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山西喝的什么酒

李白在山西喝的什么酒,第1张

问题一:李白喝什么酒?? 这个问题其实得这么看,主要是看李白在什么地方,当时有什么酒,李白出生在四川,先喝的应该是川酒,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比如6大川酒他应该都喝过,后来他出川,在湖北结婚,湖北的名酒好像是米酒,这个我也喝过,有朋友给我带过,再后来,他去长安,应该喝的是汾酒和杏花村之类的,当然后来他的地位不断提高,喝到葡萄酒也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问题在于,他最后喝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水,因为李白是下长江捞月给淹死的,所以最后喝的是水,当然,掺上他肚子里的酒,最后李白喝的是假酒,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华社。

问题二:古代酒醉出了伟大的诗人 李白平时喝的都是什么酒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杜甫《饮中八仙》中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喝酒,是出了名的,不只杜甫说他爱喝酒,李白自己也承认自己是酒狂,整日与酒为伴:“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落花踏近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自己写自己喝酒的诗。李白诗中,也多有描写喝酒的场面,“清歌旋古曲,美酒沽新丰,快意且为乐,到宴坐群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李白酒诗的名篇。据查,李白写的酒诗共有二百多首。 李白爱喝酒,这是事实,今天笔者要探讨的是李白在当时喝的什么酒。因为在李白喝什么酒这个问题上,笔者至少看到四种说法: 一曰太白酒:陕西眉县有太白酒,此酒是陕西名酒,至今销量都很好,太白酒做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酒,在陕西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太白酒的广告宣传中,常常与李白联系在一起。陕西烹饪大典中讲:“太白酒源于唐代,诗仙李白曾饮,故得其名”。也有人说“太白酒”因太白山而得名,因李太白而出名。就是说,太白酒的酒名与李白无关,而与太白酒的所在地眉县的太白山有关,因太白山而起名,有人把太白山与李太白混淆了,以为太白酒就是李白喝过的酒,所以叫太白酒,太白酒沾李白光大了。当然笔者也不否定李白喝过太白酒,但唐时有无白酒,还有待探讨。 第二种说法,李白喝的“新丰酒”。新丰酒现代已不存在,但在唐代是京畿名酒却是事实。新丰镇古时是京兆府新丰县,就是今天西安市临潼区的新丰镇。据史书记载,此酒味醇厚,香甜适口,为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普遍称赞。王维诗中有:“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李白自己也有“清酒弦古曲,美酒沽新丰”的诗句。新丰酒到宋时更为兴盛,新丰酒如何造,唐时无记载,而南宋人林可山所著《山家清供》中有《新丰酒法》一文,详细记载了新丰酒的制法。“新丰酒”如今如还存在,说李白、王维们喝的是“新丰酒”,当无人辩驳。可惜这种酒没有流传下来,或许是临潼新丰镇还有此酒,鄙人不知罢了。 第三种说法:李白喝的是稠酒,据此说法的人称,稠酒古代叫《玉浮梁》,“张永禄主编的《唐代长安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称,“玉浮梁,以糯米酿成,不加过滤即饮,在长安极为普遍。”其色白如玉,有浮沫与沉滓,故称玉浮梁。一般人都认为李白斗酒诗百篇饮的就是这种叫王浮梁的稠酒。 宋陶谷《清异录玉浮梁》说此酒是一种未熟的酒,并在文中曰:“旧闻,李太白好饮玉浮粱。不知其果何物,余得吴婢,使酿酒,因促其功,答曰,尚未熟,但浮粱耳,试取一盏至,则浮蛆酒脂也,乃悟太白所饮盖此耳。”当然李白是否喝的此酒,宋陶谷也是一面之词。不过近日写此文章时,翻阅很多资料,有资料称在唐时留传下来一幅唐人宴客壁画,画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说:“风吹柳花漫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关键是一个“压”字,是压酒,这肯定是指稠酒,即把稠酒的汁与酒槽分离出来。 第四种说法,李白喝的是黄酒。更有人说是喝的是户县黄酒。中国的黄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即黄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夏商周时期,到唐时已极具规模。唐时户县酿酒业已十分发达,时称户县酒,唐白居易《朝旧书案之八》诗中写道:“柿树绿荫台,王家庭院宽,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有人认为,所谓户县酒,就是指户县黄酒。户县唐时盛产大米。广种乌药,糯米是酿黄酒的最好原料,乌药为制曲的重要药材。又沿秦岭,有太平河、沣河等从秦岭流出来的甜水,为户县的酿酒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户县酒在历史上>>

问题三:诗仙李白都喝过什么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白酒、绿酒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2、清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渌酒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4、漉酒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关于古代白酒蒸馏技术一直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在元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出现,但究竟有没有,其实很难说。如果没有蒸馏酒的技术的话,李白诗中的“白酒”又到底指什么呢?

就传统酿酒技术而言,白酒与清酒实际上是“白醪酒”,是对经过反复酿造的高等级美酒的称呼。“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的白酒,可以买到十千的价格,这虽然可能是诗人的浪漫,但是同时也显示出白酒的珍贵。

那么斗十千又是多少钱呢?贵不贵?

参照杜甫的一句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相比较于普通酒的三百铜钱,“十千”既一万,约30倍的差价,等同于现在的五粮液、茅台对二锅头、老白干的差别。

而所谓绿酒,是白酒的一个品种,在反复酿造的过程中,加入数十味草药,使得成品酒成为自然的通透绿色而得名。价值同样不菲。

5、葡萄酒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葡萄酒,就是正宗的“胡酒”。《太平御览》中则记载是唐太宗征服高昌时,俘获了高昌种葡萄的农民和葡萄酒工人,从而在宫廷之中开始酿造葡萄酒。

李白好不好这口,现在已经无人知道了,但是李白肯定看过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所以才能写出“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N醅”这样的诗句。

6、鲁酒

这里的鲁酒有两种说法: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这里的鲁酒是指“山东酒”。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是李白怀念杜甫的一首诗,诗中的鲁酒来源于《庄子》中一个典故:“鲁酒薄而邯郸围”,意思是鲁酒味淡而致使赵国首都邯郸被围困,暗指无端嫁祸,因此鲁酒也为“薄”酒。

7、菊花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孟浩然写的一句诗。年轻时的李白特别喜欢孟浩然,曾经写过一首 裸的“表白诗”赠他,诗开头第一句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好当时菊花还只是花!要不然这二位一去一来,简直就太污了。

所谓菊花酒,是用菊花泡的酒,也有直接在酿酒过程中加入菊花和枝叶,古人多在重阳时饮用,李白自然也是喝过的。

8、桂酒

李白《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一诗中曾提到桂酒:“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中国桂酒由来已久,屈原就曾喝过,《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可以提香味,同时也能有益健康。

问题四:诗仙李白喝的什么品牌的白酒 那时的酿造工艺与现在有差别,同名也不同货。

问题五:李白最爱喝的酒是什么酒? 由以下诗中可以看出,太白最爱兰陵……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问题六:李白写的与饮酒有关的诗都有哪些 一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人生达命岂暇愁, 且饮美酒登高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十(色诗)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十一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十二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三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醍。/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酌,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问题七:诗仙李白喝的是什么酒 大酒厂是没有的,自然也没有什么牌子。

唐朝的酒度数都很低很低的,

都是米酒或者黄酒。

所以古代很多能喝好多缸酒的,

现在看起来很吓人,

但这是古代的酒的度数实在太低的缘故。

问题八:李白喝完酒作诗 谁知道李白喝的什么酒啊 李白乃唐朝诗人,从诗歌中看,唐朝诗人所饮之酒不限一种,论颜色,有白酒、绿酒等等。

唐人诗词中多出现“烧酒”一词儿,该“烧酒”是指颜色发红的酒,而不是蒸馏酒),上至行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这些酒的度数都很低,按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几种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当在3%到15%之间,近似现在的熟啤、干啤或者加饭酒。

李白有一首有名的专门“劝酒”的诗《将进酒》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又云“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喝酒的性格,那是不醉不归的。而当时的“清酒”,度数不高,相当于日韩的“清酒”或者现在的“啤酒”。而且,当时是“大斗买粮,小斗沽酒”。喝酒的“斗”,也不同于称粮食的“斗”,一“斗”仅三两升的样子。想来李白的酒量,那至少要在数斗乃至十斗。

问题九:李白喝着怎样的酒 当年都是米酒,度数不高,或者叫黄酒

问题十:李白爱喝哪种酒,那是什么酒? 李白在北岳恒山的悬空寺,写'巨观'二字时,爱喝的酒是恒酒

我来稍微讲解一下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技能的描述:

酒诗——若你的武将牌正面朝上,你可以(在合理的时机)将你的武将牌翻面来视为使用一张酒;当你的武将牌背面朝上时你受到伤害,你可在伤害结算后将之翻回正面。

技能描述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酒,一个是翻面。这两个概念不知道你以前了解过没,我再回顾一下这两个词吧。

酒:军争包里面新增的基本牌。酒的用法有两个,一个是使用酒后,所出的下一张杀造成的伤害加一点,另一个用法则是在自己死亡的情况下对自己用酒可以回复一点体力(只有死时能用和只能对自己用)

翻面:就是跳过你的下一个回合。把你的武将牌翻到背面,然后下一个回合轮到你时直接跳过,把武将牌翻回正面。

理解这两个后就可以解释曹植的技能了。也就是说,当你的武将牌是正面时,就可以选择把他翻面来相当于使用了一张酒。比如你的回合,你想增加下一张杀的伤害,就可以翻面,视为喝了酒,然后杀。或者你死亡的时候,武将牌是正面的话,就可以把武将牌翻面,视为使用了酒,回复一点体力。另外,后半部分描述的意思就是,当你的武将牌背面朝上的时候,如果受到伤害,就可以把武将牌翻回正面,也就是轮到你时不需要再跳过你的回合了。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我国古代的“酒诗”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尤其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一、借酒怡情助兴增乐

在古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因此,古代文人便在情兴欢畅时借酒来增情助兴。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晋陶渊明《移居》(其二))

陶渊明的这首诗写的是农务之余和朋友诗酒流连之乐。大意是说春秋时节时光美好,饮酒登高赋诗别有一番情趣,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雅。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诗句写作者在凉州与老朋友夜宴的情景。大意是说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宴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应该斗滔尽欢,一醉方休。诗句抒写了友人相聚开怀畅饮的喜悦情状,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二、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

与亲友恋人道离别,心中满是无尽的不舍,只好借酒以抒离情;思乡之情抑郁胸中,唯有借酒稍稍压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也只有借酒加以排遣。

在中国古代,酒经常参与艺术境界的酝酿。刺激作家的创作灵感。面对难以抑制的兴奋或无法排遣的苦愁,诗人们都爱以酒解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t寒蝉凄切》)

这首词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酒醒何处”表明作者离情之深、之浓、之重;“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想留又难留的矛盾心情:“晓风残月”更是他漂泊江湖的写照!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在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泪。既抒写了思乡之情,又反映了浇愁之酒化作相思之泪的深重相思之苦。

三、借酒抒发对人生、对现实的无奈

古代文人面对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产生了无奈,但即使无力挽救,却也抱着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胸怀。借着酒升华到了极致。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宋秦观《虞美人碧桃无上栽和露》)

这是一首托物寓怀、自伤身世的小词。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宋李清照《蝶恋花》)

这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作者写这首诗时年事已高,且南宋政局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故而她在这两句词里说:春花和我同样的命运,你还笑我作甚!奠如趁人还在花还未尽时插在头上,共享一下暂时之乐。这样理解。已是令人伤心了,但词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人是暮春之人,花是暮春之花,国是暮春之国。人快死了,花快凋了,国快亡了,这怎不叫无可奈何!

      把喝酒写成诗,一定是很好玩儿的事,初唐的王绩老爷子就是酒诗高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称他为“老爷子”,并非他有多老(他仅活了56岁),而是因为他在唐朝著名诗人里辈分最高,名为“初唐诗人”,但比“初唐四杰”里的王勃足足大了65岁,属于祖孙的差距。

      王绩现存的诗不过才40余首,专写喝酒的就有十几首,足见他与酒之亲密。

1,诗中酒

      王绩的酒诗大都是五言绝句,通俗易懂,还尽显天真,读来亲切。

      比如这首《独酌》:

          浮生知几日,

          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

          时向竹林倾。

      再如《看酿酒》:

          六月调神曲,

          正朝汲美泉。

          从来作春酒,

          未省不经年。

      如果白天夜里连轴转地喝,喝美了,会是什么结果?放心,王绩不会耍酒疯,也就是在酒馆墙壁上写首诗而已:

          昨夜瓶始尽,

          今朝瓮即开。

          梦中占梦罢,

          还向酒家来。

        (《题酒店壁》)

      这诗浅显如白话,一个酒鬼形象跃然而出,告诉你什么叫嗜酒如命。

      把酒写到诗里,超然物外,这种淡然与放达,非隐者不能有。《尝春酒》如此,《醉后》亦如此:

          野觞浮郑酌,

          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

          何惜两三春。

        (《尝春酒》)

          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

          乘兴且长歌。

        (《醉后》)

      一次,王绩路过一酒家,一连写了五首《过酒家》,酒态憨肆,看来挺过瘾:

          竹叶连糟翠,

          蒲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

          别后为谁空。

        (其三)

          对酒但知饮,

          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

          横瓮足堪眠。

        (其四)

          有客须教饮,

          无钱可别沽。

          来时长道贳,

          惭愧酒家胡。

        (其五)

      表面看,几首诗都是酒乐之作,但也含内心之苦,像第二首: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整日与酒为伴,但并不是为了陶冶性情,实是一种无奈。诗人真正要说的是“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两句,化用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意,但不忍独醒,却又无能为力,也是很难受的。

      历数王绩的酒诗,我最喜欢《初春》:

            春来日渐长,

            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

            偏宜酒瓮香。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正是喝酒的好时光。柳下长亭,有人边赏春边赏酒。天高地远,恬静悠然,池亭好,酒瓮香,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

2,酒与诗

      似乎古代诗人都离不开酒,王绩尤甚,号称五斗不醉,为此自赋《五斗先生传》。他不止喜欢喝酒,还会酿酒,曾撰 《酒经》 《酒谱》 ,但都没流传下来,太可惜了。

      唐高祖武德八年,王绩待诏门下省。当时门下省的规矩,每天可领三升好酒。他弟弟王静问他当这个官快不快乐,他说:“待遇差,又寂寞,但每天有三升好酒,倒是让人留恋。”这话传到侍中(门下省长官)陈叔达耳朵里,于是把他的配给量由三升提高到一斗,他也有了“斗酒学士”的雅号。

      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的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听说后就到吏部自荐,要求去太乐署当差。吏部开始没同意,但王绩很执着,终被任命为大乐丞(从八品下,在朝廷负责礼乐事宜,后来王维也当过这个官)。但好景不长,焦革没多久就就去世了,好在焦革的夫人仍一直给王绩送酒。一年多以后,焦革的夫人也去世了,王绩叹道:“难道是苍天不许我畅饮美酒吗?”于是弃官而去,从此再未涉足官场。

      王绩在官场没有业绩,但于山野却成就了他的诗。

      隋末唐初延续了南朝的浮糜文风,王绩以一己之力,为初唐诗坛带来一股清爽之风,开大唐三百年诗坛盛世。他的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至于五言律诗,定型于唐初,王绩更是功不可没。

3,

      王绩由隋入唐,在隋朝当过小官(县丞),唐朝建立时他已经29岁了。按理,这年龄正是“往上走”的关键时刻,他也确实在唐高祖、唐太宗时两度入朝为官,但都是无足轻重的小官,也都没当多久。后来,他干脆当起了隐士,是真隐,不似王维的“亦官亦隐”。“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王绩《解六合丞还》)似乎是他的人生观,“但愿朝朝常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同上)是他追求的生活。

      王绩出身儒学世家,哥哥王通(王勃的爷爷)是当时大儒。王绩少年时有大志,11岁时在京都被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史书说入唐后,王绩自我审视,觉得自己成不了宰辅,于是渐渐失去了经世之心。

      其实,经历隋末大乱,谁都会心有余悸,王绩索性逃离社会,也很正常,不一定如史书所说。

      不追求建功立业,但也不失品格。王绩有首问答式的小诗《春桂问答》,借桂花明志:

          问春桂,

          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

          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

          独秀君知不。

      春天百花齐放,但桂树不开花。待到秋来,风霜摇落,桂花独秀。

      王绩最有名的诗是《野望》,开唐代田园诗之先河,唐诗选本大都入选: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此诗是他辞官隐居家乡时写的。山野、秋色、落晖,安静却萧索;心境则是“相顾无相识”,孤独惆怅。落日余晖下,牧者归家,猎人满载,和谐乡野,景美人乐。但诗人却只有孤寂,身边没有一个朋友能够分担这份寂寥。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伯夷、叔齐看齐,唱着《采薇》,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这首诗,闲适上不输陶渊明,但孤冷了许多,没有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暖意。

      隐逸是快乐的,但难免孤独,接触的人也都是处士(隐者),虽然自得其乐,但看着挺单调。《山中别李处士》就写这种快乐:

          为向东溪道,

          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

          何处得停家。

      天天访友也不可能,那就和志同道合的古人做伴吧。阮籍和嵇康都好酒,也都有归隐生活。王绩追随他们,乐在其中:

          散腰追阮籍,

          招手唤刘伶。

          隔架窥前空,

          未馀几小瓶。

        (《春园兴后》)

          阮籍生涯懒,

          嵇康意气疏。

          相逢一醉饱,

          独坐数行书。

        (《田家三首》之一)

      王绩曾写诗征婚(《未婚山中叙志》),后来还真找到了知己。他夫人和他一样,也爱好杯中物。他们一起去酿酒大会,田野天涯,夫妻对饮,快乐的生活:

          郊扉乘晓辟,

          山酝及年开。

          柏叶投新酿,

          松花泼旧醅。

          野妻临瓮倚,

          村竖捧瓶来。

          竹瘤还作杓,

          树瘿即成杯。

          ……

        (《春庄酒后》)

      王绩夫人喝多了就倚着酒瓮,完全没有名士夫人的风范,但王绩就喜欢这样。

      王绩晚年喝酒更没分寸,乡里邻朋劝他适可而止,他却说人家不懂自己。

      时当大唐初建,百废待兴,正是读书人大展宏图之际。王绩毕竟是名士,在社会上有影响,本该为朝廷效力,但他却直接“躺平”,自然让世人不解,也受了不少嘲讽。王绩太绝了,临死前编了一个故事作为回应:

      古代勇士飞廉有两匹马,一匹长得“龙骼凤臆”,善奔跑,速度快,结果一天到晚不得安歇,最后活活累死;另一匹丑陋难看,“驼颈貉膝”,还不听话、爱尥蹶子,结果天天没啥事,安逸终老。

      王绩说,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哪匹马呢?

      不愧是高人。

1《凉 州 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3、《新酿桂酒》苏 轼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4、《东楼锁江两重客》范成大

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客。

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5、《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宗臣过采石怀》李白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

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7、《醉酒歌》

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对月邀饮嫦娥伴,一江愁绪酒中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千百杯。醉卧桌头君莫笑,几人能解酒深味

8、《诰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疤,神血末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除。

9、《屏风曲》李 贺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水迥六曲抱膏半,将鬟镜上掷金蝉。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日风吹露屏外寒,城上鸟啼楚女眠。

10、《致酒行》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天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11、《开愁歌》李 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友,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伤物相填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366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