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是指古代结婚时的什么礼节呢?

“结发”是指古代结婚时的什么礼节呢?,第1张

我们总是听说过结发夫妻,结发是古代当中一个非常必不可少的风俗。在结婚的时候,男女需要各自取出一缕头发,把两缕头发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能够被称之为是结发夫妻了。而结发就相当于是我们现在领结婚证一样,是象征着夫妻结合的一种仪式。结发也代表着两个人的爱情永恒,也会生死相依,做到永不分离,所以说在古代当中很少会有合理的现象。

关于结发的相关知识

古代有很多的人都是三妻四妾,所以说结发夫妻只有自己第一任妻子的时候,才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而纳妾是不用把两人的头发放在一起的,其实小编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如懿传当中有一个场景是令人震惊的。在古代当中,只有男子休妻的行为,并没有听说过女子把自己的丈夫休了。而如懿传当中的如懿做出的一个行为,让小编久久不能忘。

结发是至关重要的

如懿其实是一个非常在乎两人之间感情的女子,从先到最后一直都把丈夫放在第一位,而且也期盼两人能白头偕老。最后由于皇帝的一些行为,让如懿感觉到寒心,所以说出游的时候如懿,便把自己的头发给割掉了。古人结发为夫妻,那么断发就是说两人的夫妻关系在此刻停止了。当时只有自己的丈夫写了休书,或者是死亡的情况下才能够剪下自己的头发,而如懿却在皇帝正值盛年的时候,剪掉了头发。

结发是婚礼并不可少的

从这里也可以发现,在古代当中,头发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结发为夫妻象征着两个人的感情,那么断发离异,这也是象征着两个人的感情止步了。结发是古代结婚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就像是如今我们在婚礼上面交换戒指一样。

古时初婚的夫妇,在新婚之夜饮交杯酒前会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结发夫妻”的典故即由此而来。唐代女子晁采拟《子夜歌十八首》寄赠她的心上人文茂,开篇就是: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晁采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再把文茂送给她的一束头发合在一起编成一只同心结。汉时苏武也曾有诗云:结发为夫妻,从此两不疑。可以看出,古人是以结发做为夫妻同心的一种见证方式。

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那时男子到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女子到十五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一词原指男女年轻的时候。当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种礼仪是结发的变种,盛行于唐、宋以后。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为“结发夫妻”,即元配夫妻,若再婚,男方称续弦。

还有------“结发夫妻”的说法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在登基的前一夜,担心自己的胡子太短而让众臣瞧不起(在古代,胡须的长短被认为是男子才学和胆识的重要标志)而无法入眠。怎么办呢?身边的娘娘计上心来,她剪下自己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的工夫使短胡子成长胡子。

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踌躇满志地接受众臣朝拜,好不威风!众臣见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无不惊叹“乃真命天子也”!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皇帝自然对娘娘关爱有加,这便是“结发夫妻”的由来

“糟糠之妻”〔zãokãngzhīqī,糟糠,潮语“遭康”(之欧1、戈秧1)〕这则成语来源于东汉光武皇帝与他的大臣宋弘的故事。

宋弘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司空(主监察),为人正直。

一次刘秀身边需要一位博学的人,宋弘就推荐了桓谭。后来宋弘发现桓谭老是给刘秀弹奏郑国的靡靡之音,立即把桓谭叫来,责备他。后来宋弘又向刘秀谢罪,说:“我原想让桓谭忠心辅佐王室,可是现在整个朝廷都爱听郑国的亡国之音,希望治我的罪。”刘秀就把桓谭免职了。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希望她从满朝文武中再选一位丈夫。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于是刘秀召见宋弘,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发了财了就要另娶妻子,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是不能抛弃的。(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和湖阳公主只好打消了念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07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