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结婚习俗
发媒 结婚前,先由男方“发媒”(请媒人),向女方索讨开单。男方按开单备置衣物、首饰、绸缎布料,择吉日送去,此后,男方按双方子女生辰阖婚,选择迎娶吉日。
吉日选定后,及时用红帖通知女方,供女方裁决。女方若不放心,可另请阴阳先生复阖。红帖比一般信封稍大,中间写“喜两姓文章”,两边写“良缘结成两姓好,选择配就百年欢”,内装“听用全书”,其内容为“乾(男方)命××为良,坤(女方)命××吉祥;择定×月×日,合卺佳配为双;先期×时开脸,坐向东北吉昌;平时上下车轿,车口宜向南方;妨忌马前三煞,龙鼠猴相躲藏;路逢井石树宇,宜盖红花纸张;六位门神拦门,五谷草豆撒扬;进门先拜天地,首拜南方为良;房中坐局西北,待到×时梳妆;谨防产妇孕寡,远避乃为吉祥;此日三星高照,他年贵子临房。末尾还要写“天地氤氲,威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铺房 完婚吉日择定后,女方开始筹备“铺房”,为女儿置办嫁妆。
铺房之日一大早,乡邻亲朋赶来祝贺,馈赠(又称“看饭”或“洗头”)脸盆、衣架、衣服、床单、被面、布料、梳妆台、镜子、枕头、门帘等,弥补嫁妆不足。待嫁女子“开脸”、“盘头”后,下午上祖坟化纸拜祭。
请知客 完婚日前,主人请本族各户及左邻右舍届时帮忙,称为“请知客”。在所请知客中,主人挑选知书达礼、见多识广者任“知客头”,总揽过事大权,负责安排,进行具体分工。
接着由主家、同族长辈和知客头一起研究安排迎女、请乐人、婚庆仪式、新房布置、接媳妇等事宜。一切安排妥善,主家设宴招待知客。
烘房 举行婚礼的先一天晚上,新郎的同萃人,如姐夫、表兄、表弟、朋友等,聚于洞房,划拳喝酒,戏闹一番,给新房中增添喜庆气氛。
迎娶 旧时分亲迎和不亲迎两类。亲迎时男方备轿两乘,男乘青,女乘红;不亲迎时只备一乘花轿迎娶新娘。无论是否亲迎,均由乐人一路吹打开路。清末民国时,改用轿车(畜力)。建国后,请乐人吹打风习消亡。50—60年代,改用席棚马车或牛车;70年代,改用自行车。80年代后,改用吉普车、面包车等各类汽车。
迎娶新娘,新郎多由同辈陪同,但南塬一带,陪同者为新郎长辈。去时,要携带凤冠、霞帔、化妆用品等。轿(车)离开男方家门,进女方村口、到女方家门口,均要燃放爆竹。
轿(车)到门前,新娘在伴娘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换鞋,蒙上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由伴娘(多是嫂子)搀扶,新娘走出家门,踏干草、过火堆后上轿。轿内须坐一小孩“挡轿门”,一般为新娘小弟或侄儿。进花轿时头朝轿外,背朝轿口。进轿后则面朝轿尾,放下轿帘。鞭炮声中起轿,新娘开始哭嫁。“哭嫁歌”内容各不相同,主要以新娘心境而定。新娘哭嫁,表示舍不得父母、兄嫂、弟妹,若上轿不哭,会被村人耻笑。
迎娶路上,若遇十字路口、大树、大石头、水井、庙宇,均要贴上喜贴,以示避邪。若与另一花轿队伍相遇,则被认为晦气,双方都必须停下,由新郎或迎女郎出面,作揖道喜,互换物件,以示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出丧,则被认为大吉大利。花轿中途不许落地,轿夫只能换人而不许歇脚。
轿至村口,鸣炮缓行,以示知家人,迎亲平安归来。至家门前,主家鸣炮迎接,迎亲者进屋喝茶抽烟。挡轿门的小孩,立于轿门前等候新郎赠红包。赠送红包后,轿门打开,送女客搀扶新娘出轿,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内盛麸子、豌豆、谷草及红绿黄各色碎纸片,一手向新娘头上身上抛撒,边撒边唱:“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随后,伴娘搀扶新娘,新郎紧随,慢慢步向花堂。傧相便宣读婚礼仪式开始。新郎面对祖先牌位磕头作揖、拈香祭酒,新娘起立,在傧相指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互拜,礼毕入洞房。
新郎、新娘由娶女客带领,步向洞房。洞房新炕上放有花生、红枣、核桃等物。入洞房后,看热闹的人一拥而上,抢抓炕上的红枣、核桃、花生,娶女客便唱道:“七个核桃八个枣,生下娃娃满地跑”,“吃了核桃枣,两口子不准闹,白天闹,黑了好”。
随后进入新娘“吃冷馍生葱”、“梳头洗脸”、“揭碗”等耍闹程序。
入洞房毕,知客头便大声宣布开席。一般娘家客先坐,接着才是主家亲朋,最后招待乡邻知客。
婚宴名目繁多,好坏以其家庭状况而异。建国前,菜为“四碗四盘子”、“四桶一柱”、“八碗四盘子”。50—60年代,为“十三花”。80年代后,大多为“四到底”,讲究全鸡全鱼。
席间,新郎在看酒知客带领下,以亲疏远近、辈分高低,逐桌为宾客敬酒。
席罢,宾客回家,新郎在门口拱手相送,但新娘不出房门。
闹洞房 左邻右舍,不论尊卑长幼,连续三晚,每晚直至深夜。耍闹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是让新娘新郎熟悉,促进夫妻感情。不论手段多么粗俗,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气使性子,否则就是失礼。闹的人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
回门 完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携新娘去丈人家,称“回门”。回门时要带酒、肉、莲菜、糕点等礼品。旧时,来到女方家中,要向主堂行礼,向长辈、岳父母磕头。中午,岳父母设宴待新女婿,新女婿还要给新娘的弟妹赠礼。当天下午返回时,岳父母还要给女儿、女婿赠衣物。
建国后,旧的婚姻形式和礼仪逐步废弃。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婚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所在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
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出现集体结婚、旅游结婚、夫妻同栽纪念树等新风尚。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同时存在。
1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了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测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渭南结婚风俗是指的陕西渭南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在秦汉时期渭南就是非常有名的地方,这里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来了许多的文化瑰宝。渭南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那么渭南结婚风俗内容都是有哪些呢?
相信经常看古代影视剧的人应该提起渭南都会想到很多人,渭南的文化历史底蕴可以说是非常厚重的,可以说它的很多的风俗习惯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下面就来说一说渭南结婚风俗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定亲,渭南地区的人也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决定要结婚就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来定亲,要邀请男女双方的父母以及直系亲属在一起吃一顿饭,在饭桌上女方将所要的彩礼数目告诉男方,然后男方家长要送给女方见面礼,女方家长送给男方小礼物,这婚事就算是定了。
二:过礼,男方要在领证前将女方所要的彩礼送到女方家中去,而且男方要注意的是,三金这是女方不用说的,男方一定要准备好。除了礼金和三金之外,男方还应该准备一些糖酒烟茶、糕点等等当做礼物。
三:结婚讲究,渭南地区都是以面食作为主食的,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在结婚的时候要有花馍来作为贺礼。这个花馍一定要是使用的最佳的精粉,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面塑,以表达对于新人的祝福。要注意的是这个花馍是只能够观赏不可以吃的。在婚礼的喜堂两侧都是要有面花柱的,通常都是有婚主的嫡系亲属提供的,面花柱的柱芯都是用干箔围成的,柱面用红纸裹,在柱面上还要插上红色的筷子缠上红线,要分成9层到11层绑好各式各样的面花。另外还有一个新娘子挂老虎的做法,要将娶媳妇路上不吉利的消除掉,寓意新媳妇欢腾如虎健康长寿。
看过以上的渭南结婚风俗大家是否觉得很好玩呢?不过结婚是很累人的,大家一定要多抽出来时间准备婚礼,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轻轻松松的打造一个完美婚礼。
中式婚礼流程
凤冠霞帔、长袍马褂的服装,笙锣开道、浩浩荡荡的轿队定会为想依
照中国传统习俗、弘扬主族婚礼特色的新人留下难忘的一天。
中式婚礼习俗及程序
提亲及过大礼时下当一对恋人决定结婚,通常邀请双方长辈见面。由
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过大礼的
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发
菜等。女家收下聘礼,婚约正式成立。双方家长并讨论婚礼形式,日
期及地点。婚前习俗礼仪双方家长见面以后,两家开始分别向外宣布
婚讯,召手准备。新娘的父母邀请亲友时要向亲友邻居分发男家过大
礼时送的喜饼以示女儿要出嫁。 女家开始准备女儿的嫁妆,并要在婚
前同清单一起送到男家。男家则举行“安床”仪式。 婚礼当日庆典结
婚当日清晨,女家为女儿举行上头仪式,男家为新郎举行“加冠礼”
,均表示儿女已长大成人,从此将要成家立业了。新郎于是率领众亲
友去女家迎亲。在女家门前,照例要被女方的众朋友姊妹故意阻拦。
男方只有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并交足够开门利是才被容许迎娶新娘。
于是一对新人和众亲友一起去拜见男方父母。新娘并敬茶给公公婆婆
及男方亲友婚礼后礼仪 婚礼后第二天,如果新人同公婆同住,新娘应
该起早做饭给公婆。这项古礼是为了向男方家长表示女方具有教养,
勤劳能干。结婚后第三日,新人一起到新娘家拜访,俗称“三日回门
”。
古典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
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
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
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
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
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
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
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
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 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
,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
),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
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
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
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
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
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
百的 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
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
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
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
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
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
会。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
、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中式婚礼道具及用途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
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
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
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
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
,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
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
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
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
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
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
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
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
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
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
,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
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
)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
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
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
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