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有一个很少被人知道的北方边塞,曾是一个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的地方,他们有着自己的婚礼风俗和 礼仪 。清朝建立后,很多南方的人流入了这个地方,并在此扎根,慢慢的南方的很多传统习俗与当地这些少数民族融合,使这里形成了独具民间特色的婚礼习俗。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北方汉族的婚礼习俗大全,希望你喜欢。
北方汉族的婚礼习俗
说来话长。那时松嫩草原的男女婚姻,受传统习俗影响,均以父母之命为大,媒妁之言为准。虽说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且 决定 男女双方后半生的幸福和痛苦,但男孩子订婚一般都是由男方家父母托媒求婚于女家。只有在女方家父母同意后才以先男家后女家的程序进行“相看”或称“相门户”的。那时“相门户”,男家要赏给女方装烟钱或押婚 物品 。之后,媒人将女方的“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请占卜者推算是否合婚,有无冲克等,如愿后,需“还帖”并议聘礼数目。择日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过小礼”,又称“挂坠子”。婚礼之前必将聘礼全部送往女家,称为“过大礼”或“通信”,并议婚期。聘礼之外还要有筷子、葱、粉条等物,女家留半,男女双方还要请“全科人”(父母双全)的妇女为新人裁衣,称为“开剪子”。过礼的数量和档次要由媒人与双方协商后确定。大都要一猪一酒或双猪双酒(一猪:即一口肥猪,重量必须100斤以上;一酒:一般为50斤),另外加成衣数套,单、夹、棉衣数套和一部分现钱。钱的多少按男方家的贫富而定,再由男方选一吉利日子,设酒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俗称“相门户”。然后女方家也设酒宴请媒人和男方家长,俗称“换盅”。至此,才算正式订婚。婚礼前日,女家宴请亲友、邻居、宾客,馈赠钱物,称之“助妆”或“添箱”。结婚日期多为男方决定,但也必须征得女方同意。男方将订婚时女方所要的一切钱物都要送至女方家,俗称“过大礼”。然后才能结婚。结婚过程一般需三天。
大娶需在两日前的午后开始设宴待客,有鼓乐班子做陪,称为“落桌”,并收纳贺礼。前一日悬灯结彩,中午的宴席称为“上马席”,宴后列仪仗,前有骑马者四、八不等,称为“对子马”,新郎十字披红戴花随之,后有花轿或“喜车”,内坐男童一名压轿。后为鼓乐班子,周游街市,称之“晾轿”或“走轿”。此日必祭祖拜坟。当天大摆酒宴,早上“四顶四”(四碟四碗),晚上“六顶六”(六碟六碗)。迎接老亲少友,在大门外搭起鼓乐棚作乐,俗称“开通儿”。备好接新娘用的轿车子。轿车也称喜车,即在大铁车上竖起四根立柱,用蓝色布围成轿子样,轿顶上用红布作成尖形顶子,俗称“晾轿”。
婚礼之日,天未亮列仪仗,去女家迎亲,女方设茶和果品等款待新郎,新媳妇穿上大红棉袄棉裤(不分冬夏)上轿同往。迎娶途中如遇另外娶亲者,新郎之间必互换物品。路遇庙宇、坟墓、水井等都要以红毡遮障。轿车进院后有的新媳妇还用衣襟兜个斧子(取“福”之意),由送亲者扶下轿车,在火盆上烤手或跨越。新媳妇手持宝瓶,胸挂铜镜,红巾遮盖头面。天地桌上置香炉、蜡烛、供品、弓箭、斗、秤等物,两位新人一同“拜天地“,拜后入新房,又称“洞房”。门坎置马鞍和铜钱两串,新婚男女从上边越过后撤去,将铜钱搭在新郎肩上。门内有童男童女一对分立左右,手持枣、栗子或五谷杂粮等物向新妇撒去。新郎揭去新娘头上的盖头藏于怀中,共同面对吉方“坐福”。新媳妇的装束在清朝及民国年间流行梳“撑子”或“京头”。新媳妇洗“开脸”之后共同进餐,称配亲饭或见面饭。主食为“子孙饺子”。当天都要大摆宴席,必须是“八顶八”(八碟八碗),主招待女方家送亲的和那些随份子钱(送礼)的男女老少。酒宴结束后,女方送亲的人告辞回家,男方家要送猪肉一块,称之“离娘肉”。老亲少友也都相继散去。是夜为洞房花烛,新人吃宽心面,亦有取笑者谓之“闹洞房”。翌日晨宴称“下马席”,亲友列坐,新郎新娘逐人叩头,分大小辈,受拜者必赏以金钱、首饰等物品。婚后三日或七日新人同去女家,称“回门”,大都当日归,婚后一个月新媳妇回娘家住对月, 春节 期间新郎新娘持礼品 拜访 亲友,谓之拜新年。
北方汉族的传统婚俗主要以一夫一妻为主,但在清末至民国年间,有钱人家也有娶二房妻的,俗称“娶小”,伪满时期也有三妻四妾不等。那时的青年男女一般16-17岁即结婚。
旧时的男女婚俗除青年男女到结婚年龄正常结婚外,还有一些特殊婚姻:
童养媳,俗称“团圆媳妇”。旧社会多因家庭贫寒无力抚养,将童年女孩许给他人为妻,因年小不能举行婚事,故养活在男家。一般的男都大女十多岁。女孩长到16岁后便完婚,童养媳为买卖婚姻之一,女孩处境大多都十分凄惨,吃不饱、穿不暖,受公婆虐待,丈夫打骂,不受虐待者极少。解放后逐渐绝迹。
招女婿,亦称“养老女婿”。只有女孩而无男孩之家,为传宗接代,继承家业,故招婿为子,有“活招”、“死招”之分,死招者要更换姓名,当作儿子,继承家业。活招不改姓名,待其老人去世,办完丧事后仍回原家。旧社会应招为婿者很受歧视,现在广为提倡,视之为荣。
搭伙,旧社会妇女因丈夫远出长期无音信,或被判刑而无力自谋生计,抚养子女的,寻一无妻男人,约定同居期限,互相帮助,到期即分开,也有延期或结为正式夫妻者。新中国成立后自行消灭。
寡妇改嫁,旧社会寡妇改嫁倍受谴责,认为有失贞操,改嫁者要受婆家的各种刁难,并勒索高额身价,受尽凌辱凄寒。有的寡妇走投无路跳井悬梁。
拉帮套,旧社会丈夫失去劳动能力者,妻子取得丈夫的同意,另找一男人来家同居,生活上得以资助或承担供养义务,原有夫妻名份不变。
北方传统的婚姻礼教是 历史 糟粕,尤其妇女受害最深。她们几乎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放后,尤其是新婚姻法颁布后,广大妇女获得了翻身解放。迷信婚姻则早已被人们所唾弃。
婚俗礼仪中媒婆的作用
媒婆还有月老、红娘、伐柯和冰人等许多称谓。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两家要想结得秦晋之好,即结为儿女亲家,这时候就需要媒婆从中牵线、说合,称为“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媒人也改成为“介绍人”。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而结成伴侣已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由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还是沿用传统作媒的方式,因而通过媒人介绍也是男女婚姻常见的择偶方式。
古代的媒人大多是专职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使人们的劳动、 教育 、 娱乐 的圈子大都局限在家庭里,家长对于儿女的婚事只能通过媒人的搭桥牵线才能缔结 成功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俗话说“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媒人只有嘴上功夫十分了得,才能获得相应的高收入。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 意见 之后,媒婆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在古代的传统婚俗礼仪中,媒婆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也成为 传统 文化 的一部分。
婚礼中三道茶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中有“三道茶”习俗,这是主家的待客礼仪。
“一道茶”又叫糖茶,实际上就是糖开水。贵宾驾到,不能怠慢,先将糖开水半杯献于客人,寓意是:甜心甜意。
“二道菜”是“蛋茶”,与其说是“蛋茶”,倒不如说是“茶蛋”,这是主家为防止客人饥饿事先用茶叶、酱油、五香、八角等原料加水煮制而成的,这道茶寓意:实心实意。
“三道茶”就是绿茶,杯中茶水只能斟至七成。斟不足七成就是心意没尽到,斟得过多就是“茶满欺人”,喝起来不方便。这道茶寓意:回味无穷。
1、手机:因为身上穿的婚纱礼服不好放手机,随意只能放包里。
2、红包:可以放新娘要发的红包,也可以是收到的红包。
3、梳子发卡镜子:用来对发型凌乱时的修补,夹子可以防止的掉落。
4、纸巾:必备之物,擦汗擦水
5、创可贴:预防各种小磨损,比如鞋子磨脚的时候,创口贴就很实用了
6、针线:防止婚纱礼服出现意外小损坏,以便及时修饰
7、零食:因为婚礼当天新娘几乎忙到没什么时间吃饭,所以可以准备一些高热量的小零食,补充体力。
8、化妆包:主要用来补妆,如果有跟妆人员的话就不需要准备了。
陪嫁箱子里放哪8样东西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子孙桶
子孙桶是陪嫁箱子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的外面一般需要使用大红包包裹,然后在桶里面也要放八样物品。分别是:红枣、桂圆、爆米花、卫生纸、筷子、五个红鸭蛋、红花生、柏树枝一小捆。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红色脸盆
在陪嫁箱子中,需要准备一个红色脸盆。红色脸盆中需要放置新娘为家公家婆准备的袜子和皮鞋,同时在鞋子里面需要放袜子、花生、糖。接着在另外一个脸盆中需要放桂圆、柏树枝、健康秤等物品。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床上用品准备2套
在陪嫁箱子中,需要准备一对枕头、一条红色被子,这个是新娘家从娘家带去给公公婆婆的。然后还要准备一套铺在新床上的,分别是:一条绿色龙凤被、红色百子被;三床盖被、垫被;一个双认证、两个枕头;红色床单。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糖罐子
糖罐子也是陪嫁箱子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同时在里面还要放一些糖,寓意就是甜甜蜜蜜。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红箱子
红箱子就是人们口中的压箱底物品。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日常用品
陪嫁箱子中需要放洗发水、毛巾、衣物、牙刷、牙膏等日常用品。其实放这些东西就表示自己的女儿已经出嫁了。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油盐酱醋
在陪嫁箱子中放油盐酱醋就是代表自己的女儿很能干。换个说法就是:女方父母向男方夸自己的女儿懂得勤俭持家,男方要珍惜。
结婚都需要准备什么——压箱钱
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会在陪嫁箱子的四个角中放一些压箱钱,这个就是给女儿应急用的钱。
其实是有的,每次闹伴郎的时候都会以伴娘为引,什么时候两个人都面红耳赤,游戏才算结束。
东北人结婚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白天从早上开始新娘就要提前准备好新娘妆了,一般在六点的时候,新郎这边就会开出车队,前往新娘的家中,给堵门的小姑娘们挨个发红包 。
然后再找新娘的鞋子,这是被娘家的小姑娘们提前藏起来的,只能靠新郎团的本事了。一切该走的流程结束后,就要将新娘接回新郎家了。
两人基本上要忙活一整天,喝喜酒,挨桌敬亲人,全天与各个朋友亲人拍照留念,中途还要被主持人拉到台上,说着宣誓的话,诉说对对方的爱恋和承诺,获得了大家一致的祝福后,才算礼成。
千万不要觉得忙碌了一天之后的晚上是轻松的。因为大部分的宾客走了之后,就要开始闹洞房了,这时候留下来的基本上是男方和女方非常亲近的朋友们,所以往往不在乎玩笑的尺度,图个开心。
一般在闹洞房的时候以游戏为主,咬苹果、吹面粉、口传纸、数硬币等,其实大家最想看到的就是两个新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做一些非常暧昧的动作,看着这俩人闹得脸红耳赤,尴尬不已,大家才会觉得相当开心。
但是也不可能整场的闹洞房都是由这两个人做主角,伴郎和伴娘也是游戏的一部分,有些明明是需要相当默契或亲密的配合才能完成的游戏也让这两人去做,自然是不合时宜的,但是伴郎和伴娘都是没有结婚的人,是有可能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好感,逐渐生出感情的。
所以主持人和亲朋好友们对伴郎伴娘开玩笑的目的除了活跃气氛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再凑成一对新人。如果朋友比较多,是伴娘团和伴郎团的话,那游戏只会更加丰富多彩,笑点百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