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民俗习惯是什么啊?

壮族的民俗习惯是什么啊?,第1张

  壮族服饰

  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山东日照地区的结婚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定亲礼:双方家长在确定婚姻关系后,会进行定亲礼,也就是确定婚期和彩礼事宜。

彩礼:新郎家会准备一定的彩礼给新娘家,彩礼的内容通常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婚床、家具等物品。

婚车队:新娘在婚礼当天会坐着豪华婚车从家中出发,一路上会有一队车队陪同。

婚礼仪式:传统的婚礼仪式包括迎亲、拜堂、祭祖、交杯酒等环节。新郎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进行拜堂和交换婚戒。

落户:结婚后,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居住地,进行户口落户。

这只是一部分山东日照地区的结婚习俗,实际的习俗可能因家族传统和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

婚礼仪式中为什么是爸爸带着女儿出场?

因为,女人是较弱的花朵,需要男人的呵护。婚前,女孩在父亲避护下成长,父亲宽阔的肩膀为女儿遮风蔽日,父亲是女儿的靠山。婚后,由新郎接替继续照料、保护她。老公承担起养家餬口、保护妻子的责任,老公就是女人的依靠。两个男人在婚礼上进行权力、义务、爱的交接。

父亲亲自将最心爱女儿的手交给新郎,父亲不再是女儿唯一的依靠,而是退居幕后默默的注视,默默的祝福。代表从此以后,女儿一生的重托、责任、幸福,将是眼前的新郎来帮他完成。

婚礼仪式中送什么给双方父母呢

可以送整套的内衣,贴身又贴心。我的朋友就是这样的,很感人。

婚礼仪式中父母的红包怎么送

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1 新人双方的父母在商量给新人红包的时候,红包的个数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出现一方给,一方不给。因为给红包的这个环节,都是在来宾的众目睽睽之下,来宾们都看着呢,如果双方父母给的红包个数不一致,就会给红包个数少的一方的父母,造成心理压力,也可能会因此成为来宾议论的焦点。

2 事先要把红包事先放在"明面"上

因为在父母给新人红包的环节,当听到儿媳、女婿叫自己的时候,父母一般都很高兴,光顾高兴了就容易把给红包的事情给忘了。

婚礼仪式中新娘婚纱被踩掉怎么办

啊,如果很长的话,没人提婚纱吗?该怎么办怎么办呗,走光就新郎把衣服脱了给新娘,如果没有,那干脆不管它或是撕了掉的部分,婚礼继续啊

婚礼仪式中 戒指忘带了主持人怎么说

这种错误不能犯的,主持人最好自己备一副假的放在口袋里,以防万一!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戒指如何如何珍贵,这小两口准备晚上洞房里交换,现在他们将交换的是一下深情的吻!掌声!

婚礼仪式中,新人的父母应注意什么

婚姻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作为新人婚礼中的重要角色,家长们在高兴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并安排好很多事宜,才能保证婚礼顺利且日后孩子婚姻美满。

1、男方——礼金、过大礼,把新娘娶进家门,家族就增加一人,男方家长会以礼金和礼物答谢女家把如珠如宝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礼金数字需得双方事前同意。

2、女方——回礼、嫁妆,传统上,女方会把一半的大礼回赠给男家以示礼貌。另外,女方家长亦会为女儿准备嫁妆,多半是以珠宝首饰为主。

婚礼仪式中中有请傧相是什么意思

傧相是指1,迎接客人的人。2,女子陪嫁。开启老新华字典31页有传。

您说的这个傧相可能是女子陪嫁。‘’伴郎伴娘‘’一词没有历史版本,不符合收录原则。

婚礼仪式中有什么浪漫的小环节

1既然想要结婚,一定是希望一辈子都可以快乐的在一起,但是小西在遇到周总以前的生活周总却从未参与,难免有些遗憾,不如将二人从小的照片PS到一起,比如说周总刚出生时的照片和小西刚出生时的照片,周总上小学时的照片和小西上小学时的照片,依次类推,这样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对方相伴,应该蛮浪漫的。还有,也可以用电脑制作他们二人老了时相互牵手看夕阳时的模样,再加上一些她们俩在一起时候的照片,或者曾经发过的简讯,可以将这些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在婚礼的时候放,也可以做成视讯,在每一张照片的背景音乐上花些功夫,说一些小西想告诉周总的话。当周总看呆了的时候小西拿着话筒从ppt大萤幕下面唱着歌走向周总,最后深情款款的说一声:老公,我爱您!小西会告诉周总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周总进场时 ,你安排所有的宾客都给周总送一朵花 。周总每路过一个宾客,宾客就会送他一朵玫瑰花 ,到最后当周总走到小西面前的时候 ,小西从背后也拿出一朵玫瑰花 要注意的是

(二)宾客给周总的玫瑰花是红的 ,小西给你周总的花是白玫瑰 (三)宾客给周总的花一共是99朵玫瑰 代表99份祝福和帮助

(四)周总走到小西面前的时候要把这99朵玫瑰送给小西, 然后小西再把拿的那朵白玫瑰给他

(五)他俩做个花的交换,就像戒指交换一样浪漫,但又有新意和好的寓意,然后小西现场对周总说一段感人的告白

3预备几个不同的盒子,现在的,5年,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每个盒子里面有周总对未来的小西所说的话,让她在那个时候把盒子再开启,盒子有周总保管,钥匙有小西保管

西式婚礼爸爸牵女儿出场谁左谁右

男左女右是中国人的习俗

婚礼仪式中流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仪式:

一、新人入场(新人手挽手踏上红地毯。步速慢,接受来宾的祝福。新人事先安排好在红地毯两侧放礼宾花的来宾)

入场方式:

1、新人共同入场(普通式)

2、新娘挽著父亲的臂膀入场,新郎在红地毯的3|1 处等待,再由父亲把女儿交给新郎,新人共同入场。(西式教堂式)

3、新娘拿手捧花入场,新郎在红地毯3|1处等待,新郎单腿跪下向新娘求婚,新娘把手捧花中最鲜艳的一朵玫瑰插入新郎衣服胸口的口袋,新人共同入场。(最浪漫的)

二、司仪简单介绍一下新人(新人目前的工作职务。司仪提问,新人现在的心情)

三、证婚人证婚

四、感恩仪式(父母仪式)

父母代表致辞

新娘向男方父母献花。

五、交换爱情信物(伴娘送上,新郎先为新娘戴戒指,新娘再为新郎戴戒指。戒指是慢慢的移动戴入,摄影师要拍一个特写的。戴上戒指后,向来宾展示一下。

新郎亲吻新娘)

六、倒香槟美酒。(两个人一起倒香槟酒,倒的时候慢一点,幅度小一些,免得酒杯破碎。)

七、喝交杯酒 (两人手挽手喝交杯酒,饮尽酒杯中的香槟。慢,一个过程。)

八、新人的祝酒词(视情况)

九、司仪宣布晚宴开始

第二仪式:

一、新人第二次入场

二、切蛋糕(新人共同执刀,由下往上,每层切一刀。每切一层,司仪会送一句话,跟着节奏走。)

三、新人互喂对方一口蛋糕,送给对方一句“甜言蜜语”。(各自想好送给对方的一句爱的誓言)

四、给父母吃蛋糕

五、抛花球

方式:1、未婚女子来到台前,新娘背朝她们,直接丢掷捧花。2、现场抽签的方式。3、直接给伴娘。

第三仪式:

一、新人第三次入场

二、新人向来宾敬酒

更多婚礼仪式详情建议你看一下婚礼流程安排::baikewed114/bentry_477,了解清楚婚礼各个环节的流程才能做好万无一失

壮族的风俗有: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137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