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比如一些词:大红大紫、红红火火也代表人做事容易成功,顺利和圆满。结婚是人生之中的大事,所以为了图个吉利,喜庆,自然人们就穿红色衣服了。
白色的婚纱已大行其道,西式的婚礼已经成了人们的习惯,这几年过来,大家好像又开始了复古的行为,尝试着举办东方婚礼,可是毕竟已经被西化太久,白纱已经成了喜欢,但是在结婚当天,红色嫁衣是少不了的。
中国人对红色的痴迷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对火,对太阳的崇拜,人之所以能与其他的灵长类动物相区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火的出现让人吃到了熟了的肉。所以红色既能辟邪,又象征着喜庆。
新娘子出嫁的时候,如果穿白纱。,就得在每个路口压红纸条,在每个路口放炮,远嫁的姑娘选择了这种比较省力的方法,直接穿红衣出嫁,省去了很多麻烦,也延续了古老的传统,以辟邪,以保佑新娘。
在敬酒的时候得穿红装,这个时候穿的和出嫁时的还不一样,以轻便为主,因为要招呼亲朋好友,既要能落落大方,又要能行动自如。一身红衣,满是喜庆的祝福。
无论是辟邪还是喜庆,都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祝福,我们都应该努力的传承下去
3个版本1 《嫁衣》是根据一封遗书改编的
一个女大学生和她的男友十分想爱就在她把自己的身体献出去的第二天,那个男人抛弃了她 。
于是,她穿着一身红嫁衣, 自杀了
2《嫁衣》:嫁衣里的女主角,在订婚的当天被人QJ了。他妈妈知道后就让女主角服毒了,当女主角知道是毒药后,并没有哭。就唱了这首歌,死了之后,他的妈妈可能就把,这个女主角,埋在了,那个男的家的后院。可能当时的年代很封建,所以才搞成了这个后果
3《嫁衣》:即将要结婚的幸福女人 幸福的过着每一天的生活 可是她却没有想到一件事情打乱了她所有的生活 而且也夺走了她的生命
一天晚上刚刚下的她走在夜路上 可是这时一个一直尾随在他身后的男人 她却没有意识到,
那天晚上 那个男人Q J了她 她谁也没和谁说 但是她回家告诉了她的妈妈 她的妈妈告诉她不要告诉她的丈夫 可是在结婚的前一个晚上她还是忍不住和丈夫说了 因为她相信他的丈夫不会因为这个而抛弃她 可是她的丈夫家是个有钱有势力的家庭 所以她的丈夫怕别人在外面说东道西就和她分开了 本该她结婚的那个晚上 她穿着一身洁白的婚纱躺在自己的新房 自己新房的新床上 割腕自杀了 她的鲜血把那洁白的婚纱染的通红 谁也不知道她从自杀开始录制了这首歌曲来诅咒他自己的丈夫
宋淳祐年间(1241-1252),浙江畲族蓝姓始祖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迁徙至金丘驮磨庵,自此金丘村成了景宁畲族的聚居地和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金,故取名金丘。
古老神奇的畲寨金丘村,自有着灿烂的畲族文化,其中的婚嫁习俗更是古朴、带有宗教色彩、极富浓郁的畲族风情。
畲族婚俗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先实行族内远房成婚,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
嫁妆是一些劳动工具和木质家具为主,还有一些稻、麦、豆、花生等种子,寓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婚嫁仪式有拦路、举礼、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撬蛙、对歌、对盏、留箸、留风水、行嫁、拜堂、传代、回门等礼仪环节。
其中拦路对歌、借镬杀鸡等仪式极具趣味、富有特色。
结婚这天,迎亲队伍到女方大门时,有一个热闹的场面叫“拦路”,也叫“拦门”。意在让迎新队伍多放鞭炮、多递小红包,增添喜庆气氛。
媒人放三只响炮,报讯迎亲队伍的到来,女方也随即放两炮表示做好迎接。然后,便是女方的阿姨舅母姑嫂们拿着杉枝拦门要求对方多放鞭炮,并要求对歌,等亲家伯赤郎做出回应。
男方用右手折下三枝杉枝抛路边,再折一枝抛路下,递给“接礼包”,姨母姑嫂们接过红包才放行。此时鼓乐鞭炮齐鸣,喜迎迎亲队伍进门。收礼后,给迎亲队伍每人一碗肉丝面,吃过后,脱草鞋,洗脚,换上新鞋,叫“脱鞋礼”。
接着,便是在新娘家中堂举行的“捉田螺”仪式,即家族中较有威望的男女双方长辈分别排一排,两两一对,相互作揖,一躬到底,力求手掌碰地,以示尊敬,因为十分像捉田螺的姿势,所以也叫“捉田螺”仪式。
婚宴晚餐由男方宴请女方客人,感谢对新娘的养育之恩,叫“请大酒”,但必须在男方向女方借炊具后才能办酒席,借炊具的的仪式叫“借镬”。
借镬时,中堂祖宗香案上点上香烛,赤郎来到灶前,阿姨舅母端来一面盛着猪肉、豆腐、香烛的米筛,向赤郎作个揖,赤郎回礼后再向灶神作揖,将米筛放在灶台上,开始唱歌以对女方的赞美。然后,女方姑嫂们将能藏的炊具都藏起来,赤郎年“借镬”词,词中涉及各种炊具,念一样拿一样,如有遗漏也不会告诉少了什么,而是要赤郎重新“借”。
“借”齐炊具后,由赤郎执刀杀鸡。
杀鸡时,地上摆着碗,如果血滴到外面地上,就要罚酒,一滴罚一碗。爱耍的姑娘们会趁机故意推搡赤郎,使鸡血滴到碗外,罚赤郎喝酒,甚至把锅灰抹到他脸上,戏耍热闹。总之,整个借镬的过程是充满欢乐和情趣的,是畲族婚嫁中独特的习俗。
晚餐由“亲家”主位,请女方贵宾,如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婚宴中会有劝酒、敬酒、等活动。新娘手托木盘或米筛,上面放着一对银手镯,一只九连环银戒指,点一对红蜡烛,放三只酒杯,在赤娘的陪伴下逐桌唱劝酒歌。
歌毕,每人都给一个红包,畲语叫“撬蛙”。
宴后是热闹的对歌活动,长夜对歌,天将分晓时唱“催亲歌”,歌毕,新娘打扮完毕,对歌就此结束。接着就是“别亲上轿”,有“留箸”和“衔千金饭”的仪式。在中堂的方桌上摆好供品“三牲一付”,后面摆一大碗饭。娘家有几人就摆几双筷子,分成两把放在碗后面。请本族长老讲祝语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抱入中堂,站在凳子上“溜筷子”:新娘拿起桌上的两把筷子交叉递给哥或弟,对方又将筷子从新娘腋下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如此进行三次,结束。接着新娘告别父母,低头衔三口饭,吐在准备好的手绢里,由哥或弟包好放进新娘的衣袋,由“带来娘家饭,养大夫家猪,年年兆丰年”的寓意。
事后,新娘接伞遮头动身起步到中堂要进二步、退三步,畲语叫“留风水”。然后“传代(袋)”出门。这时大小鞭炮齐响,“踏路牛”在前头开路,新娘上轿“行嫁”。三天后“回门”。
传统的畲族婚嫁习俗是畲族文化的经典之作,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