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结婚人数

近年结婚人数,第1张

近年来,中国的结婚人数呈下降趋势。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结婚人数为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了61%。而2022年的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新低。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5-29岁年龄段最多,有5393万人;30-34岁年龄段其次,有3052万人;40岁以上年龄段为2979万人,20-24岁年龄段有2529万人,35-39岁年龄段有1332万人。总体来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年轻人婚恋观念的变化,结婚人数的下降趋势可能会持续。

截止到2020年11月份,2020年中国的结婚率还没有官方进行统计,无法得知,以2018年为例,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晚婚,这导致初婚时间的推迟。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从2013年开始,结婚登记公民的年龄段,由20-24岁占比最多,变为了25-29岁占比最多。结婚年龄的延迟,体现在每一年的数据上,就是结婚率的下降。

扩展资料:

结婚率下降,首要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比如,2010年中国的出生率只有119‰,以22岁为结婚年龄来看,2010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32年左右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自然会拉低那时的结婚率。

其次,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逐步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结婚率越来越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意愿有着“双重挤压”效应。

人民网——全国结婚率“五连降”:为啥这届年轻人不爱结婚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

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

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

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最近,“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新闻冲上热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七年下降。近些年来,有关结婚率下降的新闻层出不穷,为何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告别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

生育率的下降与我们告别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这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我们谈到结婚和结婚率问题时,似乎还是与这一点有关系。

在过去结婚生子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对此追问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在哪里?

在传统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如果想要多几个劳动力去耕地、挑水,保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旱灾时期去抢水,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尤其是男孩)。在农业社会,哪怕没钱也要尽量结婚去生子。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使得那时的结婚相当自然(与现在对比),具有相当强的经济理性。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熟人社会和独有的社会意识。即使近七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但传统社会形成的影响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痕迹。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如果到了年纪还不结婚会显得很奇怪,三姑六婆会催婚甚至主动帮你联系邻村的姑娘或者媒婆。当你要离婚时,七姑八姨都跑过来劝,例如劝你:将就着过算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情况下,不结婚和想离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力相当之大。

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从“一个人过不好”变成“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如果看一些关于结婚和生育的新闻评论区,会发现很多人会谈到:我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要结婚?

告别了传统社会以后,我们个人解决日常生活和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同时,结婚、育儿、离婚所花费的成本(如房贷、车贷、教育投资、吃喝拉撒睡)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降低了我们的结婚欲望。

此外,现代人似乎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了——我们关注爱与被爱、两性之间的情感、平等、相互尊重(即使我们可能虽然依然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状况)自由的恋爱关系和现代的情感意识在为我们提供更加自由、富有爱情的婚姻关系时,同时可能对家庭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结婚不再是、不完全是找个伴过日子,找个老婆洗衣做饭……他们对于个人生活体验的要求让他们不愿意随意地结婚。

农村结婚难题

刚才一直在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现在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在固有惯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是我国生育和结婚欲望较高的地方。但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仍然面对着结婚难的问题。

过去的生育观念问题和女性的外出打工造成本地育龄女性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单身男性较多。《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1《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前段时间,“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可以说是这一问题的生动体现了。)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昂彩礼问题,使得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轻人难以支付。这些问题叠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结婚难。

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变化其实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现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两床棉被就能结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者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在特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下的产物,因此现在去追忆、缅怀也无济于事。

现代社会新成长的一代人中,许多人在经济层面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享受着独身的乐趣——由于物质资料和精神娱乐产品的丰富,他们对于结婚的需求并不那么高,或者说对他们而言结婚不是必需品,快乐才是(这里要区分结婚的需求和谈恋爱的需求,尤其在这个性自由的时代)。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无人陪伴或者孤苦伶仃的状态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直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无感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思想的时代。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权利意识等等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里只是简单列举,并无褒贬之意)。这些思潮可能也影响着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于婚姻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怀有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敏感。

结婚与生育

结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生育问题有些类似,但我这并不是想谈结婚后的生育,而是生育对结婚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下降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们人口出生的增速有所下降,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一孩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导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思想培养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生小孩、培养小孩感到一种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又会对结婚欲望造成影响。

受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其所产生的思想所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提高和结婚成本所造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结婚的欲望。而农村地区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大多数人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人生观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

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现在尚未能全知。不过结婚和生育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各个阶层都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阻碍颇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从2013年起,我国结婚登记的人数一直在下降。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经济一直在上升。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单身会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本身我们每一个人,当自己越来越富有的时候,会忽然发现自己根本的意义本就不在私人的感情上,自己想要实现更多的理想和更多的报复。

所以当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占满的时候,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所以登记结婚这一件事情,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计划之内。而且现在职场当中对于结婚这件事情确实是非常的排斥的,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

虽然现在正在讨论商量是否在未来的女性的产假之后会给男性也加上这样的产假,但是在此之前,所有职场当中,对于女性尤其是结婚的女性是有非常多的歧视。很多的女性在面试的时候就会有人问是否最近有结婚的打算,结婚之后是否会有生孩子的打算,如果自己说没有的话,那么很大概率上会应聘成功。但是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打算的话,那么企业一般不会考虑这样的人,所以对于女性而言会有非常大的启示。

当一个女性成功在职场上面打拼的时候,能够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时候,觉得自己后续的所有的感情状况好像变都不再那么重要,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所以对于自己发展的所有的一切,可能就会要求的更加的高。当我们想要更多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而对于自己身边的一些感情,好像似乎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还有一点是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想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可能不再是结婚了,而且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发生了独立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结婚要求就不是那么的严谨,而且现在基本上结婚的成本代价付出非常的大,尤其对于男性而言,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去结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有更多的考量。

所以2013年之后,虽然国家的经济一直旨在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升,但是每一个人的思想也在发生人千变万化,独立思想让我们很多的人都成就了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对于婚姻好像不再那么向往。 

是对婚姻的一种厌倦,现在的一些怪现象也促使一大批年青人不想结婚 一是离婚率的提高,让一些想结婚的人见了生畏; 二是结婚的费用太高了,年青人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三是现在同居的现象很普遍,两人在一起过日子,好就过,不好就散; 四是结了婚后不自由了,有很多的义务和责任,比较麻烦了; 五是工作的节奏太紧张了,结婚后就对自已的事业有冲突了,还是俩人AA制的方式比较好; 六是不想要孩子的现象也是使贪图享受的贵族不想成家庭的负担的俘虏; 七是有的女朋友怕受男人压服和管束 ,她们也在为自已的自由自在想过生活,从而女同胞的单身也多起来了; 八是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男女青年有些隋便了,不再为组建家庭而努力了 以上种种都是当前不想结婚一人多起来的原因了你说对吗?/

2、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结婚是人生最大的一场赌博,结果却要在这一生中慢慢展示。 如果遇不到我想要的,那我宁愿单身,如果没有好的经济基础,无法给下一代稳定的生活,那我宁愿单身。如果不能遇到一个和自己一起努力,能够遇到困难搀扶前进的人,那我宁愿单身。 如果步入婚姻,代表牺牲了我的理想和原则,那我宁愿单身。 结婚是可以培养感情,但谁都无法保证一定能够产生爱,我不会去做这种赌博。我要做的,就是遇到了一个我爱的人结婚,而不是匆匆忙忙的为别人而活。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结婚。 就像《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在好友的婚礼上致辞说: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始终无法理解,或许是我自己太有意义,无需他人陪伴。” 一个人的生活已经足够有趣:白天上班,晚上或健身或读书或打游戏,周末约三五好友小聚,喝酒聊天,假期还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当然如果再谈个令人身心愉悦的恋爱,就更美好了。

201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人的婚姻稳定度和结婚年龄呈现倒“U”字型——以26岁为界,26岁以前的越晚结婚越稳定,26岁以后则越晚结婚越容易破裂。 也就是说,晚婚的人并没有等来自己的真爱,反而更容易“将就”。而这,往往大多是因为焦虑、急迫,匆匆缔造了不那么合适、不那么快乐的婚姻。 在催婚的长辈看来,不愿意结婚的年轻人是“不负责任”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想要找到一个值得爱一辈子、为其负责一辈子的人。 不愿轻率踏入婚姻的人并非不负责任。“凑合着过吧”才是。 结婚有结婚的幸福,不结婚有不结婚的幸福。无论选择哪种生活状态,都请不要怀疑、恐惧。 如果你断定自己不需要婚姻,那面对别人吹嘘婚姻的好处时一笑置之就好,请坚信自己不是“单身狗”,而是更高级的生活形态; 如果你希望找到一个人陪伴一生,那就对婚姻的不完美之处做好心理准备,并且相信自己的真命天子,一定会到来。

世界和我爱着你。 欢迎大家评论互助!

3、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大多数年轻的单身男女都无法回避 "催婚 "的话题。一方面,老年人要求结婚,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急于结婚,这导致了 "持续低婚姻率 "的社会问题。根据民政部历年公布的数据,2013年至2021年中国的结婚人数分别为1347万、1307万、1225万、1143万、10631万、10139万、9273万、8143万和7636万对,与2013年的高峰数据相比,2021年全国登记结婚人数为583万人。减少583万对,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值。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对结婚的热情一直在下降,一些专家甚至悲观地预测,到2022年,中国的已婚夫妇数量可能会下降到700万左右。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已经连续五年下降,2021年最后一年的出生人数只有1062万,出生率为752‰,而死亡人数为1014万,自然增长率为034‰。按照这个速度,该国很可能在2022年出现人口负增长。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呢?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根据我们严格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3个主要原因,而且答案太苛刻,太现实了!"。第一个原因:男性多于女性。该领域的专家认为,男性多于女性这一事实是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全国的女性比男性少3490万。这意味着,按照一夫一妻的原则(不考虑离家出走和死亡),那么将有3490万男子无法得到妻子。以目前30多岁和40多岁的男性群体为例,他们没有结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与他们年龄相匹配的女性。第二个原因:年轻人将婚姻视为奴隶。爱是美好的,而婚姻是爱的结果。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害怕婚姻,尽管他们对爱情抱有幻想和期望。

这是因为,根据近年来的数据,中国的离婚率一直很高。例如,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的离婚人数分别为4243万、3733万和2139万,每年离婚人数占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不难看出,离婚在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年轻人从这种现象中看到了婚姻带来的不安全感。婚姻是为了过上更舒适的生活,而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年轻人认为婚姻不是幸福的象征,而是责任的开始,所以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许多老年人认为年轻人不结婚的现象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这是因为在过去,即使人们努力工作,他们也从未想过不结婚,不生孩子,这是一种非常 "自私 "的行为。年轻人认为,如果不结婚,他们的时间和收入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必迁就任何人;但如果结婚,那么他们的收入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来源,他们想休息也不敢,因为婚姻带来的压力太大。

第三个原因是:收入低,婚姻成本高,许多年轻人说他们负担不起。现在大城市的大多数年轻人的月收入在4000-6000元左右;在一些三四线小城市,可能只有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每月几千元,工资不高也不低,有什么办法?说实话,这个工资能养活自己就很不错了,攒钱买房买车结婚,你想都别想,你就是结不起婚。另外,很多年轻人觉得一旦成家,如果赚不到足够的钱,最后只能和重要的人和孩子一起受苦,他们其实不敢轻易尝试。简而言之,现在的年轻人不结婚可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结婚,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承担拥有一个家庭所带来的责任。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每年,有多少中国人登记结婚年轻人为什么晚结婚了数据告诉你↓↓转给身边的青年参考!

结婚率逐年走低离婚率却在攀升 社会包容度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选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中国传统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结,还是不结民政部的统计显示,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结婚率走低,年轻人怎么想

在北京从事审计工作的于贤表示,大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审计行业加班出差是常态,没有时间约会,也没有时间相亲”,恋爱都顾不上谈,怎么可能结婚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窘境。即使是有稳定恋情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轻易“谈婚论嫁”。上海白领徐珊直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

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相对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年轻人步入婚姻的步伐。于贤直言:“没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愿意,住在合租房里也有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这样的高房价,35岁前难以买得起。”

此外,很多都市适婚青年表示“宁缺毋滥”,不着急结婚。在南京工作的陆子夫,有房有车有时间,但他仍表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是要找到三观一致,能进行深层次沟通的人,年龄不是决定性因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代际间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有分析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持续走低。

城市化进程是推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表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出生率——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翟振武进一步说明:“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是如今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这一变化既在意料之中,也与之前的预估相符。”

看结婚年龄——婚龄推迟成为当前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苏省发布的婚姻大数据显示,近5年来,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每年大约增长1岁。上海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651岁,到了2014年达到2814岁。这一变化在王洁的意料之中,在北京读博的她说:“班里的同学都二十七八岁了,除了两个工作后重回学校读书的同学,毕业前大家都没有结婚的打算。”

翟振武分析,现在我国成年人口近一半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的年轻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龄也会推后。早些年,年轻人到了二十三四岁,很多就结婚了。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毕业就已经23岁了,结婚的年龄必然会不断推后。相当一部分适婚年龄的人并没有结婚,也使得结婚人数偏低。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剧了市场竞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结婚率反倒走低,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

鼓励婚育应受重视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地区经济条件越好,对单身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宽容,“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陆杰华说,在我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常见的未婚生育和事实婚姻等,在我国尚未得到承认。因此,结婚率降低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最终影响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7月12日报道,11日,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中新网记者统计,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去年中国3841万对夫妇离婚 离婚率逐年走高

日前,民政部印发《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2015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94%,比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

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1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93万对。粗离婚率为28‰,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

据媒体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2003年达到105‰,到2010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2015年粗离婚率为28‰,这也是2002年的3倍多。

何谓粗离婚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从统计的角度讲,这里的“粗离婚率”是一般指一定时期内,离婚的次数或离婚的对数除以总人口数。之所以称作粗离婚率,是因为在计算离婚率时,严格意义上分母应该是已婚人数而非总人口数,但由于统计总已婚人数较难,故采用总人口数。

家庭纠纷案件保持高位运行 离婚官司占多数

无论统计口径如何,近年来,中国离婚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偏高的离婚率也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上。

根据最高法此前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始终保持高位运行,2013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审结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近400万件,且逐渐呈现出案件增幅快、适用法律难、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其中,离婚案件也保持高位运行。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杜万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4年全年婚姻家庭类案件大约是160万件,其中,离婚案件为120多万件。

具体来看,以北京为例,据媒体报道,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一审家事案件38619件,其中离婚案件约占全部家事案件的一半左右。

近期,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公布的离婚数据也佐证了中国社会偏高的离婚率。根据山东省民政厅日前发布的《2015年山东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85万对,比2014年增长22%,粗离婚率为38‰,比2014年增加01个千分点,自2007年以来人数最多。

为何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破裂

谈及中国离婚率增快的原因,翟振武表示,一方面与原来整体离婚率水平比较低有关,此前的离婚率一直处在低位,因此只要一增长便表现得格外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有关。

翟振武分析,在2002年时,中国的粗离婚率不到千分之一,横向上看,发达国家的离婚率大都处在千分之四或五,相较来看,中国离婚率比较低。

“以前,婚姻赖以维系的环境比较稳定,婚姻也相对稳定。”翟振武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化较大,各类社会环境也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婚姻赖以稳定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诸如个人经济地位可能迅速出现变化,社会面也发生变化,加之当前人口流动率越来越高,婚姻在这些变量中,就比较不稳定。

随着我国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以及结婚意愿的降低,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7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

近日,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是哪些因素导致的随着我国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以及结婚意愿的降低,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已经连续7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

近日,2020年民政统计数据出炉,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了122%,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一、中国结婚登记人数7年连降

据媒体3月13日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再创新低,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根据最新民政统计出炉的2020年度各省、市、自治区婚姻登记数据:结婚登记TOP5地区为广东省(633万对)、河南省(625万对)、四川省(535万对)、江苏省(492万对)以及山东省(487万对)。

与往年不同,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河南省结婚人数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81%。

二、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1、生活成本的上升。

近年来“不婚族”的数量越来越多,结婚意味着男女都面临着家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挑战,一拖再拖更是导致适婚人群数量减少。

而随着女性心态的转变,结婚率下降的趋势扭转更是困难。

2、婚姻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

适婚人口总数的不断减少,上世纪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回国人口出生率很大程度的减少,放眼当下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

对此,家庭,朋友圈,社会各界对于此现象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高阶段教育的普及,让年轻群体接受的观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代衔接并形成属于个人的婚恋观。

2、择偶方式较为丰富

现在衍生了很多相关的经济模式,手机社交软件花样百出,线下社交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年轻人的恋爱与生活需求,线上的各种平台与活动开始大行其道,甚至衍生出类似“虚拟恋人”等新生事物,择偶方式不再仅仅限于相亲和同好会,语音群聊与视频交友派对进入年轻人的生活。

2013年我国初婚人数多的原因是因为许多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婚姻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进入了适婚年龄段。此外,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和家庭观念的转变也是导致初婚人数增加的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逐渐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家庭生活,愿意承担起家庭责任,希望通过婚姻来寻找情感上的归属感,这都促使了初婚人数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许多年轻人开始独立生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生活观念,并有了独立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同时,随着教育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家庭观念也逐渐提高,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了在适婚年龄段内结婚。综上所述,2013年我国初婚人数增多的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观念改变和年轻人个人选择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43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