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
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扩展资料:
关于回门:
在湖南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门,称为“归宁”、“三朝回门”、“头转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见岳父母,则有向他们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亲之谊。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请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请,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为宜。北部习俗,女方于订婚日宴客;南部习俗,女方于归宁日宴客。
归宁时,新郎要带礼品,如橘子、苹果(甜蜜)、香蕉(招呼)、饼或柑、酒等礼品,赠予岳家。女方应准备回礼:米香、糯米糕、桃饼、六件蜜饯、两枝有根叶的甘蔗、种子鸡一或二对(约二、三个月大的公鸡、母鸡各一只,准备新娘生产时进补用)、橘子、香蕉,供新人带回男方。
新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头转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称“二转客”;满月回娘家,称“三转客”;满四个月也有再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新人均需携礼品致赠女方,而女方亦需备礼品回赠。新人带水果,女方回赠礼品:“满月”备红圆、米糕等,“四个月”备红色面桃及其他糕类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原来的毛胚房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派的大楼房,楼顶结实耐用的彩瓦,代替了脆弱的普通土瓦。之前常用的黑白电视机,被智能液晶彩电所取代,起初家家都用的电风扇,如今全换成了智能空调,以前出去都骑自行车,现在都开上了私家车。这一系列巨大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是感同身受的。
然而,在农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村光棍多的问题,就让很多农民感到不幸福。在农村,有不少男青年到了三十多岁,还是一直找不到对象结婚,甚至有的人已经四十多岁,仍然一个人独自生活。对此今年,有人也编了农村“讨媳妇”顺口溜,字字说到心坎里,太现实了
一,女孩少的真可怜,满街都是光棍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外出打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在这打工的人群当中,除了一部分男孩以外,也有着不少女孩子。有些女孩在城里工作以后,就喜欢上了那里的优质生活,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了,这就导致了农村女孩越来越少,女孩少了男孩找对象也就难了,光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结婚嫁人太疯狂,不仅要车还要房
每个年代的人结婚,都有他们认为的必备事物,从上世界六十年代的三转一响,到后来七十年代的四大件,再到现在的买房子买车子,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结婚花费也跟着涨了不少。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现在的房车价格很高,自己多年攒下的辛苦钱,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花费,但是不买还不行,很多人对此事苦恼不已,但却没有什么办法。
三,相互攀比陋习坏,儿子结婚爹娘难
结婚的时候办个酒席,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大家热闹一下花点钱很正常,不过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有的人就开始跟风攀比了,别人结婚花了十几万,自己结婚就要花几十万,总要比别人搞一个档次,其实受难为的还是自己的爹娘。
四,结婚以后赶紧忙,外出打工要还债
如今在农村结婚,首先得拿出几万彩礼钱,接着还要拍摄婚纱照,然后还要操办酒席,最后还得买房买车,没有几十万根本拿不下来。这就导致一些农民为了结婚,到处问朋友借钱。结完婚以后为了还债,又得整天东奔西跑的去打工,这又是何必呢?
五,自己结婚还不行,还帮弟弟要彩礼
彩礼作为一种礼节和习俗,不是不可以有,但一定要把握好度。现在农村有的女孩出嫁,不光自己要一份彩礼钱,还要帮着弟弟也要一份,这让一些家庭贫困的年轻人,直接就打了退堂鼓。
对于小伙编的几句顺口溜,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