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女主持人马然被害案:8年感情换来索命的7刀,生命定格在25岁

央视女主持人马然被害案:8年感情换来索命的7刀,生命定格在25岁,第1张

**《侧耳倾听》里有一句触动人心的台词:“ 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你的包袱,因此发奋努力,只是为了想要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 。”

好的爱情是“你很优秀,我也不差。”我们相互崇拜仰慕,在不同的频道,却有同样的振翅之心,在挫折和分歧中坚定携手的决心,一起完成华丽的蜕变。而不是为了成全一个人的自卑,让对方放弃她的碧海蓝天。

可总有人看不开这一点,尤其是大男子主义在面临“女强男弱”的情况时,自卑会不断发酵成偏执,勾出人性的阴暗面,七年前央视美女主播马然被害,就是因其男友张磊不满她太优秀引发的。

对于害死女儿的凶手是张磊这件事,马然的父母始终无法相信。两个孩子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高三开始恋爱,一直到马然读完研究生,已经整整八年,期间感情一直很好,双方家长都很满意,已经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地步,张磊为何突然要杀害马然?

这一切还得从马然考研究生这件事说起。当时他们已经交往5年,是一对让人羡慕的金童玉女,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但都是校园风云人物,追求者众多,不过两人感情深厚,无人可撼动。

毕业后张磊进了环卫所当督查,是一个铁饭碗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十分稳定。工作落实后,张磊就提议早点结婚,但在电视台实习过的马然,深知自己的能力和学历都需要提升,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自己的主持人梦想。

因此在这件事上两人产生了第一个分歧,张磊对女朋友虽然处处体贴,但内心深处的大男子主义作祟,他一直不太支持马然的主持人梦想,在他的传统观念和对未来的规划中,马然毕业后当个老师,体面又稳定,婚后专心相夫教子就可以了。

他并不希望马然去实现她的主持人梦想,他害怕在荧幕上闪闪发光的她,成为一道遥不可及的月光。再者他的私心不希望马然处处胜过他,若是她赚得钱比他多,工作比他更出色,他岂不是很没面子?

在他的世界观里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更优秀,和她一起并肩走上巅峰,而是希望女友去迁就他的自尊心。从那时开始,他的爱情就已经变了味。

对于他的不支持,马然也是生气的,凭借多年的相处经验,她也明白一旦自己迁就了一次,以后就会有无数次需要迁就,自己的快乐也许永远比不上男人的面子。

所以她不顾张磊反对,执意考取了研究生,她想如果张磊爱她,应该能懂得她的用心,相互包容和理解,才能走出灿烂的明天。可是张磊始终不明白,总是找着机会就要打压她的梦想,两人的价值观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马然读研期间,成绩优异,专业功底强,加上形象气质极佳,还没毕业就进入中央电视二台实习,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对她称赞有加,毕业后她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指日可待。

事业上的挫折从来不是她的烦恼,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可感情上的问题,她却一直无能为力。从她去读研开始,因为相隔异地,张磊对她的爱已经慢慢转化成一种控制欲,他要求马然每天都必须向他汇报行程,若是没接他的电话,他便会疑神疑鬼,甚至大发雷霆。

马然越优秀,张磊就越不安,开始变本加厉,对她身边接触的所有异性都抱有敌意,想得最多的就是:她会不会看上别人?以后肯定会嫌弃我不如她。好不容易马然放假回家团聚,两人也经常闹得不欢而散。

这样沉重的爱情太压抑了,马然以为两人定下婚事,就能缓解矛盾。但在双方父母准备结婚事宜的时候,两人再次闹得不可开交,张磊要求她放弃进入央视的机会,回老家发展。

越过荆棘,翻过巨浪,好不容易要到彼岸了,马然当然不肯放弃。两人之间的分歧太大,马然对这段感情失去了信心,提出了分手。

张磊死活不答应,他自觉对马然是真爱,觉得是马然看上了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想甩了他。这么多年,他已经将马然当作了自己的所属物,无法容忍她的“背叛”,加上几年来的不安和猜忌,已经让他变得偏执。

在马然再一次不肯答应复合时,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刀,砍向了自己的爱人,据他供述当时他心里想的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整整7刀,一刀比一刀狠,将马然在生命定格在了25岁。

之后,他冷静地将马然的父母叫了出来,告诉他们马然死了,让他们报警,他们以为他开玩笑的,可是看着他身上暗红的血液,他们不敢出门去面对真相,随即报了警,而张磊就在原地等着警方。

张磊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逮捕,《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张磊因为感情纠纷,残忍杀害马然,属于情节严重的情节,最高可判处死刑,因其有自首情节,最后法院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此后余生,不知他是否会后悔自己这样毁灭性的爱。

张磊不懂马然对梦想的执着,从两人选择上的分歧开始,就已经渐行渐远了,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一方一味的迁就或付出,而是两个人彼此成就,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扶持,携手去看更美的风景。

  6月13日的郑州,闷热的空气笼罩着送别逝者的默默旅程。8时,走完56年平凡而高尚人生,***员、铁路安全监察干部张磊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

  挽幛轻垂,哀乐低回。伴着流淌的泪水,张磊猝然辞世的消息在中原铁路、在认识他的人群中传递。铁道部有关同志从北京专程赶来了,郑州铁路局机关干部、远在百里之外的职工代表以及他的生前好友近千人自发赶来了。

  人之故去,痛彻心肺。

  为钟情的铁路事业奉献一生的张磊告别了这个世界,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永远回味的感动,给我们留下了激励事业奋进的精神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将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

  “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

  张磊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让人至今无法接受。

  26天前,张磊拿到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 “调研员”的任命。

  他从此可以不再理会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的职责事务,可以离开辛勤工作了20年的一线安全监察岗位,可以弥补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缺憾,可以放慢工作节奏、享受久违的业余生活。

  可是他没有。在改任调研员的半个多月里,张磊深入郑西高铁、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沿线开展防洪安全检查,马不停蹄地奔波了600多公里。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安全隐患的洞若观火、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到极致的 “拗”劲儿,丝毫没变。

  同样没变的是下现场、上机车的习惯。张磊一年下现场240天以上,只要条件允许,他都要添乘机车。

  老同学、郑州机务段商丘救援车间主任刘作祥劝他:“司机室又小又热,车厢有空调,别自己找罪受。”安全监察室的同事商健劝过他: “你一身病,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到车厢歇歇吧。”

  张磊回答:“谁不知道车厢里舒服。上机车,我能发现很多问题。”

  安全监察室的同事记得张磊常说的一句话: “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心里既然装着责任,就别再惦记享福!”

  朴素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张磊内心的阳光。一个以安全工作为天职的人,对责任的理解发自灵魂。正是这种源自灵魂的责任,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

  1977年7月,风华正茂的张磊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背着行囊来到郑州机务段。

  入段第二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特大事故,在张磊内心深处打上了 “安全责任大如天”的恒久烙印。

  1978年12月16日,郑州铁路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社会、家庭、个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事故直接造成352人伤亡,其中106个生命转瞬即逝。多少侥幸存活的性命留下终身残疾,多少父母离别骨肉、儿女失去亲人,多少个生活美满的家庭从此痛楚不堪。

  多少年过去了,郑州铁路局职工时刻牢记血的教训。每年12月,郑州铁路局都在全局范围开展杨庄事故安全教育回头看活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人默默来到杨庄站事发地寄托哀思,教育后人。

  张磊亲身感受了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目睹了小问题引发大祸患的惨痛后果,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他对安全责任的认识刻骨铭心,他把安全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

  1985年,张磊以理论和实作 “双百”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成为郑州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小小闸把在他手中分量重千钧。

  1991年,在郑州机务段指导司机和京广车队副队长的岗位工作6年后,张磊调任原郑州铁路分局安监室机务安全监察。从此,以检查发现隐患、分析处理事故、从严落实责任、探索基本规律为主要职责的安全监察工作,陪伴他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

  人常说,安全监察工作全凭 “责任心”。能不能发现关键性问题,能不能让当事人口服心服,能不能铁面无私守住底线,能不能举一反三提出标本兼治的建设性意见,全凭安全监察本人的那份责任心。

  正是在这种让人无从把握过程的“责任心”里,张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对铁路事业的忠诚。

  2005年3月18日以后,张磊担任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

  从此,他多了一个 “黑脸”张主任的绰号。

  安全检查发现问题,他填发的 《安全监察通知书》,责任认定一清二白,被称为 “铁案”;有人想找他说情,即使是老领导、老同学、老同事也从不留情。 “黑脸”张主任的名气越传越大。

  分析安全问题 “解剖麻雀”,他以层次清晰、说理细腻、依据准确而备受同行赞誉。在全国铁路安全监察系统,遇到安全疑难问题进行专业 “会诊”,铁道部经常指派 “四大金刚”中的张磊参与。他也是全路唯一一位在铁路局工作的铁路安全监察专业技术 “领军者”。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司长陈兰华夸赞张磊: “你来了,我就放心!”

  “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

  中国铁路发展建设波澜壮阔,高潮迭起。

  连同张磊时刻关注的郑州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区段,今年年底,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全国将达到7000公里。两年后,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占世界高铁里程一半以上。

  高铁时代,在国人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发展成就备感自豪的同时,张磊肩上的安全责任却越来越重了。

  只有中专学历的张磊,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探究安全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下现场,看到不懂的高铁技术,他缠住工程技术人员问这问那;遇见通信信号方面的专家,他一边请教一边探讨动车组列控 (CTCS-2)技术的来龙去脉;郑州铁路局选派的基层年轻干部赴京学习高铁技术归来,他登门求教,借来教材复印,晚上苦读自学。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张磊。有人说, “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这么较真有啥意思。”每当此时,张磊总是宽和地笑笑。

  没有光环、不慕虚名的张磊,如一面朴素而庄严的旗帜,牢牢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张磊始终如一的执著工作,源自他对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

  20年安全监察,7300多个日夜,张磊对辖区主要干线的主要部位,每月至少巡检一遍。他的足迹遍布管内线路每个区段,每座桥梁、隧道。

  事业是信念的载体。因为有信念的支撑,他才会只有工作日,没有节假日;只有责任和本分,没有一线和 “二线”;他才会只在乎工作是否做到了极致,不在乎身体是否疲劳到了极致。

  在生命的最后42个小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磊,仍然在调查分析处理事故,为他忠诚的事业,殚精竭虑,奔走操劳。

  6月9日7时20分,张磊走进办公室。

  7时38分,新菏线延津站发生施工轨道车挤坏道岔事故。

  9时27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张磊驱车赶到延津站,查看现场。

  12时,他召集有关单位干部和当事人到场,详细了解情况,做询问笔录,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

  15时26分,在延津站职工食堂吃的一碗捞面条,是他当天的第一顿饭。

  15时36分,他在现场认真勘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看,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验。

  19时,他草草吃过晚饭,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为了搞清所有问题,会议进行了5个多小时。他在分析会上振聋发聩的话语,让与会者记忆犹新:“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

  10日1时40分,事故调查结束后,他谢绝了到新乡休息的建议,拖着疲惫的身体,驱车连夜返回,车到郑州,天色已然发亮。

  7时整,仅仅休息两个多小时,他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办公室。

  7时20分,他向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主任王建斌介绍事故及调查处理情况。

  8时10分,整理事故调查材料。

  11时30分,向局长张军邦汇报延津站事故调查情况。

  14时20分,在办公室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和 《事故通报》。

  18时40分,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张磊满脸倦容离开办公室,返回家中。

  6月11日3时18分,因心脏病突发,张磊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事业和眷恋的亲朋。

  死亡对于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一次新的升华。

  一个冲破了私欲羁绊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张磊让我们知道,一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人能走多远……

  “尽管改调研员了,可我还想多做点事”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张磊的女儿张安宁哽咽地说: “亲爱的爸爸,您就这么急匆匆地走了,连您最最爱的女儿,您也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亲爱的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女儿,如果岁月可以轮回,女儿一定再也不让您那么累……”

  女儿的一颗心,爸爸知道吗?

  张磊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张安宁在电话中听妈妈说,爸爸对自己高血糖、腰椎间盘突出和返流性胃炎的老毛病总不往心里去,没白天没黑夜地往基层跑,劝也不听。明天,想去给他买一双穿着舒服的鞋。

  有心的女儿记住了妈妈无意唠叨的事。想到再过5天就是爸爸56岁的生日,想到爸爸平时只穿几十元钱一件的衣服,女儿当即在网上花300多元给爸爸买了一双46号的阿迪达斯休闲鞋,用特快专递送往郑州。

  然而,一生穿坏无数双鞋的张磊,却没能穿上这双凝聚女儿深情的鞋。

  “爸爸没给我孝敬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啊。”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张安宁说起鞋子的事,泣不成声。

  是的,张磊给女儿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女儿孝敬爸爸的机会太少太少了。

  张安宁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已经3年,常去北京开会出差的张磊,却一次也没去看过女儿。

  去年春节,张安宁在郑州从农历大年三十一直住到正月初七,也没有见到爸爸的身影。张磊一会儿在商丘,一会儿又去了月山,好像永远在路上。

  去年10月25日,张安宁在北京结婚。当天10时多,张磊才赶到结婚现场,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在新房呆了40分钟,他就因工作上的事急匆匆地往回赶……

  “其实,我知道爸爸特别爱我。他是把时间全放在工作上了,所以我们很少有时间哪怕是通个电话……”

  追忆往事,父女情长,张安宁泪流不止: “8号那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在电话里,我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可爸爸说: ‘尽管改调研员了,可我还想多做点事。’其实,我知道,爸爸是离不开他牵挂的工作啊。”

  6月13日,星期日,张磊的遗体告别仪式如期举行。

  料理完殡仪馆的后事,送走了亲爱的爸爸,陪妈妈回到家的张安宁,拿起倏然响起的电话,泪水止不住往下流:特快专递的包裹送到了。捧着那双新鞋,一家人再次哭成一团。

  张磊的遗像就安放在家中客厅的中央,安然、慈祥、亲切的面容,怎么能读不懂女儿的心愿?

  忠魂长逝,情意绵绵。

  张磊同志去世后,深切缅怀英灵的铁路干部职工,纷纷赶来送行。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委托部有关同志专程从北京到郑州看望慰藉张磊同志的遗孀安巧玲。

  张磊走了,走得无怨无悔。

  他把毕生智慧和精力全部献给了伟大的中国铁路事业。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 中国铁道论坛(http://bbsrailcnnet/)

会。

张云雷,本名张磊, 1992年1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影视演员、歌手,德云演出八队队长。

2011年,张云雷结束倒仓期,回归德云社。同年,参加郭德纲单口相声专场,从而正式复出。2016年,参加东方卫视的原创喜剧真人秀节目《笑傲江湖第三季》。2017年,任德云社德云八队队长;同年,其出演的喜剧**《相声大**之我要幸福》上映。2018年,在上海举行“德云社-张云雷相声专场”。

同年,作为“国风召集人”参加爱奇艺国风文化创新推广唱演秀节目《国风美少年》。2019年,推出首支个人单曲《毓贞》。3月,张云雷因身体原因提前退出东方卫视喜剧竞演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五季》。10月,推出个人首张EP《蓝色天空》。

扩展资料:

早年经历:

张云雷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7岁时与郭德纲在天津结识,9岁时到北京正式学习曲艺,11岁时拜郭德纲为师,学习太平歌词、莲花落、评戏等传统唱段。张云雷在“德云社”弟子中排行第二,是德云社四公子之一。2005年,张云雷因为嗓子发育,出现“倒仓”,为了避免过度用嗓而退出德云社。

参考资料:

——张云雷

《掘地三尺》。

《掘地三尺》作为一部犯罪悬疑惊悚**,血腥暴力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影片中张磊饰演的江东民,在新婚当天被伴郎绿了,从此痛恨伴郎和对爱情不忠的女人,产生了变态心理,利用工作之便,寻找目标——对感情不专一的新娘,进而对她们下手。

酒煮青梅月

这个故事情节和我看的这本小说很像。你可以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那本。毕竟类似故事情节的小说我不能说没有。希望现在回答还能帮到你。我也是最近找这本小说,才看到这个问题的。

男主叫张磊

女主叫朱芳平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牵扯其中,所说我们是跟另一半生活,但是另一半的原生家庭是会伴随着我们的婚姻一辈子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注定,如果伴侣在原生家庭和夫妻关系之间拎不清,那么是很容易影响感情的。

很多原生家庭的父母都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对子女灌输这样的思想,很多女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没有被父母疼爱过,以至于长大后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婚恋的选择上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即使有幸遇到一个真心爱她的男人,对方也未必就能接受她的原生家庭。

从小被父母灌输要对家庭奉献自己全部的女人,一旦进入婚姻,是很难在原生家庭和婚姻中作出选择的,如果过度地在原生家庭中消耗自己,也会拖累自己的另一半。

林燕和张磊结婚快十年了。两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林燕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因为两家相隔太远了,一旦在一起,就意味着远嫁,林燕又是长女,家里还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弟弟,父母舍不得林燕,但是当时张磊信誓旦旦地说会在林燕家那边定居,林燕父母才勉强同意。

然而两人在一起谈了两年,也到了结婚的年纪,张磊的父母却要求张磊回家乡发展,张磊很孝顺,思前想后向林燕提出了分手,但林燕铁了心要跟着张磊,林燕父母也铁了心要跟女儿断绝关系,最后林燕说自己愿意为了张磊远嫁,只要张磊愿意给十万彩礼,她父母就会同意。

十万块对张磊家来说并不多,张磊父母也很乐意的,就这样,林燕远嫁了。

婚后,夫妻俩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张磊的父母心疼林燕远嫁,把林燕当女儿一样,张磊也比以前更心疼林燕,每个月都主动把工资全部上交,生孩子后,公公婆婆不仅帮忙照顾,还贴钱给小两口。

林燕能够遇到这样婆家,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但是对林燕来说,心里始终记挂的是娘家,父母从小就跟她说:家里穷,她是姐姐,要帮着父母照顾弟弟,这些话一直都刻在她的心里,尽管相隔太远,她还是每个月给父母贴补家用,以尽孝心,丈夫也知道,但从不过问,只当是给林燕的补偿。

而林燕因为远嫁的原因,也因为自从生完孩子后身体也不太好,一直未能回娘家看一下,前几年想过要回娘家过年,但母亲说了:“没有10万块红包,就别回来了!”,林燕很为难,因为丈夫的资金刚好出现了点问题,婆婆身体也不太好,就没敢回娘家,丈夫问起来,也只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以后再说。

再过了几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基本稳定了,自己也有收入了,孩子也长大了,林燕就想回娘家过年,打了电话给母亲,母亲说:“弟弟要结婚了,做姐姐的,要给弟弟准备彩礼,回来过年顺便把彩礼准备一下。”林燕放下电话,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她想起自己生孩子的时候,心里多么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在身边鼓励自己,没想到母亲却说她活该,谁让她远嫁,十年了,母亲和弟弟从未主动打电话给自己,每次都是自己打回去,一打回去他们开口就是要钱,自己这么多年来,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是也尽量满足了他们,到头来,自己却得不到亲人的半点关心。

丈夫刚好看到了这一幕,对林燕很心疼,但是深知林燕放不下亲人,还是选择陪林燕回娘家,至于彩礼,他说他尊重林燕的决定。

一家三口第一次回娘家过年,母亲和弟弟都很高兴,嘘寒问暖,林燕一度落泪,直到说起弟弟的婚事,母亲说彩礼还没准备好,对方不愿意,弟弟又非对方不娶等等,说着说着,母亲又说林燕嫁得好也不能忘了弟弟呀,林燕大概听出了母亲的意思,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拿了出来,母亲赶紧接了过去,弟弟也赶紧上前。

等把红包拆开后,母亲数了数,脸色就变了,说林燕是白眼狼,自己过得好,就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顾弟弟了,区区五万块就想打发他们。丈夫张磊在一旁听了,就看不过眼了,想发火,被林燕拦着了,林燕站起来,看着母亲,恨恨地说:“从弟弟出生以后,你就没有把我当女儿,我嫁人之前就是为了家里活着,嫁人之后,也尽力给娘家补贴,我在你眼里到底是什么?”母亲和弟弟都没想到一直以来都默默忍受的林燕会这样反击,一时之间傻眼了。

而丈夫张磊却是意料之中的,拉着妻子就要走,妻子临走前把红包扔到丈母娘的身上,说: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欠你们的!

回去的路上,丈夫张磊一直安慰林燕,林燕很疑惑,问张磊:“你不怕我把家底都给弟弟当彩礼吗?”张磊说自己相信妻子,因为自己跟父母一直把林燕当成亲人,而妻子之所以舍不得原生家庭,不过是亲情使然,妻子会明白谁才是真正值得她去珍惜的。

林燕听了,心里很是感动,从前她一直觉得自己为了对方牺牲了很多,所以丈夫跟公婆对自己好都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她才知道他们对自己好都是因为真心把自己当成了一家人。

而张磊也跟我说:“一个过年红包,让我看清了妻子的真面目”,从前他认为妻子是一个盲目孝顺的“扶弟魔”,但看在为了他远离父母的份上,他忍了,没想到,妻子还是拎得清的,原来妻子一直以来都明白谁才是对她好的。

夫妻之间,相互信任很重要,张磊虽然一直以来都知道妻子贴补娘家人,但是知道妻子有分寸,也体谅妻子,所以从来不去指责,而妻子也被丈夫的理解所感动,在关键时刻,还是明白了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最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婚姻是一门学问,需要相互学会经营,很多人都说远嫁的女人过不好,关键还是在于相互之间的经营之道,如果只有一方的努力,无论是否远嫁都过不好的,太计较得失的婚姻也注定会失败,远嫁的女人本就缺乏安全感,作为男方,更应该多关心,多体谅,女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婚姻就会幸福美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0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