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这种嫁妆习俗,被称为“牛婚”,在藏族和土族婚礼上都有出现。新娘家会准备一些牦牛,作为嫁妆送给新郎家,代表着牛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牛既可以用来耕地,也可以提供牛奶和肉食,对于青海这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来说,牛对生活和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因此,送牛作为嫁妆,不仅代表着家庭的财富和实力,也是对新婚夫妇生活的祝福和保障。
我的家乡山东结婚习俗也比较有趣。
在山东地区,新娘离开娘家前,通常会踩过一块被称为“欢送石”的石头,意味着新娘离开家乡,开始新的生活。这块石头通常是新郎提前在路上埋藏好的,新娘需要找到它并踩过去。此外,在山东地区,还有“打拜金”这个习俗。新娘离开娘家时,娘家的女性会手持一根金簪,用簪尖在新娘的额头上轻轻敲打三下,象征着新娘要好好相夫教子,嫁到新家庭里好好生活。
在这里我也可以分享一些不同地区的有趣结婚习俗。
广东:在广东地区,新婚夫妻要喝结汤。结汤是一种由龟苓膏、桂圆、红枣、莲子、百合等材料熬制而成的甜品。新娘会将结汤盛到两个碗里,新郎和新娘同时喝下结汤,意味着他们的婚姻甜蜜长久。此外,广东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叫做“抢亲”。抢亲是在新娘离开娘家前,新郎要先去新娘家,向新娘家人发起一场“抢亲战”,表达他对新娘的爱和决心。新郎需要支付一定的“抢亲费”,才能顺利抢得新娘离开家。
江苏:在江苏地区,新娘在穿上嫁衣后,会在娘家屋内转三圈,意味着新娘要适应新家庭的生活和环境。同时,新娘还需要穿上一件叫做“对襟衣”的特殊服装,这种衣服前后两侧都有一块相对称的布片,新娘和新郎穿上后要相互靠拢,象征着新娘和新郎相互依偎,共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四川:在四川地区,新娘要在婚礼上穿上一件名为“鸳鸯襦”的特殊服装,这种服装通常是由红色和蓝色相间的丝绸制成,两侧各有一个小口袋,新郎和新娘会在婚礼上互换口袋,寓意着他们要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家庭。在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叫做“接亲”。新娘要在离开娘家前,先在娘家门口踢瓶子,新郎则要躲在门内,等待新娘来接他出门,寓意着新娘要“接”新郎到娘家来拜访。
西藏:在西藏地区,婚礼通常要进行三天,其中最后一天是新娘入洞房的日子。新娘在进入洞房前,要用藏式的酥油灯点亮一盏叫做“格桑花”的香灯,寓意着婚姻幸福美满。此外,在西藏的一些地区,新娘在离开娘家前,要向自己的父母磕头,并许下“不忘本”的誓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以上是一些地区的结婚习俗,不同地方的结婚习俗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寓意。这些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青海人娶亲敲门会说“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 。
青海人娶亲流程:
娶亲的人来到新娘家大门,东家们早就把门顶上了。
娶亲的人就在外面喊:“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
里面问:“你们移的啥花儿要移到哪里”
外面答:“我们移的牡丹花,要移到XX村”
里面又说:“那门锁着,钥匙寻不见呗。”
外面的人赶忙掏出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钥匙在扎哩,麻烦着把门开开个!”
敲门的人又开始下一轮的对话。
按照青海人的规矩,门缝里塞红包的规程得好几遍才开门,这样的游戏就是大家图个热闹,门打开之后,只见新娘家的东家们把娶亲人挡在门外,同时搬出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拴了红线的酒壶和酒盅。东家们倒满酒盅,开始给娶亲的人敬酒,来者非喝不可,这个规程叫“拦门酒”。
扩展资料
青海娶亲习俗:
青海人娶媳妇通常都是半夜里,赶天亮前把新娘娶回家,不能见太阳,这是古代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在女方家,白天“添箱”,到了晚上新娘的亲戚们等待迎亲队伍,新郎已穿戴一新,准备跟着娶亲的人去迎接新娘。
娶亲人主要有媒人、娶亲奶奶,还有负责抬东西的,负责敲门的,这些人捧着两只大红的喜盒,一只喜盒里装着新娘上轿时穿的衣服,戴的红盖头,还有化妆品、梳子、镜子、头绳等。另一只喜盒里装的肉方子、酒、茶叶、红枣、核桃等,这些东西都是双数。
获得女家同意后,男方择定佳期,一般为“主麻日”为佳,由媒人征得女方家同意后,男方便遣使媒人向女方送“订婚茶”。一般送银耳坠一对,茯茶若干包, 一两套衣服,一两套化妆品。女方也回送一套衣服,算正式定亲。行聘:送聘礼的日子,由男女双方商定吉日。聘礼的多寡视当时社会时尚和男方的经济状况而定。送礼当天,男方家“孔木散”的所有男人与男方亲戚的男人们,由媒人带队前往女方家送聘礼,聘礼主要由若干套衣服,若干包茯茶,若干钱及化妆品,首饰等组成。到女方家后,女方家进行盛请款待,吃毕,由媒人同男方家长代表将所带彩礼一一交清,女方同时给女婿回送衣料1件,新帽一顶,绣花袜子一双,腰带一条。沿至80年代彩礼种类繁多,又送自行车、手表、金耳环、金戒指等,富户送彩礼总价值约在2万元左右。结婚:婚礼一般在冬时农闲季节举行。婚期一到,新郎由一近亲已婚男青年陪伴,在男方亲友的簇拥下,前往女家。先由女方一位长辈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紧接着,男方亲属给新郎披红挂彩,以示祝贺。然后,新郎进堂屋坐在阿訇对面,阿訇念证婚经“尼卡亥气新娘在闺房由其姑姑或亲人梳发辫,上下各梳3。下,挽成发髻戴上帽子和盖头,要放声哭,以示惜别和吉利。“尼卡亥”完毕后,新郎在伴郎引导下向女方长辈们道“赛俩目”。阿訇把放在炕桌上的红枣、核桃和一种叫“古古麻麻”的油面食品撒向院中,由在场者争抢,到此婚礼仪式结束。当天或第二天新娘出嫁梳妆时要哭唱“撒赫斯”,由亲属搀扶,流泪退出大门,同时将手里的麦子撒在地上,绕马三周,在哭诉中被舅舅和兄弟们扶上娶亲马,在伴娘和亲友们的护送下前往男家。在途中,送亲队伍受到本村或别村相好妇女的礼遇,让送亲人饮食她们所准备的油搅团和熬茶,并表示谢意。到男方家门口新娘家长辈一人把新娘从马背上抱到新房炕上,由新郎的嫂子或婶娘用新筷子揭开新娘头上的面纱,撒拉族叫“巴西阿西”,同时说唱一段新娘生根、开花、结果、和睦相处的祝词。并端来一盆净水向新娘索要喜钱,新娘把硬币丢进水中,表示清白如水,扎根结果,撒拉语叫“盖吉尔乔依”。之后,女方为新娘展示嫁妆,并向男方近亲,阿舅赠送礼品,男方也向女方亲属分送羊背子,衣料和现金,撒拉语叫“打发拉”,以表谢意。早期结婚时,还有女方一位长辈或邀请的艺人说祝婚词,嘱托亲家对新娘多加爱护,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还表演“吾对委奥依纳”的骆驼舞,述先民迁徙之事迹。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娘家,他们将受到女方的盛情款待。这就是青海人订婚到结婚的习俗和步骤
如果是州县上的规矩很多,先媒人介绍,看上了就定亲给礼钱,看好日子然后提亲,再结婚,,,很麻烦的,,有的父母和对方父母见面,,俩人根本就连面都没见过,就结婚了
象西宁市的,就介绍然后恋爱,再结婚,,
传统结婚仪式
1祭祖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 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 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 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 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 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 后才得进入。
6拜别 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 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 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 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10燃炮 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 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 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 槛,而应横跨过去。
13喜宴 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15闹洞房 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1人民生活规则包括:
(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 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作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义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 、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伦理教育,进行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几次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开发能力越来越强,而由于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自居的心理,因此向大自然索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这样,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对自然界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但是,自然界对人类的破坏性征服,也进行了报复,这就是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种种困境。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过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倒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5)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在社会中,每个公民自觉地遵守纪律,是维护公共秩序地起码道德条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地、自觉的“信任工人和贫农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式的纪律,式互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因此,这样的纪律已经具有了明确的道德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的特殊作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要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战略任务的时候,其中一项就是要加强纪律教育,强调要遵守纪律。他说,过去革命年代就是靠纪律,而且式自觉的纪律,现在也必须有纪律,“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
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对于每个公民来说,还有一个特别要求,即在说话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地时候,应该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之进行斗争。这个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是有特殊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有些地区,对见义勇为的人给予奖赏,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规定下来了。这不仅说明了我国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婚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的夫妻制度。 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九条 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