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的伴奏 唢呐独奏

扭秧歌的伴奏 唢呐独奏,第1张

  凡是有板有眼的,进行速度的歌曲、舞曲都能扭秧歌。快扭用4分之2拍子的歌曲,如《句句双》《反句句双》《鸳鸯扣》《五匹马》《红绸舞》等。慢扭用4分之4拍子的歌曲,如《满堂红》《鸳鸯对口》《茉莉花》《妈妈娘好糊涂》等等。

  因为秧歌一种欢乐的舞蹈形式,又是在野外,人又多,提倡使用B调和C调的唢呐,G1和A调的太大了,音色沉闷,不符合气氛,D,E,f,G2等调的唢呐太小,舞台上可以,野外不行,声音太小,扭秧歌的人听不见。

  唢呐一共有七个指法,分别是;高指法、中指法、低指法、上指法、下指法、托指法和裙指法。低指法(也叫鬼指法,通常不用),第二孔作1,筒音作低音6,超吹为高音1(超吹是指筒音的超吹,是第二孔的高八度音,筒音的高八度音在第七孔,第一孔的高八度音在第八孔,其他音的超吹在本孔,这里不做讲述,以下同。所有孔全按,以急口风用力吹出的音

  下指法(也叫本调法,常用),第三孔作1,筒音作低音5,超吹为7

  裙指法(也叫笛子指法,用的少),第四孔做1,筒音做低因4,超吹为6

  中指法(也叫将军指法、霸王指法,五分之一的人用),第五孔做1,筒音做低音3,超吹做5。

  上指法(大四度和弦法,也叫反调法,常用),第六孔做1,筒音做2,超吹做7。

  托指法(也叫隐指法,特定的曲牌用),第七孔作高音1,筒音作1,超吹作高音3。

  高指法(第八孔作高音1,筒音作低音7,超吹为高音2。特定的曲牌用,一般不用。

  筒音和第七孔是同调,第二孔和第八孔是同调,只不过是高低八度的关系,所以筒音和第二孔没有用它作基本1的,都是以第七、第八孔作高音1,就代替他们了。

  一般的演奏者都是用本调(下指法)第三孔作1,筒音作低音5;或上指法(大四度和弦法,反调法)第六孔作1,筒音作低音2。因为这两个指法最容易掌握,大多数曲牌超吹4和7这两个半音很少,这两个半音的超吹基本上用不着。

  少部分人用中指法(将军指法,霸王指法)第五孔作1,筒音作低音3,筒音超吹作5(所有孔全按)的。因为这个指法是全唢呐七个指法当中最响,音量最最洪亮的一个指法。筒音超吹是指所有的孔全按住用力吹出的音,这是一个很不好掌握的一个音,要求口哨软硬适中,演奏者嘴唇要控制好口哨,口风要急,掌握好音准。筒音的超吹,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出的是泛音,其实错了,因为筒音超吹发出的音与平吹不是八度的关系。它是第八孔的上一个音,是筒音的上第十个音,和第二孔的超吹是同音,但第二孔的超吹远远的没有筒音超吹响亮,还不好掌握。高指法和低指法一般很少用,除非是最低音为1至高音6的曲子如(走进新时代)(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才用。

  其他四个指法一般使用的少,除非和别人或乐队演奏,或者是特殊的曲调才用(只有一个唢呐时)。

  这七个指法的大四度和弦的关系为;低指法反调为中指法;下指法为上指法;裙指法为托指法;中指法为高指法;上指法为低指法;托指法为下指法;高指法为裙指法注意,小四度和弦和大四度和弦不一样,比如:下指法大四度和弦是上指法,小四度和弦就不是上指法,而是托指法,上下行是八度的关系,而曲调只有ABCDEFG七个调,所以上下行就差了一个音调。每一个反调指法都是高四度指法。这七个指法在所有的唢呐上通用。只要把这七个指法精通了,你只要用一个任意一种唢呐,可以和任何型号的乐器和奏,不用换唢呐,只换换指法即可。不然的话,你就得背一大筐唢呐,那也太有点贻笑大方了,卖艺的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笛子的指法和唢呐的指法大同小异,笛子比唢呐少了第一和第七孔,为六孔,区别就在于筒音的超吹。笛子筒音平吹和超吹是八度的关系,平吹是什么音,超吹就是这个音的高八度音。筒音的高八度音也可用打开笛子第六孔,其他孔全按吹出,但这个音的音量小,而且声音干瘪,不如筒音超吹圆润,但特殊的时候也得使用。

结婚抬花轿是中国民族婚嫁文化的一种婚礼形式。在新郎迎亲的时候抬花轿,并伴奏着抬花轿唢呐音乐歌曲,以示喜庆,是迎亲途中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

一、抬花轿的起源

抬花轿是汉族民间 婚嫁 文化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始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性,而且还有着独特的趣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此习俗虽被彩车迎亲所取代,然而,这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旧时,由于交通不发达,婚姻嫁娶,均以轿代步,一是显得隆重气派,二是表示热闹喜庆。花轿也称彩轿,即以红色绸缎做成轿衣,在四周用彩线绣出“百年好合”、“花好月圆”、“龙凤呈祥”、“双燕齐飞”等喜庆图案,再套上木轿即成。抬花轿的人数,一般为4个人,也有8个人的,轿前轿后对半,并配有彩旗、唢呐、铜锣、高灯等随轿物件。

二、抬花轿的类别

抬花轿分平抬、闹抬、戏抬3种。要求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婚庆行路途中,如遇转弯、沟坎等障碍时,均由前行轿夫喊出各种“彩头”予以提示。

(1)平抬,即抬着花轿平和行路,使新娘坐入轿中感到舒适;

(2)闹抬,喊起号子,吹奏乐曲,鸣放鞭炮,使迎亲场面显得热闹;

(3)戏抬,就是花轿快要接近男方家门前,轿夫采取摇、摆、抖等动作,使花轿处于不平稳状态,用以戏逗轿内的新娘。

随行人员伴之喊叫、起哄,为轿夫助威;乐队亦随之鼓乐高奏,为轿夫鼓劲;迎亲者也随之抛出 彩礼 钱,以示喜庆,使其成为迎亲途中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

三、抬花轿的基本流程

1、婚娶前,男方先请媒人至女方商订喜期和条件。喜期既定,前两日就杀猪办酒。

2、头一天男方将女方所需衣服、手饰、鸡鸭鱼肉及烟酒、喜饼、糖果等物,用抬盒送到女方;女方则将嫁妆交给来人抬回男方,俗称“辅盒”。这天晚间,新郎在家里行加冠礼,又叫“告祖礼”;新娘也在这天整容更衣,坐席习礼。

3、娶亲正日,男方抬花轿,张高灯,敲锣鼓,吹喇叭,组成迎亲队到女方迎亲,新郎随行。花轿至女方后,交给女方抬进屋门,接新娘上轿,迎亲乐队则立于门外高奏乐曲,频放鞭炮,谓之催轿。待新娘上轿后,由女方抬出再给迎亲者抬回男方。

四、抬花轿的发展历程

1、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是每个人的心愿,但一味追求“排场”而“打肿脸充胖子”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抬花轿”办婚礼,充满了传统文化色彩,办得虽然朴实简单,却不不失热闹排场。

人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办这样一个“绿色低碳”的婚礼也不失为一种

因为办丧事要吹唢呐是风俗,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对于风俗当然要尊重了!提起民间唢呐,年长的艺人们常有“胡琴三担米,唢呐子一早晨”的说法。其实,民间唢呐跟其它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

扩展资料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参考资料:

-唢呐

办喜事一般用D调高音唢呐、C调高音唢呐。

唢呐,中国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

唢呐的音色雄壮,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圆锥形,顶端装有芦苇制成的双簧片通过铜质的芯子与木管身连接,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碗,加键唢呐还有半音键和高音键,拓展了音域增加了乐器表现力。

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在河南,山东称作喇叭,传统唢呐有百鸟朝凤、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

高音唢呐发音穿透力、感染力强,过去多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改良,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中、低、倍低音唢呐音色浑厚,多用于民族管弦乐团以及交响乐团合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166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