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好书百看不厌,越看越好看!一定都要往烂了看!
1《四世同堂》参考价格:36¥
内容简介: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推荐理由:《四世同堂》作为一部充满人情味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描述家庭关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精彩之作。
2一句顶一万句参考价格:48¥
内容简介:小说分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出延津记”写的是过去:卖豆腐老杨的二儿子杨百顺百事不顺,他一生改了三次名:为了寻个营生,被天主教神父老詹纳为教徒,改名杨摩西;给县长种地时因为一个尿壶得罪了县长,提心吊胆中有人说媒,便倒插门嫁给馒头铺的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吴香香给吴摩西扣了顶绿帽子,吴摩西带着吴香香和前夫的女儿巧玲假意去寻与人私奔的妻子,路上又把巧玲丢了,失望之中,要离开故乡,从此用喊丧的罗长礼的名字度过余生;后半部“回延津记”写的是现在:巧玲被卖到陕西,成了曹青娥,嫁给牛家,儿子牛爱国也是假意寻找与人私奔的妻子,又想到自己从前的相好,想起母亲的老家,于是走回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
推荐理由: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广泛而深刻。它探讨了爱情、友谊、家庭关系,以及成长、梦想和人生意义等重要议题。作者运用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且引人入胜。您将享受到作者的文字魅力,并被他们所带来的感情共鸣所打动。值得推荐!
3《平凡世界》参考价格:98¥
内容简介:《平凡的世界(套装共3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 世界(套装共3册)》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推荐理由:《平凡世界》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共鸣的作品。它通过平凡人物的命运,向读者传递了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无论您对中国社会历史感兴趣还是对人类命运有思考,这本书都将带给您启发和触动。
4《富爸爸与穷爸爸》参考价格:18¥
内容简介:《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
推荐理由:《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在财务管理和财商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书籍。它提供了独特的财务视角和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认识到财务自由的重要性,并为实现财务自由制定合理的规划。无论您对财务管理感兴趣还是希望改善个人财务状况,这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5《自卑与超越》参考价格:37¥
内容简介:青少年必备的心理学读本,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释惑、健康成长的必读书。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自第一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本书是译者呕心沥血的版本,译文简洁流畅,十分契合当下的读者受众。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推荐理由:《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示的心理学著作。它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卑感,并提供实用的方法来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无论您是在追求个人成长或改善自我形象,这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心理支持。
安妮1866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里。她的父母于1860年初从20多年一直五谷不收的故乡爱尔兰逃荒到美洲的。依靠父亲给附近农场打短工的工作,糊口问题总算解决。但是,不幸一直盘旋在这个家的周围。安妮2岁多的时候,罹患了很严重的沙眼。贫穷耽误了治疗,安妮的视力恶化,脾气也因此变得较为暴戾。1874年,安妮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酗酒的父亲狠心抛弃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玛丽。后来,在父亲家族其他成员的“临时收养”及“张罗策划”下,3岁的妹妹玛丽被其姑妈收养,而10岁的安妮和7岁的吉米则在1876年2月 送进了离家千里的德士堡贫民救济院——一所容纳了900多位老弱病残人士的大杂院。
噩梦才刚刚开始。3个月后,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带来的臀部结核瘤病在救济院离开人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关心小安妮的悲伤和孤单,直到救济院新来的、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祷告和星期天弥撒仪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现。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说:“安妮,你不应该再呆在这儿,我要带你离开。”
巴巴拉神父有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当医生。其时,安妮的视力已经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带安妮去看眼疾。
就这样,11岁的安妮离开了救济院,住院治疗眼疾。但不幸的是,手术很失败,安妮的视力甚至比术前更糟糕:仅剩下光感,近似于失明。尽管后来又施行了几次补救手术,但均以失败告终,医生宣告:尽力了,且无能为力了。
安妮必须出院。而此时巴巴拉神父已奉教团之命,远赴他乡传教。失明的安妮无依无靠,又被送回救济院——这个她深恶痛绝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孤单、黑暗。她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运的转机。
这个转机在1880年来到了。一次,安妮打听到,救济院将迎来一个考察团,团长叫法郎·香邦。安妮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有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日子。那天,安妮终于放下胆怯,对考察团喊出了心底蓄存已久的声音:香邦先生!我要上学!请让我上学吧!
来自上帝的怜悯
上帝给了安妮怜悯。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着马车进入了伯金斯盲人学校的校园。
14岁的安妮与一帮5、6岁的幼儿同班,因为从没有进过校园的安妮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更毋论任何阅读的能力了。可怜的孩子因此被同学戏称为“老安妮”。
经过漫长的盲校磨砺,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妮长大了。在学校假期来临的时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学校帮安妮在波士顿南边找到一份整理、清扫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间时,常和房客聊天,并由此有机会认识了一位给安妮热心推荐医生治疗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来福医生带给了安妮。两次手术后,安妮的视力恢复了!尽管视力所及,依然模糊,属“半盲”状态,但安妮已经很知足了!
这一年,安妮16岁。
1886年8月,安妮从盲校毕业了。
接下来何去何从?正在安妮为出路烦恼的时候,8月底的一天,安妮在义母霍布金太太家收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长的来信——
亲爱的安妮:别来无恙?寄上凯勒先生的来信,请仔细看一看。凯勒先生为他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儿寻求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有兴趣应征吗?请来信告诉我。
请代问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乐!
你的朋友 安那诺斯
就是这封简短的信,改变了安妮、也改变了海伦的命运。
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长途颠簸,来到了阿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甘比亚,见到了比自己小14岁的海伦·凯勒(海伦生于1880年6月27日 )。这是莎利文老师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她唯一的学生。
老师的幸福和忧伤
1900年秋天,海伦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莎莉文老师陪她上课,用手语给她翻译教授的讲课。
1902年,哈佛年轻讲师约翰·阿贝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也是一杂志的专栏文学批评作家)在帮助海伦编辑整理传记《我的生命故事》的过程中与莎利文老师相识(梅西先生后来学习了手语,并在一个时期成为海伦版权事务等方面的经纪人)。1904年,海伦从哈佛毕业的那一年,这位比莎莉文老师小11岁的小伙子,爱上了莎利文,并向莎利文求婚(尽管莎利文是天主教徒,梅西是新教徒)。
1905年5月3日,莎莉文老师与梅西先生结婚。莎莉文在决定结婚前,甚至做了这样的考量:自己死后,就可以拜托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梅西先生来接着照顾海伦了(She trusted John and felt confident that when she died, John would take good care of Helen尽管后来的事实是,1877年出生的梅西先生55 岁就去世了,比莎莉文老师早去世4年)。
莎莉文的英文名字冠夫姓,由Annie Mansfield Sullivan 变成了Annie Sullivan Macy。这个名字陪伴她到离开人间,即使在他们离婚之后。
1913年5月,莎莉文老师和梅西先生的婚姻出现问题。梅西先生一个人跑去欧洲旅游去了。不久,托马斯•玻丽进入了莎莉文和海伦的生活。
别人对莎莉文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过各种猜测,也有人对梅西先生在离婚后还写信来要钱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猜测是别人的,痛苦是莎莉文老师的。她伤心地说:
of the many friendships that have enriched my life, none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with John Macy
1916年底,莎莉文老师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马斯•玻丽第一次离开海伦,去玻咯黎哥疗养。但即使在疗养的时间里,她也是频繁地给海伦写信。这也是她和海伦相遇后,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离开”。直到66岁,1936年10月20日,她永远地离开人世。
她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
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
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sic] in harmony
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
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
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
意思是:
再见,约翰蒙西。我很快就将和你在一起了,再见,我爱你。 我想要被爱,过去我是寂寞的。然后海伦进入了我的生活,我很爱她,也希望她爱我。后来波莉到来了,我也爱波莉,我们在一起总是非常的快乐,我的波莉,我的海伦。
亲爱的孩子们,愿我们最终都会在那一片和谐与宁静中重聚。
我的吉米,我将这些花放在你的脸旁。不要将他从我身边带走,我爱他,他拥有我所拥有的一切……
波莉将照顾海伦。随着岁月流逝,海伦的演讲将不会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顺利与辉煌,可惜我引领她替她翻译的双手将不能在那里,去掉那些原本不应该进入她的世界的言语。
感谢上帝,让我将新的生命赠予了海伦,使她拥有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请你让海伦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能快乐地生活!
她对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辞和谢幕。深情的寂寞和爱,轻轻落地。
1930年,托马斯•玻丽去世;1968年6月1日,89岁的海伦也去了那个世界。
回答者: liuxiufu1985 - 二级 2010-3-17 10:41
安妮1866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里。她的父母于1860年初从20多年一直五谷不收的故乡爱尔兰逃荒到美洲的。依靠父亲给附近农场打短工的工作,糊口问题总算解决。但是,不幸一直盘旋在这个家的周围。安妮2岁多的时候,罹患了很严重的沙眼。贫穷耽误了治疗,安妮的视力恶化,脾气也因此变得较为暴戾。1874年,安妮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酗酒的父亲狠心抛弃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玛丽。后来,在父亲家族其他成员的“临时收养”及“张罗策划”下,3岁的妹妹玛丽被其姑妈收养,而10岁的安妮和7岁的吉米则在1876年2月 送进了离家千里的德士堡贫民救济院——所容纳了900多位老弱病残人士的大杂院。
噩梦才刚刚开始。3个月后,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带来的臀部结核瘤病在救济院离开人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关心小安妮的悲伤和孤单,直到救济院新来的、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祷告和星期天弥撒仪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现。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说:“安妮,你不应该再呆在这儿,我要带你离开。”
巴巴拉神父有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当医生。其时,安妮的视力已经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带安妮去看眼疾。
就这样,11岁的安妮离开了救济院,住院治疗眼疾。但不幸的是,手术很失败,安妮的视力甚至比术前更糟糕:仅剩下光感,近似于失明。尽管后来又施行了几次补救手术,但均以失败告终,医生宣告:尽力了,且无能为力了。
安妮必须出院。而此时巴巴拉神父已奉教团之命,远赴他乡传教。失明的安妮无依无靠,又被送回救济院——这个她深恶痛绝的地方。
这个转机在1880年来到了。一次,安妮打听到,救济院将迎来一个考察团,团长叫法郎·香邦。安妮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有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日子。那天,安妮终于放下胆怯,对考察团喊出了心底蓄存已久的声音:香邦先生!我要上学!请让我上学吧!
14岁的安妮与一帮5、6岁的幼儿同班,因为从没有进过校园的安妮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更毋论任何阅读的能力了。可怜的孩子因此被同学戏称为“老安妮”。
经过漫长的盲校磨砺,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妮长大了。在学校假期来临的时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学校帮安妮在波士顿南边找到一份整理、清扫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间时,常和房客聊天,并由此有机会认识了一位给安妮热心推荐医生治疗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来福医生带给了安妮。两次手术后,安妮的视力恢复了!尽管视力所及,依然模糊,属“半盲”状态,但安妮已经很知足了!
接下来何去何从?正在安妮为出路烦恼的时候,8月底的一天,安妮在义母霍布金太太家收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长的来信——
亲爱的安妮:别来无恙?寄上凯勒先生的来信,请仔细看一看。凯勒先生为他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儿寻求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有兴趣应征吗?请来信告诉我。
基督教的神父(PRIEST)是可以结婚的。
基督教属于新教。
他们认为圣经中并没有言明侍奉上帝的人是不可以结婚的。
天主教的 牧师(father)是不可以结婚的。
包括天主教的修女也是不结婚的。
因为他们认为一旦牧师和修女结婚后有了家庭会妨碍他们在教会的工作。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女继承权;即从威廉王子的后代开始,无论是儿子或女儿都严格按照长幼继承王位成为继承人。男性子嗣不再在继承王位上相较女性成员享有优先特权,而是男女平等。
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Act of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
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扩展资料
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君主的继承规则由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共同的王位继承法确定。此王位继承法由数部原为英国立法的法律构成,现在也成为其他英联邦王国法律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的英联邦王国的宪政惯例,王位继承法须由所有王国共同商定并分别立法才可更改。
传统的继位顺序:长子继承权。
通常情况下,英国王位的继承有一个传统,王位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
如果王储早于在位国王而死,新的王储又如何产生?长子继承权已经做出解答,若国王的长子亡故,那么长子的后嗣有继承优先权,长子后嗣的顺序也以长房优先、同脉男子优先为原则。
-英国王位继承顺序
1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3 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对传统的君主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人文的角度重新定位君主制中君主在国民中的精神领袖作用,摈弃封建残余的不当说法。
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修女(Nun),是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以及信义宗的女性修行人员,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由于不能结婚,因此相当于佛教的比丘尼。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
主婚人也就是婚礼主持人,主婚人按传统礼俗是由新郎的父母担。证婚人就是婚姻合法的证明人。以男方家族为中心。
2从礼仪的角度主婚人居主位,证婚人居客位。
3礼仪次序上一般是先主婚人后证婚人。
扩展资料:
主婚人是指为新人主持婚礼人,一般指双方或一方的重要长辈,古时候一般为男方家长、族长来担任。现代新人的父母很少自己主婚,因此邀请家中德高望重的亲人长辈担任主婚。作用是嘱托新人、提出对新人成家后的要求等,俗称“新婚训词”,同时也应代表主人,感谢来宾的到来。
证婚人,亦称证婚,是举行结婚仪式时男女双方请来做结婚证明的人。一般请双方信赖、尊敬或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一人或两人均可。
参考资料:
-证婚人
根据《中国公民同外在中国公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二、申请结婚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一)中国内地居民:
1、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
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
1、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
2、经居住地公证机构公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
(三)华侨:
1、本人有效护照;
2、居住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
(四)外国人:
1、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
2、所在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该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或者所在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
三、 婚姻登记机关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当事人不符合结婚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四、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五、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除按收费标准向当事人收取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或者附加其他义务。
扩展资料
跨国婚姻问题比较复杂,由于各国的风俗不同,各国对结婚和离婚的法律规定也不同。因此,有意与外国人缔结婚姻的人,应该熟悉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并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首先要熟悉有关法律。
跨国婚姻的当事人可能是不同国籍的人或者双方虽然是同一国籍,但结婚或离婚地在外国,这时就需要了解所在国国家的法律,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破坏婚姻”(即在一国是合法婚姻或合法离婚,在另一国则属于非法婚姻或尚未离婚)
(2)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法律。
各国的婚姻法律有所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由于法律的有效力是受地域限制的,当事人只要适当地改变行为地点或诉讼地点,所适用的法律就有可能对自己最有利。
(3)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当一国法院作出的判决可能需要在另一国执行(如支付抚养费、夫妻财产的分割等),当事人事先就应当考虑到对自己有利的判决事出有因后能否承认和执行。否则,再好的判决也是一纸空文。各国对于承认和执行外国法律判决(包括裁定),条件不尽一致。
中国领事服务网-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