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婚俗的一项--倒宝壶。结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时候新郎要带些两瓶红酒,到了女方家里后,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后用绿豆把酒瓶装满,这也就是所谓的宝壶。那么山西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哪些结婚的习俗呢?山西传统的结婚习俗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的结婚习俗吧!议婚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定婚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
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XXX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晋南襄汾一带,在女儿出嫁前夕还有“踩花堂”的习俗。一般是由女方派两名能言善辩的妇女,打着喜字灯笼,提着小箱子,抱着个瓷娃娃,在夜里二、三更天到男方家中去。进了新房后,女婿取出箱子里的镜子照照脸,意为新郎、新娘见面;来人在瓷娃娃两腿之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洒尿。然后,男方再给来人些喜钱,并把她们恭恭敬敬地送走。
迎娶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晋南一带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则叫做“摔新人”。
新娘未出轿之前,雁北平鲁一带要由婆婆为她搽点粉,名为“添胭粉”。随后新郎手捧古书——《春秋》或《礼记》,和引亲先生到轿前迎接新娘。新娘头蒙红盖头、又叫“遮头红”,手捧内盛米、谷等物的“宝壶”,由引亲先生抛撒五谷开路,与新郎脚踩红毡,步入院中。晋南闻喜等地则由新郎手端搽油盘进轿,掀起新娘盖头,给额上点一点胭脂,名为“搽油”。然后由女方的“送姑”、即女送客和男方的“捏姑”、即女伴客,左右掖扶新娘下轿,脚踩红布或花布进院,名为“铺踩布”。翼城、曲沃一带负责“添胭粉”的是女方的伴娘,搽好脂粉后,新娘怀抱柳斗、桃技、历书、秤或辐条、铜镜、铜锁、箭等镇物,由“扶女嫂”左右技出。随即以红绫一条,让新郎、新娘各执一端,男先女后踩着红毡相随人院,名为“牵红”。有的地方由司仪迎轿唱喜歌,祝愿夫妻美满幸福。
拜堂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同。
洞房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
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jin谨)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
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婚后第二天,山西各地,男家要设筵款待亲友和宾客,亲友和宾客向男家恭贺行礼,俗称“道喜”。晋东南陵川一带,女方父母也托亲友中的妇女到男家贺喜,叫做“上饭”。安泽一带,亲友、宾客至男家贺喜时,还要竞相索取新娘所带来的果饼,名为“讨干粮”。雁北平鲁等地,婚后第二天还要举行拜人仪式,由新郎、新娘依次向前来道喜的亲友和宾客行礼。
山西各地,在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一早,新娘要拜谒公婆和家族中的长辈,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人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临猗一带,男家还要引导新娘拜见街坊邻里,各家老少一拥而出,围观新娘,称为“拜巷”。浮山等地则称为“串村子”。类似的仪式,岚县一带则在新婚当天拜堂之后举行,名为“吃过街饭”。一般是由男方本家或邻里请新娘到家里象征性地吃一点饭。各家要事先准备好座席和饭食,并在大街上迎候。新娘由“大戚”(即迎亲、送亲的亲友)各二人陪同,每至一家,“大戚”介绍过主家身份后,新娘就要上前拜礼,互相见礼毕,然后入座,象征性地吃一点饭,一般为“圪托”。饭毕,由主家送出,又由另一家接走,直到“大戚”认为满意为止。一般不一定是有请必至,大量的还要谢绝。当地非常重视这一习俗,一来是让新娘认一下本家、邻里,便于日后往来;二来显示婆家的人缘。请过街饭的越多,主家越高兴。事后,婆家都要给请过街饭的人家送谢帖,以表谢意。
婚后第三天,山西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暖女”的古老习俗。这一天,女方父母拿着点心、烧饼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翼城一带称为“看三日”,沁县等地则叫做“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山西各地,只是时间不一,有在婚后第二天的,有在婚后第三天的,也有在婚后第六、七、九、十以至十二天的,因地而异。平鲁一带,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即随送亲的回女家住一两天,称为“回亲”。襄汾一带也是婚后第二天回门,不过当天新婚夫妇还要一同再回到男家,称为“打来回”。广灵一带,婚后第三天女家派车马迎请新婚夫妇回门,新郎在女家除拜见女方父母外,还要拜见女方亲友,一直住够九天才回来,称为“合堂”。榆次一带,婚后第三天女婿要带上礼物同媳妇一块去女家,称为“谢婚”。在安泽等地,女家则在第三天,或第六天、第九天请新婚夫妇回门。吕梁山区的永和一带,女家有在婚后第七天接新婚夫妇回门的,名为“对七儿”;有在婚后第九天的,名为“对九儿”。闻喜、翼城等地,都是婚后第十天由娘家把女儿、女婿接回,连住十天再返回婆家。闻喜叫“出十”,翼城叫“唤十日”。浮山一带则是婚后十二天才回娘家,称为“出十二”。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会亲”,即新郎会见女方亲族的仪式,晋中等地在新婚夫妇回门时举行。晋南一些地方则是婚后第三天或第十天,在男方家中由新婚夫妇主持家宴,款待双方父母和双方亲友。通过这一会见,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山西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然而在太原、大同等地,还有“住对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更多山西传统文化知识,山西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结婚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件事,但不少人对婚礼流程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婚礼流程各地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异地结婚通常会从酒店出嫁,那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11、提前入住
新娘需要结婚的前一天入住到酒店内,并且家里的亲戚和伴娘也要一同前往,结婚当天叫化妆师早些来到酒店准备化妆,然后确保摄影师是否到位,其他家中的亲戚忙自己的事情即可。
2、新郎接亲
早上八点半左右,等待新郎和伴郎团的到来,并准备好接亲的东西,当新郎和伴郎团到达的时候燃放礼炮,新郎开心的去酒店房间接新娘,中间可以做一些游戏,为婚礼的气氛做些预热。
3、接亲游戏
当新郎到达酒店的时候,伴娘们需要想一些游戏或者问题来刁难新郎,然后新郎需要做游戏回答问题并且寻找新娘的婚鞋,但是注意这个流程的时间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
4、前往婚礼现场
找到婚鞋后对新娘表白并且抱起自己的新娘子出门,然后一直抱上婚车,接着婚车开出酒店,拍摄一些外景,然后进行婚礼当天的一些身影拍摄,然后在十点钟回到酒店接待宾客,十二点左右开始进入婚礼现场,然后补妆后婚礼就可以开始了。
女方酒店出嫁注意事项
女方如果选择在酒店出嫁,那建议选择规模相对大型的酒店。毕竟结婚代表了新人的排场和品质,所以选择太普通的酒店难免看起来寒酸一些,所以大家在选择酒店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让整场婚礼不留下任何遗憾。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2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三个阶段
1、婚前礼,即“订婚”;
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二、结婚婚宴流程
一般来说整个婚礼婚宴时间在3个小时比较合适,而新人邀请宾客的请柬上的时间一般是婚礼开始时间。婚宴安排在中午,一般会选择11:58、12:08、12:18等这几个时间节点;婚宴安排在晚上,那时间可以是5:58、6:08。基本上1个小时左右办婚礼,1个半小时办婚宴。
整个婚礼婚宴流程是怎样的呢?考虑到部分婚宴都选择在晚上,所以我们看看整个流程:
新郎新娘在16:00左右就可以到达婚宴酒店,然后进行婚礼彩排,彩排只需要稍许摸个大概。接下来就是去房间更换服装,新娘更换造型,等待婚礼正式开始。在此期间会有很多人来帮你处理婚礼现场的布置、引导、音响设备等等问题。新郎新娘换好服装就会去迎宾,一般等来宾们几乎都到达之后也就是婚礼正式开始了,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宾客没来,那么婚礼就会准时开始。否则会稍等一段时间。
正常情况下来说婚礼仪式是18:30就要开始了,新娘根据指令入场,缓缓走向新郎并举行婚礼仪式。除了婚礼仪式,还有证婚人致辞、新人致辞,甚至还有新人表演环节,一般来说整个婚礼仪式在1个小时。
婚礼仪式结束就准备婚宴了,同时新郎新娘需要去换敬酒服,一般等宾客吃半小时就开始敬酒了,整个婚宴时间大概会有1个半小时。
三、结婚流程
1、婚前准备
一般提前半年左右开始进行。结婚前要准备新房,领结婚证自然不必多说啦。这时候要制定婚礼预算,考虑婚礼类型,根据婚礼类型订合适的场地、婚宴,请婚庆四大金刚、花艺等,这些都是尽早预定才有可能抢到满意的。随后就是和婚庆及四大金刚敲定策划细节,这个过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需要耐心、细心,反复协调。然后挑选婚戒,预定婚车,计划蜜月旅行。还要抽出时间拍摄婚纱照,顺便挑选婚礼当天的婚纱礼服,除了租赁以外也可以自己购买或定制,记得也要约好伴郎伴娘,试服装。临近婚礼前一周左右,采购烟酒喜糖、布置新房的装饰品和按照习俗需要的物品道具等,如果有特殊需求,需要提前更多时间。婚礼前彩排,安排好当天的环节,计算好时间。婚礼前一天,布置新房准备好新娘妆用包,将私人物品安置妥当,检查婚戒,放松心情。
2、婚礼安排
婚礼当天新郎提前准备好发型着装,按照预计好的时间,带上所需物品出发迎接新娘。新娘同样需要早起准备妆发。新郎要准备足够的红包备用。接下来是叫门,整蛊小游戏等环节。随后到婚礼会场,婚礼正式开始。婚礼结束以后根据各地习俗,可能还会有团圆饭等环节。
3、婚后完善
婚礼结束后,有许多新人都会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度一个浪漫的蜜月。如果选择境外目的地的话,记得提前办理护照并随身携带,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做好规划,开开心心度假!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3一、从认识到结婚的流程表
前期
(1)吸引
得到双方注意或仅引起单方注意。辨识度、外貌长相、说的一句话、写的一段文字、一个举动、一次分享的东西等等,都是刚开始吸引对方注意的第一步,所谓的一见钟情也大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2)兴趣
在单方或双方引起注意后、关系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否彼此能产生兴趣、产生好感。你的智慧、你的个性、思考逻辑、知识兴趣、谈吐沟通、品味打扮等等,都是能否让对方或互相产生更多兴趣的因素、并同时能引导到关系的下一步。
2、中期
(1)磨历
经过一方的努力,男人和女人终于恋爱了,也就是大多爱情故事中的完美结局。可真相是两个人近距离地接触,会让两个人都看到对方的缺点和问题,进而产生一些矛盾。比如,男人会认为女人麻烦、小肚鸡肠,女人会认为男人粗心、满嘴跑火车。
当矛盾不可避免,那对感情的伤害也可能是致命的。这个时候,“爱”就成了能否让两个人“闹”而“不散”的关键因素了。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那就会出现相互忍让、相互改变的现象,以保证心中珍惜的爱情能够继续延续。
(2)信任
双方正式确认信任感,开始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各个层面。并开始逐渐熟悉彼此,双方开始培养对未来的信心,规划未来共同的生活。双方矛盾发生最多的阶段。
3、后期
(1)真心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会像一个整体一样,开始有共同的目标,为建设一个新的家庭而努力,为两个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拼搏。当然,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依旧会因为对方而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包容对方、理解对方,实现两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和平”。
(2)决定
在最后一段的关系中,双方对未来拥有信心,了解双方的责任、清楚知道双方在婚姻中的角色,并愿意牺牲自我,同时许下誓言携手共渡一辈子,且有决心遵守这个誓言,如果在这阶段没有产生共识,以后的婚姻将产生更多冲突。结了婚还是要不断地引起双方的兴趣、还是要观察对方及真心沟通,这样才是经营幸福的不二法则。
二、恋爱到结婚的标准流程
现代流行的求婚仪式是男方带同结婚戒指、鲜花,向女方亲身下跪等,不做足可能会被女方认为诚意不够。不过,有的人在见对方父母之后才求婚。
1、订婚
求婚成功之后,就有双方父母见面商谈结婚的事情,彩礼也是在这个环节解决的。在订婚当天由女方宴客亲友和男方参加典礼的亲友,告知大众此对夫妻双方已心有所属,并准备步入结婚阶段。
2、备婚
父母同意,准新人就开始紧张的备婚,拍婚纱照、领结婚证、婚礼现场布置和婚宴酒店等是主要的项目。还有婚纱礼服、伴郎伴娘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备婚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
3、完婚
婚礼仪式当天新人也不放松,各种结婚的习俗和表演会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有的地方要求婚后1天回门的,更是累到不行。
三、恋爱到结婚的四阶段
从确定关系之后基本上就会快速进入第一个阶段,那就是热恋期。作为恋爱到结婚的四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两个人的状态无疑都是非常甜蜜的,眼中只有对方的优点,相处模式也是十分浪漫的,什么惊喜什么罗曼蒂克基本上这个阶段会经常出现。而正处于这个阶段的恋人,也是秀恩爱虐狗指数第一的,一整天脸上都会带着甜甜的微笑。
第二阶段就是冷淡期,这一阶段两个人已经度过了开始的兴奋,随着关系慢慢稳定也走入了一个对彼此冷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会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
第三个阶段就是矛盾期,彼此看对方不爽没有什么包容性,这也是极其容易发生争吵的时候,两个人经常会怒火冲天不肯妥协,有一点鸡皮蒜毛的小事都能生气一天,这也是相互生活的磨合阶段。
第四个阶段就是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恋人已经经过了甜蜜和矛盾,如果还依然在一起进入到第四阶段,那也说明离结婚不远了。稳定期的恋人之间的感情不会像以前一样爱的轰轰烈烈,而是转换为一种细水长流式的爱情,进入到过日子的初期,两个人对彼此的感情也会多了些家人一样的习惯和依赖。
在农村生活过的应该也见到过,农村的婚丧嫁娶都有很多的传统习俗,特别讲究,无论是时间还是婚礼的地点 ,都是有固定的形式的。大多都是从老一辈那里流传下来的,传统而朴实。城市中的婚礼大多是类似西方那种的,真正传统的东西并不多,和农村婚礼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农村的婚礼,又有哪些传统的东西在里面。
在农村结婚最传统的应该算是定日子了,每个地方应该都差不多,先翻翻黄历或者找老人给定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以后的生活也会一帆风顺的。新娘的家里要准备两床棉花被子,要把家里会手工活儿的亲戚都叫来,一起给新娘子缝制。有的还会把花生、大枣、桂圆、莲子装进被子里面,寓意能够早点生个大胖小子。娘家人还会准备一套红色的洗漱用品、红色的搪瓷盆给新娘,在新婚的时候讨个吉利。
新娘结婚的当天要穿纯红色的鞋子,男女双方的袜子也要是红色的,象征着喜庆吉祥。有的地方在结婚当天是不能让姑姑去送的,因为"姑"和"孤"谐音,有不吉祥的意思,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但又这个习俗还是要遵守的。
在农村很多地方都不让怀孕的人参加婚礼,或者离新娘子太近,小编认为是为了孕妇的安全考虑,因为结婚的时候人多杂乱,孕妇如果一不小心磕到碰到那就不好了。小孩子也尽量不要太多靠近婚礼中心,如果在新人跟前,大哭大闹也是很忌讳的。婚礼仪式进行的饿时候,新娘子要给公公婆婆敬上一杯茶,改口叫爸爸妈妈,当然,公公婆婆也会给一个大红包的。
有的地方在新娘子下车之前,会有一个"绞脸"的仪式,就是婆家派一个有经验的女人,两只手缠上细线,用嘴巴咬住一头,用线去绞新娘脸上的汗毛,寓意新娘子改头换面成为妇人了。
新郎接到了新娘子,要回到自己家中"坐福",这时候家里的门口就要放着一个马鞍,新娘子进破甲的大门要从马鞍上迈过去,寓意平平安安,也有好女不嫁二男,好马不配二鞍的说法。
在农村,有村里人结婚办喜事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去,大家在一起非常热闹。农村婚礼也是需要随礼的,主人家摆一张桌子,上面铺上红布,再请一位村里面写字最漂亮的来写礼账,来的客人把钱都交给他,他则一一记录在红色的账本上,礼金大多是100-500不等。在我小的时候礼金都是20、50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礼金也随着涨了上来。
前段时间堂妹结婚,我被选为送亲人员之一,和众亲友一起送堂妹到男方家里。因为男方家距离比较远,一路颠簸很久才到。但到后心情不是很愉快,感觉到对方好像是不够热情的。结婚典礼上也没让女方家人参加,只是典礼过后才来招呼我们。这让我感觉到两地结婚习俗的差距!因此小编想了解下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什么样的。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形成的很大差异性,小编看过古代的结婚习俗流程后感觉到很传统很讲究。这就是传统文化中魅力之处。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焦铺结婚风俗:
1迎亲
迎娶礼仪,通常称为喜事、将媳妇、娶媳子,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为总管,或称大总管,为了与办丧事的总管相区别,亦称红总,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诸如写对联、下请柬、启用车轿、请乐队、厨师、帐房先生、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客等等。这场喜事办得是否红火热闹,主人家花钱多少是否得当,亲家宾客是否满意,礼仪是否周到,就全看红总的能力了。所以,红总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里懂得这套礼仪的长者来担任。婚礼之前还要下帖邀请客人,有的客人不搬不来,那就要用马车、地排车或者胶轮小推车去搬。至此,结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娶亲是整个山东结婚习俗的婚礼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旧时临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装,鼓乐相随绕村挨户行礼,称为行家礼,意思是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助。有的地方只给本族的人家行礼,谓之演家礼。东平县的男子,在迎娶新妇的前一天到亲友家行礼,谓之告冠,而亲友送礼亦谓之冠敬。无棣将婚之夕,婿衣冠谒家庙;陵县将婚者,成人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将婚时,着成人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泰安、东阿都以婚礼为冠礼,即婚娶为成人,未婚为童子。
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为新娘暖嫁,或称暖轿。暖嫁就是晚间请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有的还要请一小戏班来清唱几出。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辞娘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临沂一带习惯“送亲”,婚礼前一天晚上雇的轿子就来到女家。轿夫们一起参加暖嫁,这时要盛情款待,让他们在第二天能把轿子抬得稳当,不颠不晃。莱阳一带,在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轿子送往女家。送轿子时,新郎先在轿里坐上十几步远,然后再下来,意思是压压轿子。
娶亲之日,礼俗繁多,迎娶新娘过门是首要的一项。山东各地,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山东结婚习俗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新郎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也可以称为迎亲;第二种是新郎不亲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称之为等亲;第三种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是由女家把新娘送来,可以称之为“送亲”。迎亲在有的地方称为“大娶”,多为有钱人家所采取,生活富庶地区的一般人家也常采用。等亲和送亲有的地方称为“小娶”,适宜于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滨州等地区,大多采用此种形式。梁山贫寒人家娶亲多数乘车,仪式简单,俗称“一车二牛俩灯笼”。迎娶新娘进门的时间,一般都在中午,但曲阜、泰安、博山等地却在子夜,日照等地多在午后。中午娶亲者,早晨最先来到办喜事人家大门前的是吹鼓手,他们用大杆号对着主家的大门鼓吹一通,这在龙口叫“鼓门”。主家听到号声,便开门将吹鼓手迎进家里,再去“鼓洞房”。稍事休息以后,便开始奏乐。乐队一般有粗细两班,轮流演奏,有时还夹有戏曲清唱。这时,轿夫抬着花轿,带着旗、锣、伞、扇、灯笼等各种执事来到门前,帮忙的人也陆续就位,院里院外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早饭吃过喜面后,迎亲的花轿即要起程。新郎换上新装,从前多是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或者大礼帽,胸前别上一朵大红花,坐进轿子。迎娶的轿子有两乘,新郎乘坐的叫“官轿”,准备给新娘坐的叫“花轿”。迎亲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俗称为“压轿童子”,或称“压轿孩儿”、“压轿生”,轿内还要放上一只大公鸡,轿门上要贴写有“吉星高照”的红符,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的字样。日照地方娶亲的轿后紧随人员抬“上头礼”。一切就绪,三声炮响,几棒锣鸣,粗细乐齐奏,迎亲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德州在迎亲的这一天,男家要写好迎亲帖,迎亲队伍由一人肩挎红带持迎亲帖前导,吹鼓手高奏喜庆乐曲随后,旗锣伞扇两边排开紧跟,新郎不坐轿,而是骑在高头大马上,帽插金花,走在仪仗之后,最后4人抬的花轿抬着“压轿孩儿”和大公鸡。到女家门前,在鞭炮声中,花轿门向喜神方位落定,有人拿着钱请压轿孩儿下轿,执事人员具“迎亲帖”领新郎去会岳翁。龙口迎亲的花轿是两乘,新娘的花轿装饰得更加华丽,里面没有压轿童子,而是放一脸盆,盆里有个大饽饽,上插几朵准备给新娘上头的红绒花。新郎去时上轿前要咬一小口饽饽,上轿时吹鼓手先吹大杆号,然后粗细乐齐奏。鄄城的平民百姓,多用太平车迎亲,车上扎拱形车棚,前头用红毡遮蒙,后头用被单遮蒙,车前拴一只大公鸡,一人执鞭驱车,一人肩背褡裢沿途鸣放鞭炮;娶女婆一人,上车时携带“上头盒”,内装新娘嫁衣、冠饰等物;另有挑灯笼者4人,所有去迎娶的人员胸前以及拉车牲口的额前,都系一红布条,以示吉利,车进出村庄必依规矩,即“出东进西”。同时,新郎不去迎亲,娶亲车出村后,即身着新装,拜祖先,拜父母,拜亲邻。新娘的嫁妆是在迎娶当天的清晨派人送往男家的,途中不得与娶亲车相遇,故须绕道而行。
花轿到女家门前,吹鼓手要吹打“鼓”女家的门。旧时黄县迎亲的轿子在女家大门前一停落,女家便特意将大门关闭,把新郎拒之门外,名曰“憋性”。于是吹鼓手用大杆号对大门吹一通,粗细乐和大锣吹打一阵,如此重复三遍,谓之三吹三打,意思是叫女家开门请新郎进去。三吹三打以后,女家的好事者和小孩子们在大门叫新郎唱歌,否则不准开门入内。这时男家的夹毡客和女家的送亲客从中替新郎周旋说情,请求放人。有的长时间不能开门进屋,新郎怕误了吉日良辰,只好唱几个歌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新郎进入女家后,有的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有的稍事休息,便端上酒菜,由送亲客陪着边吃边谈,等候新娘梳妆。新娘在上轿前要穿嫁衣,有的还要“开脸”和“上头”。山东各地开脸和上头的时间并不统一,有的地方早在“送日子”订下婚期后就上头,有的地方则在上轿前或者入洞房后上头,有的上头和开脸一块进行,有的则在婚后第三天才开脸。所谓开脸,就是用红线把脸上的绒毛绞掉;上头,则是把发辫绾成髻,这些都是新娘由姑娘向媳妇转变的标志。上头时,通常要坐在马鞍上或者圈椅上,取“马上来,轿上去”荣华富贵之意。新娘梳妆打扮,一般由公婆、夫婿、儿女皆全的中年妇女代劳,除上头、开脸外,还要穿上新嫁衣。嫁衣要上下一身红,通常喜棉忌单,遇夏天出嫁也要在腰间缠一缕棉絮,据说是为了表示“儿女厚实”。许多地方的新娘是凤冠霞帔、绣花鞋,满头珠花和金银首饰 (不少人家是租借来的),最后搭上蒙头红。费县、蒙阴一带,新娘在绣花鞋外还要套一双用黄绫子做的软鞋,谓之“黄道鞋”,此鞋在进婆家门时,有人扯去给小孩做帽子。上轿前,新娘手里也要拿些东西。德州的新娘,左手拿柽子,右手拿酒壶,怀里揣着黄铜镜,柽子、酒壶表示过门后勤于纺织、体贴丈夫,黄铜镜称“照妖镜”,可以驱邪。泰安的新娘,手里要拿手帕、小镜子等物品,怀中要揣一些制钱、手帕等,手帕是准备路遇娶亲的花轿时,与对方交换礼物的,制钱是过井、河、庙等扔出来敬神的。胶东一些地方的新娘,手中拿小手帕,里面包有各种花样的面制品,还拿着镜子、葱等。葱,谐音聪,到婆家后要扔到房顶上,面制品是过桥时扔到河里敬神的,手帕则和泰安一样,是与路遇的新娘互换的,有的还互换戒指等。 新娘梳妆打扮收拾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了岳父母,女家为其十字披红,这是山东结婚习俗的特色。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闺房隔帘行礼,送女客代为还礼。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闺房隔帘对面冠笄,然后新郎先行上轿。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闺房,送入轿内,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胶南、日照一带新娘由“嫁女客”搀扶,踏红毡或花席入轿,若遇雨天,必由兄或弟背入轿中。临上轿前,母女分离,难免要哭上一场。新娘口里要含一口饭,或者含一口宽心面,吐半口,留半口。据说吐的多了娘家富,留的多了娘家穷,另半口主婆家的穷富,这往往使新娘左右为难。有的地方新娘要从其母亲兜里抓一把钱,抓多抓少意思与吐饭一样,也有以粮食代替钱的。龙口在新娘上轿后,要把两个瓷盆分别送到新郎和新娘的轿里,新郎轿内的盆里放两个面做的桃子和两面镜子,象征健康长寿。另外,龙口还有新郎窃物的习俗,即在酒宴结束时,新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拿一只酒盅和一双筷子带回去,取意为婚后早生忠孝之子。博山一带,新娘是 “抢”上车轿的。结婚之日,新郎带车带轿,跟着一帮人到女家去“抢亲”,新娘的兄弟背着她跑,伴娘在后面卫护,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的争夺之后,才把新娘“抢”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临朐是新娘的弟弟妹妹们去给她送水,也称送汤,是新娘临出嫁之前享受的最后一次手足之情的伺候。有的是新娘的母亲或其兄嫂,把一瓢水泼在门外,据说是表示嫁出的女儿象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隐藏着母女怜惜之情。
山东结婚习俗有哪些 三联
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娶亲的队伍就返回婆家。有“送小饭”习俗的地区,肩挑小饭的人先行一步。所谓小饭,就是一木盘生水饺,一木盘生面条,外用红包袱包住,用勾担一头一个挑着,送到男家去,再煮得半生不熟地给新郎、新娘吃。与之相应的还有“送大饭”,即用食盒抬着酒菜,供“ 饭”用。娶亲的队伍一般都比较庞大,走在最前面的是撒喜帖的,遇到桥、井、庙宇、拐弯处,都要贴一个喜字帖。有的地方帖上写着青龙,谓之撒青龙帖。胶东有的地方,前面走的是夹毡客,手拿红毡,凡遇庙、井、桥等,均用红毡一挡,让花轿过去,类似撒喜帖。后面是两面开道的大锣、旗、伞等仪仗,接着是两乘轿子,官轿在前,有粗乐队伴奏,花轿在后,有细乐队伴奏,花轿两边由送亲者扶持,俗称“把轿杆”,最后是送客的轿车。娶亲的队伍,路上不能落轿,经过村镇要鸣锣奏乐,吸引人们夹道观看。旧时结婚称为“小登科”,不仅准许无功名而官服冠戴,就是县太爷的官轿遇到娶亲的队伍也要让路。娶亲的途中若遇上出殡的,并不躲避,谓之“白头到老”;若遇上另一娶亲队伍,两个新娘交换礼物,有的日后还当作亲戚走动。日照、海阳等地,村中若有数家同日迎亲,新娘子都要抢先过门,谚称“来得早,过得好”。
2拜堂合卺
花轿到男家的村头,先是鸣锣吹号,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这时花轿在街心徐徐而行,抬轿者卖弄精神,稳稳地颤动着轿子,谓之压街、晃轿、踏街。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迎亲的人首先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或者是三声响炮,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时,男家的大门紧闭,要让花轿在门前停一会儿,谓之勒性、憋性、顿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绵软,进门后服婆婆的管教。许多地区这时还要“燎轿”,或者“燎车”,由两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杆或者苘杆扎成的火把,绕轿或车对头燎3次。在临清,花轿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红纸包的织布机“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婆媳共同纺织。在德州,老公公过来将一个筛子扣在轿顶上,谓之“天罗地网”,表示妖邪跑不了,还要在轿下泼一盆水,谓之“泼汤”。在蒙阴、费县,为了吉庆欢乐,也为了试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轿下放些易碎的石头,落轿压碎石头,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声称新娘要说几句吉利话才能下轿,有那乖巧的新娘便顺口念道:“新人压得石头破,儿孙辈辈有官做。”于是皆大欢喜,马上便有人端上两碗宽心茶,新娘并不喝,浇在轿前即可。龙口此时有祭门的仪式,将猪头、鸡、鱼三牲摆在大门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带领叩头祭门,祭过门后,方可开门。
新娘下轿前,一般由两个姑娘或者两个有夫的妇女掀开轿帘。泰安一带是先由两个姑娘“递手盒”,再递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上轿鞋里,新娘手捧手盒,踏着一块蒙有红布的大方糕走下轿来。鄄城是新娘下轿后,由两个小孩分别拿一包麸子、一包盐,塞在新娘手里,盐和麸子取“贤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轿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脚;有的地方轿内放一把斧头,婆婆要去“兜福”,新娘从在娘家穿上上轿鞋后,脚就不许沾地,直到入洞房脱鞋坐帐为止。因此,下轿时脚下要踩着红毡走,谓之“倒毡”。新娘头盖蒙头红子,由两个有夫的女人搀着,怀里抱着瓶、花等,有的左右有两人打着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来到大门口。门口放着一块捶布石,石上放一马鞍,鞍上放一串制钱,新娘从上面迈过去,谓之“前进平安”。二门口放一火盆,新娘迈过去,象征以后的生活红火、旺盛。胶东和鲁北都有在门旁放两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习俗,谓之“狮王”、“草姑娘”,临淄则在门左右束薪 之。泰安、淄博、滨州、济宁等地区,这时新娘一过门,都要在门上压一对红砖,下压一双筷子,有的还必须属龙虎的二人去安放,据说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彩色纸屑、草节、麸子、栗子、枣、花生等,目的在于驱邪。有些地方还同时撒火烧和饽饽,人们争抢为乐。
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天地桌摆在堂屋门前,上放升、斗各一个,装满高粱,蒙上红纸,斗中插一杆秤,斗前的升内烧一束香,升前再竖一面铜镜。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女东男西,跟着司礼者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台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摆着供品,点燃香烛,香台子下铺上红毡,放一块糕,新郎磕头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动。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时,人们抓起斗内的高粱往新娘头上撒,谓之“撒穗”,实为“撒祟”。莱阳羊郡乡一带,花轿到门口,由公公向前搭轿帘,搀人客在搀新娘下轿前要用火炉为新娘烤脚,而此时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称“压炕头”。搀人客搀新娘至大门前,连呼新郎乳名三声,新郎闻声而至,陪新娘跨马鞍,进大门。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于天地桌前磕头,拜天地之后,进屋门,由公公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挑下的红盖头要立即甩上屋顶,甩得越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时,由管家或轿夫于洞房门上挂门帘,边挂边诵吉语:“上八仙,下八仙,请下八仙挂门帘。上挂门帘生贵子,下挂门帘出状元。两手一齐挂,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仪式结束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过屋前的滴水檐时,新娘要一步迈过去,据说“踩了滴水檐,还待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用秤挑盖头,是因为旧秤一斤为十六两、十六个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应十六之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挑盖头并不是都在门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内用手揭的。临沂、济宁地区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轿后,由一个小姑娘挑着一块系有红布的长方形腊肉作为前导,当新娘进入洞房时,将腊肉扔到房后,据说也是为了避邪。临清一带,新人进入洞房后,新郎含一口酒喷在新娘的头上和脸上,再端一碗面条给新娘,要她将面条挑在炕席下,俗称“落脚长寿面”。
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的挑盖头,喝下轿面,有的开脸、冠戴,重新梳妆,然后踩着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邹平则称 “坐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共吃邻居送的水饺,俗称“小饭”,并且将一部分水饺放在床下,任闹房的人抢去给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这种饺子好养。微山县是新娘送入洞房后,由搀扶下轿的妇女为她开脸,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脸上滚几趟,边滚边念吉语:“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喜鸡蛋。”新郎在白天不可进洞房,俗以为白天进了洞房,将一生惧内。到夜晚,客散之后,由一对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后,一个姑娘代为点灯,另一个诵吉语:“太阳一落黑影影,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新娘在洞房坐帐,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闹腾一番。无棣县此时不闹媳妇,而是闹婆婆。来看新娘的人,从锅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脸上,婆婆不仅不恼,反而高兴,抹得越多说明越有人缘。洞房之外,新郎则忙于用酒宴招待宾朋,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由相应的人陪客,其余按亲戚或庄乡分别成席招待,一般男女不同席。梁山县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亲的由男方请人陪客,单设一席,贺客七人一席。梁山以东席面八个碟子、八个大碗,俗称“八八席”,梁山以西则兴“十大碗”。开宴时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饭。席间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新郎敬,最后由新郎父亲敬,饮必三杯。
从前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来贺喜。他们多是乞讨为生的穷人,听说谁家有喜事,便赶来凑热闹,混顿饭吃。这些人称为喜郎,唱的多是颂辞,无固定格式,即兴创作,竹板一打,便在门前唱起来,其词有:
月儿弯弯照九州,里挂红灯外挂绸,今日黄道吉星照,花轿抬到大门口。大门口,铺红毡,又吹喇叭又放鞭,旗锣伞扇两边站,新娘下轿贵人搀。顶红袱,穿红衫,柽子酒壶拿两边,贵人搀着新娘走,迈过石头迈马鞍。进大门,喜气添,进二门,保平安,一走走到当院里,八仙桌上摆的全:一斗粮,一杆秤,三支箭,一张弓,又烧高香又摆供,敬着天地老祖宗。新娘来到当院里,叫来新郎拜天地。一拜喜天,二拜喜地,三拜公婆都满意,四拜四季大发财,五拜五福临门第,六拜六六大顺利,七拜七星大紫气,八拜八仙来贺喜,九拜九赐大加官,十拜事事都如意。……
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一声“给大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钱而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遍地都是,然后起身退到门外,找个地方休息等赏去了。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管他一顿饭,才能把他打发走。
一般白天娶亲的婚礼,都是傍晚喝合卺酒,俗称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古代的“合卺”是分瓢而饮,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或者换杯而饮,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通常有闹房者围观,气氛相当活跃。换杯饮,是新郎左手执杯递给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执杯递给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时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牵线饮,是用一根红线,两头各系一制钱,分别放在两个酒杯内,夫妻同时端起一饮而尽,或者交杯再饮,但制钱不能扯出酒杯,为了凑趣,红线越短越有意思。饮交心酒时即可闹房,让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饮过交杯酒后,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一碗老板鱼,意思是“立子” 和“相伴到老”。在沂蒙山区新娘要吃鸡蛋,鸡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时别人故意问“生不生”新娘则轻轻答以“生”,即生养孩子的意思。然后还要吃栗子、枣之类,一人在旁念“先吃栗子生贵子,先吃红枣生娇娥……”,这时,小姑和婆婆也登场了。先是小姑将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声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来年抱小侄。”婆婆则将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来年抱孙子。”接下来吃长寿面,在场的人为了凑热闹也都去抢着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后,夫妻二人下床去抬尿罐,谓之抬聚宝盆,婆婆在洞房内把门关上,由新娘叫门,婆婆问:“是谁,抬的什么”答以“您媳妇和您儿,抬的是聚宝盆”,然后开门放行。
一场中式婚礼策划当然要各方面安排到位,各种细节方面也要注意到,那么一份方案能给你带来帮助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一一、 策划目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礼是对婚姻最庄重的承诺。闪亮,一生只有一次。很多女人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幻想一个浪漫、温馨又别开生面的婚礼。不做司空见惯的王子与公主,不走流于俗套的婚礼过程。用一种仪式将我们的爱情铭记。庄重、典雅、高贵。大唐霓裳用失落的传统记录那一刻的古典与浪漫。
二、 婚典使用器材及物品
服装:新郎、新娘采用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需提前一个月向影视剧组或婚纱影楼租取。
花轿:花轿较难租取,提前两个月预定好花轿。
旗罗伞盖:位于迎亲队伍中,花轿之前。可使整个迎亲仪式壮观。婚庆市场上比较紧俏,可以提前两个月向影视基地租取。
盖头
马鞍:放于洞房的门槛上,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天地桌:置于院中。桌子上放有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成为“六证”民间有“三媒六证”,表示新婚合理的说法。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后盖头,取义:“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的大红色蜡烛,上有金银龙等彩饰。
浴手盆:灌盥礼时用。
暖手香炉:灌盥礼时用。
花球彩带:新郎迎接新娘,走上舞台时用。
酒店门口龙凤拱门
中式背板
走道地毯(酒店提供)
来宾签到台(酒店提供)
音响控制台、音箱、有线和无线麦克等音响设备(酒店提供)
新人入场时散的花瓣和花篮
锣鼓唢呐及乐手
抬花轿人员(新郎方提供)
舞狮表演
司仪等工作人员
三、 婚礼流程
第一部分:场景布置
场景描述:红色为主。
背景板:拉开的红色的帷幔,呈现金色的龙凤和中间大大的喜字。背景中央放着天地桌,桌子上放有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桌子两边燃烧着红色的花烛。舞台及过道铺红色地毯。
酒店门口:龙凤拱门。
第二部分:迎亲过程 8:00 花轿在舞狮、旗罗伞盖、锣鼓、唢呐的伴随下,从婚庆酒店出发,来到接新娘的指定地点。新娘由兄弟或表兄弟抱上花轿,放下轿帘,三声炮响,迎亲队伍回走。新娘家不是本地,可采取距离婚庆酒店较近的酒店。花轿启程,赶往婚庆酒店。宾客陆续就坐。
9:00 花轿到达婚庆酒店,鞭炮齐鸣。舞狮庆祝。
9:10
1、跨火盆:新娘到达婚庆酒店正门在伴娘的搀扶下跨过火盆,寓 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舞狮。
2、跨马鞍:即将进入大厅的门口,放置马鞍,新娘在伴娘的搀扶 下跨过马鞍,寓意婚后生活平平安安。舞狮。拍照留念。
9:50
3、新郎接新娘下花轿。用彩带牵引新娘缓缓走上舞台。新郎用秤 杆挑去新娘的后盖头,取义:“称心如意” 司仪高声说,“赞者入席。”赞者就是指新郎的长辈,坐在正席当中,在新人进入正堂后,便开始将酒倒入酒杯中,等待新人入席。
10:00
4、司仪宣布大唐霓裳婚礼仪式开始。音响师开始播放《千年一爱》《梅花三弄》等古筝曲目。
新郎新娘用唐代独有的拜礼方式,向在座的亲戚朋友鞠躬行礼。向父母行跪拜礼。
第三部分:婚礼仪式
1、10:10 醮子礼
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礼。父亲赐酒,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醮子礼是周朝制度婚礼程序的第一步,父亲还得向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2、10:20 正婚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工作人员,以朗诵一首《诗经,周南,桃之夭夭》作为给新人的祝福。古筝曲回绕在大堂里,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3000年前的周朝。
3、10:30 沃盥礼
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伴郎、伴娘分别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后递上暖手香炉,象征性的暖手。
4、10:40 同牢礼
洗完手后,新人对席而坐。对席的位置是男西女东,意指阴阳交会。这时候,两人要开始喝同一种酒,吃同一种肉。“古人云:男女七岁,坐不同席,食不同器。”
5、10:50 合卺礼
“合卺”,是指夫妇交杯同饮,但只是互相交换了杯子,而不是绕过脖子互喝。夫妻共饮合卺酒,象征着夫妻同甘共苦的意义。
6、11:00 拜天地
新人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7、11:10 结发礼
夫妇双方各剪对方一缕头发,用红线扎紧。意喻白头偕老、永结同心。行礼完毕,夫妻相互对拜,表示相敬如宾。
8、11:20 宣读证婚词
由证婚人宣读,新人正式结为夫妇。新郎新娘跪受证婚词。婚礼仪式结束。工作人员齐声宣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新人祝福。主婚人(新郎的父亲或母亲)对来宾致感谢辞。
新人在幕后换上简装礼服,按照中国习俗,出来敬酒。
第四部分:大宴宾客
夫妇按座次给宾客敬酒。
四、现场所需工作人员及其安排
1、婚礼策划师一名,负责婚礼现场的人员协调、设备的使用、婚礼节奏的控制,保证整个婚礼流程的顺利进行。
2、婚礼主持人一名,负责整个婚礼过程的主持。
3、专业摄影师一名,负责整个现场影像记录。
4、专业摄像师一名,负责整个现场准备、典礼、宴会及外景情况的记录。
5、化妆造型是一名,负责新娘的补妆、化妆、盘发及造型设计。
6、音响师一名,配合主持人,负责仪式进行中的音乐播放。
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二一、请帖
中式婚礼请帖的设计最重要是要选定主题和概念,图案方面当然有众多的吉祥图纹可以选用,但龙凤图案一定要选用特别的版本以区别与传统的中式。水墨画的笔触有着夸张的韵味,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制作。建议新人不妨采购些中国结、盘花钮、流苏、古钱、玉佩等中国特色的配件,试着和经典的西式请柬搭配,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二、桌卡
可以将来宾名单书写在扇子上作为桌卡,迎宾牌用竹帘来制作,餐巾用盘花钮来装饰。红灯笼做路引,瓦罐用作花器,祝福卡象新年的许愿条一样直接挂在桃花树上,还可以将两人的姓氏或者名字刻印成婚礼印章作为主题LOGO使用,甚至以电脑灯投影于现场营造华丽大气的气氛。
三、布置
在婚宴场地布置上需要强调主题和细节,诗词歌赋、昆曲越剧,有很多传统文化都可以大做文章,"黄金甲"的富丽堂皇,"青花瓷"的意境悠远,皮影的拙朴,绣品的精美,蓝印花的凝练,找到适合新人自己风格的一定不难。
现代中式婚礼应该有着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选择传统的吉祥器物以及中国特有的图纹作为素材,以简约、精炼、大胆的现代手法演绎,制作执行时运用高科技的材料和工艺。这样一场婚礼有着现代大气的时尚场面,却让每个来宾都体会着团圆美满的吉祥氛围。
四、回礼
中式婚礼的回礼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小物件:青花瓷的杯子,象征着一辈子不变色的幸福;一双包装精美的筷子,传达的是快快乐乐和天生一对永不分离的好口彩;无锡的大阿福泥人是很可爱的礼物,刻上两人的姓氏印章便有了独特的魅力。
五、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六、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七、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三一、情况介绍
新郎新娘住相邻的两个村子采用传统的花轿婚礼形式但为了造声势要到周边的村子绕一下
二、迎娶
8:00 花轿 盘鼓 舞狮队 唢呐队 在男方集合
8 : 30 花轿启动出发
9 : 00 到达女方
9 : 30 从女方出发(路过每一个村子都要停下来,舞狮子,吹唢呐,颠花轿)
11 : 00 回到男方(我们这里农村的风俗,女方亲友先开酒席吃饭,男方所有人等着女方吃完了,再把女方的人送走才开始典礼)
11 : 50 典礼开始(典礼要求:新郎的父亲耍求不能太煽情,要热闹就好)
三、典礼仪式
1、入场仪式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是公元XXXX年。在这个欢声笑语喜气飞扬的大喜口子里,将有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在这黄河岸边,在这美丽富饶的大李庄李家大院,举行他们盛大的新婚庆典。这就是我们的李XX先生携赵XX**,喜结良缘,共蒂缘盟。看,那悠悠的白石正在天上自山的飘动,听,百灵鸟儿正在枝头娱乐的歌唱。这天使般的新人已经踏七了幸福的好地毯,就要步人这神圣的婚礼的圣殿。现在,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吉祥喜庆的鞭炮,还有这欢快的盘鼓有请这一对新人有请这一对新人闪亮登!!
2、营造气氛
各位来宾别再慌,亲朋好友也别再忙。男左女右站在两厢,一对新人站在中央闲言碎语不再多讲,听本司仪慢慢往下唱。
那个先生们,太太们,**们,老少爷儿们。那个端茶的送水的,站在那边哼小曲儿的,忙完没事迎圈转的,喝茶叶水嗑瓜子的,咱们都往前站。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这一对新人来结婚,还得众朋友们来捧场那个大哥二嫂二叔四婶五舅六始七大姑八大姨九姥姥十奶奶,以及在场的所有来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祝福吧。(来宾鼓掌)
感谢各位这稀稀啦啦的掌声。
3、盘鼓表演
各位来宾带着笑颜,金龙彩风结了良缘,天喜地喜喜临门,让我们用欢快的盘鼓贺新人!!!
(四十盘盘鼓冲进院子中央,四十名小伙子抡圆了膀子,摆出造型,鼓声大震 8 分钟)
4、颁发结婚证书
婚姻法有规定,结婚要有结婚证,明媒正娶还要亲朋好友来证明。就在我们颁发结婚证书之前,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耍来问一问一对新人。首先让我们来问一问英俊潇洒的李xx先生,请问您爱不爱您身边的这位如花似玉的赵XX**?爱?您到底爱谁,您是爱他(用手向台下一指)还是爱白胡子那位?您得连起来说。(新郎:我爱赵XX)啊哈,我们的新娘信说了,他说的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那么再问您,我们的新娘子长的美不美?(新郎:美)俏不俏?(新郎:俏)再给你介绍一个要不要?(新郎:不要 》 我说你也不能要,如果敢要的话,让你变成高柜(跪)低柜(跪)床头柜(跪),让你长跪不起。那么再来问问这位如花似玉的新娘子赵XX**,您爱不爱您身边的这位英俊潇洒的李xx先生? 《 新娘小声:爱 》 您说什么?(问台下)听到没有朋友们?您的声音似乎太小了一点,朋友们都没有听到,但我是非常清楚的听到了您说的是不爱,如果您不爱的话,我可就爱了啊(一挽新郎的胳臂)走,咱们两个走。我这叫王老虎枪亲大声点好吗?(新娘:爱)好。回答的是非常响亮。那么问一下您都喜欢李XX先生哪些优点?(新娘回答)那么再问一下他有没有什么缺点?没有?确实没有?那么他晚上洗不洗脚?(回答洗或不洗都不对 》 洗(不洗)?您是怎么知道的!!
好了,采访告一段落,下面颁发结婚证书,谁先拿到谁就是家中绝对的一把手。(话音未落新娘就把结婚证抓到手里了)哎哟,我还没喊开始您怎么就下手了看来我们的李XX先生是甘当绿叶衬红花呀,恭喜你成为一个标准的模仿丈夫。
5、新人台歌唱
现在呢,我们这几位新人要为大家表演一段他们准备了很长时问的歌曲一(知心爱人)掌声欢迎。
好,好。唱的真不错,听罢了之后是绕梁三日啊。别高兴的太早,是绕着粮店跑二天。呵呵,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6、结束语
正是这情的力量产生了这爱的磁场,这伟大的爱终于感动了上苍。在那柳树下小河旁,他们情深意长,在那绿防里草地上,他们又互诉衷肠,在那美丽的包公湖上,他们还荡起了爱的双浆。他们经过了长达,二十分钟的恋爱,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婚礼的殿堂。她用柔柔的月光织成了出嫁的衣裳,他身披五彩的霞光迎娶了他梦中的新娘。这一对宿命的鸳鸯,在那爱河之中翻波荡漾。那午夜点点的星光,正是他们心与心碰撞出来的光芒。现在就让我们所有的朋友共同祝愿,祝愿这二位新人花好月圆,携手并肩,在那爱的路上,共同创造他们美好的明天!!!!
7、请父母
小两口今口能成亲,家中的长辈操透了心。有请父母上台。
在这代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中,是昔日一个顽皮的少年,长成了今天这英俊潇洒的新郎,这其中,包含了父母大人对你含辛茹苦的培养。那青山高,碧海深,难以比拟这父母恩。向亲爱的父母大人深深的二物躬。
一鞠躬 谢二老养育之恩。
再鞠躬 谢二老操劳费心。
三鞠躬 祝二老福寿康宁。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男方的所有亲戚都要逐个上台接受新人行礼,包括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妓父母,舅父母,表哥嫂,表姐夫。太繁琐,在此省略。)
8、夫妻对拜
这个躬鞠的深不深,就可以看出感情深不深。
一鞠躬 相互尊重 相敬如宾
再鞠躬 相互信任 永远忠诚
三鞠躬 相互理解 幸福一生
9、感谢所有来宾
感谢所有来宾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代位新人的新婚大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关心,照顾,帮助。在此,新郎新娘向大家深深的三躬答谢。 ( 面向前方 )一鞠躬(面向左方)再栩躬(面向右方)三鞠躬
请各位来宾每十位一桌自由结合,咱们共进午餐。典礼到此结束。
2019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四一、指导思想
xxx将在“xx”期间举办一档具有时代气息的,由社会新婚夫妇参与的集体婚礼综合节目。该活动本着简朴、庄重、热烈、典雅的原则,力争办成一个文明、高尚,体现现代青年生活的集体婚礼。
二、活动名称
以体现青春、浪漫为基调,市首届xx“地久天长”集体结婚典礼或《喜临门》、《心心相印》、《相约金秋》等。
三、参与范围及报名方式
凡是思想道德高尚、积极向上、适合婚龄要求的青年均可报名参加。报名可通过xxx等渠道进行。本次活动拟定10对至15对新人参加。
四、举办时间
秋天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举办时间定于xxx
五、举办地点和场地
场地可放在新城影剧院、新城广场、芒砀山旅游区。
六、举办形式及流程
1、开场以喜庆、欢快的大型舞蹈拉开序幕。
2、在情歌慢舞中数对新人逐个上场,场面热烈、喜庆、大气主持人对他们一一介绍,并让他们每人说一句爱的简言。
3、活动中采取文艺节目与新人的表演穿插进行。即、文艺节目与新人们的表演结合在一起,新人根据他们的特长和能力表演节目,也可以讲述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
4、游戏贯穿活动中,通过游戏《过鹊桥》、,点秋香》、《吃开心果》等,还可邀请亲友上台参与游戏,达到台上台下互动的效果。
5、举行集体婚礼:全体新人在《婚礼进行曲》中,身着礼服、婚纱在少年们手持鲜花的族拥下缓步上场,喷花、礼花在舞台上形成花的海洋,让欢乐、让jq在这里绽放。请主婚人讲话。请市领导做证婚人宣读证婚词。全体新人拜天地。请有关社会知名人士颁发集体婚礼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6、整个活动将以xxx的形式对外播出婚礼盛况,以喧然活动气氛、提高活动品位、增强活动的社会效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