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余秋雨比他妻子大很多,请问他有过几次婚姻?

有人说余秋雨比他妻子大很多,请问他有过几次婚姻?,第1张

截止到2020年7月余秋雨有过一次婚姻。

妻子马兰,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囊括国内舞台剧、电视剧全部最高奖项;荣获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纽约市文化局、美华协会联合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马兰主要的舞台剧演出,大多由余秋雨亲自编剧。夫妻俩主要居住在上海。

扩展资料

余秋雨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文脉》 《山河之书》《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如果提到余秋雨,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作为当代中国的散文经典,时光匆匆过,却掩盖不了其书的光辉。作为整个中国最为著名的文学人,余秋雨用自己手中的笔诉说着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人不被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就如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长。”

这是余秋雨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围绕在他身边的非议也是多如牛毛,很多人抱着猎奇的心态对于他的感情生活想一探究竟,即便是大作家也难逃被八卦的厄运。

余秋雨现在的妻子名为马兰,是一个长相极美的女子,身份也是和余秋雨十分匹配,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马兰是黄梅戏的传承人。出身于安徽太湖的马兰自小就对黄梅戏耳濡目染,开始进行黄梅戏的学习,成年后在黄梅戏剧院成为顶梁柱。只要是国内舞台剧表演的最高奖项都被马兰获得过,并且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仅她一人。

之后在央视版的《西游记》中扮演唐三藏的母亲殷温娇。因为出演《严凤英》中的女主角严凤英,获得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后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还登过春晚的舞台成为风头无两的人物。在国内有着诸多成就的马兰,在国际舞台也是大放光彩。

获得过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如此殊荣让人们记住了马兰是一个功勋卓著的黄梅戏演员,而不是余秋雨的妻子。两人旗鼓相当,在文化界都迸发着属于自己的能量。

两人的相识颇具戏剧性,马兰当时身为黄梅戏演员收获了很多的赞誉,有一天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位老前辈送出的一本书,马兰怀着疑惑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令人惊讶的事,这并不是一本全新的书,书中尽是余秋雨写的标注和理解,是专门给马兰的。马兰当即对余秋雨产生了兴趣,还拜读了余秋雨的书籍。

在马兰的想象中,余秋雨应该是个整天只会“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但当马兰在见到余秋雨后却被震惊了,眼前的余秋雨风度翩翩犹如一个绅士,待人亲和丝毫没有架子,反倒是像个年轻小伙。相谈甚欢的两人越走越近。余秋雨也慢慢爱上了眼前这个女子,马兰不仅长相极美,且和自己志趣相投,余秋雨忘不了马兰,慢慢也引起了自己妻子李红的注意。

李红在余秋雨未和马兰结婚前还是余秋雨的妻子,周遭的亲朋好友都认可的余夫人。李红结束了农村的插队生活,转而因为招工的机会来到了上海,在市纺织局的棉纺厂中做一名纺织工人。但此生并不想就此过活的李红不甘心命运如此,她爱好戏文,于是就想着可以报考大学专门学习戏文。

当时的李红选择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戏文系,但结果却给了李红当头一棒。因为李红在那个年代并不属于“根红苗正”的接班人,没有资格念大学的她就此落榜。李红的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但这时余秋雨出现了,余秋雨负责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工作,余秋雨在看到李红的考试后,认为李红身上的才能还是有的,这份表演才能很难得的。

出于欣赏,余秋雨和李红相识了,并且成为了恋人,这场恋爱持续了几年,几年的时间里余秋雨的心里都是美丽的李红,对这个女子如痴如醉。恋爱长跑结束后,两人选择结婚,两人成为夫妻,婚后的生活两人十分幸福,余秋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红也好好的操持着属于他两的小家。它们之间的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女儿的降生让这个家庭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但这份美好只持续到了身为枕边人的李红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异样。婚后的生活早已没有了激情,唯有亲情支撑着彼此前行。也许女人的敏感就是这么的触不及防,在普通的一天李红像往常一样在整理着余秋雨的书桌,满桌的纸张让李红觉得纷杂,不知哪张纸有用,哪张纸无用,所以李红都细细检查一番。

可能是检查的太过于仔细,或者是上天让李红发现余秋雨的变心。一份专门写给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马兰的信展现在了李红的眼前,李红不敢相信这封信中缠绵痴绝的话语出自自己的丈夫写给另外一个女人。丈夫的出轨让李红受到了当头一棒,多年的夫妻情分难道就要这样结束了吗?

原来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厌倦,对自己的冷漠都是因为把无线温情给了这个女人。她不想这个家庭就此涣散,更不希望丈夫的离去。她期盼着奇迹的出现,期盼着丈夫可以回心转意。

但余秋雨的决绝让她寒心,多年的相伴,抵不上马兰的一时温情。李红就此绝望,不爱不如潇洒走开。于是她选择接受这残酷的一切,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后,她和丈夫结束这场无疾而终的婚姻。

而余秋雨也很快和马兰结婚了,即便是两人相差多岁也没能阻碍两人的结合,马兰不顾世人的反对,抵御住了外界的流言蜚语,选择勇敢的和余秋雨在一起了。

不久她选择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跟随自己的丈夫余秋雨前往上海居住,外界的舆论压力没有压垮两人,即便是丈夫被世人痛斥为“伪君子”,反倒是和睦的生活了多年。

婚姻之路外人无法评测,生活是否如意也无统一的标准,即便是马兰和余秋雨之间没有孩子,也无法阻碍两人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余秋雨的前妻李红在遭遇背叛后,选择放手离婚未尝不是一种解脱,选择另外一种更为真挚和自由的生活也许对自己而言是件好事。

自从1992年出版《文化苦旅》开始,余秋雨就成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现象级人物,他后来的每一部散文集,比如《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等,都会成为市场追捧的畅销书。

能够把枯燥的散文写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读物,近几十年来,恐怕只有余秋雨有这个能耐了。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就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余秋雨的文学成就无可争辩,但说到他的私生活,却是争议颇多。因为他在第一段婚姻里有过出轨行为,他的现任妻子、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更是被人直指为“小三”。

余秋雨的第一段婚姻:外地男攀上本地女

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出生于1946年8月23日,现年75岁。他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李红,第二任妻子则是上面提到的黄梅戏大家马兰。

李红虽然没有马兰这么出名,却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只可惜生不逢时。

1951年出生的李红比余秋雨小5岁,两人差一点成了校友,也因此结缘。余秋雨的本科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的,毕业后便留在学校工作。

1974年,余秋雨负责上戏的招生,刚好遇见了报考上戏的应届考生李红。余秋雨当时年近30,在那个年代,已经属于“大龄剩男”了,李红刚满23岁,也到了婚嫁的年纪。

不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未擦出什么火花,如果李红不是因为家庭成分而未能被上戏录取的话,这段婚姻或许就不会存在了。对于李红来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倒也真是一言难尽。

李红被上戏刷下后,余秋雨非常同情她,经常找她聊天、开导她。23岁的李红年轻漂亮,渐渐地,余秋雨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便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几次接触下来,李红发现余秋雨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也喜欢上了他,二人感情进展顺利,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现实的问题摆上了台面。李红是上海本地人,余秋雨却是外地来的穷小子,李红的父母看不上他,强迫女儿跟他分手。但李红扛住了家里的压力,并在3年后嫁给了余秋雨。

结婚的时候,余秋雨的事业还没有起色,也买不起上海的房子,李红对此一概不在乎,小夫妻俩挤在不能做饭的格子间里生活,平时吃饭都在各自食堂,完全不像新婚夫妇该有的样子。

1984年,李红为余秋雨诞下了一个女儿,这也是余秋雨迄今为止唯一的孩子。女儿出生后,余秋雨才迎来了第一个事业高峰,短短几年内,他从普通教师晋升为副院长,尔后又晋升为院长。

与此同时,妻子李红的事业却停滞不前,甚至有走下坡路的风险,原因是她工作的单位效益年年变差,李红担心再这么下去会丢掉工作,便开始另谋出路。

1989年的一天,有位从深圳回上海探亲的朋友告诉李红,说深圳发展得不错,工资是上海的好几倍,还邀请李红跟她一起去打工。

李红正在为工作上的事情感到焦虑,听说有这样的好事,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但余秋雨知道后,却极力反对妻子南下,他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去深圳未必能拿到想象中的高工资;二是妻子走了,5岁的女儿就只能交给外公外婆照顾了,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太好。

余秋雨的反对没有让李红改变主意,一心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她,最终将女儿送到了父母家,然后便跟着朋友南下去了深圳。

去深圳的路上,李红应该是高兴的,内心肯定也充满了希望,但仅仅三年后,当她回首当初的这个选择时,恐怕就会以后悔居多了。

中宫空虚,李红南下给了马兰机会

去深圳打工时,李红跟余秋雨结婚已有10年,女儿也5岁多了。都说夫妻间会有“七年之痒”,李红跟余秋雨当时的婚姻状态,也的确可以用“不尽如人意”来形容。

结婚多年的他们早已失去了当初热恋时的激情,事业上的分道扬镳也让二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更让李红想不到的是,早在她去深圳之前,余秋雨就已经认识了一个叫马兰的女子,正是这个人,在几年后破坏了她的婚姻,夺去了她的丈夫,让她的女儿无法继续享受一个完整的家庭。

1986年,40岁的余秋雨见到了24岁的马兰,别看她年纪小,若论名气,当时的她可远在余秋雨之上。

马兰出生于1962年,13岁就开始系统性地学习黄梅戏,18岁从安徽黄梅戏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第二年,19岁的她赴港演出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女驸马》,收获观众的一致好评,由此打出了名气。

1982年,杨洁导演邀请她出演《西游记》里唐僧的母亲殷温娇。当时很多人都以演《西游记》为荣,马兰却是个例外,因为她根本不必靠演《西游记》出名,而是单靠唱黄梅戏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

1984年,22岁的马兰还登上了春晚舞台。两年后,她才第一次见到余秋雨,当时的余秋雨只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副院长,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后来那么高的知名度,更没有在文坛崭露头角。

通过上面的梳理就不难发现,余秋雨和马兰相识时,并非大家想象的成功男士面对普通女子,二人可谓实力相当,比余秋雨年轻16岁的马兰还可以说是“略胜一筹”。

所以他们后来相爱,不能简单地以世俗眼光去看待,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马兰高攀了余秋雨。

余秋雨跟马兰相识到李红南下深圳,中间有3年的时间,这3年两人是否发展出亲密关系,外界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红在深圳打工期间,余秋雨已经背着她跟马兰成了一对恋人。

1992年,突然从深圳回来的李红在丈夫的书桌上意外发现了一封写给马兰的信。大作家就是大作家,这封信里没有提到一处“爱情”,却充斥着浓郁的爱意,任谁都能看出写信人和收信人关系非同一般。

李红当即傻了眼,原来自己不在上海时,余秋雨已经有了别人。后来她发现余秋雨的外遇对象居然就是大红大紫的黄梅戏演员马兰,内心就更加绝望了。

无论是姿色、事业,社会地位又或者名气,李红都知道自己没法跟马兰比,她唯一的筹码,就是8岁的女儿。

可惜的是,当李红苦苦哀求余秋雨看在女儿的面上不要离婚时,余秋雨却拒绝了。这或许不奇怪,因为自从离婚后,余秋雨就极少提及女儿,哪怕后来写书出了名,外界对他的女儿也是知之甚少。

意志坚定的余秋雨让李红死了心,也就是在那一年,两人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没过多久,余秋雨就把马兰娶进了门。

有人说,正是李红去深圳打工给了马兰机会,如果她留在上海,余秋雨未必会移情别恋。

这种观点也许是对的,却也未必,因为余秋雨和马兰更像是精神伴侣,而非普通的肉欲之恋,纵然李红留在余秋雨身边,把丈夫看得严严实实,恐怕也未必能够阻止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晚年的余秋雨:仍对前妻李红抱有歉意

多年以后,在谈及第一段婚姻时,已经成名的大作家余秋雨亲口承认,他仍对前妻李红抱有深深的歉意,但同时也强调,他对马兰的爱始终没有改变。

从1992年算起,余秋雨和马兰也已经结婚快30年了,早就过了不知多少个“七年之痒”。

这么多年来,他们并未生下儿女,却始终深爱着对方,互相看着对方一天天老去,这也许就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爱情”吧。

记得有一年,武侠名家金庸先生曾被一个北京年轻人调侃,对方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对此金庸作出反驳:就算我不会写文章,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鲁迅是金庸的前辈,而且是公认的大作家,金庸把他抬出来给浙江人充门面是很自然的事。

可余秋雨却只是金庸的后辈,金庸把他跟鲁迅并列提及,并甘愿屈居其下,就足以说明他对余秋雨文笔的赏识了。连金庸先生都如此高看余秋雨,可见他的过人之处。

婚内出轨,是余秋雨永远也抹不掉的人生污痕,但不管怎样,他对中国文坛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究竟是他的作品更重要,还是私德更重要,想必是见仁见智的了。而且余秋雨和马兰并非世俗常见的成功男士出轨普通女子,所以他的出轨,恐怕也不应该简单地用世俗眼光去看待了。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事件中,最可怜的就是李红了。想当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外地穷小子”余秋雨,没有怨言地跟着他住环境恶劣的格子间,还为他生下女儿,结果却被丈夫这般对待,命运于她,简直是太不公平了。

他的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而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

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

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

马兰后来回忆:“我当时想,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阅历丰富、满头白发,甚至可能带着点学究气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余秋雨老先生。”

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

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

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

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平日里,他们经常手拉手去菜市场买菜,共同看双方父母,请朋友吃饭;闲暇时,两人就在家中一起观看外国戏剧表演录像,或者互不干扰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节庆日,余秋雨常常喜欢拉妻子出门找个有情调的地方用餐,在那里,两人就像热恋中的情侣。

但出门也有麻烦,上海人认出马兰的特多,人家总爱问余秋雨:“这个人是不是马兰?”他就说,哦,有点像,很像。

有一天余秋雨和马兰去外面吃夜宵,一人一碗面条。面条就叫“马兰拉面”,光北京就开了几十家分店,很多人都以为与她有什么关系。

吃完,结账时,店主人开起了玩笑:“看你长得有点像马兰,便宜你五角。”

余秋雨接过话茬说:“是嗬,就因为有点像,她还乐滋滋地给马兰写信,可人家不回。”

店主人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大人物啊!”

更为有趣的是,在家里,两个人还经常互称“余老师”、“马老师”似的吹捧,余秋雨对马兰说:“老婆,我喜欢你的戏”,马兰则说:“老公,我喜欢你的书。”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3、一回到家,她总是亲自下厨为丈夫做饭

希望能在爱人的怀里撒娇,渴望拥有一个坚实的男人肩膀能为自己遮风挡雨,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当自己的年龄比丈夫小很多的时候,女人更会时时摆出一副小公主的姿态,久而久之有了恃宠而骄的习惯,丈夫偶尔的“侍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可实际上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需求是同等的,一味地索取或一味地付出都会导致感情天平的倾斜,而且婚姻要靠两个人共同经营。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安徽省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负责人,马兰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样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边,但她每每回到家中,总是不辞辛劳地去菜市场买丈夫喜欢吃的螃蟹、咸鸡什么的,亲自下厨做饭吃,以补偿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

最初家里没有请人打扫,马兰演出回来总觉得家里到处都是灰尘,就开始自己动手擦。

可余秋雨对她说:“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灰尘的世界,要学会承受,别擦了。”

马兰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说自己回来辛苦一次至少可以让丈夫享受一个星期。

更为难得的是,马兰还到公婆家包揽全部家务。这时,余秋雨总是拦她,马兰就急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你这么个丈夫,你还不给我一个机会和环境尽尽妻子的义务!”

看到妻子忙前忙后,余秋雨感到十分心疼,每次出差,他从来不会把脏衣服带回来,都是在宾馆洗好,叠得整整齐齐带回来,但是回来他也会向马兰讨好:“看,老婆,我疼你吧。”

当然,夫妻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是两人吵架之后,一般是马兰做出让步,先求和,“因为家里是个不讲理的地方,对于一些小事情不能太较真。”

一开始余秋雨写作,马兰就在他身边绕来绕去,没想到有一天余秋雨急躁地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到隔壁去?”从那时起,马兰就学乖了,当余秋雨写东西时,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她绝不进书房。逢到想唱两嗓子的时候,就把自己锁进洗手间。

又一次,两人一起去买衣服,余秋雨看中了一件花短袖衬衫,可马兰觉得自己不适合穿而死活不肯买。这时,马兰发现别人已认出她,她拉上余秋雨就跑,可他偏站着不动,马兰一气掉头自己走了。

余秋雨还是执意买了那件衣服,虽然马兰心里不喜欢,可后来却“勉为其难”地穿了那件花短袖衬衫,人家都说漂亮,有点“雾里看花”。

http://wwwhithinknet/women/html/qinggan/2006071220303797_2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36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