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订亲有哪些风俗

相亲订亲有哪些风俗,第1张

相亲订亲风俗是因地制宜,但大部分都有以下几点:

1、男女双方长辈商定订婚事宜

虽然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但在结婚这等终身大事面前,还是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订婚之前需要与双方父母长辈沟通订婚事宜。特别是在思想相对传统的家庭,或者是大家族,订婚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必须要跟长辈商议的。

2、聘礼

大部分地方有订婚金饰的说法,如四金或者是五金,这是男方需要提供给女方的订婚礼,包括: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链等,很多人会说金戒指,其实现代很多订婚已经不需要金戒指了,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钻戒。当然除了这些属于男方给到女方的金饰之外,男女双方还需要给对方的长辈准备礼品,这部分现代订婚流程已经没有特别的限制了。

3、戒指

在起初的订婚中,男方是需要给女方提供金戒指的,但是随着钻石进入中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订婚钻戒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男女的喜爱。选择订婚戒指时,其寓意是最在意的,比如说:唯一印记的戒指因其独特的理念:一生只能买一枚,成为了订婚戒指的首选。唯一印记戒指代表着永恒的爱,就像是钻石的意义一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4、订婚的场所

许多女方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动到女方家拜访,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所以一般订婚的场所会选择在女方的家里,同时在家里大家的交谈也相对来说比较亲切,免除了外人的打扰。当然也有选择在外面酒店举办订婚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相对大的家族一起吃饭约定,在选择酒店时一定要照顾到双方家庭的口味区别,以及酒店环境,一定要选择在安静优雅的酒店。

 最近几个月是结婚旺季,有的人计划结婚,有的人计划求婚或者订婚,不管是订婚还是求婚,都是对感情重视的浪漫表现,那么先订婚还是先求婚呢?订婚和求婚的定义和讲究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先订婚还是先求婚

 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先订婚还是先求婚好?其实求婚和订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不能混为一谈,有的人认为自己求婚了就代表彼此的婚姻成立,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因为求婚只是年轻人彼此双方认定的一个爱情宣誓而已,并不是彼此婚姻关系的确立。所以求婚以后,还需要带上自己的恋人回到家里,然后让家人帮忙举行一场盛大的订婚典礼,然后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前来参加订婚宴席,这不仅是对自己爱人的尊重,也是正式的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们自己订婚了,自己和女方确立了婚姻关系,女方现在是自己家的人了,也是介绍女方认识自己亲戚的一次机会。

 二、订婚和求婚的定义和讲究

 1、订婚是确定双方关系

 订婚仪式和求婚是完全不一样的,订婚仪式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也是彼此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同时也表面彼此已经做好了结婚的准备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确定好结婚的良辰吉日了,这个时候就代表婚约的订立已经完成了。而一般在传统订婚仪式的时候,准新郎都会给准新娘一些钱,用来购买一些衣服、首饰之类的,这是准新郎用来表达订婚的真诚心意。一般订婚后,女方就相当于是男方家的人了,只需要等到结婚证领取了以后,就可以直接搬到男方家居住了。订婚的时候男方还需要购买一个订婚戒指送给女方佩戴,当做订婚的一个见证。假如求婚的时候购买了戒指了,那么求婚戒指也可以当做订婚戒指使用。

 2、求婚是征得女方同意

 求婚一般是处于热恋期间的男女,男方为了表达对女方的真爱,同时也包含了希望女方嫁给自己的心意,这个时候男方就会采取一些非常浪漫的的安排,然后向女方表白自己真诚的爱意,然后祈求对方嫁给自己,假如被求婚的女方同意嫁给那份的话,那么男方的求婚仪式就是成功的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准备订婚和结婚的事情了。求婚的时候男方一般都会购买一个求婚戒指送给女方佩戴,假如女方同意男方求婚的祈求,就会让男方把戒指戴在自己的中指上。

不同地方习俗不一样。

浙江绍兴一带新娘在娘家中举行沐浴仪式。仪式均由两位夫妻双全,多子多女的中年夫妻主持。一人手拿畚筛,筛上放些染红的喜果、鸭蛋、下面用大脚盆接着,另一人用热水从畚筛淋到脚盆中,再用毛巾蘸水让新人连续揩三次。新娘子沐浴后行“开脸礼”。当地风俗未婚女子称“毛脸”,婚前是第一次开脸,请一老媪用线绞除脸上汗毛,修眉毛,整理鬓角,并拔下新娘的头发7根与新郎的头发混合搓成线,供新娘扎发髻,寓意“结发夫妻”。

国内习俗

一、湖州一带

男家在向女家发“上头盘”,即送上轿衣的同时,还要送上“开脸盘”。“开脸盘”共有6个盘,分别盛肉、鱼、鸡、喜果、炮仗红烛、胭脂花粉。女家收到开脸盘后,即由舅母等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滑稽的是有些地方开脸后由喜娘给新娘涂上厚厚的一层水粉,直到眉毛都看不出为止。

二、广东东莞一带

旧俗在结婚前夕,择好良辰,新娘在娘家举行“落阁礼”。请一位好命妇人,摘一些柚子叶烧水给新娘沐浴,浴后换新衣,然后用红绿丝线替她绞去面毛,并把原来的辫子改梳成“上轿髻”。沐浴、开脸,梳头完毕,母亲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鸡,俗规鸡头,鸡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头好尾”。

三、浙江丽水

举行婚礼之前,女方要请梳头娘,为新娘梳头,梳头娘要选择父母双全、子女众多的大娘。由于打扮新娘一般都在夜晚进行,所以女方还要请来一对命好的未婚姑娘为新娘掌灯,梳头娘除梳头外,还要为新娘穿戴。打扮好的新娘,头戴凤冠,身穿宫装,外披霞帔,腰横玉带,下着大红裙,全身挂满饰品,俨若娘娘。

四、河南地区

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梳成髻,即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即梳长辫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时有歌。

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新娘的穿戴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皆披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装饰方面,现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娘一般都用金银珠宝等饰品来装扮自己。

新娘服饰,以江苏吴县一带最为讲究。按当地俗规,凡新婚女子必须有三套服装在举行婚礼时和婚礼后穿戴。第一套:棉裤,俗称“帖肉棉袄夹裤”,是男方迎亲时送给新娘穿的。这套衣服除结婚日穿以外,翌日回门时可穿,婚后第一个春节回娘家拜年时可穿,参加母亲50岁以后“念佛开斋堂”仪式时可穿,参加同辈至亲好友的婚礼时可穿。第二套:头上戴珠冠,粉红色绣凤穿牡丹等花纹的花衣,花裙,是与花轿一起租来的。这一套仅在轿上和举行婚礼仪式中穿戴。第三套:土布衣,靛青色土布包头巾,靛青色土布加衫、蓝地白花印花土布裤,靛青色土布长襦裙,裹小腿的桃红色印花土布卷绑,蓝印花土布袜,绣花板趾头鞋,这一套在婚后劳动时穿。新婚期间的新娘子穿的鞋子也很讲究,同样要备三双。举行婚礼仪式时穿“玉堂富贵”纹样的鞋;上轿时放在“轿前盘”糕上的鞋,俗称“踏糕鞋”,上面绣着福寿齐眉纹样,随接新娘的花轿抬到男家;第三双是婚后替换鞋,绣着梅、兰、竹、菊的纹样。

五、 陕北一带

旧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准备上轿的新娘,穿上了红衣,绿裤,花鞋,头上戴了鲜花,干娇百媚,可是俗规要用锅黑把新娘漂亮的脸蛋涂得黑漆漆的,与花枝招展的服装形成了大反差。迷信传说,假若不这样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浙江湖州、安吉一带新娘在娘家开脸后,专门烧一缸浴汤给她洗澡。洗好后从里到外全部穿上男家送来的衣服,为此当地有“男家浴缸里捞人”的俗语。旧俗这时新娘还要罩上一件大袖红袍,腰间束一根带子,背上缠一丛万年青。俗信这样可防止妖怪来抢新娘。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规俗习。在浙江富阳一带,当花轿抬到女家,放在簸箕上面时,新娘才开始化妆换衣,换好小衫裤后,要立在蒸桶上面穿红棉袄和红棉裤。有趣的是头上戴好凤冠,准备穿大红裙时,要拿12个鸡蛋从裤腰里放下去,从裤脚下滚出来,俗传这样可使新娘婚后不论哪个月生孩子都如母鸡下蛋一般,快当,顺利。

六、福建泉州旧俗

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笄礼”。花轿到来时,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厅中梳妆,俗谓“对轿梳妆”。由一被称为“宾”的有福的妇人为她加冠笄,然后由送嫁娘为新娘服背子,“宾”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红布做成,裙内有袋子,袋里放入皂荚,铁采尾,泥孩子,猪肉片等18样东西。

七、江苏扬州

新娘的打扮非常现代,上轿时还要戴一付有色眼镜。不明根由的人感到奇怪,其实此俗源于一种迷信风俗。当地俗规认为新娘子的目光是犯穷的,穿上了婚嫁衣的新娘看到哪里哪里穷,看多远就穷多远,看到媒人媒人穷,看到婆家婆家穷。于是便立了一条俗规:新娘穿好新嫁衣上了轿后,就必须闭上眼睛,一直要到入洞房坐上床后才允许睁开眼。但在繁杂的婚礼过程中新娘实在很难坚持。后来聪明人想出一个办法,用戴眼镜来代替闭眼,果然方便了。

婚礼上的新娘是最美的,最耀眼的。她不仅会得到周围人的欣赏和赞美,也可能招徕鬼神的羡慕和嫉妒。因此,为避免乐极生悲,新娘的梳妆打扮往往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这就使得新娘的装饰风俗犹如万花筒,干奇百怪,无奇不有。

八、广西苍梧

一带新娘出嫁须穿黑衣、黑裤、黑袜,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嵊县山区,新娘须穿素服上轿,到了男家才换吉服举行婚礼。江苏靖江一带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朴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称“掸草衣、掸草裙”直到现在穿得再时髦,再讲究的姑娘,到结婚时也非得设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来穿上。

地方习俗 :

一、上海

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 

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 

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 

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 

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 

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 

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结。 

二、安徽婚俗 

前夜新郎宿女家 新娘新郎对换鞋 

在安徽合肥地区,在婚礼中仍保留有一些古代习俗。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 

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三、青岛婚俗 

青岛旧的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弃,下面是笔者对目前青岛婚俗部分略记,供有兴趣者参考: 

新娘出门不要回头招手 

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是不吉,另一方面会破坏化妆 

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 

有身孕的不宜参加婚礼 

在新娘家吃饺子时,碗内要留下双数 

四、北京婚俗 

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五、海南苗族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各地结婚习俗

一、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融合了我国多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婚礼习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可分为北礼、南礼、旗礼、汉礼四种,到这个纪初,南礼逐渐融人北礼,形成北京婚礼特色。传统的结婚,先由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下一步就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有男方的财力决定,大多是四盒礼。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还需要有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四包礼物。

二、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的习俗和京津地区有些类似,但也不全相同。东北三省的“小定”礼,需要女方到男方家参加送礼和摆设的酒席。在酒席中需要交换“龙凤帖”,男方还需赠给女方一枚金戒指当作定情物。此外还需要准备四样礼物,即鸡一只;鸡蛋八十到一百个;红糖两斤;粉条两斤。定下婚礼日期后要过“大定”,其中包括了四季服饰、首饰、馒头、酒等等。迎娶的前一天,是女方送嫁妆之日,嫁妆多为衣物、家具、首饰等等。 

三、湖广地区   

媒人在“合年庚”、看八字,并经两方家长同意亲事后,由媒人代换龙凤帖,同时男方应下“小聘”礼,即一只金戒指、耳环,一对金石榴,以及聘金、槟榔、礼饼等。女方在收到聘礼后,回以文房四宝、松糕等。待迎娶前,男方还要下“大聘”,俗语称“行茶”。“行茶”时男方应准备好礼金、礼饼、烟酒、海味、鱼肉等,女方如数接收后,回以衣物、鞋帽、饼、糖之类,并商定双方婚礼日期。

四、江浙一带 

媒人在“相看”过男女双方品貌后,要行“文定”礼,交换男女双方各自的生辰八字,男方把聘礼交给女方当面点清。聘礼多是各地土特产,桑麻织物,绩罗绸缎,茶叶及礼金等。女方的嫁妆越多越好,并借机来炫耀自家的财富。婚礼及其后的拜见礼等与北方大同小异。 

潮汕婚嫁习俗礼仪

1合婚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看家风  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开聘、回聘  婚事初步决定后,便由女方开聘,聘单要用红纸折成十二版书写。聘礼包括现金、糖料、首饰、衣服等物。男方接聘单后,可酌情议减,但一般不减糖料。因糖料是女方准备送与亲友用的。聘金可减,叫“减聘”。现在大体写聘金随送。男方在回复的聘单中也可写明要女方什么礼物,即在聘礼后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写物品,如发包X双,福饼X双。媒人将聘单送回女方,直至双方无意见出入。聘金不用X百为整数,因方言“百债”不吉利。要在百后面加上零星数字。潮汕人尾数要双,如四、八。因四与世同音,叫世世好。客家人用九,九与久同音,叫长长久久。

4掼定(文定)  聘仪议定后,由男方根据男女双方日辰,择吉确定日子,行定亲礼节,叫掼定。掼定当日,男方用红糖做成一个圆锥形球体,叫糖母。因糖与传同音,意思是糖母传孙。也有不用糖母,改用白砂糖。糖上面插上石榴花(意即榴开百子)。外加红糖、现金、首饰等凑足四样(其中现金、首饰可抵去送聘数量)。女方则回以两个糖包,一般用酒饼糖。取其象征酵母,发酵昌荣。女方接糖后,分发给亲人及邻居,向他们报喜。文定之后,男方择日决定修容、开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5送聘、复聘  送聘当天,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包括聘金、锦茶(含念包)、首饰、三牲、鸭蛋、面条等,而且少不了要一个酒瓶。数量要一个吉数,也可加大吉等物品。女方则回以香蕉、发包、猪心、豆球、五种籽、埔虾草、春草一对、芋种,一个兜帕上面放十二料红卵,酒壶中则装进米泔水,以及念包的回礼款。男方接到礼物将猪心切成两畔,一畔送回女方,夫妻合吃一个猪心,叫肝肺同心。将春草种在花盆里,精心养护,香蕉、发包分给亲戚。送聘距离迎娶十天左右,在发送香蕉、发包时送去请帖。女方当晚还要请本族房亲。新娘的嫁妆,一般是面盆、脚桶,椅子以及房内嫁妆,如梳妆台、长衫橱等物。二十一世纪前半叶,有钱人家有一种叫全厅面的,嫁妆包括卧室、厅堂上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靠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直至厨房的抹桌布,个别地方甚至还有寿板(棺材)、田契等。这样聘金当然也高得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客家聘礼叫“酒水”。什么酒水配什么嫁妆。酒水高低不等,最低级叫“公鸡”,男方送女方只需二斤猪肉,二壶酒和几对鸡蛋。再高一级叫食“箩格”,第三种叫食“箩”。第四种叫食“些”,最高一级叫食“(左木右盛)”。按等级聘金不同,当然女方嫁妆也有简繁差异。这已成历史话题,现已逐渐简化。

6出嫁、迎娶  迎娶当天,男方派人到女方迎娶,以前用花轿,继而用单车,现在用汽车。男方迎娶时,要写一个请新娘上轿的十二版帖,叫“上轿帖”,并写几个拜帖,如亲家拜亲家,女婿拜岳父等,视双方亲属具体情况,连同上轿帖凑足四个,起码也得有两个。上轿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女方认为有了请上轿之帖,往后不管婆媳、夫妻口角,可作斗气本钱,她可说:“是十二版帖请我来的。”事实上确有一些没有送上轿帖,女方不肯上车,只好回家补写。此外还要送上轿粿,肚痛肉(猪肉二块),入门茶(糖料包)二个及兄弟分酒钱。这些物品也有在迎娶前一天先送到的。女方出嫁前要请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年婶母挽面修容。出嫁前夕邀请同寅姐妹食七样菜,其中必须有厚合。过门之后便会合人。当晚在灶前垫上稻草,上披草席,在草席上睡觉。传说古时候有个继母虐待前氏女儿,安排这种睡法,前氏女儿出家后竟发达兴旺。后人仿效这种做法而成此俗。客家人女儿出嫁前夕则与母亲同睡。女儿出嫁,由父亲牵上轿,将一碗水泼上轿,并做四句。因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意思是女儿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复收。虽然人的观念已不是这一套,但旧例仍延续至今。女儿出嫁时还要由媒人挑两个红布袋,里面放大吉(生柑)、谷种、钱币、衣服一套等物。记得有一句童谣:“水鸡担布袋,田蟹来相贺”,就是说这事的。以前伴新娘同行的是“青娘婆”,青娘婆好多是专职的,一般是长相过得去的中年妇女,她必须口齿伶俐,聪慧过人。因为从食出嫁桌,男方开箱,拜司命君等,她都能说会道,出口成诗,吉语不绝于口。又有一个中年妇女伴行叫伴房。有的地方,新娘上轿,还要哭嫁,以表示长安虽乐,不如古居。出嫁当天早晨与家里人同寅姐妹共进早餐,叫食“姐妹饭”,饭后分姐妹钱。就是把铜钱撒在米筛上,然后兄弟姐妹从大到小一次摸取。男方迎娶的前一天,要在红纸上用朱砂写“麒麟到此”四个字。眠床、房门、整个院子各间,直至新娘经过的寨门,都要贴上。男方迎娶新娘上车,途中不能下车,要一直载到夫家,路上如与另一出嫁娘相遇,两人应互相交换手帕或面巾。新娘将到家门时,要先有人报讯,新娘刚进门,全家老少都要回避,待新娘进厅后才出来。以免与新娘相冲撞。新娘将进家门时,要跨越火烟。即用稻草捆成团点上火,新娘跨过,并由好命人做四句。新娘进门后要与新郎双双拜司命君(有的地方是拜天地),再拜祖宗。中午宴请亲朋,编位时,母舅要坐首位。新郎父母也要入席,按每桌四个主位,四个伴位,起码要坐主位。此日新娘也要坐大位。可在新娘房专设一席,让新娘坐东一位。开席时,坐首位的母舅要支持全场,致祝酒词,做四句,要掌握全场进餐情况。大家吃足了,就向大家道谢祝颂,请大家饮工夫茶,主桌未有离席,从桌不能离席。主桌离席,从桌也应离席,不能逗留。午餐过后,由新娘向亲戚及家族来宾从长辈到晚辈逐一敬茶。敬茶时对长辈要跪敬。被敬者马上将新娘扶起(现在只作下跪姿势)。饮茶二杯。赠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叫“食新娘茶”。晚上左邻右舍男女老少都来看新娘,食喜糖,有的地方还分送炒熟花生果。闹洞房时,既欢乐又热闹,伴房既可增加新娘场胆,又可为新郎新娘解围。特别是以前青娘婆,如果说以前的若干四句有书可读,但在闹洞房时,有时是专取闹逗趣,采用对歌的形式,青娘婆一人对付众人,随机应变,确是奇才。现举一例,看客说:新娘目瞄瞄,担水撞着墙,煮饭三结义,炊粿着火烧,这时青娘婆随口反击:杜伯(昆虫)跟人来斗水、田螺跟人来跳罾,麻雀飞来叽喳叫,田赤(一种飞鸟)飞来闹新房。看客即时回对:杜伯个个会挖洞,田螺含水能过冬。麻雀飞来能唱歌,田赤飞来胜状元。这时又有观众唱:会作青娘(上不下会)做诗,会做母猪(上不下会)橇篱,带个布袋来装米,带个肚兜来装钱。青娘婆即时回击:饲着母猪好到奇,一肚都是好男儿,一胎生你这一只,饲大上市好卖钱。还有奇巧的四句,如客人先念:新娘生来面红红,在家最会交掺人。青娘婆以为是嫌新娘有不正当行为,正准备回击,忽然听到接唱:所掺同寅共姐妹,学文学武学工针……第二天新娘还要搅渀(米泔水)缸,及打井水。

婚礼 迎亲流程 是婚礼当天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郎来说可以一门功课哦,这门功课做不好,新娘可就不是你的了。婚礼 迎亲流程 是个大学问,作为准新郎要是不清楚就说不过去了,至少也要在婚礼前好好学习一番,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了迎亲流程有哪些风俗以及接亲人数有什么讲究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迎亲流程有哪些风俗:

Step 1:出发

新郎在吉时出发,出发前要祭祖,还要给随车人员发红包。而且迎亲的路线需要提前规划好,因为迎亲有不走回头路的说法,而且还要避开行车高峰期,考虑路程的远近、路况等问题。

Step 2:堵门

堵门可是对新郎的一种考验,只有经得住考验的新郎,才能顺序拿到新娘房间门的钥匙。首先堵门要哄新娘,不仅要哄新娘,新娘的亲友也要哄,这样更容易通关成功,是在不行就只能用红包啦。而且新郎要能忍,不能红脸,玩堵门游戏可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

Step 3:求婚

进门之后记得用手上的手捧花向新娘求婚,新娘一定倍感幸福,这也是迎亲流程中的一项习俗哦。

Step 4:敬茶

求婚完毕之后就要向长辈敬茶啦,还要改口哦,敬茶的顺序是先敬父母,后敬爷爷奶奶。

Step 5:找鞋

准备出门了,可是新娘的鞋子不见了,这是就需要新郎上演找谢的戏码啦,不过这里我给新郎支个招,要是找不到婚鞋,可以用红包买通伴娘,让伴娘透露你鞋子的位置。

Step 6:出门

出门时,新郎需要公主抱新娘哦,直到把新娘抱到婚车上。新娘们还要注意,被抱下楼时要防止走光。

二、接亲人数有什么讲究:

按照接亲流程的风俗,新郎出门接亲为单数,到新娘家接亲结束后,返回夫家是需要双数的,也就是说接亲的人要单数,送亲的也要单数,这样就可以单数来双数回。中国有句古话说“夫妻双双把家还”, 中国人觉得双数都是吉利的数字,所有要成双成对。接亲人数安排也是如此。

我小结:文中我为大家介绍了 迎亲流程 有哪些风俗以及接亲人数有什么讲究的相关内容,看完文章内容,想必大家对迎亲流程的内容有了更多了解,希望我为大家整理的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

任时光荏苒,岁月不留,爱情里的真爱是不害怕它们的到来。民国时期曾经最风流时尚的一流上海滩风格,它的光辉还仍然留在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心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总是会遗憾没能早出生几年,也好去感受一些高档上流社会发达的上海滩,可是现今的我们也是饱有眼福、心福的,上海如今也成为了国内最发达的观光城市,那么上海什么地方适合求婚呢?

上海求婚创意--外滩求婚

上海现如今虽然是很豪华的大都市,但它的繁华后面定有更多的喧嚣与嘈杂,如果是去旅游时,那么就可以建议游便上海各个豪华高档的地区,但如果是为了采取上海的美丽风景,最彼此的这场完美的结合留下一个难忘的求婚,那就选择外滩吧,上海外滩大道是设计的延海滩风景平行的路线,是上海各处靓丽风景最合适的观赏地,同时也是表达了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

上海求婚创意--上海艺术馆

也许当我说出上海艺术馆适合求婚时,你会不相信,觉得就一个室内的风景能够有多大的特别吗?其实,你不了解就该后悔了,上海艺术馆是全玻璃透明式的大房子,设计时用最明亮的玻璃镜装扮,灯光照射的屋面是可以看透每个人的,里面的展示品更是精挑细选珍贵,带着女友一起去参观,让她看清自己的任何死角,看清自己对她的心,彼此不再会有任何的隔阂或是不知道的事情,完全坦白于彼此。

上海求婚创意--上海滨江深林公园

求婚这天里,有的人缺少的是踏出那第一步的勇气,有的人缺少的是一个合适又完美的机会,而有的人缺少的只是一个气场惊人又安静的求婚场地,在上海求婚最合适的就是上海滨江深林公园了,这里安静、僻美,但那怡人的风景又总是惹人爱,不要觉得它安静就没有人去或是没名气了,它其实更是三江并流的壮观场景地点。

恋爱当中的男女见家长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双方家长在见面之后才能够正式确定两个人的关系,并且也能够将两人之间的婚事进行商议,可以说是情侣走向夫妻的必经步骤,那么 双方家长见面求婚顺序 是什么呢?双方家长见面女方要带什么礼物?接下来大家就和我一同来看看吧。

一、 双方家长见面求婚顺序

1、根据绝大多数地方的习俗,一般都是男方先见女方的家长,男方在得到女方家长同意之后,女方家长才可上男方家看人家,在得到双方家长同意之后,男方方可向女方求婚,而很少出现女方向男方求婚的这种情况。

2、双方家长在见面的时候都应该带见面礼,另外男方家长如果是客气的情况下,对于未来儿媳妇比较满意,可以选择给儿媳妇一个红包,红包的金额可以是一千1001,也可以是10,001,其代表的意思分别是千里挑一和万里挑一的意思,寓意都是非常美好的,并且也是给予了子女一份美好的祝福,作为长辈给予子女祝福也是子女所希望的一件事情,并且长辈们肯定也都是希望子女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的。

3、结婚之前求婚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仪式感,很多女生都是抵抗不了这份浪漫的,两个人在经过好长时间的恋爱长跑之后,肯定也是要考虑往婚姻那一步发展的,所以在这方面男生主动一些总不会出差错的,以上我告知了大家 双方家长见面求婚顺序

二、双方家长见面女方要带什么礼物

1、双方家长见面的时候,女方家里人可以准备烟酒、茶叶、保健品或者是水果大礼包之类的作为见面礼带到男方家,根据中国传统的习俗,见面礼的样数最起码要佩戴4样,数量一定要以双数为主,如果界面里的数量是单数,那么只代表不吉利的意思。

2、送礼不送单相信大家也都是清楚了解的,不过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所在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置办见面礼,双方家长见面是留给对方家长的第一印象,所以在礼数上一定得到位。

文章总结:有关于 双方家长见面求婚顺序 以及双方家长见面女方要带什么礼物的相关内容,我就给大家编辑到这里,希望通过以上所编辑的内容,对大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

黎族人民结婚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程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有送聘礼、送娘、迎亲、逗娘、饮福酒、对歌、送亲、收席等。其中“逗娘”最具有风趣。

“逗娘”在黎族不同的支系中(黎族有赛人、杞人、 侾人、美孚人、润人等五个支系),其形式和方法均各不相同,对赛人、 侾人来说,“逗娘”主要是在婚礼酒席间进行的,赛人的送亲队伍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后,新娘和陪娘当天的饭是由新郎家的成员一点点地喂给,她们吃饭时,围观者很多,她们每口只能吃几粒饭,而每张开口都会引起哗然大笑。在这种氛围里,多有勇气的新娘和陪娘都不敢张开大口吃。所以,只好忍饥挨饿地度过新婚之夜。侾人逗娘同样在酒席间进行。他们预先为新郎和新娘备好两大碗“福酒”,为陪娘也同样也备好一大碗一大碗的酒。都要求一饮而尽。他们对新郎、新娘要求特别高,要求他们饮酒时,一不许吐,二不许有酒滴漏,如有违者一定加倍罚酒。要求他们饮酒为快,饮醉了才表示夫妻同甘共苦、白头到老,而对于陪娘来说,也只有醉了,才表示她们的庆贺是诚心诚意的。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黎家逗娘习俗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如海南岛琼中县的杞人,他们的逗娘是在洞房里进行的。他们先在洞房里点着一盏油灯,然后对着灯光摆上两张小椅子,逗娘的人们在洞房门口围观,他们看着新郎和新娘在洞房里相争座位。按照杞人的习俗,坐在前边的身影可以遮住后面的,前面的就是主人,后面的一切都要顺从主人的指挥。所以,新郎、新娘为了争座位,为了谁主谁从而争得不可开交,此时围观者的挑逗起哄也随之进入高潮。如果新郎和新娘原来情投意合的,在相争座位时,他们就会明争暗让,如果碰上迫婚者,女方往往担忧婚后会被丈夫欺负而拼力相争,其气氛、其场面可以说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合亩制地区的杞人又不一样,他们的逗娘是在婚礼后的第二天进行的。婚礼后的第二天上午,陪娘和送娘队全伍中的年轻姑娘都聚集在一块,她们将新郎家煮好的糯米饭放在木臼里舂,舂烂后捏成一团团好带回去分给没有参加婚礼的大小和小孩。舂臼时,欢快的“舂米谣”伴奏着木杵和木臼的撞击声,听了令人轻松愉快。她们越舂越有劲,唱得越欢。这时,逗娘的小伙子们已悄悄地来到附近,他们策划着如何搞突然袭击,使姑娘们措手不及。他们只要把姑娘们的糯米团抢走,姑娘们只好空手而归,到那时,亲友们都会骂她们不中用。其实姑娘们早有准备,等抢糯米团子的战斗一打响,男女之间的嬉笑声便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场合,最吃亏的是不留神的小伙子,他们只顾玩耍,莽莽撞撞,不是给姑娘们上起下落的木杵敲打着头手,就是被姑娘们拉住手脚,有的甚至被姑娘们用糯米糍糍得满脸都是,特别是那些糊到头发的小伙子就更加麻烦,他们不仅要洗刷几天几夜,而且还要受到亲友们的嘲笑。这样的逗娘活动气氛虽然相当紧张。但是,在这里,人们会看到许多滑稽、幽默、引人哄堂大笑的场面。青年男女在逗乐中增强了友谊。

美孚人的逗娘更为风趣。举行婚礼的那一天,专门安排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为新娘挑嫁妆,当把嫁妆挑到新郎的家门口时,新郎家突然冲出几个男子汉,一刹间就把嫁妆抢走了,紧接着闪电般地拿出一盆早已准备好的熟猪肉,瞄准妇女的头顶便倒。此时,如果是动作敏捷的人立即拉开衣角,就可以盛到许多猪肉,但是碰到动作迟缓的妇女,就只能让猪肉汤淋得象落汤鸡似的,两手空空一无所得。而围观者越是碰上这种情况,喝彩、助威的情绪越高,对受淋者的酬谢越高。这样的逗娘活动,受淋者虽然要费很大的力气去洗刷头发、身体和桶裙,但是,为了新婚庆贺,美孚支系的妇女都乐意去充当这样的角色。她们认为淋得越准,淋下的猪肉越多,助兴的人声越高,人们越看得越新婚夫妇,夫妻往后的日子就更加富裕。

除了上述富有特色的逗娘活动,绝大部分的逗娘活动都安排在送娘的时刻。黎族送娘时新娘家把全村寨的姑娘都动员起来,人越多新娘感到越光彩。送娘队伍一般都从早晨出发,她们爬山涉水,走到新郎的村寨时,夜幕已经降临。这时,“逗娘”就开始了。参加婚礼的小伙子们们,他们带着火把聚集在寨门口,送亲队伍一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举起火,想照一照,看一看新娘和送娘队伍中的姑娘。可是,他们越是心急。姑娘和新娘越不想让他们看,她们把脸都藏在竹笠里。小伙子们越想瞧,她们把脸遮得越严。这时想不出更多办法的小伙子们,就用情歌来引诱,或用挑逗性的语言设法让姑娘答上腔。可是,越是这样,姑娘们越不理睬,最后小伙子们只好狠心用火把熏她们的脸,用棍子绊她们的脚,闹得姑娘们东躲西走,村道上到处是喧闹声、笑声。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这样一边逗乐,一边走,尽管新娘和姑娘们的脸都被火把熏得黑一块,紫一块,但是,她们都兴致勃勃,乐在其中。

黎家的“逗娘”,不仅给婚事增添了快乐的气氛,而且给更多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提供了接触的机会。因此,“逗娘”在黎家各个支系中,一直流传到今天。

无论是少小相爱,青梅竹马,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还是所谓“明媒正娶”的联姻,土家族在婚俗上逐步形成了一种不成条文的惯例,即要请媒人说亲�求婚�、打节�送聘礼�、讨庚�问女方生期�、定亲�求女方放话允婚�、迎亲、回门等繁多的程序。在婚礼方面别具一格的情节有哭嫁、过礼、开脸、戴花酒、背新娘、迎亲、拜堂、坐床、闹房、回门等,其典型环节是哭嫁、坐床、回门。保留和展示了土家族婚礼与其它民族的差异性。

婚前一月或半月,姑娘就要哭嫁。“歌丧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俗。“哭嫁”开始是隔夜哭,后来是连夜哭,全寨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都要轮番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如泣如诉,若悲若喜,悲喜交融,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哭嫁歌中有“哭父母”、“哭歌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哭媒人”、“哭辞祖宗”等。经过一代代妇女口头创作,不断丰富加工,有的内容逐渐定型,形成长诗结构的抒情悲歌,意境悲切凄苦,语言简明朴实,充满浓郁的风土味,常巧妙地运用比兴、双关、拟人、反复、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文学性。

婚期到来,男方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酒、肉乃至盐、茶、米、豆等,叫“过礼”。过礼要在女方家神龛神位前隆重举行,要献上给女方祖宗三代的冥封,点燃香烛,并慎重其事地将其礼物摆放在神龛前桌上,把礼物清单递交给女方长者。

出嫁前一天是女方的“花圆酒”,取“花好月圆”之意,祝女子婚姻幸福美满。这一天,女方家将全部嫁妆都摆出来,擦干净,梆扎打点。亲友们都来祝贺,送上贺礼,同时对新娘进行打扮,“开脸”、“上头”、“戴花”。“开脸”要请姑母、姨娘或嫂子进行操作,用灰线包绞尽额上汗毛,绞现发际,并把眉毛绞如一弯新月,头发辫子挽成“粑粑髻”,绕上红头绳,插上银别簪,带上银首饰,头包青丝帕,手戴银镯子,银戒子,与少女相比判若两人。哭嫁歌中“哭戴花”唱词是:

金花银花不见藤,

只见金花不见人。

金花银花头上戴,

头上响铃闹沉沉。

八宝耳环金圈子,

牙签插到胸当门……

经以上唱词描述,一位装饰艳丽,花枝招展的土家族新娘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娘“开脸”、“上头”后,当晚哭嫁达到高潮。 自古以来,男婚女嫁被看成一生头等“喜事”。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礼俗中贯穿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从一而终”的伦理观念,在老北京的旧式婚俗中也得到了反映;从订婚到最后结合,需要经过许多繁琐礼仪程序。

保亲

保亲,即介绍婚姻,俗称说媒。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首先要过门户帖,双方各用一红纸折子,写上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名号等,由媒人传递,即《仪礼》中所说的“问名”。随后,男女双方长辈选择吉日和适当场合互相探视,了解对方家庭财产状况、家庭名声、姑娘品貌、姑爷身世等,是否门当户对。

合婚

经过互相查访,双方主婚人均无异议,再过“八字帖”。男女双方各用一红纸的折子,写上出生年、月、日、时,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叫“合婚”。因每个人的出生都有年、月、日、时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占干、支各一个字,四个部分共计八个字,所以叫批“八字”。星命家称男女两方属相必须相合才能结婚,以免婚后夫妻相克或妨碍家运。

然后由“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属相,写出鉴定(如“子与丑和”等),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以及忌什么属相等项,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叫“龙凤帖”。这就是旧时的结婚证书。

放定

放定即结婚。旧日有放小定和放大定。少女订婚后,习惯上要改变头型发式,过去少女留辫子,一般不扎辫根,一过小定,就要扎上红辫根。讲究一些的家庭放小定时,男方要送女方首饰四样:戒指一个或一对;镯子一对;耳环一对;项圈一个,金、银或银质包金不等。放大定意味着男女双方联姻已成最后定局。这时,男方要向女方送财礼,女方亦公开索要,有时双方讨价还价,成为买卖婚姻的集中表现。

按老北京礼俗,女子出嫁的头一天送嫁妆,请男宾(四人至八人),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叫“陪奁”。

嫁妆的多少一般根据女家家庭经济状况决定。当年老北京有童谣唱道:“月亮月亮照东窗,张家姑娘好嫁妆,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迎娶

迎娶也叫“迎亲”。迎娶有搭喜棚、布置喜房、安排娶亲人员、发轿、仪仗、响器、轿子、新人上轿下轿、娶新归途、婚后琐礼等许多细致讲究和仪式。办喜事的热闹情况,一切排场在迎娶仪式中有着集中表现。 满族人结婚十分讲究,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结婚那天,姑娘来到男家门外,新郎要弯弓搭箭,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三箭。然后在伴娘的搀扶下脚踩铺地红毡,来到院中神桌前,同新郎一起行拜天地礼。满族拜天地仪式俗称“拜北斗”。

拜天地后,新郎要用称杆(或用马鞭)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放在院中的帐篷顶上,用称杆挑盖头,以示称心如意。揭盖头时,新郎用手摸新娘的头发,意为结发夫妻。新娘越过一个预先设下的火盆,再跨过马鞍,走进帐篷面南“坐福”,行坐帐礼。行坐帐礼时,由伴娘为新娘开脸,即用红线绞掉脸上汗毛,同时梳头改发式。

新婚之夜,洞房内点燃一对蜡烛彻夜不熄,新郎新娘要吃交杯酒,还要吃半生不熟的饺子,“生”取生育之意,意为“生儿育女”。洞房外由一人或数人唱喜歌(满语称为“拉空齐”),谓之“响房”。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

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上海古时的风俗十分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一丝不苟,由于旧时年青男女并无自由见面及恋爱的机会,由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有赖媒人当中间人,联络男,女两家及协办婚礼仪式,所以迎亲后必定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以答谢其促成姻缘之恩。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上海求婚地点是指的在上海地区的小伙子们想要求婚可以选择的地点。上海人都是非常的讲究浪漫的,求婚一定要男生花心思的,如果说男生没有花心思,那么求婚的成功率就是极低的。上海的求婚地点可以说是很多的,到底哪些地方更加的浪漫呢?

每一对情侣都是希望一生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就包括求婚。上海的男生想要求婚的话可以选择的地方是很多的,而到底选择哪一个女生会喜欢呢?这自然是要看女生的喜好,男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应该慢慢的探一探女生喜欢的求婚是怎么样的,然后直接的准备即可。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看浪漫的上海求婚地点。

一:上海世纪公园,至今在上海世纪公园求婚的人数量可以说早已经超过了几十万,这样庞大的数量足以说明上海世纪公园是求婚的浪漫之地。男生可以在白天的时候给女生准备一个朋友一起参加的求婚仪式,夜晚的话则可以牵着女生的手突然地单膝跪地求婚,相信这都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让女生得到满足。

 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充满了童趣的地方,曾经有报道开门的一些天内人山人海,可以说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男生可以在度假区中向女生求婚,在众人的瞩目下说出爱的誓言,如此女生一感动自然会答应男生的求婚。

 三:外滩,上海的外滩可以说是全国有名的,每天外滩都是人山人海的。男生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带着女生一起散步,欣赏夜色的美景,然后突然地向女生求婚,相信浪漫的气息会让女生更愿意点头。

四:城隍庙旅游区,城隍庙这个名字可以说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都是非常神圣的地方,现在城隍庙旅游区里面的风景是非常的漂亮的,可以说是灯光辉煌,仿佛是一座金灿灿的皇宫一般。男生可以带着女生夜晚到此向女生求婚。

其实上海求婚地点选择在东方明珠也是不错的,这是一个地标式的建筑风景,也可以是见证两个人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首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3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