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把降低法定年龄降到18岁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弊大于利的。
1、降低结婚法定年龄并不能改善结婚率和人口的出生率
我们看一下几个发达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法国15岁、、日本男18岁女16岁、韩国16岁等等,这些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很小,但是他们的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说,目前我们的人口出生率变低,与法定结婚年龄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2、我们的国情,把法定结婚降到18岁是不负责任的
18岁的青年男女,能够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吗?如果在他们还没有能力承担这份责任的时候,就让他们结婚,这是不负责任的。
3、提高结婚和生育的福利,才是改善生育率的良策
要想提高我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那就必须改善和提高相关的生育和养育福利,优待生育的妇女。比如说,生育一个孩子,给予现金奖励,并且1~6岁之间国家给小孩发放抚养费,幼儿免费看病,免费上幼儿园等等。
结论:
想提高我们的生育率,必须做好相关的社会保障,不能让生育和养育孩子成为年轻夫妇们不可承受的重担;不能让现代的职业女性因为生育和养育孩子而失去自我,社会要为这些职业女性重返职场,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
梁建章,职业:人口经济学家,他在2022年3月28日发布的报告《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中明确的指出,现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且结婚率也呈现严重下降趋势,所以他提出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统一到18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高结婚率,以及提高新生儿出生率,有助于人口的增长。
目前世界主流的法定结婚年龄均为18岁,中国现行的法定婚姻年龄男22,女20,是世界上法定婚姻年龄规定最高的国家,之所以如此,这还得源于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当时的婚姻法之所以把结婚年龄提得如此之高,目的就是为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国家的人口战略已经从控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所以修改婚姻法,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更有助于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和提高结婚率。
有不少网友认为十八岁的年龄这才刚刚高三毕业,结婚是不是太早了一点,会不会影响学习,其实这完全是多虑了,古人云,成家立业,正应该先成家后立业,我个人觉得,将法定结婚年龄统一下调至18岁,更能促进很多年轻人早结婚,就目前来看,各个地区的结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很多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愿意结婚,主要源于工作压力,购房压力,以及各种外在因素,所以年轻人最有冲劲的时候就是18岁,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往往相爱就结婚,反而不会考虑那么多,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去考虑那么多,相爱就结婚,这才是我们子孙后代都因该有的生活态度。
目前很多年轻人,不敢结婚,害怕结婚,特别是年龄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患得患失,越发不敢迈进婚姻的殿堂,究其根本,还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的不理想,心态疲惫,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冲劲,也就导致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离婚率越来越高,未婚同居的人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现在国家总体人口战略,是鼓励生育,那么统一下调结婚年龄至18岁,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和结婚率。
结婚年龄统一下调到18岁的几个优点
一、提高结婚率
十七、十八岁的年纪,正是最有干劲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不会顾忌太多,相爱就结婚,所以下调结婚年龄至18岁,最能提高结婚率。
二、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
当然了,结婚早,那肯定就会早生孩子,这是大概率的事情,无需多言,古人云;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中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先前为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所以才把法定结婚年龄定到20多岁,现在国家要鼓励生育,自然要下调结婚年龄了。
三、响应国家鼓励生育的人口战略
下调法定结婚年龄,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生育人口战略具体的措施之一。
梁建章建议法定结婚年龄统一到18岁,有助于提高结婚率,有助于提高人口增长速度,也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具体措施的体现,所以统一下调结婚年龄至十八岁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建议。
相关研究2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Jochen Buck说:“这在男性避孕领域是完全革命性的。临床开发中的大多数男性避孕药只在8至12周后才生效。”康奈尔大学的Melanie Balbach表示,药效大约在24小时后就消失了,意味着服用这种避孕药后能快速恢复生育能力。Buck和Balbach计划改进这种药物,使其在人体试验前能持续更长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希望到2025年开始临床试验。
相关新闻
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生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这一人口发展现实,令如何提升我国社会生育率的相关议题,更见紧迫。在此背景下,有人再次提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以刺激生育,引发了讨论。
事实上,早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时,就有委员提出这一建议,以此调节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趋势。当时这一消息也曾迅速成为热搜。
但是,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其意义主要在还权于民与赋权于民,保障成年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在晚婚情况普遍存在、低生育率已成趋势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这一措施,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否有明显作用,尚待现实验证。
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提升或稳定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而应对“少子老龄化”,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亿,占总人口的149%。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
当“少子老龄化”成为常态,人口结构的“一减一增”之间,中国应做哪些准备?
杜鹏表示,早在2006年,国家层面就已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后又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十大报告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放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分进行部署。
“从实践来看,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诸如不断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进教育公平等,减轻年轻人在孩子择校、课外辅导等方面的焦虑或抚育成本。”
此外,杜鹏认为,养老措施发挥作用与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关。
“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般老人会照看,如果第二个孩子还让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时间全部用来为子女照看孩子,这就提出新挑战:老人是否愿意帮助子女承担抚养责任。”
杜鹏表示,跟养老一样,这里会涉及很多社会保障问题,怎么促进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么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年轻人优待,怎么解决老年人的异地医保问题等等,这些方面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应对“少子老龄化”,国际上不少国家已有探索,中国能从其他国家获得哪些经验?
“近年来,我们也在借鉴一些国家鼓励生育的相关措施。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一是战略重视,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二是综合施策,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着力;三是博采众长,不同国家的好经验,要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取舍借鉴。归根到底,中国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结婚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政府也不好过多的干涉。所以日本主要还是通过“催婚”的方式希望大家多结婚。
日本如今已经沦为“超级单身大国”,也就是说大部分日本人不仅不愿意结婚,甚至在日常的生活中连对象都不愿意找了。所以日本有段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出台了单身税。但是效果依旧不显著,最后也只好放弃了。毕竟相对于这一部分税钱,结婚和谈对象所需要的钱更多,两者相依比较他们甚至觉得上交单身税也不算过分了。
日本对于结婚也一直都有补贴,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主要是日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结婚,一方面是因为结婚压力过大,日本女性如果结婚后大部分都是全职家庭妇女,而一个家庭的收入全部来自家中的男性,再加上日本老龄化严重问题,日本男性的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女性也不愿意自己束缚在婚姻中,毕竟婚后的女性想要找工作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日本的补贴在他们眼里简直是微不足道,根本没有办法吸引年轻人去结婚。
所以现在日本更多是在“催婚”,而不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在它出台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中,甚至要求社区应该多举办相亲大会等等。除此之外,甚至还开发了AI婚恋软件,输入自己心中的条件就可以匹配到相应的人来相亲。以及现在普遍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结婚是一件很好的事,真的是结婚要从孩子抓起。
日本低结婚率让日本很焦心,但相应的政策出台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效果,所以现在大部分都是通过“催婚”的方式促进年轻人结婚。
山东婚姻登记照向全省都免费,这一举措也并不能提高结婚率。其实对于结婚登记照相免费结婚登记照相,又能花多少钱,而对于结婚来说天价彩礼和照相的钱相比,也只不过是车水杯薪。现在让一些年轻人困惑的结婚,大多数还是受到彩礼和经济压力的问题,而非是结婚登记照相的费用,其实在现在结婚登记照相的费用也不过才20块钱,现在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这20块钱还是能掏得起的。
经济压力给现在年轻人考虑到自己没有办法结婚,大多数还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压力问题。因为现在要考虑到结婚,女方都会要房子车子和彩礼,这对于一些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他们都难以支撑企业,如果想要提高结婚率。那么只能从源头找问题,只有降低了彩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能踏入到婚姻生活当中。而对于现在的一些普通城市当中买一套房也都需要100万左右,这也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提高结婚率说法提高结婚率必须要从源头来提高,如果单独是考虑到节省照相的费用,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没有用的。结婚照相也不过才几十块钱和彩礼相比,两头孰轻孰重可能相比也都能够很明确。虽然说是结婚登记免费也给自己节省了一笔开销,但是自己再考虑对象,结婚的时候,可能首先就会被彩礼这个问题给难住。如果都想要提高结婚率,首先就要从房子的房价来着手,只有降低了房价,让更多的年轻人买得起房,可能会促进结婚率。
年轻人压力大现在年轻人在考虑要结婚的时候,大多数都会要借靠父母的,帮助父母帮助自己买房买车和彩礼的费用。但是这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他们的父母由于没有高收入,也都难以支撑这样的一些费用。只能凭借着年轻人自己的努力打拼起来买房买车,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也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奋斗。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地区经济条件越好,对单身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宽容,“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陆杰华说,在我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常见的未婚生育和事实婚姻等,在我国尚未得到承认。因此,结婚率降低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最终影响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单身群体日益扩大。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这也创下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接近四成。
结婚登记数据包括初婚人数和再婚人数,相比再婚人数,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2013年也是初婚人数的最高峰,达到238596万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数为12286万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比结婚对数降幅多了9个百分点。
为何初婚人数降幅这么大?适婚年龄人口下降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1986~1990年这5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300万,尤其是1987年更是创下自1972年后人口出生的最高峰——2508万人,1988年有2445万人。此外,1985年也接近2200万人。这部分群体进入25、26岁的结婚阶段时,对应的主要是2010年到2015年的初婚群体。
从2009年到2015年,我国初婚人数均超过2100万人,其中,2010年到2014年这5年都超过2200万人,2013年创下了238596万人的最高峰,对应的恰恰是1987年这一人口出生高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虽然年出生人口不断走低,但一直到199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1994年出生人口比1987年下降164%,但降幅远小于从2013到2020初婚人数的降幅。这说明,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因此,初婚人数下降近半,除了适婚人群总量减少外,还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即使出生在农村的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即使到了法定的男22、女20的结婚年龄,不少人还是学生身份。没有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大部分人也外出打工谋生,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婚育。
比如,很多人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此外,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董玉整分析,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住房、交通、消费等压力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影响。
尤其从个体来看,“90后”生活条件更优越,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生活方式更多样。他们对自己未来构想的自主性,相对于父母辈会显得更加强烈。婚育年龄延迟拉长,个体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生子在客观上、现实上会影响事业发展和生活品位,推迟结婚生育便成了一个现实的决策。总之,适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于未婚状态,其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董玉整说。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最近,“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新闻冲上热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七年下降。近些年来,有关结婚率下降的新闻层出不穷,为何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告别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
生育率的下降与我们告别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这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我们谈到结婚和结婚率问题时,似乎还是与这一点有关系。
在过去结婚生子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对此追问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在哪里?
在传统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如果想要多几个劳动力去耕地、挑水,保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旱灾时期去抢水,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尤其是男孩)。在农业社会,哪怕没钱也要尽量结婚去生子。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使得那时的结婚相当自然(与现在对比),具有相当强的经济理性。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熟人社会和独有的社会意识。即使近七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但传统社会形成的影响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痕迹。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如果到了年纪还不结婚会显得很奇怪,三姑六婆会催婚甚至主动帮你联系邻村的姑娘或者媒婆。当你要离婚时,七姑八姨都跑过来劝,例如劝你:将就着过算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情况下,不结婚和想离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力相当之大。
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从“一个人过不好”变成“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如果看一些关于结婚和生育的新闻评论区,会发现很多人会谈到:我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要结婚?
告别了传统社会以后,我们个人解决日常生活和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同时,结婚、育儿、离婚所花费的成本(如房贷、车贷、教育投资、吃喝拉撒睡)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降低了我们的结婚欲望。
此外,现代人似乎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了——我们关注爱与被爱、两性之间的情感、平等、相互尊重(即使我们可能虽然依然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状况)自由的恋爱关系和现代的情感意识在为我们提供更加自由、富有爱情的婚姻关系时,同时可能对家庭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结婚不再是、不完全是找个伴过日子,找个老婆洗衣做饭……他们对于个人生活体验的要求让他们不愿意随意地结婚。
农村结婚难题
刚才一直在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现在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在固有惯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是我国生育和结婚欲望较高的地方。但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仍然面对着结婚难的问题。
过去的生育观念问题和女性的外出打工造成本地育龄女性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单身男性较多。《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1《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前段时间,“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可以说是这一问题的生动体现了。)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昂彩礼问题,使得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轻人难以支付。这些问题叠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结婚难。
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变化其实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现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两床棉被就能结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者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在特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下的产物,因此现在去追忆、缅怀也无济于事。
现代社会新成长的一代人中,许多人在经济层面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享受着独身的乐趣——由于物质资料和精神娱乐产品的丰富,他们对于结婚的需求并不那么高,或者说对他们而言结婚不是必需品,快乐才是(这里要区分结婚的需求和谈恋爱的需求,尤其在这个性自由的时代)。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无人陪伴或者孤苦伶仃的状态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直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无感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思想的时代。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权利意识等等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里只是简单列举,并无褒贬之意)。这些思潮可能也影响着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于婚姻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怀有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敏感。
结婚与生育
结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生育问题有些类似,但我这并不是想谈结婚后的生育,而是生育对结婚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下降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们人口出生的增速有所下降,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一孩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导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思想培养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生小孩、培养小孩感到一种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又会对结婚欲望造成影响。
受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其所产生的思想所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提高和结婚成本所造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结婚的欲望。而农村地区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大多数人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人生观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
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现在尚未能全知。不过结婚和生育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各个阶层都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阻碍颇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