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的结婚习俗

阳谷的结婚习俗,第1张

  阳谷县生活习俗

  饮食

  境内居民喜食小麦面。习惯称小麦面粉为“细粮”,玉米、小米、高粮、豆类、地瓜干等统称“粗粮”。常用主食有馒头(俗称馍馍)、烧饼、烙饼、窝窝头、煎饼、地瓜、丸子、大米饭、小米饭(俗称干饭)、小米粥、玉米粥(俗称糊粥),面条、水饺(俗称扁食)等。

  建国前,普通人家冬春以食杂粮为主,夏秋农忙时节及春节期间多食细粮;贫苦之家终年食粗食,并杂以糠菜麸皮;少数富有之家则终年以细粮为主食。

  人们习惯于一日三餐,早、午餐称“吃饭”晚餐多称“喝汤”。一般人家有以佐餐的多为咸菜、辣椒等,间或有粉皮、粉条、白菜、茄子、瓜类、豆类等干鲜菜肴。除年、节及婚事喜庆外,平日极少食用腥荤。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8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食粮普遍以面粉为主,饮食品种日趋多样化。日常用于佐餐的则有各样新鲜蔬菜。招待客人或节假日则多食用禽蛋、鱼肉等。

  遇有喜庆婚事,本境居民有以待客的菜肴相当讲究,有“八大碗”、“十大碗”、“两大件”、“四大件”等名堂。用料多以鸡、鱼、肉为主,间以时鲜蔬菜及禽蛋,称之为“摆席”。赴宴称“坐席”。

  服饰

  境内居民服装及着崇尚宽肥适体,朴素大方。清末民初,乡绅富商等上层人士多衣长衫,外罩马褂,戴红顶瓜皮小帽或毡帽、皮帽。一般劳动者多着短衣,有的于冬季穿棉袍。青年妇女多穿高直领右开襟镶边褂,阔腿镶边裤,绣花鞋,富有者并有裙饰。主要装饰品有耳坠、手镯、戒指、钗子等。绅民衣着以蓝、白为正色,婴幼儿及青年妇女间用红、绿等色。男女衣料多为本地自产土布,富有者或用绸、缎、绢、帛。

  辛亥革命以后,“洋布”流入境内。居民服装样式逐渐有所变化。

  建国后,穿旧式长衫者日少而至于绝迹,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等款式逐渐流行,但多数中,老年人仍习惯于穿传统便服。80年代初期以来,青年男女衣着“赶时髦”之风日盛,花样繁多而时有变化。50至60年代,城乡居民衣料以土布及机织棉布为主。70年代中期以后,各类化纤织口渐多。近年来又喜穿各种毛料、丝绸。

  住宅

  旧时阳谷居民住室以土平房居多,少数绅商巨富之家则为砖瓦房或砖木结构楼房。习惯以北房(俗称堂屋)为正房,东西为配房。一般为一进院落,富裕者或有二进、三进院。院墙多为土筑,少数为砖砌。

  建国后,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进入80年代以来,传统的土平房多为新建砖房所代替,建筑式样变有怕改进。正房多有走廊,一般为三室五间,圆木梁檀、新式门窗、石灰漫顶、水泥地板,室内宽敞明亮。其他偏配房屋,多用做厨房和仓库。城镇干部、职工住宅多为砖瓦房屋,少数为楼房。仍习惯于一户一院,大门、院墙俱全。

  本境居民居住习惯为一代人一室。乡村中、老年人喜睡火炕,青年及城镇居民则多睡床。

  用具

  建国前及建国初,本境居民所用炊具多为铁锅柴灶,瓦盆瓷碗。现城镇居民多用煤灶,钢精或铝质锅、搪瓷盆、部分改用煤气炉灶。乡村居民沿用柴灶铁锅,冬季则升煤炉取暖,兼用铡精炊具炒菜做饭。

  居民传统的室内家具主要有“八仙桌”、条几、木质圈椅、木柜、柜橱、旧式抽斗桌、木床等。其多寡与质地优劣因贫富而异。色调以黑、红居多,一般用桐油涂刷。70年代中期以后,大衣柜、高低橱、写字台、三抽桌、钢丝床、沙发、折叠椅等新式家具开始大量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其式样不断更新,并由单一家具逐步向多用途组合家具发展。色调以浅黄、紫檀、棕黄居多。

  清末到民国初年,城乡居民夜间照明多用旧式铁质或陶质灯台,燃以豆油或棉油,以“火镰”草纸击石取火。富裕之家则使用蜡烛。20年代以后,逐渐习惯于使用煤油灯及火柴,俗称之为“洋火”、“洋油”。60年代中期始用电灯照明。现城镇及部分乡村有照明用电,其他仍沿用煤油灯,煤油供应不足时,则代之以蜡烛或柴油。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程序。

  通媒

  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称“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

  多称“传柬”或“换贴”。男家写好柬贴(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贴,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

  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

  婚前,男方的亲友领导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方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

  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贴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方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安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郎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贴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携新娘双方同去岳母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

  民间歌谣

  县内流传的民间歌谣甚多,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用以协调动作的劳动号子,一类为表现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情歌,另一类为咏唱生活情趣和表现人民爱憎之情的歌谣。

  号子类以“黄河号子”为代表,多为劳动人民与黄水作斗争修堤筑埝时使用的硪歌。流传至今的有高夯用的《咳咳呀》、平夯用的《平续调》、《梅花落子》等36首。其内容感情饱满,用词铿锵有力,比如,《一号下去二号来》的全部内容是:一号下去二号来,好一个鲤鱼戏莲台。鲤鱼戏莲莲不在,莲戏鲤鱼不再来。鲤鱼窜到案板上,钢刀下去血出来。二妮见血抿嘴笑,好似三月杏花开。樱桃小口来吃鱼,两边红腮鼓起来。左鼓鳃,右鼓腮,好似奴家身孕来。“船夫号子”有《拉蓬号》、《摇橹号》、《拉纤号》等21首,今已不常使用。乡间筑路建房时打夯时用的号子有《喜夯落梅花》、《一路风顺起》、《梧桐叶上落凤凰》等9首,至今流传甚广。

  爱情类歌谣共23首,其中以大布乡土山寺一带流传的《十二月盼情人》、寿张镇南台传唱的《送情郎》、阿城镇的《四伯上土》、县北部流传的《小放牛》较为出名。

  生活情趣类歌谣共有31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本县南部传唱的《一百忍》、《画扇面》、《塔上鸡鸣小唱》,阳谷镇北街的《小秃闹房》,以及歌颂水浒英雄武松的《大实话》、《武二爷除害》,赞扬人民军队的《八路军到这边》、《打得鬼子可不轻》等。

  运河文化风情宴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繁荣的商业经济孕育了阳谷久负盛名的饮食文化。沿运河两岸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都有着风格鲜明的饮食特点。尤其是历史上康熙、乾隆数次南巡途经阳谷,为当地留下了许多饮食方面的美谈。

  近年来,阳谷宾馆对运河两岸饮食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开发研制出了一批精美菜品,形成了独具运河特色的文化风情宴。该宴有一凉菜、八大菜、两小吃、一汤、一果盘。八道大菜包括“御液一品翅”、“洪福齐天”、“八珍妙龄鸽”、“玉带龙骨”、“一品夫人”、“挂剑台”、“运河滋补甲鱼”和“古阿贡梨”。每道菜品都匠心独具,精雕细琢而成。如“八珍妙龄鸽”选用六两重家庭饲养的雏鸽,以阳谷布袋鸡的工艺去骨后,辅以鹿筋、干尤、瑶柱、虾仁、肉元、鸽蛋和香菇,再配以名贵冬虫夏草和枸杞,加入高汤调好味,长时间蒸制而成,具有启坛香味扑鼻、鸽肉软烂、馅料糯香、回味绵长的特点。

  婚嫁习俗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程序。

  通媒

  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称“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

  多称“传柬”或“换贴”。男家写好柬贴(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贴,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

  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

  婚前,男方的亲友领导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方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

  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贴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方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安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郎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此举是为了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贴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携新娘双方同去岳母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

结婚整新郎搞笑方式如下:

1、抽钥匙:女方事先准备几把长得差不多的房门钥匙,编好号码,按号码设计不同的惩罚方式。如果新郎慧眼抽中房门的钥匙,就放他们进来,没抽中就要受不同的惩罚。比如:惩罚可以是边做俯卧撑边吃茄子,或者是在干净的痰孟里放入香蕉和花生酱让男方吃。

2、爱无国界:要新郎用十种不同语言(或方言)说出“我爱你”,参考语种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德语、广东话、上海话、潮汕话、普通话、客家话、四川话等。兄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即使不一定发音准确,也有热闹、开心、增进男女双方感情的作用。

3、众里寻她:在新娘居住的大厦内,分别于各处贴上画出来的九个心形图案,第一个就贴在新娘房门前。新郎伴郎们,要尽快找齐八个心,最后才能到新娘家中夺取她的芳心。

结婚

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在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结婚的对象在有些国家已经立法明确,既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在中国,法律上结婚单指异性男女之间的结合。

结婚当天,把客人送走以后我媳妇儿直接累昏了,被120急救送到医院以后,在病房里度过的。我媳妇儿是自己一个人出的嫁,没有送亲的人,她爸妈很早之前因为车祸去世了,她住在小姨家,小姨对她不是特别好。那天早上她凌晨三点多起床自己去化妆,然后等车来接,把我心疼坏了,我以后一定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现在我们的宝宝快出生了,媳妇儿,辛苦了,我爱你。

  乳山人待客讲究的是“上车饺子,下车面”,也就是说客人来了第一顿的主食大多是面条(打卤面),客人走时的送行宴的主食一般应该是饺子。不过面条不一定是一人一碗,一般管够。

  在乳山新媳妇上门讲究很多,尤其是女方的亲属第一次上门时,很隆重的。(如果定亲了,男方家里要给女方“压腰钱”,一般1001元或10001元,意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从你讲的情况看,你未来婆婆虽然按照礼道来,但只拌了个辣椒,显得有点儿不是很重视。我觉得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

  1、没有到吃饭的点儿,先吃点面条垫垫;

  2、秋天地里活多,没工夫做太多的菜肴(如果他们家是农村的话);

  3、你男朋友领回的“女朋友”太多,你未来的婆婆习以为常了(这样说有点儿小人之心,罪过);

  4、你未来婆婆家里不是很宽裕;

  5、你与你男朋友的关系还没有确定,不宜过分招待。

  6、你未来的婆婆不喜欢你这个未来的儿媳。

  下面的资料摘自《乳山市志》,虽然有些习俗现在已经不讲了,但从中你能看出乳山人是很重视婚嫁的,供你参考:

  乳山婚嫁习俗

  婚俗从来都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过去是轿子抬、单车带,现在是坐彩车、取镜头,将来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所以说,社会越发达,婚俗演变得越快。建国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婚前不得相见,素有“嫁鸡随鸡,嫁犬随犬”之说。女子出嫁,须从一而终,丈夫夭折也不能改嫁;男子可以纳妾,并且在妻子夭折后可以续娶。婚姻形式颇为陆离,有指腹婚、童养婚、童婚、换婚、表亲婚、抢婚等。凡此婚俗,毁掉了不少美满姻缘。建国后随着政府的提倡,《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婚龄青年才逐步有了恋爱的自由。50年代中期,军人实行军衔后至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女子择偶标准曾为“一军官,二政干,三工人,四教员,不行再嫁庄稼汉”。“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与军人配偶最为光荣。70年代后,男女择偶观念开始复杂化,容貌、文化、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都成为择偶的标准。不论是自由恋爱的,还是媒人说合的,乳山青年婚前都要履行议婚、相亲、订婚、盼家、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程序。

  议婚:家族会议研究讨论亲事的可否,这关如果是省略了,家族中的长辈会说待婚之家目中无人。

  相亲:是媒人撮合的,媒人出面,约定个合适的时间、地点,男女双方见见面;是恋爱的,也得找个“媒人”,也得过这一关,目的是让双方的亲友参加看一看,帮助参谋参谋、把把关。同往的亲友,俗称“代眼的”。

  订婚:如果男女当事人及亲友团没有反对意见了,由媒人代表男方向女方表达求婚之意,女方如果同意,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订婚后就不能反悔,悔婚在当地是件很受舆论谴责的事。

  盼家:也叫攀家、看家或“看地场”。未来的媳妇由媒人陪同,第一次正式拜会公婆。这天婆家对未来媳妇及媒人的款待极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筵席也是倾其所有,尽量丰盛。未来的媳妇参加女宴,女宴一般不喝酒;男宴则极尽劝酒之能事,力争气氛热闹。媳妇回去时,婆婆要赠送衣料等物品,叫“留念想”。

  择好日:又叫挑吉日。找会择日子的人按照准新郎、准新娘的生辰八字选择结婚的日子。人们相信结婚的日子好,婚后的日子就能过得好,所以相当重视吉日的选择。没有合适的好日,宁肯推迟婚期也不草草行事。遇到急于结婚而又没有合适好日子的,可以在春节那天结婚,叫“赖司日”,因为那天普天同庆,大地回春,就会赖上好运气。择好日是男方的工作,但得派员前去征求女方的意见。如果女方不同意,就得另行选择,直到女方同意为止。

  下彩礼:又叫“递红”或送聘礼。结婚日子定下来以后,准新郎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有现金、衣服、被面等。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不断变化。

  搬箱:结婚的前三天,男方的兄弟到女方家把嫁妆搬回来。或用小车推、或用拖拉机、轿车拉,都要极为小心。箱子、被褥、喜饼、大镜子、茶具等东西要确保完整,损坏了不吉利。搬回来的嫁妆,直接送入新房摆放。

  婚前诸事妥当以后,婚礼即开始了。婚礼包括“嫁娶”“开箱”“瞻久”三部曲。

  嫁娶: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女方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女方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儿子一样,有客时只能做服务生。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手绢,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新郎、新娘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选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如果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有言多必有失之意。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婶姨嫂,个别村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说,即女方的姨不参加送外甥女上轿,男方的姑不参加迎侄媳妇下轿。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厅。同时鞭炮齐鸣,营造喜庆气氛。

  婚宴正午时分开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极为讲究。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如果送客的来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亲为大,家人的朋友要尽量安排个好席位。旁系亲属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直系的不论是爷、爹、伯、叔,都是服务群体,即使入席也没有席位。席间的规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桌上的调味品,蒜要改叫“义和菜”,醋要改叫“忌讳”。宴席的高潮是盘鱼上来时,陪客人员要千方百计让客人多喝。醉谐音“最”,最好的意思。来宾往往是“鱼在桌上,我在桌下”,没有吃到鱼就醉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饭时,坐席的人要米饭、面条两样都吃。不准只吃一样,叫“汤饭两全,儿女双全”。预祝新郎新娘将来儿郎、闺女齐全。

  宴后,娘家送客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便于回去汇报情况。这叫“赴小宴”,小宴是个摆设,是个过程,象征性地摆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赴小宴时,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说些客气话。如“闺女拙,不会做家务,以后请当公爹的、当婆妈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准备好点心赠给送客的人,以表谢意。如果是忘记了,那是件很失礼的事。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结束了。

  晚上有闹洞房的习俗,村人想尽各种办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长如父的观念影响,平辈中“大伯子”不与弟媳诙谐言笑,不去闹洞房;“小叔子”则“叔嫂无忌”,是闹洞房的主力军。这种陋习后来被逐步淘汰。

  开箱:结婚的第三天,新娘的父亲、哥哥、弟弟到男方家。把婚前“搬箱”搬来的箱子、盒子打开。这时,男方家才能把女方带来的喜饼分给亲朋邻里。这天的宴请规模要小于结婚当天,一般是男方门里的人和婚宴时因事未能参加者。也有简化开箱这道程序的,开箱的人在婚礼当天即随新娘新郎前来,叫“跟腚红”或者“当日红”。

  瞻久:因为是喜事的第四天,所以也叫“瞻四喜”。新郎和新娘要同去新娘家,探望新娘的父母及亲属。用意一是新郎登门感谢岳父岳母,感谢他们把辛苦养大的好姑娘嫁给了本人;二是新郎新娘要表表态,表明永久坚持这段婚姻的决心。这也只是个形式,没有几对新人能真正按规矩把话说出口的。

  另外,20世纪初,没有婚姻登记这一说,找一个会写字的人,把双方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上,贴到新房里的柜门内就行了。这就是“法律文书”,无印章、无签字,却重于泰山,双方就得永远在一起。上世纪中后期,也是形式大于法律。举行了婚礼,即使没有登记,民间也视为“合法”夫妻;如果只是登了记,而没有举行婚礼就想住在一起,那是万万不行的。没有婚礼这种形式进行社会公示的婚姻,乡里乡亲不承认其“合法性”。那时先结婚后登记的人很多,即便是登了记,也没有注重收存结婚证的。多数人把结婚证贴在洞房的墙上,当装饰画用了。所以乳山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手中多没有结婚证,因当时在墙上“立此存照”了。

结婚抢新娘游戏是指结婚当天,新郎到女方家接亲时,为活跃现场气氛和调节迎亲吉时准备的一系列游戏。

支持我吧

新郎要在限时之内,到街上找到10个人支持他结婚,并在纸上签名,这10个途人当然不可以认识新郎。若新郎害羞,这个游戏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注意:迎娶地点人群的密度。

猜新娘

女方家如果房子大房间多,可以把新娘藏在某个屋子里,新娘的姐妹们都藏在其它屋子,屋门都锁上,由亲戚把守钥匙。新郎每间屋门只能敲一次问一个问题,屋里的人只能出一声回应,由新郎判断是不是新娘开不开门,新郎拿红包换屋门钥匙,新郎既要猜在哪个房,又要猜是不是新娘的声音,要是猜得不准就要多准备红包了。要是一次命中新郎就省了。 注意:必须房间多,游戏才有意思。

藏钥匙

把新娘家的家门钥匙,藏在门外附近的某个地方,这个地方要是新郎知道的、有特殊意义的某几个地方之一,但新郎不一定马上能想起来。当然新郎也会得到一些提示,不过这些提示女方亲朋可以向新郎兜售。 注意:不要太刁难新郎,喜庆之日千万别耽误婚时。

找气球

基本版:27个气球,用红缎带扎好藏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比如说接新娘的房间里,包括衣橱、柜子、天花板等),不要藏得太深,红缎带都露在外面,但是得找齐。伴郎们四处去找,找到后和新郎一起挤破,这时候摄影师比较好抓拍主角嘛。然后,新郎必须说出27的意义,就是13+14(一生一世),可以提示是两个数字加在一起的,这个寓意比较好。

难度升级版:其中有5-6个气球里面是有字条的,必须找出来拼在一起,内容为“XXX(新娘的名字)我爱你”。这样就串在一起大声吼一遍:“XXX我爱你一生一世!”

吃土司

三片吐司,分别由伴娘拿着,让新郎来咬形状,一个“I”,一个爱心代表“LOVE”,一个"U",中间伴娘可以使坏,新郎下嘴的时候移开吐司什么的,然后咬下来的形状可以让摄影师拍照,非常好的婚礼跟拍素材。

叼花生米

新郎或伴郎做俯卧撑,面前放一个浅盘,里面放九颗花生米,每做一个俯卧撑就叼一颗花生米吃掉,中间伴娘可以问话,问俩人合适相恋啊、互相的昵称啊、对方的喜好啊什么的,必须回答问题,花生米掉了就惩罚吃夹心吐司,吐司的夹心是老干妈、酸辣酱、芥末酱、蜂蜜等,随便拿起什么吃什么,必须吃完,不吃的话可以喝,一大瓶雪碧或是一大瓶可乐,伴郎可以代劳,寓意就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都得尝遍。

甜蜜回忆

一定有很多两人共同的甜蜜记忆吧,那就看照片说出曾经去过的旅游城市,哪年哪月,同行者,当时的心情。

穿针引线

一个朋友的婚礼是中式的,所以有伴娘想出了这个主意。找1根大头针和9根细红线,让新郎在66秒里面穿进去,寓意就是红线牵引、长长久久。这个得新郎来,摄影师可以抓拍捉急的样子,别人不能帮忙,但是如果做不到还是上面的惩罚,吃夹心吐司或者喝可乐雪碧,伴郎可以帮吃帮喝。

用嘴写字

还是中式婚礼的创意,准备红色的纸和笔墨,让新郎用嘴叼着写新娘的名字加上“我爱你”,没有惩罚,主要是把传统元素融入进来。

情景表演

可以选择一个新郎新娘曾经经历的场景,比如表白、求婚的场景,然后新郎指定一位伴郎扮演新娘(把伴郎装扮成新娘)。再有就是有些婚纱照拍得很好笑很逗比、或者动作很扭曲很高难的,就让两个伴郎看照片模仿,然后立照为证。

趣味投骰子

伴娘团制作了一个骰子,上面每面一个整新郎的“恶招”,如:当众吻伴郎,说十个娶新娘的理由,跳骑马舞等等,这个可以自由发挥了。

抽丝带

女方准备九条红丝带,一头分别绑在新娘、垃圾桶、内衣、辣椒等物件上,另一头拉出门口。让新郎从中抽一条,如果抽到连着新娘的,可以进门。抽到其他东西,各有惩罚,如亲吻垃圾桶、内衣外穿、吃辣椒等。游戏继续直到新郎抽到连着新娘的丝带才可入门。

抽钥匙

女方事先准备几把长得差不多的房门钥匙,编好号码,按号码设计不同的惩罚方式。如果新郎慧眼抽中房门的钥匙,就放他们进来,没抽中就要受不同的惩罚。比如:惩罚可以是边做俯卧撑边吃茄子,或者是在干净的痰孟里放入香蕉和花生酱让男方吃……

爱无国界

要新郎用十种不同语言(或方言)说出“我爱你”,参考语种有: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德语、广东话、上海话、潮汕话、普通话、客家话、四川话等。兄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即使不一定发音准确,也有热闹、开心、增进男女双方感情的作用。

亲密昵称

要新郎讲出平时对新娘的十个昵称,并说出昵称的由来。姊妹要适当开发新郎的思维,引导他说出更多不为人知、又尽显恩爱的昵称。对一些众所周知的称呼可以不量数。如果没有那么多昵称,可以让新郎现场编昵称,只要新娘点头就算过关。

歌声魅影

新郎在客厅大场唱歌,让房间里的新娘都能听到,这是最感人的时刻了。指定曲目可以有很多,比如有新娘名字的歌、新娘最喜欢的歌、十首有“爱”字的歌、相识时唱给新娘的情歌。新郎唱歌的时候,可以让兄弟伴舞,做各种表达歌词的动作,这样更有热闹的气氛。

成语接龙

让新郎说出数字一至十开头的成语,并且要有好意头,和婚礼喜庆相关的。新郎一边说,兄弟还可以在旁边用肢体语言演绎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招除了可以表现新郎的口才和智慧,当然最重要的是新郎对新娘的爱有多深。

心心相印

用一张纸巾收集新娘和姊妹的唇印,然后让新郎辩认。认错了,就罚新朗用嘴咬住唇膏帮兄弟涂口红;如果一直找不出新娘唇印,就帮兄弟团全部都涂上口红,然后每人亲吻新朗一下,最好让新郎好像当选“香港**”那样,拍照留念。

酸甜苦辣

让新郎说出和新娘恋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相应在安排一些惩罚。比如酸用柠檬、甜用草莓、苦用苦瓜、辣用辣椒。新郎一边说,一边要求兄弟吃下相同的食物。这样既有众乐乐的气氛,又有爱情经历回顾的意义,十分应景。

群魔乱舞

让新郎,伴郎团们一起跳简单的舞蹈吧。

体力考验

让新郎,伴郎团,集体做俯卧撑若干个。

心跳回忆

她和他所有重要的纪念日,好象第一次相识、第一次kiss、求婚日子……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趁着这个日子,考考他的记性和对新娘的用心程度,如果记不到,没关系,各种惩罚等着新郎,也让他好好长长记性。

情话绵绵

想知道新郎才学有多渊博那就让新郎快速书写一篇对新娘的深情告白吧。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由实际情况而定,再由他为她朗读出来,这才符合郎才女貌嘛。

问问题

把新郎关在门外,问她要娶的人叫什么,生日是哪天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穿多大的鞋……等一系列相关新娘的问题,看是否对新娘用心,不能答错呦,俯卧撑伺候着。

保证书

宣读保证书,并签字画押!伴郎作为见证人一起签字画押!保证书内容如下:(请新郎用标准的家乡话大声朗读!)

例如:本人XXX(新郎名字)保证在婚后生活做到以下几点:1婚后由本人(新郎名字)主动承担一切光荣的家务劳动;2当娘子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要主动站出来充当出气筒的角色;3和娘子大人逛街或出行期间,目光不得在其他异性身上停留超过3秒钟;4娘子大人说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5以后有了宝宝,绝对保证疼爱老婆比疼爱宝宝多……

爱屋及乌

爱她的话,自然会爱她的一切,包括她所有的亲朋戚友。将新娘与亲戚的合照给新郎看,看看他能认出也多少个亲戚!

众里寻她

在新娘居住的大厦内,分别于各处贴上画出来的九个心形图案,第一个就贴在新娘房门前。新郎伴郎们,要尽快找齐八个心,最后才能到新娘家中夺取她的芳心。

找鞋子

藏鞋子这是用的比较多的游戏之一,把新娘的新鞋藏起来,要新郎和弟兄找,要知道新娘穿不了鞋就走不了!新娘鞋可以放在女士的挎包里,找的人一般不会轻易翻包。或者藏在新娘身后的裙子下,除了新郎谁也不会也不敢去翻。建议新娘鞋不要藏的太隐秘,男方实在找不到,新娘或姐妹们最好暗示一下,否则耽误时间又破坏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87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