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山西阳泉的民风民俗是什么?,第1张

阳泉民俗:嗜好面食 兼喜汤饭

山西人嗜好吃面的饮食习惯,夸张地说,每饭几致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这是在自然条件、历史源流、相袭力量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品种多达数十种。北中部盛产高粱、糜黍(太原以北地区呼粘者为黍子)、梁谷、莜麦、荞麦、稻子、豆类(有豌豆、黑豆、绿豆、大豆、黄豆、小豆、豇豆、茶豆、扁豆、蚕豆等十多种)、玉米、沙米等等。南部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稻子等。这些品种繁多的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通过农家妇女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各种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诱人。许多农家,一日三餐皆以面食为主,或稠或稀,或干或汤,粗细搭配,粗粮细作,细粮精制,烹制技艺十分丰富。就是谷子盛产区的农家,以米为粥或捞饭,也要搭配拌汤、汤面之类的面食。汤面中炝入油,或放葱花,或加香椿嫩芽。这种粗茶淡饭,既能满足人们的口腹,又有浓郁的黄土高原农家气息,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晋中平川地区,农家的午餐几乎都以面条、面片等面食为主,或剔或揪,或擀或压,或拨或擦,造型各有特色。面条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粗有细;揪片有厚有薄,有大有小,有软有硬,看了真使人眼花缭乱,仿佛到了面食的王国。各种各样的面食,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佐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吃风味别具,使人感到吃山西面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生活条件好的人家,吃面食讲究一个月内不重样;普通农家吃杂面(高粱面掺和白面、豆面、玉米面,或高粱面掺和榆皮面都称“杂面”)每天也要变个花样。北部地区的黄米面糕和莜面栲栳,南部地区的白面馍,无论造型、口感都各有特色。当然,山西面食为人所赏识的还得数剔尖、拉面、刀拨面、刀削面,号称“山西四大名面”。其中,剔尖的普及率最高,特别是在晋中平川,几乎每个农家妇女都可以剔一手相当讲究的剔尖。杂面剔尖可以剔得粗细如一,长短一致;白面剔尖可长可短,可粗可细。粗者空心柔软,细者心实滑利。拉面,农家妇女以“小把拉面”见长,可拉成宽和窄、圆和扁、粗与细乃至三棱等多种造型。就是这么单一的面食(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旧社会),在勤劳智慧的农家妇女手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味!通过煮、蒸、炸、烤诸手段,把单调繁琐的家务,变成了诗化的劳动,或劳动的诗化,让你从心底赞叹:这些黄土坡的婆姨们!

山西人喜喝汤饭的习惯由来已久。除晋南部分地方外,各地居足大多如此。长治一带居民,至今邻里相见,开口先问“喝了没有?”山西绝大部分地区长年干旱多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赤身露体,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的辛勤劳作,绝少有饮水啜茗的条件,全靠吃饭时的汤水一并补充;且山西人过去吃饭少有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明显偏重,从生理上需要大量水分,形成了喜汤食的习俗。在山西居民的日常食谱中,汤饭的种类最多,吃法也最为讲究。低档的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中档的可款待普通宾客,高档的则为高级筵席中的佳汤美羹。如晋中一带的三合面流尖、三合面抿蝌蚪、什锦空心拌汤等,都是比较讲究的汤饭。山西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吃干饭前先喝点汤饭,是许多居民家的“饮食规范”。这从卫生角度讲,这是很有道理的。吃馍、饼之类的干食,大多要熬些米汤,或做点汤面,有条件的家庭还要熬些油茶之类的汤食。吃干面条后喝点面汤则是山西居民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喝原锅汤,化原锅食”,据说是传统饮食古训。许多农家代代相传,至今仍保持这种习俗。如果你有机会来山西民间作客,酒足饭饱之后,家庭主妇定会给你盛来一碗面汤,请你也来用“原汤化原食”。这并非陋习,倒是很有点科学道理。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程序。

  通媒

  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称“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

  多称“传柬”或“换贴”。男家写好柬贴(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贴,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

  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

  婚前,男方的亲友领导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方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

  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贴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方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安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郎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贴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携新娘双方同去岳母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

我家乡结婚的习俗还是比较多,比如在结婚当天会将新郎的爸爸妈妈的脸上抹上柴火锅的锅灰,我也不太明白这个操作是为了什么,只听说这样会给新郎和新娘的婚姻顺顺当当,很少出现问题;再者就是在结婚当天新郎会在吃饭的时候选择一位观众一边敲锣一遍表演,如果观看者不笑,新郎就会被同行的人抹上黑灰,这个环节真的是非常搞笑的一个环节,旁观者都会笑的不行,观看者还在强忍,为的就是不让新郎得逞,有些时候并不是事情有多么搞笑,还搞笑的是想笑还要强忍着不笑,这种感觉大家应该都懂,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像类似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多到无法在这里列举完。

这件事情中新郎需要脱掉衣服秀五分钟武术才能将新娘接走,说实话这个习俗已经很正常了,因为很多地方接亲的时候,新郎都需要费很大一番力气才能将新娘接走,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新郎知道迎娶新娘并不容易,要好好疼爱新娘,不要辜负新娘等,比起我家这边的结婚习俗,这个习俗也就费费力气,也不算太过分。

一、新郎父母在结婚当天会被亲戚在脸上涂上黑灰

在我们这边结婚当天就看不见新郎父母脸上是干净的,可能外人不能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不是新郎的父母邋遢,而是结婚当天不管他们打扮的多么好看,都是会被大家抹上黑灰,这是一种习俗,虽然无法解释到底是为什么,可能爷爷奶奶辈知道这个习俗的原由,我是真的不太理解,不过看起来还是非常喜感的,看到的人都会笑,也许这就是这个习俗的意义所在,在结婚当天大家都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二、新郎在吃饭时需要挑选固定的观众表演节目到,观看者笑为止

在举行行相应的仪式之后,新郎需要在大家吃饭的时候选择固定的观看去表演节目,观看者必须要笑,但是大家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新郎,任凭新郎怎么表演,可能大家都不会笑,为的就是让新郎多多表演一些节目,并且观看者在憋笑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所以类似的习俗还是很多的,毕竟是一件喜事,为的就是让大家都开心,这样的婚礼才是寓意好的婚礼。

我家这边的婚礼习俗还是很多的,多到难以列举,以上我列举的也是最常见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是家庭和社区的庆祝活动。结婚仪式通常在春季或秋季举行,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是最适合结婚的季节。在结婚仪式上,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传统,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婚前准备

在结婚仪式之前,新娘和新郎的家庭都会进行一些婚前准备。首先,双方家庭会商定结婚日期,并在结婚前的一周进行婚礼筹备。这个时候,新娘家庭会准备嫁妆,而新郎家庭则会准备陪嫁。嫁妆通常是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收集的家庭用品和手工制品,包括被子、衣服、鞋子、毛巾、化妆品等。而陪嫁则是新郎家庭为新娘家庭准备的礼品,这些礼品通常是一些珍贵的物品,如金银首饰、名贵的家居用品、珍贵的药材等。

二、迎亲

在结婚仪式当天,新娘会在家里准备好,等待新郎前来迎亲。新娘家人会在门口摆放一些难度较高的门槛,新郎要通过这些门槛才能进入新娘家中。这个时候,新娘会穿上红色的婚纱,戴上新娘头巾,然后由新郎的父亲或兄弟领着,走出新娘家门,向新郎家出发。

在迎亲的路上,新娘会披上一件红色的披肩,象征着她即将成为新家庭的一员。同时,新娘还会手持一支红色花球,表示她的美丽和纯洁。在路上,新郎会在新娘前面开路,同时,新郎的家人会在路上放置一些障碍物,让新娘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新郎会在门口等待,并用红绸带将新娘的脚绑在一起,象征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三、拜堂

拜堂是结婚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环节。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在家庭长辈和亲友的见证下,向天地和祖先行礼。然后,新娘和新郎会互相向对方行礼,表示彼此的尊重和爱意。在这个环节中,还会有一些特别的仪式,如喜糖的分发、添彩等。

四、敬酒

在结婚仪式中,敬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敬酒仪式中,新娘和新郎会向家庭长辈和亲友敬酒,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和尊重。同时,家庭长辈和亲友也会向新娘和新郎敬酒,祝福他们新婚快乐、白头偕老。

五、送亲

结婚仪式结束后,新娘和新郎会回到新娘家中,和新娘家人共度一晚。第二天,新娘和新郎会回到新郎家中,开始新的生活。在送亲的路上,新娘会抛出一个红色的绸带,象征着她与家人的纽带已经断开,进入了新的生活阶段。

六、结婚后

在结婚后,新娘和新郎会举行一些新婚庆祝活动,如新婚派对、新婚旅行等。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新的生活,共同经营家庭,相互照顾,共同成长。

以上就是我家乡的结婚习俗,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传统和文化。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希望每一对新人都能够在结婚仪式中体验到家庭和社区的温暖和祝福。

1、买房,注意:一般不在新房里圆房。

2、订婚,订婚时要摆席请亲戚吃饭。

3、看日子

4、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里下茶,饭店请人吃饭

5、结婚当天,带上离娘肉,一般是9根肋条的猪肉,女方留下4根,再返回给男方。男方还要带上红酒和葱,女方返回男方绿豆生豆芽。女方的小孩们要拦着婚车不让新媳妇上车,男方要给红包才行,一般666或888或1666或1888。回到男方不让进门,需要女方给红包才行,一般女方给的不如男方的多。结婚当天要笼旺火。注意有特定属相的人回避新人。

6、第二天回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37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