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
一、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洗澡
洗澡一般并不意味着庆贺什么,但是中国的婚前洗澡却绝不仅是你平常所认为的20分钟泡在浴盆里。水里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气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属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洗走了身上的"邪气",而且还意味着幸运、长寿以及繁荣,除了这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还有助于让皮肤光滑、鲜嫩,许多女人都希望的效果。
一、入场准备
1、仪式开始前,新郎、新娘将随身物品交由专人保管
如果随身携带手机等物品,不仅容易造成分神而且影响美观哦。
2、仪式进行的前三分钟,由专人(婚礼督导或伴郎伴娘)负责把住宴会厅大门
新郎正在入场,这时如果有迟到的宾客赶来,应请宾客稍等片刻。因为开门会影响入场的专注氛围。
二、新娘入场
1、不要音乐一响起就入场,应等待15到30秒钟
要给宾客一定的准备时间,当宾客的眼光全神贯注聚焦在你们身上时,就可以入场啦。
2、新娘右手挎父亲(长辈)左胳膊,两人保持约15cm的距离
新人行走时的步调要缓慢一些,新娘跟着新郎,要大约慢新郎半步。
3、目视前方,仪态自然,不要东张西望
新娘不要总看裙摆,新郎不能东张西望,一定要拿出新人该有的自信和优雅。
4、伴娘适时为新娘整理裙摆
新娘穿着婚纱,特别是长拖尾时,单独行走很不方便,所以伴娘应适时帮新娘整理裙摆。
5、为了防止踩到婚纱,走路时用脚尖向前踢出去
走路的姿态一定要美美的,即使不小心踩到婚纱,也要若无其事地进行调整。毕竟今天全场的焦点都是你呀。
6、用手提婚纱时不宜提得过高,不要露出脚尖
新娘自己拖着裙子行走的时候,最优美的动作是轻轻提起裙纱的前中部或者两手一起提婚纱两边,但不要提得过高,以不影响走路且不露出脚尖为宜。
三、交接仪式
1、新郎走到新娘和新娘父亲的面前,距离30公分,父亲把新娘的手交给新郎,父亲
会说一下祝福或者嘱托的话,也可以不说,然后父亲退场。新郎下跪鲜花,新娘别马上接,也要等个三秒。新娘挽着新娘慢慢的走这段T台,要提醒新郎在走路时,用挽着你的那只手帮忙提一下你的婚纱。(不建议小花童在新人前面引路撒花瓣,小孩子不可控因素太多)
2、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后,新郎应该握住新娘的手
婚礼的当天你们可以说是宇宙最强IP了,除了手牵手黏在一起,还有更好的恩爱方式吗?
3、新人站立时,新郎应在新娘的右边
这大概是源自古代欧洲的传统,传说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方便新郎必要时用右手拔剑与敌人对决,可以更好地保护新娘。
4、俩人站在一起时,都向内稍稍侧立,成"八"字形
这样站的好处是,既不过分腻歪又不失甜蜜。
5、时刻不能忘记:抬头、直背、收腹、挺胸
要让头部、臀部和脚后跟成一条直线,这样站立会显得特别有精神,且完美地展示出礼服的轮廓。总之,不能给人懒懒的没精神的感觉。
6、转身幅度要轻缓,动作要利索
新娘在婚礼中要体现高贵的气质,应避免任何大动作。需要转身时,身体应该随着脚步同时转动,幅度要轻缓,动作要利索。如果婚纱或礼服裙摆较大,在转身时可以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手轻轻抓住裙边和裙撑稍微向上提。
四、交换戒指
1、新人交换戒指时,伴娘应避免出现在镜头里
当新郎从戒枕上取下戒指后,伴娘应该接过新娘的手捧花迅速地让到一边,新郎为新娘佩戴完后,伴娘再走过来让新娘从戒枕上取戒指。伴娘上台送上戒指的时候要绕到新人的后面,面向观众将戒指送上。
2、结婚对戒应戴在左手无名指
戴戒指的动作一定要慢慢的,手背呈45度面向观众,一来是为了让在场的来宾有机会欣赏见证到整个过程,二来也能方便摄影、摄像的取景。这样会显得很优雅哦。
3、如果新娘佩戴手套,在彩排时应先试戴一下婚戒
目的是为了看婚戒是否能戴进去,如果戴不进去,应该在仪式开始前将手套脱掉。
4、新娘的头纱是在戴完戒指后才由新郎掀开的
仪式上的头纱适合长的,又高贵又神秘,掀开之后一般就是接吻了。想必陈晓这一波头纱撩,很多女孩都还没回过神吧。
五、新人接吻
1、接吻环节,新人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
新人亲吻是在仪式中宣布两人正式成为夫妇之后进行的,亲吻时可以自然大方地深情投入以表达幸福的感受,但要避免过分忘情。如果不会,可以学习一下吴奇隆的做法。也可以是夸张的大胆的拥吻。
六、证婚环节
1、证婚词等讲话稿可事先卷起来,用红丝带系好
这样卷起来的好处,一来是美观喜庆,二来也增添了满满的仪式感。证婚人、父母致辞时缓缓打开,是不是显得特别庄重。
2、证婚人讲话时,新人应该认真聆听
千万不要两个人腻腻歪歪,在一边讲悄悄话哦。证婚人一般都是比较有威望的长辈,他的致辞也是对你们婚姻的莫大肯定。
七、感恩父母
1、父母隆重入场
感恩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他们值得成为婚礼上的Superstar!婚礼不仅是我们的仪式,也是他们的高光时刻。为父母设计一个隆重的入场,并且邀请他们上台,上台之后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何尝不是一家人的一次成人礼呢?
八、敬酒环节
1、新人站在舞台敬酒时应走到舞台的中间(可让双方父母一起站在台上向来宾敬酒,婚礼督导将酒杯端上来之后,新人及父母右手端酒杯从左到右示意敬酒,如特殊情况只需新人敬酒就好)一来你们是婚礼当天的主角,主角当然应该站在舞台中央;二来是为了便于照顾各方宾客的感受。
2、新人喝交杯酒时统一用右手拿酒杯
如果一个用左手拿酒杯一个用右手拿酒杯,是无法进行交杯这样一个仪式的,拿酒杯的时候就该统一好,都用右手持杯。当然都用左手也可以。
3、婚宴超过40桌,敬酒换装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
这个时候真的就是在争分夺秒抢时间啊!生怕宾客吃完饭就离席了。
喜庆、热烈的传统中式婚礼越来越受到新人的欢迎,尤其是许多国外新人也格外钟情传统中式婚礼。以下是中式传统婚礼流程,欢迎阅读。
1、婚前一个月
新郎和新娘与主持人详细沟通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同时确认所用的花轿、服装、婚宴地点以及场景装饰等诸多细节。
2、婚前两周
新郎和新娘给亲朋好友发放请柬,同时告之自己的婚礼形式,嘱咐他们也穿中式服装,以便更好地体现复古婚礼的特点。
3、婚前一周
安排化妆,布置场地,采购婚庆用品等。在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还要与轿夫、主持人以及摄影(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
4、婚礼当日流程
(1)化妆
5:30起床。
6:00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女方家门外等待。
7:00新娘化妆完毕,通知新郎。
给化妆师发红包。
(2)花轿、锣鼓、唢呐、舞狮
7:00开始扎花轿。
7:30花轿来到新娘家。
8:00新郎手持大红绸牵着新娘进人花轿。
8:05铜锣前头开道,后头舞狮压阵,八位吹鼓手和八位手举冠盖的执事前头引路,披红桂彩的八人抬大轿后面跟着。
8:30中途颠轿,舞狮换花样表演。
9:00到达婚礼地点。下轿、放炮。
给轿夫等人发红包。
(3)迎新娘
9:05新郎搀着新娘来到门口。
9:10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小心跨过炭火盆。
9:15新郎拉弓射出三支红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两人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关满幸福)。
(4)拜堂喝交杯酒
9:30新郎和新娘正式拜堂。
②10:00新郎用一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
③10:10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
④10:20伴娘准备好茶水。
⑤10:25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⑥11:00新郎和新娘退场或者是步入洞房。
(5)酒店准备或者是在家准备
A、酒店准备
a、11:30专人把烟、酒、茶、饮料、糖等带到酒店。
b、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以及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c、11:30专人准备好新郎和新娘迎宾用的烟和糖。
d、11:30彩带师在酒店门口等候。
B、酒店迎宾
a、11:30新郎和新娘来到酒店门口。
b、l1:30签到处人员到位。
c、11:30婚宴引导人员到位。
C、家里准备
11:30专人把烟、酒、茶、糖以及饮料摆放在桌子上。
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以及签到处等。
(6)婚宴
12:00婚宴开始,新郎和新娘挨桌为宾客敬酒。
12:30开始婚礼游戏。
13:00婚宴结束。
(7)、休息
13:30宾客离开或者是自行娱乐。
13:30新郎和新娘进餐并稍做休息。
14:00专人清点剩下的烟、酒、糖等。
传统中式婚礼注意事项:
1、由于是用桥子迎接新娘,这就要求新娘家距离新郎家以及婚宴酒店不能过于遥远。
2、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地道”,无论是新人服装、化妆还婚礼场景、所用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完全吻合,切不可做得不伦不类从而失去复古婚礼的风采。
3、懂得复古婚礼程序以及细节的主持人相对少得多,在选择上时候一定要慎重。
传统中式婚礼必备:
1、花桥、红绸带、唐装
2、锣鼓、唢呐、舞狮
3、专业的复古婚礼司仪
4、专业的复古婚礼化妆师
5、专业的摄影(像)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
这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红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条边长为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盖头。对于盖头这一婚俗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新娘蒙红盖头,是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掠夺婚”之说,意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犹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般,可见古时女子之地位。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新娘出门时,站在露天的地方,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撑起一把红伞护着新娘,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哭嫁
哭嫁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很难理解,但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娘家亲人。并且,女子出嫁后,也不能像如今这般,随时返家探望家人,新娘要回娘家必须要得到夫家的批准。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哭嫁的来源是因为古时候的女子,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女子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这一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中国传统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但是拜堂并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中的礼仪。在婚礼仪式时,司仪会大声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这其中,“拜天地”是代表了对天地神明的敬奉;“拜高堂”是指对男方父母行礼,表达孝道;“夫妻交拜”则是代表夫妻相敬如宾。在某种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与男性同一地位的一种体现。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三朝回门
意为“归宁”,新娘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着一些礼品回娘家祭祖,随后再随丈夫返回夫家。古时女子出嫁后,很难有机会回娘家,所以回门很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由于当下西式婚礼的盛行,很多新人越来越对传统中式婚礼不太了解。想要举办传统中式婚礼的新人们一定要清楚传统婚礼流程和礼仪程序。
结婚礼仪一:婚前礼
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为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始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结婚礼仪二:纳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结婚礼仪三:催妆
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结婚礼仪四:送妆
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结婚礼仪五:铺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结婚礼仪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是后代在婚礼的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结婚礼仪六: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诫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诫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诫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结婚礼仪七:花轿
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结婚礼仪八: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
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结婚礼仪九:合酒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结婚礼仪十:闹房
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
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
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
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在我国古代结婚仪式就已经存在,而且还形成制度。古代男女结婚不叫结婚,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妇,文雅点就叫娶亲或迎亲当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妇了!结婚当天的步骤是: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