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结婚,城里基本上都是女方家花钱花的更多。而农村基本上都是男方家花钱。女方家名义上花钱,实际上只收钱。
城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所以女方家不要彩礼,反而还有丰厚的嫁妆,而且女方母父提前给女方买好了房子和车子。所以城里女方家要找门当户对的,要求男方家也有车和房。城里的婚姻是公平公正的婚姻。
男方头一次,要送礼,送健康最好。要去美容养生馆买4张总价值3999元45次美容养生套盒卡送给女方的母父。去女方家吃饭,女方母父会给男方6666元的见面礼。
男方第二次去女方家吃饭和小住,女方母父会考虑双方家庭是否可以结婚,先让男方在女方家里住几天,考核一下,看看身体是否健康、思维是否正常等。基因真的很重要。考核失败,立马分手,考核成功给男方8888元的试住礼。
男方第三次去女方家吃饭和小住,女方母父还会再次考核男方几天,看男方有没有帮忙做饭,洗衣服,缝衣服,收拾家务,照顾老人,婴儿什么的,考核失败,就继续调教男方,继续考核,考核成功给男方9999元的认亲礼。想成为准女婿,就要学习怎么恋爱和经营婚姻。想要当爸爸,就要学习育婴。
女方家要举办订婚宴。
订婚之前。女方和男方会去女方的亲戚家邀请老姥老爷、姨娘、姑姑、舅舅、叔伯等来参加女方家的订婚宴。。在女方亲戚家吃顿饭。女方亲戚们头一次见男方面,每人都给男方1000元的见面礼。
女方母亲要给男方买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链、金手镯、金耳环、金耳钉、金脚镯、金脚链等。
女方父亲要给男方买红内衣裤、红外衣裤、几套衣服、红袜子、红鞋垫、红皮鞋、红秀禾鞋、红腰带、红西装、红衬衫、红秀禾服、红靴子、红婚汉服、红拖鞋、红帽子、红围巾等。男方也要回礼,给岳父买一套紫红或粉红色西装或唐装,给岳母买一套紫红或粉红色旗袍。
订婚宴当天。
女方的老姥老爷、姨娘、姑、舅、叔伯、姨老姥、姑老姥、舅老爷、叔老爷、表姨、表姑、表舅、表叔等第二次见男方的面,给男方一个认亲礼2000元。然后女方亲戚给女方拿大头添箱钱(凑嫁妆钱)1千~10万。有钱的,近的多给,没钱的,远的少给。
订婚后几天,女方的舅舅叔伯们陪送大冰箱、洗衣机、大彩电、空调、电脑、微波炉、烤箱、电饭煲、电饼铛、煎药壶、沙冰壶、豆浆机等。女方的姨娘姑姑们陪送床铺、衣柜、化妆柜、沙发、电三轮、电车子等。
订婚后,结婚前,把这些嫁妆,拉到女方的婚前的房子里摆好。
结婚当天。没有接亲和送亲。大家都去酒店。车队呢。是AA制。女方家出上车礼,男方家出下车礼。就是双方家庭只承担车队的一半费用。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女方家出女方亲戚的酒席钱,收女方家亲戚的份子钱。男方家同理。
女方亲戚会给女方添腰包(零花钱)1百~1万。订婚时的添箱钱是自古以来女方家众亲戚为女方凑的婚前启动资金嫁妆。
女方亲戚会给男方上拜钱(改口费)
女方母亲会给男方10001。齐衰三年亲。
女方父亲会给男方9999。
女方老姥会给男方5000。大功九月亲。
女方老爷会给男方5000。
女方姨母会给男方5000。
女方舅父会给男方5000。
女方姑母会给男方5000。
女方叔父会给男方5000。
女方姨老姥会给男方3000。小功五月亲。
女方姑老姥会给男方3000。
女方舅老爷会给男方3000。
女方叔老爷会给男方3000。
女方姨姑舅叔表姨姑舅叔会给男方1000。缌麻三月亲。
女方姨姑舅叔表姐哥会给男方3000。小功五月亲。
女方姐姐会给男方1万。齐衰三年亲。
女方哥哥会给男方1万。
因为女方亲戚没有吃男方家的酒席。所以呢女方亲戚不用给男方拜席钱。
因为女方家没有要男方家的彩礼。所以就没有买卖婚姻。女方家的男亲属不用给男方家磕头下跪,没有赐姓礼。孩子谁生的随谁姓。
也没有回门宴。也没有圆饭。结完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也可以小两口一个星期住女方家,一个星期住男方家。城里的婚姻是锦上添花,很平等的。
农村重男轻女。
要彩礼就是买卖婚姻。卖女儿,买媳妇。
母父拿卖女儿的彩礼,给儿子盖房,买车,买媳妇。彩礼不够用怎么办?就让女儿离婚,不退彩礼,再次结婚骗取彩礼。
男方即使买1万的礼品,头一次去女方家,女方母父照收却一毛不拔,一分见面礼都没有。
男方每一次去女方家。都要买大几千,小一万的礼品。但是女方母父却一个红包都不给。买的所有的礼品都是给大舅子小舅子吃的。女方也吃不着。
男方去的多了。光送礼送了十多万了。女方母父会说,给一个见面礼8888元。你以为是女方母父给男方8888的见面礼吗?错了,是男方要给女方哥哥或弟弟8888的见面礼。
除了见面礼之外还有一个是试住礼。
女方母父提出。在订婚之前,要相处一下,看看是否能结婚。让男方在女方家住几天,男方和女方哥哥弟弟在一个房间睡觉。男方头一次住女方家,按理来说,这个红包是女方母父给男方的。结果呢?女方母父要求男方必须给女方哥哥弟弟一个是试住的红包9999元。意思就是说男方不能白住女方家。必须给一个房租,电费,水费,气费,聊天费,饭费,垃圾费……。
按理来说,女方也要买礼品去男方家吃饭,试住。男方母父应该给女方个见面礼、试住礼、认亲礼。同理。男方买礼品女方家吃饭,试住。女方母父应该给男方个见面礼、试住礼、认亲礼。可是到了农村,就非常的双标。女方的哥哥弟弟或母父要陪同女方去男方家吃饭,试住。头一次去男方家。女方母父一分礼品不买。还主动跟男方母父要见面礼8888给女方的哥哥弟弟,还要9999元试住礼给女方的哥哥弟弟。(意思就是,女方一家不能白住男方家,耽误女方母父、哥哥弟弟上班,耽误女方一家的青春,女方家上门陪聊服务,陪饭服务,镇宅服务,要给女方母父、哥哥弟弟工资和青春损失费)
之后女方的母父会说,在订婚之前,要邀请女方亲戚参加订婚宴,要去给女方的老姥老爷、姨娘、姑、舅、叔伯、姨老姥、姑老姥、舅老爷、叔老爷送礼。每一家都送1000多元的礼。但是女方的亲戚们却一个红包都不给。
按理来说女方亲戚是在女方家参加订婚宴,女方家出酒席钱。结果,女方母父让男方掏1万元在酒店举办订婚宴。然后女方母父会说,定婚礼就是彩礼的定金。拿3万定金。把婚定下来。男方不得不掏。
按理来说,女方亲戚长辈在订婚宴当天要给男方认亲礼红包。可是他们不仅不给,还要跟男方要喜钱。
女方母父会跟男方要九金。完全是相反了。
自古以来是女方母父给女方三金。三金相当于是陪嫁。现在城里是女方母父给男方三金,男方母父给女方三金。你以为农村是男方要给女方买九金吗?错了,男方要给女方的哥哥弟弟买九金。有的只是名义上给女方买,但实际上都是给了大舅子小舅子。
男方还要给女方和大舅子,小舅子,岳父,岳母买好几套衣服。
什么时候把剩余的29万彩礼补齐交给女方的哥哥弟弟。就准备结婚。
结婚,女方家一分陪送都没有。
结婚,男方要娶亲。女方要送亲。
结婚前一天,按理女方家要送嫁妆到男方家。因为都是大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大件什么的,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嫁妆的人红包。可是女方家没买嫁妆怎么办?没关系,女方家照样跟男方家要送嫁妆的红包。
结婚当天。车队的钱。按理来说应该两家AA。自古以来,就是两家出。女方家出个上轿钱。男方家出个下轿钱。
但是现在农村都是男方家出4000元车队钱。
你以为光男方家出个车队钱就完了吗?
男方家还要出2000元上车钱给女方的哥哥弟弟。不然不让接走女方。你以为再花个两千块钱就完了吗?男方家还要出2000元下车钱给女方的哥哥弟弟。不然不让女方下车。
女方母亲和男方母亲说好。两家改口费都是2万。
女方母亲名义上给男方10001的上拜钱,实际上打开红包是空的。。
女方父亲名义上给男方9999的上拜钱。打开红包也是空的。
女方的姑,姨娘,舅,叔伯名义上给男方5000的上拜钱。打开红包都是空的。
男方母亲真的给了女方10001的上拜钱。
男方父亲真的给了女方9999的上拜钱。
男方的姑、姨娘、舅、叔伯真的给了女方5000的上拜钱。女方却将红包都给了伴娘。伴娘又将红包给了女方的哥哥弟弟。
两口子一分红包都没得到。
按理来说女方家的酒席应该是女方家出。
可是女方家却让男方家掏这个酒席钱。
按理来说谁掏酒席钱,谁就收份子钱。
可是女方家1分钱不掏,却把份子钱都占为己有。
过个几天或几个月。女方家找到下一家(冤大头),就找借口说离婚不退彩礼。男方家花大把的钱肯定是不同意的。那么女方家就会辱骂殴打男方家。强迫威胁男方家离婚。
所以城里的婚姻是平等的两头婚,锦上添花。婚姻是两个家庭对小两口共同的资助与扶持。没有彩礼。只有嫁妆和启动资金。
农村的婚姻是买卖婚姻。卖女儿,买媳妇。
彩礼钱,三金钱,见面礼,改口费等都是给大舅子小舅子的。完全是坑女儿家,填补儿子家。养老送终是女儿家。继承财产却是儿子家。丧葬费是女儿家出。收的份子钱却是儿子家收。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更多详情: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仓节 民俗节日。分小填仓与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在正月二十日,大填仓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庄,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民谣有“过了年,二十三,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院墙,拾到虫虫验丰年”。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窑。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画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窑旁边撤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窑,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小麦。大填仓日的灰窑,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玉米、谷子、高梁、豆类等。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填仓节。民间习惯蒸莜面窝吃,取其形如粮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一些莜面窝放置粮仓。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 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这样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 日购买米面。填仓节,晚问习俗点 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 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 香,年年粮食填满仓”。夜深人静 时,大人小孩均要端着灯笼,在院 内各处墙上寻找各种复苏的小虫 蚁,俗称为“填仓虫”。发现的越 多,兆头越好。
五台山六月骡马大会农历六月
六月大会由来以久,是当地最有名的古庙会,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初具规模,清代达到高峰。举办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怀镇,历时1个月到40天,会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农历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会的时节,后来周边的农民纷纷趁此时机,到这里来进行牲畜交易,以后渐成规模。届时,交易牲畜的农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做买卖的四方客商都云集于此,最热闹的时候台怀地区聚集有十四、五万人,当中还穿插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中元节 民俗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间除上坟外,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祭祀。定襄一带,习惯将麻、谷悬挂门首。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对民俗活动影响更盛。详见盂兰盆节、面塑节、放河灯条目。
跳布扎农历六月十五前后
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代县城关秋季物资交流大会农历七月
代县赵杲观古庙会农历七月初一
鹿蹄涧村古会农历三月初九
阳明堡古会农历三月十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