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民俗简介

阿昌民俗简介,第1张

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礼仪。客人来家里午睡,主人要喝好酒好茶,对客人要有礼貌。如果客人年龄小,级别低,应拒绝坐在旁边或下面。在敬酒倒茶的情况下,不要粗暴的接受。

阿昌族有劝客人吃饭的习俗。不管是喝酒还是喝茶,都禁止他们接受。在劝说下,不管饱不饱,都要伸手双手托碗。牵手或起立敬礼被认为是尊重。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真正的原因是劝赖斯表白,甚至唱民谣迎客。

羌族的习俗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梁河县的户撒、龙川县、德宏州、九堡、囊宋三等阿昌族乡。泸西县江东乡有少数高垄田地和盈江、瑞丽。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腾冲县、保山县龙陵县曹建、旧州等地的部分居民也希望阿昌族的服饰朴素、简单、美观。男士通常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双排扣夹克和黑色裤子,裤子又短又宽。年轻人喜欢包白包头,结婚后换成黑包头。一些中老年人也喜欢戴毡帽。

年轻人和中年人玩包头时,总要把长约40厘米的尖刺挂在脑后。男人外出参加赶集或节日聚会时,喜欢斜挎一个“包”和一把阿昌刀,显得更加帅气自然。女性的着装因年龄和婚姻状况而异。

未婚女生一般穿各种颜色的大或双排扣外套,黑色裤子,腰在外面,头上戴黑色包头。两江的女生也喜欢穿裙子。已婚女性通常穿着蓝黑双排扣外套和裙子,小腿上裹着绑腿。他们更喜欢用黑布像尖尖的帽子一样裹住高高的包头,包头顶上挂着四五个五颜六色的绣球,很有特色。每次外出参加交易会、参观或庆祝节日时,女性都必须打扮一番。

他们拿出各种贵重的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胸前和腰上的纽扣上挂着长长的银链子此时的阿昌族妇女银装素裹,举止优雅。进入阿昌村,你还会发现年轻的阿昌男女喜欢用鲜花装饰包头。这种花不仅美丽,而且他们认为这是灵魂完整和纯洁的象征。

  1948年,他出生在缅甸掸邦高原南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家境贫寒的他只身一人在仰光完成中学学业。22岁时,他再次来到仰光,为了创业,当过司机,摆过路边摊,开过杂货铺。终于在42岁时,靠着自己20多年积累的3万美金,与友人共同成立了金山发展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始走向事业巅峰。

如今的他已经是缅甸著名的侨领,实力雄厚,旗下的集团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水利工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医院、国际贸易等领域,在缅甸商界政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就是李松枝,现任缅甸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席,中国对外贸易副理事长,缅甸金山发展有限公司主席,缅甸建筑商协会副会长,缅甸华侨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缅甸华商商会荣誉会长,中国侨联海外委员。

从穷小子到房地产大亨

李松枝,祖籍中国云南省龙陵县,1948年出生于缅甸掸邦高原南部,一个叫做“孟更”的普通小镇。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瓦城(曼德勒)华侨中学就读,后转往仰光南洋中学完成学业,成为家中唯一读完中学的孩子。

走出校门后,他回家乡种田、赶牛车,也到五天天一次的集市做过买卖。后来到曼德勒的一间车行当学徒。一年后,再次回到家乡,在一问运输行当司机助手。两年后,靠仅有的一点积蓄购买了一辆旧卡车,开始在曼德勒与家乡之间跑长途货运。不幸的是,因地方治安不好,经常有袭击、抢劫过往车辆的事件发生,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被迫放弃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1970年,22岁的李松枝只身到仰光闯世界,先后当过三三轮车司机、在路边摆过小摊,每天收入不足7元缅币。有一天,在一间茶店有幸结识到了当年仰光知名大茶叶商“吴纽丁”,受聘为其司机。聪明、勤快、诚恳的李松枝深得雇主赏识,工作中获多方赐教,受益终身。

1972年结婚后,李松枝在仰光南末陀区16条街开一间饼干店。三年后向友人筹借三千元缅币,开了一间小茶叶行,兼营饼干、胡椒、沙仁、辣椒。截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半期,所有时髦行业,如中缅、泰缅边贸,国营工厂来料加工,汽车进口等生意,李松枝都做过。他用“勤俭刻苦”、“脚踏实地”、“诚信克己”这三个词总结这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这是我一贯的做人的原则,为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9年,正是缅甸的经济转折点,缅甸政府实行市场经济,允许私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很多在今天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都是在那时扎下根基的。李松枝把握住这机会,1990年创立金山发展有限公司,伙同几位知己,投入进出口行业,出口水产品和农产品,进口汽车。1992年,他又与伐木商合作,独家包揽整船木材起运,赚得了重要的第一桶金。

1994年,李松枝进入了房地产市场。随着仰光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当时缅甸刚刚开放,很少人关注房地产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当时的外部条件很好,政府也很支持,我们可以很容易拿到一些房地产项目。”李松枝告诉记者。

从房地产公司到多元化国际集团

迄今为止,在李松枝的带领下,金山公司已经完成了一百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并承建了多项国家级大项目,例如缅甸国家广播电台,缅甸中央银行大厦等。“2014年缅甸将任东盟东道主,东盟峰会的会议中心,规划从设计、建筑、管理都由金山公司承担。”李松枝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

2000年,房地产业不景气,而一直以来缅甸都饱受缺电之苦,首都仰光每天只有半小时的供电。所以李松枝及时调整航向,毅然进军属冷门行业却深具潜力的水力发电工程行业。一方面承包政府的大型发电站,同时也自己投资开发水力发电站。

有着缅甸“三峡工程”之称的耶瓦水力发电站,是金山公司目前参与的最重要的水电项目之一。“以前缅甸境内经常限电,从1970年到2010年,缅甸人民在缺电的日子里过了40年了。而自从耶瓦水力发电站从2010年2月份开始运行到现在,缅甸限电的现象已经明显好转。能够为缅甸的人民在重要的领域出一点力,我们也感到很骄傲。”李松枝说。

与此同时,金山公司还有五个水力发电站项目正在同时进行当中。另外,公司自己投资兴建的巴鲁昌三级水电站也正在火热施工中,预计2013年初可运行发电,这是缅甸第一家民营投资的项目。公司还与中国大唐集团合作,规划建设几个较大的水电项目,前期勘探勘测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若一切顺利,七、八年内就可以建成投入运行发电。

公路和桥梁也是金山公司的强项。截至目前,已竣工使用的公路有300公里,建成投入使用的桥梁共十座,其中两座被列入缅甸国家级桥梁。地下防水系统和地下基建工程也是公司的重点工程,现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混凝土搅拌厂也是公司的重要部门之一,子公司HIGHTECH的混凝土市场占全缅甸市场的60%,目前公司正建办一个由泰国象牌水泥厂负责技术指导,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厂。Junction购物商场也是公司的一个有固定收入的部门,业绩非常理想。金山公司共有5个商场投入营业,所有商场均位于仰光市中心黄金地段,具有国际水平。

金山公司目前拥有管理层员工5000人,已和多家国际知名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金山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房地产开发、水利工程、购物中心、进出口贸易、医院、种植业、工程机械代售业、制造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国际企业集团。

促贸易搭建桥梁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之时,以金山公司为首的40多名缅甸企业家组团访问孟加拉国,与当地的政要和企业界人士进行交流。“回国后,我们感觉到为了加强缅甸与各国企业家问的合作,有必要成立一个民间的企业家组织,由此成立了缅甸国际贸易促进会。”

目前,该协会的成员从40个发展到现在的67个,包括缅甸、华裔和印度商人。会员们的经营范围涵盖地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玉石珠宝业等多个领域。每年都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截止到目前已经组织出访了60多个国家。

“我们与中国国内的商协会签署了很多协议,每年都会组织代表团来中国考察。同时,我们也会邀请中国的代表团到缅甸参观访问。”李松枝说。在帮助中国的企业进入缅甸方面,李松枝也做了很多努力,多次组织双边洽谈会,向两国企业家介绍投资伙伴。

在谈到中国企业走进缅甸时,李松枝介绍说,拥有6000万人口的缅甸刚步入民主建设道路,国家将逐步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但是,缅甸的投资环境、做法和国内有很大差别,需要做到充分了解,找到可靠的伙伴。“我们促进会和金山集团愿意提供各方面帮助和服务,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为中缅的经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目前,国内的葛洲坝集团、大唐等公司已经和金山有了良好的合作。”他说。

忙公益不甘人后

李松枝将自己事业的成功归因于一生以诚对人,助人为乐,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他对公益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尤其关注教育和医疗事业。从1998年开始,李松枝陆续捐助兴建了67所中小学校,遍布在缅甸各个地区。

根据缅甸的官方数据,缅甸共有医院839家,农村卫生站1468个。全国有医生26万人,相当于每万人拥有5个医生。尽管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医疗条件总体比较落后,有些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刚刚超过60岁。

为此,李松枝花费140万美元修建了三所医院,其中,所特意设在了李松枝的家乡。李松枝还曾资助25位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做了肾脏移植手术。

除此之外,李松枝还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福利捐献,金额达1,500万美元。

在谈到未来时,李松枝说:“在当前民主政府大力改革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金山将联合世界成功企业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回馈社会,造福于民,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

教育简历

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读于象达乡邦工国小。

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就读于朝阳中学。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保山师范(中专)普师专业。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函授)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 2007年7月就读于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现已修完本科的所有课程,但还没有拿到毕业证。

工作简历

1992年9月至1996年8月,木城乡任教;

1996年9月至2000年9月,在平达乡任教;

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平达教办工作,任师训员;

2001年6月,加入中国 ;

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借调平达乡 工作;

2005年7月起,在平达乡党校工作,任党校教员(小一、初职);

2006年1月起,任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荣誉奖项

1999年9月27日,被龙陵县党报党刊发行领导小组授予99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发工作先进集体奖。

2000年4月18日,被龙陵县教育局授予2000年国小数学说课教学活动优秀奖。

郑垧靖--基层干部楷模

2002年12月16日,被云南电大保山分校评为2001-2002学年度优秀学员。

2002年6月,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被龙陵县人口普查办公室、龙陵县人事劳动局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2004年4月,被 龙陵县委授予2003年度先进个人三等奖。

2004年4月20日,被 保山市委宣传部评为2003年度优秀乡镇宣传干部。

2004年11月,被保山市科学技术局、保山日报社,他的"傈僳山寨办起产业科技培训班"文章在"科技兴保"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5年2月2日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快保山发展大讨论(农行杯)征文活动中,他的文章《引进产业需慎重 致富希望不落空》,被 保山市委宣传部、 农业银行保山市分行、保山日报社,授予优秀奖。

2005年3月,被 龙陵县委授予2004年度对外宣传工作三等奖。

2005年6月25日,被平达乡党委评为2004-2005年度优秀 员。

2006年9月27日,被保山党报党刊宣传发动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06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3月被 龙陵县委评为2006年度对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9月30日,被龙陵县党报党刊宣传发行领导小组被评为龙陵县2007年度党报党刊宣传发行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12月16日,被 平达乡委追授优秀 员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社会评价

中央宣传部2010年6月17日发出《关于开展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郑垧靖同志的崇高精神。 《决定》指出,郑垧靖同志生前是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2009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8岁。参加工作17年来,他真诚信仰、真情传播、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全身心投入宣传文化事业,在基层宣传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他心系广大民众,全心全意为民众办实事解难事,受到人民民众的热烈欢迎。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 员的高尚情操。他是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决定》提出,向郑垧靖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诚于党、追求真理的坚定信仰,热爱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锻炼,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永葆 人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就是要学习他扎根基层、情系百姓的人生追求,始终怀着对民众的深厚感情,做百姓需要的宣传,更好地把党的主张与人民民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服务基层、服务民众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就是要学习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在事业上,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目标

工作成就

郑垧靖17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时刻以一名 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多年来,他多方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带领民众发展烤菸、茶叶等产业,探索民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先后多次参与并出色完成了山体滑坡抢险、土地整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急难险重任务。郑垧靖在担负起全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期间,大胆创新,深入参学单位加强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载体,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曾被评为保山市市级2003年度优秀乡镇宣传干部、2006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先进个人,被县委评为2003、2004、2006年度对外宣传先进个人。

郑垧靖生前与同事合影 人物概述

郑垧靖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于2010年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强调,要深入开展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活动。郑垧靖同志是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原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乡党校教员。他17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始终坚持为基层民众服务。因积劳成疾,郑垧靖同志于2009年12月13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大面积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8岁。

值得学习内容一

学习郑垧靖忠诚于党、追求真理的坚定信仰。一个普普通通的 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忠诚于党。一个农民的儿子,受党的教育多年,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多年,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从自身的点滴的进步中,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党的培养。正是因为他满怀对党的深厚感情,始终坚定不移地爱党信党跟党走,在从事党的基层宣传工作中,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始终追求真理,始终爱憎分明,把党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正如 同志所指出的:"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全身心投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真情传播、自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民众办实事解难事,树立了基层宣传干部的光辉形象。"

值得学习内容二

学习郑垧靖扎根基层、情系百姓的人生追求。我们常说一句话,扎根基层就是一种奉献。我们党有千千万万基层干部扎根基层默默无闻地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青春和力量。但也有一些同志,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 还没有坐热,就想往上爬。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思想深处不喜欢基层,感情深处没有咱们的老百姓。认为基层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待遇不好,交通不便,办事困难。要么讲条件,要么就不安心本职工作,要么当"走读干部"。总之是,人在乡下,心在城里,工作应付,想干就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照郑垧靖扎根基层17年,看看他的真情与执著,看看他的爱民与为民。"当干部的就要情系百姓,爱民护民……"在2009年8月13日的一篇文章中,郑垧靖这样写道。他用38岁的年轻生命践行着这句话。

值得学习内容三

学习郑垧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秀品德。党员干部好比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我们安排到哪里,就应当定在哪里,铆在哪里,发挥作用在哪里。不应当讲价还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实实在在当好人民的公仆,真心实地为人民民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踏实做事,不为名利,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才能赢得人民民众的尊敬、信任和爱戴。正如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志所言:"郑垧靖走了,他没有留下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用自己的青春年华给我们留下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脚踏实地走过的人生路,用行动给我们树立起了基层宣传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榜样,告诉我们一名 员应当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值得学习内容四

学习郑垧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利益驱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情况多变的新形势下,能够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私利所求,甘愿做一个党的基层宣传干部,郑垧靖用行动和生命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我们每一位党的宣传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紧紧围绕创先争优,自觉为党为人民奉献,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昭示我们,党的基层工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只要抱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坚守本职、敬业奉献,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就能赢得广大人民民众的信赖和拥护。

评价

感动网路天地

本报讯 (记者 赵希)先进的事迹感人至深,奉献的精神催人奋进。连日来,随着中央、地方各大媒体对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宣传委员郑垧靖同志先进事迹进行集中报导,郑垧靖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国进行巡回宣讲,向郑垧靖学习的热潮正在网路间持续升腾。 截至昨日,网际网路上以"郑垧靖"为关键字的相关文章、部落格已达18万余篇。广大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七一社区,新华网发展论坛,云南网金碧坊等主流网站以跟帖留言、开帖讨论各种方式进行线上交流,用真诚与热情的留言评论,表达对郑垧靖同志的由衷敬佩与无限哀思。

3月以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 新闻网、云南网、云南大学生村官线上等以《永远的坚守》、《丹心为民民不忘》、《基层干部的楷模》为主题,相继开设专题专栏,全面深入地宣传郑垧靖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6月中旬,郑垧靖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先后作客强国论坛、新华网访谈间、云南网视频直播间,与网民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广大网民踊跃跟帖提问留言,与报告团成员进行了热烈的线上交流,一时间,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话语汇聚网路天地。

强国论坛网友"小心言子"对郑垧靖的评价是: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他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网友"勇敢者"有感而发:生者奋发,死者安息,让我们向奋战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的榜样们学习、致敬!

在中国 新闻网辟出的"献花寄哀思"版块中,数百位网民向郑垧靖同志献上梅兰菊等花束以表达缅怀之情。网民"中国龙"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心正、行端、德高、才佳、志远"的 工作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科研教育人员、国家保卫人员。是的,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人,老郑正是这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温谆厚道的人。他于整个社会,就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之于朗朗的夜空。其德高矣,其名长存。

云南网网友"淇浩"听完郑垧靖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深受触动,第一时间留言:平凡的人生也能焕发耀眼的光芒,只要心中装着民众,只要我们踏实肯干。网友"小树"由衷感慨:郑垧靖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的英雄!难怪人们这么怀念他,因为他活在人们的心里,是楷模、是典范,更是旗帜。

不少网友也纷纷留言表示,要以郑垧靖为榜样,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把这热情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动力。网民"大海"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说,郑垧靖的先进事迹对于刚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大学生村官要学习他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时时刻刻心系民众,实实为民着想,踏踏实实为民服务的精神。

张攻川,秦良玉被四川守将称帝。邵公是个聪明人,但于凉认为他不了解士兵,误导和不虚心听他的话。她说,我是一个受国家尊重的女人。我死了也没关系。我只想和这个邵宏一起死,我会怨恨的。

明末的秦良玉一直是一个让我很好奇的女人。清代张修订《明史》。《列女传》开头就提到《明史》和各种地方志中都有当时的名媛。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时擅长文学或艺术,但总体而言,他们仍然被称为“节日”。所以,列传《明史》中的女性,除了皇后、公主,主要有烈士、处女、孝女。秦良玉是明朝的女子。她曾被列为明朝历史上的大臣和太子。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秦良玉格外引人注目。

万历二年,秦良玉生于四川中州,今重庆忠县。他的父亲秦桧是进贡学生。他的诗和书都很优雅,但他也喜欢练武。排在第三位的是秦良玉,他的哥哥是秦邦平和秦,弟弟是秦民平。父亲很喜欢秦良玉,不仅让她学语文,还鼓励她和哥哥们一起习武练法。据说秦良玉早年不仅才气横溢,而且野心勃勃,做了女人也不后悔。

万历二十三年,秦良玉与当时傅玄的使者马前成结婚。石川土司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的自治区。石土司首领马甲自称是汉代名将马援的后裔,但家世不详。中州和柳市没有千山那么远,但自从秦良玉结婚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从中国的一个文化聚居地进入一个少数民族社区,从一个普通的女人变成了一个敬酒的女人。总觉得这是上天专门为秦良玉搭建的一个舞台,让她在人生中做到最好。

她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和丈夫马千成一起统治这些士兵,在当时被称为“白肩兵”。这对夫妇把军队管理得很好,团队也很优秀。万历二十七年,明朝士兵前往亳州镇压杨应龙的叛乱。秦良玉和她的丈夫马倩并肩作战,分两路。白的英勇行为和秦良玉的谋略使明军大获全胜,叛乱被平定,秦良玉、马前成功不可没。如果秦良玉没有嫁给土司,明朝的女人会轻易出兵打仗吗?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成不幸下狱,最终死于狱中。因为年幼的孩子和秦良玉之前的功绩,朝廷命令秦良玉带领施琅执行任务。从此,秦良玉成为石族土司的首领,负责管理石族土司的内部事务,直接交给明朝。这一时期,明廷进入了最后阶段。在东北,女真建立的后金国,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不断发展壮大,给明朝的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西南部,土司控制的地区有许多叛乱。崇祯后期,各路农民起义军四处出击,明朝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朝廷,秦良玉发了财,派兵把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推到了前线。在南方作战中,他英俊又勤奋。据史书记载,危急时刻,秦良玉和她的军队总是冲锋陷阵。他的忠诚打动了崇祯皇帝的心。他升官后不仅亲自接见,还写诗赞美他。有这么一句话:“学戒八阵法,藏魅于鸳鸯袖。将军为什么要做丈夫?”。

形容秦良玉是“一个有勇气、善骑射、善言谈、好风度的人。”在严格的控制下,吴荣对每一个驱逐令都心生敬畏。“这种尊严和能力在刘实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但进入汉朝,与明军将领并肩作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男将军未必会被这样的女人说服。据秦良玉写给皇帝的书上说,这些将军在没有看到敌人的时候,都是抱着胳膊喊,一副勇猛的样子。当两军对峙时,他们逃跑了。让她无法忍受的是,这些将军自己都怕敌人,别人不会怕敌人。他们会输掉战争,担心别人会赢。崇祯三年,蜀平定,总兵大败,秦良玉获胜,但秦良玉考察总兵时,被拒绝了。秦良玉曰:“六尺男儿,宜避女。“如果你想在晚上,你也应该死。”张攻川,秦良玉被四川守将称帝。邵公是个聪明人,但于凉认为他不了解士兵,误导和不虚心听他的话。她说,我是女人,受国家尊重,死了也没关系。我一想和邵公一起死,就被他们的怒火吞噬了。

1648年,秦良玉去世,享年75岁。明朝灭亡的事实可能还会让她心生怨恨,但是当她回顾自己的一生,与当时的其他女性相比,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41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