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第1张

我们这农村办喜事,邻居基本上全家都来了,写了200元钱,热热闹闹的吃了3天,主人发帖子请的,心里自然高兴,喜庆吗。别的地方有啥风俗我不知道,我说说我们这里办喜事是啥样。

比如给儿子结婚,头几天就得请帮忙的,支客的是头,大家都得听他指挥,他让你干什么活你就得干什么活,有往桌上拿酒的,端盘子的,写礼账的,收钱的,大家提前在东家喝一顿酒,干啥听支客的安排好了,等到正日子那会各负其责。

马上给儿子结婚的头一天,杀猪宰羊,远处的亲戚朋友都来了,附近的临居全家都来了,高高兴兴的吃上一天,第二天就是结婚的正日子了,大家继续吃一天,第三天远处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走了,东家给这些帮忙的抽席,就是在喝一顿结束酒。

为什么我写了这些与钱没关系的事呢,是为了算账做准备,一般农村普通人礼不太大,有的100元,稍微有点亲戚的200元,这些人写这点钱吃了3天咋算咋合适,比下饭店强多了,主人靠这些人的那点钱有房子都得赔上地,那为什么主人还要办呢?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最亲的人拿钱多,有2000元的,有5000千元的,没有这些人拿钱就得赔死。

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写100元,200元的主人为什么么热情接待呢?是这么个原因,农村人讲究人多热闹,好攀比,人来的越多证明自己人缘好,高兴,农村家家都这样,习以为常了。

就这样,农村办喜事,客人写点礼全家都来吃,主人也高兴。

就是要热闹,桌席越多越热闹有人气大气,主家一讲就有面子,

我有一个堂舅舅他母亲过世,自己也是基建公司大老板地方有名气的人,他四兄弟,母亲过世他说一人当事,那三兄弟你们全家只来呷,并且还帮我到处去请客包括外地打工的做生意的,收废品的都请来不收礼,结果连开4天席,每天40多桌,正餐80多桌。总共花了40多万。

在农村,宴请是很常见的。儿子出嫁,必宴请;女儿出嫁,必宴请。建房要设筵席,装修房屋要设筵席。我儿子已经被大学录取了。他必须举行宴会。可以说,在农村,各种宴会比比皆是。

在农村,举行婚礼时,客人只需付200元作为礼物,但全家都可以吃。为什么主人很高兴?

这应该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像我父亲那一代,亲戚请我们家吃饭时,我父亲会给我们100元钱吃。我们家有喜事,他们也给100元吃。他们不需要支付超过100元的费用。这只是一个想法,通常是101或108。然后全家人都会吃,他们很开心。

但在我这一代人中,我的同学或朋友都是100多年前的人,现在都有200多人了,这不是很熟悉。我妈妈说有这么多的海豹,但似乎如果你不封200只,你就不能带走它们。全是心理学!

此外,在农村举行婚礼时,要设宴请客。通常,他们收到的红包不足以支付宴会上的花费。但农村人办酒席,不是挣多少钱,而是热闹。主人吃得开心,走得开心,是最幸福的事

我的老家也是在农村,我们这儿一样,遇上有喜事的时候,大部分也就随个200元钱,有年龄大点的就随一百元,随五十的也有,尤其是赶上礼拜天,那真是全家出动,有的都带上自己的孙子外甥,一大家子来吃饭,但是,喜主还是很高兴的,现在都不差那一百二百的,主要的是看人场,我们这有个坏习惯,可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当你来喜主家吃饭帮忙时,会有人专门看你家来了多少人,当他家有事的时候,他家就去多少人,弄得太现实了,不过也说明了,随钱多少无所谓,主要的是看看你来了多少人,来的越多,越高兴越给他面子,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点。

不过我从心理上老感觉别扭,哎,还得找人专门盯着记下多少人,多多少少少了些人情味。

现在人是最重要的,你光随了钱,人不去,当你有事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光收到钱,别人也不会来的,当别人有事的时候还是积极的去参加吧,哪怕请假,不上班也要尽量去吧,别到你有事的时候,连个帮忙的都没有。

说到这我就说说我们村一个真实的事,这户人家在家里从来不帮忙,不论你家是喜事还是白事,他都一律不参加,也就光随个钱,有一次,他的孩子结婚,结果响门那天一个人都没有来帮忙的,你知道他是怎么办的么,我想一般正常人办不出来这事,他挨家挨户给人家磕头,求人家来帮忙,太丢人了!!谁让你平时不去给人家帮忙。

有一句老话说的很对,狗改不了吃屎,说的很对,当他孩子的事办过之后,别人家有事他们家还是依然的不去帮忙,这样的人,就不能给她们发善心,等他再有事的时候,你就是再磕头估计也没人去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吧。

陕西多年前农村随礼每家是十块,也是全家八口人一起上,后来慢慢的涨到50,100了,现在都是100-200,这是多年以来的习俗,每家过红白喜事都有个四五十桌以上的宾客,去镇上买一车肉菜,回来请来厨师,自家人帮着洗菜切菜好不热闹。

这很正常不过的事啊!我老家也是这样的呀!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吃喜酒,那简直是孩子们的节日。

这种方式是有传统的。每家办喜事都要请一下,请的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每家都是全家去,平时吵架干仗的也得去。其他村的按邀请参加,邀请的对象是有讲究的,有需要还礼的,有重要客人的,也有新朋友的。

同村人吃喜酒所掏的礼金不多,属于礼尚往来的,还礼而已。你要是不去吃这喜酒,主人家才生气呢。那是比深仇大恨还重的仇恨。

掏多少礼金是有讲究的,每年都不一样,物价不同啊!老一辈的人要在一起议论,讨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数字。数字大了,主人开心,但有些人家不开心。数字小了,主人不开心。所以这个礼金不是你想交多少就多少那么简单。

农村的礼金是一个大学问

我觉得您这个问题非常奇怪,主人家为什么要不高兴?我们小镇办生日酒席请客是根本不收礼的,我们参加许多生日宴,我们也请了别人,都没有收礼。有位退休老师生日宴会请的客比别人多几倍,操场摆几十桌,因为他收了礼,被人们背后议论,说他搞点民俗研究,还出了关于民俗的书到处发送,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小镇大家生日请客都没有收礼,只有他收礼呢?

我们这也是随份子钱200,全家都去吃,中午就用大青龙了,香烟软中华,每人一包,晚上香烟用云端,香烟顿顿有,从来不是论根给,死人的素酒都用阳光利群[吐血][吐血][吐血][吐血][吐血]

哈哈哈哈哈!

一是家里办喜事主家本来就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主家当然从内心里愉快,高兴万分,这种快乐的情绪怎样表现出来?见亲朋好友乐呗!见长辈问候一下,见平辈寒暄几句,见小孩夸奖一番,这是真实心情的流露。

二是家里办喜事主家都是有备而战。主家办喜事肯定是全力以赴,无论平时如何,遇事是撑面子的时候,在预算到场祝贺的亲朋好友数量时,会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周末或假日学生会到场等,举个例子吧!农村人在准备酒席时,主家都是宽打窄用,在预计数量的基础上,多准备几桌以防万一,所以,亲戚全家去已在主家的计划之内。

三是家里办喜事主家图的就是热闹。农村热情好客,憨厚老实,家中有了喜事就想办的风风光光,客人越多越齐面上越有光,俗话说得好,酒席好备,客难请。所以,在通知客人的时候,就会千嘱咐万叮咛的,诚心诚意发出邀请。

农村办喜事,尤其是给儿子办结婚酒,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结婚庆典,在农村必须大办的,张罗酒席的事情,要根据屯中一家子的来计算,好比说这一个屯子30户人家,一家平均三口人,30户乘三人等于90人,一桌八个人,这个就得打十桌,这些来参加婚礼庆典的人,都是计划在内的,办酒席的人家,就得按照这个办法办预备酒席的材料,一户就随200块钱,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加上亲戚朋友的,还有老亲少友们。都是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办酒席的材料,也是按照这个方法预算的,办酒席的目的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收彩礼,有的为了是聚人气,尤其是儿子结婚,这个就不能算计挣钱与否,因为农村子女也是很少的,有的人家一家一个男孩儿就不错了,原先二三十年,都参加别人的孩子结婚庆典,这回轮到自己了,只要人气儿旺盛,来多少人都无所谓,尤其是掏200块钱,来一大家子的,主家更是高兴。

这里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你办酒席,这回准备30桌,这30桌的材料和蔬菜都买到家了,还有各种鱼肉,都预备齐全,尤其是头一天晚上,厨师按照这30桌,开始准备,那不是简单的事情啊。今天正式结婚庆典之日,主家往会场一扫,一看没有多少人来,你们说是不是挺尴尬的?你们说这可怎么办呢?主家只能硬到头皮往上上菜,也得按照30桌上,但是桌上就不满八人了,有的四个人就可以一桌,这个时候主家发现有一家人全来参加,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这给主家乐的,终于有人捧场了。

杀年猪的风俗:

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硬肋、后秋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汉族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剪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至用时拿出来缓一下就可以加工了。

杀年猪的意义:

庆祝新年。杀猪除了过年之外还有的用来祭拜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新的气象。为节日的吃食做准备。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大节,每逢过年所有在外打拼的务工人员都回家团聚。亲朋好友相互走动,吃饭,请客,办喜事所需食材的量很大。

杀年猪禁忌:1、避开使用亥日或者是农历四日;在十二地支逢亥日代表的是猪的意思,在玉匣记中记载,逢亥不杀猪,并且在中国非常的忌讳四字,通死字,寓意不吉。

2、逢三杀日,六冲日不杀猪,比如在2015年是乙未年,逢丑日不杀猪,逢申,酉,戌日不杀猪,主不吉。凶日不杀猪,必然会不吉。

3、逢初一,十五不杀猪,在民间信仰,人间一月,阴间一天;初一,十五正好是阴间的早上和中午,是吃饭的时候,这个日子一般用于祭拜鬼神,所以不适合有血腥的事情发生。

农村人家过年杀年猪是有很多忌讳的,现在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在乎了,但是希望你知道这些忌讳。

杀年猪的时候最吉利的是一刀结束,但是在杀猪的过程中有的屠夫会补第二刀,这在他们这一行是很忌讳的。最忌讳的是把年猪已经宰杀结束了,拉猪的人已经松手了这时候猪突然跳到地上挣扎或者都开始拔毛了猪突然开始挣扎几下,发生这些事情不仅主人不高兴。

而且屠夫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结束,从此以后便不能碰这行了。最严重的是这种事情发生预示着这家人会发生灾祸而且都是很严重的。

屠夫要从此金盆洗手,这家人做的第一顿猪肉自家人不能先吃而要给逝去的亲人祷告后才能自己吃,这是老屠夫语重心长的告诫我的。所以在农村杀猪还是请个技术好的屠夫,钱多少无所谓,老百姓过年图个吉利。

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禁忌大致分为原初阶段、次生阶段与转化消亡3个阶段。丧葬禁忌与祭祖是禁忌的原初形态,与鬼魂信仰的联系最直接。

次生阶段人们继承了原始时期的鬼魂崇拜所出现的禁忌,将它们制度化、礼仪化,并作出繁琐的规定。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礼仪、节日、行业等,凡认为不吉利的,几乎都在禁忌之例。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近代开始,科学逐渐深入人心,禁忌自然消亡、转换。

婚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汉人婚俗自古及今的礼制,中原核心的河南更是不例外。纳彩通常是“凤求凰”,由男方主动向女方提婚,却也不乏女方反过来攀亲的,以花袋装银元,托媒人上门,俗称“送布袋”;双方无异议则交换彼此生辰八字,叫“过八字”或“换庚帖”;如若八字属相互不相冲,祖灵神明占卜无碍,则各出正式婚帖一份,即后,男方择日下聘礼,称“丢定物”,至此姻亲已定,不能改悔;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知会女方,叫“送好”,时间多选在冬春季节,此时秋收刚过,既有空闲也有钱粮;婚礼正日,新郎随同花轿上门亲迎,轿内坐压轿童,轿前专人燃爆竹,轿后挂灯笼,彩旗锣鼓开道,是为“大娶”,女方常见以被褥服饰和“箱、桌、柜、椅”四大件作为陪嫁妆奁;新娘来到夫家门口,男方亲人手持一面烧红的犁铧,间以白酒喷洒绕轿旋转,称“憋性子”,接着新郎对着花轿作揖,叫“拜轿门”;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拜堂成亲,送入洞房,夫妻饮交杯酒,之后亲朋们便开始“闹洞房”。

迎娶这一天,男方要杀猪备礼,准备好一大块“离娘肉”,少则15公斤,多达20公斤,如若是生猪肋条肉和猪后腿,那么肋条肉大小以六根肋骨的为最好,猪后腿则必须整腿赠送,不能分切,讲究两家以后才能常来往。备好的肉块安放在酷似蒸笼的食盒里,各地送肉的日期不尽相同,婚前、迎娶、回门皆有,意在感谢丈母娘对于女儿的养育之恩。随后,新郎官西装革履,斜披绸带,胸佩彩花,手执绸花裹着的辟邪圆镜,由伴郎陪同,坐着彩带鲜花点缀的彩车,奔赴女方家中。一路上,气球、彩旗飘扬,轿车、摩托成行,民间西洋乐队取代了唢呐锣鼓,鞭炮和三连铳声声响起,煞是热闹。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尊长为新郎披上另一边的绸带。女方亲朋好友会趁机上前“糟”男方来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画个大花脸,把伴郎抹成黑脸包公,闹个欢乐气氛。致贺的亲朋,迎亲的队伍,女方需要设宴好生款待,酒足饭饱后便该接新娘返程了。新娘的嫁妆除了衣物、被褥、家具、电器等日常用品外,还需必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随身饭。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主要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一般猪肉称“随身肉”、面条称“随身面”、饺子称“随身饺”,饺子的数量视乎新娘的年龄而定,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东西各装在饭碗,放入食盒,抬至夫家后供新娘加热食用。城里的人们则多买来挂面,用红纸缠裹,和两双新碗筷同放在红脸盆中,再用红布兜上代替,数量以双数为吉利。

  身穿大红绸袄亦或洁白婚纱的新娘子,手执鲜花一束,在亲密姐妹和送姑的陪同下走出闺房,伴郎在前端边引路边撒彩纸。及至男方家中,逐渐进入婚礼高潮。有些人家为了更为热闹体面,会请来一些歌舞团或杂技团表演助兴,以娱亲友,男方家眷手端红盘或是脸盆穿梭人群之中,接受来宾们馈赠的礼金。新娘进门,在男方能说会道且德高望重的司仪主持下,举行古典的“拜天地”仪式,一拜天地,感谢天地自然赐予人类生命以及生存空间,二拜高堂,男女长大成家立室,理应拜谢父母养育之恩,夫妇交拜,相敬如宾,百年人生路上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礼毕,新娘送入洞房,来宾们纷纷落座品尝喜宴,厨子们早已忙得不可开交,篦笼里的蒸菜和蒸馍热腾腾、香喷喷,一般是四荤四素的八碟压桌干菜,客人们猜拳行令,相互敬酒,喧闹不已。喜宴过后,亲友来宾们开始了婚礼上的狂欢大闹,那就是“闹公婆”,用灰、墨、颜料之类在新郎的父母头脸上乱涂胡抹,戴上尖顶纸帽、辣椒串、大红花,缠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两口整得不成样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谓极尽搞怪之能事,尽管如此,公婆两人却是不能生气的,毕竟人生喜事难得几度逢,再说风土习俗如此,也便顺其自然,欢颜以对,任由大伙随意摆布,惹得来宾们禁不住抱腹大笑。

  “闹”是中原婚俗尤为显著的一大亮点。闹洞房中的“撒喜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早在婚礼之前,新郎家人便在同宗同族、邻里乡亲的嫂嫂辈中大费周章挑人选,最好是儿女双全的“吉祥人”,而且口齿伶俐,能唱会编,能够随机应变,选出一到两个,作为撒喜床的主角。闹洞房时,嫂嫂手托盘子,盘内红纸上放有栗子、红枣、花生、桂圆等干果,一边往坐在床上的新娘身上轻撒,一边舞动着唱些吉利词语,调节营造气氛,来宾们也跟着随声附和,嬉笑闹声层出不穷。闹洞房,听房声,本是辟邪驱祟的旧时传统,也是人生喜事上的欢乐环节,闹一闹也并无不可,但是时至今日,这“闹”是愈闹愈出格,愈发没了礼法限制,“闹”的对象也从闹新郎、新娘到闹公婆,发展到闹小姨子以致闹伴娘,“闹”的方式也越来越直露。河南有些地方就有“画老鳖,耍伴娘”的闹法,原本是闹新娘,偷听洞房悄悄话,后来由于男宾们碍于新郎脸面,不便在新娘身上画图,于是便将对像改成了伴娘,强闹着非在伴娘身体画上老鳖图样不可罢休,而更有一些地方不乏闹得过于厉害而偶有意外发生的,虽是新婚喜日无分大小,却不免有脱离含蓄、庄重的民族道德礼制之嫌,引发了相当的争议。

  一般而言,新娘“三天试刀”,开始下厨做饭,以做面条为主,以手光、盆光和面光的“三光”为标准。新郎陪同新娘“回门”,必须重走迎亲时的来时路,新郎还得给丈人丈母娘置办四色礼品,东西可随意搭配,但必须四种凑双数讨个吉利。以前河南还曾流行过“悄婚”,顾名思义,也就是悄然进行的婚礼。不单迎亲日子要选在双数日子,多半定在农历初四、初六或初八,而且时间必须安排在夜间12点进行,以图个成双成对、圆满合美的吉利。之所以三更半夜进行婚礼,据说是源自明朝初年,为了逃避藩王朱桱强行占用新婚女子初夜权的暴虐行径,如今,这个习俗已经式微,几近灭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18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