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跳公节、花脸节、密士节。
1、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节是彝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百姓反抗暴虐土司而起义,为了庆祝胜利的节日。火把节一共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还会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载歌载舞的篝火晚会。
2、彝族年(农历十月)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彝族年节的周期是三天,但是在正式过年前,就开始了敬祭祖灵和敬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仪式。
3、跳公节(农历四月上、中旬)
跳公节是彝语,跳公节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也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先祖率领彝族人保卫疆土,被困山林,在情况危急下用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最终胜利回家。
4、花脸节(农历二月初八到初十)
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节日期间,彝族村寨男女青年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吃饭,然后众人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
5、密枝节(农历四月初八)
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密枝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路南的撒尼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在七天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不下地干活,男子可以上山打猎,妇女在家做针线活。第一天的祭祀最隆重。
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火把节、花脸节、草马节。
火把节:彝族最富群众性和娱乐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节日的第一天,大家会杀猪宰鸡、备办酒菜、敬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之后两天则会有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在夜晚会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人们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
花脸节:节日期间,人们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被抹得越黑越多,就越吉利,象征着“黑心送旧,红颜迎新”。节日当天,大家都会穿着漂亮的衣服,带上自己的柴刀、锄头等工具,一起参加集体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草马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日举行,人们会家家做草马,插上各色野花,打扮成五颜六色的骏马,然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村里的旷地上,参加赛马活动。赛马结束后,人们会在篝火旁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彝族文化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较为突出。
在滇、黔、桂彝区,除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区还流行着道教、佛教。近代以来,基督教与天主教也传入少数彝族地区。彝族对自然的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由于过去彝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缺乏驾驭能力,因而对万事万物皆视为有灵之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与意志。
结婚不闹新郎新娘,反而闹新郎的父母,家里的亲戚给所谓的“喜公公和喜婆婆”画喜妆,而且是越出彩越好,其实画出来的全是一些鬼脸,为了惹得全场人哈哈大笑。
我参加过我一个好朋友的婚礼,她是嫁到了外地,结婚那天我是她的伴娘,因为各地的习俗不一样,但是大多都会闹伴娘,那个时候我怕他们特别过分,所以我便和新郎说:大家都是好朋友,伴娘就不用闹了吧,万一太过火,不就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吗。新郎对我说:你放心吧,不闹伴娘,闹我父母。
婚礼当天,我和另一位伴娘一直在酒店里陪着新娘化妆,等着新郎来接,后来新郎把新娘接到家下车的时候,新郎的父母就站在车前迎接准儿媳妇,就是那个时候,男方的七大姑八大姨手里都拿着彩色的东西,我也看不出是什么,就一直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新郎的父母越是不让抹,这些亲戚越是抹的起劲。
后来新郎父母回过头来的时候,看到他们脸上,我瞬间就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但是还要强忍着,脸上有红有白有黑,很是搞笑,而且抹上了还不能擦。
后来就是准备婚礼仪式,当时是在男方家里,仪式开始之前,是需要双方父母在舞台上各就各位的,新郎的父母刚坐到位置上,这些亲戚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化妆”,男方父母大概也知道化的太丑了,便一直拒绝,他们的举动反而让这些亲戚更起劲了,一个劲的抹,后来抹的脸上差不多了,她们才肯罢手。
后来仪式完毕,照全家福的时候,新郎的父母必须要带着这种“喜妆”拍照,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在出洋相的感觉,但是在新郎那边是好的寓意。
这个婚礼习俗真是让我觉得又震惊又奇葩。
彝族人的习俗
1、婚俗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新中国成立后,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出现了跨族别婚、跨等级婚、跨国界婚。
2、节庆
清晨,同姓家族聚于长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欢歌欢舞。把炒过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发出爆鸣声并散发清香味,以“灭灾驱鬼”。除夕晚上要“吃黑饭”,初一至初三不做农活,春节期间,青年喜欢进行丢包、打陀螺、荡秋千、打磨担秋等娱乐活动。
3、丧葬
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
4、建筑
彝族村寨多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或闪片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建起有楼有厦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砖木结构的瓦房。
5、服饰
男子头缠青布包头,内衬白衣,外套青色对襟领褂,下着宽腰大裤脚裤。
中青年妇女皆穿深蓝色土布包头,上衣为蓝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长,圆领上镶有五种颜色的条形花纹,手袖有三色花纹的镶边。
青年妇女青布包头配有头箍,佩带有众多银泡的银制项链,上衣为各色姊妹装,圆领上镶不同颜色的花边,系围腰并镶蓝色花纹。
6、礼仪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
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酒是敬客的见面礼,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
吃饭时,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扩展资料
彝族把过年称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库史”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
在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
-彝族
-彝族风俗
彝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个省份,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人聚集地。彝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彝族姑娘美丽大方,彝族小伙身强体壮,因为彝族小伙要想娶到老婆必须凭体力抢。
在彝族有抢婚的习俗,男子要想娶到老婆光有车有房还不够,因为那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反倒是健壮的身体和灵活的头脑是对彝族男人的基本要求。在彝族结婚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不亚于特种兵的训练营,因为你不光要自己体力过硬,还要培养出至少十人的迎亲队伍,一般以未婚青年男子为主要选拔对象,相当于我们的伴郎团,只是这个伴郎团不光要帮助新郎出谋划策,还要用自己结实的身体,协助新郎以最快的速度抢到自己的新娘。这就要考验新郎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了。
有了强大的伴郎团还要有一副好嗓子,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那是总人皆知的事实,平日里劳动都要唱上一段,何况结婚的大喜日子更得好好展现一下了。新娘起头新郎接,唱不上来就会失去抢亲的资格,五音不全在这基本没有机会娶媳妇。彝族结婚就好像过五关斩六将一样,除了会唱歌会跳舞,还要会摔跤。对,你没有看错,要会摔跤才行。因为阻止抢亲的人太多,其中就不乏体力好的摔跤手,不放倒这些人就别想娶媳妇。
歌也唱了,摔跤也摔了,接下来该领着媳妇回家了吧,别着急,还要经受最后一轮的泼水考验。彝族人喜欢水,认为水可以驱走一切邪恶的东西,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生活。一般新郎都会派一名体力好抗泼水的伴郎前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赶上夏季还行,要是赶上初春或者深秋,那可就跟掉进冰窟窿一样了,寒风刺骨加上一盆盆的凉水,体力不支根本坚持不下来,军训都没有这个严格。
越过层层阻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娶到的媳妇能不加倍珍惜吗?这也许就是彝族人抢婚习俗的真谛吧。来之不易的幸福才会加倍珍惜,为了娶媳妇培养了一个兄弟排也是值得的。这哪里是结婚啊,简直就是中国好声音外加中国达人秀的组合版啊,没点才艺连娶媳妇的资格都没有。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扩展资料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参考资料: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贵州彝族迎接外地新郎的风俗习惯也是上了热搜,大家觉得当地的人真的是太过于热情了。通过视频,大家可以发现,当黎族当地看见外地新郎的时候,就会选择用泼水来相迎,这不仅是对新郎的欢迎,也是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其实泼水在彝族人民的心里面认为是一个非常有祝福意义的事情,而且彝族还专门设立的有泼水节。
彝族的婚闹仪式其实小编是可以接受这样的风俗习惯,并且也可以通过这个风俗习惯看见彝族当地人的热情,而且当地的所有居民也是没有任何的距离。当一家人,结婚的时候,当地所有的居民都会选择去迎接。其实现在由于栋栋高楼的见习也导致了大家,即使是住了很多年,也并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但是像彝族这样的风土人情,不仅可以体现出对新人的祝福,也可以体现出当当地的人都是非常的热情。
送上对新人的祝福根据其他的风俗习惯,还有一些婚礼,上面闹婚的陋习来说,彝族这样的迎亲方式确实是算得上比较好的了。小编在网络上面看见了很多闹婚的陋习,闹婚本身在一定的意义上面也是对新人的祝福。但是由于一些人极端的做法,也导致变了味道。比如说有一些人根本就不会尊重伴娘,有一些伴娘会随意的触摸伴娘的隐私部位,还会做出其他更加过分的行为。
之前就有一则闹婚的新闻,被送上热搜,当时是因为在闹婚的过程当中,伴郎居然对伴娘做出了不可描述的行为。这件事情也导致很多的人都对结婚造成了一定的恐惧,其实这种无下限的婚闹还不如彝族这样的泼水迎接仪式。也希望大家的婚闹都是发自内心对新人的祝福,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出丑。
1、服饰
红河地区彝族男子服饰多为对襟、短衣、长裤。妇女服饰款式多,既有长衫,也有中长衫和短装,大多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绒线做花为饰。图案以自然纹为多,几何纹次之。
滇东南地区彝族女装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为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服饰工艺有挑花、刺绣、镶补、蜡染等。
2、饮食
彝族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
彝族的酒主要有坛坛酒(又称咂酒)、桶酒、水酒等。凉山彝族喜吸兰花烟,其它地区彝族喜吸叶子烟。许多彝族地区有饮茶的习惯,茶从汉区输入,但也有自种的,如贵州水城玉舍一带彝族就擅长种茶,饮前将茶放在一个小罐中烤香,而后再放水煮开食用,称为“烤茶”。
3、丧葬
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此后,要为死者举行“安灵”仪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缠红线,装进长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内,再用麻皮缠,削尖木棒两端,挂在一块竹篾笆上,灵牌便做成了,彝语称为“马都”。
4、婚姻仪式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
5、家庭地位
彝族家庭以父权为核心,在彝族家庭中,实行父子联名制和财产父系继承的原则,儿子婚后即另立门户,只有幼子婚后与父母同住。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只有家政的支配权,没有参与财产分配的权利,也不能参加重要的社交活动。男子是一家之主,拥有家产决定权和子女婚姻决定权。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现象得到改变,妇女地位逐渐提高,男女平等的意识已深入到彝族家庭。
中国政府网-彝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