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风俗

萧山风俗,第1张

  临浦小马灯:尽显传统民间文化

  临浦镇横一村的龙马灯表演起源于1945年春节,延续至今。在该村,村民们几乎人人都参与龙马灯表演。如今,在萧山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中,这支业余龙马灯表演队频频亮相,如在今年元宵节活动以及刚刚结束的党山庙会上,都有他们的精彩表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村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十分难得

  烧蝗虫

  在历代《萧山县志》中,凡元宵节,几乎都是张灯结彩的风俗记载。其实在北部沙地,元宵节从来没有张灯的习俗;其独特的节日事像是烧蝗虫、接紫姑、吃油菜蕻炒年糕。这里谈谈烧蝗虫。

  60年代,沙地蚕桑业已经衰落,请紫姑以占“蚕花”收成的习俗也已基本消失,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烧蝗虫仍然是十分热闹的。

  所谓烧蝗虫,是在正月十四的夜里,烧塘边的芦苇,烧埂上的茅草,或者以自家的络麻秆、稻草等扎一个火把,在田野上边跑边烧,又大声高呼:“哗啦嗬――!哗啦嗬――!哗啦嗬嗬嗬嗬嗬――!”如此兴高采烈地放火烧草,据说为的是烧死虫卵,以兆丰年,故叫烧蝗虫。

  烧蝗虫者多为小男孩、小伙子,年纪稍大一些的如三四十岁的男人就比较少。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动员,至多是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在白天相互撺掇、怂恿而已,而到得天色将暗未暗之际,广袤的沙地平原上,已有星星点点的火把、火堆亮了起来,“哗啦嗬嗬嗬”的吼声渐渐响起,随之火点越来越多,叫声越来越响。转眼间,遍野已是流动的火把。烧蝗虫的柴薪,主要是塘埂边那些残剩的芦苇、茅草。谁要是出门较晚,轮不到烧残芦剩茅,那就破费一点自家的柴草。有的小孩为了让火把耐燃一些,则束缚两三把竹梢,甚至浇以煤油柴油,这样便可以高举火把,在麦地上尽情地呼喊奔跑。

  沙地多年烧蝗虫的活动中,不曾听说有人家因此而失火的。或许正因为沙地人家多草舍,即使小孩,烧蝗虫反而更注意火患了。偶或听到有人在骂骂咧咧,那只不过是顽皮的孩子烧了他的稻草堆或捧走了他的几捆络麻秆而已,但这在烧蝗虫似乎是应该的,没有人会同情他的骂。

  烧蝗虫之得以成为节令风俗,与沙地历史上蝗灾频仍分不开。有史记载的1929年萧山特大蝗灾,也发生在沙地。蝗虫,形似大头蚱蜢,后肢发达,善于跳跃和飞行。它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坚硬的口器能将整株棉花、玉米吃得只剩一根光杆儿。它们又具有群栖的习性,且繁殖力极强,干旱季节,蔓延特别迅速,常常是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飞行,所到之处,大片农作物遭受毁灭。以前没有农药治虫,唯一的办法是用人工捕捉。而蝗虫是以短而弯曲的产卵管凿土产卵的,卵又是成块产在庄稼的根部,大家除掉卵巢的办法主要就是用火烧。元宵节,春节活动至此而尽,春耕生产即将开始。将烧蝗虫列为元宵节的一项内容,自然寓有不忘蝗灾、以农为本的用意。

  旧县志皆云:“东土之民多敦朴而或失之鄙琐,西土之民多褥礼而或失之虚文。”作为萧山东土的沙地,烧蝗虫或因鄙琐而为志书撰述者所不屑,其实,它充分透露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敦朴”;相比之下,西土的灯笼倒真有点失之“虚文”了。

  萧邑民俗语特色的龙舟庙会

  东汉时期上虞曹家堡有一女名曹娥,母亲系萧山金家浜村人。其父曹盱于东汉汉安二年端午节在舜江主持祭祀伍子胥时,不幸落水身亡。曹娥沿江恸哭寻觅17昼夜而不得,于五月廿二这天毅然跳江寻父。相传5天后她背负父尸浮出水顺,孝行感动乡里,历史上曾建庙祀奉曹娥,表为孝女。萧山金家浜为其外婆家,出于对这位外孙女孝行的推崇,于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曹娥投江之是,划龙舟纪念她,形成了独具萧邑民俗语特色的龙舟庙会。龙舟庙会为期三天,以五月廿二为高潮。

  马灯

  马灯是浙江省流传甚广的一大舞种。从平原到山区、海岛,几乎各县市都有它活动的足迹,戴村镇尖山下村就有一个有50年扎马灯历史的马灯协会。马灯的形式有“竹马”、“跑五马”、“高跷竹马”、“车马灯”、“马灯戏”、“手马灯”、“小马灯”、“马灯”等。表演中夹唱民歌小调。有的马灯有马夫作翻、滚、洗马、驯马等舞蹈表演。

  年夜饭。

  年三十晚,合家团聚,在一起吃的饭叫年夜饭。不在家吃这顿饭,就不算在家过年。所以,大家都要赶回去吃这顿饭。因而交通紧张,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一顿饭是很隆重的,且有一定的程序,丝毫差错不得。

  首先请灶神菩萨。在厨房间灶台上,斟三盅酒,盛三碗饭,放三双筷子,供奉三荤三素(也有四荤二素的)小菜,点一对蜡烛,燃一柱香,化一盆元宝(黄纸折的)。主妇三拜,礼毕,撤下。

  然后,在客堂正中祭祖(萧山话叫作“做庚饭”)。旧时是八仙桌,现多为圆台。放桌子是有讲究的,桌子的纹路(木板拼接的线条)要正对南北,称为直摆。千万不能东西向,横放(东西向是请菩萨用的)。一对蜡烛要放在南边(请菩萨在北边),斟十二盅酒(农历有闰月的斟十三盅,下同),放在东、北、西三边;盛四碗饭,放在四角;十二双筷子摆在酒盅边;供菜至少十碗以上,八荤二素或六荤四素,多不限,但需成双,干果、水果均可。酒需三斟,呼列祖列宗上座享用。大人小孩依次叩拜。礼毕,化纸钱。

  化纸钱也有规矩。一般有四盆:一是外客的,二是列祖列宗,三是当家的同辈古人,四是已古小一辈的。先化外客的,放在门口化,意为拿了钱快走。后依次化钱,先是黄纸元宝,再放银锭,考究的还有佛经,经龛。一时间,纸灰满天飞舞,粘在了菜肴之间,更添色彩。

  最后,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其时,菜肴早就凉了。可大人小孩已经饥肠咕噜,顾不得这许多了。呼五吆六,把盅论盏。你给我盛饭,我给你夹菜,很是热闹。席间,高谈阔论。国是农事,家长里短,经济收入,企业发展等等,无话不谈,畅所欲言。这浓浓的乡土情怀,这浓浓的亲情眷恋,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比拟的。早先,酒只有黄酒,散装的绍兴元红酒。现在品种多了,什么样的都有,近年流行红酒了。菜肴有三荤一素是必备的:荤菜其一,元宝鱼(红烧整条鱼,最好是鲤鱼,鲫鱼亦可),取年年有余之意。其二,腊笋烧肉,荤素相伴。其三,虾油鸡(或鲞烹鸡),有滋有味。素菜叫八宝菜,由黄豆芽、冬笋、腌白菜等八种炒制而成。按萧山话来说,叫做有鱼有肉,不算委曲。这当然是几个传统的家常菜了,现在呢?说不清楚啊!

  吃完饭,发红包(压岁钱),嗑瓜子,搓汤团,守岁到子时,放鞭炮,迭好新衣新裤,放在床边,睡觉。现在呢?一般看春晚,也有的打牌,搓麻将(小搞搞,赢了固然高兴,输了也开心。这和赌博的心态是绝然不同的),卡拉OK等等,年轻一点的开摩托、轿车去转转的也有。

  新潮一族的,出外旅游,或邀三朋四友下馆子,包房在宾馆吃饭过夜,省去了一番程序,倒也逍遥自在。只是缺少了一点过年吃年夜饭的韵味

  半年节

  楼塔的半年节,民风奇特。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村民们杀鸡杀鸭,庆贺半年节。无独有偶,广西桂北地区也有此习俗,但时间为农历六月初一。想是半年总结,犒劳三军。一来祝贺已取得的收成,二来祈祷下半年有更好的成绩。该民俗少为人知,推广尚需假以时日。

  萧山人也有过“七月半”的民风民俗。民谚说:七月十三夜,丰都鬼门开。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十三(今年是公历8月6日,星期天,就是今天),丰都鬼城放假五天,阎王准许群鬼放风外出,按时尚的话说大约就是阴间的“黄金周”了。群鬼在阳间有家有子孙的,回家享用祭祀;无家可归的则四处游荡,甚至为祸作乱。所以,长辈们常常告诫子孙:在这个时间,要小心做事,不要犯错;夜间不要外出,以免遭殃。当然,这很有迷信的色彩了。但是,长辈的拳拳之心还是可以理解的。

  这七月半的来历,据说是汉代末期,有个“五斗米道”,供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正月十五为天官的生日,谓正元节;七月十五为地官的生日,谓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官的生日,谓下元节。因此,七月半也叫中元节。民间祭祀供奉,既是祝贺地官生日,也是祈祷列祖列宗、先人们赦罪赐福,早日脱离苦海,重返人道。

  这个中元节,萧山人俗称“过七月半”,父母、兄弟姐妹全家人择日聚集一起(七月十五前后几天均可,当然是早点为好),鸡鸭鱼肉,时鲜菜肴,荤素搭配,点香燃烛。循例依次敬灶神、祖宗、焚烧银锭元宝。后大家围坐一起,大快朵颐。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既然在一起了肯定还是要相互体谅的好,也要多为孩子想想,当然现在你的父母可能还年轻,当他们老了的时候,还是希望你能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如果这点你老婆都做不到,离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的情况和你差不多,不过我老婆这边稍微体谅一点。我娶的是台州三门的,他们这边的习俗和温州也差别很大,说句通俗易懂点的话就是嫁女儿是赚钱的,收了男方的礼金,客气一点的退给你一点,不客气的全部拿走,嫁妆只有几床被子和衣服,结婚的时候还要先给每个舅舅叔叔家送一大腿的猪腿,每腿30斤以上的。而且订婚的时候还要给订金,结婚的时候再给礼金。订婚的时候给了2W的订金,丈母娘还了我1W当见面礼。我老婆家里条件跟我差不多,我们是大学同学,在温州读的,所以她还是比较理解温州的习俗的,订婚这些都按台州的习俗,结婚的这些按温州的习俗,给了13W的礼金,贴了2W买了15W的小车。

你娶的是什么萧山人啊,我地地道道的萧山人没听过这样的,反正笼统的说男方要给礼金,但很多女方家长是把礼金全部还给男方的,有些家庭不怎么好的会留点作为结婚的时候摆酒席的,一般也就2-3W,但现在很多流行是这样的,礼金全收,然后买辆和礼金差不多钱的车作为陪嫁到男方去的,这个就要看女方家里钱多少了,有钱的多贴点有的女方还倒贴新房的装修没有你说的那样的,如果真有你说的这样的话,估计女方家里条件真的不好,但也没有你说的这样的啊,还没有陪嫁的多寒酸啊,萧山人很爱面子的,像我堂姐结婚,我二伯都倒贴40W的车的(我二伯也是一般职工)

电视剧《赘婿》的热播让杭州萧山区上了热搜,当然这还要得益于当地一家婚介所的报道。原来这一家婚介所是专门负责介绍招婿的婚介所,因为赘婿这部电视剧又播了之后,就有很多人纷纷来到这家婚介所报名当上门赘婿,而人数已经达到三百多人,其中不乏有年薪35万的工程师还有美国华研,甚至就连现在正在读大一的也来报名排队。

浙江杭州萧山区盛产赘婿。

其实杭州萧山区的上门女婿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很多年前就已经有媒体进行相关的报道。而他们的这种风气形成已经有几十年,早就已经见惯不惯。当地甚至还有不少的婚介所是专门介绍上门女婿的婚姻,而且生意非常好,门庭若市,就连介绍费也从当年的1500元涨到了15000元。

盛产赘婿的背后原因。

浙江杭州萧山区这个地方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流行招赘,因为萧山区地理位置非常好,而当地政府也是充分发挥了这一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很快经济就得到发展。而那些富裕的家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家里面的产业也并不是说这么容易就能够搬走,所以就招上门女婿。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杭州萧山区的经济也发展得越来越好,随着城镇化,在大拆大建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拆迁户,有些一家就能获得八套房子,而且因为国家实行计划生育,萧山地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甚至还是女多男少的情况,家中有钱,招个女婿上门自然是非常合适的。再加上当地的社会风气非常开明,因此萧山的上门女婿已经很出名,更是被网友称为中国赘婿之都。

这样的婚姻是否会幸福?

萧山上门女婿之所以这么火,其实更多的是大家对这种新旧婚姻观念有不同看法。很多人不赞成这种婚姻,因为招婿很多都是富家女,大多数男性都是奔着钱去入赘,其实就是拿婚姻当交易,而男性当上门女婿,有些会被人看不起,甚至还会受女方家人的白眼。但是也有人支持这种做法,认为婚姻本身就是各取所需,能够嫁给一个富家女少奋斗几十年,甚至不需要奋斗,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其实萧山这个地方,上门女婿早就已经不出奇,孩子也可以跟男方姓,男女双方也可以共同买房独自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幸福。

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婚姻模式,只要是能够遇到真爱,找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人品好的男子,不管是嫁过去还是让男方上门,只要双方不介意,都值得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39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