相亲,俗称看亲。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一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因此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得体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
如果女方父母要款待男方,这说明男方已得到了女方家里的同意。若迟迟不备饭菜且任由男方告辞出门,则说明这门婚事即将告吹。中国大体上是一个含蓄的民族,这种事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全靠男方和媒婆察言观色。当然,女方也可能会去男方家“拜访”,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当”。若女方父母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表明这门婚事难以告成。此时,男方当然不可费力强留。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或者将奉上的香茶一饮而尽,则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过礼
男女双方在相亲之后就可履行一定的结婚程序,这个过程称为“过礼”。过礼之际媒人要将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把女方的生辰八字送到男方。这时,迷信的父母大多会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八字合与不合。合,则婚事继续;不合就此打住婚事免谈。在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会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在婚礼中是一件大事,婚事的主动者,应向对方送一笔厚礼。各地风俗不同,所送之礼也有差异。有的地方要求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两瓶,鸡鸭各一只,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之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给多少算多少。在经过“过礼”后,男女双方可议定结婚的日子了。
择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选择结婚的日子也是十分讲究的,人们认为结婚日子的选择关系到男女双方以后的幸福。这个选择良辰吉日的活动就叫“择期”,或叫“择吉”。择期的任务一般由星相学者或算命先生完成,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当然也可以自己看“皇历”或自己推算决定。婚期决定后,双方父母就可以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婚柬一般由婚姻当事人或其父母亲自送到亲友手中。亲友在接到婚柬后,一般来说,即使人去不了,也要送礼并在礼品上写上一句表示祝贺的话。在农村,送给女方的礼物多为实物,如箱、柜、床、被、衣、料等,并且,送礼者不必等到请柬送到后再送,因为女方父母要根据送礼人的多少去决定出嫁酒的规模。
铺房
在古时,男女双方迎亲的前一日,女方要派人到男方家与男方共同铺设房屋,这道程序,称之为“铺房”。铺设之物,男女两家有别。司马光《书仪·三·婚仪上》说:“床榻荐席椅桌之类,男家当具之,毡褥帐幔衾之类女家当具之。”女家铺房后还须亲压铺房,备礼前来暖房。又以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人。
开脸
女孩在出嫁前的一两天要做的一道过程,开脸又叫开面。届时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以两条线互相绞合,为待嫁女子拔除脸面之汗毛。有的地区,婚后再拔一次,俗称“挽面”。浙杭一带,嫁女开脸时,身旁置万年青两盆,皆以红纸缠绕以取吉利之意。
戴绒花
当女子出嫁时,头上多戴一朵绒花。绒花由编草制作成为人的形象,如麒麟送子之类。因绒花与荣华谐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相传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小痣,常插鲜花以掩饰,因鲜花易枯,便以民间制作之绒花代之。从此,民间便仿效成为一种风俗。
穿凤衣戴凤冠
新娘出嫁时的穿着习俗。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近代以来,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易凤冠而披兜纱,裙长拖地尺余,行步时,两小儿在后持之,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
吃和合饭
在结婚当天,新娘上轿之前,男女双方家里分别备好酒席,由平辈或晚辈陪新郎新娘吃饭,这就称为吃和合饭。新娘吃过和合饭即上冠戴头巾,由搀扶领着遍辞父母及亲友,后由执筛者执烛者左右引照,出阁入轿。新郎饭毕,则对床而坐不得向外。有的地区则将此礼提前至女嫁前一晚,又叫“别亲酒”、“辞家宴”。
障面
新娘上花轿前要用红巾蒙盖,在花轿内也不能揭去,此即为障面,又称为盖头。到男家入洞房后,才能由新郎或男家福寿双全的女亲揭去,让贺喜的人瞻看新娘的风采,谓之挑盖头。
搬谷豆
当女子要出嫁时,通常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妇,手拿装有谷子和豆子的簸箕到处撒,有的地方则是撒草。新娘上花轿之前,花轿的里外都要撒播。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新娘下轿以前也要撒播,此谓撒谷豆。而新郎新娘入洞房,女左,男右坐在新床上时男家的人也要拿谷豆果子以及钱币再撒一次,此谓撒帐。一是认为谷豆可以避邪,二是借喻植物种子预祝新娘早生贵子。汉代已有这个民间风俗。还有的地方撒花生、红枣,意为早生子,而且男孩女孩要花搭着生。
迎亲
当快要结婚时男女双方要杀猪宰羊,准备请厨师伴娘,轿夫等其他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做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准备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赘则反之。一切准备就绪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女家在花轿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茸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当花轿到达女方家时,就鸣炮奏乐来相迎。迎亲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大红迎亲简帖。接着是女家动乐开筵。席间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中国民间有不成文的习俗,在新婚的三天里亲朋戚友中的平辈和晚辈青少年可以别出心裁地编演几出小小的喜剧,捉弄捉弄媒人或新郎,称之为“洗媒”和“挂红”,俗称“贺新客”。对这些能增加欢乐气氛的小闹剧,媒人和新郎应该容让,不妨小小报复一下,但却不要真的生气发火。
吃完早饭后新郎新娘将会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先神位和长辈行礼后,伴娘就可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前新娘一般要哭嫁以示对父母家人的依恋。新娘上轿后,即奏乐鸣炮,起轿发亲。乐队在前,乐队后面是新郎,有条件的要骑马,接着是花轿和其他送亲的人员。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因此有时候要绕着路走,俗称“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大树等,都要把娶亲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轿夫们要比拭技艺,尽量使轿子抬得平稳一些,有的地区新郎双方要换胸花。如果遇见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啦!”接亲的队伍将要到达新郎家门口时,男家要鸣炮动乐相迎。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门前,男家请的伴娘一般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轿帘,将新娘搀下车来,傧相上前赞礼,宾客们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红、黄各色纸屑替代,将婚礼推向高潮。
一般5~15岁的女子是学琴棋书画,琴:古筝;棋:围棋(因为女子学围棋,就能在战争的指挥中显示作用);书:各种字体的书法(书法能体现本人的情操);画:山水画,画花,草,山,水,人也可以(尤其是山水画和花草)还有女子应该学女红,淑女的礼仪(我个人意见:让女子学学医术也不错的)古代女子一般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自古以来,女子的贞洁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底线,也是最被人看重的,而在古代并没有现代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却有着古人独特的验明贞洁的办法,而女子出嫁前为了验证贞洁,就是在新婚之夜有没有落红,说起来也是十分难以启齿的。
在古代的那些大户人家,对于自己女儿看管要更加的严格一点,甚至恨不得把她们软禁在房间里。古代那种封建制度下的女子,是没有丝毫自由,甚至是没有自己的自主思想,更像是木偶一样任人宰割,甚至任人摆弄。
而古代的人对于女子的贞操也看得比较重,很少有发生过二婚的场景,如果说女孩子在新婚之夜没有落红,也就是没有初次承欢的痕迹,那么就会被婆家的人说不贞洁之人。甚至面临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被退婚。
在古代的那些女子的心中,因为从小都接受封建教育,所以她们的心里都觉得女主的贞操甚至是比自己的生命都还要重要,这就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她们没有任何的自主思想,甚至是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如果说女方没有落红,那么就会被退货,而且在她结婚以前会签一个类似于:如果不是有贞操的女孩子,那么就算是被退婚也不可以索要赔偿,甚至是女方还要赔偿男方的精神损失的协议。
在这样的社会当中,没有多少的女孩子能够真正地做到独立自强吧,她们的生活模式以及她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她们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在古代的人,如果说女子在新婚之夜被发现不是贞洁之女,那么下场往往都是很悲惨的,甚至是回到家里面也会被自己的亲生爹娘给赶出来。
而这种方法在我们看来是十分难以启齿的,但在那个年代,如若不贞就会受到社会的贬低和排挤,甚至丢掉自己的拼命,也是极其悲惨的了。
纵观历史,女子出嫁前都有许多的习俗,每个国家都有所不同,即使同个国家不同的地区也会有所不同,习俗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有个共同点,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女子出嫁都要有嫁妆,历史上一直如此。当然男方也要给相应的彩礼,有趣的是,现如今很多人的彩礼越要越高。
结婚是人一辈子的头等大事,但是有个国家女子出嫁之前,要做的事,令人无法接受。
新娘子做的花轿
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男女有别,有关专家曾专门指出,女儿到了六岁之后,最好不要和父亲有太过亲密的接触,否则不好,在这之前更是要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便有,“女大避父,男大避母”的说法,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和孩子不亲密了,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的。
日本历史上一直有个特殊现象,那就是男女混浴,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这本就是个很隐私的事情,在日本却很平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国泡温泉,首要条件就是不许穿衣服,只有少数地方允许穿衣,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外国人表示无法接受。
在日本,女子出嫁之前便要和自己的父亲共浴一次,帮父亲洗澡,据说是以此来报答父亲的恩情,当然还是会有一块遮羞布的,毕竟女儿已经不小了。
这个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外国网友都直呼无法接受。似乎其国内都觉得无所谓,甚至于一些非常开放的国家,对这种行为也表示不能接受。
在有些家庭,一直有这种行为,他们都习以为常了。但是目前该国已经有不少人呼吁,停止这种习俗,陋俗的确应该杜绝。
这也算是该国历史上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还是得他们自己来看,反正以我们的三观是无法接受此事的。
严格的说起来,古代女子出嫁之前有奇葩习俗的国家并不多,保留至今的也只有日本一个。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有男女有别的说法,压根无法接受他们的这种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女子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比较的传统封建,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女子要严格遵守各种三从四德,从小就要学习各种规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古代各种伦理规矩对女子的束缚是非常多的,在这种环境下,古代的女子是非常的压抑的,性格上也比较的古板,在这种教条下,古代女子就如同是在一个模板下刻制出来的,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听从父母和丈夫的安排。古代女子就这样沦为了男人的附属品,出嫁之前听从父母的教导,出嫁后服从丈夫的安排,老了之后也要听从儿子的安排,一生之中都无法给自己做主,甚至还有很多的古代女子,因为各种古板的教条规矩而惨死,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陋习,也让女子为此吃吃尽了苦头。
古代人的思想是比较传统的,特别是看重女子的贞洁,如果一个女子失去了贞洁的话,那么她们的未来将会一片黑暗,不但不会有人愿意娶她们,但这就算她们的父母,为了家族的名声着想,也会把这些失去贞洁的女子送到寺庙里出家,或者是逼迫她们自尽以证清白。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贞洁是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了证明她们的清白,古代也流传下来的一种陋习,那就是守宫砂,古代女子嫁人之前都会在手臂上点上守宫砂,成为证明她们贞洁清白的证据,如果守宫砂消失的话,就说明已经失去了清白,没有了贞洁,这样的女子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守宫砂也成为检查女子贞洁存在一道重要的工具,古人通过检查守宫砂这种方式,来判定一个女子到底是不是清白的,这种方法真的那么有用吗?为什么古代人这么相信呢?难道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根据历史中的记载,守宫砂最早是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方朔告诉汉武帝的一种检查女子的方法,主要的做法就是,先用朱砂喂养壁虎,让壁虎的身体越来越变成赤色,差不多只买将近7斤的朱砂之后,然后再将壁虎捣烂,最后用起点染处女的肢体,这样的话颜色永远都不会消退,直到女子失去清白之身,颜色才会暗暗变淡。
放到现代来说,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的神奇的,难道真的就有这么厉害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而且如果放到现在医疗方面去解释的话,其实这也相当于是一种心理暗示,点上了守宫砂,古代女子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自己的贞洁是存在的,而且也不敢随意跨过这条底线,不敢丢掉清白之身。古代思想对于女子的束缚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程朱理学的兴起,对女子思想上的束缚就更加的严苛了,为了保证古代女子的贞洁,女子身上都会点上守宫砂,结果让无数的女子为此而惨死。
有的古代女子从小就会点上守宫砂,但是这种方法毕竟不是绝对的,所以可能会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守宫砂的颜色变浅,最后甚至消失。明明这些古代女子非常的守规矩,一点坏事都没有做,但是因为守宫砂的消失,并为人们认为是失去了贞洁,已经没有了清白之身。古代女子对贞节非常的重视,如果被认为失去贞洁的话,不管是对她们的名声还是身心,都是非常惨痛的打击,会经历各种辱骂和嘲讽,甚至会逼她们说出奸夫是谁,但是又因为她们根本没做这种事,所以也是无从说起,最终经过各种严刑拷打,甚至悲惨选择了自尽,有的女子也不愿意生活在别人的嘲讽之中,所以会选择羞愧自杀。就是因为手守宫砂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存在,导致无数的古代女子惨死,从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了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不被人所尊重,没有自己的人权。
“古代,女子美容靠‘绞脸’,这一民间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如今,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知道“绞脸”这门手艺了。“绞脸”通常都是在女子出嫁前由女性长辈施行,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被称做“绞脸婆”。
“以前,姑娘出嫁前,绞脸婆就会到来。绞脸婆手上夹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根长长的麻线。绞脸的工序是这样的,先把面粉涂在姑娘脸上,而用口后咬住绳子一头,两只手扯紧绳子忙活开来。先是下巴,而后是脸,额头,一点点地绞。绞完,姑娘的脸上变得红润,皮肤也变得格外细腻。”已经85岁高龄的肖婆婆回忆。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汗毛的美容方式,亦称绞面、开面、开脸等。早期婚前绞脸是为了让新娘脸部光洁美丽,使新郎一见钟情,是旧时代中国女子嫁人之前的一个传统仪式。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都有妇女绞脸的习俗,算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绞脸的施行者使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麻线在被开脸的女子脸上绞动以除去汗毛,此外,眉、鬓角也要修整。
据书中记载,关于开脸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因隋炀帝滥抢民女,于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女儿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
“因为我们的汗毛有颜色,把这个汗毛扯去,面部就光洁白净了。绞脸还有一个好处,没有了汗毛这个隔层,以后姑娘们要打水粉、涂胭脂,都更能依附在皮肤上,起到美容的作用。”老人说。
据老人介绍,绞脸时,绞脸婆也会趁机说些吉利话,教新娘一些做媳妇应懂的道理,久而久之,整理形成固定押韵的歌谣: “福筷举一双,贵气从天降,去污求吉利,百年得平安。一净额头,嫁人不会饿,劳动不怕累,孝顺有人爱;二净眼睛,消灾又解难,夫妻手牵手,一直到白头;三净祥鼻,佑家保平安,早生贵子喜,夫妻两和谐;四净嘴边,出口便是吉,上轿去婆家,今夜喜团圆;五净面皮,晶莹剔透玉如肌肉,纯净白嫩好姑娘,赐你富贵万年长;耳后,颈脖,处处干净,处处清白,全家幸福过一生。”
如今,随着五花八门的美容品登场,绞脸美容法已逐渐消失。然而,在许多老辈人眼里,绞脸,不仅是一门活计,更是一段与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喜事有关的美好记忆。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此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生只能够嫁一次人,所以对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自然是把他当成了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婚姻大事都是非常注重规矩的,女孩子嫁人的话,男方必须要出一定的彩礼钱,尤其是放到现在,除了彩礼钱之外,也要有房有车,条件比较好的男子,才更容易娶到老婆,毕竟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求人家吃苦,所以经济条件和性格品性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男方需要出聘礼,女方自然要带嫁妆了,特别是在结婚的那一天,女方就会带着嫁妆嫁到男方家中去。所以结婚这件事是需要高消费的,不管是大摆宴席,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今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有了专门规划婚礼的公司,新郎新娘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如今结婚的规矩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像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婚姻的各种规矩是比较繁琐的,除了花钱之外,还需要讲究各种礼仪,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我国的婚姻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各个地方的婚姻习俗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婚姻习俗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的。古代人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有一套比较讲究的礼仪程序,就是过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客、亲迎。虽然古代婚姻是包办婚姻,但是要讲究的礼仪,确实包含了方方面面,从提亲、订婚,到最后婚礼的完成,各个方面都是有着各自的细节的。
相比古代的婚姻流程,如今的婚礼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有一些古代婚礼的影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婚姻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在对婚姻的正式程度上,女子绝对是高过男子的,毕竟女子一生只能有一次婚礼,但是男人确实可以有多次的,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也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婚礼。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的低下,嫁人只能够从一而终,而且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人对于女子的贞洁是比较看重的,嫁人之前绝对不能有任何影响贞洁的事情存在,如果没有了贞洁的话,不仅自己要背上一生的骂名,就连家中的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波及,家里的姐妹也很难再嫁出去。
而且古代男人对于妻子的贞洁也非常的看重,所以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除了带着各种贵重的嫁妆之外,还要专门带上一条白布条,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铺在床上,等到洞房完成之后,如果白布条上有落红的话,就说明新娘的贞洁是存在的,嫁人之前仍然保存处子之身,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新娘已经没有清白了,她们所面临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比如说浸猪笼,或者被休弃掉。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物品,而且还影响着他们未来在婆家的地位,以及一辈子的名声。古代女子从小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能够随意地抛头露面,所以女子的容貌也是充满神秘性的,不是熟悉的父母亲人也是不知道的,就算是未来丈夫,也只是在洞房时才见妻子第1面。
除此之外,女子的所在的嫁妆中,还需要有一些女子做的女红存在,而且这些女红也是需要当众晒出来的。作为女子结婚之后就要相夫教子,而女工女红是判断一个女子温婉贤淑的重要标尺,如果新娘子的女红做得好的话,就说明她的能力才干比较好,婆家也会向外炫耀新娘的女红,这也是可以让婆家长脸的,婆家对新娘子的待遇也会更好。古代女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各种女红之类的针线活,这是她们作为贤妻良母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代人的思想比较的传统,保守是非常重视各种礼节的,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有各种繁复的程序存在,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这也让他们简单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