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种类与简介...

戏剧的种类与简介...,第1张

中国戏曲剧种介绍

京剧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 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后来,徽班又吸收,溶化了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当时称为“皮黄”,又名“京调”。

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一百多年来,京剧著名演员先后辈出,特别是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剧艺术的珍贵财富。

解放后,京剧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并成功地演出了许多现代题材剧目,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京剧艺术代表团还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轰动了世界艺坛。

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与选氏同时的剧作家梁辰鱼专为昆山腔编写了《浣纱记》一剧,演出后轰动江南,并迅速流行全国。明末清初,昆曲一度繁荣,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完美,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的剧种。至乾隆时期,昆曲艺术被统治阶级所掠夺,内容趋向宫廷化,以致脱离人民群众而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已濒临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昆曲在剧本.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力求通俗易懂。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赴京成功地演出了《十五贯》,轰动全国。1957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建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又焕发出艺术的青春。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经许多艺人的努力,将昆曲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比昆的演出武戏较多,表现风棚U健豪放;南昆则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京剧和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

评剧

评剧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成兆才是早期评剧的著名演员和剧作家。他创造了许多新腔,并创作改编了一百余种剧本,对评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 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评剧原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河北和东三省,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西路评剧又叫“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老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腔调高亢,板头丰富,别具风格。辛革命前后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以后濒于绝迹。1958经中国评剧院发掘整理,始重现于舞台。《花亭会》就是经过整理并由青年演员继承下来的一出好戏。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初名“直隶梆子”,后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始改今名。它渊源于陕西秦腔的梆子系统。大约在清代中叶以后,由山西蒲州梆子流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清末曾在北京盛极一时。后来梆子和皮黄曾同台演出,互相交流、吸收,使梆子在艺术上日趋完整。北京的直隶梆子吸收皮黄精华之后,又称“京梆子”。辛亥革命后,许多出色的梆子女演员不断涌现,给梆子剧种带来了新生面,使其唱腔音乐发生了较大变化。

河北梆子流行时,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在河北中、北部及京、津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激昂、刚劲挺拔,主要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反调等板式,还有近百支用于舞台伴奏的曲牌。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梆子在河北一带农村得到广泛发展。但在国民党统治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则日渐衰落。解放后,河北梆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过分喧噪的锣鼓、梆子进行了革新,创造了新的唱腔,使其在慷慨雄壮之中兼有柔和悦耳、优美动听的特色。

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河北省地方剧种之一。约产生于明朝末年。它长期流传在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朴实、激越、刚健,有头板、二板、安板、起板、拨子板、送板、留板、哭板等多种板式。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笛子、笙、二胡、三弦等。流行地区以河北保定为中心,分东路(高阳、安新一带)、西路(保定西部地区)、南路(石家庄一带)。各路唱腔无甚大区别,只是落腔有所不同。老调表演形式完整,行当齐全,传统剧目较为丰富。《潘杨讼》是较有影响的剧目,已拍摄成戏曲影片。

丝弦戏

丝弦戏是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北曲“弦索调”的一个支脉,古名叫“弦索腔”。丝弦戏原来没有女演员,男女角色都由男演员扮演,形成了唱腔真假声交替运用的特点。丝弦的伴奏乐器,长期沿用两把柳琴与两把三弦,清咸丰年间,因与老调梆子经常同台演出,主要伴奏乐器改用了老调的中音板胡,其它乐器也有增减。在发展过程中,又受昆曲、河北梆子、京剧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山西部分地区。丝弦的唱腔既高亢又宛转,以板腔为主,分越调与管调两个系统,又各有多种板式。解放前夕,丝弦仅存一两个专业班社。解放后,丝弦有了较大发展,并有女演员参加演出,丝弦的优秀传统剧目《空印盒》曾搬上了银幕。

平调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 称“武安平调”。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j[淮调的特长,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平调属于“梆子戢”,行当齐全,善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 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悲板等近二十个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乐器主要有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士美》、《金钟记》等。

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征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它是一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以前是一把小三弦,后来逐渐被四胡所代替。

北京曲剧

北京曲剧是解放后在单弦等曲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剧种。单弦是北京广泛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用第三人称说唱故事过去有时用两个以上演员化装演唱,便叫彩唱牌子曲。今天的曲剧就是脱胎于牌子曲的戏曲形式。1950年曲艺演员魏喜奎等人首先演出了《新探亲》叫做新曲艺,以后改称曲剧,陆续演出了《柳树井》、《罗汉钱》、《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等剧目。

北京曲剧的曲调种类很多,生动活泼,并且念字清楚,易于表现现代生活。

二人台

二人台是内蒙西部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并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最初只有两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唱故名“二人台”。它是在当地小曲“丝玄坐腔”的基础上,吸收了“社火”歌舞及蒙族民歌演变而成。有近百年的历史。二人台的剧目内容多为生活小戏。二人台音乐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所采用的曲调是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音阶跳动大,滑音,装饰音多,具有悠扬、开阔、粗犷的风格。伴奏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三弦等,用“四块瓦”(竹制乐器)击打节奏.

解放前,二人台曾受反动统治的摧残。解放后在剧本,表演、音乐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演出形式和表演内容都有很大的改进。

吉剧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其它民间艺术和借鉴其它地方戏曲的长处,融合提炼,于1959年诞生的.流行于吉林省:

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柳 调”和 “咳调”两大类,各有一套曲牌。这些曲牌是“二人转”音乐中有代表性,而且适于戏曲化的部分。它被吸收到吉剧中后,按照“板腔体”戏曲音乐的规律,形成了三节板、正板。快正板.抢板,行板、散板、流水板等多种形式。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和唢呐。吉剧的表演,继承了二人转唱,扮、舞、说,绝(手绢、扇子等绝活)等五功,并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表演特长,而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经过整理,恢复上演的《包公赔情》和《燕青卖线》等剧,展现了吉剧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成就。

晋剧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在板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激昂情绪的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解放后,·晋剧出现了《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蒲剧

蒲剧因其发源地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而得名、又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晋南群众又称之为“乱弹”。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山西、河北,河南几省的梆子戏,都曾受它的影响。蒲剧是晋南人民喜爱的剧种,在豫西、陕东、·甘肃、宁夏,带也有广大群众基础。追溯源流,它是由“铙鼓杂戏”演变而来,至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分为西路和南路:南路较文雅,细腻;西路则火爆,豪放。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节跳动性大,调活泼,感染力很强。它的,吕腔板类繁多,有慢板.、二性、流水、间板、滚白等多种。在表演上夸张性很强,有“耍翎子”,“耍帽翅”等多种特技。

解放前,这个剧种受到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摧残,戏班四散,艺人转业谋生,已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经过挖掘整理和革新创造,蒲剧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窦娥冤》一剧曾拍成**,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摧残,班社解散,艺人改业,几乎濒于绝灭,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会演才重新恢复起来。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夹板、二性,三性、垛板、流水、箭板,滚白等。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变化多姿,绝不单调。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也叫“ 晋东南梆子”、“上党宫调”,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相传明末起源于泽州(今晋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上党”一词,是因晋东南为古“上党郡”而得名。

上党梆子的表演,无论台步、身段都具有咀犷、古朴的艺术特色。唱腔高亢、活泼,曲牌相当丰富,特别是“花腔”一类曲凋,优美动听,独具格调。除梆子腔调外,过去也兼演一部分罗罗腔,昆腔口皮黄的剧目。

秦腔

秦腔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地方戏曲之一,它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生长起来的。周代以来,关中地区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剧种,大约于明代在陕、甘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清初,得到蓬勃发展,广泛流传到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秦腔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演变为三路: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西路秦腔,又称西府秦腔;中路秦腔,又称西安梆子。秦腔本来是陕西各路梆子的总称,后来习惯地指西安秦腔。它兼有各路秦腔之长处,流传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

秦腔创造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成为梆子腔(乱弹)系统中的代表剧种。现在北方几省的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很不相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在曲调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在板式上主要有慢板、尖板、滚板、摇板、代板等五种,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在表演上,朴实热烈,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很浓,并有喷火,跌扑、耍髯口等多种特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一些秦腔剧团进行了戏曲改革工作,曾创作演出过《穷人恨》、《血泪仇》等现代剧目,深受抗日军民欢迎。解放后上演的《三滴血》,:赵氏孤儿》《红梅阁》等经过改编的传统剧目,展现了秦腔

艺术发展的新成就

鄂剧

鄂剧也叫“曲子”、“迷胡子”是西北人民喜爱的戏油形式之一。它流行于陕西各地以及山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由

郡县、鄂县的山歌、小调、童谣等发展而成。清代中叶已在舞台上演出.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多发挥小曲子的长处,活泼明快,健康优美。西略则重大曲’,曲调优雅、悲壮,唱时比较缓慢。中路则介乎二者之间,唱法上受秦腔影响较大,听起来高昂悲壮。

郡鄂的曲牌非常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伴奏上,在“地摊子”演唱时比较简单,只有三弦、板胡、星子及四块瓦(四片竹板制成之节奏乐器)等。搬上舞台以后,吸收了秦腔等剧种的打击乐,加进了二胡等弦乐,使乐队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十二把镰刀》等新歌剧,就采用了郧鄂的曲调。

碗碗腔

碗碗腔,原为流行于陕西省东部一带的皮影戏。由于乐器中有小铜碗,配合月琴,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因而得名。它虽是地方小戏,但形式完整,行当齐全,并具有悠扬清丽的音乐和生动感人的唱词。它的剧目大都是本戏,折子戏很少。碗碗腔在音乐上吸收了秦腔、蒲剧、郧鄂,晋剧等曲调因素,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唱腔。主要板式有:头回南路、二回南路、东路腔.紧板,滚板、扬句子、花花腔、西厢调等。伴奏乐器以月琴、硬弦、二胡为主,运用起来非常和谐,而且极富变化。1956年在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舞台剧,流传于陕东.晋南,晋中一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陇剧

陇剧是建国后在陇东道情的音乐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剧种.陇东道情是流行于甘肃东部环县,庆阳一带的皮影戏。它在造型。表演(皮影操作),特别是音乐上,都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深为群众所喜爱.解放前,它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艺术上得不到发展。解放后,经过挖掘和整理,于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成立了专业剧团,并正式定名为“陇剧”.以后,先后排演了很多大小型历史剧和现代剧。其中大型历史剧《枫洛池》,受到观众的好评。

陇剧音乐旋律开阔、优美,节奏自由明快。它的唱腔有“慢板”、“飞板”、“新板”。“滚白”等多种,并有“伤音”“花音”之分。其中“簧”(即唱腔中的拖腔)和“嘛簧”(即唱腔中帮腔)的运用,形成了陇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四胡,海笛等。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部分地区,是由明代流入的案腔、蒲州梆子同河南当地民间戏曲结合而形成的。由于长期在农村演出,带有 浓厚的乡土气息,唱工多,口白少,长于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表演风格朴实清新,深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现在的豫剧主要分“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个流派。豫东:凋以商丘,开封为中心,演唱用假嗓,声音高亢,多用花腔,较为活泼轻快,又称“上五音”“祥符调”和“沙河调”是其支派。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演唱用真嗓,曲凋低回婉转,尾音低落;又称“下五音”。腔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栽板、滚板等多种板式。主要伴奏乐器有瓢胡,月琴,横笛、梆子等。文武场曲牌有几百种之多。流传的传统剧目达四百余出。解放后,豫剧在演出现代剧方面曾取得很大成功,《刘胡兰》,《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等都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豫剧现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

越调

越调,河南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和湖北北部地区。它是在元,明时期流行于民间的弦索的基础上,受到秦腔、汉剧的影响,至明末清初时形成的。

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伴奏乐器以四股弦为主,兼用卧笛、月琴、三弦等。过去它以善演悲剧著称,解放以来,由于音乐的革新和剧目的变化,在表演喜剧上已有可喜的成就。现在河南流行的越调分两个流派。一是南阳地区的越调,它保持着大越调的特色,唱的节奏较慢,慢板第三个字要用假嗓拉后腔,唱腔用的曲牌较多。另—是豫南,豫东的

越调,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解放以后;有了较大革新,不再用假嗓拉后腔,所唱的节奏比较快,适于表演现代人民的生活。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又名“河南曲子”,是河南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在民间说唱音乐——鼓子曲均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它的曲牌大多是明,清以来流行于中原的民歌,俗曲。演唱时以三弦、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伴奏;曲调委婉动听,但缠绵曲折有余,跳荡激越不足,为着适应群众新的欣赏需要,一些轻快活泼易于上口的曲牌,开始在洛阳一带的鼓子曲中演变分化出来,以踩“高跷”演“故事”的形式演唱了一些生活小戏,音乐伴奏也变为以音量较大的坠胡为主,人们称这种曲子为“小报曲子”。原有的鼓子曲仍流行于南阳一带,称为“大调曲子”这种改革是从说唱过渡为戏曲的一个重要转折,到1926年前后便正式在舞台演出。

解放后,曲剧音乐唱腔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些腔调已打破了原曲牌音乐的局限,逐渐接近板腔音乐,克服了不善大段宣叙的缺陷,。同时又对 原有的曲调加以丰富变化,从而增强了表现力。

吕剧

吕剧过去称为“上装洋琴”或“洋琴戏”,是在山东琴书(坐腔洋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清末,广饶县的琴书艺人时殿元、 谭秉伦等将“坐腔洋琴”里的节目化装上演,受到群众欢迎。这时,化装演 员要同时演奏乐器,后来,.伴奏和演唱分开,发展成为“洋琴戏”。它的流行地区不断扩大,逐渐遍及山东省各县市,在农村,尤为妇女群众所喜爱。

吕剧的传统剧目除部分本戏外,多系以民间传说及家庭故事为题材的小戏。吕剧的唱腔较为简单,朴实,平易近人,它的曲调主要有“四平腔”和“二板”两种,演唱时由演员根据剧情自由运用,长于抒情和表现现代生活。解放后,成立了专门机构,重点对吕剧进行了整理,研究,创作演出了《李二嫂改嫁》等具有影响的剧目。在音乐上,吸收了北方其它梆子剧种的音乐特色,创作出了一些新的曲调,充实了吕剧音乐的表现能力。吕剧已经发展成为较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

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弦子戏”,是山东的一个古老剧种。明末清初时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黄莺儿”、“山坡羊”等弦索小曲发展而成;后来又吸收了更为通俗的七字句说唱一一“柳子调”,便以“柳子戏”命名。它是皮黄剧泄未盛:行以前,——般所说的我国“南昆、北戈、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柳子戏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

柳子戏的传统剧目大部分用俗曲演唱,还包括了一部分离腔、青阳,昆曲,乱弹、罗罗,娃娃、微调剧目及唱腔。曲调曲折委婉、优美动听,有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四种。曲牌二百余支。伴奏乐器为三弦、笙,笛。柳子戏在表演艺术上,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风格,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粗犷细腻兼而有之。

柳子戏在解放前备受摧残,近于湮没。建国后,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使这个剧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该团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其中《孙安动本》一剧获得人们的赞许。

黄梅戏

黄悔戏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源于湖北省黄悔县的“采茶调”。“采茶调”在鄂、皖,赣三省毗邻地区广泛流行,与当地民间流行的舞蹈、曲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为民间小戏,安徽人称它为“黄梅调”,解放后改秤黄悔戏,

黄梅戏早期多演出“两小戏”(小丑,小旦)和“三小戏”(加上小生)。后来受“高腔”影响,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清道光以后,黄梅戏流入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曾与徽剧同台演出,深受徽剧的影响;此外,还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得到再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解放后,黄梅戏发展很快,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黄梅戏曲调丰富,共有一百多种,如“评词”,“二行”、“三行”.“火攻”,“彩腔”、“仙腔”等。黄梅戏用安庆地区的语言演唱,加之唱时一律用本嗓儿,所以使人感到语言易懂,字音清晰。

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以大别山地区的民歌和淮河沿岸的民间舞蹈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约有二百年的历史。1955年改名为庐剧。在发展过程中受过徽剧、京剧的影响。现在是安徽地区广泛流行的一个剧种。由于流行地区不同,又形成了几个不同流派:西路流行在六安。霍山一带,唱腔比较高亢、粗犷;南路流行在芜湖、南陵一带,唱腔比较细腻、柔和;中路流行在合肥、巢县,唱腔兼有西路、南路的艺术特色。

庐剧在长期流行中,曾不断向安徽民间曲艺(如“锣鼓书”)。戏曲(如“目莲戏”、“徽剧”)等艺术形式吸收养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音乐唱腔+曲调有一百多种,主要分“花腔”和“主调”。“主调”又根据不同行当有不同特点,有“老生调”,“寒调”等区别。在剧目和表演艺术方面,也十分丰富多采。

(泗州戏) 泗州戏,俗称“拉魂腔”,是安徽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淮河两岸。它与山东。江苏的柳琴戏同出一源,在安徽流传时间很长,并有所丰富发展。最初是以说唱形式出现,常年用“唱门子”、“地摊子”等形式在农村流动演出,后吸收花鼓灯的舞蹈丰富其表演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泗州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泗州戏的唱与白结合得非常紧,唱腔富于变化+婉转动人。它以表演劳动人民生活小戏见长,如《拾棉花》,《走娘家》等都是有影响的剧目。

汉剧

汉剧,旧名“楚调”,也称“汉调”。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没,不信自己找。。。李白

诗人小传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友情连接

八斗版权所有

感谢诗词总汇提供部分资料

备案号:沪ICP备05001932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9-2004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李白的诗]

不好 ,我看过了。。。。。。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去这儿可以看每一首

李白

诗人小传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累死。。。。。。。。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