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和梅兰芳的感情纠葛,还真是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她之所以没跟梅兰芳在一起,就是因为梅兰芳对感情处于默认两可的态度。当初孟小冬是唱京剧老生角色的,而梅兰芳是唱花旦角色的,他们两个在唱戏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情愫。但此时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夫人了,而且其中一房夫人福芳芝坚决拒绝孟小冬进门。所以当时梅兰芳就只能在外面买了一处宅子,把孟晓东安排在里面,但是孟小冬的脾气和性格特别的倔强,她不想做梅兰芳的妾室,坚决要进梅家的大门,但是福芳芝就是不让她进门。所以梅兰芳被夹在中间,又没有拿出明确的态度,让孟晓东感到心灰意冷。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比较离奇的事情,就是孟小冬有一个男票友特别崇拜孟小冬。当他知道梅兰芳跟孟小东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生气,就到了梅兰芳的宅子里要杀死梅兰芳,但最后他打错了人,自己也跟着自杀了。这件事发生之后,梅兰芳的票友们坚决反对孟晓东和梅兰芳在一起。后来梅兰芳母亲去世的时候,孟晓东要参加葬礼,福芳芝坚决不让孟晓东进门,而梅兰芳这个时候也并没有挺孟晓东的意思,也让他先回去。所以这个时候孟小冬的心已经寒冷到了极致,马上就在报纸上面声明跟梅兰芳断绝关系。
孟小冬和杜月笙在一起,就是因为杜月笙对孟晓东特别崇拜,也就是杜月笙是孟晓东的一个粉丝。他对孟小冬真的是关怀备至,最终孟晓东感动了就嫁给了杜月笙。而就在杜月笙临终之前,还担心孟小冬没有钱花,还跟她举行了正式的结婚仪式,把财产留给她。所以可见杜月笙是真心对待孟小冬的。
随着**《梅兰芳》的拍摄,孟小冬与梅兰芳当年的婚恋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于章子怡在**《梅兰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则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许人?当年,她与梅兰芳经历了怎样一段惊天动地的美妙而悲怆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过哪些一波三折?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沪的舆论界誉为“冬皇”。当时代表正统京剧的三大贤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可谓炙手可热,而刚刚从南方来的、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孟小冬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以《四郎探母》首次亮相后不到一个月,北京第一舞台盛大义演,梅兰芳、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蹲大轴,余叔岩、尚小云演压轴《打渔杀家》,而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就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几乎与杨梅余平起平坐。10天后,孟小冬与梅兰芳就并挂头牌合演《四郎探母》了,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游龙戏凤》。就在孟小冬19岁那年,经一位银行老总撮合与梅兰芳喜结良缘。他们一位是“梨园冬皇”,一位是“伶界大王”,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其轰动情景可想而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京剧界的泰山北斗那一段惊天动地的美妙而悲怆的婚姻却不再有人提起,时而有人问起,人们也是三缄其口。但是1933年9月5、6、7日三天,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续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启事称:……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启事”中所谓“李某”即一位年轻的追星族李志刚,早就开始追捧孟先生,由于爱屋及乌,得到梅、孟结婚的消息,受到刺激,于1927年9月14日持枪往见梅兰芳,开枪打死了从中斡旋的《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军警则把李志刚乱枪击毙后枭首示众。此事均有第二天各报刊的“军警布告”和枭首示众的照片为证。
其实,类似李某这样疯狂变态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鲜见。“启事”中关于“祧母去世之日”一说所指系梅兰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丧。但是作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将孟小冬拒之门外,梅兰芳无法兼顾而成为遗憾,此纯属家庭内部事务,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当时梅兰芳身边的所谓“智囊团”。他们出尔反尔,让梅兰芳与孟小冬不知所措。但是经过枪杀案和戴孝奔丧两大风波后,经过梅兰芳的努力都又曾破镜重圆,足以说明孟、梅感情非同一般,最后终因“智囊团”的倒戈而酿成了婚姻悲剧。
不过,孟氏作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情感和爱慕,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中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也无须指责梅兰芳的另两位夫人王明华与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内部进行角逐也是出于无奈。
梅兰芳前妻孟小冬的结局并不是很好。
打小就出身于戏曲世家的孟小冬,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站上了上海滩这个当时中国最繁华的舞台,她无与伦比的努力和天赋,甚至获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她曾经与梅兰芳有一段爱恨纠葛,只可惜,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最终却做了杜月笙的妾室。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相遇与恋爱很简单,他们两人就是因为一出戏剧而生情,只可惜梅兰芳却一直不愿意将他们二人的关系公诸于世。两人的感情因为一起疯狂粉丝的案件,才得以浮出水面。最终还是孟小冬先放手,她在当时的报纸上,直接宣布他们二人的感情决裂,虽然梅兰芳还前来寻她复合,孟小冬毅然而然转身离去,之后选择跟杜月笙在一起。
孟小冬个人简介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出生于上海,京剧女演员,工老生。1912年,开始随父在家练功,学习老生唱段;1915年,拜孙派老生仇月祥为师,学唱老生;1916年秋,首次在上海登台堂会戏《乌盆记》;1919年,赴无锡正式演出营业戏,同年加盟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乾坤大京班,成为正式演员;1925年春,随白玉昆戏班抵达天津,挂头牌演出。
1926年,与金少梅组班演出;1927年,因与梅兰芳结婚而脱离舞台;1933年9月25日,正式重返舞台,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全本《四郎探母》;1938年10月21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1946年12月,与李世芳合演了剧目《武家坡》;1947年9月,参加为陕西水灾义演暨贺杜月笙60岁生日演出,演出结束后,孟小冬宣布从此告别菊坛,不再演出。
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其实没有“怨”和“仇”,两人之间有的是“恩”和“爱”,杜月笙自从见了孟小冬之后,就对其念念不忘,最后在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婚之后,杜月笙娶了孟小冬。
杜月笙,是旧上海一位能力通天的人物,提到他人人都会尊称其为“杜先生”,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他的五姨太正是孟小冬。
杜月笙对于孟小冬的情谊可以说是从1925年开始的,尽管杜月笙在1929年娶了孟小冬的师姐姚玉兰,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欣赏和喜欢,后来杜月笙邀请孟小冬为黄金大剧院剪彩,之后两人的相处就越发频繁起来。
而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离婚事宜,中间就有杜月笙的参与,据说,是杜月笙亲自给梅兰芳打的电话,让他给予孟小冬4万元的赔偿,两人才正式离婚。
不过和梅兰芳分开之后,孟小冬是心灰意冷的,但是在这期间,杜月笙却关怀备至,而和梅家福芝芳不同的是,独家的姚玉兰却对孟小冬关怀备至,再加上杜月笙对于孟小冬的情谊,终于在数年后,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成为了杜月笙的五姨太。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之后,生活虽然过得还算可以,但是时光荏苒,孟小冬嫁的杜月笙,已经不再意气风发,而是成了年过花甲的老头,再加上身体不好,孟小冬也就承担起了照顾杜月笙的责任。
1951年,杜月笙去世,此时的孟小冬44岁,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看淡了世间的往事,开始专心教授弟子,直到1977年,孟小冬走完了自己一生,在杜月笙离世后26年,孟小冬都是孤身一人,她走的时候,留给世人的只是一个孤单的背影。
纵观孟小冬一生,她在事业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以女子之身,加冕“冬皇”,无疑也是荣耀的,但她在感情上,先嫁梅兰芳成为三姨太,后嫁杜月笙成为五姨太,最后孤独走过二十余年,这无疑是极其坎坷的。
而相比较梅兰芳对于孟小冬的爱,无疑是赶不上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深情的。
一开口万人空巷,一转身再无冬皇,孟小冬就是一个让人垂泪的名字!
杜月笙死后,他最牵挂的女人孟小冬,晚年靠什么生活?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千金散尽不复来, 传奇人物杜月笙,寥寥财产!1951年的初秋,,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巨头,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因病逝世。
在离世的前一年,久卧病榻的杜月笙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让人搀扶着,和自己的五太太孟小冬补办了一场婚礼。
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有了真正的归宿!
孟小冬(1907-1977),北京宛平人,著名的京剧演员,民国时期有名的“冬皇”,出生于戏曲世家,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天生聪慧秀丽,气质高贵的小冬,一出道就是很多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心目中的偶像!
混迹黑帮的杜月笙,也是小冬的超级粉丝。他的大半人生,始终围绕着小冬,尤其是感情世界里,小冬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杜月笙从1925年对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终于感动了孟小冬!
然而,杜月笙,这个过去在上海滩一掷千金的土皇帝,曾经拥有让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财富的男人,并没有多少家底。
临终之际,他烧毁了所有欠条,最后只留下寥寥财产。
他的遗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万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万美金。
孟小冬,这个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后半生一直去爱的女人,最后分得大约2万美金的遗产。
孟小冬的一生,坎坷不平!在这个人情冷漠,动荡不安的 社会 ,风风雨雨中,始终只有杜月笙欣赏她,相伴她。
孟小冬拿走了杜月笙戴了多年的一条金表链,作为最后的念想,离开了四分五裂的杜公馆!
茕居香港,深居简出虽然在杜月笙临死前,一再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照顾没有子嗣的孟小冬,但杜月笙死后,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杜夫人姚玉兰奉柩台湾,葬杜月笙于汐止。孟小冬则留在了香港。
同年11月,孟小冬搬离坚尼地台18号的杜宅,迁入铜锣湾使馆大厦,从此深居简出。
在香港,她一直是一个人,只有三只狗陪着她。
她不喝酒,但她给自己三个爱犬分别起了三个好听的酒的名字: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平时的她也不喜化妆,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头发,在脑后挽着个没有生气的髻。
谁都无法相信,这个朴素的普通老太太,就是当年红级一世,令无数人追捧的“冬皇”!
她偶尔兴起,会唱几句。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坐在一棵老树下,看着不远处三只狗在布满阳光的草坪上嬉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孟小冬也会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打几圈麻将,说说笑话,也让家里热闹热闹。
是的,在香港平淡的日子里,孟小冬打打麻将、遛狗、看电视、练习太极拳,就是,就是不唱戏!
当年,香港“丽的呼声”曾以十万港元,请她录音,她拒绝。也有很多人,希望她能够登台演出,她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说服她回归,也遭到了孟小冬的婉拒!
当时的孟小冬,即便不再很富裕,却仍然一身傲骨!
那个年代的年轻女子,出来唱戏是可以的。但嫁了人便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再抛头露面对丈夫而言,是不大体面。
为了杜月笙对她的情意,孟小冬从此再也没有在众人面前唱过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唱戏也是如此,没有了知音,再唱有什么意义?!
1956年,梅兰芳带团去日本,途径香港,梅兰芳乘车到孟小冬的住宅看望她。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于1927年分手后的首次会面,也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和大画家张大千的友谊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平生也是京剧爱好者。1951年,一袭长衫的张大千从国外回到香港,特意到使馆大厦拜会孟小冬。
据说那一天,因孟小冬诚心礼佛,曾向张大千求画佛像一张。
同时,她也答应张大千的要求,由王瑞芝操琴,破例唱了一段拿手好戏,并灌成了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还与与会10人合影留念。
到了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5月,在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张大千再次到回香港,百忙中的张大千专程到摩登台,拜访好友孟小冬。
可是,时隔10年,再度聚餐,再度合影,听曲的张大千的胡须,早已不复当年的乌黑。而唱曲的孟小冬,早就是白发依稀,沧桑尤存!
岁月,无情啊!
晚年的孟小冬,何以为生?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继承了2万美元。在那个年代,2万美金已经不算少,够孟小冬一人花销很久了。
当初,一生傲骨的孟小冬,在结束和前夫梅兰芳的婚姻之后,意识到不管如何,女人都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
于是,她再次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终于成就了一代京剧大师!
唱戏这些年,又是京剧名角,孟小冬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积蓄!至于有多少,这个谁也无法知道准确的数字。
后来,一生酷爱京剧的孟小冬,把重心都放在教育京剧上。
不过,孟小冬对弟子的选择很挑剔!收徒的原则和她的师傅余叔岩一样,必须是肯吃苦又肯为艺术献身的人。
她对教授弟子更有非常高的要求,极为严格认真。因此,她门下好几位京剧大师,都成为了港台两地的名角!
那一年的春天,在香港菽园严欣祺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收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为徒,15年间得学余派名剧12出!
因为学生钱培荣经商,常往来日本,孟小冬特别允许他在教学时录音,以便他在出差中继续练习。当然,这些录音,最后成了孟氏传承余派戏曲的珍贵文献!
学习艺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个很费钱的事。何况在那个时期的香港,也许很多人还食不裹腹,衣不遮体。
所以,学习京剧,尤其是拜著名的孟小冬为老师,绝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老师的她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在没有杜月笙的日子里,低调的孟小冬,在金钱上是不需要特别发愁的!
实际上,孟小冬的晚年生活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她多数时间深居简出,花销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移居台湾,一代名伶香消玉殒。再后来,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台北。
姚玉兰,也是京剧爱好者,和孟小冬是结拜姐妹,感情很好。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终能走在一起,这个四太太姚玉兰制造了很多机会,帮了很多忙。这份感情,是和其他几个姨太太,不能比拟的。
1967年,孟小冬带着她的三只爱犬,乘安庆轮来到台湾。
那天的孟小冬,一袭绛色旗袍,一件灰色黑边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镜架边,一对精致的珍珠耳环。
此言一出,再次惊讶一片!有人惋惜地说:余派雅歌,广陵散已将成绝调。
由于孟小冬的名气很大,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京剧艺术,许多人还是想请她出来唱戏教戏,但都被她婉拒 。
孟小冬定居台湾后,没有正式再收徒弟。
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还算幸福,偶尔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来看望她,没事就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身边也有许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0年。
在台十年,她依旧非常低调。
不接受电视、广播访问,不录音、也未演出。除了遛狗外,她多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偶尔也会打牌。
孟小冬在台湾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照顾。杜美霞与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与义母孟小冬葬于一处。
1977年,孟小冬70大寿。亲戚好友齐聚一堂,给孟小冬过了一个极为热闹的生日。
孟小冬非常高兴,还清唱了几句戏词,可能是受累了,加上她一直有肺气肿,生日后,她咳嗽一日比一日重。
到了五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阵剧烈哮喘以后,孟小冬把头一低,人就昏迷过去了。
家人立刻送她去医院,经医生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是孟小冬仍昏迷不醒!
二十六日午夜,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一代名伶香消玉殒!
和孟小冬告别的时候,台湾各界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自发前往孟小冬灵前追悼行礼!
最后,他们把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多大的繁华到了都是虚空,愿桂花丛中的小冬,安息!
导读:公元1951年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杜先生-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由于抗战时期就离开了上海,所以侨居香港后收入并不多甚至有传言曾经借钱度日所以临终遗产只有十万美元。而作为第五位太太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孟小冬无依无靠那么她是凭借谋生手段来躲过余生的呢?
孟小冬是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位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因为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是那个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时刻了,而仅仅是生活比较拮据躺在香港病床上的普通老人了。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1950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杜月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和孟小冬补了一个正式的婚礼。因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明媒正娶的第五任妻子,所以享有杜月笙遗产的继承权。
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缘分
杜月笙迫于生计来到上海市区后,现在水果摊做小伙计。后来为了谋求发展跟了大亨黄金荣。在黄金荣的麾下先后负责赌场生意和其他生意,逐渐发达。在孟小冬14岁登台的时候,杜月笙就跟随老大黄金荣台下听戏。
杜月笙是个戏迷,孟小冬唱功好人又长得漂亮所以他很喜欢孟小冬。在他的劝说下,孟小冬在杜月笙发迹成立三鑫公司的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修学习。后来杜月笙娶了自己的四夫人京剧演员姚玉兰。姚玉兰和孟小冬也曾经同台演出,也是不错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姚玉兰发电报给孟小冬请她来上海,这也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姻缘。随后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小冬耳濡目染的走上了京剧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十四岁就在上海和一些名角童泰演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当时杜月笙还是黄金荣的跟班。
京剧京剧,那是在北京才算地道和正宗。因此孟小冬在1925年离开上海去了京剧圣地北京,经过客观详细的钻研她决定投身余派拜余叔岩为老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都说关门弟子最吃香,所以一个愿意教一个玩命学孟小冬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赢得了京剧冬皇的美誉。
孟小冬由于演出上的关系和梅兰芳先生接触比较多。随着彼此的了解二人结为夫妻成为梨园佳话。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双方分手。抗战结束后,应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约返回上海。
孟小冬的独居生涯
在杜月笙去世后,虽然分了一些遗产但是远不足渡过余生。孟小冬没有选择再婚,而是选择用自己所学的京剧来教学。一来收取一些费用;二来是打发漫长的余生。孟小冬自幼学习京剧吃过很多苦,因此她一直认为只有天分加刻苦的学习才能在京剧上有所突破。
所以呢孟小冬在选择学生上非常苛刻,必须在有天分和能吃苦两个条件上都具备才会像自己的老师余叔岩对自己那样倾其所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虽然她的要求很严格,但是由于她京剧冬皇的名号实在太响亮,所以前来送孩子来学习京剧依然络绎不绝。所以孟小冬的生计根本不是问题。正是由于她认真选择和教授,弟子中除了不少京剧名家。
这种生活持续多年后,孟小冬应邀去了台湾生活。邀请人就是度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到了台湾后衣食无忧的孟小冬正式进入了养老生活,不再教授弟子的孟小冬和其他退休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最终,孟小冬在1977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 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 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 社会 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 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在与杜月笙交往之前,就已经是梅兰芳的情人。后来,两人因为缀玉轩案而分开。
杜月笙是老上海滩三大亨之一,作为青帮帮主和所谓的“流氓”头子,当然少不了侠气和爱美人的情怀。他对孟小冬的感情在1925年就开始了,虽然他在1929年娶了姚玉兰,但他对孟小冬依旧念念不忘,不断地接近她。
根据杜月笙之子杜维善的回忆,杜月笙应该暗恋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好;另一方面,她也比较会用心计讨杜月笙喜欢。同时,孟小冬是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的好友,孟杜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就越来越频繁。
抗战后,杜月笙对孟更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每每给予她必要的帮助,而这又恰好温暖了孟小冬的心。1945年抗战胜利,当时的姚玉兰和孩子们还在重庆,杜月笙回到上海滩,从此跟孟小冬过着半公开的同居生活。在1949年,也就是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月笙迁居到香港。在杜月笙的晚年,他终于给了孟小冬一个名分,两人结婚,而孟小冬则担负起服侍杜月笙的责任。
纵观孟小冬和杜月笙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起起落落,不过最终落地生根,并育有一女杜近芳。小编想说的是,爱情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去拥有它,每个人都享有爱情的平等权利。无论他是正面人物,或是负面人物;无论是皇帝,或是普通人。
不可否认,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始终存在着特殊的感情。在杜月笙大半人生里,始终由孟小冬的身影,尤其是杜的感情世界,孟小冬占据着重要位置。与此同时,最能欣赏并始终相伴孟小冬的戏曲人生的也只有杜月笙。杜月笙1951年去世,孟小冬留在香港继续教授学生。后来,她去了台湾,,在1977年于台湾去世。
01
从梅兰芳到杜月笙,孟小冬的一生,仿佛总避不开这两人。让人津津乐道的,无非是她在双十年华,称为梅兰芳的妾,并因此而被金屋藏娇,不再出来唱戏;还有就是,她在不惑之年,下嫁风烛残年的杜月笙,称为其五姨太。
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成为“梨皇”,她背后付出多少,才得以与梅兰芳相遇,更不知道离开梅兰芳的原因,只因梅兰芳在最敏感的问题上,没有与她同一阵线,甚至在两个女人之间,选择了另一个,而不是她。于她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都说杜月笙是心狠手辣的黑社会老大,但对孟小冬,却是柔情似水,愿为其付出所有,知她,懂她,爱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年,还给了她名分与安全感。身处乱世之中,能有这样的人,给与一份这样厚重的爱,怎能不令孟小冬动心呢。
换你,会选择谁?
02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九日,上海,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女孩出生,她就是孟小冬。
祖父孟福保,老徽班出生,擅演武净兼武生;父亲孟鸿群,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甚至还给“伶界大王”谭鑫培配戏。此外,她的叔叔伯伯,弟弟妹妹,几乎全是登台唱戏的。孟家三代出了九位京剧名角,可想而知,生在梨园世家的她,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亲练功演出,心里多少有些喜欢的,便开始学起“拿大顶”。
此时,她对于唱戏,只是有些懵懵懂懂,觉得比较好玩而已。真正开始踏上这条路,或者说给她开蒙的人,是她的姨夫仇月祥,学孙派老生。这也是父亲孟鸿群送她去的原因,只让她以老生开蒙,不得入旦行。
所以,从后来的舞台照,不难看出,孟小冬擅演老生,并一直以老生的形象出现,甚至与梅兰芳演的《游龙戏凤》,也是“龙”。当然,这已是后话。
拜师学艺,枯燥无味,尤其对于一个才7岁的孩子而言,需要把一段段唱词,记熟唱会,有时甚至颠来倒去,要二三十遍,更为枯燥。然而,饶是如此,孟小冬的天赋极高,又肯努力练习,加之有些底子,所以,八岁那年,初登氍毹(qu shu,二声一声),客串《乌盆记》,扮刘世昌,一炮打响。
这一年,只是她拜师学艺的第一年,有如此收获,既是命中注定,亦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03
一九一九年三月八日,十一岁的孟小冬无锡首次登台演出,唱《逍遥津》,获得满堂彩。舞台上的她,雌雄难辨,嗓音宽亮,任谁也猜不出,刚才的老生竟是女子。看过她照片的人都知道,她长得很英气,这样的长相,就连现在,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当时了。据说,当时的盛况是这样的:
每晚场场爆满,人声鼎沸,掌声雷鸣,座无虚席。
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五年,这六年间,孟小冬从上海到天津,一步一步走到北京,终于因《四郎探母》一炮而红,名震北京城,出了三张唱片,名利双收,定居北京,还把父母和家人都接到了北京,住在当时的东四三条。
那一年,孟小冬,十八岁。
04
一九二五年,对孟小冬来说,是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名利双收,定居北京,遇上梅兰芳和杜月笙,人生的走向发生变化。我想,如果没有梅兰芳的出现,或许孟小冬这辈子都不会退出舞台,更不会在受了情伤后,下嫁杜月笙。不过,这一切,都是孟小冬飞蛾扑火的结果,毕竟,嫁给梅兰芳时,她才二十岁,有爱饮水饱,其他什么都顾不了了。
这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是北京一公司总裁冯恕的母亲八十大寿,打算举办一场盛大的堂会。本来是请梅兰芳和余叔岩(孟小冬跟随他学习五年)合演《四郎探母》,怎料,余叔岩换上便血症,无法出演。于是,他们便找了孟小冬来顶替余叔岩。不顶替还好,一顶替,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就这样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孟小冬跟着师傅仇月祥来到冯宅,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师——梅兰芳。为了确保八月二十三日当天顺利演出,梅兰芳和孟小冬上台排演《四郎探母》。后来,果然大获成功。
此后,梅兰芳总找孟小冬合演《四郎探母》,一来二去,演着演着,感情就演出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隔三差五对于已是而立之年的男子,怎么可能不心动。而且,梅兰芳长得还那么帅,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散发着魅力的“大叔”啊。这一场爱恋,就是大叔爱上萝莉,而显然,萝莉有自己想法,要的是一个时时刻刻以她为先的人,无奈,大叔给不了,只能分开。这只是原因之一。
一九二六年下半年,在北京财政总长王克敏的生日堂会上,张汉举提议他们合演《游龙戏凤》:
其他人也随之起哄,也想看看除了《四郎探母》之外的戏。
梅兰芳和孟小冬并不扭捏,在没有排演过的情况下,登台献艺。台上龙凤颠倒,台下有人却看出了门道。何谓门道呢?
05
必须得从梅兰芳的两任夫人说起。原配夫人王明华,勤俭持家,精明能干,经常跟随梅兰芳演出,帮他化妆搭配衣服,甚至在为梅兰芳生了一双儿女之后,做了节育手术,就是为了更好地陪伴丈夫演出。谁知,人有旦夕祸福,麻疹使两个孩子夭折。由于梅兰芳是兼祧两房的独子,为了梅家的香火,于是同意让梅兰芳再取一个女人进门,就是福芝芳。
进门的福芝芳,肚子也争气,在与梅兰芳结婚的十四年里生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尽管只有四人长大成人,对于梅家来说,却是足够了。可想而知,梅家的参政大权全部落在福芝芳手上,她对丈夫梅兰芳管得很严,不让他见梅党的人。后来,冯六爷从福芝芳手里夺过财政大权,因为他是银行总裁,理财自然有一手。而此时,王明华已重病在身,无法与她争夺什么。
所以啊,孟小冬就成了梅党和福芝芳争夺的牺牲品。
当台下的梅党看出两人眼中的暧昧之意时,就有了撮合的念头。经过梅兰芳和冯六爷的同意后,齐如山和李释戟作为媒人,便上门向孟小冬提亲。
孟小冬肯定开心至极,毕竟对方是梅兰芳大师,怎么可能没有感觉呢。不过,孟鸿群有些疑问,毕竟梅兰芳已有两房夫人,孟小冬嫁过去算什么?齐如山向老爷子解释了一番,因为梅兰芳兼祧两房的独子,并暗示嫁过去后,两头一样大。孟鸿群这才放心。
就这样,一九二七年正月十四日,冯六爷公馆内,冯六爷做证婚人,梅兰芳和孟小冬喜结良缘。
这一年,孟小冬二十岁,梅兰芳三十三岁。
06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甜蜜,孟小冬不再出来唱戏,开始练字读书,不再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唱戏上。每每梅兰芳外出公演回来,总会陪伴孟小冬,幸福而美好。
直到一个叫李志刚的狂热粉丝,在东西九条冯宅杀人后,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李志刚本意是绑架梅兰芳的,只因他听到梅兰芳金屋藏孟小冬,差这么一点点,梅兰芳就遭殃了。这件事传出来后,也不知怎么的,梅兰芳开始逐渐疏远孟小冬,也不再去孟小冬那里了,只想等风头过去再说。
且说孟小冬,本来梅兰芳就经常会外出公演,陪伴她的日子就不多,近来却越发少了。她开始胡思乱想,后来又发生一件事,使得他们开始渐行渐远。
一九二九年,梅兰芳受邀赴美演出,并可携带女眷。之前的出行,都是原配夫人王明华随行,可那时,她已去世。梅兰芳就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徘徊不定。谁料,福芝芳用打胎来威胁梅兰芳,逼迫梅兰芳带她出行。他觉得,倘若带福芝芳出行,孟小冬不开心,带孟小冬出行,福芝芳不开心,于是,打消了携眷前往的念头。
这回真是孟小冬作死,一定要梅兰芳带她出国。怎料,梅兰芳没同意,她一气之下,回娘家。梅兰芳怎么会理你,自然带福芝芳出国喽。
等梅兰芳赴美回来,伯母去世了,他痛彻心扉,从小就是伯母带大的,如生母没有什么区别,原想尽孝,世事无常,子欲养而亲不待。梅伯母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人不计其数,孟小冬自然也去了,毕竟作为梅家的一份子,老人去世,磕头守孝的礼节还是要遵守的。
没想到,被福芝芳拦在门口,不让其进去。甚至,当初前来说媒的齐如山也劝她,还是别进去了。一个两个不让进,孟小冬偏要进,这时就要看男人梅兰芳的态度了。梅兰芳和福芝芳说过,让她进门磕头算了,福芝芳再次拿身孕顶了回去。而孩子却是梅兰芳的软肋,无奈,梅兰芳也只好让孟小冬回去。
这是他们感情破裂的导火索。之前发生的一些口角,顶多算夫妻之间正常的吵闹而已。此时,牵扯到名分的事情,梅兰芳还是只让孟小冬忍耐。以孟小冬如此倔强的个性,怎么可以。当初明明是齐如山上门说的兼祧两房啊,现在却出尔反尔,难过,心碎,连呼吸都是痛的,感觉被人生生地挖去一块,无法自已。
于是,她前往天津亲戚家中,整日诵经念佛。
后来,梅兰芳在安葬好伯母后,追到天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们和好如初。
破镜毕竟不能重圆。一九三一年,还是敌不过种种原因,最终分手。
有这样两种原因,都是猜测,据说,听听就好。一种是为了梅兰芳的家庭问题,梅党之间开过几次会,最终还是在孟、福之间选择了福。只因福芝芳贤良淑德,可以服侍人,孟小冬心高气傲,需人服侍。为了梅兰芳的幸福,就选择了福芝芳。可笑,当时是谁说的珠帘合璧,果然,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什么也不是。另一种是孟小冬得了妇女病,也就是今天的不孕不育,本想凭借母凭子贵,谁料,无法生育,这也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破裂。
为了彻底结束这段感情,孟小冬去上海找结拜姐妹姚玉兰。此时,姚玉兰已嫁给杜月笙,是其四姨太。于是,姚玉兰请杜月笙出面结束这段婚姻。
看在杜月笙的面子上,梅兰芳答应拿出四万元作为离婚补偿,现如今至少四十万。由于梅兰芳暂时拿不出,杜月笙先行垫补,为了还上这笔钱,梅兰芳还卖掉啦无量大人胡同梅式花园。
四年多的感情,就这样落幕。此后,梅兰芳和孟小冬再无任何联系,即使后来见面,也再无当初之感。作为孟小冬第一个男人,就这样彻底退出她的世界。
07
是了,第二男主角已经登场,杜月笙,中国黑帮老大,一生叱咤风云,黑白两道通吃,平生最爱看戏。他有四房姨太太,第五房,便是咱们的女主角——孟小冬。
第一次与孟小冬见面,还是在北京,也就是一九二五年。
当时,为了帮黄金荣找前妻露兰春回上海,听到有消息说,露兰春可能去找孟小冬。于是,杜月笙带着徒弟前往北京。可是,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孟小冬住在哪里,怎么办呢。杜月笙聪明啊,青帮老大可不是白白当的。他知道孟小冬是个唱戏名角,但凡有她的戏,报纸肯定会报道吧。没多久,便找到了孟小冬的消息。
后来,见到孟小冬后,没有问露兰春之事,只因通过几天观察,他已明白露兰春并不在孟小冬府上,而这回借拜见之名,大概只是想见一下孟小冬吧。据说,他们这次见面,杜月笙对孟小冬一见倾心,但他并没有使用强硬的手段,比如抢。为什么这么说呢?四姨太姚玉兰就是他抢来的,而他只是表达倾慕之心后,再无任何举动,想来,对孟小冬还是有不一样的感情吧。
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且说孟小冬在与梅兰芳和平分手后,又开始钻研戏剧,到处拜师学艺。不曾想,却泼来一盆脏水。有报纸说,有人敲诈梅兰芳一大笔钱之类的话语,很明显把孟小冬和梅兰芳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报道出来,很明显含沙射影指孟小冬。
孟小冬气不过,在天津《大公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孟小冬紧要启示》,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五日开始,连登三天,直至九月七日:
特摘取一部分,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 含糊其事 ”、“ 是我负人?抑人负我? ”,等等一系列话语,无不看出孟小冬悲愤至极,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偏偏还要泼盆脏水到我身上,好,你们泼,我就把实际情况告诉你们,到底是我负了别人,还是别人负我。
这件事,的确是梅兰芳之错,名分,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不在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就像之前说道的赵一荻一样,陪伴张学良三十六年,真的会不在乎吗?嘴上说说而已,何必当真。所以,梅兰芳既然无法给,她离开就是。世间自由公道在。
后来,孟小冬重返舞台,竟场场爆满,一点也比当年差。
说远了,再说杜月笙。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上海黄金大戏院开幕,剪彩的人分别是孟小冬、陆素娟、章遏云。孟小冬又怎么会在其中呢?还得说到她的好姐妹,姚玉兰。而她之所以会邀请孟小冬,主要是因为她知道杜月笙喜欢孟小冬多年,而这家戏院正是杜月笙开的,投其所好。自然,姚玉兰也会得宠了。
孟小冬剪彩完毕,下榻的地方就是杜家,姚玉兰并借机撮合杜月笙和孟小冬。在好姐妹的撮合下,孟小冬怎会不答应呢。而她答应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杜月笙对她是真的很好。就这样,一次上海之行,孟小冬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最开心的当属姚玉兰了,一方面看到姐妹终于安定下来,不用漂泊,另一方面,孟小冬的加入,壮大她在杜家的势力,不再受到二姨太和三姨太的排挤。
两次爱情,孟小冬其实都被别人下了“套”,偏偏她钻得如此甘之如饴。
杜月笙其实对孟小冬是真的好,这么一个黑帮老大,对一个女人竟如此深情。当日寇占领上海时,他得知孟小冬在上海,立马写信让她来香港,只因他在香港,既可以照顾她,又可以保她平安。战乱时,平安是福。
后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学艺的五年期间,在经济上,也是杜月笙资助她。因为她要全心全意学习,不得已停止公演,经济上是有压力的。虽然在师傅余叔岩的同意下,得以每隔两三个出演两三场,对于孟家而言,杯水车薪。是杜月笙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让她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上文提到余叔岩其实早已患上便血症,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把余氏衣钵全部传给了孟小冬。即使躺在病床上,还是手把手教导孟小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余叔岩的病床前,完全不是如此。孟小冬为了回报余叔岩,不仅努力勤奋学习,更是在病床前照顾他。最后,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余叔岩走后,孟小冬甚至为师傅服丧三年,表示孝道,谢绝任何公演。直到抗战胜利,才与程砚秋通过广播,合唱《武家坡》。她只唱了“导板”,因为生病了,实在无法唱戏,所幸杨宝森代为唱完,已是大幸。
孟小冬最后一次公演,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日,杜月笙六十大寿的生日堂会。为了这次公演,孟小冬前前后后准备了三个月,因为这次还是公益演出,会把所得善款全部用来赈灾。梅兰芳也来了。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孟小冬和梅兰芳没有见面。杜月笙是个明白人,知道孟小冬不想见梅兰芳。于是,他安排梅兰芳唱前八天,孟小冬唱后两天。
十天的义演,筹得二十多亿,还有寿礼额外的三十多亿。放在现在,都是一笔巨款,更何况当时。据说,当时孟小冬义演,万人空巷,连黄牛票都买不到,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五年的学艺,孟小冬是否比之前更出色了。
果然不负众望,何止是出色啊,简直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杜月笙的鼓励下,孟小冬上台谢幕。大家方才离去。
就在众人以为日后还有机会听到孟小冬登台时,殊不知,这次《搜孤救孤》竟会是她的绝唱。
此后,她无公演,除了教授徒弟外,全唱给了杜月笙听。
08
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一个月,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人赴港,入住杜公馆。
一九五零年,到港不到一年,杜月笙听到风声,如果不与台湾方面合作,蒋介石可是会翻脸无情,到时候,会是怎样的局面,他心里有数,就是死嘛。可是如果和台湾合作,有天回到大陆,死路一条的也是他。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杜月笙决定离开香港,出国。
出国前夕,孟小冬冷不丁问了这么一句话:
名分,她还是耿耿于怀,无法忘记梅兰芳带来的伤害。她明白,为了杜月笙这一份情,已以身相许,甚而在杜月笙生病期间,还是日夜照顾。她不知道,杜月笙是如何看待的。
话一出口,杜月笙怎会不明白,她有多介意这件事,又怎会不知道,“兼祧两房”带给她的伤害。不顾家人的反对,杜月笙和孟小冬举行了婚礼。命人定了九百港币一桌,整整十桌的喜宴。还让自己的孩子,给她行跪拜礼,让他们以后都称呼她为“妈咪”。
这一年,孟小冬四十二岁,杜月笙六十三岁。
好景不长,一年后,杜月笙去世。
这世上唯一给她安全感的人,知她,懂她,爱她的人,就这样离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给了孟小冬二万美元的遗产。就连去世,他也安排好,这一次的结婚,只不过是为了把她纳入自己的羽翼,可以护她周全,即使是一笔钱财,也足够了。
谁说,黑帮老大不深情。
他们深情起来,任何人都赶不上。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收了赵培鑫、钱培荣、严许颂辉等徒弟,甚少出门,偶有张大千前来做客,据说,孟小冬在世上的最后一次私人唱,给了张大千。后来,张大千曾画了一幅荷花图,送给她,大概有赞其高洁之意吧。
香港的平静授徒生活,因为一通电话打破了。
09
原来是远在台湾的姚玉兰来电。当年,姚玉兰把杜月笙的灵柩送往台湾,也就在台湾安定下来,没有再与孟小冬联系。
在姚玉兰的帮助下,孟小冬前往台湾,度过了最后的十年。可惜的是,这十年里,她遭受病痛折磨,虽有姚玉兰的照顾,还是无法照顾好自己。
好像不知道从哪一年其,孟小冬的身体就不是很好,跟着师傅抽大烟,心情郁郁寡欢,后面的二十多年里,深居简出,在家听戏,偶有兴趣,便模仿一段,总之,日子过得很孤独吧。这并不是养一条狗,还是什么能解决的,是内心的孤独,只能在这世界继续前行。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代梨皇孟小冬终离世,享年七十岁。张大千题“杜母孟太夫人墓”,终如愿以偿。
10
世人都说孟小冬是个清冷高傲的女子,就连照片也从不带一丝笑容,永远板着一张脸。殊不知,她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罢了。
倘若当年不是真心喜欢梅兰芳,又怎会甘心被金屋藏娇;倘若不是因为伤的太深,又岂会发出《孟小冬紧要启示》,甚至连登三天;倘若不是心甘情愿,又怎么会做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她并不是个傻子,她明白,爱了就奋不顾身地爱一场;不爱了,那么和平分开;既然你对我如此好,甚至在乱世中给我一个容身之处,那么,我愿意嫁。
纵使所有人不解,只要你懂,就可以了。
其实,孟小冬是个很单纯的女子,只要给她一个名分,给她一份安全感,就足够了。事事以她为先,照顾她,爱她,知她,懂她,就够了。这样一份纯粹的爱,梅兰芳不肯给,那么,杜月笙给,就够了。
愿所有看这篇文章的你,都有一个懂你的人,幸福一生。
目录传送门: 《民国女子知多少》
下一篇:《苏青:一个大胆谈性的女作家》
图:网络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出生于上海,射手座。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自幼聪慧秀丽。当时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的圣地,为了开拓一片新天地,18岁的孟小冬离开上海初闯京城。
孟小冬初到北京时,女演员的地位还很低,她只能在前门外大栅栏的戏园子演戏。但她获得了向各路名家学艺的机会,渐渐唱出了名气。
孟小冬举止优雅,气质高贵,当时北平的许多人都以她为心目中的偶像,暗恋于她。
孟小冬在京剧舞台迅速的崛起,深获舆论的颂扬,京津各报一片好评,竟称之为“冬皇”。
梅兰芳
孟小冬在北平结识了梅兰芳,梅兰芳是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他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两人因戏生情。
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义与梅兰芳成婚。当时梅兰芳已有一妻王明华,另一有平妻福芝芳。1933年离婚。
与梅兰芳离婚后,孟小冬重新登台。1938年,她在北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晚年唯一承认的女弟子。
梅兰芳、孟小冬
孟小冬的生活上,一直多蒙杜月笙照顾。她出手大方,每次去师傅余叔岩家都提着礼物,余叔岩的大女儿结婚她送了一堂家具,二女儿的全部嫁妆由她包办。余叔岩脾气古怪,不愿意徒弟在外面唱戏,孟小冬全靠有杜月笙的财力支持。
杜月笙爱好京剧是出了名的,自称“天下头号戏迷”,民国年间的京剧名家几乎都和他有过往来。
1936年,孟小冬应杜月笙的邀请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其后在此演出20余日。
一天晚上,黄金荣和杜月笙谈起梅兰芳的困境时,黄金荣对杜月笙说道:“月笙,这次跟梅兰芳来的女伶孟小冬,我看她品貌既美,举止潇洒,行动大方,而且戏艺又佳,这是一个难得的佳妹,不如将她设法讨了进来,纳为妾室。
孟小冬在演出结束的第二天,便整理行装,向杜月笙和姚玉兰(杜月笙的四姨太,孟小冬的同门师姐)提出急欲北返。杜月笙让姚玉兰出面送上珍贵金银首饰,作为酬谢。
此时的孟小冬心中隐然有种不快之感,谢绝了。
孟小冬回到北平后,杜月笙日夜牵挂,总觉得这次很对不起她,孟小冬临行只拿了一只金表,其他什么也没要。他随即派了人,专程赴北平以孟小冬的名义替她买了一处房子,算作对她的酬答。
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嫁给杜月笙后,因为只是四房,所以未能住进杜公馆,而只能另择新屋。杜月笙的前几房太太都是苏州人,很齐心,共同抵制姚玉兰。长期以来,姚玉兰孤立无援,心情一直很郁闷。她知道杜月笙对孟小冬有好感,而且很想占为己有。
因为师姐姚玉兰的一再撮合,杜月笙对她的敬重体恤,使她感到数年来未曾有的温暖和依托。已经40多岁的孟小冬终于答应以身相许杜月笙,
1947年,杜月笙派专机接孟小冬到上海,住进杜家。
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回忆说:
“我猜想父亲暗恋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很好,用现在的眼光看,她也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另一方面孟小冬比较会用心计,也很会讨父亲喜欢,在我父亲面前常常会说笑话,逗他开心。⋯⋯父亲和梅兰芳的关系也并没有因为孟小冬而受到影响。1947年父亲过60大寿,上海的中国大戏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梅兰芳和孟小冬都到上海演出了,但他们没有同台——10天的大轴,梅兰芳占8天,孟小冬占2天,回避了见面的尴尬。”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迁居香港。和孟小冬结婚一年多,杜月笙就病逝了。
孟小冬
1956年,梅兰芳率团到日本演出,在香港过境曾探望过寡居的孟小冬,是由马少波陪他去的,再无后话。
孟小冬晚年移居台湾,偶尔教教学生,直至1977年去世。
孟小冬
蔡康永童年曾随父亲在餐厅里偶遇孟小冬,后来撰文回忆:
“我再转头看看老太太,想看出点‘冬皇’派头,但只记得望去一片影影绰绰,灰扑扑的,实在看不出‘冬皇’的架势,我是小孩,那时还不懂得:无论你是哪界的帝,哪界的皇,一被岁月搓洗,都只能渐渐化为灰扑扑的影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