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扩展资料:
婚嫁习俗
相亲相爱交杯酒
1、喝交杯习俗:酒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属意还是一致,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2、切婚礼蛋糕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在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新郎和新娘必须一起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面包屑幸运,单身需把蛋糕的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预示吉祥
3、抛洒彩色纸屑习俗:抛洒彩色纸屑风俗起源于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而后,改为撒彩色纸屑。
4、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参考资料:
一张桌子四个方,张郎栽木鲁班装,
四方按起云牙板,中间一焚一炉香,
得香回香灵宝回香,香朝上界遍地十方,
娘家车马请回行,婆家车马忙接迎;
娘家车马请回转,婆家车马喜相迎。
一乘轿子四只角,八人抬起笑呵呵。
阳雀叫唤李贵阳,里头抬的新姑娘。
八字客堂大大开,金钩吊下钥匙来。
送亲娘娘开金锁,迎亲新娘下轿来,
左手门神秦叔宝,右边门神胡将军。
秦叔宝胡将军,细听新人说原因,
左脚跨门生贵子,右脚跨门点状元。
一步是金鸡,二步百花开,
三步到堂前,跪在祖宗神位前。
一根席子软悠悠,铺在堂前拜祖宗;
一拜长命富贵,二拜金玉满堂,
三拜福如东海,四拜寿比南山,
五拜玉佛来祝寿,六拜神仙吕洞宾,
七拜仙姑七姐妹,八拜南海观世音。
祖宗福神都拜过,又拜堂上二双亲。
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
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
百事无忌,大吉大利。
回车马流程
1、当花轿抵男家大门口,鼓乐喧闹,鞭炮齐鸣,堂屋内高点红烛,陈酒醴香烛,厨师立即左手提公鸡,右手持刀在花轿前宰一只公鸡,提着鸡绕轿一周,滴血焚楮,口念“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
2、司礼先生高距大门,口中喝道:“日吉时良,天地开张,新人到此,车马回乡,……娘家车马请回去,婆家车马出来迎”!
3、另一人口赞:“男出华堂,女下车乡,新人到此,举案齐眉”。
4、两人又合唱:“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大吉大利。”
你好!
男方给多少礼金给女方,看女方父母的要求,一般是3~5万。
女方会带家电和日用品到男方,一般会带4套被子,以及衣柜等。
婚前,双方父母沟通清楚就可以了。
一要提亲,由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还有备足礼品
二要定亲,这个是要喝定亲酒的,必须有酒席。
三要求婚,商定结婚的日子,广而告之,给亲戚发请帖。
可以多问问月父母的意见。
礼节至上,祝你好运!
不是的。
挑好日子去娘家坐上3~10天,然后在婆家叫人过去接回家就算重新回车马。
“回车马”的本意就是请护送新娘的娘家祖先回家,新郎祖先接受新娘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在新郎府门口举行的新娘交接仪式。这仪式非常重要,不能不举行,否则今后夫妻双方经常“讲口打架”,不得和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