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结婚习俗是怎样的?有那些习俗

贵州结婚习俗是怎样的?有那些习俗,第1张

婚 嫁

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订 亲

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传庚”。男方父母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择 期

订亲之后,男女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樊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迎 亲

民间也叫“过期”。迎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称“暖郎酒”,女方叫“梳头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齐楚,披红挂彩,坐轿或骑马,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鞭炮锣鼓声不断。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凤冠,顶头盖,红袄罗裙,拜别祖先后上花轿,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然后,新郎轿(马)前导,新娘花轿及嫁妆后随,锣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轿后,由牵亲娘子搀扶新娘下轿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怀酒。当天“闹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参加,谓“三天无大小”。其间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建国后

国家颁布《婚姻法》,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被废除,旧的婚礼仪式也随之改变,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婚礼多选择在国家法定或民间传统节日举行。50-70年代以简朴为荣。女方不要彩礼,男方不计嫁妆,步行或骑自行车迎亲,礼仪大方朴素。国家公职人员结婚,一般在机关内举行典礼仪式,以喜糖烟茶待客。民间虽宴请亲友,但也较简朴。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某些人家为婚嫁购置高档家具、家用电器、以小轿车迎亲,并连日大宴宾客,往往使双方家庭多年积蓄为之一空,也有些青年和家长崇尚节俭,不摆阔气,不受礼,不请客,让新婚夫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集体婚礼,在热烈而朴素典礼仪式之后,新婚夫妇共植同心树,这既象征爱情天长地久,也为绿化环境作了贡献,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而逐渐形成新的风气。

旧时,男子失偶再娶,礼仪与初婚相同,谓“续弦”。女子一般不再嫁,再嫁曰“再醮”,俗称“再走一家”。再嫁无仪式举行,男方着人迎至家中即可。建国后寡妇再嫁得到社会肯定和法律保护。

寿 诞

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岁、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

丧 葬

旧时兴土葬,对棺木(也称寿木)特别讲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入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夜间由死者亲人陪伴,停灵3天。然后由孝子孝孙送至墓地掩埋。

建国后

上述丧礼中属封建迷信的活动渐废除。70年代中期提倡火葬。国家公职人员及大部分市民,遇丧事只设灵堂,置花圈、挽联,开追悼会,家属亲友佩黑纱于左臂寄托哀思,礼仪肃穆庄严。近年来,少数地方在民间丧仪中有些旧俗又有所抬头。

贵州一新郎在去新娘家接亲时,原本是要喝拦门酒的,但是没想到成了剥玉米,看到这个视频的过程,也会让人禁不住大笑起来。因为当地结婚的习俗是要喝酒的,但是因为很多的年轻人都是不愿意喝酒的,而且喝酒之后还会影响到婚礼的进程,所以新娘和她的伴娘们就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拦门酒换成了剥玉米。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保证了热闹的风俗习惯,也非常的文明,也不浪费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很多网友都评论:接亲时顺便把些娘家的活儿给干了,一举两得,非常高明。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现在很多结婚的人都会出现恶俗的婚闹,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不好,而这位新娘想到的办法是非常的好的。

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结婚习俗,所以应该尊重当地的习俗,而且在年底结婚的人是非常多的,因为在这时因为要过年,所以办喜事的高峰期就是春节。贵州有很多地方结婚都是有“拦门酒”这种习俗的。就是在新郎去接新娘的时候,在门口要喝数杯的酒,只有通过娘家人满意之后才能放行。这个习惯在贵州流传是非常广的。贵州这位新娘就非常聪明,把拦门酒换成了剥玉米。

把拦门酒改成了剥玉米是非常的有创意,当然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新郎第一天就招人帮丈母娘家把农活都给干了。所以这种方法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因为有些婚闹是非常恶劣的。拦门酒也是很多地方结婚时的习俗。拦门酒是用来看新郎的身体如何。很多地方的一些结婚习俗都会恶搞,这样很伤人,同时还会导致大量的酒水浪费,所以把拦门酒改成包玉米,这个创意是非常好的。

本人是贵州汉族,关于你的问题,我所在的地方比较传统的做法是:

第一、可以肯定的是结婚是女方先办喜事,但男女两家的喜事都是挨着的两天。

比如婚期是一个月的初一、初二这两天的话。

那么初一主要是女方家办喜事,因为这天新郞家来迎亲,女方的亲朋好友则来祝贺兼看望将嫁女,与将嫁女话别等等。第二天一早新娘子就出嫁了。三天后会和男方一道回娘家“回门”。

初二主要是男方家办喜事,因为这天才把新娘子接来。男方亲朋好友来道贺的顺道也要看下新娘子长什么样嘛,以后才能认识。(其实对两家来说,两天都是办喜事,不过两家侧重的是哪一天有所不同。对男方来说,第一天虽不是主要的,但要请人去迎亲也要小办一下,对女方来说,第二天新娘嫁出去了,也要继续招待留下来的亲友)。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结婚要两天才形成这种现象的。

第二、关于过年,我们一般是在男方家过年的,但新年期间肯定要去女方家拜年。

本人阅历有限,所说只是我们那个地方的做法,其他地方或者少数民族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我不清楚。再者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也不清楚。总之截至目前,我们那里结婚不办喜事则已,如果要办就是按上述讲法来办的。另:我们那里离贵阳不远。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建议:直接咨询你所说的当事女方最准确,或者让她去问家里,她家里要求怎么弄你就怎么弄就可以了。

离娘肉是贵州农村的一种传统的嫁娶习俗,象征着女儿是娘亲的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如今新娘子要嫁到婆家,被新郎把自己的心头肉接走,所以就要赔偿给娘家一块。这是一种非常让人伤感的婚礼习俗。

在旧社会有条件的家庭,往往会在婚礼前一年就开始悉心喂养一头猪,在下聘的时候,请到村子当中有名的屠夫,把猪进行宰杀,砍去猪头和四肢,然后把躯干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婆家在婚礼当天招待亲朋好友,另一半作为新郎带去女方的娘家的礼物。女方收到这扇猪肉之后,要当着新郎的面把骨头剔除,然后把带着皮的猪肉砍下一半交给新郎新娘带回婆家,象征着新郎把娘家人身上的肉接走了。

一般情况下,新娘的母亲都会一边剔骨,一边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让人心中五味杂陈。现代社会没有这么讲究,一般是提前一天去购买新鲜的猪肉。但是想必新娘母亲的心情是恒古不变的,自己娇养长大的宝贝女儿,即将离开娘家去成为别人的媳妇,对于母亲来说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

其实这种传统的婚丧嫁娶的习俗,也具有一定的封建思想的愚昧。它把女性固化,认为新娘离开娘家就成了婆家的人,需要在婆家孝敬公婆,听丈夫的话。如今这个时代,男女平等,女性独立自主,婚姻中拥有同样的话语权,对双方的长辈也是同样的孝顺和敬重。所以很多家庭在结婚的时候已经不再进行离娘肉这样的传统习俗。

一般都是落后的农村出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举办这种仪式。我们需要注意,女性结婚并不代表丢失自我,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丝毫不会影响自己对娘家的牵挂和照顾。

这种习俗在很多地域都有,与其说这一场景有爱,倒不如说双方接亲的人员较为会做人,也做得很得体,我也见到过相关的相遇,包括红白,借此说说这相关的事。

一、类似贵州的这两辆婚车相遇的互换捧花,还有互换手帕、头饰的。

我的家乡在广西,我这边的婚俗当中,只要是相遇的,也会有交换的情节,而能够交换的物品很多,中式的有盖头、饰品、手帕;西式的有捧花、手套等等新娘的东西,当然,嫁妆倒是不会拿出交换,像我家乡当中,嫁妆里面就有“一担”,里面有基本的洗漱用品,也有各种锅碗瓢盆等等,虽然都不值多少钱,但是却是不会互赠的,这也是在民俗当中的一些小原则。

我嫂子在结婚的时候,就遇到了另一位新娘,当初是我开车接的亲,因为嫂子是异地的,“行嫁”的时候是从高铁坐到我们市里面的高铁站,而我们就到高铁站接亲。然而,她出高铁门口的时候,有另一个穿婚纱的女孩也向着门口走来——她俩是同一天结婚,那个女孩嫁另一个离我们比较远的镇。

在两方人碰上的时候,也是提议着互换信物,只是我嫂子按的是中式的婚俗,而她却是西式的婚礼,在交换的时候还有些跟随行不太搭——毕竟穿婚纱的拿个红帕子没什么,但是穿大红旗袍的新娘若是拿个白手帕或着盖个白头纱,就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了,具体是什么场景请自行脑补一下。

后来,她们俩交换的是耳环,因为都不是结婚的那一对,是平日里自己戴的,后面还相互留了****,平时她们还是会约着到市里逛个街什么的。

二、婚期一样在路上遇到的不少,但是要有爱也得看双方的亲属如何。

婚车相遇的确是有这样的习俗,但并不是每一对都会如此有爱的,自然也会有拎不清的,而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带这种撞婚的体质,这次也让我遇上了。那是我基友的婚礼,同样是我开车,不过这次接亲的不是高铁站,而是机场。

我到机场的时候,比预期的时辰早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我们到了之后,却等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接到人,电话也一直都按掉不接,后面新郎联系上时,新娘在派出所,一起的还有另一个新娘。事情是这样的:

我基友的新娘跟另外那个新娘坐同一班飞机,并且在位置上相隔也不远,在飞机上倒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双方在比美而已,然而,在下飞机的时候却发现两个是到同一个城市,这回就有了攀比之心,于是就纷纷的双方家属一起秀“嫁得好”。

然而秀是秀了,却好死不死一个嫁得好,一个是咬咬牙撑面子的,而我基友那一位是嫁得较好的,但是偏偏却没那么好相处,在对方按着习俗提议交换信物的时候,基友的新娘这边就开始反唇讥笑,惹得对方那叫一佛出窍二佛升天,于是双方就扭打起来,后面就到派出所去了。

有人肯定想问,那么这两对新人后面怎样了?

对面那一家我不清楚,反正我基友是离婚了,原因不明。不过她在我们村里的名声不是很好,不管跟谁都能吵起来,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跟基友提离婚了,具体离婚之后是什么样的故事,我也不清楚到底为什么。

三、除了遇喜的还有遇丧的,一般是白事先行。

另外,遇了喜遇喜之外,还有“红遇白”,红事遇上白事,有很多人都会生出一种“倒霉”、“晦气”的意思,遇上之后,却多半都会让白事先行,因为“死者为大”。当然,这种相遇就不会交换什么信物了,因为红事先不说,白事的信物相信一般人都不会想拿。这一种我倒是没有自己遇到过,不过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还是有人碰上的。

据她所说,她当年结婚,就是自行出的门,后面遇上白事,让白事先行,结婚几年以来到是奇迹似的顺利,或许在习俗当中,有某些东西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而言之,婚车相遇互赠礼物,是很多地方都默认的,并不是陋习。

1、首先也是重中之重买当年茅台酒,存起等到孩子嫁娶或者考大学拿出来庆祝至于数量按家里情况来;

2、然后就是彩礼依照家庭情况来就是给女方家里票子,本地贵阳人看到这两样都OK女方对你就赞不绝口了;

3、不过贵阳人都比较开化不像县份关键是女孩好有能力给女孩子幸福这在贵阳就是很好的女婿了。

贵州瓮安县嫁娶风俗

请媒 男孩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解娃儿、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

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烧大香 定婚仪式,是通过“烧香”进行的,所以将定婚叫做“烧大香”。烧大香这天男方要送去几套价高质好的料子布、衣服、几双皮鞋和女方派送数量不等地糖、粉(面)、猪腿及条方肉。还有米花、米线以及龙凤烛、大香、纸钱、鞭炮等,烧燃大香,便是定亲的象征。“烧大香”的高潮在当晚十点后举行的摆礼。女方家张灯结彩,整个山寨的族人也会来帮忙,看热闹。主人家中堂摆八仙桌,礼盒置于桌上,里装有木梳、头绳、刀头肉、豆腐。下摆衣物礼品。然后,点燃大香,烧上纸钱,敬祭祖先。婚事便正式定。

拜年 逢年过节,准女婿都要背礼物去给女方家及直系亲属拜年。日子必须选在双日,即新年初二、初四、初六……,表示好事成双,夫妻和好。女婿为表示诚意,一般在初二就去拜年。久而久之,初二成土家人给岳父母家拜年的专门日子。拜年的礼物为猪腿,用红纸条包一圈,意为吉祥圆满,另外还有几方猪肉,亲属一家一方 6个糍粑或花甜粑。拜过年后,不论远近,岳父母都要留女婿耍几天。女婿回家时,岳父母及近亲都要打发“回礼”,一般为钱币或糍粑。姑娘则要给男方送两双新布鞋。

讨年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过礼 在女方家办“花圆酒”的一天,男方要请能说会道的人谓之押礼先生,扛半边猪肉,背上给新娘的衣服,首饰,梳子等物,由媒人领队送到女方家,叫“过礼”。“过礼”的猪肉一般要和次日押礼用的肉条方同一猪,意为全猪,是补给女家办婚礼酒席的礼物。

开脸 土家姑娘的头饰是脑后梳一根独辫子。在辫子根处扎上红绳,再插上两朵鲜艳的山花。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亮彩 “花圆酒”天,新娘家将全堂嫁奁分别摆在院坝,堂屋中炫耀,叫“亮彩”。一般是将家具、农具之类的嫁奁,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女方家院坝,写上“某某堂上封”的封条。堂屋一侧摆上两张方桌,将新做的红红绿绿的被子,叠成一堆,多者为富有。盆盆、碗碗、瓶瓶之类,堂屋靠后的桌上摆一边,里里外外,琳琅满目,富丽堂皇。

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迎亲队 迎亲队人数多少显示着家的地位和势力,也表明女方嫁奁的多少。迎亲队的成员要与男家同姓,禁忌与女方同宗。其成员的职责分工细致有序。诸如执事,礼官、作揖童子,外八仙、内八仙,迎亲客,持喜把、带备礼等,各司其职。迎亲队出门时要饱饮一餐“发轿酒”。动身时间看路程远近,一般以晚饭时抵达女方家为宜。在女方家住一夜,次日早晨迎接新娘一起返回。

拦门礼 迎亲队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到新娘家朝门前,便住轿歇步。女方家族人早用一张大桌子把朝门拦住。桌子上放有礼箱、酒壶,酒杯、香烛。女方的执事站在桌首,等待着男方的礼官接受挑战。一个在外,一个在内,一个要进,一个要拦,便有“拦门礼”和“拦门礼词”,所谓“拦门礼”就是双方礼官比口才,比肚才。若女方讲输,就得乖乖地搬开桌子,让迎接队进屋;若是男方讲输,迎亲队一夜莫想进屋。除非男方礼官从桌子下面钻过去。其实,拦门是一种托词,待女方家客人酒宴结束,打扫干净院坝。一个红贴一招,迎亲队也会顺利进屋的。

摆礼 迎亲队进女方院坝,将花轿放好。男方礼官便在女方中堂摆礼祭祖。神龛下的大方桌上摆刀头肉,供果、水酒,以及送给岳父母、亲属的猪腿、猪肉条方、面条之类,此时灯明烛亮,鼓乐齐鸣,爆竹轰响。男方口中念念有词,行奠酒仪式。女方执事要给男方执事“送香”,即将燃着的香束交与对方。接香人要双手交叉而接,双脚也要交叉而站。“香火”谓之氏族延续,交叉而接而是取其往返循环之意。男方押礼先生,从院坝开始捧香叩头,一步一叩,一直叩到中堂,要叩九礼十参,非常虔诚、严肃。若有半点不周,就要遭对方族亲唾骂,甚至引起械斗或毁婚。

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梳头仪式 夜深人静时在新娘的闺房里悄悄地举行,非常庄重,母亲把女儿的头发解散,用男方事先送来的黄杨木梳子象征性地梳几下,然后由一位心灵手巧的婶或嫂把新娘的头发梳理成粑粑鬏或兰花头,再抹一层茶油,使头发乌黑油亮,光泽可鉴。若是富裕人家就更为讲究,在头发上插银质的金瓜针、茉莉针、麻花针、瓜子针,银针三支、莲蓬一支、芭蕉扇一对。有的还戴箍箍帽,帽前缀一个银宝花,银宝花上钉一对龙,龙后一对凤,凤后一对虾,虾后一对银帽襟,襟下缀凤九只,凤后各含银摆坠三颗,行走时,坠摇晃,闪闪发亮,光彩夺目。梳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能重复,意思是新娘出嫁夫妻一世恩爱,白头到老。梳头时新娘要唱“哭嫁歌”。新娘举行梳头仪式后,表示她从此就是一个已婚妇女,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美丽动人。

辞祖宗 新娘身着红色的露水衣,从闺房内哭嫁出门,哭别祖父母,父母,兄嫂,姐妹后,手拿两把筷子,由两长辈妇女搀扶出房来到堂屋,举行辞别祖宗仪式。姑娘明知即将独立自处,便以此讨个两相吉利,然后向满屋的亲人跪拜,再向大门走去,踩上四方斗,把筷子朝前后各丢一把。后面一把谓之留给娘家的“财气”,愿娘家丰衣足食;往前方甩一把,谓之带走一些“财气”,家旺人兴。甩筷子时,前后都有男女两家的人侯着,筷子一旦甩出,即有人接住。

背亲 新娘上轿时,要由新娘的亲哥哥把新娘背出大门至轿内,谓之“背亲”。“背亲”时,背亲布由新娘的哥哥斜挂在身,新娘屈膝倾伏其背。新娘双脚不能沾地。“背亲”过程中,送亲的人撑开“露水伞”在旁边扶着新娘。新娘则作不愿离去之扭捏状,且捶其哥背放声悲哭:“我的哥呀,我的亲哥哥呀!两个瓜儿一根藤。哥呀!你全不顾那兄妹情啊!”此情此境,令围观者动容。背亲的哥哥和最不愿让人见着泪水的男子汉们,也难免低头而泣。

坐轿 婚轿的木料一般要选用枝叶繁茂,主干粗壮,既开花又结子的树木,其用意是用这轿后,新娘以后有儿有女,子孙繁衍。扛也要选择一个树圪蔸上长出的一样粗一样高的“双胞胎”杉木,象征夫妻团圆,百年和好。待新娘坐上轿后,轿子被迎亲轿夫抬起。早已候在旁边的新娘的姑、婶、姨、嫂们一哄而上。抓住轿扛便往后拖。这样一前一后往返三次,“拦轿”仪式即算收场,娘家这才正式发轿。此时,两个小伙子各执一支喜把(葵花秆火把)在前引路。这时新娘头搭露水帕,腰佩青铜镜,剪刀和七根茅草,准备在途中每遇一个土地庙或过一道河沟,要剪去一节茅草,意为照妖避邪。

抬轿号子 抬花轿的人,均年轻力壮,一旦走出女方家山寨,进入平坦大道,抬轿的人尽情地抖动,摇摆花轿,使新娘坐在里面既舒心又惊怕,有时抖得新娘头昏眼花,翻肠倒肚地呕吐。山寨间山路陡窄、崎岖,轿前的轿夫得随时给后面的轿夫通报路况,以求密切配合,免出事故。这种前面通报后面应答的言词,土家人叫“报路歌”或“抬轿号子”。

撞轿 如果两支迎亲队在同一条路上相遇,就要“争大边”,即争走路面靠山的一边。两顶花轿相遇,称之撞轿,两边新娘都从轿子里出来,拼命争大的,互不相让,两个如花似玉的新娘,亡命地向对方跑去,或争斗于野草藤蔓之中,或攀登于悬崖峭壁之上,围观人群,则呐喊助阵,镏子放肆地敲打,唢呐死劲地吹。如果相遇者沾亲带戚,两边主持人自会快步相迎,讨一个和解之法。所谓和解,则是两个新娘互换一只鞋穿,表示谁也不抢谁的运气。于是,双方亲亲热热擦身而过。各走各的路。

铺新床 花轿刚从女方家抬起,装有被条、蚊帐、垫单等的“缆书室”要走在迎亲队伍前,男方家要用此铺新床。铺新床的妇女要有儿有女,夫妻成双,为人谦和。床上要垫12捆稻草。新床铺好后,撒放一些瓜子、花生、核桃、板栗、橙子、枣子之类的东西。待新娘入洞房后,让小孩们上床去抢果子,翻找红蛋,打筋斗,以致将新床翻得乱七八糟、主人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因为这象征着新娘以后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新床不准未婚女孩去摸去坐,若未婚女孩摸床,以后有第三者插入。也忌讳孕妇去坐,玷污新床,不吉利。

回车马 在花轿未到之前,在院坝边的必经之路上,摆放一张方桌,桌上放一个猪头,一壶酒,二只酒杯和香纸烛。待新娘抬到桌前。掌礼先生请轿夫们抬着花轿稍等候,进行燃纸烧香,点放爆竹,轿夫抬轿绕桌一周,即谓之“回车马”。

下轿 花轿放下后,“牵娘”走上前打开轿帘,将新娘牵起下轿进屋。新娘跨进大门坎时,不能踩在门坎上,若是踩着门坎,会被人指责为“太好强”。认为门坎附着守门神,踩门坎即有欺主之嫌。所以,“牵娘”会扶起新娘向上悬空带过。跨过大门,从一只米筛上踩过。或将米筛踢开。全由新娘自己决定。踩米筛而过,意味着当晚新娘可与新郎同房,否则,新娘身上“不干净”,不能同房。持筛人动作十分敏捷地收走米筛,放和收都在瞬间进行,但新娘的动作,新郎已然明白。

拜堂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闹洞房 婚礼当晚,全寨男女老幼都去闹新房。按土家习俗,新婚三天,不分尊长老幼,皆可说笑取乐。进入洞房,有一定的规矩,新娘站在门口,进去的人必须对四言八句,对得上的进,对不上的要唱歌后才能进。闹洞房主要是开新郎新娘的玩笑,要新郎新娘装烟倒茶,唱歌做游戏,猜谜语,说四言八句。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最后“牵娘”引来一个 男童,要其揭开红纸封盖的新马桶的盖子,抓出里面的糖果,然后往里面撒一泡尿。

回门 新婚第三天,岳父母打发年幼的晚辈去接新郎新娘回娘家,谓之“回门”。回到娘家,吃一餐饭后,不论路途远近,新郎新娘都要当天返回。回门时,岳父岳母都要打发“回礼”,一般是钱币和办酒席时,特意留下的肉食,豆腐等,也要女儿、女婿带点回去,意为女儿当时走得急女婿又没赶得来,现在给予补偿,也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32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