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都不一定一样的。
结婚前一天抄要下礼就是催妆,一般情况下半头或一头猪,烟酒看情况自己给百。还有冰糖白糖,四种茶食、新娘正日子要穿的衣服。
结婚当天要带被、度粉丝、篾篮、米、面、糖、烟随身带着。带钱,有的地方要上车礼,红包从几百到上万不等,新娘问哥哥或者弟弟给新娘洗脚要给红包,背新娘上车的时候也要给红包。包答钱尾数最好是八或者六。
扩展资料:
中国婚礼变革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19世纪末20世纪初,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的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新娘一般身穿旗袍或长裙。
新郎服有西服、有便服、有满清马褂。民国初期,因为国内没有制作婚纱的厂家,有些政府大吏或大商人、大资本家为了赶时髦,托人重金从国外购得婚纱备其子女婚礼。
这种风潮源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基督教婚礼,蒋介石着黑燕尾服,白色衬衣,条纹西裤,银色领带,雪白手套;宋美龄穿白色婚纱,拖着银线绣花的白色长沙,令国内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
此后,婚纱便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了。而此前,只有思想进步且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家庭行西式婚礼时才着婚纱。
1935年后,民国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集团婚礼成为时尚,又让婚纱进一步深入人心。1935年上海社会局策划组织的集团婚礼中新郎穿黑马褂和蓝袍,胸前戴花。新娘穿粉色软缎旗袍,头披白色婚纱。后来的集团婚礼进一步西化,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白裙白纱。
民国元年通过的民国服饰制度也是以西服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中式礼服则为满清马褂。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颁行,废除旧婚俗,男女青年婚姻自主,嫁妆、婚礼从简,新娘过门以步代轿。
60年代,需一二百元聘礼,盛行用手表、缝纫机陪嫁。70年代,青年干部、职工结婚,许多机关单位举办集体婚礼。80年代,有的旅行结婚。
男方须送女家一定数量的聘金,迎娶以车代轿。盘担、婚宴日益丰厚。90年代,城区流行新郎到女家亲迎,女家以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自行车、金项链、戒指、高档布料等陪嫁。
-结婚风俗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古人常说的人生两大喜事,然而事业好寻,意中人难遇!相信如今的很多人都是“爱情价更高”的崇拜者,这其中自然也有宿迁人的身影。宿迁的婚俗深受周边地区影响,喜欢数字8,“离娘肉”“泼水”“压床”一样都不能少,而且还推出了专属于朋友的福利:抢箱子。
提起江苏,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经常看见的词语“江浙沪包邮”,作为老牌的包邮省,江苏除了民丰物足,其结婚习俗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虽然同在一个省份,但不同的城市却衍生出了更为符合环境的风俗习惯,比如说花城宿迁,它们的婚俗中对于8这个数字非常喜爱,也有“离娘肉”“泼水”,联姻纳聘的说法,接亲的时候还需要“上头”。
俗话说,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婚姻的神圣就在于千里来相会。很多宿迁人都会娶外地的媳妇,也有不少外地人成为了宿迁的新郎或新娘,这样一来每一对新人就要举办两次婚礼。如果外地嫁到宿迁,那么肯定是要在夫家办一次婚礼的,而充当“娘家”的一般会是婚庆公司。新郎在头一天将新娘送过去,并且准备好“上头”的礼品,婚庆公司则会提供化妆师和干净的房间,让新娘子舒舒服服的睡一觉,等待郎君的到来。
宿迁结婚风俗对于时间的要求非常明确,11点58或者12点08分到新娘家,下午3点58或者4点08回到男方家中。这其中的时间除了“上头”仪式,就是到一个事先找好的景点拍摄纪念照片。上头是迎亲时的一大特色,要将两条红鱼、两盒中华、6盒糕点、4副红火柴、两个红包放在一个铜盆里,新郎高高举起递给新娘接住,谓之曰“上头”。
近些年,宿迁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习惯也渐渐小资起来,为了表示对宾客的感谢,丰盛的酒宴之后,按照宿迁结婚风俗一些要好的朋友同学还会参加“戳窗户”、“抢箱”等活动。戳窗户时需要站在离窗户15米元的距离,用筷子狠狠的戳过去,里面的人需要大声叫好,戳的越用力,对新人的祝福就越强。抢箱环节中的箱子由新郎准备,一般是放20包烟和一把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