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忽然想到了出家,出家的目的不应该是避世,感觉我的动机不纯也就停止了这念想,出家到底是为什么

心情不好忽然想到了出家,出家的目的不应该是避世,感觉我的动机不纯也就停止了这念想,出家到底是为什么,第1张

建议你去看<<释迦牟尼传>>

现在这个年代什么都是浮云。你也无须刻意去体会佛境界,毕竟我们都是是凡人。

一切就随缘便好啦。出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磨练自己。让自己心境得到净化。诚心向佛。

有的人把一切事物看的通透了,人就会有自毁的思想。但是自杀并不是离开这个尘世的方法,

所以这些人就选择出家做和尚,不想再过问世事,然后把佛学传给世人,这些人也就是与佛有缘人。

而你这种事为了逃避世间的繁琐事情而想出家的,当然这也可以,不过你要修行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才能领悟佛学,因为你是带着尘世间的烦恼进佛门的。

佛的主要是导人向善,帮人解脱不必要的烦恼。

所谓我佛慈悲,只要你抱着善慈悲的心做人,你就是半个和尚了。

其实只要你信佛,你本山就已经出嫁了。而现代什么少林寺,金佛寺,都是被商业化了,和尚抽烟的抽烟喝酒的喝酒,完全没了以前的那种虔诚了,完全就是恶俗的。

不过扔有一些真正保持着传统的佛寺。

打坐

打坐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功法。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打坐当修道。打坐是得不了道的。就算一个人坐的功夫很深,功能很厉害,那也不能得道的。不能得道,就预示着你将不断轮回。

为什么打坐不能得道?

修心修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就意识状态来说,是不多思不多想,打坐的时候,其实也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的。

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不同的。

问题就在于内在呀。这两种人的内在品质是不一样的。

打坐,能使一个人获得暂时的清净,但这改变不了内心的品质。内心的品质得不到改善,品质就无法与大道相应,那又如何成道?当然一种人除外,就是本来就很善良很纯真的人。

见道,不是随随便便的,大道无私,差一点都不行。

这个帖子里,经常有人说我傲慢,这个我必须申明一下,免得你们质疑道的鉴别力。

我很消极,对于人世间的人与事,都不像常人那样充满热情。

所以会让人觉得冷冰冰的。其实,我只是话少,这可能让人们很不适应。可这就是我的性格呀。你跟我说什么事,我回答完就好了呀。我从没有想过要怠慢谁,更没有想过要讨厌谁。回答什么问题,就是打几个字的事,我为何要因此怠慢了谁?

还有一种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不知道别人到底在说什么,到底要干什么。有些不是问我问题的,是来给我介绍什么师父的,或是要来教我怎么修行的,热火朝天的来教我怎么修行,在我明明知道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可我也没有说别人不对呀,世人修道大多数都是不对的,我多说一遍也无意义,我没有那种精力去纠正别人,不然难免会争争吵吵,而争争吵吵纠缠不休这是我最不喜欢的行为。所以我都采取不说话,这是傲慢吗?我这个人情商基本为负,我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也许我的沉默会让人伤心吧。其实看到别人伤心,我也是很难过的,我有专门发帖说过这是我的性格问题。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就是性格上的错位。

我没有想过要怠慢谁,恰恰相反,我最怕怠慢了谁。我都是谨小慎微的讲话,生怕言语上让人不高兴。

现实生活中,说我高冷的有,说我不容易接近的有,但是只要与我接触过的,都知道跟我相处十分舒服。因为我会 忽略别人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只要是善意的人,他们怎样的性格我都喜欢,有人喜欢张扬,在别人看来像是在炫耀,我不会这样想,就算跟我炫耀我也为别人高兴。你高兴我就替你高兴,你不要在炫耀的时候顺便来踩低别人一下,就都没有关系。

我可能有各种不好的性格,说我孤傲也可以,但唯独不承认我傲慢。这个帖子里,让我说话很严厉的都是那种否定修心的帖子。

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

而修心就是我底线。一个人自己不修没有关系,不要来否定修心修善。

带一个人上道,有多难你们知道吗?真的是太难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呢?我就讲一个例子吧,这样讲别人不好,但是这个例子有点特殊。

我举的这个例子,她身上,对道的认识,就是目前世上,大部分人的认识。她身上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身上的问题。她有那么高的学历,求道心那么热切,都进不来道门。

而来这里的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道心,往往因为你们无意识的一句话,就对道心生疑。你要知道,世人的脑子很奇特,就好像是专门为绕过正道而生的。

我没有针对过谁。只要不否定修心修善。

 

再说打坐练气:

打坐练气,没有正确的修心的前提下,都是在盲修瞎炼。那不叫修道。说盲修瞎炼是好听一点的,说不好听的,就是歪门邪道,一旦练走火入魔了,便是万劫不复。

打坐练气,练的是那份静。静极则气动。然后积功累气就好。

打坐是能强身健体的,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疑难病,这都是真气的洗涤。

但是同样,不等于打坐了就不会生病。要正确的看待每一件事情。打坐,练功法什么,我不好教,我不练功法。修心的人,都喜欢打坐。那就静静的坐着就好。

守道修身气自和,不必费心苦琢磨。

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打坐还能快速恢复元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不过对于高级别的人来说快速恢复元气已经不需要打坐的。

 

(针对回复:元音老人等的传道)

他们不引人向恶,就不会有什么大错。没有什么错,并不等于对。

说到误导,那就是没有让你们真正的走在正确的路上,就是说重点不对。他们未必不讲修心,他们也讲修心的,就是重点不对。

然后会让修者此生无成,蹉跎岁月。

元音老人,写明心见性论的时候他并没有明心见性,因此是瞎写一气。我是说他的明心见性论是瞎写。心中心我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看了一下百度简介,应该写的人没有写好吧?

什么三分之二靠佛力,三分之一靠自力。什么只要每日能坐两小时,就可修习?仅仅看这些的话,我都可以把它们打入垃圾堆里去的。但真正怎样,我没有看过,不妄评。

一本好书,如坛经,它直指明心,并非是说你看了就得证了,只是说悟性好的人,看了之后,恍然大悟了:原来如此!

也就是说你了然了生命的真谛,但是,你能不能得证,还是要看你自己,能否修到。只是你的修行路,要比别人正确。不走弯路。

悟到与修到,完全是两个概念。世人都把悟道当成了修道。

修道还是看自己能不能下力去修,而修得对不对才是看悟性。

就好比有人看我的文章,直接从修心开始的,就是直接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叫悟性好。有些人就看不明白。我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看不明白的。

至于心中心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不知道哦,自己去看自己去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修行,只要抓住修心,就是对了的。别的东西,若好奇就去看,这个没有关系的。不要被带歪了就好了。

 怎么修心?

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发现自己的思想里有嗔恨、嫉妒、抱怨、指责、自私、敏感等等,总之内心不好的负面的情绪,都及时制止或者纠正过来。

正确的东西都是类似的。不光是心学,佛教的修十善业,基督教的反思忏悔感恩,儒教就更不用说。不一样的是表达的方式。

我来告诉你,什么叫“是名得道,实无所得”的真正含义吧。你是不是就是为了诠释这句话?这句话讲的所谓“得”,实际上无所“得”,得道得道,实际上没有真正所得 。因为道本来就在。只不过,所谓得道,是还原了本性而已。千百年来,那么多人都在解释这句话,没有几个对的。都是凭着自己瞎想然后就瞎说。

之所以没有人到达,是没有几个人修对了。我讲道那么多年,就这个帖子里才看到几个真正修对的人。别的那些所谓的修道,就是打打坐或念念佛之类的,这已经是我看见的最好的了。还有大部分人都是东拉西扯,把论道当修道。一天都没有修过的人说起道来都能头头是道。那些人讲的“道”偏偏还是有很多人信的。

 许多人问我一个差不多的问题:你见的道是什么道?

我统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见道,是一种现象,一种结果。全世界的人,无论你是属于哪个门派的,若是见道,就只是这一种现象。唯一的现象。

我必须强调的是,见道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你见到“道”了。见道是有可见的,并元音老人所写的,没有什么可见。

世上有许多人,把自己刹那间的一个感悟,或者一个激灵,都当成见性了。这都是不对的。当然很多人会不服气,若是不服气,你就当自己见性了。曾经在这件事上,我得罪过很多人,ta说自己见性了,我说不是,ta说是,我说不是,现在想想,以前的我到底是有多傻,管这些做什么。

之所以,那么多人以为自己见道了,都是因为把自己在某一时期,把一些奇妙的感觉当成见道了。所以会有人问,你见的道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见的道是什么道等等。

好多一直看我的文章的朋友会发现,我有很多东西不写不谈。我不谈“戒”这个我在微博上说过我为什么不谈戒。我也不谈条条框框的修心,因为修心是没有框架的。不是特指的几点。比如我说你要对家人好点,对别人好点,那么问题就来了,有一种人就是对家人很好的,他会想我是不是就不用修了呀。有比如说不要有私心杂念,那问题又来了,有一种人,比如我的孩子就半点坏心眼都没有,那她就不用修了吗?她还有别的毛病需要修的呀。

我刚开始写道的时候,有时候,会说修心要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总会有一群人说,我就是这样的。后来我觉得这样是会误导别人的,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就没有缺点了,所以就很少列出修心的条条框框。万一我列的条条框框中正好都是你的优点,那你会认为自己没毛病了,可以得道了,让人有这样的误会我觉得罪过可大了。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人品确实就是很好很好的,在我的朋友中就有好些,即便这样的人,也还是要修心的,只不过起点要比性格缺陷大的人高很多很多。

山东元音寺。

元音寺:

山东元音寺位于济南市章丘圣井镇危山,是全国第一座以元音老人法名来命名的寺院。是一个传佛心宗,清净庄严的道场。

寺院历史:自汉代开始出现寺院以来,历经唐宋,至明清时已是庙宇成群,碑碣林立,民谣有“北京城,天津卫,不如逛逛危山会”的说法。危山风景区内文物古迹众多,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圣井、石龟、功德碑等。为保护历史文物,弘扬佛教文化,造福社会大众,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代大德元音老人门下李长吉居士独资于危山购地,发大愿重修古寺,广利有情。自 2002 年 5 月起,采用清代佛教寺庙之建筑结构及风格重修。

元音寺由当代大德上达下照法师住持,元音寺两序大众在2011年3月1 日迎请达照法师晋院。

元音老人讲述

一九九五年六月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恼依旧,纵然五通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由自取。现在我们修法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法报化三身都是一心具足的,不要去追求,什么神通都不要,一切都放下来,那么你就潇洒自在了。潇洒自在,无所粘著,生既如此,死也如此,你愿去哪里就去哪里,全由自己作主,生死不就了了吗?

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尘。所以一旦明白了我们的本性是怎么一回事,不取外境,贪嗔痴慢疑自然就消除了。同样,如果真能够潇洒自在,一切不求,一切不取,那么五神通就自然来了。因为这是我们本性具足的,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修才有的。所以我们说道属悟,不属修。悟是醒悟,就等于睡梦醒了,不再做了。我们平时都在梦境当中,追逐梦境,大家不知道是梦境,当成真的去追逐。所以有求就有贪,贪不著就嗔,执著于贪嗔就是痴。慢就是轻慢他人,你们都不及我,我顶好,所以就有人相、我相。疑,就更难免了,比如我说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真心,你们听了难免怀疑:‘这就是真心啊?不对吧,如果这就是本性,我见性了,应该发大神通啊,怎么一点神通都没有呢?那么这就不是了。’疑就来了,这就坏了。因为你不真相信,你就不能全心全力地保护自己的本性,就跟境界跑了,走别的一条路去了。本来一条路走到这里蛮好,快到家了,用功保任就好了。因为疑,回头走另外一条路,这个法不修了,修另外一个法。修修又不对,又修另一法,结果修来修去,因心力不集中,将到紧要关头,又另换一法,所以都不行,这就是因疑而不肯脚踏实地修行的过错!很多人都因为这样而白费心力,无所成就。假如我们能够毫不怀疑地认定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本性,时时刻刻保护他,行住坐卧间不忘保护这个本性,不为境界所湮没,不跟境界跑,任何境界拉不动,知道一切都是假相,唯一真实的就是我现在的灵知之性,其余都是假的,不理睬他。果真能够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你们自然就能大发神通。因为你们不去追逐,本来已经具足的神通就自然显现出来了。现在之所以不能显露,是因为被你的贪、嗔、痴、慢、疑掩盖了,就是你妄想、执著、追求,要神通,而神通不来了。所以神通不是修来、求来的。求来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有依附的东西。因为你有求,那些鬼、精就跟著来了,迎合你的心理,跑到你心里去了。所以现在做气功有特异功能的,基本上都是有依附的,不是自己的。就是因为有贪得之心。

我们学佛法就是开智慧,明白我们的真心就是在一念断处一念不生时的灵知。讲证道很简单,直接指示你就是了,没有什么玄妙。不是一讲证道,就玄妙、奥妙都来了,什么法都来了。其实我们中国的禅宗是最好最好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上乘的密法。最高层的密宗就是禅。这话不是我创造的。真正修藏密大成就的大宝法王曾这样说:‘我们的密宗讲起来,大圆满法最高深了。那中国有没有大圆满法?有!那就是禅,禅宗就是大圆满法。’这话对吗?对!一点没错。大圆满法有‘前行’、‘正行’。‘前行’就是讲仪轨,讲有相修法;‘正行’则是直接开示佛性是怎么回事,即‘见宗’开示,跟禅宗直指一式一样,没有两样。禅宗是直截了当指示你见性,不绕路说法。如问‘如何是佛?’答:‘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什么,这个话的意思是指示你能够和我对面谈话的不是佛又是谁啊?演绎开来,这能听声音、能动作的是谁啊?这不就是我们的佛性吗?!简单亲切、关键扼要的一句话直接指示你见性。或者问:‘如何是佛?’他喊你一声,你答应他,他即抓住这时机指示你说:‘这就是佛!’你看,多么了当,多么庆快!悟道就这么容易,没什么玄妙奇特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禅法,就是中国的大圆满法。可惜后来的人根基薄了,疑心大,不肯承当了。‘这一念断处就是本性啊?这么容易啊?恐怕不是吧。’怀疑了。贪嗔痴慢疑中的疑害人最烈,使人丧失真心。祖师一看直指不行,才不直接开示,兜个圈子,叫你参话头。问:‘如何是佛?’答:‘东山水上行。’或者答:‘脱却草鞋赤脚走。’随便说句什么话,不直接告诉你。叫你因不明这答话的意义而怀疑,因疑而隔断妄念,时节因缘到来,即能亲证本来。禅宗是于悟理体后,即进行绵密保护。在事境上锻炼,勤除妄习,从而打成一片,圆透三关。我们能够举很多例子,就说六祖大师吧,他经五祖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悟道后知道一切日用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只要无所住,潇洒自在就好了,那个本性、明妙真心自然显现在面前。于是就在行住坐卧间绵密保护,迨道成缘熟,方出而开坛说法。讲到保任,是先保后任。就是先保护,念起不随,不跟著念头跑,境界来了,不跟著转。熟了之后舍去保,进而放任,放手空行,随其自由行事,既无拘束,亦无粘著。如孔子所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样,任何事都能做,能入佛也能入魔。再看后来,马祖的弟子大梅参问马祖:‘如何是佛?’马祖答:‘即心即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大梅马上开悟。保护三年之后,马祖要试试大梅是否真的明白了,派一个侍者去说:‘师兄啊,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大梅说:‘作么生?’侍者说:‘又道:非心非佛。’大梅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知后说:‘梅子熟也!’真悟道人,就是立稳脚跟,不被他人言语所左右。禅宗如此直指,大圆满也是这样。大圆满最后才讲‘本体空分就是法身’。刚开始不肯这样讲,用功几十年后,才肯这样告诉你。本体空分,一点相都没有了,这就是法身;‘本体显了分就是报身’;一切事物都是我法性所变化显现的,无所求,无所取,就是我的化身。说的很清楚,这叫大圆满知见。

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像死人一样,一切不管,心念耳闻。心持咒,不是嘴持咒;耳朵听清楚,大脑意识不动,就抓住了。抓住就能深入禅定,就能安心了,就能打开了。下座一定要观心!要时时刻刻观照,行住坐卧之中观照,不能忘记。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念起了不知道,看不见,跟念头走了,不觉还有念头,那就迟了。念起了马上就知道,立即转掉。外不随境牵,外面境界的任何变化都拉不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都是我自性的影子,不跟著跑。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都能上大道。所以我们要把道理说清楚,叫大家知道怎样走才对,绝对不是显神通才是成就。明白真心后时时保护他,真正地潇洒自在、无所追求,五神通自然会显现出来。

现在给大家讲了开示见宗,知道一念断处,灵灵觉知性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理悟。理悟了还要保护它。保护当中看住念头,不跟著跑。到熟了以后,能观之心,所观之念,一时脱落,就等于我们打坐时能念之心和所持之咒一时脱落一样,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亲证本性了。这理悟和亲证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所证的理体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就是一念之下证到的,和我们修法几年脱开证到的,理体是完全一样的,和禅宗参禅三十年证到的也是一样的。但力量有不同,一念证到的,没有做过功夫,事情来了之后往往挡不住,心就乱了。这就是思惑不了,就是贪嗔痴慢疑没有消除。现在我们上座做功夫,身心世界都化空了,亲证的力量就有了,事情来了就挡得住,贪嗔痴慢疑就能消了,所以力量就不同。但是,果真我们能立定脚跟,认识这一念断处就是我的本性,不再疑惑,保护它,也好啊。认识这一性三身,即法报化三身,一切都是我的化身,不要疑惑,不要当真的,不要去追逐,这样三五年下来也就慢慢了了,也是很好的事情嘛。所以做功夫就要这样做,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要语不繁,临济大师开悟时说‘原来佛法无多子’。没有什么东西,当下就是了,当下就证了。所以我们不离当下做功夫,时时刻刻用功。

坏就坏在大家都在疑。如净宗行人也在疑:‘我这样念佛能生西方吗?恐怕不能吧。’疑心重了,念佛就没有力量了,生西方就困难了。要信念十足,‘我这样决定能成就,决定能生西方,决定是!’那就有力量了,全心全意就有力量了。我们先得漏尽通才是最重要的。学佛法就是要潇洒自在,如果仍旧一天到晚烦恼忧愁,那就不是佛法,与佛法不相应。我们说‘衣食丰俭随缘过’,一切随缘,好就好过,坏就坏过,无所谓,都是假相。假如好的因缘哈哈笑,坏的因缘就忧愁烦恼,那你学的什么佛?不是一切不可得吗?一切都是梦境吗?你还动什么心。有人问:‘我开悟了吗?’开悟不开悟问你自己:‘我在境界上还迷恋吗?还著相吗?’遇境界还要迷恋,那就是没悟。悟了就是醒悟,不再做梦了。做梦时什么都有,好的境界快活得不得了,差的境界苦恼得不得了,哭醒喊醒的都有。醒来之后呢,一点痕迹都没有。假如你遇境还烦恼,那就没悟。于顺境而不喜,逆境而不烦恼,不发火,那才对了,才能真正消除贪嗔痴慢疑。假如根本没有明心见性,谈不到消除贪嗔痴慢疑,一点都除不了。要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

见性后还要在事境上历练、保护。力量不够,对境心还要动,就要多打坐。对境迷惑,心动了,这就是思惑。做功夫,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心,这是最重要的一著,然后才能下手保护他,知道在什么地方下功夫、用力气。不明白什么是真心,在什么地方用力气也不知道,怎么能成道?!做功夫须有自知之明,定力不够,就多打坐,多打坐才能增加定力。我们从前也是这样,每当星期日休息时,不出去游玩,在家打坐一天,到晚上下座,这个心清净得不得了,什么境界都一点不动,本来喜欢的东西,现在什么都不要,只是轻安、法喜无比。所以定力不够,还是要多打坐,才能绵密保护。心真空净,潇洒自在,就是道通,也是漏尽通。有了这个通,其他五神通不愁不发。这叫‘但得本,不愁末’。因为五神通是本性具足的,打开来,就自然显现;未打开,就被盖在里面了。如果那些著相的东西都未拿掉,心总是动摇,你求神通,那是背道而驰,这是执著上加执著,贪嗔痴上加贪嗔痴,如何能如愿以偿?!要一切放下才行。

成道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

第二步‘觉受增长’,是说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发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著,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

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嗔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

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有僧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活佛来了,有大神通’,就跟著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楣、要著魔。

这次广州来的一个姑娘,学气功,求特异功能,结果两个鬼都进到她身里去了。先进去的一个还好,有什么事鬼告诉她,似乎有了一点神通。再来一个,她肉体就吃不消了,难过了。这就是求神通的恶果。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明白,要走正路,晓得佛法最要紧的不是发神通,而是了生死。生死怎样了?不著境,不跟念头跑,一点境界不粘著,才能了生死。求神通,不究竟,不能了生死。求神通的人都是著相,都是为了名闻利养。尝闻气功师先作带功报告,卖门票赚钱,然后治病敛钱,再后发售资讯物。都是不相干的东西。说穿了,都是骗钱的玩意儿。跟他们走,岂不冤屈。

我们学佛法要认定心地法门,‘唯此一真实,余二即非真’。离开心地法门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成就不是发神通,而是心空无住,坦荡荡的,潇洒自在。能做到顺逆无拘,潇洒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因为离开这个,发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过去世怎么样,心里就懊恼,‘过去世做了这么多坏事啊’。有一个罗汉就是这样,过去世杀了自己的父亲,得了通,心里难过了,‘我怎么如此不孝,杀了自己的父亲哩?!’坐也坐不住了。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这个罗汉发了宿命通,知道杀了自己的父亲,心不稳了,我们给他唱台戏,说说法,救救他。’于是文殊拔剑要杀佛,大家一看吓死了,杀父亲罪就不得了,杀佛更不得了。佛说不要惊慌,文殊并无杀佛之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妄心妄想蠢动,实际上这些事就像梦中所显现的梦境一样,都是虚幻的,真的事情是没有的。所以过去世做的事情等于梦中所做的梦一样,醒了就没有了,心也就安稳了。佛就这样给罗汉说法,而使这位罗汉心安稳下来。所以我们要明白,过去做的错事都如梦中做的梦一样,现在醒悟了,放开、心空就没了。心空,业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坏了,那就要受业障之报了。所以心不空时得宿命通,那就烦恼无边。修道人应时时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求神通。走正路,莫入歧途,才能真了生死! 

所以,我们上面讲妄心不好息灭,为什么妄心不好息灭?妄心就是真心所显现的,没有真心哪里有妄心呢?比如没有水哪有波浪呢?波浪表示妄心,水是表示真心,你要是把波浪取消了,水也就没有了,所以妄心不好消灭掉,只好歇下来。所以说歇下狂心就是真如,一切法门只是叫我们把妄心歇下来。不要取圣,只要歇心,妄心歇下来就是了。大手印是直示法门,告诉我们要见一真法界,就要把妄心歇下来,在一念不生时,回光一照,看到本性光明,这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再不要去求其他什么神奇玄妙的东西。一有所求,一有所得,那就是着相了,非但永远不能成道,成魔倒有份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本性本来具足一切,不缺少什么,所以是如来藏,是个宝藏,只要你把它打开,就能用之无穷,不需向外面求取。一有求取,心不空净,住在相上,便成蕴魔,所以我们在见道后要绵密保任,勤除执着的旧习,这叫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见道以后,只不过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还有无始执着的习气没消光,这习气是从无始旷劫以来,着相着惯了,积聚起来,一下子叫你一点不粘着,清净无为不大可能。比如一间黑房间封闭了好多年,一旦窗门打开了或者电灯开亮了,黑暗取消了,房间里虽有了光明,但封闭年久,霉臭之气一下子不能够消除,还必须经过长久的通风、打扫、洗刷,才能把多年积下的霉臭之气渐渐消光。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浅释》

      现在给大家讲了开示见宗,知道一念断处,灵灵觉知性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理悟。理悟了还要保护它。保护当中看住念头,不跟着跑。到熟了以后,能观之心,所观之念,一时脱落,就等于我们打坐时能念之心和所持之咒一时脱落一样,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亲证本性了。

        这理悟和亲证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所证的理体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就是一念之下证到的,和我们修法几年脱开证到的,理体是完全一样的,和禅宗参禅三十年证到的也是一样的。但力量有不同,一念证到的,没有做过功夫,事情来了之后往往挡不住,心就乱了。这就是思惑不了,就是贪瞋痴慢疑没有消除。

        现在我们上座做功夫,身心世界都化空了,亲证的力量就有了,事情来了就挡得住,贪瞋痴慢疑就能消了,所以力量就不同。但是,果真我们能立定脚跟,认识这一念断处就是我的本性,不再疑惑,保护它,也好啊。认识这一性三身,即法报化三身,一切都是我的化身,不要疑惑,不要当真的,不要去追逐,这样三五年下来也就慢慢了了,也是很好的事情嘛。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一般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别称。但《心经》是教导学人用心地法门功夫的,不是专指哪一位菩萨,而是泛指用观心法门证道的大菩萨)。“观”就是观照,“自”是自性,不是色身,“在”是要住本位。这是说起初用功要时时处处观照自己的本性,要住本位而不移;功夫渐熟,“观”不要了,“自”在本位不动摇;更进一步,“自”也不要了,自他合为一体,“自”自然化去;最后,功夫转深,化一为零,无在无不在,“在”也无处立脚了。                                              元音老人 《碧岩录》讲座 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不要以为这个初悟没用处,将来发大神通成大道就靠这个初悟。因为不明白这个真性,就无从下手用功。要认识这个本性,保护这个本性,才好用功,所以叫做悟后真修。保护自己,就像婴儿刚刚生下来,一切作用不能起,要靠大人保护他。但你不能因婴儿不起作用而说他不是人。他是人,保护他长大就行了。

所以说悟道这一点最重要,大家不要轻视这一点。绵密保护,念头一起就把它斩断。有些人弄错了,以为清清楚楚看见这个念头就是了,这大错特错!清清楚楚住着这个念头,是妄上加妄,不是本性,要念头断处了了分明的才是本性。看见念头起这不相干,假如看见念头起,着相,这是凡夫,把这个念头看成是真的,这就走到错误道路上去了。看见念头起,不跟着念头跑,把这个念头斩断才对,千万不要弄错!做保护功夫,保护得愈绵密愈好。

一切色相都是我们真性所显现的影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化身。一切东西都是我们的真心变化做作,都是我们的化身。大家要成就法、报、化三身,现在我们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法身;光明朗照一切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报身;一切东西都是我们佛性所显现的影子,不执著,不追求,就是我们的化身。法报化三身都具足了,这不当下成佛了吗?!

所以成佛没有难处,不要说成佛很难。大家都是佛,当下都能成就,法报化三身当下都能圆满。不要把成佛推到高不可攀、很复杂、很艰难的道路上去。以卑劣的心理,认为我们都是凡夫,成圣作祖那都是佛菩萨的事,那就错误了。

要自肯承当,我就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没有众生不是佛。要时时无住,从而圆成我们的佛格。既然是佛了,就要有佛格,佛不住着一切东西,一切东西都无所爱。做一切事情尽管做,因为我们的佛性是能起一切妙用的,任何事都能做。但是都不执著,都无所得,成佛就成个一切无所得。

不要乱去追求神通。以为有神通才是佛,错误!追求神通,非但不得神通,而且会着魔,成魔有份在。佛和魔好比一只手,这里了了分明,不着相,就是佛;那里着相了,就是魔。沾沾自喜,“噢,我成佛了,我有神通了”,那你不是成佛,你成魔了。因为神通人人本具,不是你一个人有,都是一样,哪有什么稀奇夸张的?所以没有什么沾沾自喜的地方,一切都不可得,无所得,那才真正成佛。真成佛时,佛也不可得。赵州和尚说的“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即是此义。

所以不可时时住着“我就是佛”这个念头。《圆觉经》说得很清楚:“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妄想境就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妄想所蕴积成的,这就是我们不明白真性之用。

而明白之后,这些境界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显现的,都是我们的法身变化的。但是不可有这个“了知之心”,住着在成佛之念上。再也不可起真妄虚实之念了。

所以开悟之后,妄想、妄念、妄心,都翻成我的佛性的妙用了。今天再给大家下个注解:妄心、妄想、妄念,着相就是妄。反过来不着相,所有一切思想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所有一切思想都是成就一切事物的妙用,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

佛性要起妙用,不是坐着守住不动,那是黑山背后,坐在鬼窟里面,不能成佛,坐几千万年也不能成佛。因为死在那里不动,不知道怎么叫佛。佛就是现在妙用无边而不着相,能说、能讲、能行、能做一切工作,无所住着,活泼泼的,灵妙真心,这是真佛。所以大家要注意,善于分别什么是真佛,不要跟邪道走。现在邪魔外道多得很,到处都是,都来欺骗人,叫人一时很难分辨。

但是真的分辨也不难,可以听其言,观其行,看他言行是否一致。若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根本就是魔说。还有人做坏事,安个好听的名目,最后还说我是用来锻炼你们的分别和执著心的,自己做坏事还锻炼别人,这真是无耻的自欺欺人之谈。所以我们要慎重看他的行为是否端正,不可单听他的一派狂言而信以为真。

大家要明白,我们修法为的是恢复我们的真性,亲见我们的本性,亲见本性后要时时刻刻在事境上锻炼,除去自己的妄习。千万不可心外取法、在气脉和光明上着眼,须知我们的本性是个大光明藏,不是仅仅看到一点红光,白光,黑光算数的,它是朗照十方的大光明,是十方净土一时显现的大光明,不是现在你们能得到的。

现在你们第一须开悟见性,就是明白我们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是佛性。不是念头起处是佛性,更不是亲见念头起是佛性。是看到念头起,不跟他跑,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是佛性,这点不要弄错。还有不着相的念头是起妙用,着相的念头是妄想造业,这里须分别清楚,不可含糊。

今天畅晓无误地告诉你们怎么样是见性成佛,怎么样是妄想,怎么样是妙用,给你们指点清楚,不要走到歧途上去。你们有了验证魔正的方法,就不至于走错路头,而受别人欺骗,不然给你们说魔法也不知道。希望你们大家好好用功。净土宗也很好,一心念佛,生净土很好;当下见性成佛,发愿往生净土,能够上品上生更好。

所以要一门深入,不要这条路走走,那条路走走,结果是一无所成。大家要一门深入好好用功,修法的时候一定要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一定要行住坐卧时时观照,断除自己的妄习。着相就错误,千万不要着相。珍重!

如何观心 元音老人 达摩祖师:「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但如何观心?本文即是元音老人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尤其是下座后日常生活中的观照,保护本心、观照除习,学佛修行得受用与否,此处即是关键,相信对同学们很有帮助。下面将元音老人在散落其著作和开示中有关观心功夫问题的论述,略加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学佛修道认识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见。见性之后,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但是你习气未了,见境还要动心,那就生死不了,还是要修。为何如此说?因为你成佛之后,佛也不可得,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得?所以是无得;既然无得,你证个什么东西呢?所以是无证;无得无证,你本来是佛,不是修成,所以是无修。然而你的习气不了,还是要修。如何修呢?无修之修,即是时时观照,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所以,无修之修还是需要的。 二、下座观心,即集中心力,看一念未起时光景,妄念才生,即便觉除。你只看着它,久久,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一齐化去,则亲见本来矣。修此法以易於成就故,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 三、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现介绍两种做功夫的方法:一种是听到开示,认识了本性后,时时刻刻保护它,“朝於斯,夕於斯,流离於斯,颠沛於斯”,时时刻刻保护它不动,才有念起就把它转过来,不跟它跑,长期坚持这样做。另一种是修个具体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心中心法。不仅座上做功夫,座下也要做功夫,要时时观照,绵密保任,这样才会有效果。四、为何要时时观照?因为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相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第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五、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他说他喜欢参禅,参究“念佛是谁?”,但总是提不起疑情。我对他说:参禅就要提起疑情,提不起疑情就糟糕了。要么换个方法,念头来了,你就问它从何而来,并不是理睬念头,而是穷追它的起处。念头息下去时,你就问它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留住念头,而是看着它的灭处。如猫捕鼠,猫伏在老鼠洞口,老鼠刚一冒头,猫立即扑上去。老鼠喻妄念,你时时警觉如猫,妄念一露头,立即追究它的来处。妄念息下,你就看着它的灭处。这就是参禅法门,目的也是使“念无连续”。这样久久用功,念有连续由熟变生,念无连续由生变熟。功夫成熟,触机遇缘,能看之心、所看之念于一刹那化於无形,“囫”(口+力)地一声,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那你就证成大道了。 六、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个朋位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 七、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元音老人对此说进行评价:真没讲清楚吗?如果初观心的人对样样事都清楚,这是观境而不是观心。观心者知境本虚而不将心循境;知心本空而不住心,心境两空,当下无念。正无念时也不执着於无念,而当念起时也不落於有念,有无皆消,当下灵觉。而此灵觉之性,非心非境,全体是空。正于空时,却又了了分明,全体是假。空假不二,更无分别取舍,正於此时,正观历然矣!这不是如实观照吗?难道要如此人所说,将吃东西的味道留在心中或将同房的*乐长期藏贮在心脑中,才是观照吗?假如这是观照,只是魔王的观照,是下地狱的观照。再说,讲这个观照已是多余,已是钝置了行人。本来大家都是佛,只要醒悟,这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当人的佛性。起念就是妙用,用不着照空,才是真正的禅法。此人叫大家每个细节都不忽略,这是“不起分别”吗?这不是着相吗?细品食味与*乐,还要将食品经过咽、喉、肠、胃的情形体会出来,这是“当下即了”吗?既要念念不停留,又叫人将*欲念发展扩大到身体各部和一切生活中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魔王说法,就是这样矛盾百出。 八、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地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了。 九、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所以要警觉,要看好它。真心、妄心,你要弄清。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念佛也是观照、也是止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思想不动了,这就是止。自己念、自己听,听得了了分明,这就是观。纵然不出声,心念阿弥陀佛,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照。照顾佛号、不杂用心,是止;照见佛号、明明历历,是观。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观心。座上持咒、心念耳闻,念得字字清晰,听得了了分明。座下观照,警觉念头起处,如猫捕鼠。一起念就看见,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念起即知,就是禅宗所说的“识得”,识得不为冤啊! 十、只观境,不观心,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 十一、元音上师海口开示弟子问:请师父开示观心法要。 元音上师答曰:观心最重要的是,你时时要看着念头起处,也就是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念头一起,你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不动了,你就看着不动。如猫捕鼠地看着。 弟子问:猫鼠何喻?师答曰:猫喻正念,鼠喻妄念。老鼠躲在洞里,即妄念不生时;此时猫要看着,不能走开,看着这个心,就是正念。这正念不能没有,正念没有,就落於无记。弟子曰:噢!正念没有,就是无记。 师答曰:对!正念没有,就是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看之心、所看之念都脱掉了,那时是真的脱落了,能所双亡,打开本来,亲见本性。 弟子问:观心时看得太紧怎么办? 师答曰:不要怕。从前来果、虚云禅师他们看话头时,常常是拿着饭忘记吃的,他们才看得紧,执着得狠呢!巡堂的僧人发现后,"啪”地一巴掌打过去,参禅人心一惊:哎呀!我的话头给他打掉了。参禅人正看话头,还没恰到好之处,功夫火候还不到,就被这一打惊住了。所以,坐禅时不能这样乱打人。看话头,看到恰到好处时,外面有个声音,“哗”地一激发,就打开了。(注:如今精进用功者少,懒懒散散者多。曾见几多人观得紧也?遑论太紧乎?)当然,用功要善於调整,松紧适度。如琴弦,太松即走调,甚至发不出声音;太紧,弦要断。故松紧适度,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我师父骧陆公说,做功夫就像手里握一只鸟,握得太紧鸟要死,太松了鸟要飞走。要即不捏死鸟,也不要让它飞走,松紧适度。做功夫太紧了也不好,比如打坐不顾身体实际,加时、加座,太紧了身体吃不消,那时要生病的。身体吃得消,就加座加时,吃不消就放松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做功夫,无论上座修法,还是下座观照,都要善於调和。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见念头来了,就叫它停下来。有时一停下来,什么念头也没有了,这时怎样做功夫? 师答曰:就看着它!什么念头也没有时,就看着它! 弟子问:看那没有念头的吗? 师答曰:对!能看的心不能没有,所以要看着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匢”地脱开来,能看的心没有了,那就好了。 弟子问:师父,我观心常常忘失,怎么办?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一忘记你就把它拉回来了。 弟子曰:晚上我上床睡觉,只是一观就睡着了。 师慈祥地笑道:哈哈……你看念头不动,就睡着啦? 弟子曰:以前我坐在上班的汽车上是睡不了觉的,现在我一观心就睡着了。 师更是慈祥地笑道:哈哈……这是毛病啊!用功人的毛病有两个,一是掉举,一是昏沉。掉举时念头多,念头不多时,就昏沉睡着了。做功夫昏沉时,眼睛要张开,或念佛或持咒,而且要出声念,把昏沉驱走。

元音老人:成道可分四个步骤,分别都是什么,你知道吗?

元音老人:成道可分四个步骤,分别都是什么,你知道吗?

成道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

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这是第二步。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

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发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著,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

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

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

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瞋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

最后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

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有僧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

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活佛来了,有大神通”,就跟着跑,那就要走到岔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霉、要着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898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