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参加女王葬礼,普京为啥那么不开心

不让参加女王葬礼,普京为啥那么不开心,第1张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俄罗斯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也是英国极力反对的敌人。在俄乌冲突未见分晓之际,在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之时,英国认为只有痛打落水狗,堵住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任何空间,才能够实现西方国家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目标,把俄罗斯彻底拖垮。因此,即使这次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普京第一个发来唁电,但英国绝对不答应普京出现在女王葬礼上开展葬礼外交。英国政府拒绝邀请普京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实现西方在乌克兰战场上将俄罗斯彻底削弱、拖垮的战略目的,绝对不会给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的活动留下任何机会。

第二,当然也有特拉斯自身的原因,无论是前首相约翰逊还是现任首相特拉斯,都有一共同之处,对普京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约翰逊表示要与普京比胸肌,特拉斯叫嚣如果自己成为首相,将冲到克里姆林宫命令普京停止在乌克兰的侵略行动。无论基于特拉斯的个人好恶还是 她所领导的现任英国政府,对普京的观感都很难让特拉斯在刚刚即位时就对普京做出180度的态度大转弯。秉承对俄强硬态度,将自己打造为反俄、反普京的强势人物,便是特拉斯希望将自己打造为第二位“铁娘子”的政治人设与政治需要,在外交层面绝不会向普京示弱,即使普京是第一个给查尔斯三世发来唁电的人,但目前英国能够做主的是特拉斯。

第三,当然也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在起作用,此次没有出现在英国政府邀请名单上的除俄罗斯之外还有俄罗斯的铁杆好兄弟白俄罗斯,以及叙利亚与委内瑞拉。外界都很清楚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亲上加亲,两国已经正式签署一体化进程,在乌克兰等国际议题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都保持高度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特拉斯既然不会邀请普京,当然更不会邀请卢卡申科。大家更清楚的是,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唯一的战略支点,当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策划成立所谓的“伊斯兰国”,正是为了给叙利亚找不痛快,也是为了与俄罗斯搞不

歌曲: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歌手:俄国民间歌手

• 搜索 "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mp3

打印预览 "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

打得遍体鳞伤/

喝得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

他简直令我无法忍让/

我把他逐离我的身旁/

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

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身影/

他说,这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

他是那么具说服力/使我下定决心想要/

一个像普京的人/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

Мойпареньсновавлипвдурныедела-

Подрался,обкурилсякакой-томути

Онтакменядостал,яегопрогнала

Ияхочутеперь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Полногоси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ынепи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необижа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неубежал

Явиделаеговчеравновостях,

Онговорилотом,чтомирнараспутье

Стакимкаконлегкоидомаивгостях

Ияхочу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Полногоси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ынепи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необижал

ТакогокакПутин,

чтобнеубежал

普京没有蒙古血统。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现为圣彼得堡)。

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厂女工,而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则在苏联海军服役。20世纪30年代,普京的父亲在一支潜艇部队中服役,其后在二战中担任苏联内务部的爆破手。

普京的两个哥哥均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其中一个早夭,另一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死于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东·普京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担任私人厨师。

扩展资料:

应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9月3日对蒙古国进行了工作访问。普京此访主要目的是参加俄蒙联军哈拉哈河战役胜利75周年庆典活动。访问期间,额勒贝格道尔吉与普京举行了正式会谈,就深化和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恢复传统友好关系交换了意见。

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双方解决了基础设施、过境运输、公民互免签证等重要问题。普京表示,俄方愿意将两国贸易关系恢复到传统水平,在卫生检疫条件许可条件下,可从蒙古国进口肉类产品。

访问期间,蒙俄两国政府、部委和企业间共签署15份协议、意向书和备忘录,内容涉及司法、基础设施、通讯、森林防火和航空运输等。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人民网-俄总统普京访问蒙古国

中国农民长相酷似普京 出场费5000元(组图)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再看看村中的罗元平,感觉他们真的很像。”罗元平一位邻居说,久而久之,村里人见到罗元平时,爱开玩笑的人会把罗元平直接称作“普京”,“连回来的大学生,也有人喊他‘普京哥’。 ”因为自己的这张“国际政坛明星脸”,罗元平甚至还接到一家公关公司接他到北京参加活动,公关公司并向“普京哥”罗元平承诺了5000元的出场费。

安徽出了个“普京哥”,长相、身高、发型都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极其相似。这不,昨天在山东卫视开年大戏《我的娜塔莎》的首播会上,“普京哥”的突然现身,引得《我的娜塔莎》的俄罗斯女主演伊莉莎连连惊呼:“天啊,天啊……”等到她惊魂已定后,她情不自禁地感慨“你们中国什么都有!你们也有奥巴马吗?”

“普京哥”来自安徽农村

“普京哥”其实是一位中国农民,但是他在2011年的中国的知名度远远小于他的国际知名度,他因为长相酷似俄罗斯总统、前总理普京,而被外媒称为中国“普京哥”,他是安徽省龙咀村一村民,名叫罗元平,2015年48岁,还未娶妻。他不仅长相与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极其相似,更让人称奇的是,罗元平身高174cm,与普京相仿,发型也与普京本人很相像。因安徽本地媒体的报道引起凤凰卫视的关注,凤凰卫视报道后又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甚至发表了题为《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双胞胎兄弟在中国?!》的博览新闻,并开玩笑称,日后普京若公务繁忙无法出席两个同时召开的会议时,“不如请他的中国双胞胎兄弟帮忙”。罗元平有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一家湖南公司特邀他去照顾老人,因为老人们都很喜欢这位“普京哥”。俄罗斯女演员见到“普京”好害怕

作为电视剧《我的娜塔莎》的女主演,伊莉莎事先根本不知道将会出现在活动现场的神秘嘉宾是谁。首播会前,造型师给中国“普京哥”化妆时也不断地感慨,“他太像了”,原本还想给他重新修饰下头发,或染或修剪,结果完全没有必要,中国“普京哥”的发型也非常像普京。

在中国“普京哥”出场前,主持人开始让伊莉莎猜猜今天会来的这位神秘嘉宾是谁?并提示她这是一位“国际名人”。伊莉莎皱着眉,犹豫一下,猜说:“成龙?”主持人再提示,“他不是中国人,而是俄罗斯人”,乖巧的伊莉莎马上指着身边的男演员安德烈,见伊莉莎实在猜得毫无边际,主持人揭晓谜底,大门打开,两位保镖护送着罗元平进场,伊莉莎和安德烈齐声惊呼,伊莉莎手捂着嘴,低语:“天啊,我好害怕”,她随即转移开视线,她一直不停地说:“我真的好害怕,我的心要跳出来了”。

“普京哥”说:“我是中国农民”

作为俄罗斯观众家喻户晓的女主持人,娱乐互动活动她都熟悉得很,但是,直到“普京哥”出场,这位俄罗斯美女完全HOLD不住了。她问罗元平:“你今天来这里做什么”,中国“普京哥”对娱乐活动完全没有概念,他以为还在演戏环节中,于是很认真地答:“我来视察”,一语逗翻全场嘉宾,伊莉莎接着问他:“你是普京的家人吗,你是他的弟弟还是哥哥,不然你怎么会和他长得这样像?”罗元平答得很质朴:“我是中国农民”。虽然长相有着“国际知名度”,但是罗元平本人依然那样质朴,不爱说话,反而让他更有如普京般的酷味道。原本在拍摄《我的娜塔莎》时大大咧咧、十分豪气的伊莉莎,在见到中国“普京哥”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羞涩拘谨,惊魂不定。伊莉莎不禁感慨:“你们中国什么都有,太神奇”,一语逗翻四座,会后很多媒体也要和中国“普京哥”合照,而伊莉莎则追问工作人员,“你们中国还有奥巴马吗?”一旁的俄罗斯男演员安德烈也拍着心脏说:“虽然我知道他不是,但是他出场时真的把我惊到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这不可能是真的,这不可能是真的,但我还是心跳得好快,很震惊。”(记者张晓禾)

罗元平。因长得极像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眼睛颜色也非常相似而得名普京哥,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洪桥乡龙咀村罗元平。北京市(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

  圣彼得堡

  出身布衣

  公元1952年10月7日对于列宁格勒 圣彼得堡 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天蒙蒙亮,这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便被上早班的人们从睡梦中唤醒。

  清晨,地铁里、公交车上挤满了赶着上班的人群。

  白天,学校的读书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与火车、轮船的汽笛声交织成一片,演奏出城市特有的交响乐。

  夜晚,劳动一天的人们纷纷进入梦乡,喧闹一天的城市才得以安静下来。

  公元1952年10月7日,列宁格勒发生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大杂院里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个普通的男孩呱呱坠地了。

  这个男孩就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现任俄罗斯总统。

  摩尔多瓦的官方报纸《独立的摩尔多瓦》报道:普京的祖籍是摩尔多瓦。

  18世纪,普京的先祖弗拉德·普京内 俄语译音:“博奇卡”,圆桶之意 曾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卫兵。

  有一次彼得一世正在与摩尔多瓦大公议事,一名土耳其刺客前来行刺,普京内挺身而出与刺客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力擒刺客,救了彼得一世和摩尔多瓦大公的性命。

  当彼得一世知道是普京内救了他之后,把他留下来当了自己的卫士。彼得一世笑着对普京内说:“我不会叫你‘博奇卡’,你就叫普京吧。”

  彼得一世封弗拉德·普京内为上尉,并赏赐他一块领地。弗拉德·普京内家族由此便在圣彼得堡住了下来。弗拉德·普京内婚后生有六子,个个学父从军,个个英勇善战,都是出色的侦察兵。

  普京的祖父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位名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到莫斯科郊区哥尔克镇工作,为当时住在那里的列宁及其家人做饭。列宁逝世后,他又被调到斯大林的别墅。退休以后,他在莫斯科市委伊林斯科耶休养所当厨师,普京小时候多次到伊林斯科耶休养所玩儿,直到现在他还特别怀念与祖父、祖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普京的父亲生于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京的祖父带着全家逃荒到祖母家乡特维尔州彼米诺沃村。

  17岁那年普京父亲在应征入伍前,为彼此有个保证,结婚成家了。1932年全家回到列宁格勒,住在郊区的夏宫附近。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父亲继续在潜艇部队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普京父亲自愿报名再次上前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战争结束后父亲到叶戈罗夫车厢厂工作,他腿上一直带着榴弹碎片,天气不好的时候连走路都有点儿困难。

  普京是家里的独苗。他曾有两个哥哥,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遭德寇围困时先后夭折。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就死了,另一个死于白喉。当时普京父亲正在前方打仗,家中无人照顾,结果只有母亲一人活了下来。

  父亲对普京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对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普京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列宁格勒。1989年冬天,母亲死于癌症。更令人遗憾的是对儿子寄予无限希望的普京父亲,最终也没有看到儿子成为总理的那一天。但是,生前受到癌症煎熬的普京父亲预料到儿子不会在当时的职位上原地踏步,他还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供他一展身手。普京父亲对周围人说:“看着吧,我的儿子将成为沙皇。”1999年8月2日,就在距离普京被提名为俄罗斯政府总理仅一周的时间,普京父亲不幸去世,享年88岁。

  普京一生对父母十分孝敬,他父亲的突然病逝对他打击很大。在父亲病逝并安葬九天之后,已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理万机的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又风尘仆仆专程回到家乡,出席亲友为父亲举行的纪念仪式。

  普京的父母都安葬在圣彼得堡谢拉菲莫夫斯基公墓,夫妻二人葬在一个十字架下,这些年普京多次回故乡为父母扫墓。

  大杂院趣事

  普京的童年时光是在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捷尔任斯基区巴斯科夫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度过的。

  普京家住在大杂院中一幢五层楼里,普京家的房子是他父亲所在的车厢厂分给的,楼房很简陋,既没有热水,也没有洗漱间。厨房很小,还是公用的。房子破旧不堪,经常要维修,总是很冷。

  普京家居住的房子建于1859年。那时候房主通常把房子租出去赚钱,这种房子在十月革命前,被称为“摇钱树”,1917年以后这种出租房子的现象渐渐没有了。这种多房间的住宅大多分布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后来,它们都被分给普通市民居住,通常是几家共用一个单元房,一家一个房间。

  普京家住的12号楼,是带有天井式小院子的楼房。穿过拱形门后向左拐就进入门洞了。门洞里非常黑暗,勉强能看到路,台阶破烂不堪,有的地方有扶手,有的地方没有扶手。不少人家把煤气灶摆放在窄窄的走廊里。

  据当时去过普京家的桑巴式摔跤教练回忆:“普京家的楼洞黑漆漆的,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院子里还堆满了垃圾,正门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不过,不论是我,还是我们队里其他的同学,都住在这样的大院里。他家和我家的房间一模一样,只不过我家的面积小一些,住的人多一些。惟一的不同是:他家里很干净。当时的穷人家都很干净、整洁,我不敢说当时列宁格勒人生活都是这样,但是,我所接触过的人就是这样。”

  当时楼道里老鼠为患,经常要上演“人鼠大战”。有一次,普京看到一只很大的老鼠就对它穷追猛打,直到追得它上天无路、入地无“洞”,躲到墙角。走投无路的老鼠气急败坏,不顾一切地向普京扑了过去,普京吓得“哇”地一声大叫,转身就逃。普京在前面跑,老鼠在后面追,普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撞开自己家的门,把老鼠挡在门外,深深地喘了一口气。

  普京10月出生,前苏联与中国一样是9月开学,因此他上学比别的孩子整整晚了一年。

  母亲41岁才生下普京这棵“独苗”,因此父母对他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上小学前普京只能在大院里玩。妈妈不放心他,时常要从窗户里探出头来,问一声“沃洛佳 普京昵称 ,你在院子里吗”,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毕竟对孩子来讲诱惑是太大了,所以有时普京也会突破“禁令”悄悄地溜出大院。

  五六岁时,普京头一回悄悄地走到他家附近的涅瓦大街上,那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他好奇地到处张望,呆呆地看着眼前欢天喜地的人们。

  再稍大一点,普京每周可以和小伙伴们到公共浴池洗澡了,在浴池里他们经常打闹或者用凉水对冲,或者把小伙伴的衣服偷偷藏起来。工作人员看不住这帮“小淘气儿”,经常在他们还没洗尽兴时早早把他们轰出浴池。

  有一年冬天,普京背着父母,同几个小伙伴乘电动火车去郊区玩。到了郊外,他们迷路了,走啊,走啊,不知走到了哪里,俄罗斯的冬天,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他们没吃没喝,要不是带着火柴点起篝火,简直要把他们冻僵。好不容易找到返程的电动火车,回到家中。为此普京挨了父亲一顿“臭揍”。从那以后普京再也不敢随便出远门了。

  不安分的学生——不安分的想法

  普京八岁那年和其他适龄儿童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学堂。

  普京曾先后在列宁格勒的两所学校里接受过小学和中学教育。他先是在第193中学读了八年书,而后转入了以讲授化学课见长的第281中学,读完了剩下的课程。

  普京不能算是好学生,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器晚成”。

  初入学校的普京,依旧留恋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对学习兴趣不大,尽管他家距学校很近,只有步行几分钟的距离,但他却总是迟到。冬天普京都来不及穿好衣服,就气喘吁吁地往学校跑,到了学校再脱外套又需要很多时间。

  后来,他想了个好办法来节省时间,干脆不穿大衣,出了家门就拼命地往学校跑。从此,他就能够按时到校了。

  这也难怪,一个从小在大杂院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初到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学校里,他总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

  在学校里普京是个不安分的学生,普京成名后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人们在普京度寒假的乡下找到一本尘封已久的学生手册,上面记录了11岁的普京的所作所为。

  有的老师在普京的学生手册上写道:普京“在上课前把黑板擦朝同学身上扔去”,“回家不做作业”,“上课时大喊大叫”。

  有一次,普京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给另一个同学传纸条,被老师逮住,挨了批评。

  当时普京学习成绩并不好。在五分制的学习成绩中,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三分,绘画二分,只有历史和操行课得了五分。由于普京学习成绩不够突出,又十分调皮,所以在学校一直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其他同学三年级加入少先队,普京直到小学五年级还没能入队。

  在一位名叫维拉的老师耐心教育下,六年级时普京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仅在学习上有了巨大的进步消灭了三分、加入了少先队组织,而且也懂事多了。

  一次上作文课,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的理想》。当时,老师念了几篇范文,同时组织同学讨论,以便帮大家打开思路。“从小立大志”,同学们的理想五花八门,想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同学写道: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宇宙飞船设计师,我要用我的知识和智慧化为一次次神秘的太空旅行。”

  当老师打开普京的作文本,不禁愣住了,普京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们都对这个名字不曾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在这篇作文里,普京首先回顾了在战争年代里间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列举了一个个苏联著名间谍的英雄事迹,接着论述了在苏美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间谍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最后,普京写道: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看完普京的作文,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篇立意深远、论述精彩的文章会是出自一个平时看起来性格内向、孤独、不安分的小学生之笔。从此老师、同学对普京不得不刮目相看。

  普京在作文中表述的思想、流露的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爱国热情是受了他父亲的巨大影响。据传说普京的父亲虽是一名勤勤恳恳、乐善好施的普通工人,却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 的成员。

  普京一直视维拉老师为第二母亲,一直到现在当了总统的普京还经常去看她,他们一起在公园里漫步聊天。记者想要采访维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现在必须经总统府批准。

  大学时代

  在普京眼里,克格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普京早在16岁时,就决定要加入克格勃了。

  16岁那年普京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要求加入克格勃,办事处告诉他,他们只接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普京追问收什么样的大学生,答:最好是法律系毕业生。于是普京决定报考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为将来加入克格勃做准备。

  1970年,普京如愿以偿考上了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跨出了迈向克格勃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工人家庭来说,子女以优异成绩考入与莫斯科大学齐名的高等学府无疑是一件大喜事。

  20世纪70年代的前苏联大学校园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各系都要组织各种晚会或其他文娱活动,然而普京却很少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晚会。

  在夜晚,同学们总是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见到他,看着他读书时十分专注的神情,没有人忍心去打扰他,拉他去参加晚会。

  普京的学习成绩在大学始终名列前茅,他各科成绩都是五分。

  普京早在少年时期,就是个摔跤好手。据说,普京从小就十分喜欢摔跤运动。因为这不仅是他保护自己免受他人欺负的必要手段,而且使他从中体验到了独特的乐趣。普京在少年时代就加入过专门的摔跤俱乐部,接受专业训练。

  他的中学同学至今还津津乐道这样一件事:在281中学上九年级时,他曾和一个十年级的同学恶战一场。普京当时“一战成名”:那位学长先是踢了普京一脚,并拒不道歉,这可惹怒了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普京。经过一番拳打脚踢,那位学长体力不支,败退而去。普京原以为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当天放学后,普京又在马路上被那位大同学领着的整个十年级的全体男生截到了半道儿。普京很快在众人面前把那位大同学制服在地,并且大摇大摆扬长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小个子普京面前施展拳脚了。

  进入大学后,普京又迷上了桑巴式摔跤和柔道运动。除了学习之外,他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练习柔道了。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普京不仅佩上了代表柔道运动最高水平的黑腰带,成为运动健将,还在1974年夺取了列宁格勒市柔道冠军。

  直至今日,回忆起当年的柔道比赛,普京印象最深的是与世界柔道冠军沃洛迪亚·卡列宁那场比赛。那场比赛,普京输了,但比赛开始时,也许是卡列宁太轻视对手了。身材矮小的普京却干净利索地把卡列宁从背上摔了下去,这让普京得意了好一阵子。

  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期间的另一重大收获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对他未来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若干年后引导他踏入政界的经济法教师索布恰克,普京从三年级开始听索布恰克的课,与索布恰克建立了超出师生的良好关系。普京的毕业论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问题》被评为“优”。当时的毕业论文就是由索布恰克主持审查的。

  索布恰克是前苏联后期著名的改革派***,1990年索布恰克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后来正是他力邀普京加入他的政府,并把普京推荐给总统叶利钦,将普京引入政坛

撩开普京总统家族的面纱

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家世的传说很多。如何解开谜底呢?普京总统的堂弟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京撰写的《普京家族》一书是最权威、雄辩的回答。

根据亚历山大的调查研究和历史档案材料,普京家族在400年前就开始生活在莫斯科以西200多公里的特维尔州,100多年前在该州图尔吉诺沃乡波米诺沃村居住,祖辈生活在纯粹的俄罗斯农民家庭。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出现了进城打工潮。普京总统的爷爷斯皮里东·伊万诺维奇在十几岁时,由他的叔叔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介绍,到特维尔市一家餐馆作学徒。几年后,斯皮里东转到圣彼得堡戈罗霍沃伊街一家饭店作厨师。1917年革命爆发后,饭店关闭,普京的爷爷斯皮里东回乡劳动。有一天,突然有人通知他立即去莫斯科。他非常紧张,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忐忑不安地来到莫斯科,结果是虚惊一场:原来是苏维埃政权机关食堂让他去作厨师。

1861年至1916年,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普京家族很多成员从农村到特维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务工,分别成为饭店厨师、裁缝、木工、印染工、建筑工人,等等。正如作者所写的:“在俄罗斯,人们直观地感觉到普京总统的农民根基。正是这种具有吸引力的特点成为普京总统支持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和俄罗斯绝大多数家族一样,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普京家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家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的爷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被俘后被送到丹麦战俘集中营劳动的情形。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2600多万人牺牲。大多数家庭都有成员牺牲。普京家族也不例外。普京总统的父亲、当年30岁的弗拉基米尔·斯皮里东诺维奇1941年上前线参加志愿军,在战场身受重伤,回到列宁格勒。伤愈后,在生产火车和地铁车厢的叶戈罗夫车辆厂工作,担任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普京的母亲玛丽亚·伊万诺夫娜,在列宁格勒从事经济和后勤工作。普京总统的两个哥哥在列宁格勒大围困期间因饥饿而亡。

普京总统32岁的大伯米哈伊尔·斯皮里东诺维奇,1941年在前线牺牲;21岁的叔叔阿列克谢·斯皮里东诺维奇,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受伤而死;姑父彼得·伊万诺维奇在战场失踪;堂叔沃龙佐夫在德国柏林迎来了战争胜利;表叔亚历山大·费奥德罗维奇则在伊朗迎来二战结束2015年以来,每年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之后,普京总统都会手举父亲的肖像,参加“不朽军团”的群众游行,以这种方式纪念牺牲的亲人。

《普京家族》这部书似乎是俄罗斯人民历史的缩影。它通过对普京家族的描述,客观、深刻、生动地反映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从俄国十月革命到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以及俄罗斯广大普通家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

来源:世界知识

普京第一个任期,忙着清理叶利钦留下的“烂摊子”,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最主要是“驯服”国内曾经呼风唤雨的七大寡头,加强中央政府集权,收回经济发展控制权;以及打击恐怖主义,扩大民意支持。在外交方面,主要是拉拢各个前苏联中亚国家,与欧盟、美国保持着较“和谐”的关系,在美国对伊战争方面也没有发出过多反对的声音。而北约,抓紧普京执政之初的“空档期”,进行了成立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东扩”,波罗的海三国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共7个国家正式入伙。普京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频频指责北约-并不仅仅因为北约的东扩行为本身,而是北约从来就不曾给予过俄罗斯平等的谈判地位。早在叶利钦时期,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悍然轰炸前南地区,彻底否认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有任何发言权,否认俄罗斯的历史地位。而这一点正是普京为之不舍和奋斗的。

第二个任期,普京时代“铁打”的外长拉夫罗夫登场,此君作风比较强硬,特别在叙利亚问题上多次与西方唇枪舌剑。但这个时期俄罗斯为了发展经济,与西方合作大于分歧,先后主办了G8圣彼得堡峰会,并担任G8主席国两年。普京与小布什的个人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小布什的闺蜜、国务卿赖斯却一直不喜欢普京),见面总是嘻嘻哈哈(相对后来的奥巴马更显得难能可贵)。德国的施罗德时代又开启了“北溪一号”项目的建设,看起来俄罗斯与西欧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拉夫罗夫在这个阶段有一句名言: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共同精神家园”。不过后来再看,这一“共同精神家园”的基础还是过于脆弱,没有引起西方国家的共鸣。

著名的“死亡凝视”

由于宪法所限,普京转战总理岗位。上任之初他就“打服”了急着向北约“投怀送抱”的小兄弟格鲁吉亚,并从北京奥运开幕现场直接去往作战前线慰劳将士,抢了新任总统“小梅”不少风头。虽然普京多次强调决定都是总统做出,但在西方人眼里,俄罗斯与他们眼中的民主国家渐行渐远,普京才是俄罗斯当之无愧的“一哥”。格鲁吉亚战争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但小梅继续拿起了百试不爽的军控筹码,打开了与美协作的窗口。这个时期小梅与奥巴马的关系维持得不错,因此被很多俄国内的民族主义言论认为“亲美亲西方”,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全世界都知道普京马上就回来了。

2012年,普京开始第三任总统执政。无论普京获得多少选票,西方国家认为他继续执政的唯一合法基础就是恢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和提高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好这两年,油价一直处于上升周期,俄罗斯因此不仅从2008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恢复,到2014年初,还积累了高达5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很快乌克兰国内政局的改变,直接打乱(或者说加速)了普京的战略抉择。

在普京的第二总统任期,他就支持乌克兰亲俄的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普京回归总统职位后,亚努科维奇还在执政,正在寻求加入欧盟,以获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援助,把乌克兰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沼。偏偏普京此时正在打造欧亚经济联盟,乌克兰与俄罗斯有如此多的历史文化羁绊,加上对于俄罗斯绝对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普京是绝对不会放走乌克兰的。

欧盟不是北约,普京当时的想法是乌克兰两边都可以加入,俄罗斯可以接受这点。对于一直希望与西方有平等谈判地位、有大国历史情结的普京,做到这一点基本已经是到达底线了。问题在于欧盟。

第一,欧盟看不起欧亚同盟。

如果乌克兰加入欧亚同盟,意味着乌克兰与俄罗斯和其他同盟国家是一个关税同盟,需要共同制定对外关税。这样,欧盟国家与乌克兰和其他欧亚同盟国家之间不得不享受同样的关税待遇。在此基础上,乌克兰要想加入欧盟,与欧盟的入盟协定是不相容的。欧盟与自己国家之间,怎么能与外部其他什么国家一个待遇呢?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接拒绝了克里姆林宫的谈判构想。

第二,欧盟看不起乌克兰。

乌克兰要度过国内经济危机难关,至少需要500亿美元的外援,如果乌克兰入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答应提供50亿美元,其中375亿还是用来直接还债的;欧盟自身只提供61亿欧元。相反,乌克兰作为交换条件,还必须大幅削减国内预算、紧缩财政、货币直接贬值25%。乌克兰许多寡头因此颇为不屑,开玩笑说:“这点施舍还不如我的个人财富。”

相反,普京开出的筹码就诱人多了:马上提供150亿美元贷款,签订长期优惠的供气合同。亚努科维奇没有其他选择。于是,继2004的“颜色革命”后,西方国家推动的乌克兰“独立广场革命”又开始了(这一点毋庸置疑,美国驻乌大使与美助理国务卿的电话被窃听录音并曝光)。亚努科维奇害怕自己受到卡扎菲的待遇,在2014年2月22日凌晨,逃离了乌克兰。2月27日,俄罗斯军队“不开一枪”占领了克里米亚。几天后,顿巴斯地区顿涅茨克的俄罗斯人“发动起义”。后来的事情,包括马航飞机被击落,大家都知道了。普京在同年决定出兵叙利亚,更是要与西方国家彻底划清界限的标志。另外,2014年5月,俄罗斯与我国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两国关系开启新篇章。

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俄罗斯发起了“史无前例”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当然与今天的比是“小儿科”),包括与普京关系一贯友好的默克尔都“义无反顾”加入了谴责俄罗斯的队伍。当时最重的制裁是切断了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西方的融资渠道,这些公司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等,下手还是蛮狠的。欧盟也禁止所有俄罗斯国有银行和能源公司在欧洲市场发售债券。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从33比1,飞速下降到了80比1。俄罗斯央行决定将利率从65%上调到17%,并为整个银行业提供担保。

当时西方的制裁并未冻结俄罗斯的美元外汇储备,俄罗斯也积极动用外汇,按时偿还外债,当时的普京,还不想通过诉诸资本管制去破坏俄罗斯在外国投资者心中的市场信誉。经过普京当时说的“手动调控”经济阶段,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到了3885亿美元,但缓和了经济迅速崩盘的势头,普京的民众支持率也从乌克兰事件前低迷的40%,奇迹般上涨到了创纪录的89%。

对比上一次俄罗斯面临的制裁和应对,双方都是留有余地的。但这次却是“史诗性”的不同了,真正“图穷匕见”了。不说战争本身,在经济制裁方面,包括刚刚拜登取消了与俄罗斯的“永远正常贸易关系”,高达5500项的制裁措施,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经济大决战!如果借用“胆小鬼博弈”理论,双方早就直接撞上了,而且还在互相挤压!现在不是讨论谁先示弱的阶段,而是在看谁先闭眼了。

这次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和资产全部都被冻结了,普京决定直接用自家卢布偿还外债,其实就是变相的“债务违约”。谁叫美国人不让我用美元?即使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信誉也必然是大打折扣。何况当前局势完全没有缓和的迹象,以前都说打“代理人战争”,现在又增加了一种“外国志愿者战争”模式。照这样折腾下去,10年内西方资本和技术不大可能重入俄罗斯市场。

普京执政俄罗斯以来,网络上有他不少的民族主义言论。最有名的两句:一句是关于“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另一句是“给我20年时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说老实话,这两句话都经过了媒体的改造或夸大。我查遍资料也找不到原始出处,包括很多人信誓旦旦第一句话是出自2005年普京的国情咨文。而至于第二句话,我在美国两位前情报人员兼学者写的《克里姆林宫里的特工》一书中见过类似的说法,但只是作者对普京执政理念的概括,并没有引用普京原话。

但是不能否认,普京绝对是有苏联历史情结的,并且巧妙地把这种情结转嫁到了现在的俄罗斯身上。根据俄新社的采访和视频,下面这句话普京是说过的:“苏联解体对我而言,就像对于大多数公民一样这是一个悲剧。要知道苏联解体是什么?这是名为苏联的俄罗斯历史的解体。”而在实践中,普京大胆决定沿用苏联的军旗和军歌,甚至废了叶利钦时期的新国歌,重新采用苏联国歌旋律并让原词作者重新填词而成俄罗斯新国歌。

有大国历史情结、加上乌克兰与俄罗斯“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乌克兰绝对是普京眼中的“核心利益”,也是他想给继承者(小图估计还得等会了)留下的最大“政治遗产”。美国人又一直玩“离岸操控”,隔岸观火、浑水摸鱼。战争不是人民想要的,但“始作俑者”,绝不是普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280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